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时辰与饮食养生-足厥阴肝经养生主治肝病、眼疾、消化系统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肝经是否正常,直接影响着肝脏、眼睛、消化系统以及生殖系列的正常运行。

    肝经当令时辰为丑时(1:00~3:00),此时段宜愉快入眠。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前未入睡,则会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

    化工厂是专门制造和加工化学物质的工厂,人体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化学物质是在肝脏内制造和分解的。因此,把肝脏称作体内最大的化工厂,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人的肝脏位于右上腹部,横膈膜的下面,颜色暗红,软如豆腐。成年人的肝重约1400~1800克,是最大的内脏器官。它有两大特点:代偿功能很强,切掉3∕4~4∕5,剩下部分仍能完成肝的全部功能;再生能力很旺盛,切掉273肝脏,术后3周肝脏可恢复到原来的体积。

    我们知道,身体每天离不开食物,食物中的各种营养要素,除去水和无机盐不需要再加工制造以外,其他各种要素如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都要在肝脏里再加工、改造,这个过程就是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

    现在已经知道的在肝脏中进行的生化代谢即有500多种,未知的就更多了。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进行众多的生物化学反应。如成人的肝脏内含有肝糖原约110克,占肝重的6%,是人体储藏糖的主要形式。饭后血糖过高时,肝糖原合成增加,饥饿时血糖减少,肝糖原便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入血,调节血糖水平。肝脏还能把氨基酸和脂肪转化成糖原。在蛋白质代谢方面,肝可合成、储存、分解、释放蛋白质,生成血浆蛋白。在脂肪代谢方画,肝能够分解脂肪酸,生成类脂和磷脂。

    其实,肝脏还不仅仅是一个消化器官,它还是一个内分泌代谢器官和解毒器官。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多种毒物,进入体内的许多药物、酒中的酒精、烟中的尼古丁等,也都是在肝脏里解毒的。其他如性激素、抗利尿激素等都是在肝脏中被销毁的。如果肝功能不好,这些激素便会在人体内堆积。

    此外,我们饮食中的以及身体新陈代谢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相当一部分是在肝脏中经过生化代谢被转化成无毒的物质。比如蛋白质新陈代谢最后产生的氨,便是在肝脏中解毒消除掉的,所以肝脏不愧为体内的“化工厂”。

    专家问答

    问:平时养肝应注意什么?有什么具体方法吗?

    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养肝:

    1.晚上11点之前要上床睡觉。

    2.早上一定要吃早餐。

    3.不吃冰冷之物,少吹冷气。

    4.切不可暴饮暴食。

    5.少吃油炸食品。

    6.保持心情愉快。

    7.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

    丑时熟睡利肝经

    中医认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不断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指出:“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应该进入熟睡状态。

    对于丑时依然未入睡者,其血液就要继续不停地“运于诸经”,无法归于肝并进而养肝,这就好像银行的存款,如果你一直不存,天天支出去花费,早晚有一天会变成空头。我们的肝脏就是人体的血液银行,需要随时存入,如果天天透支,还要接受一大堆的垃圾(因为所有的污染到了人体内,第一个要应付它的就是肝脏)。那么,我们的肝脏在超负荷下运转就难免会有闪失。到那时,你就会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烦躁,肝病当然也就找上了你。

    其实,养肝十分简单。只要大家能够每天找时间躺着,那就是对肝脏的最好养护。即使一定要熬夜,那么其后一定要卧床休息,这样才有利于强化保护肝脏功能。

    专家问答

    问:我最近经常加班,脸色有些发青,朋友说可能是肝受损导致,请问平时应该如何养护肝脏呢?

    答:要养护肝脏,除了多加休息外,还要戒酒、不滥服药。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摩太冲穴、太溪穴来进行防护。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酉时安神片刻,然后按摩涌泉穴、太溪穴,或者做十趾抓地动作。当然,如果身体十分不舒服,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太冲穴是人体的出气筒

    天热时人的火气也大,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更容易生气发怒。中医常说“百病生于气”,如果不想因为生气而得病,那就得把气发泄出去,千万别郁闷在身体里,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按揉太冲穴。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怒。生气指的就是发火,或郁而不发,或干生闷气。人体能量在“怒”时,往往走的是“肝经”路线。太冲是肝经的原穴,从理论上讲,原穴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压痛感,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于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可以将肝火化解掉,故人们将其称为人体的出气筒。太冲穴之“太”,是指最大;“冲”则是汁击平原之意,太冲就是体内真气以最大力度冲击平原,因此经常刺激太冲穴,可以将体内过多的郁结之气尽可能地发散出去。

