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四原则:正见-卷三 人生四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要活得健康,

    活得富有,活得尊严,

    活得出自己的风格仪范来。

    人生四要(一)

    有人认为,人生只要过得踏实,不在于长短,只要过得真切,不在于繁华。也有人说,决定人生的,不是际遇而是态度,不是贵人而是实力,不是神迹而是努力,不是幸运而是付出。每个人都希望人生过得平稳,过得有意义,究竟人生应该怎么创造?列举“人生四要”:

    第一,要增加信念

    一个没有信念的人生,就像没有根的浮萍,失去了根本,迷失了方向,只能随波逐流。有信念的人,具足信心,具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毅力,面对事情,就会全身充满斗志,不怕跌倒,不怕失败,做什么事情就容易有成。

    第二,要发挥性能

    花草有其性能,懂得运用,一花一草都是良药;树木有其性能,适得其性,大小枝干都是材料。人也有人的性能,要了解自己的性能、长处,依照专长发展,比方文学、艺术、建筑、管理、行政、农业……将自己的能力开发,将自己的性能发挥,人生就能过得充实有意义。

    第三,要培养功力

    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功力。练武的人,不只是招数变化,更讲究修身的功夫;烹饪的人,不但要求菜色香美,更重视心意的供养。做人也要增强各种功力,如信用、诚恳、慈悲、精进等等,以此来培福进德,并增长自己的内涵与实力。

    第四,要计划未来

    不会生活的人,只想到眼前要做什么,走一步算一步,因此匆匆忙忙,容易出错。会生活的人,事先做好计划,事先预备妥当,所以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生活不只是看现在,还要看未来,在生活、读书、进修、经济、家庭、休闲各方面,做出三年、五年、十年的计划,乃至一生的计划,甚至是来生计划;人生有计划,心里就有预算,也才能踏实。

    生命短短数十载,有的人懒懒散散,昏庸度日;有的人汲汲营营,斤斤计较;有的人踏踏实实,务本生活;有的人则进德修业,有着高尚的人格。

    人生四要(二)

    什么事对我们的人生最重要?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目标不同,所求不一,所以很难说什么最重要。有人认为生命最宝贵,没有生命,一切的荣华富贵都如粪土;有人觉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也有人主张,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大致说来,除了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以外,欢喜、满足、慈悲、真理,应该是人所皆需的,可以并列为“人生四要”。兹说明如下:

    第一,欢喜是人生的良药

    人的毛病很多,例如忧愁、悲苦、伤心、失意,这是人生的大毛病;心理不健康,不容易上进。有了心病怎么办呢?欢喜、开朗、乐观、积极是人生的良药。一个人能在生活中感到前途有望,对人生充满了乐观、积极的想法,不断地从心里涌现欢喜、快乐、禅悦、法喜,这许多良药可以治疗我们的烦恼、忧愁、伤心等毛病,所以欢喜是人生的良药。

    第二,满足是财富的泉源

    快乐在满足中求,烦恼从多欲中来。人生不一定要追求荣华富贵,只要能“满足”即能圆满。满足是财富的泉源;不满足,就是代表贫穷。有的人家财万贯,但不见得就能满足,或是有了财富也不懂得运用,这就是富贵的穷人。也有些人虽然经济上贫穷,但是他看到世间的美好,每天都有欢喜心、满足感,虽没有财富,那也是富贵的人生。所以,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才是一个富足的人。

    第三,荣誉是增上的品格

    荣誉是人的第二生命,人要爱惜自己的名誉。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懂得惭愧,不知道羞耻,不重视自己的人格,不爱惜自己的荣誉,那与禽兽何异?所以《佛遗教经》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惭愧心好像衣服,穿在身上可以庄严身心。

    第四,行善是道者的风仪

    “气质从智慧而来,美丽从慈悲而来”,修道者的风仪则从行善而来。行善做好事的法门很多,例如用慈悲的语言度人、用慈悲的眼光待人、用慈悲的面孔对人、用慈悲的双手助人、用慈悲的心祝福人。主要你有慈悲心,不断地行善助人,这就是一个有道者的风仪。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要活得健康、活得富有、活得尊严,活得出自己的风格仪范来。

    人生四品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童虽小,但是从他的行为、性格、品德,即可以看出他的未来,甚至评断他的一生有无作为,因为一个人的成就,跟他的人品有很大的关系。“人生四品”有四点看法:

    第一,为人要有品德

    做人最要紧的就是人品与道德,一个人宁可没有金钱地位,但不能没有人品、道德;宁可没有土地房屋,但不能没有人品、道德;宁可没有事业名望,但不能没有人品、道德,因为人品、道德是一个人所拥有最大的尊严与资产。

    第二,做事要有品质

    做人要低姿态,做事要高品质,品质就是信誉。现在工商业界,无论生产什么产品、货物,都要求品质管理。很多人在事业上所以能异军突起,获得成功,就是他对自己的产品要求很严。反之,有的人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想要降低成本,以“鱼目混珠”来欺骗消费者,其结果往往自食恶果,受到社会大众的唾弃而失败,所以做事要讲究品质,这是成功的要件。

    第三,立业要有品格

    每个人在创业的时候,莫不希望一举成功。但是成功的条件很多,天时、地利、人和,以及能力、资本之外,还要有专业的智慧与坚毅的信念。因为社会上无论哪一个行业,在众多同业激烈竞争下,要想开创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不管事业的经营或处世的态度,都要有自己特殊的品位与风格,才能独树一格,赢得青睐。

    第四,生活要有品位

    人与猪、马、牛、羊不同的地方,在于人的生活除了讲究三餐温饱以外,还讲究生活的品位。例如有人以游山玩水、莳花植草作为人生的品味;有人以读书写作、教育英才为他的生活品位。宋代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唐朝的大梅法常禅师,以草衣木食为生活,他们都树立了隐士高逸的生活品位。现代社会上有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调,原因就是他不重视生活的艺术,所以人生能多讲究一点生活的品位与艺术,日子才会过得多姿多彩,生活才有意义。

