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女人要内心强大-勇敢地拆掉伪装的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喜欢装的人,大部分都是缺乏自我认同、平时有自卑心理的群体,他们刻意伪装的地方,也往往都是自己的“短板”所在,强大不是装出来的,伪装的强大只不过是一种表象而已。

    事实上,我们眼中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丑化了。

    因为我们胆小懦弱,所以夸大了世界的险恶。

    我不幸福,是因为这个世界不美好;我不快乐;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灰暗;我小心防范,是因为怕他人伤害我,我不轻易信任他人;是因为我怕他人欺骗我……

    我们把这个世界丑化得险恶无比,还很理直气壮。

    我们看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故事后,觉得非常可笑,但事实上,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眼中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丑化了,因为我们消极了,妥协了,退让了,所以觉得世界很险恶。

    也许,只是我们懒了,或者消极了,所以妥协了,退让了。因为我们的妥协退让,反而使得这个世界的灰暗面看起来更加庞大了,更加可怕了。

    当然,我们理直气壮,是因为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保护自己是人类的本能,但是改造世界却是人类天生的使命。

    其实,世界没有那么险恶,只是我们没看清世界的本质。就像一个人,有缺点也有优点,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了他的缺点,就拒绝与他交往,也不能只看到了他的优点,就盲目地为他付出一切。最为理智的做法是,认清他的优缺点,找到合适的相处之道。

    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拒绝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优点很多而纵容他。对这个世界也应该如此,更何况,这个世界的“缺点”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我们放大了的,也许有些缺点不过是世界跟我们开的一个玩笑。我们不必当真,更不应该让它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内心强大,要强大到看清世界的本质,拿掉它的面具,然后给它一个笑脸。

    这是一个发酵了的世界,你要看得到面粉

    后宫争斗、职场上位……无数令人看后感到心惊胆战的影视作品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这些影视剧选取的题材各有不同,但他们的编剧和原作者都无一例外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的人。他们没有穿越,他们用另一个时代的道具,演绎的其实就是我们当下生活中的故事。

    世界并不是那么丑陋,内心强大的人看到的世界很一般,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他们会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聚集在身边,为美好而驻足。他们能够看清世界的本质,不会把软弱的人向自己诉说的苦难当成世界的全部,他们知道自己看到的、经历的,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已。

    那些剧情让我们感叹不已,更为自己现实中的遭遇而唏嘘不已。不知道是因为这种权谋争斗的剧看多了,还是现在的年轻人太早熟,明明二十刚出头,正是阳光灿烂的年纪,却总是摆出一副老谋深算或饱经沧桑的表情,感慨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他们眼中,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来。

    难道世界真的是这样吗?

    同事间的钩心斗角,家长里短中的斤斤计较,社会交际中的明争暗斗……当下的生活,有时候确实让我们感到无助,让我们觉得生活中没有一处清净之地。眼前的这个世界像座巨大的老虎机,把所有走近他的人都吞进了肚中,让人很难有逃出泥潭另闯一片新天地的机会。于是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广袤神秘的青藏高原,希望能够在那片被宗教的虔诚和神圣浸染千年的土地上,找到理想中的快乐和归属。

    事实上,这恰恰是因为你的内心不够强大,自己没有看清这个世界。别人在一旁钩心斗角,你就只看到了钩心斗角,你的世界真的是这样不堪吗?

    到底是谁“病”了

    一个网友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人生就像一个巨大的茶几,我们都是生活在茶几上的杯具。

    这句话实际上代表了时下很多年轻朋友的心态——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甚至连感情也包括在内,他们都觉得自己已经承受不起了。人情冷漠、功利主义泛滥,大家都像天生缺乏安全感的小动物,双眼警惕地盯着面前的世界。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刻意奉迎,对侵犯过自己的人誓将进行打击报复,对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则随意忽视。

    “生了病”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些“生了病”的人描述出来的世界,很多人在看了他们的描述后,开始受其影响。可见,那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所以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直面人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人与人之间,连最起码的交往都得当作一门“技巧”来系统学习,遑论其他那些让我们更加头疼的事情了。整个社会仿佛是一支巨大的麦比乌斯环,所有人都活在其中的悖论里,这种冷漠的世界确实让人难以舒适地生活,也很难让人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所以,近几年来,我们看到抑郁症患者数量大幅增加,心理咨询机构接案率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大家眼中看到的好像是一个“生了病”的世界,在这种“生了病”的世界中,很多人的心态开始变得扭曲。到底是谁“病”了呢?

    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生活压力骤然加大,这种时候人们的心理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要想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直面人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世界

    我的一位信奉佛教的朋友曾经对上文中那个网友偏抑郁的言论作过一个论断:现实不是茶几,而是图表;我们也不是杯具,而是数据。所不同的是自己对自身这组数据的看法:如果你把自己当作数据看待,那么你就永远是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和曲线,数据是多少都无所谓,反正会有新的数据补充进来;如果你把自己的数据当作是节点,那么你就是不可取代的,因为独一无二的节点会影响到整个图表的走向。

    开始听到他这么说的时候,我一阵愕然,说道:“这哪像学佛之人说的话,分明就是一个炒股的人在分析K线图,不但没有禅机,还让我听不出其中真正的用意。”

    他无奈地跟我解释:“这就是最简单的‘一沙一世界’,好与坏都要凭自己去发掘——你心里所想到的,决定你看到的;至于这个世界,爱也罢,恨也罢,它一直都会客观地存在着。”

    经他这么一指点,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真正影响他们看法的其实是他们的内心。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比如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是要通过考试和实际操作来检验的,但是学习不好的学生要么厌恶、惧怕考试,要么直接对考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激进者甚至对考试制度大加批驳,认为那是“毁”人不倦的万恶之首。

    对于一个企业的普通职员来说,大概都有过声讨上司、反抗压迫的经历。

    这些人都把外部因素看成了主凶,都抱怨自己是受害者。这恐怕就是我那位朋友口中所讲的“自己对自身这组数据的看法”。

    世界其实一直在按照客观规律正常运行着,我们的不满和苦闷都只是不正常的心态在作祟,人为设定了个人境遇的无奈和不如意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才会生出对整个社会的不满和失望,最后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成了“冷冰冰的数据”,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黑。事实是这样吗?

