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卫生与健康-旅游常见病伤及处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旅游既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艰苦的运动,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与气候的变化,饮食、睡眠的生活规律失调,加之旅游运动量大,精神比较紧张,谁都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大灾小病。为此,掌握一些在旅游中常见疾病的简单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些旅游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

    一、常见病伤

    1.脚泡及下肢浮肿

    外出旅游,脚泡的发生比较常见,它会影响旅游的顺利进程,而且处理不当还会引起感染。

    预防脚泡的发生必须注意:一是鞋袜要合适,鞋子不宜过高或过小,最好穿半新的胶鞋或布鞋,女孩不要穿高跟硬底皮鞋,鞋垫要平整,袜子无破损、无皱褶,鞋内进砂应及时清除,要保持鞋袜干燥;二是徒步游览应循序渐进,先近后远,脚步要均匀,落地要稳,不可时快时慢;三是临睡前用热水烫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足掌部位用手按摩。

    2.腹泻

    腹泻是最常见的旅游疾病。在家时饮食习惯相对比较固定,肠胃也习惯了这种按部就班的工作。一旦出门在外,特别是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几乎所有的游客,都习惯点上几个当地特色菜,而且要和在家饮食习惯差别越大越好。比如不居住海边的人到了海边,肯定要点一桌海鲜。口味清淡的江南人到了重庆、成都,麻辣火锅自然少不了。饮食的突然巨大反差,往往使肠胃一时接受不了,最终导致腹泻发生。

    一旦发生腹泻,首先要就医,或者服用一些医治腹泻的药品。饮食上,腹泻发生后,最好先禁食8至12小时,清一下肠胃,也让肠胃休息一下。然后,食用一些“流质”饮食,比如米汤、无油肉汤、果汁、过滤的菜汁等,但尽量不要喝牛奶,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太热或太冷的饮料、添加香料的食品或脂肪类食物,以免加重病情。一两天后,可以考虑吃一些稀饭、面食,另外还可吃一些鱼、肉、豆腐、蛋等,要注意少量多餐。

    适当地服用药物如黄连素片是预防和治疗腹泻的良药,如果在旅途中感到进食后有胃肠不适,或对饮食店的卫生觉得不尽如人意,或进食的食物不太新鲜,均可即服黄连素片2~3片,能起到预防作用。

    3.扭伤

    平日许多人忙于日常工作,户外运动很少,关节、肌肉等都没放开。出外踏青、游玩,“久静”之后,关节、肌肉突然“大动”,类似扭伤之类伤筋动骨的情况,每年都少不了。

    建议出游前,先在家里热身锻炼几天,跑跑步,爬爬楼梯,让关节、肌肉提前适应起来,免得出门在外时吃苦头。另外,最好选用比较柔软的休闲鞋、运动鞋,不要穿皮鞋。袜子最好选用棉质或麻质材料,丝袜太滑,不适合长途跋涉。

    关节不慎扭伤后,切忌立即揉搓按摩,应立即用冷水或冰块冷敷约15分钟。然后,用手帕或绷带扎紧扭伤部位,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瘀、消肿的中药外敷包扎,争取及早康复。

    4.防“旅游疲劳症”

    出游容易患“旅游疲劳症”,主要原因是玩乐过度、睡眠不足,有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出冷汗、食欲不振、口渴、全身无力等症状。

    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立即停下躺卧,充分休息,解除疲劳。给疲劳者吃点糖、喝些热茶或淡盐水(1克盐加100毫升水)均可,直到其症状缓解或消失。为了预防途中疲劳,使积蓄在体内的乳酸完全氧化,可以适当吃点醋;也可多吃些含柠檬酸的橘子、话梅、柠檬;含苹果酸的梨子、苹果、樱桃;含琥珀酸的枇杷等水果和饮料。其次是休息时尽量活动一下腰腿,有旅伴者可以互相作按摩、推拿以放松肌肉。临睡时洗个热水澡可消除疲劳。此外,睡眠时还可以将脚垫高些,以利于下肢血液循环,促进疲劳的消除;睡眠前多喝些水,补充体内水分不足。

    二、夏季出行的意外病伤

    1.中暑

    中暑是盛夏季节旅游中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应十分注意预防。其症状是:突然头晕、恶心、昏迷、无汗或湿冷,瞳孔放大,脸色苍白,发高烧,重者还会晕倒。发病前,曾感到口渴头晕,浑身无力,眼前阵阵发黑。所以,高温季节出行必须掌握以下五大要点:

    (1)尽量穿浅色服装,旅游时应穿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

    (2)应戴隔热帽,草帽对阳光有折射作用。

    (3)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

    (4)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等。

    (5)一旦发生中暑,应将患者抬到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给患者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让患者服些人丹或十滴水。如患者昏倒,可用手指掐压患者的人中穴或针刺双手十指指尖的十萱穴位。然后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2.毒蛇咬伤,毒虫蜇伤

    夏季是毒蛇毒虫活跃的季节,所以在爬山等出行活动中应注意预防。

    为了防止旅游时被毒蛇咬伤,行走时最好用一根深杖在前面开路,抽打两边的草丛,谓之“打草惊蛇”。假如路边有蛇,在受到惊吓之后就会跑掉。另外是加强人身保护,在草丛中旅游时,最好穿长衣长裤,戴好手套,要过树木低矮的地方还应带戴上草帽,以防有蛇缠在树上,从上面咬伤人的头部或脖颈。外出时,身边要备斥蛇药,以防万一。

    被毒蛇咬伤之后,不要惊慌和奔跑,以免加速毒液的吸收和扩散。急救时,应立即在伤口的上方以绳子、布条和藤条结扎,以防止有毒的静脉血回流。然后挤压伤口,使毒液排出,挤压时可用泉水或冷开水冲洗伤口,有条件的可用0.1%的高锰酸钾或生理盐水冲洗。如伤口处残留有毒牙应马上挑出,然后,用干净的小刀把伤口处稍扩大,再用吸奶器或火罐对这伤口将毒液吸出,再用清水洗净伤口。最好,迅速施以蛇药或立即送往医院。

    在旅游中经常威胁旅游者的毒虫,主要有蝎子、蜈蚣、毒蜘蛛、黄蜂、刺毛虫等。被这些动物蜇伤后,伤口痛痒、红肿,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肌肉痉挛等症状。如果被刺毛虫(俗称痒辣子)所蜇,可剪一条医用橡皮膏,贴在受刺皮肤上,用手来回按压几次,用力一揭,刺毛粘起,疼痛立即消失。如果被其他毒虫蜇伤,可挤出毒液,然后用肥皂水、烟袋油、醋等涂擦伤口、或用马齿苋捣碎,汁冲服,渣外敷。应注意的是,同是毒蜂蜇伤,黄蜂毒应用醋等酸性药;蜜蜂毒应用苏打水等碱性药。蒜泥对蜈蚣咬伤有疗效。

    健康指南缓解病痛的小方法

    旅途中生病是件很麻烦的事。掌握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你轻松治些小病痛。

    1.止头痛: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1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

    2.止胃痛:双手拇指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按压3~5分钟。

    3.缓解心绞痛:用拇指甲掐患者中指甲根部,让其有明显痛感,亦可一压一放3~5分钟。

    4.治晕厥:用拇指食指捏压患者手之虎口(即合谷穴),捏压十余次,一般可以苏醒。

    5.治便秘: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上(位于肚脐旁3厘米下方1厘米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