    人生四钥

    地势险要之处,称为交通锁钥;治学也有要点,称为入门宝钥。人生里,什么对我们最重要,那就是我们人生的锁钥。人生钥匙有哪些?四点如下:

    第一,欢悦是人生的良药

    身心不健康,不易积极奋进,就无法发挥生命的价值。尤其人有忧愁、悲苦、伤心、失意等情绪,如何治疗这些人生的大毛病。乐观、欢悦就是人生的良药。例如1964年西方有一位诺曼·可辛斯先生,得了僵直性脊椎炎,他在自传里说:“每次大笑10分钟之后,疼痛大为减轻。”乃至得到2个小时的安稳睡眠。一年之后,竟不药而愈。因此常保乐观、喜悦可以治疗我们许多身体上的毛病。

    第二,满足是财富的泉源

    俗话说:“人心节节高于天,愈是有钱愈爱钱”,人心欲海的不满足,实在难填。因此,人生最重要的,除了欢乐以外,就是“满足”。有满足的心,你说一句话,我听了好满足;你做一点好事,我看到了,感到好满足;我自己获得一点东西,就觉得好满足。这种满足感,就是财富的泉源。假如什么都不满足,时时感到不够,那你就贫穷了。

    第三,荣誉是增上的品格

    荣誉是人的第二生命。一个人生在世间,不知道惭愧,不知道知足,不重视自己的荣誉,跟禽兽可说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佛遗教经》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惭愧心,如一件好服,它让我们自尊自重,荣誉增上,不断自我超越,心地也就柔软、升华,庄严起来了。因此,常怀荣誉心,爱惜羽毛,可以增上品格。

    第四,行善是道者的风仪

    在世间上,人最重要的不只是为自己,主要是有慈悲心。能不断地慈悲行善,帮助别人,才是一个有道者的风仪。你说:“我想帮助别人,但我没有钱,怎么帮呢?”不一定要钱。你会讲好话吗?讲好话就是帮助别人;你有力气吗?帮忙做义工,也是对社会有所贡献。你说:“我也没有时间做义工,也不会讲人的好话。”你可以用心为人家祝福,为人家欢喜,这就是一种道者的风仪。

    人生四理

    做人要明理,不只是明白道理,还要明白心理、事理、真理、情理,此中蕴含很深的人生哲理,说明如下:

    第一,在危难之中,先要安定心理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难免有遭遇挫折,或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当处在危难之中,最重要的是先要安定自己的心理,千万不能慌张忙乱。我们在危难之中,要能安定心理、从容不迫,唯有头脑冷静、理智清明,才能处理危难。

    第二,在是非之前,先要明白事理

    世界上,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在面对人间的是是非非、好好坏坏,最要紧的是应该明白事理。大凡一件事的发生,都有一些前因后果,所以不能单纯从表相上去评断它的是非;任何一个道理,也不能只看一时,它必有一些时空因缘的关系,所以,当我们遇到是非的时候,先要明白事情的过程。

    第三,在做人之时,先要了悟真理

    人降诞世间,除了菩萨是乘愿而来以外,都是因为业报而受生。人间苦、乐参半,苦是人间的实相,人从小到老,难免要受生老病死之苦,乃至社会、人我、自然、环境所加诸的种种身心之苦。苦的原因,由于“无常”,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就是无常的写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无常的意义!因为无常,所以人生充满了很多不可知的变数;因为无常,所以人生时时有坏苦与行苦的无奈。无常是真理,一个人假如能了解到生死、烦恼、无常、苦空的真理,就能坦然面对人生。

    第四,在处世之际,先要透彻情理

    人是有情的众生,人类社会秩序的维系,除了法律、道德之外,不离情、理。在情理法的社会里,人不能不通情理,所谓通情达理,我们和人交往,如果不通达情理,会失去很多朋友。所以,处世之际,先要透彻情理,能够“通情达理”,才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人生四理,说明我们处在人生的任何状况下,都不能离开一个“理”字;不管危难、是非之前,或是做人、处世之际,能够安定心理、明白事理、了悟真理、透彻情理,自能活得心安理得、坦然自在。

    人生四宝

    一般人以珍贵之物为“宝”,如家中有“传家之宝”,国中有“镇国之宝”;在有形有状的宝外,有人以身怀绝技为宝,有人以美德庭训为宝。在佛门,也用“宝”,来形容诸佛菩萨及法之崇高尊贵,如“宝相庄严”“宝地清净”等。而在人生道上,我们要以何为宝?提供“人生四宝”作参考。

    第一,禅定使躁动者沉稳

    禅定给人一种稳定力、安定性及祥和明净的心境。所谓“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它并非只是蒲团上的用功,如果能将“定力”生活化,就是有一点杂音,你也会不太计较,遇到一点琐事,你也不会放不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不该想的不想,使躁动的心得到沉稳。每天有这样一点禅定的修养,则处事自能泰然自若、处变不惊,为生活带来安全感,禅定就是一宝。

    第二,历练使无识者睿智

    乌鸦几番投石,才如愿得水;战马屡次远行,才得以长征。动物尚且要历练,何况人生?人因经验而成长,因成长而丰富,凡事勇于尝试,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只要自己不放弃,凭着历练,自然会产生一种睿智,遇到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情时,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处理,对事物也会看得更广、更深、更透,这也是人生一宝。

    第三,信念使失败者成功

    “信”是对一个对象,能令心产生清净的精神作用,“念”是对所缘的事,明白记忆而不令忘失。凡是一切,有信念,你就有力量,有信念,你就有目标。信念,让你在受挫的时候,锲而不舍,努力地向前奋斗;信念,让你在失败的时候,不畏沮丧,勇敢地站立起来。因此,信念能使一位倾家荡产的人东山再起;信念会让一位名落孙山的人再题金榜。一位成功者,有绝对的坚定信念;有信念作为基石,不会永远是个失败者。

