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元年八月,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女皇突然下诏,宣布文昌左相武承嗣改任特进,纳言武攸宁改任冬官尚书,夏官尚书、同平章事杨执柔改任地官尚书,并罢政事——武承嗣失势啦!
特进是正二品文散官,仅次于开府仪同三司,地位甚是崇高,但没有任何职权,实际上就是闲人,连朝会都没必要参加。如果仅是武承嗣丢了实权也罢了,武攸宁也丢了相位,连带着有亲戚关系的杨执柔也跟着罢相。很明显,女皇对武承嗣的态度有了重大转变。
除了李昭德,百官都莫名其妙,虽然许多人乐于看到这个结果,但也转变得太快了吧?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裸露了女皇的心思。九月初一日,女皇在大朝时对百官宣称,她两年前脱落的一颗后槽牙又长了出来。七旬老妪长出新牙,世上有这等奇事?群臣当然不会扫兴,都夸赞女皇身体强健,说这是一大祥瑞。于是女皇下令在洛阳嘉善坊建一座长寿寺,专门纪念此事,并改元长寿,大赦天下。
这回大伙明白了,女皇是要向天下人宣示:朕很长寿,谁也别算计朕的身后事!
改元后女皇又增补李昭德为凤阁侍郎,崔元综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武承嗣触了姑母的霉头,懊悔不已,更忌恨那些心向皇嗣的大臣,但这时候他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西域之战已拉开序幕。
武曌采纳唐休璟的建议,发二十万大军西征,不过主帅人选却是个难题。朝廷自天皇晚年就出现了缺乏大将的问题,李治死后原本还有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三位名将,但武曌为了夺权,消弭军中隐患,把这三人都除掉了。现在遇到重大军事行动,该以何人为帅?关键时刻李昭德推荐一人——右鹰扬将军王孝杰。
王孝杰,雍州新丰人,出身寒门自幼从戎,早年曾跟随刘仁轨、裴行俭出兵放马,以勇武著称,立过不少战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在吐蕃有过一段传奇的经历。凤仪三年唐朝西征受挫,时任副总管的王孝杰、刘审礼在大非川遭论钦陵大军围困,由于主帅李敬玄临阵怯懦不敢营救,先锋军孤立无援全军覆没,刘审礼重伤身亡,王孝杰被敌军生擒押往逻些。当时吐蕃前任赞普芒松忙赞过世,器弩悉弄刚刚继位,年仅五岁,小赞普见到王孝杰,惊奇地发现他的相貌酷似死去的父亲,抱着他一顿痛哭。结果吐蕃人非但没加害他,反而礼敬有加,待为座上客;两年后两国暂时息兵,适逢文成公主去世,朝廷遣使吊祭,他又跟随使节返回大唐。王孝杰虽然从来没担当过主帅,但由于有这段特殊经历,对吐蕃内情了解极深,对他们的将领及战法更是了若指掌,故而李昭德此番力荐其出任主帅。
女皇从善如流,当即任命王孝杰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并给他配了两名得力的副手,西州都督唐休璟、左卫将军阿史那忠节——唐休璟久在边庭,曾任西域副都护,文武双全颇有智略,此番出兵的建议就是他提出的,当然义无反顾;阿史那忠节乃西突厥胡禄屋部首领,跟随阿史那斛瑟罗内附,派他去自然是为了招抚旧部,防备东突厥。
这是大周建立以来首次大规模出征,朝野莫不瞩目,三军士气高昂。一则选将得当,二则将士尽命,加之吐蕃内乱军心不稳,论钦陵根本未及救援,王孝杰指挥得当连战连捷,一路凯歌势如破竹,结果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便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全部领地尽数收复。
