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中的职场智慧-初来乍到,余则成懂得惟命是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细品潜伏】

    极少人一踏上职场就能登上权利金字塔的顶端,大多数人要经历从底层步步攀升的过程。而作为职场新人,就更应该留个心眼儿。怎么做新人,余则成有个经典表述。他还在重庆军统时,跟着吕宗方执行刺杀汉奸李海丰的行动。二人到了南京伪国民政府报道,余则成化名劳文池跟新上级万里浪接洽。万里浪客套了一番,余则成则毕恭毕敬的对他说:“初来乍到,只有惟命是从。”

    初来乍到,惟命是从。这就是余则成做新人的态度。当然,他作为一个打入南京伪国民政府的潜伏者,需要打造出一副忠心耿耿、惟命是从的形象,以此来增添对方的信任。之后到天津站,余则成依旧如法炮制。于是站长也相信,无论下什么命令,这个自己以前的学生也会毫无二话地去执行。余则成如此说,也如此做。站长让他敲诈汉奸穆连城,他虽然私底下对以公谋私、敲诈勒索的行为嗤之以鼻,但表面上依旧卖力办事,几次三番出入穆连城府上,为站长赚下了大笔奇珍古玩。

    余则成的新人态度,我们可以直接移植到现代职场。当我们作为一个新人入职时,不要对上司的命令指手画脚,你所要做的就是照章执行。只有先把抱怨甩在一边,你才有进一步成长的机会。

    而相比起余则成,陆桥山与马奎的“新人态度”就明显要差得多了。虽然二人并不是初入官场,但战后的天津站里,各种人事关系都是新的。所以,“新人”的概念也可以更扩大一点,任何初来乍到的人都可以算作是新人。可惜,这二人显然不能及时调整状态,不仅不想着搞好关系,居然见面就“掐架”。马奎刚想在站长面前出出风头,陆桥山就泼凉水。二人的梁子就此结下,之后争端不休,最终两败俱伤。职场新人们不能不警醒,尤其对一些跳槽者或者调职者,当你到了新的岗位时不要延续过去的思维和行事模式。

    陆桥山与马奎“掐架”,给了余则成分裂他们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他的潜伏工作。可是“假太太”翠平的态度就让余则成吃尽了苦头。组织上本来为余则成安排了一个有经验的搭档,却临时有了变故,翠平赶鸭子上架不得已接受了任务。她可以算得上是对潜伏工作毫无经验的“超级菜鸟”,不满、抱怨、唱反调,这就是她的所作所为。“新人”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老板”,结果可想而知。余则成在外要面对复杂的敌情,在内还要屡屡接受翠平的挑衅,情急之下怒喝:“收拾东西,走人。”

    幸好事态的发展给了翠平改过的机会,而她的“新上级”余则成也是一个难得的“好上司”。但是现实职场中的你可能没有这样的运气,做新人时一个不留神就会惨遭淘汰的命运。所以,初来乍到请小心谨慎!

    与其强求公平,不如突破自己

    很多职场新人总是难以真正调整心态,他们经常不满,或者私下抱怨:“这不公平!”或者“凭什么你可以那么做而我不可以?”这种状态就跟翠平最初被派来潜伏时的心理状态一模一样。

    翠平被派到余则成身边以前,是一个活跃在革命区的游击队小队长。手下领着一帮兄弟,上阵打游击。虽然在余则成看来,这些工作不过就是“埋个地雷,送个鸡毛信”一类的小事情,但翠平却对她的游击队员身份极其自豪。现在突然从有一帮兄弟的游击队长,变成了给别人“打下手”的,不仅如此还成天干着似乎跟“革命工作”完全不搭边的杂事。翠平心里的一碗水端不平了,于是老找余则成嚷嚷:“凭什么我就不能多说,凭什么我就得听你的。”

    老想跟余则成平起平坐的翠平,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险境之后也慢慢发现,组织上的安排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情况,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而在明白了这一切以后,翠平不再跟余则成唱反调,他们的工作也就进行得顺利多了。

    职场新人习惯要求公平合理,应当说这并不是一种错误的心理,但是,如果因为不能获得公平,就产生一种极度消极的情绪,甚至影响到你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

    你需要知道,这本来就是个不公平的世界。

    这个世界不是根据公平的原则而创造的,譬如,鸟吃虫子,对虫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蜘蛛吃苍蝇,对苍蝇来说是不公平的;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鼠又吃……只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这个世界并没有绝对公平。

