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就听到砰的一声,把我的胆子都吓碎了。我还来不及盖马桶盖子,穿裤子。等我到外面去看时,李妈已经死了,吓得我大叫一声,差点把裤子都掉下来了。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我的天哪!谁知道大帅立刻就用枪自杀了。我现在想起来,真是都不敢说下去了!”说到这里,三姨太倒在了李纯身上,大声哭起来,还说:“早知道大帅这么狠心,我就是被你给打死,我也要把太太请过来,我也就不会现在这么慌乱了。”
大家听了,也没觉得有什么可怀疑的,就都沉默着。于是齐燮元宣布,人死不能复生,大帅心里想着的是东南方的安危,我们应该赶紧商量,告诉中央,派人来接替,这才是最重要的。然后再商量办丧事。这话一说出来,大家就都散了,一起到西花厅开会商量该怎么善后。对于李纯自杀这一事件,到这里就完了。从韩副官杀人,到齐燮元设计,再到大家一起听到遗嘱,只不过才四五个小时而已,没有什么漏洞,大家想想,这齐燮元是不是很厉害呢?
李纯死了后,全部的官僚朋友和家属一直在谈论该怎么善后。到了第二天中午,就是民国九年十月十二日了,省长以下各官和省议会的议长、议员、地方士绅,不少于几百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也都到这里来慰问,由齐燮元、何参谋长、齐省长和他的家属等人一起发表李纯的遗书和电报,一起总共有五件事:
一、致齐省长耀琳、齐帮办燮元
纯为病魔所迫,苦不堪言,两月以来,不能理事,贻误良多,负疚曷极。求愈无期,请假不准,卧视误大局,误苏省,恨己恨天,徒唤奈何。一生英名,为此病魔失尽,时有疑李督患梅毒,不能治愈,痛苦万状,而出于自杀者,即从遗书中屡言病魔,推想出来,其实于情理不合。尤为恨事。以天良论,情非得已,终实愧对人民,不得已以身谢国家,谢苏人,虽后世指为误国亡身罪人,问天良,求心安。至一生为军人,道德如何,其是非以待后人公评。事出甘心,故留此书,以免误会,而作纪念耳。李纯遗书。九年十月十日。
二、致全国各界
和平统一,寸效未见。杀纯一身,爱国爱民,素愿皆空。求同胞勿事权利,救我将亡国家,纯在九泉,亦含笑感激也。李纯留别。十月十一日。
三、关于身后的希望
纯今死矣,求死而死,死何足怨?但有四桩大事,应得预先声叙明白:
(一)代江浙两省人民,叩求卢督军子嘉大哥,维持苏浙两省治安,泉下感恩。
(二)代苏省人民,叩求齐省长,望以地方公安为重,候新任王省长到时,再行卸职。
(三)苏皖赣三省巡阅使一职,并未受命,叩请中央另简贤能,以免遗误。
(四)江苏督军职务,以齐帮办燮元代理,恳候中央特简实授,以维全省军务,而保地方治安。叩请齐省长、齐帮办及全体军政两界周知。李纯叩。十月十一日。
四、致齐帮办及皖张督军
新安武军归皖督张文生管辖,其饷项照章径向部领,如十月十一日恐领不及,由本署军需课,代借拨二十万元接济,以维军心,而安地方。关于皖省,可告无罪。此致皖张督军、苏齐帮办查照办理。十月十一日。
五、处分家事遗嘱致伊弟李桂山中将
桂山二弟手足:兄为病魔,苦不堪言,常此误国误民,心实不安,故出此下策,以谢国人,以免英名丧尽,而留后人纪念。兹有数言,挥泪相嘱:
(一)兄为官二十余年,廉洁自持,始终如一,祖遗财产及兄一生所得薪公,并实业经营所得,不过二百数十万元,存款以四分之一捐施直隶灾赈,以减兄罪,以四分之一捐助南开大学永久基本金,以作纪念。其余半数,作为嫂弟合家养活之费。钱不可多留,须给后人造福。
(二)大嫂贤德,望弟优为待遇,勿忘兄言。
(三)二嫂酌给养活费,归娘家终养。
(四)小妾四人,每人给洋二千元,交娘家另行改嫁,不可久留,损兄英名。
(五)所有家内一切,均属弟妥为管理,郭桐轩为人忠厚,托管一切,决不误事。
(六)爱身为主,持家须有条理,尤宜简朴,切嘱切嘱。兄纯挥泪留别。九年十月九日。
大家看了这几封遗书,一定要明白,李纯死后,韩副官只有一个人一双手,怎么可能写出这样长的文章?当然这都是一些知识分子,按照齐燮元的指示编造出来的。而且,其中还有一些话和昨天晚上齐燮元说的不同,有一些竟然是齐燮元昨天晚上没有提到,依据情况临时增加修改的,但这很难逃过聪明人的眼睛。
