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教不能缺席男孩的成长历程
在南非西北部的国家公园里,管理人员却发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年幼的雄象变得越来越富有攻击性,在没有受到任何挑衅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凶狠地攻击附近的白犀牛,把它击倒在地,残忍地用脚踩死。这种行为让公园的管理人员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大象是一种非常温顺的动物,虽然体形庞大,却极少主动攻击其他动物。
最终,公园管理人员找到了答案。原来政府为了维护公园的生态平衡,采取了猎杀成年公象的做法,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几乎所有的小象在小时候都成为孤儿。而成年公象对幼象成长非常重要,因为成年公象会管好这些小象,并为它们与其他动物和平共处提供榜样。在失去这种榜样和影响以后,年幼公象本能的攻击性就毫无节制的释放出来,并在象群中逐渐蔓延滋长。
小象暴乱的行为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早期监督和纪律管束的缺乏往往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无论对大象还是对男孩来说都是如此。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认为:“父亲在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如果缺乏父亲对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样做男人的机会,那么男孩在遭受的挫折时,就会出现各种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种反社会行为。”
美国父道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犯人来自无父家庭,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80%的强奸犯的动机来源于无父家庭转移的愤怒。
生活中我们发现,从小与父亲接触较多的男孩,往往表现出很多优势,如性格开朗、头脑灵活、身体健壮、充满活力。这是因为,“坚强果断”、“宽容大度”等男性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父子关系的传承。
如果在男孩的成长中,父亲缺席或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就可能会导致男孩换上“父爱缺失综合症”。患有此症的男孩主要表现出过分怕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爱集体、厌恶交友、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等特点,严重的甚至会离家出走或是施行暴力行为。
德、日两国的儿童心理疾病治疗专家联合对两国的3000多名少年儿童进行了一项专题调查,结果发现:缺乏父爱的年龄越小,越容易患上“父爱缺乏综合症”。而且此症对于男孩的影响更严重,男孩患上此症的可能性要比同龄女孩高1倍。
一个叫翰翰的8岁小男孩,在学校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受伤,不是无缘无故撞在墙上,就是平地跌跤,而且每次伤势都不轻。没有办法,妈妈只好带翰翰去看心理医生。在医生和翰翰单独相处的时间里,他们成了朋友。
医生看着翰翰身上那些愈合的和还有没愈合的伤口问他:“痛吗?”翰翰点头:“很痛!”“那你为什么还总是让自己受伤?”翰翰回答说:“因为这样爸爸才有可能到医院来看我!”
原来,翰翰的爸爸有自己的企业,平时工作很忙,翰翰几乎每天都没有机会与爸爸碰面。所以,他只好出此“下策”,来赢得与爸爸碰面的机会。当然,为了使这个“阴谋”能够顺利地得逞,他只能不断加重自己受伤的程度。
男孩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关注和教育。一项研究发现,中国男孩正面临着体质、学业、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危机,而“不称职的父亲”是诱发男孩危机的原因之一。父亲的教养态度及方式对孩子尤其是男孩的个性、学习成绩、性别角色的形成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极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
美国着名的婚姻与子女教育研究专家麦道卫指出:“缺乏父爱的男孩会成长为危险男人。”因此,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千万别缺席,并且还应当承担起对儿子的教养责任,做一个“称职的父亲”。
育儿心经
奥巴马说:“父爱缺失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空洞,任何政府都无力填补。”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不应该缺席,而应该成为男孩的引路人,帮助男孩健康快乐的成长。