    我觉得这是个“三七开”的问题,假如你把这个世界和社会看成是一个主体,好与坏构成了它的全部,同时有三比七的比例存在,至于如何确定两者的归属,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认为好占七成,那么自然就会觉得这个社会和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是美好的;但如果你认为好只有三成,那么一切的存在就会充满失望、郁闷、不满。

    我们的不满和苦闷都只是不正常的心态在作祟,人为设定了个人境遇的无奈和不如意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抱怨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施害者统统来自外部环境。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你心里的想的决定了你所看到的,所以真正影响你自己的是你的内心。

    你要去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因为没有到不了的明天。其实,你是多么的渴望,在自己茫然无助时,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你的心情,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你的痛苦,但是,这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因为别人始终不是你,始终不能懂你,所以,哪怕你只是需要朋友的一句鼓励,一句安慰,有时也得不到。所以,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相信,有些人只是陪你去走一段路而已,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我们都一样。在这个世界上,大家都在跌跌撞撞地行走,慢慢地学会自我疗伤,因为能治愈自己心灵的,只有自己。

    发酵世界的本来面目

    很多人开始不明白,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位朋友解释过了:数据。因为数据的存在,我们的一切行为似乎都变得可测量了。只要我们步入了城市生活的轨道,我们也就走进了快节奏的生活。在这高速列车般快速运行的生活中,我们都要为了生存、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事业集中力量去拼搏,必要时还得委曲求全,这使得本身就疲惫不堪的身心变得更加心灰意冷。到最后,就会习惯没有温暖只有数据的生活。其实这个世界没有冷待过任何人,是我们自己让内心变得冷漠了。

    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朋友跟我说,有一次,他发现他们那个素来招人厌的冷美人主管竟然穿着卡通短袖,站在书城地厅里看《蜡笔小新》。仅须臾的夫,他就觉得这位主管长得分外可爱,甚至还有几分小女人似的娇憨在里头。这样的心情,在职场中他从未有过。

    数据化的生活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冰冷,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只要触动了这个地方,人们就会被强烈地吸引住,因为大家都渴望能拥有这份感动。内心强大的人能在心中存一份善良,这不是懦弱,也并非中庸,而是一份强大的精神力量——最纯洁、最本真的力量。

    还有个职员说,当看见某个同事陪着一家老小逛商场时,内心莫名地涌出一阵暖流,对他的那股子嫌恶突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其实,这些令人感到温暖的瞬间不是偶然出现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无论社会还是旁人,在一个人看来,不管他是多么不堪入目,但只要触动了这个人心中那块柔软的地方,这个人就会被强烈地吸引住。因为在所有人的内心里,都渴望能拥有这份感动。而这一切,只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事实就是这样,心中满是污垢,自然看什么都是肮脏的;心中存有光明,对一切都抱有希望和善念,那么眼前永远都会是一片美好。当你的心中充满愿景,不用嫌恶去忖度你周围的人和事,对好的事情永远赞赏,对恶的事情不予理会,在无形中,你就拥有了一份强大的精神力量——最纯洁、最本真的力量。

    这不是懦弱,也并非中庸,它不属于性格的范畴,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任何形式的力都是相互的,你用无私和善良对待他人,他人也会用无私和善良对待你——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因为害怕,所以伪装强大

    装,这是当下对那些喜欢表现自己、行为很做作的一种统称。在生活中,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这样一种卖弄式的表演来彰显自身价值,从穿衣走路到行事作风,甚至人际交往。这些人行走在路上,被人追捧,也被人厌烦。

    而在应付人们对他们的各种反应时,他们采取了这样一种态度:面对追捧,他们不理会;面对鄙视,他们同样不予理会。总之,他们会让那些不善于装和反感装的人都十分不舒服。

    就个人而言,我对这种行为非常不理解,总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必要,反倒容易招惹是非。

    不会装的人,活得真实,坦然,不显山,不露水,而内心却有着海洋一样宽广博大的胸襟,静水深流,含而不露。他们不张扬,不炫耀,无论自己的事业有多么辉煌,无论成就有多么伟大,无论学问有多么渊博,总认为自己不过很平凡。他们并不是没有张扬的资本,而是有了这个资本,却懂得拥有一颗平常的心,知道任何时候都要低调行事。他们会时常反思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所以说,一个人内心越深邃丰盈,表面越淡然安宁,内心越肤浅,表面越浮躁不安。

    装,都是有目的性的

    装,不只让周围的旁观者不舒服,事实上最不舒服的大概就是其本人了。完全在一种做戏的状态下,神经紧张,要不断思考如何“装”出的反应、表情,一旦走神或松懈就可能露出马脚,这实在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心理压力很大的行为。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喜欢装呢?

