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微反应-双臂连心——手臂的心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你是否想过我们的手臂也可以像面部表情一样,传递自己的想法呢?比如交叉双臂表示拒绝的意味,本章将为你详细讲解双臂环抱与双手隐藏、抱着枕头、手臂的伸展、双手叉腰或抱头、手臂的触碰、拥抱等的含义。

    手臂受到拘束了吗?——不同心理的象征

    当我们的祖先学会直立行走后,就把手和手臂解放了,从此以后人们的手臂和手都变得更加灵活。我们的手臂不仅能帮助我们处理很多日常事务,例如搬东西、抓东西等,还能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在我们遇到威胁时,我们的手臂总会在第一时间做出防御的动作。对于人类来说,我们的身体上有两个部位最为关键——大脑和心脏。而我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就是用手臂护着这两个部位以防止受到伤害。例如,当你意识到有一个物体以很快的速度向你袭来,你的第一反应就是双臂抱头。

    在我们遇到危险时,我们本能的反应也是用手臂去遮挡,尽管这种遮挡根本起不到保护的作用,但是我们依然会基于本能这样做。例如,当一名警察在执行任务时,歹徒向他开枪。虽然这种危险已经无法避免,但是这个警察还是会做出用手臂去遮挡子弹的动作。尽管这种动作是徒劳的,他依然会被子弹伤害,但是他还是会用手臂去遮挡,因为这是一种本能反应。这时,遮挡的手臂动作表达了这名警察的恐惧心理。

    在人类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手臂和腿脚一样都是帮助人们保命的重要工具。腿脚部和手臂所呈现出来的肢体语言的诚实度很高。所以,它们能够给我们提供可靠的肢体语言线索,从而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内心活动。

    我们在观察一个人的肢体语言时,总会忽视手臂的动作。其实,手臂动作往往能充分表达出一个人的内心感情,而且不易伪装。

    无拘无束的手臂

    我们的手臂很灵活,总是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在这些手臂动作中,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拘束型,一种是无拘无束型。这两种手臂动作与人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

    当我们很开心时,就会出现无拘无束的手臂动作。这时我们的手臂动作是不受地球重力的束缚的,想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就做出什么样的动作。

    例如在我们欢呼的时候,经常会高举手臂。中国人民在得知北京申奥成功后欢呼的情景。人们的手臂动作以及他们的面部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很兴奋。这种高举手臂的动作就是一种背离地球重力的动作。

    手臂上的动作不仅能诚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活动,而且反映十分迅速。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手臂动作,从而及时地得知对方的内心变化。

    例如,当球迷在观看球赛时,他手臂上的动作与他的内心活动以及球赛的胜负密切相关。当球队进球的时候,球迷的手臂会立刻向上举起。但是,如果进球被裁判宣布无效,球迷高举的手臂马上就会垂落下来。这种手臂上的动作很快也很及时,并且真实反映了这个人的内心变化。

    这种无拘无束的手臂动作,在孩子们玩耍的时候经常出现。他们的手臂会自由地挥舞,或是做出许多动作,显得非常灵活。但是,如果这种灵活的手臂动作突然消失了的话,那么说明他们的积极情绪受到了影响,也许是和小伙伴们闹别扭了;也可能是看到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事物;或许是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等。原因有很多,但是结果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好心情受到了影响,他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开心了。

    在一家游泳馆,有一个小女孩正在和其他的小伙伴们玩耍,她似乎很高兴,不仅满脸笑容,而且手臂上的动作也很多。这说明,小女孩在这个氛围中很快乐,而且很放松。

    但是就在这时,一个中年妇女出现了。她来到了小女孩身边,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但是小女孩的反应与之前的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女孩的笑容消失了,她手臂上的动作也减少了。也就是说,她的手臂动作已经从无拘无束型转变成了拘束型。

    从小女孩的手臂动作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她的情绪已经从之前的快乐转变成了消极的情绪。而这些变化正好出现在中年妇女到来的时候。

    这说明,中年妇女让小女孩感到了威胁。而这个中年妇女是小女孩的母亲。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小女孩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好,或许因为母亲总是会很严厉地对待她。所以在母亲出现时,小女孩才会有这种紧张的状态,她或许是在担心母亲的责备。

    人们手臂上的动作是可以被感染的。例如在观看球赛或是演唱会时,人们很容易被现场那种热烈的气氛所影响,从而像其他人一样高举手臂,欢呼起来。

    拘束型的手臂动作

    当一个人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他手臂上的动作会很多。相反,如果一个人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他就会无意识地限制自己手臂上的动作,也就是我们提到的拘束型手臂动作。

    当小偷想要偷东西时,他除了会东张西望之外,手臂上的动作也很少,好像是为了避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但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拘束型的手臂动作,正好说明了他的内心活动。

    一个海关检查员曾经这样介绍他的工作技巧。他在检查入境人员时,总是会注意这些人的手臂动作。如果一个人携带贵重物品或是违禁物品时,他的手臂会紧紧地抓住自己的手提包。手臂这种抓紧的动作几乎不会出现变化,但是会随着海关检查的临近而无意识地渐渐抓紧。

    交叉手的动作主要是指,双臂自然下垂,两只手相互交叉,并放在腹部位置。这种手臂姿势通常表示此人认真和恭敬,但是也可以表示他的内心很焦虑。这种手臂动作表达的意思通常是自我安慰。

    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时,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了尴尬或是焦虑时,就会出现这种交叉手的动作,这种动作往往能起到缓解其内心焦虑的作用。

    如果你和一个人交流的时候,对方出现了交叉手的动作,那么说明这个人的确在认真听你说话。但是,却并不一定认可你所陈述的观点。因为这种手臂动作说明对方的情绪并不是积极的,而且交叉的双手是一种闭合的动作,暗含着拒绝的意思。