    第四,慈悲使懦弱者勇敢

    有时候,我们的性格会很懦弱,可能怕得罪人,可能怕做错事,说话不敢、做事不敢,甚至于做好事、说好话都不敢。我们若能修学慈悲之宝,心中拥有慈悲,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力量:我要做好事、我要说好话、我要做好事、我要为他人服务……不断发扬自己内心的慈悲之光,会让懦弱的性格,逐渐成为勇敢。

    什么是生活?就是要活得有生气,活得有朝气;生活的生气,来自于态度的改变,若能善用人生四宝,必定是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

    人生四不

    做人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当所做的事情于人有益,即使辛苦也“不要紧”,对人有用的好话,要“不怕多”说;自己遇到伤心烦恼,或逆境挫折的时候,要能“不怨恨”、“不退却”。此之“人生四不”,说明如下:

    第一,工作辛苦不要紧

    台湾的《青年守则》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服务就要工作,工作里辛苦自是难免,但是若把工作当成服务,就不会感到辛苦。例如下班时间到了,主管却要你加班;平常好几个人做的事情,忽然要你一个人独立承担。这个时候如果你嫌累,你抱怨,你觉得不平,只会苦上加苦;何妨转换一下心情,想到一定是自己能力强,所以主管才会交付重任。甚至工作多,虽然苦了一点、累了一些,但可以多为别人服务,自己也可以积累经验,人生不是更有意义吗?所以,事多的时候不要嫌烦,不要觉得辛苦;起早待晚地加班,也不必皱眉头,你能带着欢喜乐观的心情工作,自能体会忙的意义、忙的乐趣。

    第二,对人好话不怕多

    说话,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更是沟通人际往来的工具。人都喜欢听好话,一句赞美别人的好话,可以使人心生欢喜,终生为其效命;反之,一句伤透人心的语言,可以使多年的知己反目成仇。台湾有一句俗谚,把不会说话、经常说错话的人喻为“乌鸦嘴”,意思是不会说好话,经常说话得罪人,或是经常说话给人难堪。其实,一个会说话的人,一句话说出口,不但是为了传达自己的意思,也总希望对方能欢喜接受。所以,人要学习说好话,而且“好话不怕多”;会说好话的人,才能带给别人欢喜,自己也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

    第三,遇事烦恼不怨恨

    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欲望,因为有欲望、有所求,当所求不得,或所求与所愿相违时,烦恼自然由此产生。佛经里把烦恼比喻为“如病”“如箭”“如火”“如毒”等。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有了烦恼,就像生了病,又像中了箭、着了火、喝了毒一样,自然痛苦不堪。人,不要与烦恼为伍,有了烦恼,要自我惭愧,要“转烦恼为菩提”,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所谓“思量烦恼苦,欢喜便是福”。人要懂得制造自己的欢喜和快乐,不要将忧愁烦恼传染给别人;有欢喜的人生,活着才有意义。

    第四,逆境挫折不退却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在顺境里长大,因此,遭遇逆境、挫折,是人生必然的际遇。一般人在遇到逆境挫折时,容易感慨世事沧桑、人情无常,因此消极退却。但是,有人说:“人生如球”,一粒球如果经不起拍打,它就不能弹跳,也就失去球的价值。所以,人要把逆境当为增上缘,在逆境挫折时,只要坚持自我,永不退却,则未来历史会肯定我们的定位。

    人的一生,不一定要活出什么亮丽的成绩,但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这就是成功。

    人生四败

    大家都喜欢成功,因为成功的滋味让人自我肯定,让人升起信心,让人心怀希望,让人拥有成就感与荣誉感。相对的,没有人喜欢失败,因为它带来挫折、沮丧、痛苦、难堪。一个人成功有成功的条件,失败有失败的原因。人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四点看法:

    第一,昏庸驭下无能者,必定失败

    一个人领导属下做事,如果自己昏庸无能,没有合理、合法、合情,让跟着他的部下不能心悦诚服地服从他,当然就会失败。例如中国历史上,晋惠帝“何不食肉糜”一语,成为千古之讽,后来他在“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司马伦篡夺帝位,也就不难想见了。

    第二,自私妄为无人者,必定失败

    “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楚汉之争时,项羽嫉贤妒能,有功不赏,得地不利,所以将士离心,终失天下。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自私自利、目中无人者,不把别人当一回事,甚至居功诿过,凡有利益、好处,必定归给自己,凡有过失、不当,就把责任推给别人,如此之人,如何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又怎么不会导致失败呢?

    第三,目无纪律无法者,必定失败

    所谓“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纪律如规矩,又如准绳,是共遵的法则,是维护纲常的要目。有人目无纲常纪律,以身试法,自然危险近在眼前。例如身陷牢狱失去自由的人,不就是因为不守法律,以致锒铛入狱的吗?一个遵守法律的人,纵使没有获得利益,也不会招来危难,人生自然平坦无碍。

    第四,反复欺诈无信者,必定失败

    《左传》说:“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一个人如果自己不重视信义,不重视承诺,一次又一次失信于人,一次又一次地让人吃亏,如何获得别人的信任。东汉吕布是一位能征善战的骁将,他征战各地,勇猛异常,甚至单人力战刘备、关公、张飞,堪称三国时代中武力最高者。却因为他为人反复无常,最后因部下叛变而被擒,终致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做人不守信用,必定会失败。

    一个人不怕失败,只怕一蹶不振;不怕失败,只怕不肯认错;不怕失败,只怕不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因此,人生这四种失败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反省深思和自我警惕的。

    人生四谛

    佛教的真理之一“四圣谛”,即“苦、集、灭、道”,说明生命生死流转以及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目的就是要激发众生“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的决心。而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也有四句真理,可以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安然、自在。“人生四谛”有四点看法:

    第一,良药苦口利于病

    有病,必定要吃药,在《本草备用》一书中统计,味道苦的药,在所有的药里占的比例最多;攻毒治病的药物中,最具疗效的,往往也是最苦而难以下咽的,所以说“良药苦口”。可是一般人总是要吃甜的、吃自己欢喜的,明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却是百般推辞,敬谢不敏,这就是凡夫的愚痴、执着。

