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运城战役
谋略:励其无畏之心,作其敢为之气
“励其无畏之心,作其敢为之气”,语出《登坛必究》卷十一《将权》。其意是说,指挥部队作战,关键是激励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振作他们的敢做敢为的英勇气概,这是取得作战胜利的前提。战场是生死存亡之地,作战是你死我活之争,非勇猛不能临敌,非无畏不能应对。徐向前认为:“部队的勇猛作风首先是一种震慑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战争不仅是敌我双方物质力量的较量,同时又是精神力量的较量。物质的因素同然重要,固然必不可少,而精神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却更重要,更必不可少。‘两军相遇勇者胜’。战争实践告诉我们,这是真理。一支军心涣散、萎靡不振、缺乏战斗勇气的军队,装备再好,人数再多,也不堪一击。”同时他还强调指出:“部队的勇猛作风,又是战役战斗中的一种强大突击力、摧毁力。进攻时猛打猛冲,排山倒海;防御时以十当百,众志成城;迂回分割时猛进猛插,宛如行蛇利刃;追歼逃敌时猛打猛追,摧枯拉朽一般。”可见,英勇无畏的战斗作风的重要。所以,徐向前在领导革命战争中,除了实施正确的决策和指挥之外,还特别强调部队的战斗作风。即狠、硬、果敢、迅捷、勇猛、灵活,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战斗作风。在1947年12月指挥第三次运城攻坚战中,他及时向攻城部队发出“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战斗号令,从而鼓舞着部队与敌展开了英勇惨烈的搏杀,最后夺得了运城战役的胜利。
1947年4月,正当全国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向战略进攻阶段的重要时刻,我晋冀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一部2万余人,并由晋绥军区吕梁部队配合,共5万余人,出其不意地向晋南三角地带的胡宗南部和阎锡山部发起了强大的攻势,揭开了晋南反攻的序幕。相继解放了翼城、曲沃、新绛、河津、荣河、稷山、万泉、猗氏、绛县、浮山十城,歼敌近万人,控制了同蒲铁路200余里,切断了运城、临汾两敌之间的联系,席卷了汾河两岸。夺取了禹门口,使晋南、陕中之敌异常惊慌,进犯陕北的胡宗南部则因晋南告急,徘徊于寻找陕北我军主力决战与抽兵援晋的矛盾之间。接着,陈赓部队又向晋南汾河三角地带扩张战果,夺取风陵渡,威逼潼关,断敌晋豫联系。至此,晋南地区大部分解放,胡宗南、阎锡山的余部退缩于运城、安邑两地,企图固守待援。4月26日,毛泽东电令晋南我军:“应乘胜夺取运城,并以一部向吕梁地区扩张战果,继续威胁陕北敌之翼侧”。
运城位于晋南平原盐池北岸的同蒲铁路线上,南以中条山为屏障,北靠峨嵋岭,周围地形平坦,盛产粮棉,同蒲铁路横贯南北,历史上就是屯兵之地。解放战争时期,是国民党进攻解放区战场的重要军事补给基地,同时牵制我军部分主力和解放区人民对我西北和黄河以南各战场的支持。为此,盘踞于晋南地区的国民党胡宗南部和阎锡山部经过多年经营,构成了完备而坚固的城防体系。城防外围以高碉、低碉、野战工事组成交叉火力网,内外部署了三道防御阵地。第一道为警戒阵地,以城外2华里的村庄为依托,利用坚固的房屋和高地,构筑高碉、伏地碉的集团工事,各碉之间有交通壕相连接,各阵地均可以得到城内火力的直接支援。第二道为前沿阵地,由环城和18个支撑点组成,各支撑点中筑有高碉,以此为中心向四周伸出梅花形状的伏地碉,以暗道相通。阵地前沿再围以外壕、铁丝网、鹿砦,并布设了地雷等。其中,尤以城四周四大要点最为坚固:城北“纪念塔”据点;位于城西南角的马家窑支撑点;城西大碉集团阵地;位于城西南的8号群堡。第三道是城围和市区主阵地,15米高的砖石结构的坚固城墙,深宽各8米的护城外壕,城壕外沿筑有21米高的护城碉,加之城墙上,城墙外构筑有大量明暗火力点,构成护城火力网,城内主要街道筑有巷战工事,东花园、钟楼和铁工厂等地构成支撑点,并有4个炮兵阵地组成纵深防御,可谓是坚固完备。