    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方交叉手的姿势渐渐消失了,双手自然打开,而且在你说话时,对方还伴随着点头的动作,那么说明这个人已经开始接受你的观点了。但是,如果对方渐渐地把这种交叉的动作演变成紧抱双臂的动作,则说明对方根本不可能接受你的观点。

    当一个人在承认错误的时候,会采用双臂自然下垂且双手置于双腿两侧,还会伴随着自然低头和眼皮下垂的动作。这种动作常常被认为是一种认错时典型的动作。例如老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接受批评,会让学生在站立时,身体站直且双臂下垂。老师似乎认为这种态度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批评。

    其实,这种做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当一个人做出这种双臂自然下垂,放于双腿两侧的动作时,其接受批评的程度以及产生愧疚的心理会相对容易很多。

    当然,如果一个人嘴上没有认错,但是他已经做出了这种姿势,那么说明这个人的内心虽然感到愧疚,但还是有一种逃避的意思,不敢直视目前的状况。

    例如,当你和一个人争辩某一个问题时,你发现对方出现了这种动作,那么你需要见好就收,不要再不依不饶。因为对方的姿势已经说明他认同了你的观点,只是嘴上没有承认而已。如果你给对方一个台阶,那么对方会很感激你;但如果你依然不依不饶地争论下去,对方则会对你心生厌恶。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在批评下属时,对方出现了这种动作,那么你的批评就该停止了。因为对方已经认错,他已经感到后悔和惭愧了。

    人的手臂在自然下垂时,还会出现把手插进裤兜的动作。如果出现了这种动作,那么说明这个人对眼前所发生的事情持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

    例如,一个老人不小心摔倒了,这时正好有四个年轻人路过。其中两个年轻人快速走到老人身边,把老人扶起。另外两个年轻人也跟了过去,但是他们却把手伸进了裤兜里面。这一手臂动作说明,这两个年轻人根本不愿意管这个闲事,但是由于那两个扶老人的年轻人是和自己一起的,所以不得不走过去。因此,他们的内心依然是漠不关心的,所以才会在行走的过程中,把手放进裤兜里。

    当然,这个动作需要区别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在天气寒冷时,人们经常会做出把手放进口袋的动作,只是为了取暖而已。

    拒绝与自我保护——双臂环抱与双手隐藏

    紧抱双臂

    当我们被消极的情绪所笼罩时,表现在手臂上的动作就是收回,最典型的动作就是抱紧双臂。这种动作既是一种拒绝的动作,也代表着自我安慰。

    如果一个母亲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和比较粗鲁的伙伴一起玩耍中受到伤害,但是她又不能直接过去阻止时,就会出现紧抱双臂的动作。这个动作说明,她很难介入孩子们的玩耍中,可是又希望自己孩子不要受到伤害,所以只好站在旁边,紧抱双臂观看,表现出她不仅拒绝孩子和这些粗鲁的伙伴一起玩耍的态度,也表现出了她自我安慰的一面。

    当两个人在谈话的过程中出现了争执,也会出现这种紧抱双臂的姿势。这不仅说明他们无法接受对方的观点,也起到一种自我保护的作用。这种紧抱双臂的动作并不具有攻击性,只是想要保护好自己而已。如果他们向前伸出自己的手臂,那么这种动作很可能会在这种特殊紧张的气氛中被对方误解为一种攻击性的动作,从而使言语上的不和演变成肢体上的伤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打架。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这种紧抱双臂的动作还具有一种抑制的作用,抑制住自己动手的冲动,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如果你和其他人打架,即使自己打赢了,也依然会受伤,这是无法避免的。

    然而,紧抱双臂的动作会给对方一种无法接近和被拒绝的感觉,所以最好不要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出现。

    当一个人在上台演讲的时候,他演讲的情绪常会受到台下观众手臂动作的影响。如果他的演讲十分受欢迎的话,那么台下的观众就会高举双手,以表示他们认同演讲的内容。这种热烈的氛围会极大地激起演讲者的自信心,从而使演讲者更加自信地演讲下去。

    即使没有这么好的氛围,如果台下观众的手臂是开放式的,也会使演讲者自信地继续下去。因为这说明,即使演讲者的演讲没有得到十分热烈的欢迎,但是台下的观众最起码还是接受自己演讲的内容的。

    但是,如果台下的观众大多数都采用紧抱双臂的动作,那么演讲者的信心会受到不小的打击。因为演讲者感受到了台下观众们拒绝的意味,这说明自己演讲的内容并不被接受,从而自信心下降。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尽量不要出现这种紧抱双臂的动作,而是多采用开放式的动作,因为对方可以从你的手臂动作中感受到自己是否受欢迎。如果你多采用开放式的手臂动作,那么对方会认为你是欢迎他的,从而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消失的双手

    如果说紧抱双臂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话,那么把两只手交叉起来背到身体的后面,只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大。

    这种动作经常会出现在一些领导人的身上。这种把手臂放在身体后面,并且从正面看不到这个人手的存在的姿势也被称为“帝王的站姿”。因为这种姿势不仅能与周围的人拉开距离,也可以维持自己的权威。

    虽然这个动作常常被一些领导人所用,但是动作的起源却并不代表着权威的意思。这个动作起源于中国古代押解犯人。为了防止犯人逃脱,监管人员就把犯人的手用绳子绑在犯人的身体后面。这样一来,犯人就没有逃走的可能了。但是也有一些犯人,会在行走的过程中想办法挣脱绳索,然后逃跑。

