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九、布什: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九、布什: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

    1989年1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

    下午4时,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乌可力代表中方,亚洲卫星公司执行总裁薛栋代表用户,签署了关于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正式合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荣毅仁,国务委员邹家华和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部负责人出席了隆重的签字仪式。

    当晚,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庆祝宴会。三百余名中外来宾和记者,济济一堂,频频举杯。

    迷人的灯光,成功的笑脸,舒心的乐曲,飘香的茅台。整个人民大会堂宴会大厅,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

    乌可力端着酒杯,穿梭于各个座席之间,与外宾们频频碰杯。乌可力不仅在外交场上是一位谈判能人,在酒席上也是一位常常压倒对手的强者。年轻时,他一仰脖子,能灌下两斤白干;现在,斤把白酒,依然不在话下。

    据说,有一次在联邦德国谈判时,一位联邦德国卫星专家听说乌可力是位蒙古族汉子,特能喝酒,便拿出几瓶八十四度的酒,要与他豪饮一番。乌可力也不客气,端起酒杯,与他连连对碰。结果,这位号称“海量”的联邦德国专家刚喝下三杯,便放下酒杯,拱手道:“乌先生不仅谈判是这个(竖大拇指),喝酒也是这个(竖大拇指),佩服,佩服!”

    可今天,乌可力刚喝下第八杯茅台,便有些醉眼蒙眬,一种疲劳之感频频袭来。

    他,实在太累了……

    从提议发射外国卫星,到今天正式签订发射合同,整整五年。

    五年来,为了把中国的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乌可力的足迹几乎踏遍全球。从亚洲到美洲,从美洲到欧洲,他跑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光乘坐飞机的时间就多达四千两百多个小时,共计行程九十多万公里!

    去年(1988年),为了卫星等谈判之事,有一次他从中国飞到洛杉矶,再从洛杉矶飞到巴西;从巴西飞到联邦德国,再从联邦德国飞到伊拉克;从伊拉克飞到巴西,再从巴西飞回中国。连续一个星期,几乎全是在上万米的高空度过的。

    当然,还有比累更令他难受的事情。

    1986年,他带领中国代表团去加拿大考察,与某卫星公司洽谈有关发射的问题。按国家规定,出国考察人员每人每天费用只有五十二美元,显然不可能去住四星级、五星级的宾馆。因为这样的宾馆,一晚上就是二百五十美元。他和代表团成员只好住进了加拿大最普通、最便宜的旅店——“大马店”。

    有一天,乌可力打电话向那家卫星公司联系,希望能派车接他们去公司洽谈。那家卫星公司问他们住在什么地方,乌可力把住址告诉对方后,那家公司并没有来人,而是只派了两辆出租车过来。

    更气人的是,他们到了公司后,别说公司董事长出面接待,就连一个副经理也没露面,只派了一个科员出来应付了几句,便起身“送客”。

    在回来的路上,乌可力一言不发,心里生着闷气。出租车司机是位侨民,见乌可力愁眉苦脸,便问了一句:“先生,你们是干什么的?”

    乌可力一听司机会说中国话,一下多了几分亲近,说:“我们是中国卫星发射代表团,这次来加拿大,是来谈发射卫星业务的。”

    “什么?!你们是卫星代表团?”出租车司机突然一个急刹车,脸上露出惊讶与疑惑。

    “怎么啦?”乌可力说。

    出租车司机说:“坏了,这家公司把你们当成骗子了!”

    乌可力愣了:“什么,骗子?不可能,我们是中国卫星发射代表团,怎么会呢?”

    出租车司机这才说道:“你知道你们住的大马店,是咋回事吗?”

    乌可力说:“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便宜。”

    出租车司机说:“加拿大的大马店,是过去赶大车的马夫住的地方。你们想想,哪有堂堂中国卫星发射代表团住这种地方的?瞧你们这副寒酸样,他们能不把你们当骗子吗?”

    听罢出租车司机的分析,乌可力恍然大悟。本想发泄一通,却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当晚,乌可力跑到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找到大使说:“由你们大使馆出面发请帖,明天我要请客!”

    大使见乌可力脸色不对,忙问:“怎么了?请什么客?”

    乌可力说:“我要把加拿大所有大的卫星公司的总裁全部请来,让他们见识一下,中国卫星发射代表团到底是地道的正牌货,还是江湖骗子!”

    第二天,加拿大各大卫星公司的总裁准时来到大使馆。中国驻加大使和乌可力等,依次站在大使馆的门前,同前来赴宴的大老板们一一握手。

    席间,乌可力端着酒杯,故意走到冷落他的那家公司总裁的面前。翻译忙向那位总裁介绍:“这是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代表团副团长乌可力先生!”乌可力举起酒杯,理了理贺龙式小胡子,说:“总裁先生,我们今天第一次幸会,来,喝上几杯!”乌可力说罢,一仰脖子,咕咚咕咚,一连灌下三大杯。

    后来有人说,单凭乌可力那喝酒的气势,便把对方震得目瞪口呆!