露布传至洛阳,女皇惊喜非常,在朝会上盛赞王孝杰之功:“昔贞观中得蕃城,其后西陲不守,并陷于吐蕃。今既尽复于旧,边境自然无事。孝杰建斯功效,竭此款诚,遂能裹足徒行,身与士卒齐力。如此忠恳,深是可嘉!”于是晋升王孝杰为左卫大将军,又在龟兹重建安西大都护府,任命左玉铃将军许钦明担任都护,留三万兵马驻守——自此西域重归中原王朝统治。(
这次收复意义重大,此后西域一直在唐朝直接或间接控制下,维持了一百多年,直至唐后期藩镇割据严重,无法顾及遥远之地才被迫放弃。
)
然而胜利的欢呼还没结束,新一轮冤狱又开始了,始作俑者依旧是武承嗣。他固然失权失宠,却不死心,争夺储位已骑虎难下,只能一条道跑到黑。但是这次罢相武承嗣并不了解内情,以为仍是崔神基等人搞的鬼,所以把他们当成了报复对象。西征一结束他马上行动起来,这次的案子与上次狄仁杰、魏元忠等人之事如出一辙,他唆使酷吏王弘义掀起诬告,将崔神基、王璿、李游道、袁智弘四名宰相打入诏狱,并攀引文昌右丞李元素、春官侍郎孔思元、益州长史任令晖等重臣,皆判为死罪。
又是在生死一线的时刻,又冒出了救星。崔神基之弟崔神庆正担任并州长史,闻听兄长下狱判死,昼夜驰骋赶到洛阳,求女皇宽赦。并州既是李唐龙兴之地,也是女皇的故乡,天授革命后号称北都,崔神庆在此两年颇有政绩,镇压土豪、平准粮价,尤其并州过去因汾水相隔分东西二城,他到任后重新规划,修改城坊增筑桥梁,使之连为一体,不仅交通更为便利,还节省了驻防兵力,深得并州百姓爱戴。女皇本就器重崔神庆,又见他心念兄长甚是可怜,竟然卖了个天大的面子,把所有涉案官员一律改判为流放。这倒也罢了,诸臣踏上流途没几天又连追诏敕,把流放也给免了,纷纷改任为司马、长史,其中李元素干脆官复原职,回洛阳继续当他的文昌右丞……
转眼间北风凛凛,已将近年末,武三思散朝而归,坐在马车上喟然苦笑——武承嗣没戏啦!
武三思从头到尾看得都很清楚,《易经》有云“一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武承嗣连兴大案,从岑长倩到李嗣真,再到崔神基,威力一次比一次弱,刚开始还能置人于死地,后来成了贬官、流放,现在想流放人家都办不到了。宰相之权已经丢了,仍然不知悔改,这次冤案能做成完全是侥幸,其实是被女皇利用了。武承嗣与崔神基等人有怨举朝皆知,女皇既罢武承嗣,就不会让崔神基等人独大,再说还要维护武家的面子,所以罢免这些人是早晚的事。回溯两年来武承嗣掀起的所有大案,都是女皇受益,借势压制了李唐旧势力,而他自己却没捞到半点儿好处,还结了一大帮仇家,东宫里的武轮更是连半根毫毛都没伤到。归根结底武轮的废立全在女皇本人的态度,跟外间有多少大臣支持没关系!
武承嗣争取储位的手段就四招,一是宣扬“代武者刘”的威胁,二是制造冤案铲除政敌,这两招意在打击武轮;三是假造民意请封太子,四是向女皇献媚取宠,这两招是抬高自己。现在嚷“代武者刘”已经没人理了,冤案也造不起来,王庆之更惹烦了女皇被活活打死,除了拍女皇的马屁他武承嗣还能干什么?还会干什么?更重要的是随着这次冤案的落幕,凤阁鸾台的权力格局有重大转变,一位铁腕宰相已脱颖而出——李昭德。
天授以来宰相已经换了十八个,或贬或杀,快得跟走马灯一样,可这次崔神基等四人被免,女皇竟不再增补,凤阁鸾台实际已落入李昭德掌控,虽然他名义上还只是同平章事,实际权力却不亚于内史、纳言。现在谁都看得出女皇对此人格外器重,况且他又在收复西域的事情上立有大功,地位稳固不摇,八成不会再换啦!而李昭德对于立嗣问题的态度,仅从打死王庆之一事就可见一斑。这么个立场鲜明、手段强硬的人掌控朝政大权,武承嗣还有什么咒念?