    太冲这个穴位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脖子方向推,推到两根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两只脚都有太冲穴,每次生气或心里不痛快时,用拇指肚按住太冲穴下压,缓缓加力,按住1分钟,再缓缓收力,放开。如此反复指压太冲穴,每只脚按压35次,便立马神清气爽、心情愉悦、气消无踪了。此外,脸上爱长斑的女孩子、平时老爱发火控制能力差的男士,也应该多留意这个穴,没事不生气时也可经常按太冲穴,有备无患。

    另外,太冲穴对缓解月经不调也有奇效。中医认为,“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太冲作为肝经的原穴,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痛经的女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郁气滞,以致不通则痛,揉按该穴有疏肝行气止痛的作用。

    专家问答

    问:请问何时按摩肝经效果最佳?

    答:中医认为,丑时肝经当令,此时按摩最佳。但是,这时人们处于熟睡之中。因此,可以在晚上19点至21点时进行按摩。另外,还可以在酉时按摩肾经原穴太溪穴,同时按压肝经原穴太冲穴,因为肝肾之间在病变过程中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按期门穴,防治肝病

    肝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肝炎。患急性肝炎,会容易疲劳、没有食欲、想吐等,乍看之下,类似感冒的症状。此时,应遵从医嘱,耐心地接受治疗。

    不过,急性肝炎中,也有容易转为慢性的。病毒性的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就是如此。

    肝炎一旦转为慢性,治疗上就十分麻烦。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所以患者必须与肝炎“和平”共处。不过,博大精深的中医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治疗肝病的方法——穴道疗法。若能每天持续刺激有效穴位,将有助于改善慢性肝炎。

    在众多穴位中,期门穴对治疗肝病最为有效。要找期门穴时,请先找巨阙穴。在心窝上端,从左右肋骨相交之处起,往下二指宽处即是巨阙穴。然后,从乳头往下画一条平行线,在此线所经过的肋骨和肋骨之间,在和巨阙穴同样的高度上的就是期门穴。只有长期坚持按压期门穴,才能有效改善肝病症状。

    此外,行间穴对治疗肝病也有一定作用。行间穴在脚上。从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拇趾侧处,在脚的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

    对期门穴或行间穴进行指压,或用灸术治疗肝病都有效果。但并不是说一开始进行穴道疗法,马上就可见效,作为一种长期的健康法,须持之以恒地进行穴道疗法方可见效。

    专家问答

    问:请问通过经络如何预防脑梗死?

    答:首先,可以经常用手梳头,以此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其次,可以经常按揉心包经,因为心包经主治心血管;再次,还可以按摩太冲穴,让气血循环畅通。

    祛火常揉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有人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这叫“实则泻其子”。行间穴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如果你经常两肋胀痛、嘴苦,那是肝火旺;而像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尤其是舌尖长泡,就是心火旺盛,这时火已经不在肝上,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消火。

    憋在里面的火,由肝经管;已经发出来的火,则归心经管。

    有的人一上火就鼻出血,等于是把火从鼻子里发出去了。这时要多揉行间穴,把心火从这里散发出去。

    按摩行间穴时,要对左右行间穴各按3分钟,而且耍坚持一段时间,只有如此,才能将心火化去。当然,如果能够在按摩行间穴前先按摩太冲穴,那么效果更好。

    其实,治舌尖长泡用行间穴一个穴位就够了。不过多按几个有关的穴位,对身体也好,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专家问答

    问:前段时间经常头晕目眩,经医院检查,诊断我为肝阴虚,请问我该如何调养?

    答:本症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肝病、温热病后期耗伤阴津,使机体的濡养功能不足所致。在治疗上应以滋阴养肝为主。卧床休息则血归肝,暴怒则伤肝,饮酒也伤肝,过度用眼伤血,因此要养肝阴、滋肝血。在生活中,要不生气,不喝酒,避免用眼过度,不熬夜。做到以上几条,就可以达到调养肝阴虚的目的。

    肝经是妇科病的克星

    肝主疏泄,疏就是疏通,泄就是发泄、升发。也就是说,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肝主疏泄是通过调理冲任二脉实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女性经、带、胎、产等特别的生理活动与很多脏腑有关,其中与肝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冲脉为血海,任脉主胞胎,冲任二脉与女性生理功能联系紧密。冲任二脉与足厥阴肝经相通,而隶属于肝,所以肝主疏泄,调节气机,又可调理冲任二脉的生理活动。