城内守敌为:国防部汽车第六团;阎锡山保安第五团、第十一团和万泉、猗氏、绛县、芮城、虞乡、临晋等十余县的保安警队、运城盐警队、政治保卫队、十四专署特务营等,共约1万余人,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晋南前线部队决定由王新亭率领第二十二旅、第二十三旅及太岳二分区部队西去吕梁,以陈赓率领第十旅、第十一旅、第十三旅、第二十四旅围攻运城。5月1日,首先对运城的外围据点发起攻击,攻占了运城西北的羊驮寺机场,并对运城形成了合围态势。7日晋南前线各部队按照战斗部署开始争夺运城城关的战斗。激战4天,第十旅占领北关大部,第十一旅占领西关,第十三旅占领天神庙,并开始向东关攻击,第二十四旅占领城西南马家窑等据点,共歼敌千余人。5月12日,晋南前线接到了中央军委的敌情通报:胡宗南集结了4个旅从韩城东渡,驰援运城。事实证明,晋南反攻达到了减轻陕北我军压力,牵制和调动胡宗南部南下的目的。同时,中央军委命令,陈赓四纵停止攻打运城行动,先在晋南地区休整,准备执行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前线各部队主动停止了对运城的围攻,撤离运城战场。
9月初,党中央指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策应外线兵团挺进中原,完成战略展开。此时,新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徐向前,深刻理解毛泽东及中央军委内线歼敌与外线出击紧密配合的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领会了毛泽东关于“应乘胜夺取运城”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其战略意图。夺取运城,这不仅可以封住山西的门户,切断山西之敌南逃的去路,而且可以解除陈谢兵团的后顾之忧,同时又可以有效地牵制陕西胡宗南部于渭北地区,对西北我军反攻也是有力的配合。于是,徐向前请示中央军委,再次围攻运城,并相机夺取之。9月9日,中央军委同意徐向前的请示,并电令:“第八纵队目前任务是歼灭运城出扰之敌,不使该敌增援陕县、灵宝、阌乡,以利陈谢大军之作战,并保障其后路安全”。接到中央军委电报后,9月10日,徐向前马上电令太岳军区司令员刘忠、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新亭:军委决定,第八纵队主力攻取运城,得手后再相继夺取临汾,太岳军区应迅速完成运城攻城器材及后勤事宜。接此命令后,第八纵队和太岳军区立即展开了第二次攻取运城的战役各项准备,各作战部队均分别向作战地域开进,迫近运城外围,严密警戒运城之敌。其中,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一团首先控制了运城飞机场,切断了敌空中通道,破坏了敌人的空运计划。
9月18日,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一团占领了运城飞机场,全旅与晋绥独三旅开始了扫清城市外围据点的战斗。一直到10月8日,第二次围攻运城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二打运城,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新亭指挥第二十三旅、第二十四旅、晋绥独三旅及太岳军区第三分区基干团等部队,以闪电之势从东、北、西三面包围了运城。第二十三旅在城北面,第二十四旅在城东面,晋绥独三旅及太岳第三分区两个团在城西面,太岳三分区其余部队围困安邑之敌以保障攻城部队的左侧安全。
对于第二次围攻运城,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十分重视,除了亲自审批作战方案之外,在战术上还作了许多具体指示:“你们攻运城,务做充分周到准备,打有把握、有准备的仗,不打消耗战,不轻敌”。怎样准备呢?“战斗前,应联系实地情况,作反复的战斗演习,特别是攻地堡、爆破外壕与城门,坑道作业(筑碉堡推进,以地堡对地堡),火力组织,以及突击队专门的训练等。”“估计敌仍将继续反扑,建议你们在敌可能反扑地区预先布置秘密的短兵火力,诱敌出击,给敌接近至数十公尺,突然给以杀伤,结合步兵小部队的反突击,予以歼灭性打击。”“以小部队(一个班至一个排)夜间连续不断袭扰敌人,以消耗疲惫敌人”。