    人类社会自然也遵循着这样的法则。比如现在的就业难问题,很多拥有者高学历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还比不上低学历的技术人才有竞争力。参照他们的寒窗苦读所花费的财力和精力,这样的现状就是一种不公平。而能够及时摆脱“不公平心理阴影”的人才能更快的在职场上获益。

    文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小公司里谋得一份业务员的工作,她的上司们都比她的学历低。其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上司老是找茬,对她颐指气使。好朋友听说了她的状况后很为她鸣不平。但文云并不计较,因为她懂得: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心灵回归到零,用一颗平常心学会忍耐,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才会取得事业的发展。面对刁钻的同事和无理取闹的客户,她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在学习,我要坚持。她咬紧牙关,忍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总结经验,积攒力量。两年后,凭借着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坚忍的态度,她成为该公司的业务经理。

    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或不承认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往往怜悯他人也怜悯自己,而怜悯自然是一种于事无补的失败主义的情绪,它只能令人感觉比现在更糟。我们不能完全改变世界的不公平,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公正,关键就在于你能否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

    承认不公平的一个好处便是能激励我们去尽己所能,而不再自我伤感。我们承认不平等的这一客观事实,并不意味着一切消极的开始,正因为我们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才能放平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认清现实是第一步,接受现实是第二步,然后才有改变现实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抱怨与不满只会增加你获得成功的成本与时间。所以初上职场的人,要求什么也别要求公平。与其把时间与精力浪费在要求公平上,不如自我突破,通过你的努力变成制定规则的人。

    老板的“裙带关系”动不得

    军统天津站里最先被余则成扳倒的就是行动队队长马奎。这小子的落马的确很冤屈,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甚至让大家误以为他就是间谍“峨眉峰”。吴站长找到那张余则成特意留下的“峨眉峰照片”时,愤恨的说:“峨眉峰,还他妈的独照。”其讽刺的语调让观众捧腹,又不得不感叹马奎实在是运气太差了。

    马奎的倒霉运程始自余则成,他从一开始就怀疑余则成的身份,甚至不顾吴站长的阻拦,屡次想要调查他。马奎忘记了一点:余则成是吴站长当年的学生,是吴亲自点名将他调到身边的。他们的联系比“裙带关系”更为紧密。马奎想要打余则成的主意,自然会让吴站长不满。而此时余则成想要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更容易,所以后来马奎甚至从怀疑余则成转向怀疑站长,就越错越离谱,最终掉了乌纱还丢了小命。

    不仅是天津站,现代职场上也难免有这样的情况。你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身边就多了很多“皇亲国戚”。他们跟老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这些联系他们被安插进来,成为了你的同事。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千万别招惹这些“皇亲国戚”。

    志强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但是因为触动了“皇亲国戚”的利益,受到领导冷落、同事孤立。他就将自己的苦闷通过信件的方式,向一位记者倾诉,以下是信件内容:

    “最近实在太郁闷了,但又不知道该怎么排遣心中的抑郁。从一个朋友那里听到你对冷暴力的调查研究,冒昧给你写信,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我之前一直在外企工作,来这家民营公司才三个月。公司里面有很多员工或是老板的亲戚或是经理的朋友,总之有很多人都不是靠本事来公司的,而是靠关系在这里当寄生虫。我十分反感和厌恶那种人,他们没什么真本事,但在单位却十分嚣张。公司的管理人员对他们也敬而远之。

    但我还是坚持以业绩来评判。年终绩效考核的时候,我按照章程实事求是地对那些“关系户”进行了考核。由于他们平时总是无所事事,并且无视公司的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有时候好几天都找不到人,更谈不上什么业绩了,所以我给他们的初步考评的成绩都很低,没有一个不及格的。我自认为“秉公执法”,没什么不妥。

    但当我把考评结果拿给部门主管看的时候,他相当不满意,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并且责令我重新考评。我觉得非常委屈,我是按规定办事的,并没什么错。但当时无法抗拒部门主管的要求,只好重新做了一份绩效考核。此后我的工作更加艰难,那些“皇亲国戚”不时给我难堪,同事对我也不像以前那么热情,我很苦恼。

    志强是一个按规章制度办事,看起来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在很多时候,很多问题并不能通过硬性的规章制度来解决。对于这一点,职场新人或是长期在外企工作的人应当尤其注意,因为这一部分人往往对搞关系、私人权力超越公司制度的做法不以为然,他们往往认为个人权利应该为公司的规章制度让道,但事实上这样的态度很多时候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有时还会将自己卷入人际关系的漩涡。

    和马奎一样,志强就是没有看清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但马奎是为了私利,而志强则是过于耿直。可惜结果都一样,不仅没能动摇他们的地位,反而为自己招来灾祸。仔细想想,那些“皇亲国戚”之所以能在公司工作,就是老板的意思。志强公然认为那些人没有在公司工作的资格,岂不是质疑老板的做法?