    第二天,那家公司的总裁给乌可力打来电话,要回请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代表团;并在电话里简单表示说,愿意用中国的火箭发射他们的卫星。

    是的,五年奋斗,五年辛酸,五年风风雨雨,五年坡坡坎坎。今天,中国终于签订了第一个正式发射合同,乌可力当然欣慰不已。

    于是,乌可力又端起酒杯,走到亚洲卫星公司执行总裁薛栋先生跟前,十分感叹地说:“来,薛先生,为了今天的合同,为了下一步合作成功,我俩再干一杯!”

    “好!”薛栋先生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接着,薛栋先生斟满一杯茅台,高高举起,乘兴向在场的各位嘉宾和新闻记者宣布:“各位女士、先生,中国是火箭的故乡,‘长征号’系列火箭可靠性强,有很高的信誉。我愿意在此宣布,我们从美国休斯公司购买的‘亚洲一号’卫星,将在明年初由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到预定轨道!”

    薛栋先生话音刚落,全场立即响起一片掌声。

    然而,正当“亚星”的发射工作逐步往前推进时,1989年那个火热的夏天,中国发生了政治风波。

    于是,本来美国政府已经同意发放的卫星出境许可证,立即遭到冻结。

    没有许可证,美国的卫星不能插翅飞到中国,无疑等于取消这次发射。

    而就在这时,国外有的卫星商乘虚而入,想从中挖走“亚洲一号”卫星;法国的“阿里亚娜”火箭也再次忍痛割爱,降低发射价格;甚至有的客商还明确表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从中国手上夺走这颗卫星,另找发射的主人!

    这对中国无疑又是沉重一击!

    几年来,为了拿到“亚星”的发射许可证,中国外交部、中国驻美大使馆、中国航空航天部以及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等,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式,向美国政府和国际巴黎统筹委员会做了大量难以描述的工作。

    几年来,为了拿到“亚星”的发射许可证,航空航天部部长林宗棠远渡重洋,找英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大使,让他们向本国政府反映中国的情况,然后该国政府再向巴黎统筹委员会反映中国的情况,最后好不容易才形成国际舆论,促使美国政府和巴黎统筹委员会同意发放“亚星”的许可证。

    可万万没想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眼看就要进嘴的一块“肥肉”,又化作了梦中的泡影。

    13,在西方人的眼里,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

    1989年的12月13日,对中国人来说,却是一个可喜的日子。

    这一天,经中国驻美大使馆与美国有关当局联系后,孙家栋副部长就“亚星”的许可证一事,专程赶往美国,同美国国会议员、美国空间委员会主席罗伯特·罗埃先生以及美国国务院代理助理克里斯托弗·C.汉金先生进行会谈。

    1989年10月5日,林宗棠部长曾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三号楼,同美国大使和美国科技参赞就卫星许可证一事,进行过一次专门的会谈。美方当时表示,对中国的心情表示理解,愿意及时地将中国的意愿转告美国政府。

    但是,由于离合同所签订的发射日期越来越近,而且“亚星”许可证又是有期限的,所以为防止夜长梦多,节外生枝,孙家栋副部长决定再次亲赴美国,促使“亚星”许可证尽快得以落实。

    孙家栋同美方的这次会谈,是在相对平静的气氛中进行的,而且双方都显得真挚而坦率。

    会议一开始,罗伯特·罗埃先生便坦诚地说:“中国与美国打交道,不能只与行政当局打交道,还要和议会打交道。美国期待中国采取步骤的信号,这将是极其重要的事情,愈早发生愈好。人民之间误解的消除,将有助于政府、议会间了解的增进。”

    片刻,罗伯特·罗埃先生继续说道:“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到了,人们在旧的一年快结束时都愿意进行反思,愿意做出妥协。如果采取某种步骤,对于中美之间的友谊的恢复是太重要了。我们期待着能到中国去访问。”

    接下来,国务院代理助理汉金先生说:“我们非常清楚‘亚星’许可证的期限,目前高层正在做决断。我们知道时间不多了,但具体发放许可证的日期还不太清楚。本月15日发放‘亚星’许可证的时限,是一个大约的时限。我们正在考虑,最高层也在积极考虑,在此特提请中国政府予以注意。”

    孙家栋听了美方的发言,首先表示感谢,然后强调说:“‘亚洲一号’卫星许可证的发放,牵涉发射场各项具体准备工作的安排与实施。为了确保明年4月能够发射,卫星必须在2月运往西昌发射场,现在时间已经相当紧迫了。”

    孙家栋说完,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最近美国已派特使对中国做了访问,会晤了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国领导人,这对某些问题的解决是有益的。我希望能按他们商量的意见,一步一步地去做。”

    最后,罗伯特·罗埃先生表示,“亚星”许可证一事,一定尽快予以答复。

    会谈结束后,罗伯特·罗埃先生当即向美国国会做了报告。

    据说,当美国政府最后商定是否给中国发放“亚星”许可证时,会场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值此关键时刻,布什总统起身走到窗前,沉思片刻,而后望了望东方,转身轻轻说了一句:“我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

    于是,1989年12月16日,美国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正式宣布:

    布什总统今天批准了“亚洲一号”卫星(及其他两颗卫星)的出口许可证。这项决定是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做出的,因为它将为美国公司赢得三亿美元的生意!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