    第二,忠言逆耳利于行

    有时候别人跟我们说话,明知是善意的忠告,可是我们却不喜欢听,因为觉得自己颜面扫地、有损尊严,甚至有时还会恼羞成怒,甩头而去。例如别人叫我改过,我不欢喜;别人叫我向善,我也不欢喜;一听到别人说我哪里不健全、哪里有毛病,第一个反应大多是排斥。这许多忠言虽然逆耳,假如能虚心接受,必定有利于行。它会让你增加人缘,会让你做事顺利,会让你往来方便。所以,正直深刻的批评,虽然使人难堪,却最能让人反省改过而受益。

    第三,淡泊明志利于心

    三国时代,诸葛亮教诫孩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世、修身养性也是如此。所谓“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几何”?生活不必追求奢华、享受,也不贪求拥有多少,只要简单、够用就好,应该把多余的与人共享、共有,心能淡泊,自能安稳。

    第四,清净无求利于修

    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人到无念便安闲”。要修清净的道,就是不伤害人,不污染自心;心中无求,自然坦坦荡荡。在《八大人觉经》里提到:“多欲为生死的根本。”人所以有生死疲劳,都是从贪欲而起;如果能清净少欲,无求、无为,必定有益于身心行为的修正,而离自在解脱的生活,也就为期不远了。

    《三国志》说:“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战国策》齐策里也说:“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能以这四种真理在生活里实践,行走在这个人生的道路上,必能“去处尽通”。

    人生四时

    季节有春、夏、秋、冬的四时循环,人生有生、老、病、死的生死轮回。甚至在人的一生当中,也有“四时”:少年时、青年时、壮年时、老年时。在这四时里,我们应该如何安排自己?如何发展自己呢?“人生四时”有四点看法:

    第一,少年时要有恢宏气度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开始,培养大志、大量,是走向光明的起步。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怀,陈涉有“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之志;能效法先贤志士这种恢宏开阔的气度与眼光,人生必定有不同的境界。

    第二,青年时要肯吃苦耐劳

    青年的时候,不要只想享受前人给我的恩泽,或是享用父母长辈遗传给我的遗产。“要怎么收获,必先怎么栽”!未经流过汗水的耕种,收不到丰硕的谷米;没有付出心血的努力,尝不出甜美的滋味。所以,每一个人都要把握青年时期,靠自己发愤图强,吃苦耐劳,求取生存,创造事业。

    第三,壮年时要不妄自菲薄

    胡适曾说:“种种从前,都成今我,莫更思量更莫哀。”有人到了壮年时期,回首过去,望向未来,有时不免慨叹自己年近半百,一事无成,光阴虚度。其实,壮年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逐渐迈向成熟稳健的时候。如孙中山说:“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即使我只是出租车司机,我把车子开好,让每一位乘客欢喜,就是成功的司机;我是盖房子的建筑小工,我把小工做好,让这栋房屋住起来令人安心,就是成功的工人。即使只是一个清道夫,也都是伟大的,他冒着生命危险,清扫街道,他不嫌肮脏恶臭,搬运垃圾,对世间也都有所贡献。所以,壮年时期的人,不必妄自菲薄。

    第四,老年时要能传递经验

    老马识途,老牛舐犊,一般也有所谓“老人是一宝”。人到老来,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已不在色身的长久,而是在功德慧命的无限。老年人的阅历丰富,这时要把自己的智慧、经验传授出去,所谓“老干新枝”,才有生命的传承。所以,年老人要给青年人传承交棒,生命的延续就可绵延不绝。

    身体的四大调和,则身心轻安,健康活力;生活依止四正勤,则精进不懈,远离烦恼;一年四季调和,如《论语》所说:“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左传》里的“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说明一天之中,也有不同规划。人生四时,各有责任、义务,每个阶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付出努力的。

    人生四得

    凡人之心,在有所得!得到金钱、得到爱情、得到物质、得到利益,只要眼见心想的,我们都想得到。其实,人生很多时候有得必有失,尤其真正的所得,也不一定只在有形上面着意;过去做国家的领导人要得人心,做长官的要得到部下的拥戴,这才是真正的有所得。关于“人生四得”,有四点看法:

    第一,谦恭获得尊重

    我们和人相处,谦虚恭敬,必定能获得对方给我们的尊重。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对他人谦虚恭敬,他人必定也会对我以礼相待。《抱朴子》云:“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所以人和人相处,如何能把彼此的关系拉近?如何获得广大群众的敬重?最好的方法就是低一点头,多一点恭敬。

    第二,宽厚获得拥护

    唐朝柳宗元为官爱民如己,当地人特别为他造一座“柳侯庙”以示感谢。我们待人如果宽厚一点,必定能获得对方的拥护;反之,对人过于严苛,必招反感。过去历朝时有民间造反的事件发生,为什么?因为为官者不宽厚,苛捐杂税,剥削百姓,大家穷苦难熬,自然要聚众造反了。所以,“唯宽可以载人,唯厚得以载物”,我们要想获得别人的拥护,宽厚是不能少的美德。

    第三,诚实获得信用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教训,今古引为借镜。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跟人相处,如何获得别人的信任?就是在彼此往来之中,要让对方觉得我很诚实,我所说的话能兑现,我所做的事都很有分寸,自能令人生信。像春秋时代的正乐,他的诚实代表了鲁国的信用。《韩诗外传》曰:“见其诚心,石为之开。”曾国藩说:“诚则金石可穿。”足见信用是无价之宝,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

    第四,仁慈获得高贵

    我们常用“仁民爱物”“民胞物与”来形容仁爱的君王;用“慈佑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来形容诸佛菩萨的慈悲。可见一个人要想令人敬重,必具有仁德之心、慈悲之念;能够待人慈悲仁厚,不但到处令人仰望,自己的道德人格也会升华,所以对人仁慈,能令自己高贵。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人任焉,敏则有功,惠足以使人”。日常生活之中要想有所得,不妨照此“人生四得”去做。