算啦!这些年结的仇够多了,再折腾下去谁也甭想活。如今大祸已露端倪,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武三思决定自谋出路……
他冒着寒风回到自己的王府,无暇歇息片刻,匆忙翻箱倒柜找出两件名贵的礼物,一盆三尺高的珊瑚树、一柄檀木镶美玉的如意,叫仆人用彩缎装饰,放进提盒,送往定王府——去年这会儿武攸暨与太平公主生下个儿子,取名武崇敏,现在时值周岁,这两件东西算是生日礼物。当然给小孩送礼全冲着大人面子,武攸暨算不得什么,太平公主却是女皇唯一的女儿,万万怠慢不得。
张罗完这件事,武三思又坐到书案前,提笔写了两封信,吹干之后又反复读了两遍,确定无误装入信封,命仆童叫执仗亲事裴巽前来——亲王府虽比不上东宫,也有宿卫扈从,由品阶稍低的官员子弟充任,分为亲事、帐内两府,执仗亲事是亲事府属员,从八品下的小官。裴巽字令直,年方二十一岁,乃是隋末司农少卿裴之隐的后人,惜乎其家已没落,其父仕宦不过六品,裴巽虽凭恩荫入仕,却无缘侍卫女皇,仅在王府任职。不过这个年轻人相貌英俊、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故而武三思视之为心腹,常派他办事。
不一会儿工夫,裴巽欢欢喜喜来了:“王驾有何差遣?”
“有两封信劳你传送。”武三思虽这样说,却只递他一封,“给羽林将军苏宏晖的。”
裴巽听到这个名字,白皙的笑脸露出一丝尴尬:“这……”苏宏晖负责看守东宫,兼管皇嗣武轮,梁王给他写信该不会有阴谋吧?送这封信会不会卷入麻烦?
“放心吧。”武三思明白他的顾虑,嘿嘿一笑,“可对你直言,我写这封信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劝劝苏将军,叫他看管东宫别那么严。毕竟武轮乃女皇亲子,又是皇嗣,若太过刁难将来何以自处?最好还是像当初张虔勖一样,若有皇家亲密之人可以放入,书信传递也别阻拦。凡事将心比心,皇嗣明明是无比尊贵之身,却闷居宫中不得自由,也挺苦的嘛!”
“是是是,亲王宅心仁厚,是活菩萨啊。”裴巽心下暗想——风向变啦!看来亲王有心与皇嗣结好。
刚想到这里,又听武三思发问:“你在我府里多久了?”
裴巽赶忙回过神来,笑着作答:“一年零三个月。”
“真快啊……你觉得本王待你如何?”
裴巽乍闻此问受惊匪浅,匆忙跪倒:“亲王待我恩重如山,赏赐颇丰,关怀备至胜过双亲,卑职终身不负亲王之恩。”这话虽不免阿谀,却也不算很过分,武三思确实对他不错。
“快快请起。”武三思双手相搀,“其实从你一来,本王就觉得你是个人才,又这么年轻,当早谋富贵。所以我打算让天官通融一下,给你外放个参军。”
裴巽喜出望外——执仗亲事只是个侍卫长,连正式差事都没有,若能外放为官,熬上几年便可迁转。自己才二十一岁,又有梁王做靠山,前程大有可为。
“多谢亲王栽培!”
“谢什么?我这也是为朝廷选贤嘛!嘿嘿……”武三思笑着回归座位,脸色渐渐凝重起来,“眼下均州(
今湖北丹江口
)司仓参军开缺,我会尽快帮你谋到,这可是肥缺啊!”
“肥缺?!”裴巽大惑不解,均州在山南道,离京又远又贫困,据说常闹水灾,那是什么肥缺?
武三思知他不理解,点拨道:“均州毗邻可就是房州。”
闻听“房州”二字,裴巽双眼一亮——废帝李显软禁之地!
“实话跟你说吧,若不是太过显眼,我就直接在房州给你找个职位了。”武三思这才把第二封信递给他,“你到任均州后,速寻时机前往房州,这封信就是给房州刺史崔敬嗣的。如今这年头风雨不定,谁都有求人的时候,本王承诺在朝中支持他,担保没人能诬告他,只求他厚待庐陵王。倘若事情顺利,你不妨直接拜谒庐陵王,也替我多多致敬。他们一家若有何需求,你竭力满足,所有开销皆由本王负担。办好这件事,我保你前程似锦一门富贵!”
“遵命……”
武三思连连点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趁武轮、李显现在尚在困笃之中,赶紧和他们拉关系,多给些好处。日后他们翻过身来才不会为难自己呀!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武三思目光不可谓不远,心机不可谓不深,对李家兄弟的投入绝对是明智的。然而他做梦都没想到,一个意外事件险些打乱他的计划,皇嗣面临一场大劫……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