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张学良和东北军-附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学良活动大事纪要

    (一九〇一—一九三五)

    一九〇一年

    是年六月三日(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出生于现辽宁省台安县。

    一九〇七年 七岁[76]

    在新民县,开蒙塾师台安县举人崔骏声为其讲授四书、五经等。

    一九一五年 十五岁

    与于凤至结婚。

    一九一六年 十六岁

    奉天督军署英文科科长徐启东为其教授英文。

    一九一七年 十七岁

    参与、支持沈阳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

    一九一九年 十九岁

    入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

    七月,被徐世昌授陆军炮兵上校衔。

    十二月,被徐世昌任命为暂编奉天陆军第三混成旅步兵第二团团长。

    之前任过奉天督军署卫队营营长。

    一九二〇年 二十岁

    六月,被任命为暂编奉天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

    一九二一年 二十一岁

    率部在吉林省北部剿匪。

    是年秋,应日本政府邀请,赴日参观秋操。

    一九二二年 二十二岁

    四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斯任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指挥第三、第八两个旅和一个混成旅,与吴佩孚所部激战于北京附近的信安、唐家铺一带,将直军击溃。

    五月,因奉军西路失利,使得奉军全线崩溃,遂率东路主动撤退。

    六月,指挥第三、第八两旅坚守山海关石门寨,阻止了直军的追击。

    是月十七日,和孙烈臣为奉军代表,与直军代表王承斌、杨清臣在秦皇岛海面英舰上签订合约。以山海关为两军分界线。双方自十九日起撤退军队,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

    七月,任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后改为整训处)参谋长,负实际整编之责。原所辖三、八旅改编为二、六旅,为各旅之冠,是奉军的骨干。

    是年,兼讲武堂监督。

    一九二三年 二十三岁

    是年初,任调整后的东北航空处总办。

    三月,任航空处所设航空学校校长。

    一九二四年 二十四岁

    四月,继任第二十七师师长。

    九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斯时任第三军军长,与第一军合组为联合军,于山海关、九门口一线和直军激战。

    十月,所辖奉军突入九门口。此时,冯玉祥倒戈,发动“北京政变”。战事以直军失败结束。

    一九二五年 二十五岁

    三月二十三日,任东三省国防军所编十八个师之第四师师长。

    是年,任京榆驻军司令、第三军团军团长。

    十一月,乘舰到秦皇岛附近海面,谋晤劝倒戈反奉的郭松龄,不得见。嗣后,于兴隆店设指挥部,对郭军作战。

    一九二六年 二十六岁

    四月,任奉军三、四方面军团长,参与了年初由张作霖、吴佩孚和阎锡山联合发起的对冯玉祥国民军的进攻。是月中旬率第十军、第十一军及直辖炮兵、工兵、坦克等团队,进驻国民军放弃的京、津地区。

    七月,坐镇北京,军团部设前敌总指挥部于昌平附近,并集结部队。

    八月,所部于珍之第十军攻下南口,后占领张家口,国民军退往西北。

    一九二七年 二十七岁

    二三月间,率奉军三、四军团所辖六个军,沿京汉线南下,消灭吴佩孚的靳云鹗部于郑州、开封之间,以期与北伐军对抗。

    五月,所部十万余,沿平汉线前窥武汉。

    六月,致电阎锡山,要求顾全北方大局,避免军事冲突。

    十月,任总指挥职。所部四万余人,与傅作义所率晋军第四师展开涿州之战。翌年初,经谈判解决,收编傅军余部。

    一九二八年 二十八岁

    四月,与杨宇霆率三、四方面军团,在京汉路和正太路,同再次北伐的冯玉祥、阎锡山部作战。

    五月,自保定回北京,建议张作霖罢战议和,撤兵关外。

    是月三十日,离保定北上抵京。奉军放弃保定,退往琉璃河。

    六月四日,闻张作霖于皇姑屯被炸,遂离京到滦州布置前方军事十余日。

    是月十七日,奔丧,秘密返抵奉天。

    是月十九日,就任奉天督办,公布张作霖死耗,宣告停止军事、休养生息等政策。

    七月四日,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是月十日,派代表邢士廉、王树翰到北京香山谒见蒋介石,商谈南北妥协条件。

    八月,日首相田中代表林权助,迫使其对南北统一问题持观望态度,答以愿使中国统一,并以民意为依归。

    十月,被国民党中央任为国民政府委员。

    十二月二十九日,发表通电,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遵守三民主义。

    是月三十一日,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是年,自任东北大学校长。捐款增建校舍,以高薪聘请名流学者担任教授。

    一九二九年 二十九岁

    一月七日,任正式成立的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主席。

    是月十日,枪杀杨宇霆、常荫槐。翌日,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杨、常罪状。

    二月,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三月,兼任国防委员会委员。

    五月,搜查哈尔滨苏联领事馆,封闭中东路职工联合会。

    七月七日,抵北平。第一次与蒋介石会晤;协商有关中东路的对策。

    是月十日,其部队占领中东路,查封苏联远东贸易局、煤油局、商船局、商业联合会。

    八月,发布对苏动员令,派兵六万,任王树常、胡毓坤为东西两路总指挥,增防边境。

    十月,拖延日方要求修筑敦(化)图(门江)铁路事,直到九一八事变。

    十一月,未报请南京政府同意接受苏方条件:恢复冲突以前中东路状态,释放苏方被俘人员。

    一九三〇年 三十岁

    是年初,任东北军空军司令。

    三月,西北军鹿钟麟等五十七将领通电拥其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阎锡山为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等为副总司令)。