    假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经之气调畅,则任脉通利,太冲脉盛,月经就会准时到来,带下也会分泌正常,妊娠孕育和分娩也会顺利。假如肝失疏泄,则可致冲任二脉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引发月经、带下、胎产之类的疾病,严重者还会影响性功能,甚至导致不孕。

    肝胆郁结,也叫肝郁气滞,通常是生气、忧虑、恐惧等因素造成的。其危害最大,是美容的大敌。它会令天生丽质的女士过早地长斑,而且来势汹汹,同时伴随着月经和乳腺等问题,有时还有剧烈的偏头痛。“百病生于气”,为了美丽,劝你一定要自娱自乐,远离忧愁、恐惧与愤怒。肝郁的消解法是:常揉肝经的太冲至行间,大腿赘肉过多的人,最好用拇指从肝经的腿根部推到膝窝曲泉穴36次,这通常会是很痛的一条经,每日敲带脉36次,用拳峰或指节敲打大腿外侧胆经3分钟,拨动阳陵泉1分钟,揉“地筋”3分钟。这样肝郁的问题会很快解决。

    肝郁也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许多妇科疾病的主因,还有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减肥若能连带预防妇科疾患,那才更有长远的意义。

    肝火旺,长痘痘,就按肝经的曲泉穴到阴包穴。这两个穴都是肝经的要穴:曲泉穴泄肝火,清湿热;阴包穴解肝郁,调月经。

    专家问答

    问:家兄患有颈椎病,吃药打针均不见效,为此痛苦不堪,听说按摩疗法可以缓解此症,是真的吗?

    答:按摩疗法确实可以缓解颈椎病的病症。按摩曲泉穴对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按摩该穴时,力道适中,以感到颈部酸胀为宜,坚持一段时间后,颈项不适感可减轻或消失。需要强调的是,伏案工作者应经常按摩曲泉穴,这样可防止患上颈椎病。

    春季是养肝的最佳良机

    中医认为,在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春季易使肝旺。鉴于此,养肝应从春天开始。

    肝,是人体内的最大器官腺体,似一个“化工厂”,具有代谢、促进胆汁分泌、解毒、凝血、免疫、产生热量及调节永与电解质等功能。中医有“春来养肝”之说;从免疫学意义和实践来看,春季护肝,对于增强身体免疫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罹患肝病的人,春季养肝更具有积极意义。

    中医认为,春季养阳,对应的是人体的肝。肝脏与草木比较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也喜欢生发,在春季功能比较活跃。很多慢性肝病患第二章一囫一足厥阴肝经养生主治肝病、眼疾、消化系统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者在这个季节都有反应,春天肝功能容易波动、升高,人的情绪易激动,而且症状也比较明显。

    养肝重在睡眠。现代人阴阳颠倒的生活习惯对于肝脏的损害尤其严重。现在很多人的肝病其实是“熬”出来的,一般熬了夜的人大多双目赤红,这是肝火上升的症状。长期如此,必然伤肝。

    在古代,人们将睡眠称之为“眠食”。曾国藩便认为“养生之道,莫大于经眠食”。享誉世界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甚至将睡眠称为“生命筵席”最为实脉时用的“滋补品”。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只有“睡得香”,才能称之为健康。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通过睡眠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进行调节。当人体处于高质量的睡眠状态时,体内就会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或生理反应,而这些反应具有延年益寿、防治疾病的功效。

    《黄帝内经》记载:“人卧血归于肝”,因此春季应早起早睡。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人们进入睡眠状态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比站立时高达7倍之多。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对人体增强肝细胞的解毒能力以及加快蛋白质、脂肪、糖、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具有显著作用。此外,还可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进而增强人体免疫力。

    饮食也可养肝。春天饮食应遵从《黄帝内经》里说的“舂夏养阳”的原则,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春天适量吃些性温的韭菜,可起到补人体阳气,增强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

    春气与肝气相通,容易肝血不足,这时候,无论男女都可以吃一些乌鸡白凤丸来补血,就不会有春困的感觉。

    此外,春季食物调养,可多吃菠菜、韭菜、胡萝卜等时令蔬菜,可以健脾养胃,兼具保肝之效,韭菜还有助杀菌、活血,适度吃一些猪肝、鸡肝,则能以肝养肝。另外,有些肝病患者以为不吃肉较好,但这样容易因蛋白质不足而出现更多问题。