    因此,这种把手背在身后的姿势也有了一层约束的意思。例如在幼儿园中,老师们一般都会要求孩子们把双手背在身后。因为幼儿园中的孩子年龄一般都比较小,活泼好动,尤其是他们的手和手臂,总会管不住自己,扰乱课堂纪律。所以,老师们才会要求孩子们把手背在身后,这样一来就会起到一种无形的约束作用。这种姿势对维持课堂纪律来说是十分有效的。

    在人际交往中最好不要出现这种姿势。这种姿势所表达的意思是:“不要靠近我,我不想和你接触。”例如,当一个小孩子伸出自己的双臂,想要让妈妈抱抱自己时,妈妈却把自己的双臂背在了身后。此时,孩子就会放下自己向前伸出的双臂,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被拒绝了。

    动物对这种把双手背在身后的姿势也很敏感。一位驯兽师说:“动物们是无法接受人们把双手背在身后的动作的,因为这说明了人们的漠视。而且其潜在意义是,我很讨厌你,我不想抚摸你。”

    如果你养宠物的话,尤其是哺乳动物,例如狗,你可以做一个实验。你站在它面前,向前伸出自己的双臂。这是一个友好的动作,说明你想要抚摸它。这时你的宠物就会向你走来,但是你并不抚摸它,而是收回了自己的手臂和手,并背在身后。这种姿势说明,你并不想抚摸它。这时,你可以注意观察它的反应,你会发现它的失落和失望。

    养过宠物的人都知道,宠物非常享受被主人抚摸的感觉。当主人抚摸宠物时,宠物一般都会乖乖趴着,表现得十分温驯。科学研究证明,接触不仅对动物很重要,也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人类身体的健康、情绪的好坏、心理的成长等都与身体接触的次数和接触时的状态密不可分。

    例如,当人们在抚摸狗时,狗除了会感觉到很享受以外,这个抚摸的人也会得到一种满足,会使此人的心率得到降低,从而渐渐平静下来。

    但是,这种肢体上的接触扩展到人的身上,却附带了不同的意义。因为人们只会靠近和接触自己喜欢的人,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不仅不会接触,还会用手臂和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

    正在思考时的手臂动作

    当一个人正在思考问题或是犹豫不决时,就会出现一只手臂的小臂向上折叠,同时手会触摸自己的下巴处,另一只手则放在向上折叠的手臂的肘部。这种手臂动作被称为“折叠臂”。

    这种手臂动作是一种消极的表现,代表着拒绝的意思,但是拒绝的意味并没有紧抱双臂那么明显,更多的是一种思考和犹豫的象征,似乎是在思考是否接受对方的提议或是观点。

    当你和他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如果对方的手臂摆出了这个姿势,那么说明对方正在思考,你有希望让对方接受你的提议或是观点。

    例如,如果你是一名销售人员,你在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发现客户做出了这个动作,那么说明他已经对你所介绍的产品动心了,你需要再接再厉,或许就能成功地把产品推销出去。

    除了这种姿势外,还有一种手臂姿势也表明这个人正处于思考之中。这种手臂姿势是,一只手臂自然下垂,另一只手握住那只下垂手臂的关节处,这种手臂动作被称为“单抱臂”。这个姿势是从折叠手臂姿势演变而来的。

    如果对方出现了这种手臂姿势,那么说明对方正在思考你的建议或是观点,也就是对方暂时还没有接受,也代表着潜在拒绝的意思。但是,这种拒绝接受的程度要低得多,比折叠的手臂动作的拒绝程度还要低。

    如果你是一名销售人员,当你向客户介绍一种产品的时候,客户出现了折叠的手臂姿势。随着你的介绍,渐渐地客户的折叠臂演变成了单抱臂。那么说明你的努力已经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因为客户拒绝的心理已经开始动摇。只要你继续努力下去,很快就可以把产品成功推销出去了。

    单抱臂的姿势除了拒绝和思考的意思外,当一个人感到紧张和尴尬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手臂姿势,特别是女性。例如,当一个女性在面对一个陌生男性时,她通常都会出现单抱臂的姿势,既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也有自我安慰的作用。

    为什么抱着枕头?——替代双臂的自我保护

    在遇到危险或是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逃离,这时腿脚往往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会做出一些准备逃离的动作。

    但是,如果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不能逃走,那么这个时候人的手臂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时双臂会做出自我保护的姿势。上文提到过的紧抱双臂就是无意识中为自己建立起的一道保护墙。

    但是除此之外,人们还会采用其他方式达到一种自我安慰的保护的作用,那就是用双臂抱住某一物体。千万不可小觑这个被我们的双臂所抱住的物体,它能给我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安慰,尽管在现实中根本起不到任何保护的作用,但是却能让我们产生一种安心的感觉,并从中获得一种宝贵的安全感。

    美国联邦调查局中的一位FBI探员新接到了一个审讯的任务,但是在审讯的过程中,这名FBI探员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被审讯的对象是一名年轻的男子和他的父亲。在这两个人走进审讯室后,就坐在了沙发上,那名年轻的男子随手把沙发靠枕抱在自己的胸前。

    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导致了整个审讯的失败。在这次审讯中,FBI探员没有从年轻男子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和信息。

    不过也不是毫无收获,因为细心的FBI探员发现,只要他们之间谈论起比较中性的话题,也就是与案件没有关系的话题,例如运动等,这名年轻男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把抱枕放在一边,似乎这个抱枕对他来说是一个障碍似的。

    但是,只要FBI探员的问题涉及案件的情况,年轻男子在回答问题时,就会紧紧地抱住靠枕。于是,这名男子在回答问题时就会显得镇定多了,而且回答得滴水不漏,FBI探员根本找不到破绽所在。