在运城外围作战中,各作战部队都十分注重贯彻了徐向前关于攻打运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主要是使用小分队,发挥班、组的作用,实施小群多路的战术攻击,特别是对敌碉堡,采取单兵连续爆破与兵力突击密切协同的战法,效果非常好。当敌碉堡被炸毁后,突击队立即发起冲锋,歼灭残存之敌,这种战法具有弹药消耗少、创造的掩护条件好,战机易于把握、部队伤亡小、战斗持续时间短等优点。不足之处是炸药消耗量大,俘获敌兵少。尤其是独三旅,战斗一打响就首先采取这种战法,成功地攻下了敌人构筑于城西北的一座碉堡。王新亭司令员立即命令第八纵队各旅团长和主管作战的参谋人员,赶赴独三旅阵地来学习,实地见学了独三旅在城西北攻破敌碉堡的战斗经过,由此使这种有效的战法马上在前线作战中被大力推广,有效地推进了战斗进程。
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旅指挥所设在城东门外约1200米的盐池禁墙后面。具体部署是:第七十二团攻击东门外南边13号集团阵地,堵住由东门出犯之敌:第七十团位于盐池内的五铺,夺取城东角3号阵地;第七十一团位于八铺,夺取城南角2号阵地,经过数天激战,在城东及城南攻占了敌人一部分阵地,正当他们重新组织力量对敌另一部分阵地发起攻击时,敌人对第二十四旅的阵地组织了反攻。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城内敌人大批出动,轮番反扑,尤其是对2号阵地和天地庙阵地的攻击更加猛烈。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十四旅虽然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反扑,但也打乱了第二十四旅对敌人阵地的进攻计划。致使第二十四旅不得不改变了作战计划,即由进攻变成了防守。尽管第二十四旅寻找战机,积极作战,每晚都与敌人进行反复争夺阵地,但也大量地消耗了兵力和弹药,使原定的既定目标的实现受到了迟滞。太岳军区的第三分区部队,虽然是由游击队组成,但打得很英勇,尤其是中条支队三大队曾连续击退敌人10多次冲锋。
正是在各作战部队的英勇作战下,截至11月中旬,我围城部队全部拔除了城东城北两面的护城据点,攻占了7个集群阵地,进抵城墙100-200米一线。当时,《太岳日报》作过这样的报道:“晋南人民解放军在围攻运城的一个月中,毙伤蒋军2000余人。人民解放军兵临运城近郊,国民党军三六九团、二五〇团,阎部保安第五团、政治保卫团等数千官兵还强作挣扎、昼夜相继以密集炮火向我阵地反扑偷袭,均被我军英勇击溃;最后一周,我军即开始扫荡外围,蒋军所夸耀的堡垒群、防御体系,就变得支离破碎。第1、3、4、5、7、8、10号堡垒群7处完全被我军摧毁”。
我军扫清运城外围据点所取得的节节胜利,城内外之敌无不惊恐万状。阎锡山的十四专署专员谢克俭接连不断地向太原的阎锡山、西安的胡宗南发电求援:“虞(七日)晚,匪先以炸药炸毁我城东北万泉保警队所守30号碉堡及外壕,继以步兵数百,在炮火掩护下猛扑,经彻夜反复冲锋,我守兵伤亡殆尽,终告失守。同时,城东北公路上,保二大队所守三碉,亦被猛烈攻击,我守兵伤亡甚重,仍英勇奋战中。查,10碉距东北城角仅百公尺,匪已突破迫近,运城势甚危虑,除乃会商竭力设法外,万祈电派队驰援”。另电:“运城危急,已屡由呈,现匪以轮战方式,日夜更翻猛攻,致我军民共守四十余日,杀不胜杀,精疲力竭,对破坏各处工事,已无暇整修,弹药缺乏,尤以手榴弹使用殆尽,城防垮虑,我如能以一师兵力北渡增援,不晚运城之围可解……万祈电催增援为祷”。
连续接此求援电报,蒋介石在11月的《本月反省录》中写道:“全国战场均皆陷于劣势被动之危境,尤以榆林、运城被围困日久,无兵增援……此城存亡危急之秋也”。
深知运城战略地位重要的胡宗南,不得不将陕北战场的攻势行动转为守势行动,从而抽出4个旅又一个团约25000人,由第三十六师师长仲松指挥,兵分两路,一路从灵宝向芮城县陌南镇沙窝渡渡过黄河,一路由陕县对岸平陆县太阳渡渡过黄河,急速向运城扑来,妄图解运城被围困之敌。
中央军委接到此情报后,当即命令在晋南地区作短期休整的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协同第八纵队阻击来援之敌。据此,运城前线指挥部也立即作出决定,暂时放弃对运城的总攻作战,除留少数地方部队在外围继续围困运城之敌,防止其突围出城之外,第八纵队两个旅和晋绥独三旅全部撤围,参加打援战斗。