认识父亲对男孩的独特价值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杜布森认为:“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男孩永远不会走上邪路”。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强调母爱的力量,强调母爱最崇高,但事实上,父爱的力量同样伟大。就像一只鸟两只翅膀、一个人两条腿一样,母爱和父爱是缺一不可、无法替代的。在男孩的成长中,父亲有着不同于母亲的独特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父亲的教养对男孩来说甚至更重要。
1.父亲对男孩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中,父母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父亲的作用似乎更大一些,尤其对男孩,父亲的作用、影响更大。研究表明,男孩在4岁前失去父亲,会使他们缺乏攻击性,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的表现——喜欢非身体性的、非竞赛性的活动,如看书、看电视、听故事、猜谜语等。
男孩对男性的认识,往往都是从父亲开始的。从父亲身上,男孩学习如何举手投足,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关爱女性。每个父亲都很容易从男孩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每个儿子长大以后也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像父亲。在心理学上,不管是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还是认知发展理论,都一致强调父亲在男孩性别社会化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2.父亲的教养方式更符合男孩的发展需要
父亲的养育方式往往不同于母亲,这样的不同表现在很多方面。心理学家拉姆的研究发现,母亲经常与孩子玩他习惯玩的游戏,而父亲则吸引孩子玩那些具有力量感的、刺激身体的和不可预知结果的游戏,或者孩子不习惯、感到新奇和开心的游戏。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母亲倾向于立刻帮助孩子,而父亲却往往迫使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智慧、能力,从而在意志品质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充分锻炼。
父亲的这种教养方式,往往更能满足男孩的天性,也更符合男孩的成长规律。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男孩更容易养成独立、负责、坚强进取等男子汉气概。
3.父亲往往更能理解男孩
有人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两个来自不同星球的人要互相理解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儿子和父亲有着相同的性别,儿子成长中所面对的难题,极有可能是父亲小时候曾经的困惑;父亲成长的经历与经验,更有可能成为儿子解决问题的钥匙。相似的身体结构和成长经历,往往让父亲更容易理解儿子的想法和行为,更容易得到儿子的信任。
4.父亲是儿子的第一个男子汉榜样
父亲是儿子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父亲为男孩塑造了一个男子汉的形象,也是最重要的榜样形象。父亲是男孩男子汉气质的源泉,男孩的男子汉气质主要是通过模仿父亲获得的。心理学家麦克·闵尼的研究结果指出:“与那些一星期内接触父亲不到6小时的男孩相比,每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更有男子汉气质,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更开放,他们更具有进取精神,也更愿意去冒险。而那些攻击性行为很高的男孩,往往有一个软弱、不起作用的父亲,那些害羞、自卑的男孩,其父亲大多行为专横,对男孩漠不关心。”由此可见,父亲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育儿心经
“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绝对不只是母亲的事情,父亲同样承担着巨大的责任。父亲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在男孩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担负起教育男孩的责任,引导男孩成为了不起的男子汉。
父亲要帮助男孩培养的优秀品质
父亲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自动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父亲是男孩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男人,父亲的气质、男子汉气概,是男孩对男性的最初理解。因此,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父亲要给儿子做出好榜样,并言传身教,帮助男孩培养出优秀的品质,增强男孩的人格魅力。