    多补充水。春季风力较大,气候干燥,水分缺乏,人们应多喝开水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饮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再次,要控制情绪。当人在休息或情绪稳定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机体韵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它贮藏的血液,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

    中医有一句名言:“人动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就是这个道理。血液中还带有各种营养物质,人平静或休息时,肝会贮藏血液,对肝就有滋养作用;发怒时,肝脏就得将血液运出去。如果总发火,肝血就会不足,肝的功能就会受到损伤,体内阴阳不平衡。,就容易得病,如各种病毒性肝炎。因此,要治疗肝病,病人必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要着急,还要多休息,以帮助肝藏血。

    春季养肝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运动。春季是万物萌动的大好时节,也是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建议人们多走进大自然,尽情地吸收春的气息,活动肢体,以助肝气生发,使生命之气从冬季的潜藏状态下解脱出来,吐故纳新,焕发生机。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做操、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放风筝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以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

    专家问答

    问:心里有气是发出来好还是不发出来好?

    答:中医认为,心中有气最好还是发出来,因为气积于胸对身体是有损害的。但是,发泄心中之气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对周围的亲戚朋友造成损害。发泄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做运动,也可以到空旷的地方大喊大叫,甚至捶胸顿足以泄气,还可以光着脚板散步也能释放怒气。

    附一:滋补肝经的常见特效食物

    就中医认为,以下食物可滋补肝经:

    水果类:甘蔗、葡萄、苹果、桃子。

    蔬菜类:番茄、南瓜、芹菜、蒜。

    肉食类:猪肝、羊肉、牛肉、猪瘦肉。

    综合类:玉米、蜂蜜、豆腐、莲子、乳制品、鸡蛋、蛤蜊、鱼。

    推荐食物及食谱

    蛤蜊

    蛤蜊味咸,性寒,入胃经、肝经、膀胱经。具有滋阴、利水、化痰、软坚的功效,主治糖尿病、水肿、痰积、癖块、瘿瘤、崩漏、痔疮等病症。

    蛤蜊汤

    【材料】蛤蜊250克。

    【调料】生姜适量。

    【做法】将蛤蜊清除泥沙,洗净,与生姜入锅煮汤,当茶饮。

    【功效】保肝养肝。

    腌蛤蜊

    【材料】蛤蜊适量。

    【调料】蒜、姜、糖、辣椒、酒各适量。

    【做法】蛤蜊洗净,放入罐中,加蒜、姜、糖、辣椒、酒腌一夜即可食用。

    【功效】保肝养肝。

    韭菜炒蛤蜊

    【材料】韭菜250克,蛤蜊500克。

    【调料】葱末、蒜末、姜末、盐各适量。

    【做法】

    1.将蛤蜊放在淡盐水中吐去泥沙,洗净;韭菜择洗干净后控水,切段备用。

    2.将蛤蜊放于沸水中略焯,直至蛤蜊壳张开。

    3.炒锅中倒油,油热后下葱蒜姜末翻炒出香味,下韭菜翻炒2分钟左右,倒入蛤蜊肉翻炒1分钟后加盐炒匀即可。

    【功效】养肝利肝。

    甘蔗

    甘蔗味甘,性寒,归肺经、脾经、胃经,但因具有利肝、治肝病之效,因此通常将其列为补肝食物。甘蔗具有清热生津、润燥和中、解毒的功效,主治烦热、消渴、呕哕反胃、虚热咳嗽、大便燥结、痈疽疮肿等病症。

    甘蔗黄瓜汁

    【材料】黄瓜、甘蔗各200克。

    【调料】白糖适量。

    【做法】

    1.甘蔗去皮,切碎,用清水浸泡半日后,、用榨汁机榨汁。

    2.黄瓜去皮,去子,切成细丝,用榨汁机榨汁。

    3.甘蔗汁和黄瓜汁混合,加入白糖搅匀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除热解毒,下气润燥。可防治肝炎、反胃呕吐、小便不畅等病症。

    茅根甘蔗水

    【材料】甘蔗500克,白茅根150克。

    【做法】

    1.甘蔗洗净,切片;白茅根洗净。

    2.将甘蔗片与白茅根水煎成液,代茶饮。

    【功效】滋心脾,清血热,润肺生津,止渴利尿,清肝和胃。主治肝炎、高血压等病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