    既然审讯不出线索来,FBI探员就匆匆结束了这次审讯。神奇的是,在第二次审讯中,FBI探员从这名男子的回答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这只是因为FBI探员提前撤走了沙发上的靠枕。

    当这名男子再次走进审讯室时,他的目光明显是在寻找着什么,估计是在寻找靠枕,那个给他保护和安慰的靠枕。但是,明察秋毫的FBI探员早就把这个神奇的靠枕给撤走了。这样一来,这名男子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况之中。于是,在接下来的审讯中,男子不仅表现得很紧张,而且还一直喊冷。即使FBI探员把空调的温度上调,这名男子依然感觉到了寒冷。

    为什么这名男子会感到寒冷呢?其实与抱枕的消失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这种寒冷是一种心理上的寒冷所引起的错觉,而这种寒冷代表着一种心理上的不适应,如果他抱着一个靠枕的话,那么他的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就会减轻很多,也就不会感到寒冷了。

    审讯中的犯罪嫌疑人或是犯错的孩子以及工作中出现失误的人,经常会感觉到寒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生理反应呢?尽管这是由人的心理变化引起的,但是也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当人们的心理感到不适应时,会想要逃离引起这种不适应的境况,于是人的大脑就会向肢体下达逃跑或是防御的命令。

    这样一来,人体中的血液就会被输送到四肢的肌肉之中,此时,血液就会暂时离开这个人的皮肤。而血液是人类身体取暖的主要能量来源,一旦血液从皮肤被送到四肢的肌肉之中,我们就会有一种寒冷的感觉。

    有些情绪比较强烈的人,身体上的变化会引起其面部的明显变化。例如被恐惧情绪所笼罩的人,如果他无法逃离引起恐惧的情景时,他的身体就会做出防御的准备,于是就会经历上述过程。他除了会感到身体十分寒冷之外,他的面部由于没有血液流通的原因,会出现苍白的颜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惊失色”。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靠枕会产生这么神奇的效果?那是因为靠枕在这名男子的心中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可以从这根救命稻草中得到安慰。他认为这个靠枕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和威胁的最后一道壁垒。

    除了抱枕之外,人们还喜欢把书抱在胸前。许多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习惯性动作,根本代表不了什么。实际上,我们可以从这一肢体动作的变化中看出,这种把某一样东西抱在胸前的动作,其实就是一种自我保护和安慰的肢体动作。

    在校园中,有不少女生在走路的时候都会把手中的书籍抱在胸前。但是,这种动作经常出现在刚开学的时候,尤其是刚刚入学的新生,尤其喜欢把书籍抱在胸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的肢体动作会发生微妙的改变,例如将书籍放在身体的一侧。这是因为,她们已经渐渐熟悉了学校的环境,于是之前那种威胁感和陌生感也就被舒适感所取代,她们也就不再需要把某一物体抱在胸前以获得自我安慰和得到保护的感觉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把某一物体抱在胸前的肢体动作尽管会随着熟悉感的产生而渐渐减退,甚至消失,但是依然会卷土重来。在考试即将来临的前几天,许多女生又会恢复把书籍抱在胸前的动作,就连有的男生也会做出这样的动作。

    其实,这是一种考试焦虑的表现,因为这些学生感到了考试所带来的威胁,所以就采用把书籍抱在胸前的动作来达到一种自我安慰的效果,从而降低面对考试的焦虑感。

    女性出门之前通常都会带一个背包,这个背包除了具有装东西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在危急时刻起到自我安慰和保护的作用。例如有的女性在遇到危险时,会把自己的背包抱在胸前。虽然这个动作并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保护作用,但是最起码可以让当事人镇定下来。一个人不慌张了,就可以理智地面对一切突发情况,处理起来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通常,这种比较明显的用手臂做出保护自我的动作会出现在女性身上,而男性很少采用这种明显的自我保护的手臂动作。他们手臂的自我保护动作一般都很细微,不会轻易被发觉。

    英国的查尔斯王子经常在公共场合用手臂做出一些细微的动作,例如向前伸出手臂,用手去拿一些无关紧要的物体,或是整理衣袖和把玩袖口等。这些细微的动作实际上都是一种自我安慰和保护,对于缓解焦虑有非常好的效果。

    有不少男性喜欢用手固定自己的领结,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动作,因为这种动作可以使男性用手臂护住自己的胸部和颈部,从而在心理上感到一丝安全感。所以,当有的男性做出这个动作时,你就应该知道他在那个时刻必定感到了一些不安或是焦虑。

    如果一个人的外套是敞开的,那么有时就会做出拉紧外套,并紧紧抱着双臂的动作。人们通常会在寒冷的情况下做出这种动作,为自己增加一些温暖。但是,也有人即使并不冷,依然会做出这种动作。那么,就说明他遇到了让自己不安和焦虑的情况。

    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些人会在不经意之间突然抬起手,把自己领口的扣子给扣上,这说明交流中一定发生了让他感到不舒适的情况。例如有些商人在谈生意的时候,会穿着一些比较随意的服装,但是却在交流的时候突然扣上了外套上的扣子。但是,在交谈结束后,他又会把扣子解开。这就说明他在交谈中的不适已经随着交谈的结束而结束了。

    自信心有多强?——看你的手臂伸多远

    一个人是否自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的手臂是否延伸来确定。因为一个自信的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总是会延伸自己的手臂。延伸手臂是占领领地的方式之一,只有一个人十分自信时,才会占领领地。如果自卑时,只会收紧自己的手臂。

    一位旅客在进入机场前被告知,根据最新规定,他需要为超重的行李支付额外的费用。在被工作人员告知情况后,这个游客伸开了自己的手臂,并把自己的双手放在了柜台上,而之前他的手臂是自然下垂的。

