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中的职场智慧-低调隐忍,潜伏出波澜不惊的态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细品潜伏】

    低调隐忍,千锤百炼成大业!余则成就是最好的例子。

    观《潜伏》全剧,你会发现余则成无论是作为军统特勤人员,还是我方派驻的潜伏者,均屡立奇功:刺杀叛徒李海丰,找出敌人安插于延安的特务“佛龛”,打探共产党的叛徒——袁佩林的藏匿地,逮捕逃犯季伟民,解救钱教授,挖出“黄雀行动”的特务名单……他周旋在国民党与我方地下组织之间,又令双方都对他极为信任,从而委以重任。

    但在胜利面前,余则成没有像马奎一样好大喜功,也没有如李涯一般心急着“露脸”,他一如既往的保持着低调谦恭的态度。当他孤身一人,成功刺杀叛徒李海丰以后,军头头子戴笠亲自为他授勋,并特别嘉奖。这样的“高级别”待遇,恐怕连站长吴敬中都没有享受过。而余则成带着这样的光环到了天津站里,自然受到众人的另眼相待。面对站长的夸奖,他则巧妙地把话题引到二人的师生关系上。因为学生的功劳,自然有老师的一份,这样的说法吴敬中相当受用。而后他屡屡立功,受到站长赞许时,他也总会很谦虚的说:“是站长运筹得当,责成不过是顺手牵羊而已”。

    余则成低调内敛,不事张扬,站长面前,“学生惶恐”是他的口头禅。同事面前,余则成更显低调,每次遇到马奎的旁敲侧击,他总会表示“我只是个少校,我没想法”。低军衔成了他最佳的保护色。与此同时,余则成还深知 “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所以在敌人当着他的面拷打秋掌柜时,忍了;心爱的女人左蓝牺牲了,他内心充满了痛苦与仇恨,为了继续为党、为人民工作,忍了;站长为了找出内奸,伙同李涯调查他监视他,身为行动队队长的马奎,怀疑他,并处处与他为敌,为了顾全大局,忍了……

    忍一时风平浪静,忍一时才会有后面的成功,余则成正是凭借着这股低调隐忍的精神,才会在老谋深算的同僚周围、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安全生存。

    低调是一种姿态,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外“抑”内“扬”的策略,身在职场,我们需要将余则成这种低调隐忍的行事方式牢记于心。

    李涯“一心露脸,不慎露了屁股”

    李涯是国民党政府忠实的“信徒”,他是天津站上层里唯一的单身汉,工作起来废寝忘食,甚至常驻在办公室里。他也曾说过:“我干这一行还真不是为了立功受奖,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这一番话是他对党国忠心不二的最好注解。

    李涯忠于党国事业,有着“凝聚意志,保卫领袖”的赤诚之心。同时他头脑清晰,战斗力强,军事素质也很高。客观一点来说,他的确是个人才。但就是这样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不仅没有得到领导的赏识,还成为“同事”——余则成最大的敌人,引来陆桥山的反感,以至于陆桥山经常提供虚假情报,让他屡屡失手,即使陆桥山“飞黄腾达”后重返天津,还怀恨在心,寻找机会报复他。究起原因,可以说李涯的悲剧和他不知低调谦恭,太过锋芒毕露有很大关系。

    李涯原本是军统高层安插在延安,代号“佛龛”的国民党特务,身份暴露后回到天津站出任行动队队长,出来乍到的他一心想表现自己,但结果却恰恰相反,用吴站长的话说就是“本来是想露脸的,这下好了,把屁股露出来”。

    职场中,到处可见李涯这样不招人戴见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而不知道低调谦恭,处事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智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极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在工作上屡遭波折。

    一位本科毕业刚分配到某矿务局工作的大学生,刚进单位,就对单位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没到一个月,他就给单位领导上了洋洋万言的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都一一列出了现存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但效果却适得其反,他被单位的某些掌握实权的领导视为狂妄乃至神经病,单位领导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借某些理由将他退回学校再作分配。两年之内,他以同样的情况,换了四个单位,而且总是后一个比前一个更不如意,他牢骚更甚,意见更多,却也无可奈何。