只有一件事情,要替他解释,原来李纯能够当三省巡阅,本来是自己向中央要求的,后来因为江西督军陈光远有“宁肯归属于湖北省,不愿意归附李纯”这样的话,江西省的张文生也有反抗李纯的意思,所以一直没有去就职;这也是李纯老是说不想活了的主要原因。现在李纯死了,无论是物质力量还是军队的实力,除了齐燮元,没有第二个人了。齐燮元在李纯刚死的时候,就告知大家“李大帅委托他暂时管理巡、督两职,并且打电话恳求中央给予实权”,其实这是他自己想要师长帮办的头衔,想要一下子成为督军和巡阅,可以说这真是没有顾及到其中利弊的蠢主意——想要很多但是却消化不了。
哪里想到李纯死了这个消息发布以后,齐燮元虽然拿着李纯的遗言想要升官,但是外界气氛依然很紧张。不但不理会李纯的遗嘱,而且纷纷攘攘地开会、集议,想趁这个机会请求中央废除都督,大有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样子。只半天工夫,就收到了很多不好的消息。齐燮元想要飞黄腾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自然早有防备。各个方面的消息,哪里稍有一点风声,他这里马上就知道了。
这个时候外面的情形,他尤其特别注意,四面八方都派了人在侦查,所以有很多报告。齐燮元这才知道有些过分的要求是不能实现的。全国那些有野心的人都在听着呢!这才赶紧想办法,先让遗嘱中代理巡阅这一件事情当作没有发生过,然后从督军入手,等到地位牢固了,再作另外的打算。这是他心里想的,至于对外面就说自己先代理掌管军务,并为了和相邻的那些势力搞好关系,赶紧先尽量借一些军粮给新安武军;同时又怕有人不服他,便趁着李纯的丧事,尽力地拉拢这些人,与他们相处得跟兄弟一样,总算看起来比较和谐了。
这个时候江苏总共有七个镇守使,说到资格,也有比齐燮元更老的,但齐燮元因为和直系联络,所以得到了帮办这个位置,又有上将的头衔,老实说,分明就是一个副督军,正的死了,副的接替,这是自然。而且早就准备好了,别人未必比得过他。再加上中央接到电报,已经批准了李纯的遗言,并回电报下令让齐燮元代理督军,有这么多原因,同时齐燮元自己又说得非常好,所以大家也没有办法,只能忍气吞声,尊称他为齐督军。齐燮元得到了这次机会,心里十分高兴,害怕的只是自己势力不强,中央不肯给他实权。
没想到中央对于这件事,也正伤着脑筋。当时为了维持地方秩序,虽然已经发电报让齐燮元代理督军,但同时苏州人又申请废除督军,声势浩大。本来人民的意思不在政府的考虑范围之内,真正令政府头疼的,是有一些有希望当苏州督军的人都来抢这个职位。十年来省份换人,每次都会闹得很大,中央没有了威信,这也是一大原因。有人主张靳云鹏南下管理苏州,同时仍然当三省巡阅,但老靳自己不愿意。这个时候全国的军政大权不在曹手里,就在张手里,总统不过是依附他们而已,而且靳云鹏因为和双方都有亲戚关系,所以曹和张都给他一点面子,他说要做,别人根本就不能去抢,他如果不愿意去做,别人也不能够勉强。
就算退一步说,还有王士珍、王占元、吴佩孚、陈光远等人,说到资格,还是王士珍最老,说到实力是吴佩孚最强。王占元、陈光远都有各自的地方,所以对这个苏州督军的位子也不一定非得到不可。王士珍很老练,不愿意再去争夺,被别人操控,所以在这么多人之中,只有吴佩孚最有可能。正巧吴佩孚正为张的实力增强而不满,自从皖直战争以来,直军就用尽全力,但是张的军队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战后得到的果实反而比直军还多,这令他十分愤恨。
这还是公事。最令吴佩孚难堪的是保定会议中,吴佩孚自认为实力资格可以代替曹锟,争论得很激烈,把张作霖说得哑口无言,所以张作霖就效仿《三国演义》袁术骂关羽的样子,说他:“讲话没有分量,还不如不要说了。”吴佩孚听后心里很生气,但是因为自己的主帅曹三爷正在努力讨好张作霖,所以只能暂时忍气吞声。但是这个仇还是记在心里了。自从民国以来,很多战争都是因为权利争吵而兴起的。所以直皖战争以后,他就在准备直奉战争了。