    “皇亲国戚”是公司中一个特殊的团体,不要轻视和怠慢他们,同时也不要与之交往过于密切,保持一般的关系就可以了。不管他们的为人怎么样,毕竟身份特殊。如果你跟他们走得很近,难免会有人认为你想利用他们和老板的关系。就算没有这方面的嫌疑,如果你和他的交谈传到老板的耳朵里,也容易将你卷入是非之中。不要跟他们“拉帮结派”。你千万不要想与他们合谋从而能分得“一杯羹”,这样只会让你越陷越深,最终无力自拔。

    了解团队是快速融入它的第一步

    看看《潜伏》,翠平从一个土里土气的乡下丫头最终混入了那群官太太中间,并且为余则成探听到了很多有用信息。余则成的“战场”在办公室里,而翠平的“战场”就在官太太们集中地牌桌上、饭厅里。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融入这个群体的呢。首先找准最关键的人物——站长太太。她是这群女人中间的“主心骨”, 其他下属的夫人们则是见风使舵的。所以跟站长夫人搞好关系就跟整个太太群搞好了关系。

    想进入这个群体,自然也必须有这个群体的行事方式。这也就是翠平所说的“打打麻将、买买东西”,在余则成的帮助下,翠平一步步了解了富太太们的生活方式。然后便摇身一变,成了旗袍裹身的余太太。所以说,要融入一个团队,首先还是要先了解这个团队。

    把翠平的方法引申到职场,就是要学会搜集各种信息。

    职场新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有哪些呢?这就包括你所从事的工作的运作方式,同事们的职责,除此之外你还必须了解办公室内的权力关系。要了解这些信息,如果你总是直接地问这问那,难免会招人厌烦,而且也会给人你缺乏专业素养的印象。所以要采取一些合适的方式。

    首先要想好了再问。当你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江湖”请教问题时,你应该预先把具体问题想好,理清头绪再问。并且尽量简短,这样既显得你很有调理,也不会占用他过多的思考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时机一定要把握好,别人正在认真工作时你就不要冒昧问他问题,而假如他们在赶着加班时,你就更不要前去打扰。

    然后你要找到任何能找到的资料,比如查阅一些公司档案,比如以前的谈判案例或者书信、报告等。当然这些资料不能是公司密封的。通过这些你可以学到公司里的人是如何写信、如何与客户或买主对话的,也应该学会怎样与他人沟通。

    要快速了解团队的信息,你还需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同事们闲聊时就会说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不过这些信息都是零散的,就需要你仔细从中间挑出最有价值的部分。从周围听到的这些信息,会使你获益匪浅。

    如何快速融入一个团队,是职场新人们遇到的重要问题。这就好比是要和一个陌生人交朋友,你必须先从认识他开始。了解了他是怎样的人,然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行动。而融入团队也一样,你必须首先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他们都遵循什么规则。翠平能从官太太们口中打探到各种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这个道理。

    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

    “把茶叶交给克农同志。”

    这是余则成为了警醒大大咧咧的翠平而讲给她的故事:我方派到敌方的地下工作者,一直以来都很警惕,行事说话谨慎小心,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危险的潜伏工作,四周都是特务的眼睛。但是其中一个潜伏者做梦时说了一句梦话:“把茶叶交给克农同志。”就是这样一次“不小心”被敌人抓住,最后杀害了他,而地下工作也遭受到了极大地破坏。

    以往做事粗心大意的翠平,开始渐渐明白了余则成工作地危险性和重要性。就仿佛是行走在万丈深的悬崖边上,走错一步就有可能粉身碎骨。而后她甚至在李涯的盯梢下,谨慎地拿到了余则成暗示留给她的茶叶罐,从中找到了余给她的指示。可惜翠平是个文盲,只跟官太太们学会了麻将上的几个字,怎么认识余则成留给她的字面指示呢?翠平找到一个小孩子,用糖果引诱她念字。别以为翠平又犯傻,她这次可是考虑周全了。小孩子心思单纯,一心想吃糖,根本不会留心字条上的内容,就算注意了也多半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找小孩子念字条是找对人了。而心细的翠平怕一个小孩子念错了,又找了另外的小孩重复了一次,确保内容传达无误。这个过程里,翠平的小心谨慎可见一斑。