    那位大学生是锋芒毕露者的典型,这类人在为人处世方面少了一根弦,以致屡屡在新的人际关系圈子中不能处理好包括上下级关系在内的各种关系,加上在工作上又不注意讲究策略与方式,结果不仅没有将个人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还招来了种种诽谤影射、排挤打击。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人最后并没有因锋芒毕露而走向成功,却在前进的路上屡受挫折,以至于被磨光了棱角,最后成为毫不起眼的“钝器”。

    很多人都认为,刚工作时一定要突出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坐稳自己的位置,因此,在工作时就得处处争强好胜,把自己的能耐表现出来。殊不知,处处锋芒毕露只能引起同事的反感,更得不到领导的垂青。

    有一个叫刘干的青年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一家研究所,从事标准化文献的分类编目工作。他认为自己是学这个专业的,自以为比原来那些同事懂得多。刚上班时,领导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虚心姿态,这让他受宠若惊。他决定无论如何不辜负领导对他的殷殷期望。

    于是他冥思苦想,没有几天他便发表了不少意见,领导点头称是,群众也不反驳,可结果呢?不但没有一点儿改变,他反倒成了一个处处惹人嫌的主儿。他空怀壮志,一年中,领导竟没给他安排什么具体工作。后来,一位同情他的“阿姨”悄悄对他说:“我当初也同你一样,你还是换个单位吧,在这儿你别想出息,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于是,一段时间后,他调走了。走时,领导拍着他的肩头说: “太可惜了!我真不想让你走,我还准备培养你当我的接班人哪!”这位青年至今玩味不透“太可惜”三个字的意思是什么,想来肯定含有“不该锋芒毕露乱提意见”的意思了。

    锋芒毕露,过分外露自己的才华只会把自己暴露在弹火纷飞的壕沟外,同时饱受“明枪暗箭”的攻击!所以,人在职场一定要懂得藏锋入鞘,低调谦恭。

    风口浪尖处,余则成惯用“学生惶恐”

    与李涯不同的是,余则成是个低调内敛,不事张扬的人。“学生惶恐”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执行刺杀叛徒李海丰的任务中,他渐渐看清了“党国”的腐化实质。国难当头,军统的头头们却与日本人暗中勾结,为得只是保全情妇的财产。联络员却告诉余则成“要继续战斗”。此时的余则成有一腔的悲愤,但浮现在他脸上的却只是几丝无奈。他故意问联络员:“学生惶恐,不知道和谁战斗。”言语里有满腹怨气,但对方却被他的“惶恐”之态所迷惑,没有深究他的心理。

    这样的惶恐之态,之后也屡屡见到。被吴敬中知晓他和左蓝的关系时,他“惶恐”;陆桥山与李涯争夺副站长一职时,他也“惶恐”。这样的惶恐里似乎展现了一个胆小怕事、老实谨慎的职场小人物形象,这样的小人物有什么威胁呢?所以连老谋深算的陆桥山也被迷惑了双眼,拿他当兄弟看。

    余则成的“惶恐”就是一种低调之姿。低调是一种姿态,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外“抑”内“扬”的策略。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论你是上级还是普通的职员,都要将余则成这种低调的行事方式牢记心中,否则,就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某女从加拿大留学归国,对应聘外企一点也不怵。她认为自己英文口语流利,专业知识学得透彻,手里还握着一张烫金文凭——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所以,面试时可可显得很自信,对答如流。看得出,面试官对可可很满意。接近尾声,她想面试官肯定宣布她过关,谁知面试官突然拿起简历,自言自语念了起来,看到大学校名时突然讲:“温哥华有两所比较不错的大学,海边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山上的西门菲莎大学……”

    该女心里特别高兴,因为她对两所大学十分熟悉,于是她开始滔滔不绝地演说,一味地表示其实“山上的”那所论实力、论资产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都没法比,那儿出来的毕业生不好找工作,因为综合能力不够……当该女看到面试官的脸变得铁青时,她已没有机会挽回了。事后问在场的工作人员才知道,面试官就是那所山上大学毕业的,也被她归进“综合能力不够强”的范畴。

