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影响力-专注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专注力是一种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它具有不可思议的非凡魔力。

    缺乏专注力的人,不可能取得成功。我们做事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正在从事的工作上,关注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不能分心思考工作过程、难度程度、耗时耗力等与当下工作无关的问题。正如一句著名谚语说的那样:

    闻笛而来,踏鼓而去。

    它告诉我们,生活充满了变数,随时都可能发生预料之外的事情。

    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但有时结果并非总能如愿。虽然我们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也全力以赴地努力奋斗,但遗憾的是由于对胜利没有十足的把握、缺乏必胜的信心,内心的不自信和忧虑让我们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因此,坚持自我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当我们制定奋斗目标时,如果对实现目标的过程缺乏全面深入的考察规划,不能把握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就难以行之有效地贯彻实施。心中的目标会像烟雾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如果我们全神贯注于眼前的工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将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来,就能知道在不同阶段需要采取哪些具体行动。

    普伦提斯·马尔福德曾说“思想就是行动”。尽管他用来支持这个观点的理论晦涩难懂,但是“思想等于行动”的观点千真万确。因为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冥思苦想后,我们对问题才有全面清晰的把握和认识,才能逐渐探寻出问题的解决之道。

    “毫无疑问”,源赖朝说,“专注力让头脑变得更加敏锐,更加理智聪慧。”

    “专注力激发出大脑潜能,带来灵感的启迪,开启无穷的智慧。在专注力的帮助和恩赐之下,我们能够迅速轻松地把头脑中的观点转变成现实。

    “任何一项工作包括体力劳动都需要有专注力才能实现。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全神贯注、专注一心。

    “一个渴望举起重物的人,脑子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要举起它。’他能够轻易成功吗?

    “除非他绷紧大脑神经,集中精力运用意念调遣身体潜能,通过意志力控制肌肉能量,才能有效施展出浑身的力气。一旦他专心致志地从事劳动,就几乎感觉不到疲劳了,因为当他的精力没有浪费在工作以外的地方时,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力气,充分发挥专注力、意念、智力和肌肉的能量去实现目标。

    “魔术师在表演时也经常使用这样的技巧。他们聚精会神的表演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完全忽视了与演出无关的任何事情。

    “但是,如果他们在某一次的表演中不小心走了神,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带到了节目中,就很难达到平时的表演水平。他们的动作犹豫不决,破绽百出,表演过程中越来越不自信。除非他们果断地阻止大脑胡思乱想,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表演上,才能恢复平时的演出状态。

    “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关注眼前的工作,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每一个动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专注力是人们取得事业的成功、获取大量的财富、对别人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

    这位幕府将军说:“我们必须练习专注于当下,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才能为别人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但也要立志改造别人的命运,成为人们的生命导师。

    “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从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做起。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只要心怀善念、积极向上,生活中任何一件平凡琐碎的小事、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行动都是向成功的目标迈进了一步,有时候甚至会是飞跃的一大步。人生是一个不断重复积累的过程。许许多多看似琐碎的经历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跨跃的历程。虽然每一次经历不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是,如果我们不把握好当下的每一步,最终的结局也不一定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完美无瑕。”

    说完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将军又补充说:

    “一条数米长的、环环相扣的链条上,每一个环的作用或许并不明显,即使缺少任何一个微小的环节也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如果某个环与环之间衔接不牢固,就可能导致整个链条断裂。

    “工作也像链条一样都是由一系列环环相扣、交互影响的或重要或微小的部分组成。只有做好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整个工作顺利完成。任何环节的微细疏忽或瑕疵,都可能危及整个工作的成功。”

    扪心自问,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曾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导致的失败感到遗憾后悔呢?

    尤其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科技化的年代里,面对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每个环节的重要性更加不容忽视。

    例如,因为耽误了时间错过火车,导致错失商机的事情,难道不是每天都在发生?