    根据旅客出现的这个动作,我们基本可以判断,他很快就会与机场的工作人员发生争执。果然在没说几句话后,旅客的手臂延伸得越来越远,他的手臂已经伸直了,而且双臂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很快,他就和机场的工作人员争执起来。这位旅客认为,自己行李的重量完全符合规定,根本不应该再另付费用。看来这位旅客对机场有关行李的重量的规定很自信,或许是经常坐飞机。

    但是,机场工作人员却告诉他说,这是最新的规定。机场工作人员边解释,边往后退了一步,然后紧抱双臂。这个手臂动作代表着拒绝的意思。接下来,机场工作人员告诉旅客说,如果他不配合,那么他将不能登上飞机。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人们对自己所陈述的观点十分自信或是向其他人强调某个重点时,会不断地挥舞自己的手臂。实际上,这种挥舞的手臂也是一种延伸式的手臂动作。除了说明这个人很自信以外,还说明这个人认为自己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就像上文那位旅客延伸的手臂动作,他之所以会认为自己占据主导地位,那是因为他是顾客,而机场的工作人员是服务者,顾客就是这些服务者的上帝,自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一些商务会议中,一些地位比较高的管理者在陈述自己的企划方案时,也会用延伸的手臂来强调,而这种强调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自己企划方案的自信。

    延伸式的手臂动作代表着自信,那么缩回的手臂动作就说明人们不自在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对方延伸或缩回的手臂动作的变化来判断对方内心的变化。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莱克兰地区曾经举行过一次反恐演习。在反恐演习开始前,反恐演习的策划者需要描述一些演习指令。这个策划者在描述的时候显得十分自信,他不仅自信地谈论这次反恐演习的所有细节策划,而且还挥舞着手臂。但就在策划者得意的时候,一个人突然问了一个问题:“联系莱克兰的急救人员了吗?”

    这个提问的人话音还没落,策划者那挥舞着延伸了很远的手臂马上收回来了,并且放在了膝盖上,显得十分拘谨。从策划者手臂动作的转换之中,我们可以得知,策划者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

    之前策划者认为自己所策划的反恐演习的方案十分周密,所以他十分自信,于是在谈论起策划方案时,不自觉地挥舞着、延伸着手臂。但是,提问者所提的救援问题恰恰是他所忽略的一个环节,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策划方案并不完美,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样一来,他的自信心也就随之下降了,表现在手臂动作上就是收缩自己的手臂。

    当一个人发表言论时,他的面前正好有一张桌子,如果他为了显示出自己的自信和权威,就会伸开双臂,大拇指和四指分别张开,并且指尖按在桌面上。身体还会略微向前倾。

    有的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手臂不自觉地放在对方的肩膀上。如果两个人是坐着交谈的话,那么有人就有可能把手臂延伸到其他的椅子上。这些动作也都属于手臂延伸动作的一种,说明这个人很自信,而且他认为自己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

    特别是在恋爱阶段,男性通常都会把手臂搭在女伴的肩膀上。这种动作经常会出现在其他有威胁性的男性在场的时候,例如情敌。其实,这代表了一种占领的意味,似乎是在告诉对方:“这是我的人,不允许你侵犯。”

    有些情侣坐在一起的时候,彼此之间会很亲近,而且会把自己的手臂延伸到对方那里。这说明他们这个时候非常愉悦和舒适。如果他们突然出现了缩回手臂的动作,那么就说明他们之间出现了某种问题,可能是发生了不愉快的争吵。

    这种延伸式的手臂动作除了扞卫领地和表达自信以外,还可以表达出一个人内心的舒适感。因为我们只有在和关系比较亲近的人在一起时,才会做出延伸式的手臂动作,并用自己的手臂去接触对方的手臂。这样会让我们有一种舒适、愉悦感。

    但是,当我们遇到陌生人或是自己不喜欢的人时,就不会采用延伸式的手臂动作去接触对方的手臂,即使碰到了对方的手臂也会立刻移开,并且还会感到非常尴尬。

    扞卫自己的领地——双手叉腰或者抱头

    双手叉腰

    双手叉腰的动作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前双叉手,另一种是后双叉手。前双叉手是把双手放在腰上,大拇指朝后,其他四指朝前。

    前双叉手代表着进取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扞卫领地的动作,通常会出现在那些权威人士身上。权威人士通过这个动作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威,也可以扞卫自己的领地,让其他人望而生畏。

    后双叉手是把双手放在腰上,大拇指朝前,其他四指朝后。后双叉手代表着无助感和无力感,说明这个人的内心压力很大,需要得到外界和他人的帮助和支持。除此之外,后双叉手还代表着好奇的意思。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到好奇时,也会做出后双叉手的动作。

    前双叉手通常是一种维护统治权和自身权威的动作,经常被权威人士选用。尤其是警察和军人在与人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种姿势,比如,军人训练士兵时,警察审讯犯罪嫌疑人时。

    但是,前双叉手的姿势却不会在普通大众中引起共鸣,反而会让人们之间的距离增大。因此,一些退役军人在改行做其他行业时,最好改掉这种经常前双叉手的习惯。因为这种姿势不利于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一些警察在执行某项任务时,会伪装成便衣。但是,有些警察还是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正是因为他们会在不经意之间做出前双叉手的动作。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普通人也会做出前双叉手的动作。这种特殊的情况主要有三种。

    一是两人正在吵架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前双叉手的动作,似乎在扞卫各自的领地。

    二是在参加比赛或是竞争前也会出现前双叉手的动作,所代表的意义就是努力进取拼搏,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是当一个人处在愤怒之中时,也会出现前双叉手的动作。这说明这个人很愤怒,而且他的愤怒还夹带着一种不满和抗争。引起他愤怒的原因很可能是受到了批评,而他认为自己根本不应该受到这种批评。