    六月,在中原大战开始一个多月后,被南京政府特任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蒋介石极力拉拢,以增加倒阎、冯的实力。

    九月一日,和阎锡山、冯玉祥、汪兆铭、李宗仁等七人被北平“扩大会议”推定为国府委员。是月四日,拒绝“扩大会议”推其为国府委员。

    是月八日,拒绝阎锡山以北平政府各部长之半数归自己支配的主张。

    是月十八日,发出通电(巧电),呼吁和平,拥护中央。

    是月二十一日,所派东北军十二万人入关,到达天津。是月二十三日进驻北平。北平“扩大会议”即行解体,汪、阎退往太原。

    十月,在沈阳就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职。

    十一月,抵南京,和蒋介石商议华北善后问题,蒋让其全权处理。这期间,被南京国民政府推为国府委员。

    一九三一年 三十一岁

    一月,受南京政府明令褒奖。当月设副司令行营于北平,节制东北、华北八省的军队。

    三月,东北大学改行委员制,任委员长。

    五月,参加在南京开幕的国民会议,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

    是月下旬,患伤寒入北平协和医院治疗。

    七月六日,于是月二日在吉林长春县(伊通县)发生万宝山事件后,密电东北政委会:“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

    是月下旬,以副总司令名义电致华北各将领,谴责石友三。讨石战争,正式开始。

    八月,接蒋介石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并将此电转发东北各军事负责长官一体遵守。

    九月六日,电令驻沈北大营旅长王以哲:“中日关系现甚严重,我军与日军相处须格外谨慎。无论受如何挑衅,俱应忍耐,不准冲突,以免事端。”是日,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分容忍,不与反抗,免滋事端。”

    是月十八日夜,在驻沈阳日军炮轰北大营、占领沈阳后,召集东北高级将领戢翼翘、于学忠、万福麟、鲍文樾等开会,说:日人图谋东北,由来已久,现在我们既已听命于中央,所有军事、外交,只应速报中央,听候指示。

    是月十九日晨,召集顾维钧、汤尔和、章士钊、罗文干、王树翰、刘哲、莫德惠等任东北外交委员会委员,咨询东北外交。

    是月二十一日,又邀请当时平津的名流李石曾、胡适、吴达诠、周作民、朱启钤、潘复、陈篆、曹汝霖、陆宗舆、王克敏、王揖唐、汪荣宝、王荫泰,以及东北高级官员于学忠、万福麟、王树常等二十七人,磋商东北问题。由于以上两次会议,迷信南京政府和依赖国联的思想更深了。

    十一月上旬,严令天津市警察局痛剿日军指使的扰乱天津市的便衣队。是月下旬,令王永盛旅康景濂团开进市内,协助保安队与便衣队交战。

    十二月,电南京国民政府,请辞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职。国民政府准其辞职,改任其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一九三二年 三十二岁

    四月,与抵平国联调查团团长李顿作长谈。申述东北历来为中国之一部分;否认中国为非统一的国家,谴责日本对中国经济进步与政治统一的嫉视。

    七月,任命何柱国为临榆警备司令,阻止日军通过山海关。

    八月八日,电国府军委会行政院请辞北平绥靖公署主任职。

    是月十六日,国民政府准其辞北平绥靖主任职。

    是月二十日,蒋介石请其以军事委员会委员资格代理北平军分会委员长职。

    一九三三年 三十三岁

    是年初,于一月份山海关失守后,调商震的三十二军、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和王以哲、万福麟的部队,增援热河。

    二月,偕宋子文等一行数十人,到热河视察。和张作相、汤玉麟、万福麟、宋哲元等守热河有责的将领,发表抗日通电。

    三月七日,电南京国民政府,引咎辞职。

    是月九日,与蒋介石、宋子文在保定会晤。蒋介石同意其辞职,并劝其十日飞上海后出洋治病。

    是月十一日,通电下野。表示“始终以巩固中央、统一中国为职志”。

    是月十二日,乘飞机抵上海。

    四月,由上海携眷乘意大利邮轮启程出国。先后在意大利、法国、丹麦等国参观、考察。

    一九三四年 三十四岁

    一月,自欧返国,经香港抵上海。

    二月,被国民政府任为豫鄂皖三省“剿匪”副司令。三月就职。调原驻华北的东北军南下,“围剿”豫鄂皖边区的中国工农红军。

    五月,取消“复东会”,与“复兴社”合作成立“四维学会”,任会长。蒋介石为名誉会长。

    一九三五年 三十五岁

    三月,被国民政府特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

    四月,被国民政府明令为陆军上将,叙第一级。

    十月,被国民政府任为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在西安设司令部,负具体指挥之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