    现代职场上虽然不比战争年代的间谍潜伏,但我们还是应该多存一个心眼儿。尤其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们,更应该小心翼翼地处理手边的每一件事。因为你入职不久,对身边一起工作地同事没有更多的了解。毕竟是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别人的想法你不可能尽知,何况手有五指参差,人也良莠不齐,有些人就专捡别人的弱点进攻以获取不义之财,这种人比窃贼更心狠手黑,更难于提防。一旦被他们抓住机会,你就会面临灭顶之灾。所以与他人做生意,定要谨慎小心,洞悉对方底细之前,切不可推心置腹,将自己的底细抖落个一干二净。这样的故事可能会让你领悟到几分小心的必要性。

    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个车祸,有两辆轿车互相擦撞,所幸车主都没有受伤。虽然车主没受伤,可是各自受到的惊吓却不小,身体颤抖不已,也没有力气争个谁是谁非了。两人在路边坐下来,互相交换名片,一位是徐律师,另外一位是林医生。

    徐律师由口袋里掏出一小瓶酒来,对林医生说:“来,压压惊!”林医生说了声谢谢,拿起酒瓶灌了好几口,才把酒瓶还给徐律师。徐律师接过酒瓶,盖上瓶盖放到口袋里。林医生见他没喝酒,于是问他:“你不喝吗?”没想到徐律师马上回答:“要啊!但是要等警察来过以后再喝。”

    林医生听了这话,大概恨不得把喝下去的酒全给吐出来,等警察来了发现他满嘴的酒味儿,怕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吧!徐律师使用心理战术解决车祸问题,显然胜之不武,但就专业上的敏锐度来讲,医师在法律问题上当然比不上律师了。

    初入职场的菜鸟们,千万不能步林医生的后尘。面对那些看似好意的面孔,多留一个心眼儿。在和同事们熟识之前,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都系数传达。害人之心自然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却是绝对不可少的。

    面对上司也一样,上司说他对你很放心,事实可能正好相反。吴站长虽然一手提拔了余则成,并且经常和他推心置腹。但事实上,他一直在旁敲侧击着余则成。尤其是余则成的初恋情人左蓝以敌方的身份出现时,站长察言观色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余则成只要稍微露出一点马脚就会被窥破。还好他够谨慎,了解言多必失的道理,干脆装傻到底,躲过了一劫。所以,当上司表现的很相信你时,自己心里必须要有本账。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翠平的转变启示录:玩命也要干好第一份工作

    刚到天津时,翠平是个地地道道的“土”八路。她听余则成说起“无声手枪”,兴趣大发,问他:“有无声机关枪吗?”余则成对将要成为自己搭档的翠平十分无奈,道:“有无声手雷,你要吗?”揶揄之情溢于言表。

    翠平从一个连“无声手枪”都不知道的土八路,成为做事谨慎机敏的潜伏女特工。这样的转变,是她努力摆脱原本的浮躁,认真专注的对待工作所造就的。当她发现抱怨、唱反调都不能改变什么时,便改换了态度,开始要求做一些实事。而余则成也看到了翠平的转变,于是也主动让她承担一些递送情报的工作。对于这来之不易的第一份工作,翠平相当重视,“玩儿命也得干好”。因为她清楚,如果连这样的工作都干不好,就不能指望余则成以后会给她安排更艰巨的任务了。我们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应该有翠平的态度。无论如何,先玩儿命干好。

    一个职场规划师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个著名的女导演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场记。她这个新人场记其实就是打杂的。而第一天接到的第一个任务竟然是抄写电话簿。导演让她把一本厚厚的电话簿抄写到一个新的本子上。

    一个大学毕业生干上了抄写员的工作,这好像离她的导演梦太遥远了一点。但她没有多想,而是花了好几天时间工工整整地把活干完,然后交到导演手里。结果她在剧组里不长的时间就被导演提拔为副导演。而此后她的导演路开始一帆风顺起来。

    多年后,她有一次问起带她入门的导演,为什么当年对她这么信任,没多久就能把副导演的工作交给她。导演告诉她,就是她抄写的电话簿让他对她的看法有了质的突破。当初让她抄电话簿,因为觉得她是个新人什么都干不了。可是当一本工工整整的新电话簿交到自己手里时,导演知道这是个认真仔细的人——这样的人工作上值得信赖。

    职场规划师由此给大家的建议是,第一份工作无论怎样先玩命干好。每个职场新人进入公司的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觉得跟当初的理想违背,觉得没有前途。由此便陷入了郁闷的心境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在身边中找到这样的人。

    杂志社编辑依莲,刚入职不久,但是新环境的各个方面都让她有着诸多不适,她对朋友抱怨说:“我后悔来工作,我后悔没有考研究生。”“我天天都不想去上班,每天早上起来想到要去公司,我就觉得恐惧,我讨厌去那里,真的很害怕去公司。我每天劝说自己、鼓励自己去接受,但是我真的很不开心,我讨厌这份工作,我讨厌工作……”