    双手抱头

    双手抱头的姿势和双手叉腰一样,都代表着扞卫领地和权威的意义。这种双手抱头的姿势与投降时的抱头姿势不同,是一种身体向后倾,双手交叉于脑后的动作,通常会出现在人们坐着的时候。有的人做出这种双手抱头的姿势时,还会跷起二郎腿。

    双手抱头的姿势的手臂是展开的,不像投降时的双手抱头姿势的手臂是回拢收缩的。这种展开的手臂代表着一种自我空间的扩张,是一种对领地的扞卫。这种扞卫领地的姿势和眼镜蛇十分相似。当眼镜蛇十分愤怒地扞卫领地时就会扩大它的“兜帽”,将颈部皮褶扩张,颈腹部扩张为圆扇形。如果眼镜蛇扩大了它的“兜帽”,就说明它已经愤怒并且准备开始攻击了。眼镜蛇的这一变化似乎是在向其他动物发出警告,不要再靠近它的领地,否则它就会使用自己的杀手锏——毒液。

    当我们这种扩展式的双手抱头姿势时,我们头部的尺寸看起来会比平常更大些,就好像眼镜蛇扩大的颈腹部一样。所以,它也代表着扩大领地和扞卫权威的意义。但不同的是,人们出现这种扩张式的抱头动作时的心态是比较放松的,其内心还有一种舒适感,不会被愤怒的情绪所干扰。

    不过,这种扩张式的抱头动作不宜出现在比自己身份地位高的人面前。例如,当公司召开会议时,所有部门主管都提前到达。于是,他们各自坐在位置上等待着会议的开始。在等待的过程中,有些主管会做出这种扩张式的抱头动作。但是当董事长进来后,他们会马上收起自己双手抱头的动作。

    拉近心理距离——手臂触碰的神奇效果

    虽然手臂上的触碰大多出现在关系亲近的人之间,但是如果我们的手臂和陌生人的手臂发生触碰,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当我们向陌生人提出需要帮助的请求时。

    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项有关手臂触碰的实验,这项实验的结果充分说明了手臂触碰的神奇效果。由于这次实验的地点是电话亭,所以研究人员把这次实验的名字命名为“电话亭测试”。

    这次实验分为两种情况进行,一种是只用言语请求帮助,但并不发生手臂触碰;另一种是既用言语求助,同时装作不经意之间与对方的手臂触碰。

    在第一种情况下,实验人员把一枚一美元的硬币放在了电话亭里非常显眼的地方,然后离开,躲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当有人走进电话亭后,实验人员就会跟过去,并且询问电话亭里的人:“先生(或女士),您好。请问,您有没有看到我落在电话亭里的硬币呢?我的身上只有这一枚硬币,而且我突然遇到了点儿急事,需要再拨打一个电话。”

    在测试了一定的人数之后,实验人员结束了这次的实验,并统计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大约只有23%的人愿意帮助实验者,承认自己看见了那枚一美元硬币,并且将这枚硬币归还给实验人员。

    第二种情况下,实验人员仍然将一枚一美元的硬币放在了电话亭中同样的位置上,然后离开并躲了起来。当看到有人走进电话亭后,实验人员会跟过去,对电话亭中的人说同样的话。不同的是,实验人员在说话时会寻找机会,轻轻地触碰对方的手臂,时间很短暂,不到三秒钟。

    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统计的结果是,大约有60%的人愿意帮助实验者,给实验者一枚一美元的硬币。甚至有些人还会非常抱歉地说:“我刚才捡到了一枚一美元的硬币,向四周看了看,发现没有人,于是我就用它打了电话,实在对不起。如果你真的有急事需要打电话的话,我这里还有一些硬币可以给你。”

    这项实验的结果充分说明,人与人之间手臂的轻轻触碰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当我们向一个陌生人请求帮助或是提出一些小小的要求时,轻轻地触碰对方的手臂,往往会使两个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从而提高对方满足你要求的概率。

    人整个手臂的范围始终是具有亲密性的,如果对方允许你进入到这个亲密的范围内,并且轻轻触碰手臂,那么说明对方并不讨厌你。因为人是不可能让自己讨厌的人进入亲密范围之内,更别说触碰手臂了。

    这项实验是在美国进行的,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也适用于不同文化传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呢?英国着名人际关系大师亚伦·皮斯和芭芭拉·皮斯曾经在一期电视节目中针对不同国家的人做了同样的实验。

    这次实验的结果证明了之前实验结论的可推广性,但是硬币归还率依然有细微的变化,它会随着不同文化和国家而发生变化。例如澳大利亚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在手臂被轻轻触碰的情况下,硬币归还率为72%、70%、85%、50%、22%。

    这项特殊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一个新的结论,在实验对象所生活的国家和地区,如果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和周围人发生手臂上的触碰,那么手臂接触所产生的效果会差一些,而硬币归还率也会降低。这是因为在那些不轻易和陌生人发生肢体触碰的国家中,只有熟悉且关系亲近的人之间才会产生肢体上的触碰。但是当一个有礼貌,且外在形象较好的陌生人触碰自己的手臂时,也会留下“自己人”的第一印象,从而拉近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第一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所以在“自己人”的第一印象的帮助之下,答应陌生人一个并不过分的小要求就变得容易多了。

    手臂触碰的神奇效果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法国心理学家尼古拉斯·桂桂恩的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这次实验要求三名相貌英俊的男子分别在大街上和夜总会这两个不同的环境中向陌生女士索要电话号码,然后统计成功率。实验分两种情况进行,一种是不触碰陌生女子的手臂,一种是轻轻触碰陌生女子的手臂。