1.自信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屠格涅夫说:“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约翰逊说:“信心与能力通常是齐头并进的。”拉罗什富科说:“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自信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男孩的成长中,需要面对很多的困难,要让男孩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去战胜困难,父亲需要帮助男孩建立强大的自信心。
罗兰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总会回忆起小时候父亲对他说过的话,“你会把它弄好的!凭你的聪明,这点小事是难不倒你的!”他说:“我往往就因为父亲这句话,奇迹般地把本来弄不好的东西弄好,对本来视为畏途的工作产生兴趣。”父亲应该多抽时间陪男孩成长,并多给男孩一些鼓励和赞美,让男孩充满自信地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2.勇敢
爱冒险是男孩的天性,父亲在养育男孩时,应该鼓励男孩勇敢地去尝试。父亲还应该积极参与到男孩的游戏中去,鼓励男孩在游戏中放手去做、主动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父亲身上那种成熟男人对外界的掌控能力、思维方式及游戏时的冒险精神等,都会直接传输给儿子。
3.负责
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邻居愤怒不已,向他索赔12.5美元。这12.5美元对小男孩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足够买下125只生蛋的母鸡了。男孩儿把闯祸的事告诉了父亲,并且忏悔。见儿子为难的样子,父亲拿出了12.5美元,说:“这笔钱是我借给你的,一年后要分毫不差的还给我。”男孩赔了钱之后,便开始艰苦地打工。终于,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把这“天文数字”分毫不差地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后来回忆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到底什么是责任。”
余秋雨曾说:“男性的第一魅力是责任感。”让男孩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并承担做错事带来的不利后果,这对男孩来说很重要。丘吉尔说过这么一句话:“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父亲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男孩体会到责任的重要,并培养男孩的责任心,帮助男孩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4.宽容
有两个大学生在宿舍听一首歌曲,在评价歌曲时产生了分歧,竟然打骂起来。厮打的两人被舍友拉开,本来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谁想到其中一个男孩越想越气,拿起一把水果刀,在众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朝另一个男孩胸部狠狠捅了两刀。等到宿舍的同学反应过来,急忙把受伤的男孩送到医院时,他却已经没有了呼吸。
中国有句老话:“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男孩遇事时往往爱冲动,父亲要培养男孩宽容的性格,让男孩遇事学会忍耐,学会宽容他人的错误和伤害。只有这样男孩才不会因冲动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还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5.坚强
一位伟人曾说过:“人生是一次航行。航行中必然遇到从各个方面袭来的劲风,然而每一阵风都会加快你的航速。只要你稳住航舵,即使是暴风雨,也不会使你偏离航向。”男孩的成长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唯有培养他坚强的性格,才能帮助他一次次渡过难关,取得成功。当坚强成为一种习惯和信仰,男孩也就拥有了前行的勇气和智慧。
育儿心经
“父亲是英雄,儿子才是好汉”,因此,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父亲要以身作则,并帮助男孩培养男子汉所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为男孩的成长和长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做一个良师益友型的父亲
根据父亲对待男孩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心理学家把父亲分成了四种不同的类型:苛求型、不定时炸弹型、消极型、良师益友型。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新书中论证说:“你在职场中是获得成功还是失败与你拥有一位什么样的父亲有关。”因此,“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父亲”是每一个父亲都应该用心去思考的问题。
1.苛求型的父亲