    对于装的人来说,装让他们实现了一定的目的,毕竟只有“收益”大于“投入”,人们才会乐此不疲。

    在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下,我曾以心灵辅导老师的身份,参加了某大型烟草公司的员工心理辅导课程。当时他们的总经理穿着破旧的工作服,百忙之中在车间的普通会客室里招待了我们。期间既没有秘书陪同记录,也未见招待人员上上下下地端茶递水。见我们的领队颇有不满之意,总经理便急忙解释,厂里工作非常忙,除了上级单位的检查组外,平时是很少有外人进车间的。所以招待任务不仅是轮休工人兼任,车间里连招待茶也没有。而且似乎是为了印证这种说法,总经理还专门从柜子里掏出一个大大的搪瓷水杯,表示自己平时就拿这个东西喝些白水,并对“委屈”了我们这些专家表示歉意。

    他这么表态,领队也就不好再说些什么了,也顺势说些客套话,赞叹他工作负责,以缓和气氛,总经理委婉谦虚一番,但脸上却有几分得意之色。

    正交谈间,有位老师发现了一些不妥之处,工作在卷烟车间里,这位总经理身上竟是一点儿烟草的味道都没有,却在我们的领队抽烟时顺手从衣袋里掏出打火机——卷烟车间不准有明火!况且,他那双皮鞋也太干净了。

    后来在和工人们闲聊的时候,我们得知这位总经理是个极好面子的人。不希望身为咨询师的我们对他个人作出什么负面评价。这既关系他个人形象,更影响他的升迁,他当然不想搞砸。于是在我们面前演了一出“艰苦奋斗”的剧情。

    “他嫌熏,平时连车间都不来!”几个工人愤愤道。

    得知内情的我们不禁哑然失笑。

    经理装出“艰苦奋斗”的形象,自得其乐,但在工人眼里却是十足的虚伪。很多人为了虚荣而在生活中选择了装,不仅自己难受还不讨别人的喜欢,这样典型的精神依赖。从外在因素中获得满足感,其实是对自身不自信的表现,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

    有时候,有些装是我们不能理解的,觉得那又何必呢?有什么意义呢?可是对于装的人来说,他们却很热衷于此。

    曾经有一个女性朋友,要在开宝莱和开宝马的两个追求者中作选择。开宝莱的人不错,虽然经济实力不如开宝马的,但却真心喜欢她;开宝马的人肯定多金,但满肚子花花肠子,和她谈恋爱的同时,还同时和多名女性纠缠不清。身边的朋友都一边倒地认为此女一定会选开宝莱的人,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此女竟选择了开宝马的那一个。

    众友人不解:“这是为什么?”

    此女无限向往地说:“每次我从宝马车上下来,都能从路人的眼神中获得一种满足感。”

    众友人嗤之以鼻:“哪有那么多无聊的路人!”

    就是这样,在装的人眼里,他有无数的观众,哪怕是路人,对他们也很重要,这是典型的精神依赖。从外在的因素中获得满足感,其实这是对自身不自信的表现,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

    为什么要装

    因为很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要做“装”这种很没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会下意识地观察身边貌似有这种倾向的人和行为。

    这样一注意,发现很多人都装过:装得很有品,装得很有派头,装得很有经验,装得很懂门道儿……

    也有很多人被装过,自己被有意无意地当成反衬装的道具。

    这样反思一下自己,再去看看他人,为什么大家要用装来获取关注?为什么有些人有时会不由自主地选择装呢?

    我想,这大概是一种典型的面子心理在作祟,这些人觉得装能够让外界关注自己,有助于外界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好印象,而装出来的个人正面形象又可以为他们带来切实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从内心深处来讲,装能极大地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装,是一种典型的“面子”心理在作祟,也就是我们说的虚荣心。虚荣心是伴随着竞争出现的,虚荣在正常范围内可以促进我们的竞争,但是对虚荣的需求远远超过了正常范围时,虚荣就会变成妒忌和仇恨,这种情绪会使人失去应有的理智,因此就开始装,可以说,装是失败的产物。

    很多人经常会在独自一人的时候照照镜子,心情复杂地看着镜中的自己:为什么我的睫毛没有×××那么长?为什么她的小腿比我的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为什么他身边的女人都那么漂亮?为什么主管那么器重他?

    很多时候,经常是一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问题困扰了镜子面前的我们,从某个不经意间发生的事情,具体到某个被我们嫉妒的人,然后是没完没了地为什么,负面情绪不断累积,宛若遍地干柴,只要有一丁点儿火星,负面情绪的柴火就会熊熊地燃烧起来,使人失去应有的理智。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有的人会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得极为敏感,变得心胸狭窄、阴暗易妒;而有的人则因为对自身弱势的恐惧,从而将所有问题都归结在自己身上,认为是自身的因素导致了今日的失败。于是都迫切地需要包装自己,需要用装来挽回自己内心的失落。

    装是因为缺乏自我认同

    其实,喜欢装的人大部分都是缺乏自我认同、平时有自卑心理的人,他们刻意伪装的地方,往往都是他们的“短板”所在,比如,个子低的人喜欢穿修身的服装,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身材修长;对自己的长相缺乏信心的人,浓妆艳抹是他们的必修课;工作能力欠缺的职员,平时都会表现得雷厉风行,效率却并不高;那些不知道如何有效管理队伍的主管和领导们,在下属面前经常是以黑脸示人;找不到对象的男女,多会表现出一副冷若冰霜、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装是缺乏自我认同的表现,他们把装当作是对自己负责,结果却“伤害”了其他人。装的人永远臣服在恐惧的脚下,这样的人有何幸福可言。这种人既可气又可悲,因此,当我们身边出现这种人时,不要太过在意。

    这是一般的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碰到此种“装”,我们大可一笑了之,毕竟这种装大家都能接受,也无可厚非。但不要把装常态化,因为一旦它成为了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就会让一个人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内心——在潜意识里,这些人会把装出来的自己当作是真正的自己。

