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16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6

    在我们位于德翰姆的家里,我的房间在顶楼的斜屋檐下面。我睡的床就在屋檐下面,我如果猛地坐起来,肯定会把脑袋撞得生疼。我就着一盏弯脖子台灯阅读,台灯的长脖子在天花板上投射出大蟒蛇一样的影子,挺好玩的。有时候,整幢房里很安静,我只能听到炉火的嘶嘶声,还有阁楼里老鼠的动静。有时候,我外婆在半夜会连续喊上一个钟头,叫人去看看迪克——她担心迪克没人喂,迪克是她早年在学校教书时养过的一匹马,死了至少有四十年。房间另外一边屋檐下是我的书桌,皇家旧打字机,和一百来本简装书,大多是科幻小说。我把书排成一排,摆在护壁板旁边。桌面上摆了一本《圣经》,那是我参加卫理公会教派少年团背赞美诗赢的;还有一台韦伯科牌的留声机,它能自动换片,立在柔软的绿色天鹅绒上。我用留声机听唱片,听的基本都是猫王、查克·贝瑞,还有法茨·多米诺。我喜欢法茨,他懂得摇滚,你听得出他很享受音乐。

    我收到《希区柯克》的退稿条以后,在墙上留声机上面的位置敲了个钉子。然后我在退稿条上写了“欢乐礼券”几个字,把条子挂到钉子上。随后我就坐在床上听法茨唱《我准备好了》。事实上我感觉很不错。你年纪还小、脸上无毛可刮时,乐观面对失败是最正确的反应。

    我到十四岁的时候(我不管需要不需要,每周刮两次脸),墙上的钉子已经承受不了更多退稿信的重量。我换了个大钉子,继续写。我到十六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到手写的退稿信,内容比“勿装订,用曲别针”之类的建议更令人鼓舞。第一个让我感到有希望的条子来自阿尔吉斯·巴德瑞斯,他当时是《奇幻与科幻》的编辑。他读了我写的一个题为《老虎之夜》的故事之后(我想,故事的灵感多半来自《亡命天涯》连续剧的某一集,男主角理查德·金宝博士在剧集里的动物园或者马戏团打工,负责清理兽笼),写道:“故事不错。不适合我们,但确实不错。你有天分。继续来稿。”

    短短四句话,钢笔写的,字迹非常潦草,字尾还拖着大团墨渍。但这四句话照亮了我十六岁那年阴霾的冬天。过了十年左右,我已经卖出几部小说,在一个旧手稿堆里发现了《老虎之夜》的稿子,觉得这仍然算得是一篇不失水准的故事,尽管显然出自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之手。我重写了这个故事,兴之所至,又重新把它寄给《奇幻与科幻》。他们这次买了这篇故事。我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你取得了一点成功之后,一般杂志就很少对你说“不适合我们”这样的话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