这是惯例,也是规矩。原因就是,迷信。这个时候的人都相信,人死以后,不会直接消失,而是会在另外的世界,依旧看着自己的后人的生活。所以,周礼曾经很直接的说道。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王朝,最为重要的事情,有着两件,那就是武力和祭祀。
所以,国家王朝江山的别名就叫社稷。至于说社,就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而稷则是祭祀天神上天,保佑五谷丰登的场所。
所以,皇帝自己的陵墓并不单是他的死后哀荣,更是王朝延续的重要保证。即便是再抠门的户部尚书,对于皇帝修建陵墓,也是不会有所指责的。
而王仲所说的京师钟山某处的大木,指的就是皇帝陵墓的修建所在,那里有着许多名贵的木材。比起什么紫杉来说,不但名贵,而且是有皇帝赐予的,那就更加的引人注目了。
所以,大景天子本来就在为让黄内监发出书信去询问王仲,有些后悔,觉得自己是上了当。正在气恼之中,看到王仲的奏折,猛地一愣,许久之后,不由得笑了。
“这小子,太过龌龊。”
虽然这么说,但是龌龊却也有用。他最近几天,可是一直有着一口窝心气,顶的自己上不去下不来的。
那封书信,不过是他一时心软,尽管觉得不妥,但是出于安抚老臣的心思,勉强让黄内监发给王仲的。
可谁想到,前头书信刚刚发出去,后面消息就已经在京城满天飞了。这个消息,让所有那些在川中和播州有着交易,货物被扣押的人,觉得皇帝依旧还是原本的皇帝,对于播州有着网开一面的意思,对于川中王仲和老国公沐天博的封锁播州有所不满。
于是,一个信号发出,许多的科道言官,勋贵大员,纷纷上书,从各个方面表示对于川中和贵州封锁播州的不满。至于原因么,多种多样,有人觉得,封锁播州,会让贫民没有了便宜的粮食购买,按倒真的只能饿死?那不是圣人之道。
还有的人说,此举会把播州坚定的推到和朝廷作对的地步,增加朝廷平叛的耗费,得不偿失。
总之么,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封锁播州不可取,还对平叛无益。还是解除为好。
最好还是恢复到仗照样打,买卖继续做的境况为好。
大景天子看到这些上书,几乎就要被气的大笑了。
谁不明白,封锁播州的举动,牵扯到许多人的利益,但是对于平叛有利。可是这些人居然对有利的一面,视而不见,宁肯资敌,也要保住自己的利益。
到了这个时候,皇帝算是明白了,钱彝就是被别人推着出来试探的那可棋子而已,恐怕他本人都不清楚自己的举动有着什么后果,也许是知道了还在装聋作哑。
那么大年纪了,就是知道他是故意的又能怎么样?流放一个刘三省已经让所有读书人侧目了,在处置了钱彝,朝堂会大乱的。
而且,随着钱彝的请求传扬开来,有着一些年纪不小的臣子,也纷纷上书,要求去川中购买一口佳材,为自己的身后事做着准备。
这让天子不但为难,而且怒火无处发泄。
正在这个时候,王仲的奏折到了。
天子一看,顿时怒火消散,哈哈一笑,爽快的说道。
“让钱彝去钟山挑一副佳材,赐予他了。”
等到黄内监刚要出去派人传旨,天子却抬手叫到。
“稍等,按照这个名单,一样办理,都让他们到钟山挑选佳材去吧,不过,那佳材之上,要写上一句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去吧。”
黄内监莫名离去,留下大景天子自己在御书房中,放声大笑。极度畅快。
此举一出,京师六十岁一上的老臣人人有份,皆大欢喜。
要知道,大景看重身后事,一副佳材价值不菲,而且无处可求。钟山这里,可是天子陵园,自然有着大木佳材可选。于是,一时之间,那些年迈官员带领家人,来往于钟山,络绎不绝。
选好之后,直接带人运走。至于说那上面的一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话语,虽然都知道必有深意,但却一时之间无人在乎。反正自己既不是出头鸟,又不是跟风者,平白得到一口佳材,还是有钱无处购买的那种,谁还会顾忌别的?等到明天朝会,记得向皇帝谢恩就是了。