每一位父亲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优秀的人才,可是男孩从苛求型父亲那接受到的“规则”往往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父亲给男孩制定的规则却常常超出了男孩的年龄和正常的接受范围。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多数苛求型的父亲都是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的男人。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他们才会苛刻地要求儿子也要像他们一样优秀。苛求型的父亲或许能培养出比自己还要优秀的人,但这样的可能性往往比较小。因为,父亲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更容易扼杀男孩的勇气和自信。
2.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
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常常把儿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当他们被不良情绪包围时,就会把儿子当成自己的“出气筒”。这类型的父亲往往脾气暴躁、缺少责任意识。
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会使男孩产生两种倾向:一是成为极度不安全感的人。父亲不按常理订“规则”常常会使男孩处于极度紧张之中,他们总是试图寻求安全感和他人的庇护,在这种状态下,男孩很容易加入不良团伙,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第二种倾向是,男孩很容易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甚至成为一个比父亲还要不讲道理的人。
3.消极型的父亲
消极型的父亲,不是不关心儿子,但他们只关心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比如,健康、学习、分数等。他们往往不是积极地去养育儿子,而是消极地等待问题的出现。例如,只有儿子病了,他们才去关心儿子的身体健康;只有儿子出现了怪异行为,他们才想起问儿子出了什么事情。
父亲这种消极的养育态度很容易使男孩产生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消极地应对生活,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第二种倾向是逃避现实,为了避免挨父亲的批评,他们会故意躲避父亲,久而久之,这就会转化成男孩的一种不敢面对现实、喜欢逃避现实的特点。
4.良师益友型的父亲
所谓良师益友型的父亲,是指在与孩子相处时,父亲能够不断变化自己的角色:有时候,父亲更像男孩的老师,为男孩指引方向;有时候,父亲又是男孩的朋友,陪男孩一起打闹玩耍……总之,在不同的情况下,父亲总能以合适的角色出现在孩子面前。
这类型的父亲并不一定很完美,但他们一般都很细心,对男孩的情感状况和情绪变化非常敏感。他们总能站在儿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儿子的需要,并及时进行满足。男孩往往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男孩也是渴望他人理解的。如果父亲能够理解男孩的情感,并与他产生情感共鸣,那男孩就会对父亲产生很强的信任感,并与父亲建立亲密稳固的关系。
国外的很多研究机构也都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些与父亲关系好的男孩,即使是在情绪强烈波动的青春期,或者是在自己的事业跌入低谷的时候,他们仍然坚信自己能够渡过难关。因为与父亲的这种关系能促使男孩产生强大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安全感能使男孩时刻都保持理智,自信心能使男孩充满力量,有了理智和力量,再大的困难也无法把他们打倒。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良师益友型的父亲能更好地满足男孩的需要,引导并帮助男孩成长。男孩往往“吃软不吃硬”,父亲应该和男孩成为好朋友,多给男孩一些认可和鼓励,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勇气,让他可以更坚强地去迎接挑战。
育儿心经
父亲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将会影响男孩的一生。因此,作为父亲,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养态度,成为男孩的良师益友,做他坚强有力的后盾。这也是父爱的一种体现。
男孩的成长需要母爱的呵护
一个男孩9岁的时候离家出走,三年后,妈妈在电视台的帮助下找到了流浪在外的他。电视台的主持人问他:“你在外面流浪时最想谁?”男孩回答说:“最想我妈妈。”主持人接着问他:“你怎么想的?”男孩说:“我想如果我有了钱,一定买辆汽车,把我妈接出来。”
当被问到“为什么那么想他妈妈”时,小男孩讲起了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有一年,家里喂养的母猫难产,因为男孩的手小,于是妈妈就让他帮助母猫把小猫拽出来。“当时那只母猫叫得很悲惨,”男孩说,“有一只小猫身子已经拽出来了,但头还留在身体里。就在母猫惨叫的时候,我妈说了一句话:‘生你的时候也这么难!’我这才知道,我妈真不容易!”说到这儿,男孩大声地哭了,男孩的妈妈也哭了。