    这三名男子向陌生女子索要电话号码的具体流程如下:在接近陌生女子时,首先轻轻触碰她的手臂,然后再恭维她长得很漂亮,接下来再要求陌生女子抽时间和自己喝杯咖啡,最后索要电话号码。

    实验的结果是,在大街上,在没有触碰陌生女子手臂的情况下,要到电话号码的成功率是10%,轻轻触碰手臂要到电话号码的成功率是20%。在夜总会,在没有触碰陌生女子手臂的情况下,要到电话号码的成功率是43%,轻轻触碰手臂要到电话号码的成功率是65%。

    从这项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得知,轻轻触碰手臂所产生的神奇效果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既然通过实验证明轻轻触碰手臂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那么这个实验结论是否也适用于中国人呢?以下的这个实验证明了此结论同样也适用于中国人。

    实验人员找来了四个大学生,这四个大学生分别为两男两女,而且外在形象也比较好。然后让这四个大学生分别到大街上随机拦截路人,请这些人填写一份有关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表。这个调查表十分简单,只有十个选择题而已。在第一种情况下,这四个大学生只需要言语说明就可以了;第二种情况下,需要轻轻触碰对方的手臂,然后再说明要求。

    实验的结果是,在言语请求中,共有192名路人被拦截,只有48人愿意配合填写调查表,其成功率为25%;在轻触手臂请求中,共有182名路人被拦截,其中有82人愿意配合填写表格,其成功率为45%。这项实验结果表明,轻轻触碰手臂赢得好感的实验结论也适用于中国人。

    实验研究表明,女性触碰男性手臂比同性之间手臂触碰或者男性触碰女性更容易产生神奇的效果。但是在触碰一个陌生人或是不熟悉的人的时候,一定要切记是手臂,不论是手臂的胳膊肘还是小臂和上臂都可以。但是不能去直接触碰对方的肩膀、手腕、手部以及其他的身体部位,因为这样不仅不会赢得好感,还会让对方心生厌恶。

    触碰手臂的时间也很重要,最佳时间是三秒钟左右。切忌不要把触碰手臂的时间提高到超过五秒钟,因为时间过长会引起对方的警惕性。对方会认为你对他另有企图,尤其是男性在触碰女性的手臂时,时间过长会让女性认为你在对她图谋不轨。这样一来不仅起不到拉近心理距离的作用,还会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

    在亲密的人际关系中,手臂之间的触碰应该是经常发生的。因为我们在熟悉的人面前总是无拘无束和舒适的,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很贴近,所以这种手臂之间的触碰动作总会不经意地经常出现。即使如此,在与熟悉的人之间进行交往的时候,也可以有意识地经常触碰对方的手臂,以促进你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友好和亲近。

    从身体温暖到心理温暖——我们为什么需要拥抱?

    拥抱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证实,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曾经遭遇过一次毁灭性的寒冷,也就是地球的第四纪冰川时代。在那时,地球上许多地区都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那时的地球晶莹剔透,或许在太空中看来这是一个美丽的球体,好像水晶球一样。但是,这份美丽却需要地球上的许多生物都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面临着种族灭绝的危险。

    人类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是一次全球性的大灾难,所有物种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这个时候,人类刚刚从类人猿中脱颖而出。完成物种进化与升级的人类需要一个温暖适宜的环境来更好地发展自己。可是,地球没有给人类这个机会,它似乎想用寒冷来击垮这个新的物种。

    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就是因为有自由意志。所以,人类决定向地球发起挑战,一定要生存下去,使自己的种族延续下去。于是,人类用那刚刚进化而来的发达大脑想出了很多御寒的办法。

    在许许多多的御寒办法中,有一个就是相互拥抱。这个办法似乎是人类向动物学习而来的,或许人类经常看到动物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取暖。于是人类依靠着相互拥抱所带来的温暖渡过了漫长而酷寒的冰川时代,这应该是人类向自然灾害发出挑战的第一步,并且最终以胜利而告终。

    拥抱的动作流传下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拥抱的动作不仅仅是为了取暖,更是发展成为了一种社交礼仪,特别是在西方欧美国家尤为流行。

    不要小看了拥抱的动作,这个动作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温暖。人的心理具有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有时往往能深刻地影响到人的生理功能。

    有一个精神病患者,他相信自己拥有其他人无法拥有的神奇能力,比如在寒冷的冬天赤身裸体。为了证明自己的神奇能力,他真的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赤身裸体地在室外过夜。所有人都认为这个疯子一定会冻死。但是,在第二天早上,大家又看到了这个活蹦乱跳的疯子。

    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得比牛眼还大,嘴巴张开得似乎能塞下一打儿鸡蛋。大家都不相信眼前这个活蹦乱跳的疯子竟然能够活下来。后来经过证实,这个疯子的确没有死。为什么这个疯子没有冻死,就是因为心理的力量,他相信自己不会被冻死。强大的信念支配,战胜了室外。

    尽管这个人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他的经历中得知:人的心理力量有多么强大。同样地,拥抱的肢体动作所产生的心理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

    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

    行为主义心理学通过研究证明,拥抱的肢体动作非常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一些经常与人拥抱的人,他心理的健康程度比那些缺乏拥抱的人要健康得多,而且,人也十分乐观和开朗,能够自如地处理人际关系。

    研究证明,人际交往过程中最好的身体接触方式就是拥抱。但是,每次拥抱的时间不得超过三秒钟,如果时间过长,双方都会感觉到尴尬。而且,拥抱的松紧程度也要把握好尺度,不可过紧,因为这样会让双方都不自在;但是也不可过松,因为这样会让对方感觉不到你的真诚。