    实事求是地说,生活中大部分的延误不都是因为我们粗心大意造成的吗?比如,我们吃饭时浪费太多时间或者交谈时间过长,因此我们不得不削减在其他事情上的时间。

    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做事情时没有全神贯注集中精力于事情本身。因为我们压根忘记了当下的瞬间就是决胜一刻这个深奥的道理。

    如果能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缺乏专注力。

    我们以错过火车而失去一笔重要生意的事为例,详细说明专注力的重要性。

    事情发生后,轻率无知的人只是摇头叹气道:“我没有机会了。”而另外一些具有悟性的人则会静下心来自我反思,回想当天经历的一切后寻找问题出在哪里。他们最终会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自己应该为这笔巨大的损失负全部责任。

    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呢?

    他们向精神导师和成功人士学习,合理安排每天的时间,作好详细的工作计划。如果某项工作,比如洽谈生意是其中最紧急最重要的任务,他们将统筹一切,再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件首要的任务上。

    他们工作时争分夺秒,不把时间浪费在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上,因此也不会错过搭乘火车的时间。他们也会按照计划缩短洽谈一笔当天不能敲定的生意的时间或者减少交谈中的客套话或毫无意义的闲谈,争取留出充足的时间,确保顺利出行。

    源赖朝说:“我们每天都面临一堆重要程度各不相同的工作。我们应该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分类排列,合理安排时间规划工作。确保率先完成最为重要的工作之后,再另外安排时间从事重要性相对较低的工作。

    “我们做的每件事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两件事看上去似乎毫无关联,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甚至放弃不做,因为它们是实现最终目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整体结果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任何一件事或一项工作没有做好,就不可能带来满意的结果。

    “同样,如果我们不愿意作出任何牺牲,也不可能有任何回报。

    “我们听过一个人抓贼的故事。有一天他在花园里发现两个小偷后决定要抓住他们。

    “他跟在他们身后一路穷追不舍,可是当小偷跑到岔路时一个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另一个人则选择了与他反方向的另一条路。

    “他愣了片刻,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继续追赶。后来他选择沿着其中一条路旁边的小道追赶,他相信自己的速度一定比沿着崎岖道路逃跑的小偷要快很多。他追赶了一阵后就累得气喘吁吁,发现连小偷的影子都看不到。突然他想到沿着另外一条路逃跑的小偷长得又胖又矮,相信小偷肯定跑不了太远,应该能够抓到他。

    “于是他沿原路返回到主路上,沿着胖小偷逃跑的方向追赶。尽管他努力加快步伐,但不一会就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他眼睁睁地看着小偷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无奈地摇头叹气。目睹这一幕的邻居纷纷嘲笑他还不如小偷跑得快。”

    我们很多时候不就是那个追赶小偷的人吗?我们想抓住手中的一切,不愿意取舍放弃,错以为能同时沿着两条完全相反的道路抵达目的地。当我们最终认为这完全行不通,根本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时,我们又一下子全部放弃。可见,贪婪和三心二意是我们成功的最大障碍。

    但是,能够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的人很少犯这种错误,他们和追赶小偷的傻瓜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都经过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清楚把握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还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作好应对的准备,避免发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只能选择放弃。

    行动之前作好周密部署和仔细准备的人,他的成功概率远远大于不经过任何规划和考虑就莽撞行事的人。

    机遇总是格外垂青有备而来的人。因此,我们向目标努力之前,应该作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在实现的过程中时刻警觉,随时检查我们的努力是否背离目标,是否把精力浪费在与目标无关的琐事上。只有这样全身心投入实践目标的奋斗中,并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努力付出,方能取得成功。

    专注力是成功的诀窍之一。想要在任何领域有所突破、缔造成就的人,必须掌握专注力的训练方法,学会培养提高自己的专注力。

    早在源赖朝的时代,人们就已经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培训方法。源赖朝介绍了其中一种“念珠”练习法来提高专注力。

    他说:“找来一串穿有200颗玉珠或宝石的念珠。(需要注意的是玉珠只是充当练习的道具,而不是用在其他方面)注意用细绳将玉珠穿在一起时不能穿得太紧,这样才能方便地把它们从绳子上取下来。然后,用手缓缓拨弄玉珠子数数,从一数到十,再循环往复。