这次苏州督军有空位,齐燮元早就计划好了,不愿意让给别人,不过好在他还知道分寸,暗地里派人去讨好曹、吴。吴佩孚心里想,既然你准备归顺我,那我就把你收下来好了,所以就努力地推荐齐燮元。于是齐燮元的苏州督军这一职位就算是完全到手了,这样一来,苏州地区从此就收入直派了。后来苏州、浙江经常发生战争,实际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再将陆军部回复给总统的对李纯的抚恤办法,记录在下面:
为英威上将军在任身故,遵令议恤事。本年十月十五日,奉大总统令开上将军苏皖赣巡阅使兼江苏督军勋一位陆军上将李纯,奠定东南,勋勤夙著,比年邦家多难,该巡阅使坐镇江表,才略昭宣,群流翕洽,而于和平统一之大计,尤能多方赞导,悉力筹维。干国匡时,声施益懋。前以感疾日剧,屡电请假调理,只以时事艰难,东南大局,赖其主持,谕令在署医治,力疾视事,方冀调摄就痊,长资倚畀。
乃本日据齐耀琳、齐燮元电呈:“该巡阅使两月以来,卧病奄缠,每以时局纠纷,统一未成,平时述及,声泪俱下,近更疚忧愧恨,神经时复错乱。本月十一日,忽于卧室,用手枪自击,伤及右胁乳下,不及疗治,登时出缺。手写遗书,缕述爱国爱民素愿莫酬,不得已以身谢国,惓惓于苏省之治安,国家之统一,筹虑周密,语不及私。”披览之余,曷胜震悼!该故巡阅使年力未衰,猷为正远,乃以焦忧大局,报国捐躯,枉失长城,实为国家痛惜。着派齐耀琳即日前往致祭,给予治丧营葬费一万元,所有该故使身后事宜,着齐燮元、齐耀琳督饬所属,妥为办理。
灵柩回籍时,沿途地方官,一体照料。生平政绩,宣付国史立传,并候特制碑文,刊立墓道,以彰殊绩。仍交陆军部照上将例从优议恤,用示笃念勋劳之至意。此令。等因。奉此,查本部历办成案,凡遇勋勤夙著,在职身故之员,均查照陆军平时恤赏暂行简章,分别给恤。此次英威上将军苏皖赣巡阅使江苏督军李纯,为国捐躯,业经奉令给与各项恤典在案,拟请从优依恤章第三条第四项之规定,按恤赏表第二号陆军上将因公殒命例,给予一次恤金七百元,遗族年抚金四百五十元,以三年为止,用彰荩绩。是否有当?理合具文呈复,伏乞,鉴核施行。谨呈。
九月二十八日得到政府回复,批准给予这么多钱,江苏的事情到这里就先不说了。现在说说西南方面的事情。大家总应该记得,中央因为希望南北统一,曾经派遣李纯作为议和的代表,虽然过了很久也没有取得一点效果,不过李纯有老实的名声,所以对于南北两方,都还可以接近,有这么一个缓和的人物正好处在南北中间,一般人看来,觉得南北还是有和平的希望的。而且南北不和如此持久,不仅对国家不好,就算这些当家人也觉得不好,双方在面子上,都只是说一些好话,暗地里却不愿意让步,这桩国家统一的生意,民国十年来做的全是亏本买卖。但还是有成功的可能。
两方谈和,尽管没有谈成,但是李纯对于两方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李纯死了,失去了谈和的中心,南北政府变得更难接近,都对李纯的死感到可惜,这倒是李纯死后真实的风光。西南政府自从两李内变后,云南广西不和,军政府的内幕也和北方政府一样,没有实际用处。军政府总裁岑春煊,虽然有整顿的心思,但是没有实权,也只能整天躲在大沙头的农场试验场中,做一个不出门的总裁,有空闲的时候,就和朋友们发几句牢骚。
至于莫督这方面,从广惠镇守使接陈炳焜的督军,又用了一个没有用的百事不知的粤海道尹张锦芳护理广东省长,表面上是百姓治理,但是省长只不过是督军的一个二三等属吏,除了有几个秘书科长,可以委任管理几个普通县缺,就是一些小事情,没有经过督军的允许,也产生不了效用。好在张锦芳本人出身于绿林,本就没那能力,因为他为人随和好说话,人家看着他可怜罢了,而且自己运气也好,从连长、营长一直混到如今的一省长官,也算是心满意足了。这根本不是他能想到的,现在却变成这样,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这就是天意,傻人有傻福。他既然如此知足,又感激莫督提拔,自然很听话,做了一年官,倒也没发生什么事情。这也算是会做“生意”的人吧。