    原来依莲入职好几个月了,对业务还一点都不熟悉,心里非常着急。但是没有办法——领导给她分配的工作非常少,并且都是些别人不愿意写的东西。她觉得“乏味又出不了彩的版面”才会安排给她。更多的时候是让她帮别人修改稿子,无非就是改改错字,调调句式,毫无技术含量。而且那些老编辑还总说她改得不对,把他们的稿子改坏了。直到现在,她在办公室里还只是个跑腿打杂的角色,每个人都可以指示她,热午饭、买电话充值卡、拖地、擦桌子、给广告商送杂志……

    依莲的状态,恐怕很多职场新人都经历过。有不少人表示,刚入职场的时候,“仿佛做了插班生”,不能融入工作团队,找不到工作归属感。如果同事态度不友好,领导不重视其发展,精神上的压力就更大了。依莲的情况就是这样,她希望自己能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但是领导安排的事情,在她看来根本得不到锻炼和成长。

    刚刚入职的年轻人,往往非常在意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希望尽快崭露头角,但是作为公司领导和老员工,却希望能磨一磨新人身上的锐气,让他们学会服从,能够脚踏实地,不要太浮躁。职场新人如果不能看透领导和同事的用意,或者性格过于敏感和孤僻,往往会把整个事情想得非常灰暗,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烦恼和困扰。依莲就因为这些事情没有处理好而产生了厌职情绪。但是厌职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其实,面对这些问题,新员工不必过度焦虑,主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对业务还不熟悉,对自己所在的行业没有足够的了解,你最好多做事、少说话。如果工作中没有特别多的事情可以干,干些杂活也未尝不可。关键是要把手边的每一件事都干好,只有任劳任怨,坚持从这些小事做起,才能让上级和同事看到你对待工作和环境的态度,谦卑的人更容易被人接受,从而快速融入新环境,工作也会逐渐进入状态,很多情绪上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扛骂力”也是职场战斗力

    “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这是“打工一族”的心得体会。虽然这样的认识有些偏颇,但它的确道出了一些职场人的心声和工作状态。“受人家的管”,更具体和琐碎一些,就是要忍受上司们指责甚至漫骂。

    细心地观众会发现,《潜伏》里就有很多上级批评乃至痛骂下属的镜头。每次任务失败以后,吴敬中都会大发脾气。而余则成等下属们则一概屏息静气,绝对不做言辞上的反驳。就算是冒进的李涯,在站长骂他“你就不能把脑袋从脚后跟儿里拿出来再用一次”的时候,也是俯首沉默。而在下属面前一派威风的吴敬中,在接到“南京方面”的电话时,也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

    由此看来,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已经小有成就的老手,只要你还没有登上权力的巅峰,“扛骂”就是必须具备的职场能力之一。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下属的你无论多么优秀,也会有缺陷。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是难免的,被上司批评也是当然的。有些职场新人还一厢情愿的觉得:“的确是我做错了,当然要接受批评,但如果老板批评错了,为什么不能反驳呢?”

    其实当上司发脾气的时候,你如果不服气,发牢骚,这种做法产生的负效应,足以使你和领导的感情拉大距离。上司会认为你“批评不起”“批评不得”时,也就产生了相伴随的印象——认为你“用不起”“提拔不得”。由此看来,批评本身的对错其实不重要了,你怎样对待批评才最重要。

    首先一大忌是当面顶撞。当面顶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开场合,你下不了台,反过来也会使领导下不了台。其实,如果在领导一怒之下而发其威风时,你给了他面子,这本身就埋下了伏笔,设下了转机。你能坦然大度地接受其批评,他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歉疚之情,或感激之情。

    第二,如果你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也是很没有必要的。确有冤情,确有误解怎么办?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领导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这种斤斤计较型的部下,是很让领导头疼的。

    为了使上司尽快的息怒,在聆听训导时,要表现出心怀悔意、面露愧色。不要显示出一幅垂头丧气的表情,更不能与上司嘻嘻哈哈态度不严肃。反而是要以坦率诚恳的语言向上司承认错误、赔礼道歉,并表示尽快改正错误,争取最大努力地弥补损失。

    能“扛骂”对你是有益而无害的。脸皮厚点不吃亏,更不会受到伤害。但最关键,最重要的在于对训斥的原因要认真进行反思,尽快改正错误,使自己不断进步,在“挨骂”中成长。如此下去,你的“扛骂力”最终就会化作职场的战斗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