    “在数数的过程中,头脑中只有一个念头:确保在计数时,每两个数字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致。也就是说,你应该保持匀速计数,不能数得太快,也不能数得太慢。按照这个方法不断练习,如果从数字1数到200的过程中,数出每个数字和前后数字之间的间隔时间一样长的话,就算顺利完成这项练习。整个训练要求集中心念、专心致志地计数,头脑中不能有任何杂念。

    “一旦发现自己不小心开了小差,心念并非专注于数出的数字而跑到九霄云外时,你必须从数字1重新开始练习。

    “刚开始练习时,或许你只能保持专心数出五颗或六颗珠子而不分心。你不应该灰心放弃,对于初学者而言这已经是个不错的开始。

    “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你的专注力也就会不断加强,能够在不分心的情况下数出更多的珠子。据说一些伟大的精神导师能够很好地控制心念,他们能高度集中注意力,一口气数完全部200颗珠子而不会有片刻的分神。”

    幕府将军还教给我们另外一种用念珠培养专注力的练习方法。

    “用手从念珠上随便抓取一把珠子握在手里(不用数珠子的数目)”,他说,“你不用计算手里具体的珠数。然后摊开握在手里的珠子,小心地把它们围成一个圆圈,留意整串珠子的长度,并找到圆圈首尾的衔接处。以衔接处为起点开始计算这串珠子的数目。你可以一边用手指轻轻拨弄珠子,一边大声地喊出数到的数字。

    “接着反复练习三次。如果每次随意抓取的珠子数量相等的话,意味着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全神贯注地计数而没有游离到别处。

    “如果每次抓取的珠子数量不同的话,你应该不断练习直到能够连续三次抓到数目相同的珠子。

    “我们也许会嘲笑这些练习过于简单,可是经过训练的、专注力强的人知道其实这并不容易。为了培养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置心一念的能力,他们通常需要经过20多次的反复练习,才能连续三次抓取数目相等的珠子。因为只要稍不留神就很容易抓不准珠子的数目。”

    将军又介绍了另外一种练习方法:

    “全身放松地坐在一张柔软舒适的椅子上,包括放松你的心灵,不要有一丝紧张不安或者焦虑的情绪”,他说,“保持自然舒适的坐姿非常重要。因为任何身体上的不适都会分散注意力,让人们不由自主地关注身体不舒服的感觉。

    “按照这个姿势坐好以后,请将你的手掌轻轻摊开向内,五指微微分开地轻放在胸前。

    “接着把左手放在腰部附近,右手移动到喉咙部位。然后让左手慢慢滑向颈部,右手慢慢滑向腰部。缓慢地移动双手直到两手交汇,注意轻轻地用左手食指指尖去寻找并触碰右手食指指尖。

    “练习时应该集中注意力,头脑中只应该有让双手食指指尖在胸前接触的念头。同时还要适当调整两只手的移动速度,保证两手的指尖成功地碰到一起。

    “你必须全神贯注于手指轻缓的移动,不能胡思乱想或分心走神。”

    现代哲学家把这些练习视为很好的静心方法。

    静心是把心念从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导向内在感知的体验,是一种大脑完全放空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头脑不用思考、想象或者判断,甚至要打破思维的樊篱。只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简单的目标上,自然地体验意识放松的状态。

    静心是净化身心的第一步,它将帮助我们培养一种高度的专注力——独处。

    如果一个人不能学会独处,就不可能静下心来沉思,因此也很难培养出高度专注的能力。

    那么,独处是如何帮助我们培育心灵的呢?

