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四、美国“新娘”,入了中国“洞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四、美国“新娘”,入了中国“洞房”

    暮色降临了。

    护送“亚星”的车队,朝着发射场的方向,在凄厉的狂风中缓缓爬行。

    从机场到发射场,约五十公里,沿途警戒森严。四川省公安厅、凉山州西昌市公安局以及卫星基地保卫处等数百名保安人员,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严守在公路的两侧和四周,无论是大卡车还是小卧车,不管是进口车还是毛驴车,一律禁止通行!

    沿途的老百姓被惊动了。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但又知道肯定是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于是都忍不住纷纷躲在公路边或是趴在窗户前,用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窥望着这支神神秘秘的队伍。

    有人说:“肯定是邓大爷来了!”

    也有人说:“不对,像是哪个县大老爷嫁女娃子了!”

    还有人说:“说不定是在押送一个重大杀人犯呢!”

    …………

    老百姓随便在说,车队却认真在行。

    卫星一般都很娇气,“亚星”更娇气。稍有一点磕碰,绝对不行。所以,美方此前对“亚星”的运输,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为了确保“亚星”绝对安全,中方专门制造了减震平板运输车和卫星密封运输车,同时还精心制订了公路运输截流封闭、车队运行等严密实施方案。而所有的车速,则限制在每小时十公里之内。

    一位老西昌告诉我说:“西昌机场旁边有一条河沟,从古至今从没治理彻底过。但这次为了保证‘亚星’的安全运输,西昌市动员了大量群众,彻底把这条河沟弄了一下,连小石头都拣得一干二净。”

    但老天好像故意作对似的,车队刚驶出不远,雨就哗哗地下了起来。

    为了避免意外事故,及时把卫星送到厂房,中方决定:车队继续冒雨前进!

    夜间行车,又在雨中,还是山路,危险性可想而知。

    此时,中外人员全都冻得瑟瑟发抖,但各自依然严守岗位。特别是守护卫星的美国朋友,他们站在敞篷车上,没有任何遮挡,尽管身上全都湿透了,却无视风雨的存在,个个如同年轻的母亲,守护着刚刚出世的婴儿。

    中方及时送去了雨衣、雨布,盖在了“亚星”的身上;几位中国技术人员,还脱下自己的衣服,披在守护“亚星”的美国朋友身上。

    当晚9点左右,车队渐渐接近发射场。

    漂亮的卫星厂房,依稀可见。

    卫星测试厂房,是一幢式样别致新颖的乳白色楼房,长四十二米、宽十八米、高十八米、面积七百余平方米。这是中国专为发射外国卫星而抢建的一座厂房。像如此高档的卫星测试厂房,全世界除美国、苏联、法国外,只有中国才有,而在亚洲地区则独一无二。

    远道而来的“亚洲一号”卫星,就将在这里停放、装配、检查和测试。

    厂房的设计者,是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

    在发射场,我见到了卫星测试厂房的设计总负责人安毅民先生。

    安毅民告诉我说:“当初接受这个设计任务时,我们压力相当大。因为,第一,时间紧迫。第二,国内没有先例。既无现成的资料,又不知国外的情况。第三,要求太高。一切要按国际标准,光是厂房的洁净度,美方就要求必须达到十万级!就是说,在一立方米的空气中,零点五个微米大小的尘粒不能超过十万个,多一个也不行。第四,风险很大。设计成了好说,万一设计失败,不仅国家几千万元的人民币付之东流,更重要的是发射外国卫星的事就会告吹。因为你必须达到国际标准,人家才同意起运卫星。就像农村娶媳妇,你连新房都没盖好,新媳妇怎么可能进门!”

    于是,为了尽快设计出这个厂房,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组成了一个以安毅民、万才大、林淑云(女)、陈玉兰(女)等为首的二十一人的设计班子,在全国广泛调研基础上,在短短五十天里,便拿出了一百多张设计图;不到半年,便搞出了全部设计方案。

    可方案搞出后,能不能用,谁的心里都没底。院里便邀请了全国数十名专家和学者,在北京专门召开设计方案评审论证会。论证会整整开了三天,结论是:此方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践中到底行不行,没一个人表态。

    就在这时,香港有公司打来电话,认为方案不可取,最好赶快下马!

    国外一位好心的专家来信说,希望中国赶紧放弃,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国外一家公司也来信说,最好先请某国的专家指导论证后再上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离了洋人的拐棍,中国到底会不会走自己的路?

    后经反复论证,认为方案可以上马!

    结果,成功了!

    卫星测试厂房落成后,凡来参观的外国朋友无不感到震惊,甚至他们不相信这座卫星测试厂房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

    一位法国人看后,问:“这是美国人帮你们设计的吧?”

    一位美国人看后,也问:“这是法国人帮你们设计的吧?”

    而一位澳大利亚的朋友却说:“这肯定是苏联人帮着搞的!”

    中国人呢,只笑,不说话。

    为了让“亚星”到来后,马上就能住上舒适的“新房”,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专门组织了一个领导小组,先后解决了厂房一百多个大小问题;为了使空气的洁净度达到国际标准,发射站地面设备营的战士们还双腿跪在地上,用白布和绸布蘸着酒精,把近千平方米的地板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反反复复擦洗了六遍!

    不久前,美方专家对厂房反复进行了测量鉴定,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厂房的洁净度大大优于十万级的国际标准;而温度的控制精度,也远远超过了原协议的规定。

    9点50分,运送卫星的车稳稳当当地停靠在了卫星厂房的门口。

    又经半小时的倒腾,“亚洲一号”卫星这位美国的“新娘”,终于平平安安地入了中国的“洞房”。

    这时,中方一位工作人员端起一个黄色的脸盆,郑重其事地交到美方一位安全警官的手上;美方所有人员举目一望,满满一脸盆,全是一把把管控卫星测试厂房的钥匙!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