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学-接识法——识别偏才与兼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本章主要讨论了偏材的人难以了解别人的原因,以及在才性鉴定方面偏材兼材之人的不同表现和区别。首先,指出一般人只能识别与自己同类型人的长处,不能了解不同类型人的优点。其次。指出兼材与偏材的区别。再次,论述了辨别偏材与兼材的方法……偏材之人在接人待物上存在着许多缺点,这令今人警醒。作为一名领导。不要因偏材之人的缺点而弃之不用,应综合地看待一个人。不要浪费人才。

    以己观人

    则以为可知也

    观人之察人

    则以为不识也

    【原文】

    夫人初甚难知,而士无众寡皆自以为矢。人。故以己观人,则以为可知也。观人之察人,则以为不识也。夫何哉?是故能识同体之善。而或失异量之美。何以论其然?夫清节之人以正直为度,故其历众才也才识性行之常,而或疑法术之诡。法制之人以分数为度,故能识较方直之量。而不贵变化之术。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而不识遵法之良。器能之人以辩护为度,故能识方略之规,而不矢。制度之原。智意之人以原意为度,故能识韬请之权;而不贵法教之常。伎俩之人以邀功为度,故能识进取之功,而不通道德之化。臧否之人以伺察为度,故能识诃砭之明,而不畅倜傥之异。言语之人以辨析为度。故能识捷给之惠,而不知含章之美。

    【译文】

    人们在最初相识时,很难做到互相了解,而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却都自以为能够了解别人。因此,他们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观察别人,以为这样做就可以了解别人。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观察人的方法,就认为不能够真正了解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有的人能认识同类型的人的长处,却不了解不同类型人的优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品行清廉的人把正直作为品德的标准,因此他能在众多人才中识别出性格和品质保持恒常不变的人,但却不能识别富有谋略的人才;擅长制定法律的人把循规蹈矩作为行为准则,所以能赏识很有器量、举止方正的人才,但却不注意富有权术、善于变化的人才;讲究权术谋略的人把善于思考谋划作为人才的标准,所以欣赏有奇谋妙计的人才,但却不赏识遵纪守法的良民;在道德、法律、权术方面都有所长的人,把精明强干作为人才的尺度,所以只会去谋划临时的方针政策,却不解国家法律制度的长远性和重要性,有智慧、有见识的人把能揣测别人的心意作为人才的标准,所以能掌握计谋韬略的变化,却不重视常规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化;注重各种手艺技能的人把是否出人头地作为人才的标准,所以能赏识热衷于功名的人,却不明白道德的教化作用;善于评定人物好坏的人把能否进行严格的监督考察当作识别人才的标准,所以能识别经常上书进谏的人才,而不喜欢洒脱不羁的人;能说会道的人把能否流利地论辩当做识别人才的标准,所以能发现伶牙俐齿之人的长处,却不知道探寻事物的内在道理。

    【原文】

    是以互相非骇,莫肯相是。取同体也,则接洽而相得。取异体也,虽历久而不知。凡此之类,皆谓一流之才也。若二至已上,亦随其所兼,以及异数。故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才。故兼才之人与国体同。

    欲观其一隅。则终朝足以识之。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后足。何谓三日而后足?夫国体之人兼有三才,故谈不三日不足以尽之。一以论道德,二以论法制,三以论策术,然后乃能竭其所长,而举之不疑。

    【译文】

    所以,不同类型的人往往互相辩驳、否定对方,不愿承认对方的优点。遇到与自己类型相同的人就言语投机、相互吹捧;遇到与自己类型不同的人,即使长久相处,还是互不了解。凡是这种人,都叫做只具备一种素质的人才。如果具备两种素质或者更多,那么这种人也就会兼具更多的才能,并且能识别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兼才的人与“国体”这种人大致上是相同的。

    如果想考察某个人某一方面的才能,只要一天的工夫就可以了。而要想探究得更详细一些,就必须花三天时间才行。为什么说必须花三天时间才行呢?因为“国体”这种人才兼有三种才能,所以了解这种人不花三天时间就没法把他了解透彻:第一天用来探讨他的德行方面;第二天用来探讨他制定法律法规的才能;第三天用来讨论他的谋略与权术,然后才能完全了解他的长处,从而毫不怀疑地推荐他当官。

    【原文】

    然则何以知其兼偏,而与之言乎?其为人也,务以流数杼人之所长,而为之名目,如是兼也。如陈以美欲人称之,不欲知人之所有,如是者偏也。不欲知人,则言无不疑。是故以深说浅。益深益异。异则相返,反则相非一,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为不逊。逊让不尽,则以为浅陋。言称一善,则以为不博,。历发众奇,则以为多端。先意而言,则以为分美。因失难之,则以为不喻。说以对反,则以为较己。博以并杂,则以为无要。论以同体,然后乃悦。于是乎有亲爱之情,称举之誉,此偏才之常失。

    【译文】

    但是,如何通过谈话来知道对方是兼才还是偏才呢?如果一个人经常谈论各家各派的长处,并且一一加以品评推荐,这样的人就是兼才;如果一个人只陈述自己的长处,希望得到众人的夸奖,却不想了解别人的优点,这样的人只能是偏才。偏才不能了解别人,对别人的话也持怀疑的态度。因此,和这种见识短浅的人谈论深奥的道理,谈得越深入,分歧就越大;分歧越大,双方就会更加对立,以至于相互攻击和诘难。所以,偏才的人看见别人多方面述说自己的处世正直,就会认为对方只不过是在自夸罢了;当他看见别人静静倾听他谈话却不发表意见,就认为对方知识贫乏、内心空虚;当他看见别人高谈阔论时,就认为对方不够谦逊;当他看到别人谦恭礼让时,就认为对方学识浅陋、地位卑下;当他看见别人说话只显示某一方面的专长时,就会认为对方知识不够广博;当他看见别人说话旁征博引、语惊四座时,就会认为对方有意要哗众取宠;当他发现自己的想法被别人说出来时,就认为对方抢走了自己的成果;当别人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提出疑问时。他就认为对方不理解自己;当别人的看法与自己不同时。就认为对方有意在和自己较量:当别人谈话时,内容有条有理、知识广博,他却认为对方的话讲得不得要领。他只有在与相同类型的人谈话时,才会感到高兴。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对方产生亲近、偏爱的感情,去称赞、举荐对方,这就是偏才常犯的错误。

    【事典】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