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首先撤离运城,根据打援的作战部署,向中条山南麓前进,到达平陆黑窝、阳朝村一带准备打援。19日,我军打援部队均到达指定地点。平陆地区多南北横断土沟,沟深且宽,道路崎岖,不利于大兵团横行运动作战,我虽然与敌隔沟相望,但不能直接交战,更无法围歼敌人。如果要爬过沟接近敌人,少则十里,而且要冒险下沟,很可能成为敌人射击的目标。这种情况,使打援部队心急如焚,眼巴巴地看着敌人向北继续运动,又不能过沟堵截。直到敌前卫部队进至王村,再由大路向中条山南麓上山时,我伏击队才得以采取战斗行动。敌人连续发起几次冲锋,都被我打援部队击退。后来,敌人不得不集中炮火向我阵地猛烈突击,为减少伤亡,打援部队主动撤离阵地。黄昏时,敌前卫部队已上至中条山顶,但后续部队还在山下过河。当夜北渡之敌都露宿在马村至王村一线的村庄和垣上。
当夜,打援指挥部决定,发挥我军近战夜战特长,秘密隐蔽地接近敌人,利用夜暗袭击马村至柳沟一线的露宿敌人,力争歼敌一部或大部。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的三个团,以柳沟村的敌人为主攻方向。旅长王墉亲自指挥第七十团,从柳沟村的正北向敌进攻。第七十一团由朝阳村插到柳沟村南面,断敌退路,打击北马村北上之敌。战至黎明,歼敌千余人,第二十四旅达到了歼敌一部的作战目的,主动撤离战场。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指示:“不易一口吃掉全部敌人,以集中最优势的兵力先割袭消灭其一个团至两个团,尔后相继再歼其另一部”。根据徐向前的指示,打援部队又利用夜暗与敌激战,增援之敌面对我阻援部队的坚决阻截,害怕被我军夹击围攻,其主力便放弃增援,主动南撤,退过黄河。此次阻援,由于地形不利于我大兵团作战,加上装备处于劣势,所以,未能全歼增援之敌。毛泽东主席接到第八纵队的总结和王新亭司令员的检讨后,代表中央军委复电晋冀鲁豫军区:“攻运未克,打援又未全歼,在指战员中引起一时情绪不好是很自然的。但我军精神很好,一、二次仗未打好并不要紧,只要你们虚心研究经验,许多胜仗就在后头。望将此意向指战员解释”。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部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又拟定了再攻运城的作战方案。
作战方案报中央军委批准后,徐向前副司令员指示第八纵队司令员王新亭:“广大指战员要求攻运的决心是好的,但必须总结上次攻打运城的经验,要接受教训。部队很勇敢,但顽强性不够,教育部队要顽强,要能够坚持住最后五分钟,才能争取到最后的歼灭敌人的胜利”。
根据军委和军区的指示,针对守城之敌调整的部署,即胡宗南派仲松部前来增援之敌,经我阻击消耗,只是把原二五〇团调出运城的一个营和土匪头子雷文清残部护送进了运城。加上原在城内的敌人,运城共有胡宗南部两个团又一个营,阎锡山部三个团和其他土顽部队7200余人,各种火炮近百门,轻重机枪340余挺,火力配系严密:工事较以前又有所加强,不仅全部修复了以前被我军摧毁的工事,而且又在城东增修了不少碉堡等。
针对敌人兵力部署调整的实际,此次攻运作战的具体部署是:首先以第二纵队两个旅位于城西,由西关至马家窝进行突破:第八纵队两个旅位于城北及西北角;独三旅两个团位于东北角:第二纵队的教导旅以一个团位于城东南角担任钳制任务,另两个团和闻喜、夏县、安邑、猗氏、万荣五县游击队围困安邑。其次,考虑到胡宗南在黄河南岸的潼关、陕州、卢氏、洛阳一带尚有四个旅和一个骑兵团,在黄河两岸黄龙山区有一个师和一个旅,可能向运城增授,以太岳军区三个团位于茅津渡、太阳渡、沙窝渡、风陵渡、吴王渡等黄河沿线担负阻援堵溃任务。另外,根据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情况,拟确定以城西、城北两面为主攻方向,城东、城南两面为助攻方向,实施四面围攻。
12月17日16时,各作战部队均按前指的要求完成了对运城的围攻部署。24时,扫清运城外围据点的战斗打响了。第二十三旅于23日全部攻至城下,进入攻城准备;第二十四旅于23日晚推进到城下外壕边沿。晋绥独三旅强攻城北纪念塔据点,该塔距城70余米,塔高9米,周围设有8个伏地堡,以暗道互相连接,东、西、北三面构筑有野战工事,并以三道铁丝网和一条外壕环绕,是敌城周围的四大要点之一。23日夜,独三旅第七团爆破手向伏地堡口和暗道连续爆破,在步炮工兵联合攻击下,迅速占领了纪念塔,全歼守敌。此时,运城北面的登城障碍全部扫清。