    用拥抱的姿势接待对方,就已经说明了你们之间的关系,因为张开双臂准备拥抱对方的姿势,似乎是在向对方表达你对他足够的信任和亲密。这是因为拥抱的肢体动作是一种突破了亲密距离和心理防线的动作。

    你在拥抱对方之前,会张开双臂,就好像小鸟飞行的翅膀一样,这时你身体前面的整个空间都毫无保留地暴露给了对方。你在用这个姿势向对方表明你的信任和放松。而对方一定能感受到你的这份信任,于是无意之间就会认为你们之间的关系很亲近。

    2008年5月28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科罗拉多州出席空军学院的毕业典礼上的照片。小布什除了按照正常流程发表讲话之外,还和毕业生们玩起了“撞胸”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人们需要张开双臂。因此,这个游戏可以让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亲近,从而使小布什的形象更亲民。

    拥抱的肢体动作除了能简单而又明确地展现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感情之外,还能帮助人们培养健康的心理,例如帮助人们消除沮丧和疲劳等。

    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孤儿院。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希望孤儿院中的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孩子们似乎得了一种怪病。他们一个个神情沮丧,双眼无神,因为食欲不振而面黄肌瘦。不仅对学习毫无兴趣,就连玩耍时也都暮气沉沉。这些孩子不仅不与老师们交流,就连他们之间也很少交流,好像患有自闭症,有的孩子还会发出悠长的叹息声。

    这家孤儿院中的孩子大部分只有七八岁,本该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但是孩子们却表现得犹如迟暮的老人一样。如果一个盲人来到这里,看不到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一定会以为自己来到了养老院中。这家孤儿院的气氛与养老院的气氛实在太相似了,没有欢快的感觉,到处都是死气沉沉的,让人们感到无比压抑。

    所幸的是,英国着名的教育家斯宾塞先生来到了这里。斯宾塞先生发现这家孤儿院的特殊氛围之后,什么也没有说就默默离开了。斯宾塞先生并不是因为对这些孩子们失望了才离开的,而是因为他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他正是去搬救兵的。

    没过多久,斯宾塞先生就带着他的救兵在这家孤儿院重新出现了。斯宾塞先生的救兵是一些十几岁的小女孩。这些小女孩都十分开朗和爱笑。当她们来到这家孤儿院之后,似乎把笑声也带来了。

    这些小女孩开始和孤儿院中的孩子们玩耍,不仅用笑声去感染他们,还经常去拥抱这些孤儿,有时还会亲吻和抚摸他们。按照斯宾塞先生的要求,这些小女孩每天都会在这家孤儿院中待上半个小时。

    不久之后,奇迹发生了,孩子们的怪病消失了。整个孤儿院恢复了它本来应该有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孤儿院中的孩子也因此变得活跃起来。他们的眼睛重新焕发光彩,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胃口变好了,身体也因此而强壮起来。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积极地与周围的人交流,而且对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孤儿院的奇迹就是拥抱的肢体动作所创造的。其实,拥抱的肢体动作除了有利于人际交往之外,更重要的是拥抱是人的一种本能的需要。

    拥抱不是万能的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需要拥抱,如果每天拥抱的次数少于4次,那么这个孩子成活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很可能会夭折。每天除了4次的基本拥抱之外,还需要增加拥抱的次数。研究证明,每天8次拥抱才能使孩子维持正常的活动;每天16次拥抱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地长大。

    一个人,尤其是婴幼儿为什么会对拥抱这么依赖,似乎没有拥抱就无法存活一样。这是因为拥抱代表着一个人的安全感,如果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每天都会生活在恐惧不安之中。

    婴儿在出生之前一直待在母亲的子宫中,子宫对于一个胎儿来说是一个十分温暖和安全的环境。但是,这种温暖和安全随着出生而打破了。与此同时,婴儿能从母亲或是其他人的拥抱中重新得到那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渐渐地,拥抱就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所以,在人际交往之中,要适当地张开你的双臂去拥抱他人,因为拥抱所传达的关怀往往比任何语言更有用,拥抱也是我们手臂的重要功能之一。

    但是,拥抱并不是万金油,并不是总有积极的效果产生。拥抱的姿势不仅要根据具体的文化习俗而定,也要因人而异。因为有些人并不喜欢被人拥抱,他们会感觉你拥抱的举动侵犯了他们的私人空间,所以我们在使用拥抱姿势以表示自己的友好时,一定要谨慎,不要去拥抱那些不喜欢被别人拥抱的人。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动物都有扞卫自己领地的要求,人类也是如此,这是因为我们需要私人空间。如果一个人贸然闯进了我们的私人空间,我们就会变得很愤怒,而且会认为自己被侵犯了。因此,我们每个人都不会给那些侵犯了我们私人领地的人以好脸色。

    对于那些不喜欢被人拥抱的人而言,如果被人强行拥抱了,就会感觉到自己的私人领地被侵犯了。这个时候,拥抱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就会起到负面的破坏作用。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判断是否应该采取拥抱的姿势呢?一个人想要拥抱另一个人,就必须缩短两人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这个人必须上前一步,而这正是进入对方的私人领地。

    当你已经进入了对方的私人领地,就需要注意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和手臂动作。如果对方的面部表情呈现出了厌恶或是其他的消极表情,那么就说明对方不喜欢被人拥抱。

    此外,人的手臂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保护本人不受伤害,当你已经进入了对方的私人领地,如果对方不喜欢你,那么对方就会有一种被威胁的感觉,而他的手臂就会保护他免受这种威胁。于是,他的手臂就会做出拒绝的动作。这时,你就需要退出对方的私人领地,并且记住一定不要去拥抱对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