    人生四乐

    人生如四季,心境也如四季,当一个人陷入悲苦的情境,即使身处春天,也会觉得寒如严冬;一旦跳脱烦恼的束缚,即使是在夏天,也会觉得清凉自在。所以,能够超越现实世间的人情冷暖,不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自有无限的乐趣。谈到人生四季,有四种乐趣:

    第一,春观众花香

    春天到了,大地苏醒,百花灿烂,千娇百媚,芬芳宜人。春天如同初生的婴儿降诞世间,生命充满活力;春天走过的地方,人生充满无限的希望。所谓“草色花香,游人赏其真趣”,生在这个时候,人生一乐也。

    第二,夏品甘露茶

    夏天到了,你觉得天气炎热吗?偶尔在凉棚里、树荫下,三五好友喝一杯茶,如饮甘露一般;朋友齐聚一堂,彼此交谈的笑语、友谊的交流,亦如和风一样!夏日,何妨啜饮一口清茶,唇齿间留有多少茶香余味,心里又留下多少热忱气息,不亦人生之乐也。

    第三,秋赏清凉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秋天,一个更靠近明月的季节,气候一冷,天上的月亮愈是清凉,看看那种皎洁的明月,想起寒山大师的“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伦比,叫我如何说”?诗仙李白也道出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潇洒自在。生活中,有如此的雅兴,真是人生三乐也。

    第四,冬听爆竹声

    冬天到了,就是新年来了,这家放爆竹,那家放爆竹;这里“恭喜!恭喜!”那里“恭喜!恭喜!”人与人之间借此拉近了距离,这是多么美妙的事。“爆竹声中除旧,桃符万象更新”,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此为人生四乐也。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时时各有美景;同样的,人生24小时,也是无时不快活。穿衣服不欢喜吗?吃饭不满足吗?乘车外出看看风景,不快乐吗?甚至安步当车,慢慢走路运动,不是也很自在?所以,衣食住行、行住坐卧,都能够寻找快乐,我们何必要自陷悲苦的情绪中呢?何不找寻人生的乐趣呢?

    人生四可惜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多学习、成功的机会,但往往因为自己轻易拒绝,不懂得把握因缘,因此留下遗憾。所以凡事不要轻易说“不”,当你说“不”的时候,机会往往因此而丧失,实在可惜。关于“人生四可惜”有四点意见:

    第一,此时不学一可惜

    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努力读书学习,但有的人却糊里糊涂地过日子,真是可惜!有时候人生巧遇明师,却轻易放弃追随,此际不学,实在可惜!难得天赐良机,可以学习一些技能、一些道理,却不去用心,未免可惜!学习有助于心智的成长,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明白道理,孔子“十五而志于学”,正是由于早学,因而对后半生的生涯岁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幼不学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生不趁早学习,是一大可惜。

    第二,此日不勤二可惜

    我们每个人,一天有一天的事业,一年有一年的事业,一生有一生的事业。可是如果一日不勤,就是一日荒废;两日不勤,就是两日荒废;一生不勤,就是一生荒废,所以都在可惜中度过了人生。唐朝的张玄素,眼见太子经常喜好游牧而荒废学业,于是劝谏太子,要学习古圣先贤“日知其所不足”的心态行事。一个人能知所不足,就会精进用功;否则蹉跎了人生的黄金岁月,不懂得日勤有功,是二可惜。

    第三,此身不修三可惜

    人生最大的忧虑是生死,懂得因缘果报的佛教徒,都会积极勤修戒律、禅定与智慧,希望将来不要再受无数轮回之苦。其实不是只有出家的僧伽,才需要修行,任何人想求得生命的进步,都应该要修养身心,健全自己。但是一般人多数不讲究自己的风度、威仪,不及早为自己立功、立德、立言,更没有想到要为后代子子孙孙留下生命光荣的历史。所谓“此身不修”,是三可惜也。

    第四,此心不明四可惜

    人常常揣摩别人的心意,却无法明白自己的心,所以人真是很愚痴、很可怜。佛教的禅宗讲究“明心见性”,更有“此心不明,如丧考妣”的省思,所以多数参禅的人,都会努力在心地上耕耘,务期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无根禅师出生入死,进火盆、入水里、钻泥土,就是要找个“我”,可是我们有几个人想要明白自己呢?常常怨怪别人不了解我,可是自己又何尝了解自己呢?所以说,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无知;此心不明,是四可惜。

    人生的机会很多,但绝大部分因为自己踌躇不前而错失了,所以,在有限的生命中,要自我超越,就不能不先认识“人生四可惜”。

    人生四勿

    人生好比行驶在一条快速道路上,必须小心谨慎,不侵犯别人的地界,尤其要注意各种警告标志、路标指示,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究竟人生的道路上,有哪些警告标志需要我们遵守呢?

    第一,见贤勿慢

    人情上最常见的烦恼就是嫉妒和傲慢,有些人只要见到能力、学问、成就比自己好的人,就心生嫉妒,甚至毁谤、障碍。《论语》言:“见贤思齐。”对于贤者应效法学习,像鸠摩罗什的小乘老师槃达多,反拜罗什做大乘佛法的老师,大乘、小乘互相为师,传为美谈。把人家压低才能称自意的人,只会流露自己内心的傲慢与浅薄。能虚心就教,才能更令人尊敬。

    第二,见善勿谤

    许多人有个坏习惯,看到别人行善、服务造福社会,不但不随喜助成,反而恶意中伤,甚至讥评“专会沽名钓誉,取媚矫俗不足论”,这样任意批评、肆意践踏,哪里还有人愿意做好人、行好事呢?社会上多一些好人好事,难道不是我们大众共同的幸福吗?因此,一个人即使没有力量为人服务,看到别人行善,也应该要能随口宣扬赞叹、随心祝福,千万不可传恶不扬善。