别人倒是高兴了,但钱彝却是有些脸红。自己的弟子找到门上,说为自己购买的一副佳材被扣在了川中,还是皇帝的那位赘婿干的好事。如果不尽快运回来,恐怕是夜长梦多。不知道会被谁得手的。
自己倒也没有多想,就直接进宫想要恳求皇帝,撞撞木钟,让那位天子赘婿,网开一面。天子倒也干脆,直接就让内监去了书信。这让钱彝老怀大慰,毕竟天子对于老臣还是优容有加的。
但随后,这个消息却被人传扬出去,钱彝这才明白,自己是被人当枪用了,尤其诓骗自己的还是自己的得意弟子。这下有些羞于出门了。
但随后,天子居然派人上门,送来一副金丝楠木的佳材。这让钱彝涕泪横流。就是强自支撑,明天也要上朝谢恩。
于是,第二天的朝会之上,正事已毕,就成了一场天子圣明,君臣相得的谢恩表演。大景天子笑眯眯的接手了大臣的好意,等到所有人都说完感谢地话语之后,这才站起来,开口说道。
“顾虑身后事,人之常情,就是朕自己不也在钟山修建陵园么?这个无可厚非。而且众位大臣,年纪老迈,为大景做了许多,朕虽然是天子,但也明白诸位臣工的心情。所以,当时朕就让内监修书一封,法王川中,询问此事。但是,回信之后,朕看了,很简单,只有几句话而已。内监,念给众位听听。”
“是。”
“查无此事。”
这第一句一出,顿时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有些惊呆了。你拿着一件事情去求天子开恩,搞到最后,却查无此事?你要干什么?欺君么?
“稍安勿躁,继续听。”
天子开口淡淡的说道。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据闻,京师郊外有地方有着大木,赐予大学士一副佳材,事后自有更多佳材补偿。”
这一次,黄内监一鼓作气,念出了随后的两句。这样大家才明白自己得到的佳材,来源出自于那里。
“大家怎么想啊?都回去三思吧。”
“退朝。”
一句重话都没有,但是能够站在朝堂之上的,有一个笨蛋么?都不笨,而且最近京师的热闹事情,不就是钱彝大学士的事情么?还引得许多科道言官纷纷上书,要求川中和贵州,解除对于播州的封锁。
别看一个个冠冕堂皇,但是,都是狐狸,还是老的成精的那种,玩什么聊斋呢?谁不知道谁啊?
但在这中间,最为尴尬的恐怕就是东阁大学士钱彝了。自己的学生信誓旦旦,说花了大价钱,给自己在播州求购紫杉佳材一副,被人扣了。所以,自己才进宫去求皇帝的。但是绝对没有想到的是,川中回话,居然查无此事。你这是利用老师不说,还要把老师的脸面往死里踩啊,就没看看下面是一个臭不可闻的烂泥塘?
所以,强忍着一出朝堂,身体结实的钱彝大学士,就直接昏倒在了门口处,幸好太医署不远,这才捡回一条命来。
不过,苏醒过来的钱彝,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个来找自己的得意弟子,二话不说,逐出师门。随后上表请辞。天子依照惯例,还要再三挽留,才会准许,但是,这一次,很是干脆直接的批了。致仕还乡。只有四个字,至于别的什么都没有。
回到家乡没有多久,钱彝就郁郁而终。
出了钱彝之外,所有的人,总算是知道佳材之上的那句话来源何处了,有着什么样的深意以及为了什么。
知道了天子的坚决封锁播州的心思,所有的科道言官,不得不偃旗息鼓,好像以前的奏折不是他们上的一样,再也无人提起了。
而在京师的一处住宅当中,播州排在外面的几个人,正聚在一起,互相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王朝只要拿出足够的银钱,找几个人说话而已,绝对极其的简单容易。
这一次也是一样,拿出了一些钱财,找到一位钱彝的弟子,去找老师说话,至于说什么购买佳材被扣的话语,自然是编的。只要能够解除封锁播州军的行动,别说一副佳材,还是紫杉的那种,就是最好的金丝楠木,播州五姓七家还会缺了不成?
但是,随后的发展出乎大家的意料。一封简短的书信,不但废了一位大学士,而且直接阻断了有人为播州说话的路子。
“怎么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