母亲与男孩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亲密关系,因为母亲是男孩的孕育者与喂养者,从怀胎、分娩、哺乳到婴儿断乳,几乎整天与孩子朝夕相处。正因为如此,母亲的爱抚能让男孩感到安全。
与父亲相比,母亲更敏感,更具爱心,对男孩的照顾更为细心,母亲更善于言语沟通与交流。而这些母亲所擅长、父亲所欠缺的心理特质,正是男孩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母亲的敏感、爱心与细心,对男孩的生存和健康成长非常关键,因为男孩生来更脆弱,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的危险因素更多。
母亲还是男孩了解异性的第一渠道,弗洛伊德曾这样描述母亲:“母亲是独特的、无可比拟的、最强烈的、一生无可替代的第一个爱的对象,是将来两性之间爱情关系的模范。”男孩对母亲的印象是他将来处理异性关系的基础,将影响他对女性的看法,并将对他未来的婚姻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海明威的母亲是一个很懒撒的女人,从小过着公主式的生活。母亲在和父亲结婚之前就有“不做家务”这样的约定,因此,婚后家中的大小事务全都是父亲在处理,打扫房间、洗碗、做菜……这些事情她一次也没有做过。母亲的大小姐性格还让她非常排斥肮脏的尿布、生病的孩子,正因为如此,母亲对海明威的教育常常是非打即骂,她总是强迫海明威严格遵守日程计划表、随时接受检查,还要求他保持端庄整洁的形象。
母亲的做法激起了海明威的反感和厌恶,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行为来对抗和摆脱母亲的干涉和控制,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远赴意大利战场加入反对佛朗哥的军队,并担任战地记者;在古巴内乱时支援反对卡斯特罗的地下组织、参加非洲探险活动等等。
母亲的教育不仅让海明威在以后的生活中,缺乏自信,还影响到他对异性的认识和对婚姻的态度。成年之后的海明威极为讨厌试图干预他的任何一位女人,这也是他选择多次离婚的原因。
一个大男孩因母亲的离世伤心难过,没办法正常生活工作,于是上网寻求帮助。一个从小没有母亲的人这么回复他:“我从小没有母亲都长大了,你都这么大了才失去母亲,有什么好难过的,真是没有出息!人就是要靠自己,没有谁值得依靠和眷恋!”缺少母亲的关爱,男孩很容易变得多疑,不相信任何人,对生活也没有眷恋和感激。有研究指出,缺少母亲关爱的男孩,更容易形成攻击的性格。
心理学家指出:在孩子最需要母爱的时候,一旦母亲缺席,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永久伤痛,这样的痛苦会给孩子的整个心灵蒙上阴影,将永远也无法抹去。有人曾说:“母亲是上帝的工作。”男孩的成长需要母亲,更需要母爱,母亲的缺席、母爱的错位都会给男孩的心灵带来巨大的伤害。
养育男孩
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的手中。”男孩的成长离不开母爱的呵护,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母亲不该缺席,母爱也不该错位,不能强势压迫,也不能迁就溺爱。最适合的母爱才能给男孩最大的成长动力。
善良温柔的母亲让男孩学会爱
说起男孩,人们总会想到“独立”、“刚毅”、“坚强”等充满阳刚之气的词语,而“温柔”、“善良”、“爱心”似乎更多的成了女性的代言词。其实,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除了要帮助男孩培养男子汉气概,父母还应该注重培养男孩的爱心。父母要爱男孩,也要教会男孩爱自己,还应该让男孩学会去爱别人。美国一位着名的教育家指出:“爱心是美德的基础,也是美德最直接的表现。”懂得关爱别人是一种美德,而有能力去关爱别人更是一种本领。
老舍有一位姑母,常常在家闹脾气,还经常欺负老舍的母亲,可是母亲却从来不和她吵嘴斗气,还一如既往地关心她的生活。姑母死后,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母亲便一声不响,让他搬走了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还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了他。老舍后来回忆说:“母亲在世的时候,给亲友邻居帮忙,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最会吃亏,却从来不斗气。”母亲的朴素和善良,给老舍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让他养成了宽厚善良的性格。他活着的时候,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他曾说:“从私塾到小学,再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却是生命的教育。”
在全球拥有超过44万雇员的比尔·盖茨退休以后,专门投身慈善事业,他不仅是长期蝉联世界首富的商业巨人,也是长期大力支持慈善活动的社会活动家。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善良的女人,而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源自母亲的教导。
温柔善良的母亲,往往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男孩阐释“爱”的真正涵义,并赋予男孩关爱他人的勇气和力量,从而让男孩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子汉。