没想到现在有一个人,想要过一过做广东省长的瘾,这个人不是别人,是现在的财政厅长杨永泰。说到现在广东当官的人中,比较有出息的,就是财政厅长了,因为现在省里面正在整顿市政,修建马路,这本来就是由财政、警察两个厅一起办的。杨永泰是一个没有任何势力的旧国会议员,因为和莫督交情好,所以才做了这个财政厅长,本来可以就这样混日子过的。
但是因为杨永泰这个人精明强干,又很细心,觉得区区财市两部分事情,不能展现他的才华,所以就努力讨好沈鸿英、刘志陆、刘达庆、林虎这些当官的,求他们帮忙向莫督说好话,让他当广东省长。这也是个会做“生意”的,但是他的运气不好。因为莫督虽然觉得无所谓,但是广西陆荣廷方面,却因为杨永泰是有名的当官的政客,又是政学会中比较重要的人物,这个政学会在广西广东,就好像北方的安福俱乐部一样,经常受到各方指摘,所以杨永泰的省长梦,就被老陆打破了,还好莫督与他交情不错,所以到军政府请岑春煊帮他讲话。
同时张锦芳也有自知之明,知道杨永泰想得到省长的位子,自己是没法争的,所以也就乖乖地自请退职,继续回粤海道当官去了,这还当真是个会做“生意”的明白人。到了这里,杨永泰的省长算是成功了。但是没想到因为这件事情,伤害了陆、莫的感情,并导致桂系内部都产生了裂痕。他们分裂的原因,虽然这件事不是全部的原因,但却是最大的原因。
没想到杨永泰上任还没多久,广东省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原来广东这边的人喜动厌静,喜新厌旧,说到这八个字,是广东人之所以会做生意的原因。然而这个运用于政治,结果就不好了。可以做养活自己的生意,但是不能够做官场上的生意。最后,变成了广东人自己吃亏的自杀政策。
所以自从光复以来,广东省的战事最多,差不多每换一次长官,就要发生一次战争。长官每年都要换,所以每年都打仗。莫荣新做得最长,所以就勉强安静了几年。说到莫荣新这个人,也确实是一个清廉、爱护百姓、保护商业的好官,但是他却用人不当,总是被人利用他的老实,欺负他没有文化,以致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莫荣新自己是很节约的,除了每个月的俸禄之外,倒是没有多收钱。但是他的部下,竟有发财至几千万的,这些人对不起莫荣新,所以莫荣新也对不起广东人,不管他自己怎么道德高尚,都不能算什么了。这些原因,都是造成广东人与广西人互相厌恶的原因。
因为这些人大部分是桂系人物,广东人只能站在一边,眼睁睁地被他们欺负,这当然让人难过啊。莫荣新总共督领广东五年,无论是维持地方秩序还是保护商业,都很有成效,但是他纵容他的部下,这个却无论如何不能逃脱。再说做官这件事情,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就对不起地方人民,而地方人民,也不会因为他的功德去原谅他的罪过。所以探本究源,都说外省人治本省,难免就会怀着宁肯作恶的心态,这样怎会治理得好?除非是广东人治理广东人,不然是不会有什么成效的。
这个道理,广东几乎已经人同此心,可莫荣新手下的虾兵蟹将们却还在恣意妄为,一点不肯收敛,于是广东人治理广东的呼声越来越大,同时桂系治理广东人的手段,也越来越严厉,所以双方的战争也就爆发了。这时候广东比较有实力的人,在省里面的是广惠镇守使李福林和警察厅长魏邦平,在外面的,只有一个援闽总司令陈炯明。这三个人本来没有什么交情,但是因为桂系气势太强了,想把他们全都给收拾了,所以他们就联合起来了。
陈炯明虽然在漳州,离得很远,但是因为李、魏两人邀请他,所以胆子也大了。而且他知道云南、广西分裂,桂系内讧,广东人治理广东人的呼声很高,所以他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在九年六月中,用真正粤军的牌号回到广东。这真是太会投机取巧了。
想要知道接下来怎么发展,请听下次的分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