    王海在《中国式离婚》中塑造的林小枫和宋建平就是这种装的心理下的牺牲品:夫妻俩原本平凡的小日子说不上有多富裕,至少算得上幸福。但仅仅因为老院长被食堂服务员的刁难气得急火攻心不治身亡,林小枫心中对平凡生活的恐惧被完全激发了出来。她感到自己这样的名校毕业生,虽然生活在北京,却始终被排斥在大都市的生活圈子之外,对甘于平淡的丈夫也日益不满,结果导致家中常年烽火不断。而当丈夫在她的支持下走向成功时,她又极其害怕丈夫将自己抛弃,于是性格变得越发暴躁易怒,甚至发展到了跟踪检查、织罗罪名的地步。旁人以为她是个强势专权的一家之主,殊不知,在林小枫的潜意识里,她是个缺乏自信、担心失去一切的女人。而丈夫宋建平更是让人扼腕,与人为善的翩翩君子,因为被肖莉半骗半抢夺走了“正高”的职称而迁怒于对方,本想从了妻子的愿,却又在领导的一番“开导”下,重新对官僚主义盛行的公立医院信心满满,认定自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直到大获成功后,他依旧不敢认同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就是家庭的幸福美满,最终选择了离婚。夫妻二人在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己,臣服在恐惧的脚下,双双选择了装。这既是家庭的悲剧,也是都市人的硬伤。

    装是因为急于证明自己

    很多人,就是因为自己的高不成低不就,因为当初的欲望与眼下的现实没有达到统一,于是在极度失望下,想要通过装来武装自己,给别人以“我很强大”的假象。

    然而,事业和家庭都真正成功的人,他们心中不会产生装这个概念,因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最真实的自己。

    有一对夫妻,两个人都曾经是国有企业的工人,在“改制”时被迫下岗。他们没有失望,也没有装作无所谓。两个人潜心下海跑销售,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企业。但这对夫妻却不愿因为成功而忘记过去的日子,他们依然生活在最初居住的小区里,平时就和工人们一起在食堂里吃饭,外出谈生意还要买打折机票。从始至终,他们都保持着自己最初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因为自己现在的身份而改变什么。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他们的强大不是来自于外表,而是来自于内心的知足。

    强大不是装出来的,伪装的强大只不过是一种表象。强大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全部力量的源泉,都来自他那颗无比坚定的内心。他们不盲目跟风,能冷静地保持自己原先好的生活方式,也不强迫自己为自己的身份设定不同的性格。这样的人,才是真正不装却内心强大的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真正的强大永远都不是装出来的。一个人所能表现出来的全部力量的源泉,应当来自于他那颗无比坚定的内心。

    看清装的假大空

    装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荣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关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李某和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几杯酒下肚后,朋友和李某开起了玩笑:“瞧你这丑样,你那儿子倒很漂亮,不会是你媳妇跟别人生的吧?”这本来是句玩笑话,李某却偏偏因此多了心。

    回家后,李某就醉醺醺地向妻子找碴儿:“你说,我长的是啥样,为什么这孩子不像我?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他边说边逼近妻子,冷不丁地从妻子怀里抓过孩子,把孩子扔到炕上,又顺手抓起枕头,把枕头压在了哭叫的孩子脸上,可怜的孩子顿时没有了哭声。

    见此情景,妻子极力想救孩子,却被丈夫打倒在炉灶前。急恨交加中的妻子,顺手抓起炉灶旁的炉钩就甩向了李某。只听“哎呀”一声,李某松开了枕头,慢慢地瘫倒在地上。

    妻子从地上爬起来,不顾一切地向儿子扑了过去,急忙掀去枕头,看到儿子的小脸儿憋得青紫,已经奄奄一息了。再看丈夫,他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一股青紫色的液体顺着他的右腮淌下。原来她甩过去的炉钩的尖端,刚好嵌进了李某一侧的太阳穴里。

    可以肯定的是,李某是一个虚荣心和自卑心极重的人,否则朋友的一句玩笑话,怎么就当真了呢?

    直面真实的自己,不要过分追求虚荣,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不足之处。当然,承认自己的不足,绝不是安于现状,而是要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努力去扬长补短。

    让装的人唱独角戏,不配合是你的权利

    任何精湛的表演都要有人捧才能红起来,装亦是如此。仔细观察那些喜欢装的人就会发现,他们作出的这些装的行为,通常是在人多的场所中发生的,很少选择人少的场所。

    原因很简单,任何人想“装”,都需要在这种地方用装来使自己获得关注,用行动把这些目光全部集中过来——装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赢得众人的关注。

    这些人的目的就是要让关注他们的所有人都惊讶,觉得他们挺有本事、挺了不起,最终对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装的人也要有人捧才能红起来,碰到这种人,我们不要被他们吓到,更不要成为他们的工具。一旦我们对他们的装视而不见,那么他们的装也就没存在意义了,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人在乎他们的装,那他们装还有什么用呢?