在运城城西,第二纵队进入围城位置后,首先把目标选定为敌马家窑阵地。马家窑阵地也是敌城周围四大要点之一。该阵地位于城西南角,距城100米,筑有3个高碉,17个伏地堡,并有暗道经外壕通向城内,被称之为“西南屏障”。第二纵队部队集中力量向敌集团伏地堡进行摧毁性攻击,钢筋水泥的集团伏地堡,一个接一个地被炸毁,最后剩下的高碉也被臾为平地,被称之为“攻不破的钢筋水泥要塞”8号群碉,也未能幸免。战至23日夜,第二纵队正面的敌外围据点全部扫除。
24日夜,运城前指命令:12月25日拂晓发起总攻,要求各部队按原定任务攻城。5时整,总攻的信号弹划破了夜空。
城西,第二纵队第三五九旅的第一梯队,向城西南角突击。第二纵队独四旅的第一梯队向西门突击。战斗异常激烈,敌城墙上第一层火力被我炮火全部摧毁。但是,由于步炮协调不好,炮火向纵深转移后,步兵未能乘敌火力恢复之前的有利时机登城,而待步兵发起冲击时,担任掩护任务的炮兵炮弹已经全部打完,火力支援中断。此时,敌中、下层火力点未被彻底摧毁,恢复的火力点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我攻城部队,伤亡很大,虽有少数部队登上城墙,又因后续部队没有跟上,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没有站稳脚跟,攻城未能奏效。城北,第二十三旅、第二十四旅的攻城均未奏效。
第一次攻城失利后,前指决定,马上调整部署,加强组织,当夜继续攻击。但这时,在太阳渡,黄河对岸之敌的榴弹炮群开始向太岳第三分区第四十七团阵地实施火力突击。接着敌以两个营的兵力,分乘60多艘小汽船,向太岳第三分区第四十七团第二、第三营的阵地发起了冲击。我坚守部队沉着应战,让敌人进至前沿50米时,突然开火,有效地抗击了敌人的连续突击。
当太岳第三分区部队在太阳渡阻击援敌的同时,运城攻城部队又发起了第二次总攻。第二纵队独四旅仍突击西门。攻击发起后,第一梯队从西门南侧被炮火打开的缺口登上了城墙,但遭到了敌人猛烈的反扑,攻城部队伤亡惨重,未能奏效。在城北面,第八纵队第二十三旅的攻城部队,虽伤亡较大,但突击队有28勇士占领了城头。疯狂的敌人从两侧向28勇士夹击,经过一阵枪打刀挑,终因寡不敌众,未能巩固突破口,第二次全线总攻又失利了。
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得到连续两次总攻失利的报告后,直接口述电文给前指,明确而严厉地要求到:“主要是提高战斗精神,要养成顽强的战斗作风,要养成对敌恨、对己和的作风,不论是面向着任何敌人,都应有‘不怕你’的英雄气概,要有无尚的勇气。法国拿破仑有句名言:‘最后的五分钟’,我们要牢记在心。最后五分钟,是决定胜负的关头。好多指挥员在最艰苦、最严重的时候,譬如说伤亡很大,反复的打上去又退下来,部队的连续作战与连续行军很容易感觉疲劳等,这种时机最易动摇决心,最易把最后决胜的时机放过去。因此,须牢记一条:当你是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敌人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常常是当你因困难而决心发生动摇的时候,也恰恰正是敌人对胜利已感到绝望的时候。这种时机是最紧要的关头,这种时机决定于何方能坚持,何方能熬过这最后的五分钟,何方就能取得胜利。因此,我们要坚持最后五分钟。选择指挥员,最好是选能顽强不屈,坚持最后五分钟的”。
徐向前副司令员下达的“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死令,很快转达到了运城前线每支部队、每个指战员。徐向前的命令,无疑是在最困难、最艰苦、最关键的时刻对广大指战员最深刻、最实际的教育,也是对部队当前完成最重要、最紧迫、最艰巨任务的最高要求,更是对导致部队屡攻不取、屡战不胜的根本原因的揭示。所以,当徐向前的命令在前线部队一经传达教育,各部队不仅重视攻城作战的物质准备,而且更重视完成攻坚任务所必需的“坚持最后五分钟”的精神准备。为此,部队加强了革命英雄主义、光荣传统教育。在此基础上,召开了有登城战士参加的军事民主会,分析失利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新的部署。大家一致认为,25日两次强攻失利,还在于攻击准备不足。例如,交通壕未接通外壕,攻击部队在敌火下暴露时间太长,增大了伤亡。在火力组织上,注重集中炮火摧毁敌正面火力点,但是对敌侧射火力点摧毁不够,结果吃了亏。同时,对外壕与城墙的爆破,爆破组与突击队缺乏联系,攻击梯队间的协调不够,第一梯队突上城墙后,后续梯队跟进不够,导致后续力量补充不足,未能及时有效地巩固扩大突破口,等等。这些问题也是导致攻城失败的重要原因。围绕着存在的问题,前线各部队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城战斗准备。