很多人认为男孩不善于情感表达,比女孩要麻木、冷漠。其实,男孩也有丰富的情感,只是很多时候他不知道要怎么更好地去表达。母亲除了用自己的温柔和善良去感化教育男孩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男孩的爱心。
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母亲要多鼓励男孩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并对男孩的助人行为进行及时适当地赞赏和表扬。比如,让男孩陪生病的奶奶说话,让男孩照顾受伤的小动物,让男孩把自己节省的钱捐给灾区,让男孩主动去探望生病的铜须、帮助他们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母亲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告诉男孩“你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还有利于男孩自信心的树立。
作为母亲,还要教会男孩用心去感受他人给的关爱,并心存感激。别人的善意更能激发男孩的善举,让男孩感受到温暖的同时,把这份关爱传递出去。
育儿心经
母亲的善良和温柔,在温暖男孩内心的同时,还能让男孩领悟爱的意义,赋予男孩爱的能力。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男孩将更有能力去感受人世间的温暖,并自然地把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关爱的人。
母亲的坚韧能给男孩战胜困难的勇气
曾宪梓是享誉世界的“领带大王”金利来的总裁,他和夫人靠着一把剪刀赢得了金利来在世界的地位。他成功之后热衷于公益事业,为祖国和家乡捐款4.5个亿。他的成功与他母亲的教育密不可分,母亲的坚韧给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也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
父亲因病离世的时候,曾宪梓只有4岁,他上面还有一个9岁的哥哥。曾宪梓的母亲是一个贤良淑贞、勤俭刻苦的客家妇女。面对艰难的生存环境,她必须精打细算,万事从长计议。但是生活的贫困并没有因为她的坚强而得到上天的眷顾。一家人总是在贫困中挣扎。
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家大小只能靠旱地里的番薯充饥,生活完全没有经济来源。为了活下去,母亲不得不用柔弱的肩膀,大担大担地替人挑石灰,然后用赚来的工钱购买一家人的口粮和油盐。
但是挑石灰的工作不是每天都有,为了生活下去,母亲安顿好两个小兄弟之后,决定跟着盐商雇佣的挑盐队伍,从梅县挑盐到江西去卖。这是一件连男人都不轻易做的苦差事,因为要挑着满满一大担盐爬山、趟水,而且只有当盐担无亏无损地到达江西,刻薄的盐商才会记工算钱。母亲通常一去就是十来天,在泥巴地里玩累了的小宪梓,常常用他泥乎乎的小手托着小脸蛋儿,坐在自家的门槛上,眼巴巴地盼着他的妈妈回来。
母亲坚韧的性格从小就刻在了曾宪梓的心中,母亲那种不怕困难、遇事沉着冷静的精神也深入到了他的骨子里,激励着他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并积极努力去探索和追求,为他的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王东华教授在他的《发现母亲》中这样写道:“对母亲的依恋是人的精神赖以存在而不致崩溃的基础,也是人不断扩大自己生存疆域的依据,人所有的信仰,都是对母亲的信仰的一种替代形式。”母亲的性格会对男孩的一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观察一下我们周围,就可以发现,那些阳光自信、充满乐观情绪的孩子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拥有一位极其疼爱他们、并乐于赞美的母亲。父亲的爱或许更多的是含蓄与深沉,他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品性,而母亲的爱与热情,正好将这种力量激发出来,使之发挥出最大价值。我们常常说,父亲要灌输给儿子男子汉的意识,并帮助儿子养成刚毅、坚强、勇敢的男子汉气概,很多时候却忽视了母亲在塑造儿子男子汉形象方面起到的作用。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获得者班廷同,年轻的时候,是一位神学院的学生。他与母亲的感情深厚,他刚学完一年的神学,就接到了母亲病逝的噩耗。为了帮助那些像母亲一样的病人,班廷同毅然决定从医。在学医的过程中,他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每次他想放弃的时候,就会看看床头母亲的相片。一想到曾经母亲在病痛中依然保持微笑,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从来不曾想过放弃,他就用充满了勇气和力量。正是因为母亲的坚韧鞭策着他不断前进,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聪明的母亲不仅要向男孩展现自己柔弱的一面,还应该让男孩看到自己坚韧的一面,当遇到困难或是发生变故时,母亲要学会用自己的沉着冷静抚慰孩子,用自己的乐观和坚强鼓励孩子,激励他们不断地前行。
养育男孩
母亲的性格影响男孩的成长,乐观、勇敢的母亲更能激发男孩的男子汉气概。因为有时候,母亲的坚韧甚至比父亲的隐忍和坚强,更能震撼男孩的心灵,更能激发他们内心的力量和征服的欲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