    这些喜欢“装”的人可能并不知道:当一个女人开始炫耀她的美貌时,她已经不再美丽动人了;当一个富翁开始炫耀他的万贯家财时,他已经变得贫穷了;当一个有才华的人开始炫耀他的才华时,他的才华就已经贬值了。做人做事要懂得收敛起自己的锋芒,更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有不断地去壮大自己,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自身强大了,你才会有凝聚力。

    装的附和对象

    多数装的行为,都会选择一个并不强势的发泄对象。理由也很简单:他们需要不敢有什么反抗行为的人,这种人脾气好或者没脾气,像大海或者污水池似的能容纳天地间所有的不公。然后他们斜眯起双眼,让自己显得高高在上,努力卖弄自己能拿得出手、说得出口的一切,企图在旁人身上获取各种优越感。这时候明眼人会直接无视他们,不会怎么嘲讽他们,但绝对会看不起与那些装的人为伍的人,因为附和装的人往往比装本身更可笑。

    现在想想,有些时候,我们是出于善良,不由自主地就配合了这些装的行为。如果真有这样可悲可笑的经历,那就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然而,即使我们努力远离这种人,但总会难过地发现,身边竟然存在这么多喜欢装的人,甚至有时候,自己碍于对方的面子,还不得不配合着对方装下去。

    有些人,明明就是个屌丝,却非要装成高帅富;明明已经人老珠黄,硬要涂脂抹粉来装嫩;明明是一个白丁,偏要装得像个大哲学家。然而,即使我们努力远离这种人,但总会难过地发现,身边竟然存在这么多喜欢装的人,甚至有时候,自己碍于对方的面子还不得不配合着对方装下去。

    身边装的内容往往非常宽泛,比如,明明就是个屌丝,却非要装成高帅富;明明已经人老珠黄,硬要涂脂抹粉来装嫩;明明是一个白丁,偏要装得像个大哲学家。

    不配合是你的权利

    我有个同学,在学校时也算个风云人物,但没有什么社会经验。

    毕业后去公司参加面试,他抱着自己是个菜鸟、是新来的、是个帮人打杂的新兵的态度,对任何批评指责都不敢有丝毫怨言。当时他的一个前辈就是个喜欢装的人,总喜欢在新人身上说三道四。不少同事和前辈都对他颇有微词——这个人并没有多少工作业绩值得夸耀,却偏偏喜欢到处招摇,拿新人立威。

    时间长了之后,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一心等着试用期结束就去别的部门。不幸的是,那个人最喜欢欺负的人,恰巧就是我这个同学。其他同事看不过去,决定陪他一起去主管那儿告状,为我这个同学鸣冤。结果我这个同学却说:“大家都不容易,忍忍吧!”

    这就是附和对象的妥协。职场中总有人抱着这样的态度,觉得新人就该受人欺负,不然以后前途堪忧。

    你可以反问一下自己,你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你工作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要采取这样退让的态度?如果不这样做,结果又能如何?

    中国有句老话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个世界需要的其实是不肯妥协的人。不肯妥协,就会一步步改进,大到历史变革,小到工作流程的修改,都是如此。如果大家都妥协退让,守着一个规则永远不变,那么历史就不会进步,工作也不会改进,我们每个人也不会有进步和发展。

    用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那些喜欢装的人的最终目的,因此,对他们的忍让就是对他们的附和。当我们对那些装的行为感到不适时,不配合也是我们的权利。千万不能妥协,妥协不仅不会让我们避过风头,还会使自己抬不起头来。

    公司的制度能约束你的工作行为,但不能奴役你的内心。你有什么想法,就表达出来,那是你的自由,你的权利。

    如果你对那些装的行为感到不适,不配合也是你的权利。

    你对装的人一再忍让,会让他们装得更加肆无忌惮。有人总结得好,装都是惯出来的。你以为自己是在忍辱负重,可对方还觉得他没什么过分的地方呢。只知道唯唯诺诺却不去反抗,那些装的人就爱欺负这种人。

    所以,说得严重些,不要拿自己的尊严供人践踏。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奋力拼搏,不是为了给他人当靶子,更不是为了配合那些装的人!

    在装面前的强大

    撇开那些丑陋的表演,有些人的行事风格就很让人佩服。

    我们一直在强调内心要强大,那么在面对喜欢装的人时,这个“强大”又该如何做?是不屑一顾,还是怒目而视?都不是。真正内心强大、心态健康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人的小把戏的。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有句话说得好:“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你装那关我什么事!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何况他的强还是装出来的,直接无视这种人的存在就行了,不理睬他们的行为,保持恬淡、从容的心理状态,做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自己,就能有效对抗那些喜欢装的人。

    对那些热衷于装的人,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态度,也不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无视他们的存在,这本身就给予了他们的最有力的嘲讽——我懒得跟你计较。

    同样的道理,那些装的人最忌惮的也是这种内心强大的人。他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才要刻意装模作样,打扮成张牙舞爪的纸老虎。但在内心强大的人眼中,纸老虎就是纸老虎,一撕就破。

    一个完全依靠装来博取他人关注的人,你还与他(她)较什么劲!多说无益,看不看那些人的滑稽剧是你的自由,他们没有资格对你指手画脚。对装的行为不予配合,对装的人不予理会,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做好本职工作,这就足够了。

    保持恬淡、从容的心理状态,卸下本不属于你的心理负担,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把那些没来由的干扰都远远抛在脑后。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岂不比那些装来装去的日子过得自在!

    认清游戏规则,拆掉强大的“包装”

    装,这种行为固然不可取,但在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里,有些事情却是必须要装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时间,我们不得不装,我们称之为“游戏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同的工作职责、不同的社会角色都会对当事人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习惯,作为不成文的规则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并没有强制执行,但每个人都尽量小心翼翼地行走其中,尽量不去碰触它的底线。而背离这些规则的人,不会被视为锐意革新的先驱,反倒会被当作离经叛道之徒。

    虽然我们不喜欢装,但是有些情况下,还是要遵守游戏规则。由于不同的工作职责、不同的社会角色都会对当事人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些规则不要轻易碰触,因为一旦背离这些规则,不但不会被视为锐意革新的先驱,还会被当作离经叛道之徒。

    看清游戏规则

    比如,作为单位或者公司的领导,身在高位,要有威信,平时可以表现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一旦到了公开场合,言行就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该严肃时就要严肃。

    正所谓“慈不掌兵”,全单位上下的人都可以喜欢他,可以尊敬他,甚至可以讨厌他,但如果对他没有敬畏感,这样的领导者是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

    作为领导者,他们所代表的已不仅仅是其个人或所在的管理层本身,他们还是整个单位形象的活名片,他们的身份要求他们在某些方面不能再率性而为。

    不仅是领导者,各行各业亦是如此。身为公众人物的明星,注定会经常陷入到各种流言当中。明星自己可以不满意,可以不高兴,但经纪公司和市场规则需要他们“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因为那是娱乐行业的规则。

    而作为业务员,他们不仅要彬彬有礼,还要做到“客户拒我千百遍,我对客户如初恋”。当讲到自己所代表的企业时,又必须表现出无与伦比的信心和骄傲——如果你个人对自己的企业都没有信心,客户又凭什么下订单?