    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很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有大干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所以做事不知道低调,面试时急于表现,到了新单位,干什么事都想冲在前面,希望给别人留一个好印象。实际上,这样高调张扬的表现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谋大者无形,音大者无声”, 余则成就是凭借低调,不显山不露水的行事原则,一次次化险为夷,成功完成党交给他的每一项任务的。历史上,很多伟人也是低调谦恭之人,是我们效仿的楷模。

    由于工作关系,周恩来生前到北京饭店的次数特别多。每次去,他总喜欢在饭店内走动,同店里的领导、服务人员见见面,打打招呼,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饭店里所有的员工都对周恩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周恩来共事的人,除了把他看成领袖,还会从内心把他当成良师益友。中南海摄影师徐肖冰说:周恩来与人交往时,并不是把自己当做官,恩赐地去“近人”,他是发自内心地把自己看做普通人中间的一员。和周恩来谈话,无需“仰着脸”,他不是高高在上,他就在你我中间。

    正因为这样,周恩来赢得了所有下属和人民的心。下级人员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不仅同他谈话,渴望听到他的声音,并喜欢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告诉他,把心掏给他。所以,周恩来能够从下级及人民群众那里听到最真切的话语,获得最多的情感支持。

    玛格丽特·杜鲁门在写她父亲杜鲁门总统的传记时也曾多次提到她的父亲低调做人的感人故事:“父亲不愿意用他办公桌上的铃声下命令,来传唤人,十次有九次都是他亲自到助手的办公室去,在偶尔传唤别人的时候,他都会到他的橡树厅门口去接……

    低调谦恭之人才是真正伟大之人,也才是真正聪明、能成大事的人。身在职场,我们要想与同事和谐相处,让领导赏识青睐,就要像余则成,像周恩来、杜鲁门一样谦恭低调。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

    这是组织接头人告诉余则成的话,因为此时的延安被敌人攻占。听到这个消息,余则成心有悲切,觉得大势已去。但接头人告诉了他这样的话,机敏过人的余则成立马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进退不过是一种手段,进退之间来去自如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其实,余则成本人就是一个懂得进退之道的聪明人,正是凭借这种以推为进的战略,才使得他稳稳登上了副站长的宝座,为党获取了更多的情报。与之不同的是,马奎、李涯、陆桥山三人,他们就像大海里的马嘉鱼一样,一心只想向前,而不懂得适时后退,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

    马嘉鱼肉质鲜美,甚为渔人所爱。马嘉鱼常潜藏于深海之中,且行动敏捷,聪明异常,若有一点风吹草动,它会立刻逃之夭夭。但马嘉鱼有个致命的弱点,便是生性倔强,不知进退。渔人深知马嘉鱼的弱点,就将其赶往一面网中。

    马嘉鱼游过来,一旦碰到网,就愈朝着网往前行;愈陷愈深,就愈恼怒,于是鳃也张开了,鳍也展开了。就这样,它被挂在网的眼孔上,无法挣脱。

    退一步海阔天空。马嘉鱼如果知道后退,就不会束手就擒,同样,李涯、马奎等人如果也知道往后退一步,凡事三思而后行,不意气用事,也不会落得个惨死的悲惨结局。

    身在职场,也要懂得进退之道,不要事事处处争强好胜,不要遇事就和人硬顶,应该明白退让之道。当然,懂得退让并非是示弱的行动,而是智慧的表现,“退”一步是为了“进”十步。

    一位计算机博士学成后开始找工作,因为有个吓人的博士头衔,一般的用人单位“不敢”录用他,而经验的缺乏又让很多知名企业对他抱有怀疑。在整个不景气的就业形势下,他发现自己的“高学历”竟然成了累赘。思索再三,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进入职场,去获取自己目前最需要的财富——经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种初级工作对于拥有博士学位的他来说简直是种“侮辱”,但他并没有敷衍了事,反倒仔仔细细、一丝不苟地工作起来。一次,他指出了程序中的一个重大错误,为公司挽回了损失,老板对他进行了特别嘉奖,这时,他拿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于是,他得到了一个与大学毕业生相称的工作。