    第三,见慈勿坏

    慈悲是做人的根本,不但能增添世间无限的芬芳,更能成就无数善缘。有了慈悲心,会爱人如己,也会爱世间的一切。但有一些人就是欢喜破坏,佛陀称这种人是“从冥入冥”,孟子也批评此为“非人”。在世间上做人,宁可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慈悲,能慈悲对待一切众生,人我之间才能和合安乐。

    第四,见智勿逞

    一个有内涵才智的人,在群众里面总是行事低调,虚心谦下,懂得韬光养晦。他不会争强好胜,一再表现自己,或是锋芒毕露,争着出头。世亲菩萨本来学习小乘佛法,直到接触大乘法义的精要,才惭愧、苦恼过去以小谤大的过失,后来写下许多不朽的大乘论典,裨益后世无数众生。做人不要时时想要争先,处处想要当头,经常和人逞能争功,只有更加显露自己的愚昧与笨拙。

    在人生的道路上,让我们迷路的原因有很多,思想上的迷失最难获救,尤其无明、愚痴,会让我们远离平直宽广的大路。

    交谊四勿

    做人总有朋友。有时候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从他的交游层面可以了解,因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他的交游结缘有很大的关系。假如他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肯定,让人感到他有道德、有慈悲、有信用,别人自然乐意协助他。尤其朋友相交,不在钱财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有没有人格、有没有品德,就是修行道友往来,也是讲究有没有信仰、有没有慈悲。但是在人生路上,不一定都遇到与我们相应的人,在面对各种不同的人时,以下“交谊四勿”提供大家参考:

    第一,勿谄媚有势之人

    经典有谓:“诸行尽归无常,势力皆有尽期,犹如射箭于空,力尽还堕。”做人,不可以用谄媚的态度去对待有权势的人,你一味地谄媚、逢迎他人,失去自已之外,也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甚至只是让人看不起。尤其你谄媚有势之人,好比把箭射向空中,当势力用尽时,只有伤害自己,增加自己更多的烦恼。

    第二,勿欺侮失意之人

    人生总有高低起伏,有的人钱财被人亏损,有的人从高位、官场下台,乃至事业不顺遂、失败等,对于一时失意的人,你不能太过现实而欺负他、讪笑他、背弃他,应该给予安慰同情、给予协助关怀,帮助他渡过难关。等到他日东山再起时,他必定会感谢你。

    第三,勿气激好胜之人

    有的人在官场上得到提拔,或在商场上得到机会,甚至在做人、处事、人缘上都得到很好的胜势时,若是道不同者,面对这样的人,你尊重他即可,不必去嫉妒他,或排挤他,更不可以用气势去对付他、打压他。如果你用气势对付好胜之人,只会引起对方更大的芥蒂、不悦,认为你在与他唱反调,反而对你不利。

    第四,勿妄议得益之人

    有的人即将得到利益了,或是他的事业就要成功了,合伙的事业得到好处了,你不要随便妄自批评、任意毁谤、从中破坏,因为这对自己没有好处。只要是好事,不如心存厚道,给予对方祝福,随喜助成,共同成就一件美事。

    在做人处世上,这“交谊四勿”,不得不慎。

    夫妻四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乃人伦之始。男女成家立业,结为夫妻以后,一定要同心协力,彼此之间,互信、互谅、了解、体贴,是维持家庭祥和安乐的重要因素。以下“夫妻四要”,贡献给有心组织和乐家庭的夫妻:

    第一,要一只眼睛

    男女双方,在还没有结婚之前,可以用两眼把对方的缺点、优点、性格好坏,看得透彻,看得明白。但是结婚以后,成为夫妻了,要用一只眼睛,以一心一眼相待,不要用许多眼睛来分析对方,或者不要看得太仔细,算计得清楚,这样的夫妻感情才会持久。

    第二,要一心两人

    夫妻是来自两个不同家庭背景、两个独立个体、两种不同性格的结合。既然要在一起,就要兼容、相爱、相助、相成,一心一意地真心相处,才能发挥夫妻共同体的信心、力量,相互扶持。

    第三,要一句好话

    俗语说:“爱情是甜蜜的,生活却是现实的。”做了夫妻,朝夕相处,许多现实的问题都会跑出来,不像谈恋爱的时候,都是你侬我侬、甜言蜜语。所以夫妻之间,更要每天营造美好的生活气氛,这不外乎多一句赞美的好话。有时候,一句甜言蜜语、一句赞美,比赚多少金钱、买多少礼物送给对方还要重要。因此,一句好话加油打气,是感情的润滑剂。

    第四,要一个意见

    夫妻要能和睦相处,往往需要先经过共患难的日子。俗语说:“要做神仙眷属,先做柴米夫妻。”如果夫妻之间,在面临疑问挫折的时候,意见相歧,看法南辕北辙,怎能共同解决生活的艰难?如何一起渡过难关?所以,夫妻虽是两个人,但是不论在什么时候,意见看法一致,才能同心,节拍步调一样,才能同鸣。如此,这个家庭一定会平安和乐。

    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夫妻共同组成家庭,必定有深厚缘分。

    四等婆媳

    自古以来,婆媳相处一直是社会、家庭的重要问题。有的婆媳亲如母女,相处得水乳交融;有的婆媳则势如水火,彼此互不相容。婆媳之间的相处之道,实在是一门大学问。一般常见的婆媳有四种层次:

    第一等婆媳,如母女亲密

    最好的婆媳关系,就像母女一样的亲密。别人家的女儿成为你的媳妇,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你应该将他视如亲生子女般相待,能以体谅的心、关怀的情来对待媳妇;做媳妇的,也应该将婆婆视为母亲般侍奉,能对婆婆体贴、关心,偶尔也可以对她撒娇,并能时时找婆婆聊天,谈谈工作、谈谈心事,让婆媳之间如母女般地来往,如此可让婆媳的关系更为亲密。

    第二等婆媳,如朋友尊重

    婆媳之间虽不能如母女般相待,也要如朋友般尊重,彼此以同理心设身处地了解对方的辛劳,并且给予彼此生活的空间。媳妇能凡事请教婆婆的意见,表示尊重婆婆;婆婆也能尊重媳妇的感受,表示包容媳妇。当彼此有了不同的意见或看法时,要能适时地作好沟通,如此才能和谐相处。