    这就是我们的“规则”,这种情况下的装,大家是能够接受的,且乐于接受,因为它的结果是让双方共赢,让大家满意。

    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挣断线的风筝不仅得不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则,是规则就一定要遵守,不然就会难有作为。规则本身并无美感可言,但是如果人们自觉遵守规则,大家就会拥有和谐有序的美好生活。所以,每个人要遵守规则。敬畏规则是一种态度,它会使我们的生活和谐有序,使我们的世界和平美好。敬畏规则,就是敬畏自己!

    遵守规则的装是一种需要,它能起到规范的作用,这样的装是我们能够接受的,且乐于接受的,因为它的结果能让双方共赢,让大家满意。这就好比一个善意的谎言,虽然是谎言,但是没有恶意,因而大家不会去拆穿。

    遵守游戏规则

    这只是这个社会给每个人的要求,是龙大多时间就要盘着,是虎大多时间就要卧着。“守规矩”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因为规则会减少因盲目冲动而付出的代价。

    很多初涉职场的年轻人总是对单位中的一些前辈心生不满,觉得前辈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资历就对自己指指点点,便开始与之作对,与之争斗。

    其实,很少有人去想,前辈的教诲是不是在帮你进步?对你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对工作的负责?给你的任务是不是在给你机会?如果这些都没有,你的职场生活是更加风生水起还是会更加凄凉惨淡?

    如果这样一对比,你自然能想象到结果和答案。

    认清楚当前形势,看明白游戏规则,知道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依着这些规则去行事,我们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圈子中去,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规则都有包装

    遵从游戏规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放弃自我,盲目跟从,做规则的傀儡,这既不是一个保持积极向上的人应有的态度,也不符合现实。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去破坏这个规则,正视它的存在。

    在保险公司工作的朋友,前不久跟我讲了件发生在他们公司里的事。一位区域主任向经理提出了辞职申请。刚听他讲时,我没有觉得有什么新鲜之处,保险公司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社会反响,经常人来人往,人员流动快是出了名的,一个区域主任上交辞呈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朋友解释说,让人称奇的地方就是,这位主任在自己辞职的前提上加了一个条件——解聘自己区队里的小刘。

    原来,这位区域主任并非寻常人物,她的队伍是部门里的冠军队伍,手下的一班业务员也都是月月“入钻”的人物,平时在公司里也都趾高气扬,连部门经理都得让他们三分。但自从小刘来了以后,这支队伍就再也没有消停过。原因很简单,小刘发现了队伍里的一个秘密。

    其实倒也算不上什么大新闻,众所周知,保险公司是以业绩论英雄的,业务量通常直接和薪酬挂钩,能不能获得高薪要全靠自己的本事。小刘刚加入他们团队的时候,很以能进入这样一支“钻石”队伍为荣——站在自己身旁的不是月入过万就是月签三单的业务能手,他怎么可能不兴奋!对那位主任也是崇拜至极,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取得和主任一样的成就。

    但两个月过去后,小刘的业务还是挂零,这样的打击令他颇为沮丧,于是跑去跟主任诉苦。不过主任听完并没有什么明显反应,无非是讲了些鼓励的话,要他继续坚持。

    失望不已的小刘只能先给自己买了一份保险,保证月内能发下来薪金,结果却受到了主任的表扬,说他善于变通,于是小刘越发疑心起来。他决定把自己的队伍好好调查一番,看看这个队伍究竟是怎么取得如此佳绩的。

    调查的结果令小刘大吃一惊,他崇拜的主任其实并没有月入过万的本事。她的业绩,好多都是靠自己把钱交给客户,然后请客户们去买保险,都是这样“做”出来的。这对一心想把业绩做好的小刘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而且不单单是主任,区队里的很多同事也是用这种方式增加业务量的。小刘认为自己完全被欺骗了——他怀着一份憧憬加入这个团队,却没想到事实完全不是他想象的样子!

    于是在一次早会上,当主持人请又一次当选月度冠军的主任上台分享经验的时候,他突然当场发难,挑明了所有真相。主任羞愧难当,跑出了会议厅,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小刘本以为大家会对此议论纷纷,结果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其实,这种事在保险公司里并不是秘密,却是绝对不能挑破的窗户纸。

    那位朋友后来跟我说,公司肯定要保住区域主任,毕竟她手里有几百张保单——只要业绩够突出,公司才不会在乎保费是怎么来的。至于小刘,就看他什么时候自动走人了。这个年轻人挺有勇气的,就是不太会做人,这样的事怎么能当众说出来呢?