12月27日17时30分,运城前指下达了总攻令。在城北门,我军12门野炮、东门南角4门榴弹炮向运城守敌猛轰。第二十三旅旅长指挥工兵启动炸药爆破器,运城北门城墙,立即炸开了一个10米宽的缺口,突击部队迅即突击登城,仅几分钟,就出现在运城的北城墙上,将敌城头阵地攻占。此时,突破口两翼的敌人开始组织反扑,但突击队的战士在“巩固阵地,消灭敌人,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鼓舞下,与敌人展开激战。吸取前两次攻城教训。这次,第二梯队紧随第一梯队之后,当第一梯队突破成功之后,攻城的后续梯队紧接着鱼贯而入,并迅速向两翼和纵深发展攻击。敌人在飞机的掩护下,集中火力,封锁突破口。为防止前两次攻城功亏一篑的被动再次出现,前指司令员王新亭要求攻城部队:“敌人死死卡住突破口,你们一定要不惜任何代价,坚决打开突破口,并采取多路攻城手段,分散敌人攻占突破口的兵力与火力,总之,突破口决不能让敌人夺去!”
在司令员的要求下,部队拼劲更足,集中炮兵,轻、重机枪火力于突破口上,有效地压制敌人的反扑,并将旅预备队的部分兵力投入战斗,在巩固突破口的同时,向城内发展攻击。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及第二纵队一部改从第二十三旅的突破口入城,乘势扩大战果。第二纵队主力也在城西门架云梯登城成功,守敌防御体系顿时大乱,纷纷弃守。在与敌血战中,部队表现出了“坚持最后五分钟”的勇敢顽强精神,从团首长到战士,不怕流血牺牲,有的虽然肠子涌出,却抱住敌人跳下城墙,同归于尽:有的咬掉了敌人的耳朵,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甚至指挥机关、后勤人员都参加了巩固突破口战斗。指战员的英勇气概,不仅相互间产生一种鼓舞和激励,对敌人也是一种威慑和震撼。12月28日,运城攻克。前来增援之敌,也被阻援部队击退,运城解放。此役,我军共歼灭敌第三六九团、二五〇团、一八二团和地方杂牌部队共130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94门。更主要的是:“此次战役,有力地配合了刘邓、陈粟,陈赓三路大军对平汉、陇海两路的破击战;同时,证明了我军打到外线后,我内线兵力还很强大,不但能拉住它,而且能反击并消灭它”。(新华社评论语)《新华日报》在发表《祝贺运城大捷》的短论中也指出:“拔掉了运城这个据点,堵住了蒋匪入晋的咽喉,也直接减少了蒋匪对豫西解放区的压力,特别是可以腾出咱们更多的兵力,再打出去。”运城前线司令部发言人在说到运城解放的意义时说:“在军事上增加了我军的军事力量,南可以控制陇海路,西可以出击关中,北可以攻取临汾,进逼晋中、太原,并能更好地支援豫陕鄂我军的作战”。对攻克运城,徐向前指出:“攻下运城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不仅把守运城的敌人全部消灭了,消灭了敌人一万多有生力量,可以说是攻坚战的典型歼灭战。而且,在精神上摧毁了敌人防守这座城市的信心,打破了敌人固守据点的信心,这个作用是非常大的。同时,我们创造了攻坚战的宝贵经验,巩固了我们攻坚的信心”。
应该说,城市攻坚作战,对当时的我军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作战。唯其城坚,则需要有破坚的办法,除了战术、技术上的办法之外,在精神上,战斗作风上,也要适应于攻坚作战的需要,要有“坚持最后五分钟”的顽强,要有无所畏惧的勇敢,要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狠劲,要有连续作战的坚韧,这既是部队战斗力的精神因素,也是保持和发挥物质战斗力的精神动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