    独处让我们把平时杂乱分散的注意力聚集起来,只专注在一个固定的目标上,让我们的心念只关注当下的每一个细节,而不游离到其他地方。

    埃金森也教导人们在学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努力保持心念完全集中在事情上,不让注意力开小差或者思考无关紧要的问题。

    但一些玩世不恭的人却把专注在一个固定目标的沉思训练当成游戏,不但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反而成为他们的一种娱乐方法。

    比如,我们随便找一张碎纸片,练习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上面。有些思维发散的人却有可能由这张纸片而引发出一系列的想象。

    当他们凝视碎纸片时,会猜测它可能是制造产品的一种原料。他们揣度它到底用在什么产品上呢?是白棉布还是新娘面纱?还是交际花装扮自己的华丽服饰?是谁把它撕成碎片的呢?是宗教信徒在游行中撕碎的还是动物在洞穴中撕咬的呢?

    它是怎么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模样呢?

    像侦探故事情节一样扣人心弦的想象在他们的头脑中此起彼伏,令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兴奋,甚至开始联想造纸厂造纸工艺的全部过程。

    我们清楚地感到这些人的专注力早就跑到九霄云外,根本无法集中在一个固定的目标之上。

    源赖朝也深知置心一念是一项艰难的挑战,他说:

    “如果你的确想培养专注力,那么务必随时觉察自己的心念,一旦发现它已经从眼前的目标跑到与它毫不相干的胡思乱想中时,就要立刻把思绪拉回来,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

    我们在训练专注力的过程中,必须尽量持久地保持置心一念的状态,警觉心念游离到别处。如果坚持不懈地训练,总有一天我们的心就会像忠实的仆人一样听候我们的调遣。

    有的人很容易忘事,他们常常借口说:

    “我只是记性不好,难道这也是我的错吗?”

    他们不承认健忘是自己的问题,反而推说是记忆力造成的原因。他们不敢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为了逃避,他们编造了记忆力不好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其实,为自己找借口开脱的人大多软弱无能、胆小怯懦。

    他们不敢直面内心,不愿意自我反省,总是把问题归结于别人或者外部环境。由于缺乏沉思的习惯,他们可怜的一生都活在自欺欺人的幻觉里。

    沉思和专注力息息相关。沉思是把我们的思绪与外部一切事物隔绝,让心灵专注在我们预先选定的目标上进行深入的向内反观、深刻的省察觉知的思维过程。

    它和专注力的区别是,沉思不需要将心念集中在一个固定的目标上,限制心念游离到任何与目标无关的对象上,而是赋予心灵宽广的思考空间,自由自在地向着目标纵深。

    源赖朝说:“专注力是靶心,而沉思是箭矢锁定靶心的过程。

    “每一只箭矢的使命就是击中目标。在激烈的战场上只有百发百中的箭矢才能射杀敌人,击败敌人的进攻。因此通过沉思锁定专注的目标后,才能实现置心一念、心无旁骛的状态。”

    他补充说:

    “沉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自我净化过程,它让我们的大脑暂时从纷繁复杂的思绪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深入思考的自由空间。虽然我们可能仍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和限制,但是我们能够逐渐提高心灵的专注力。

    “如果我们不培养专心致志的习惯,也就很难真正深入沉思。

    “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专注力,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通过沉思的训练,不断深入心灵探索,不断接近我们的目标。同时我们也敞开心扉接纳一切积极的影响,实现心灵的内在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防范专注力的天敌——注意力分散。我们在沉思时要保持警觉,对自己的每一个念头都清楚了解。不要让心念被电影一样连贯的情节带走,避免错综复杂的思绪把心灵搞得疲惫不堪。虽然分心一段时间后,我们可能也会察觉并逐渐收束内心。可是,如果一个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注力训练,那么沉思对他则是更加艰巨的考验。如果他缺乏坚定的意志,很可能在沉思中迷失自我,心念更加游离涣散。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幕府将军所说的那种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比如当我们长时间冥思苦想一个问题后,可能突然回过神来时才发现心念早已偏离思维的目标,不知道在何处漫无目的地飘荡。当我们重新集中精力准备继续沉思,在回忆的过程中才惊讶地发现一连串的思绪在头脑中此起彼伏。因为当时没有及时觉察并拉回游离的念头,我们早已不在沉思中。