    看清规则,不是简单地找到规则执行中的偏差,而是从规则中找到与各种问题的相处之道。懂得阳光的温暖和明亮,才知道黑暗的阴冷,从而对黑暗小心防范,这就是内心强大。看清楚这些规则,不去盲从,也不会被其打败,这才是内心成熟的表现。

    其实,这位主任之前肯定也有自己辛苦跑来的保单,但在当了一次业绩冠军后,她必须要保住这支队伍的冠军地位,所以才会出此下策。结果被小刘这么一搅和,以后怕是只要签了单,就会有人说三道四了。

    大公司里明争暗斗的事情本来就多,现在有了活靶子,谁会吝惜自己的口水!难怪这位主任非要辞职。

    看清规则,不是简单地找到规则执行中的偏差,而是从规则中找到与各种问题的相处之道。懂得阳光的温暖和明亮,才知道黑暗的阴冷,从而对黑暗小心防范,这就是内心强大。看清楚这些规则,不去盲从,也不会被其打败,这才是内心成熟的表现。

    拆掉包装,找到强大的自己

    我们每天所遇到的人都会较之以前的各有不同,不同的身份和经历决定了他们会有不同的行为准则。新来的员工会非常小心地做人,非常用心地做事。聪明谨慎的老员工会尽量选择不引人侧目的方式默默工作,主管会对所有人都表现得一视同仁、赏罚分明,经理室中的老总们会恩威并重,很少会有突然性情大变的人。

    看清规则不是简单地找到规则执行中的偏差,而是从规则中找到与各种问题的相处之道。

    我们是规则的执行者,但我们却是内心信念的捍卫者。

    所以,看清楚这些规则,不会去盲从,也不会被其打败,这才是内心成熟的表现。

    任何规则都不具有攻击性

    很多朋友可能都看过电视剧《士兵突击》,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新兵连结束后,许三多被高连长当作无药可救的末等兵分到了驻守草原的训练场三连五班。这个地方没有作战单位驻守,性质上属于后勤储备,仅在大规模演习或者是军区集训的时候才会有机动部队路过,补给油料,吃顿便饭。这里远离军队,只有一个最低级别建制的五班,他们守着茫茫大草场,这里被称作“全体班长的地狱,所有孬兵的天堂”。

    审视你面前的游戏规则,遵守所有人都认可的规则,让它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不是囿于其中无法自拔。真正的游戏规则不会对人本身的发展有任何不好的影响,参与到其中去,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这才是内心强大之人的生存之道。

    在这句嘲讽背后,班长老马作为最重要的当事人,他曾是全团最优秀的班长,不知道什么缘故被分到了五班。也许是首长把“改良”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想看到他能带出一个和过去不同的五班。但无论首长们的出发点是什么,老马都让他们失望了。老马不但没有改掉训练场五班的颓废景象,反而加入了他们,成为团里有史以来最没水平的班长。

    如果不了解他的光荣历史,甚至不会有人敢想象他还曾是位三级士官。直到许三多,这个迟钝的新兵令人发指的坚持和不可动摇的决心,让老马的内心被触动了。老马和自己的士兵们一改之前对许三多的不理解和排斥,主动加入到这份坚持中去,终于圆满过完了军人生涯中最后的日子,毫无遗憾地离开了军队。

    还记得指导员把许三多带来介绍给五班时,对他们的那番教导吗?他说,培训基地看守班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可是老马回答:“光荣个屁,艰巨个六!”在这位曾经的优秀班长心目中,“看守训练场”这种单调而且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可言,更不是他这个“优秀班长”应该呆的地方。郁闷、无奈、失望充斥在老马的心中,使他逐渐失去了继续从军的勇气,只想着赶紧混完这几年后退伍离开。

    但这个木讷笨拙的新兵——许三多,又让他隐约想到了自己当年的样子,看到了他同样有过的坚持与希望,心中最后的丁点儿火星在不经意间被许三多撩拨了一下。可老马终究是老马,他与许三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是个习惯于妥协的人:从团里调到荒无人烟的训练场,他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去了;士兵们懒于训练,“混吃等死”,他努力教导没有起色后,便不再反对,反而加入了他们;甚至是他自身,都要为了融进这个小小的圈子而放弃自己喜爱的桥牌,改打“拖拉机”;当大家都厌烦许三多的时候,他给这个新兵蛋子讲故事,教育他不要总做出“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老马已然成为了这个游戏规则的捍卫者。

    只是他的维护并没有持续多久,当许三多以一个人的力量建起那条团长当年没能修成的小路时,老马终于被彻底震撼了。他重新审视起自己的一切,还有五班的一切,忽然间发现,原来一直不守规则的那个人其实是他自己。他强烈地想要做些什么,好找回当年的感觉,于是他拉着醉生梦死的三个混子出早操,大雨夜里不辞辛劳地检查油库、仓库。他几乎“脱胎换骨”的改变,让其他人十分困扰,也让他们感到不解。就像老兵们讲的,“不折腾两个小时,他对不起他那床”。在许三多面前,他们都失去了对已经熟悉的游戏规则的信任。

    老马做错了吗?他破坏游戏规则了吗?没有。开始时,老马用他惯守的“中庸之道”遵从了这个只属于训练场五班的规则——混吃等死。在此之前,无论你来自哪个单位,无论你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到了这里,就只能选择混日子,因为只有这么做,大家才会觉得高兴。就像袁朗说的那样,这个地方,无论你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拼命想改变一切,都不会有人看到。所以这里才会成为所有后进兵向往的地方。不是因为这里的颓唐和无聊适合他们,而是他们觉得原先遵从的游戏规则在这个地方没有栖身之地。而本不属于这里的老马同样加入到了后进兵的行列中来,这种行为本身就在向外人昭示:训练场五班有他们自己的规则,弄枪习武、令行禁止的要求不属于这里。