    第三等婆媳,如宾主客气

    如果你做不到第一等、第二等的婆媳,至少也要做到第三等婆媳。第三等婆媳就好像主人与客人一般,彼此客客气气,既不斗气,也不会互相看不顺眼,因为哪有主人看不上客人的道理呢?所以彼此应该有的礼貌不可忽视,并且要经常为对方的付出表示感谢。有事出远门,必定告知去处;从外地回家,也能带个小礼物,彼此客气、尊重,才能相处愉快。

    第四等婆媳,如冤家相聚

    第四等婆媳是最差劲的相处,有的婆婆把媳妇当成冤家对头,认为是来抢儿子、抢家产、抢当家的;媳妇一嫁到人家家里,也不勤快,只会发号施令,整天跟婆婆计较谁的家事做得多,或是不断在先生面前数落婆婆的不好,尽说婆婆的坏话,让身为丈夫、儿子的夹在婆媳之间难以做人。曾国藩说:“骄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属于冤家对头的婆媳,要引以为戒。

    朱熹说:“循礼保家之本,和顺兴家之本。”莎士比亚也说:“家内不和,是困乏的巢穴。”家庭是生命的延续,也是道德操守的传承,如果婆媳之间不能好好相处,如何发挥家庭的意义呢?婆媳之间,如能凡事都往好处想,用以代替无谓的计较,如此必能家族和睦,相互信赖,彼此依恃,成为一个幸福的家庭。

    对机四法

    “药无好坏,对症者良;法无高下,应机者妙”。懂得应病与药,就是好医生;能够观机逗教,就是好老师。所以世间事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重要的是要能对机。“对机四法”提供参考:

    第一,对贤能者,要服之以德

    我们与人交往,有幸交到贤能的朋友,或是用了贤能的人才,我们要服之以德,不可以用气势来对待他,也不可以用金钱来役使他。一个贤能的人,在意的是被尊重,只要你能待之以礼,尤其你自己本身有德性,你自己健全有德,贤能的人自然愿意为你所用。

    第二,对乖张者,要驭之以术

    有的人个性顽劣,行为乖张,对于嚣张跋扈、狂妄自大的人,要怎么跟他相处呢?驭之以术!也就是要有一些权巧方便。如同顽劣的马,驯骑者都会懂得调伏之道,有时候固然要顺着它一点,有时候也要驭之以术,懂得软硬兼施、恩威并重,才能降服它。

    第三,对朴拙者,要赋之以专

    假如我们相处的朋友或部属,他的为人很朴实,甚至很笨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要“赋之以专”!也就是不要一下子交付他很多事情,只要让他单纯地做好一件事,他就会专心一意地去做,如果一下子要他做两件、三件事,到最后可能一件事也做不好。

    第四,对顽劣者,要教之以方

    有一种人顽强不受教,如果不幸遇到这种部属,你也不能一下就开除他、放弃他,只要你有耐心用慈悲来待他、教他,或者用鼓励代替责备,也能让他感动、服气。甚至赞美、鼓励之外,有时用严格、威力来降服他,只要你能运用得法,都能驯服顽劣者,让他心甘情愿地跟随你。

    人与人相处,投缘之外,“对机”也是重要的驭人之术。

    君子四不

    世界上的人,好人一半,坏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一半。好人受人欢迎,君子则受人尊重;坏人、小人大多为众人所唾弃。为何古人这样器重君子呢?因为君子着重自我的修持,行住坐卧不会随便,让人感到崇高,值得敬爱。如何成为一个君子?这里提出“君子四不”,供大家参考:

    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论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所以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要做个君子,必须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话。所以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强取豪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另外,佛教说一个修行人,其言行必须合乎“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要起正直的念头,要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行……做人处事,如果能以八正道为原则,就不会有差错。

    君子四真

    身为君子,平日待人以诚,求学以专,谨言慎行,其所行都是正道,不会循私贪求,没有妄想邪念,如《论语》所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求吃饱、住好,在为人处事上,却都能真心以待。一个君子需能做到以下四真:

    第一,真心无妄念

    俗话常说:“真诚能感动天”“心诚则灵”,指的是只要心念纯真、诚恳,没有妄想杂念,事情就能成功。这与佛门所言“置心一处,无事不办”是一样的道理。过去管宁有“割席绝交”之举,他因不受外境影响,所以能有所成就。曾国藩也曾说,每做一事,便需全副精神,专注于此,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因此,做一个君子,首先需常保真心,去除妄念。

    第二,真口无杂语

    君子惜字如金,不随便出口,不闲言杂话,凡有所说,都是实在的语言,故出口皆能为人所信。如佛经皆为佛说,皆为解决弟子之疑惑,所以《金刚经》称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妄语者。佛陀的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也一向是实话实说,连玩耍的时候,也不作戏论,可谓难得的君子。

    第三,真耳无邪闻

    佛陀常告诫弟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意思是要弟子用心去听,不可道听途说,更不能听是非。有一次,我和中国佛教会赵朴初会晤,赵夫人说他:“怎么平常耳朵都听不见,大师的每一句话却听得见了?”赵朴初说:“我的耳朵只听该听的,不该听的就听不到了。”君子修养真耳朵,懂得静听、谛听、慧听,没有邪闻,不正当的就听不到。

    第四,真目无错识

    人生有两只眼睛,是要我们看得真,看得切,不能错看。真正的君子善恶分明,如包青天的铁面无私,凡有所断,必有其依据,故能料事如神。一般人常常以为亲眼目睹的,不会有错,却常有疏漏。君子判断事情,都有凭据,不乱下定论,所以没有错乱。这要靠平常的经验,及观察力的培养;眼明心细,才能够看出真相实相。