    这对他是个很大的鼓励,他更加用心地工作,不久便出色地完成了几个项目,在老板欣赏的目光中,他又拿出了自己的硕士证,为自己赢得了又一次提升的机会。

    爱才惜才的老板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悉心地观察他,注意他的成长。当他又一次提出一些改善公司经营状况的建议时,老板和他进行了一次私人谈话。看着他的博士证书,老板笑了。他终于得到了理想中的职位,尽管有些曲折,但他却觉得从最低处开始努力的整个过程都很有意义。

    这位博士以退为进,先将自己放在一个极低的水平线上,然后踏踏实实地奋斗,为自己积蓄内在资本。“真金不怕火炼”,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显示出了光彩,被慧眼识英雄的老板委以重用。在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时候,他选择了暂时的“退”,为自己赢得了另一个事业起步的机会。

    作为职场人士,我们从中得到的更加弥足珍贵的经验是:一个人只有深谙进退之道,知道审时度势,才能明确自己的处境,从而知进识退,进退有节,挥洒自如,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坐得了冷板凳,才能坐得了高堂

    余则成刺杀李海丰后遭到了伪政府的暗杀,万幸被我方发现,才保住性命。重获新生的余则成,因为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而愿意投身革命事业。他想和左蓝一起并肩战斗。可是他被派给的任务却是做一个潜伏者。

    没有身份、没有明确的指令,甚至不知道接头的方式,这就是他刚潜伏时所面临的困境。一个共产党人告诉他,他就是一颗闲棋冷子,要在关键时刻才能发挥作用。而作为这样一个潜伏人员,是必须要耐得住寂寞的。

    不管是隐藏在国民党情报局中的余则成,还是曾经混入延安内部的李涯,他们都有这样高的“修炼”。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大有作为。所以余则成是成功的,而李涯却因为天津站站长吴敬中耐不住性子,提前启用而功亏一篑。

    很多人听过交响乐。演奏的现场,管乐与小提琴手总是默契配合着,大提琴也会时不时地加进弹奏的队伍,只有大号手,一直坐在那里不动。演奏马上要结束了,观众们就要对大号手失望了,可是就在最后的三分钟里,大号手终于吹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整个音乐厅都为之颤抖。三个小时的演奏,大号手的表演不到三分钟,然后就默默地离开了。

    有人说:“大号手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一直数着拍子,然后吹出那一声响,那一声响可不是谁都能吹出来的啊。”没错,只有能够忽略自己位置的人,才能留下最美妙的音乐。只有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在事业上创造奇迹。

    罗明是湖北一所大学的英语教师,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他决定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于是他离开了自己得心应手的教育界,到北京的一家俱乐部工作。北京的俱乐部大多数为会员制,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会员。而在俱乐部里,衡量一个人的工作业绩,主要是看他发展了多少个会员,以及售出了多少张会员卡。他的上司告诉他,现在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售卡。

    那段时间里,罗明对一切都感到生疏,初来乍到,也没有可以利用的关系。他决定采取一个初入道者都采用过的笨办法:扫楼。“扫楼”是业内人士的术语,即大大小小的公司都聚集在写字楼里,你要一家一家地跑,一家一家地问,那种情形就跟清洁员打扫卫生差不多。

    罗明的生活从此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他由一名荣耀至极的大学教师,一下子“跌落”成了一个“厚脸皮”的推销员。但是他忍受了各种冷脸恶语,坚持了下来。大约半年后,罗明开始出现在俱乐部召开的各种招待酒会上。出席这类酒会的人都是些事业有成、志得意满的成功人士。罗明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知道他们需要听从什么样的劝告。而在一次专为外国人举办的酒会上,似乎没有人比他更游刃有余。他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这让他一下子就与外国人打成了一片。他曾经一个下午同时向8个外国人推销,结果竟然售出了9张会员卡,其中有一个人多买了一张,是送给他朋友的。每张会员卡5万美元,每售出一张会员卡,销售人员可以从中提取10%的佣金。罗明一下午的收入就很容易推算了。

    从那以后,罗明在几个俱乐部之间跳来跳去。到了2004年初,他终于在一家俱乐部安营扎寨。他已经不用再去“扫楼”了,即使是参加招待酒会,他也不用怂恿别人买会员卡了。他有良好的学历、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销售业绩,所以,他从销售员、销售经理、销售总监一直到俱乐部副总裁。显然,如果没有当年的“低人一等”,哪里会有后来的“高人一筹”呢?