    思想游离是精力不集中的一种表现,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目标。

    源赖朝也提醒我们警惕“白日梦”,因为它不利于训练心灵的专注力。

    “我们必须警觉”,他说,“不要沉浸在白日梦的幻想中。只有精神涣散的人才整天做着白日梦。它如同一块刺绣精美的织布,可惜上面锦簇的繁花只是人们镜花水月的幻想。繁花很快会衰败,颜色很快会退尽,因为它们从未存在。

    “它浪费我们的精力,虚度我们的光阴,让我们心神涣散而不是置心一念。

    “它极大地削弱了我们的心灵能量,不利于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因此白日梦对人有百害而无一益。”

    12世纪,多明我在圣母的天启下创造《玫瑰经》和玫瑰念珠,正是为了帮助人们开发心灵的力量。

    他和日本哲学家源赖朝的观点一致,他认为沉思和白日梦有一些相似之处,很容易让人迷惑。如果一个人致力于心灵力量的开发和培养,当他头脑中闪现纷繁复杂的思绪时,不应该追随那些飘忽不定的念头,更不要在念头的支配下采取行动,分散心念和精力。

    他告诉人们在一边念诵《玫瑰经》一边用玫瑰念珠计数的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心中只能默想经文而不能有任何其他的想法。玫瑰念珠也有独特的设计帮助人们收束内心,集中精力。人们拨弄念珠从数字1数到10时并不断循环往复,每次念完第十个数字后紧接着要念诵一首与前面完全不同的祈祷文,然后高呼十遍“圣母马利亚”的名字。这时候有人可能会分心别处。由于第十一颗念珠与前一颗的距离较远,而且体积也要大一些,它提示人们注意仪轨的变化。当人们拨弄到第十一颗念珠时,要从数字1重新开始计数,直到数到数字10。

    像西班牙修道士多明我一样的精神导师,清醒意识到白日梦的巨大危害,因此他建议人们把白日梦扼杀在摇篮里,当它还未形成惯性思维之前就要努力克服掉这个不良习惯。

    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孔狄亚克进一步阐述了白日梦的危害:

    “沉思的力量是点亮专注力的明灯,把光明从一个人身上反射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照耀到所有人身上。

    “我们的头脑能够理解符合逻辑推理的观点,然后形成深刻的记忆;而灵机一动、突然闪现的念头常常不合逻辑、缺乏理论依据,因此它们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沉思是一个科学的思考过程,当我们透彻分析了客观理性的观点后,就能完全接受并坚信不疑。”

    他还说:

    “通过沉思的训练,我们不断开发大脑潜能,激发大脑的深刻的思维。久而久之当沉思成为习惯时,大脑就随时充满了智慧和卓见。”

    源赖朝也用相似的话教导我们:

    “专注力强的人可以随时轻松地设定心中的沉思目标,再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上面进入深入的思维。

    “无须刻意努力,他们随时就能迅速达到置心一念的状态,把心念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导向当下的目标,全神贯注于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进行深刻的沉思。

    “强大的心力让他们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迅速辨认周遭不断变化的地点和人物,如同写实派画家一样把每一个细节清楚地刻在脑海里,甚至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当时当地空气中的味道。

    “他们的心灵力量多么神奇而伟大啊!他们能够轻松判断、理智抉择,意志坚定的心灵从不会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他总结说:

    “如果要成功地影响别人,首先必须懂得影响自己,帮助自己的心灵培养高度专注的能力,这样才能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

    “许多巫师也能够达到浑然忘我,心念高度集中的状态,因此也很容易对人产生影响力。人们误以为他们的力量来自神灵的魔力,因而很容易相信他们迷信的把戏。

    “骗人的巫术或神力其实根本不存在,相信这一套简直可笑至极。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类似巫术的潜能——神秘的影响力。聪明睿智,能够控制心念并掌握影响力艺术的人都能够对身边的人施加影响。他们树立为人们排忧解难的崇高目标,坚定帮助人们减少痛苦的伟大希望。他们的言行举止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教导也积极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信念和生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