    君子四心

    君子受人之恩,会心心念念不忘图报;有所余裕,也会施人恩惠而不望回报。君子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行事恭谨,且心地正直善良,于道业的修持精进勇猛,对于自己的缺点,则力求改过;在交友上也选择益友、善友;待人讲求道义,态度上恭下谦,能和光同尘,不会刻意造作,也不同流合污。总之,君子对一切人事物都相当用心。君子有四种用心:

    第一,为人做事有忠诚心

    古之君子重承诺,轻生命,因此,受人之托,必忠人之事。他们带着一片忠诚的心把事情做好,不会轻诺寡信,有所承诺必定会兑现。君子认为事情不完全是替别人做,在完成自己的诺言的同时,自己的人格道德,也会健全、升华。君子的忠诚如比干剖心,子胥鸱夷,皆能以心相照,让后人缅怀和敬佩。

    第二,朋友相交有信义心

    用金钱可以交朋友吗?可以交到酒肉朋友,但交不到患难的知心朋友。欧阳修说:“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君子讲信用、讲义气,遇到大难,宁以义死,不愿苟活,视死如归!而且保护朋友于前,绝不会自己先逃。要交到好朋友,自己也要有信有义;在信义感召之下,就能结交真诚相待的朋友。

    第三,侍奉父母有孝养心

    一个人如果平时不孝养父母,轮到自己年老,儿女也会依样学样,不孝养侍奉。届时,抚今伤惜,想到亲恩浩荡,往往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时晚矣。君子对于滴水之恩,都当涌泉相报,何况是对待血浓于水的亲生父母,他必定是孝心奉养的。

    第四,厚待贤者有恭敬心

    君子礼贤下士,修德行政,屈己于人,好名散于四方,许多人都愿意与之为友。同样的,我们对于学者专家,或有一技之长的人,也要能谦恭有礼,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受重视,而愿意发挥己长,为大众服务,为社会奉献。

    君子做人忠诚、讲信义,对于亲长重孝悌,对于贤者,则以恭敬心厚待。佛经中常说,佛法在恭敬中求,有恭敬的心,就能得到真理。

    四艺与人生

    “琴棋书画”四艺当中,有的人喜欢弹琴,有的人欢喜下棋,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喜欢画画。“琴棋书画”四艺俱佳的人,一般被赞美为多才多艺。四艺与人生其实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说明如下:

    第一,琴,是天籁的使者

    古人云:“心无物欲乾坤静,坐有琴书便是仙。”琴的原始意义是“禁”,目的在禁止浮邪,使其归于正。刘禹锡的《陋室铭》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琴有五弦,琴音宽厚而不松弛,清昂而不紊乱,当万籁俱寂的时候,琴音琮琮,美妙的音声使人如入画境,俗虑尽涤,难怪古之隐者喜欢过着“焚香操琴”的山居生活。

    第二,棋,是人生的写照

    人生如棋,人可以不下棋,但不能不走人生的棋。因为人一出生就在棋中,一盘棋就等于一个人生的写照,所以,我们应该谨慎看清全盘,以免一棋走错全盘皆输。一个理想高、眼光远、心胸宽、脚步稳、无私无我的人,才能看清全盘;有社会性格,在团体中能做一颗活棋,才能找出自己的因缘,为自己的未来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第三,书,是智慧的宝库

    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甚至“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增加知识、开阔视野、启发思想。书中自有一切智慧宝藏,世间上的财富再多,总有用尽的一天,甚至有被偷、被抢的危险,唯有读书求取智慧,这是别人偷不走,也是生世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藏,所以我们要饱读诗书,这是人生最有智慧的投资。

    第四,画,是自然的投影

    一幅画,可以是大自然的缩影,可以是人物的写真。不管是国画也好、西画也好,不管是素描也好、水彩画也好,一张纸,我们画上世界上最美好的人事物,就像把大自然投影在画布上,所以不管自己作画,或是欣赏别人的画作,都是人生一大乐事。

    人生,要想活得多姿多彩,可以借助于琴棋书画来丰富生活,因为四艺象征着人生。

    信仰四不

    从民智未开时,人类就对大自然产生信仰。有了文明之后,除了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更追求精神和信仰的生活。但是,信仰如交友、如选择伴侣,一旦交错了朋友、选错了婚姻对象,往往失去终生的幸福。如何选择正确的信仰?提供四点看法:

    第一,不乱信而真

    台湾的民间信仰,可说是众神济济,五花八门。一般人信仰神明的心态,是当遭遇困难无法解决时,希望借由神明的庇佑和帮助来化解困厄。佛教和其他宗教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佛陀的教法是以修心见性为上,认为与其消极地祭祀祈福,不如积极地净化心灵、开启智慧;这也是佛教能令人究竟解脱的原因。

    第二,不邪信而正

    目前社会上,虽说正信的宗教不少,但是假借宗教之名,行敛财诈骗,或者相信怪异神奇、活佛真人者也颇多。有些人并非刻意要邪信、邪行,只因为未能运用智慧辨别是非,了解事理的真相,致使行邪事而不自知。因此我常说宁可不信,但不能邪信,邪信会让我们走错了路,甚至害人害己,那就非常不值得了。

    第三,不坏信而善

    佛经云:“信心门里有无尽宝藏。”信心是我们的无上财宝,所以佛教说修行要建立“四不坏信”,以“四不坏信”来保护信心的根苗。一个人如果能对三宝不怀疑,对四圣谛真理不怀疑,对师门道风不怀疑,对自己的真如佛性不怀疑,必然能“除一切烦恼,成就一切出世功德”,而“能出生一切诸佛”,在生活上,永不退失菩提心,而真正安住身心了。

    第四,不退信而进

    中国教育家蒋梦麟曾经说:“做事时,困难不成问题,危险不成问题,所患者,无伟大之精神矣。”自古帝王将相之所以成功,无不是因为信念坚定,而能从重重困难中脱颖而出。在修道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关卡的考验,如名关、利关、生死关等等,可说是关关难过。一位真正的修道菩萨,遇到困难关卡,不管是苦是乐,都会视为考验,而不生退怯。

    正信的宗教,必定能够帮助众生解脱生死苦恼,净化人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