    直到遇见许三多,老马才察觉到,他们之前遵守的规则和他无奈之下开始顺从的规则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冲突,即便是在无人问津的大草原上,他们照旧可以用一个优秀军人的作风来要求自己。老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冲锋陷阵、扬威比武场的日子。所以他重新拾起班长的责任,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其他人,大家都回到了日常的军营生活中,开始遵守军队里真正的游戏规则。这样的风气不但从此在五班里巩固下来,还一直延续到了成才担任班长的日子里,加上成才自身的感悟和不懈努力,训练场上孤零零的五班迅速焕然一新,成为了机动部队的固定停靠点。而这一切,都源自许三多当初对那条小路的执着。

    许三多和老马,这两个士兵在本质上其实没有任何区别。只是死心眼的许三多不会像他的班长那样考虑太多。他就是固执地坚守着士兵守则里的每一条、每一款,不去违背它们,他知道自己笨,所以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老马当时如果有许三多的坚持,或许五班就不会在他的任上继续沉沦。他只是错在把统一的游戏规则当成了对立的两个,结果越走越偏。万幸,他在退伍之前遇到了许三多。

    这就是规则的力量,它不会去偏袒某一个人,也不会故意压制任何一个人。规则的存在只是为所有行走其中的人制定一个大概的框架,哪条路不能走,哪条路能走,仅此而已。但很多人却因此束手束脚,把规则当作监督和惩罚,结果更容易“撞线”。

    真正的游戏规则不会攻击谁,尤其是那些遵守规则的人。比如老马,他痛心战士们混吃等死的时候,战士们没有要求他和自己一起混吃等死,他大可继续顶着“优秀班长”的头衔做班长应该做的工作。但他却选择了主动加入到这个小规则中去,成为规则中的一分子——他过于担心那份排斥了,就像他们起初排斥许三多一样。殊不知,许三多坚持着的,是更大的游戏规则,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无可指责的。但在五班内部看来,却和他们多少有些格格不入,这不是规则的错误,而是人自身的认识偏差。

    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觉得自己只是一枚小小的棋子,不遵守下棋的规则就会玩不下去?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如果你总是把问题推给游戏规则,那就错了。规则本身没有攻击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框架,心有多大,框架就有多大。参与其中的我们,如果看不透这个浅显的道理,一遇到挫折,就嗔怪自己是被规则束缚住了,那么再大的框架也会变得像壁垒一样,让我们寸步难行。

    审视你面前的游戏规则,遵守所有人都认可的规则,让它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不是囿于其中无法自拔。真正的游戏规则不会对人本身的发展有任何不好的影响,相信它的公正,参与到其中去,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这才是内心强大之人的生存之道。

    强大内心训练课不气馁

    你是不是会经常觉得自己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但仍是一无所成?你是不是总觉得在前进路上有人设置了各种障碍阻碍你,不让你顺利通过?你是不是习惯性地在失败后心灰意冷、萌生去意?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遇到了人生路上的最大障碍——气馁。

    我有个小辈是游泳队中的一个小兵,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进入国家队参加国际大赛。而进入国家队的前提就是必须在省里举办的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得到推荐资格。否则,练上几十年也不可能进入国家队参加任何国际赛事。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到了,小姑娘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闯入了决赛。然而就在决赛前,她又变得畏首畏尾起来。当时我恰巧在队中负责特别辅导,经过临时了解,才明白她为什么有顾虑:这次参加决赛的,还有一名从省游泳队调整回来的选手,这个人还是省游泳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想要击败这样一个人,对我们的小姑娘来说简直是难如登天。竞技比赛最忌赛前焦虑,于是我只能不断地安慰她,叫她照着自己平日练习时的水平正常发挥就是了,不必太拼命,也不要太失常——尽管这次比赛只有冠军才能参加省队的考察。一番训导后,小姑娘终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但我毕竟是个外人,游泳队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一样把这些事看开。正当她准备去检录处报道的时候,队里的教练跑过来一把拽过她,把她拉到了后台。过了一会儿,也不知道教练说了些什么气话,小姑娘出来后就梨花带雨地去了检录处。我当时心说,现在的体育教练真不把运动员当人看。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发令枪一响,小姑娘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进水中,拼命地向前游去,省队的那位就在身旁,她却看都不看对方一眼,最终以半个身子的优势获得了冠军。

    即便是当初预想到了这样的场景,我仍不禁骇然。联想到之前小姑娘的心理状态,我决定找教练问个清楚——我甚至怀疑他刚才强迫那个孩子打兴奋剂!

    听到我的疑问后,教练淡淡一笑,道:“我只是跟她说,你到底怕什么!你现在的这副德性和想法对得起你之前那么多年的努力吗!”这下我就更不懂了:“只说了这么些?”

    “我还跟她讲,如果这次没有拿到冠军,就立刻回去收拾东西,滚出游泳队!”

    我当下就气得直跺脚:“你会不会说话啊?游泳就是她的命,你就没想过,她如果真输了该怎么办?”

    教练并不理睬我的反应,看着泳池里举手庆祝的弟子,冷冷地说道:“这就跟打仗一样,还没有开打就忙着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怎么可能赢?”

    “可是对手的实力真的很强啊!”

    教练目不斜视:“再强也是人,况且她本身也具备这样的实力。既然冠军只能有一个,那么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她?!”

    我想要反驳他,却顿时语塞——面对困境时,恐怕只有“赤裸裸的威胁”才是当事人最需要的东西吧。

    很多时候,如果不把自己逼到绝路,我们就无法爆发出所有的能量。因为绝路面前再无选择的机会。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次,就很难认清自己真正的实力。就像那位教练说的,还没打仗就开始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的仗焉能取胜?

    卸下自己的伪装,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做真实的自己,让自己活得轻松而充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