    “低是高的铺垫,高是低的目标”,对于那些已经处在事业金字塔顶端的人,你只要去研究他的经历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高人一等”、风光十足的,他们也曾有过艰难曲折的“坐冷板凳”的经历,然而他们能够端正心态、不妄自菲薄、不怨天尤人;他们能够忍受“低微卑贱”的经历,并在低微中养精蓄锐、奋发图强,然后才攀上人生的巅峰,享受世人对他们的尊崇。

    低调忍耐,千锤百炼成大业

    “小不忍则乱大谋”,余则成作为潜伏在国民党军统局中的中共地下党,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在敌人当着他的面拷打秋掌柜时,忍了;心爱的女人左蓝牺牲了,他内心充满了痛苦与仇恨,为了继续为党、为人民工作,忍了;站长为了找出内奸,伙同李涯调查他监视他,身为行动队队长的马奎,怀疑他,并处处与他为敌,为了顾全大局,忍了……

    忍一时风平浪静,忍一时才会有后面的成功。《说苑·丛谈篇》写道:“能够忍耻的安全,能够忍辱的可以生存。”余则成正是凭借着这股忍辱负重的精神,才会在老谋深算的同僚周围、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安全生存。

    忍可以促使一个人的身心成熟,以便大展宏图。昔日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时候显示了巨大的忍耐力,尔后才官拜淮阴侯。

    西汉时的韩信,是淮阴人,家里贫穷,没有事干,他便在城下卖鱼,肉铺里有个人欺侮韩信说:“虽然你长得高高大大的,还老喜欢带着把剑游来荡去的,其实只是个胆小鬼罢了。”并且当众辱骂韩信说:“你如果不怕死,就刺我一剑;如果怕死,就乖乖地从我裤裆下钻出去。”此时周围的人都非常气愤,纷纷叫嚷着让韩信宰了这狂妄的小子。韩信仔细看看,想了一下,俯身从那人裤裆下爬了过去,全街的人都笑韩信怯懦。

    后来,滕公向汉高祖刘邦说起韩信,开始时刘邦对他并没有很好的印象,因而也就没有重用他,所以韩信感到无用武之地就偷偷地逃跑了。萧何亲自追他,并对汉高祖说:“韩信是无双的国士,你要争得天下,非要韩信不可。和计事的人都要拜请他,选一个日子,要斋戒、设立坛位、完备礼教才行。”刘邦答应了他。拜韩信为大将军。再到刘邦取得天下之后,韩信被封为齐王,位为淮阴侯。

    中国有句俗语说:“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便是忍辱负重。试想,假如当时韩信逞一时之勇而与对方打斗哪还有后来的常胜将军呢?“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只有长久潜伏修智,才能成就大事,才能一鸣惊人。所以你想在工作上一帆风顺,在事业上大展宏图,就要学会忍耐。

    小张是公司的一个小职员,每天虽然算不上兢兢业业,但也还是能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得比较好,而对于其他的事情却总是不闻不问,即便是同事的东西掉了,如果对方不要求,他也不会主动去捡。因此,在同事的眼中,他是有名的“懒汉”,人们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日子就这样相安无事地进行着,每天准时上班,准时下班。

    可是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在一次意外中,小张的上司(部门主任)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并且需要修养一段时间,所以公司领导决定,重新选产生一位主任,并且考虑到业务的关系,决定在现有的人选中挑选。这下子整个办公室就炸开了锅,大家都为了争取这个机会而开始了激烈的竞争,明争暗斗在所难免,甚至有的人还动了坏脑子,开始走经理的后门,被经理拒绝之后又开始想另外的办法。可是唯独只有小张似乎对这个没有多大的兴趣,稳坐钓鱼台,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同事们都觉得很奇怪,但是都忙于自己的事情而没有理会他,因为他是一个公认的“懒人”。

    不久之后,领导决定出来了:小张当选。原因很简单,小张成熟稳重,能做好分内的事情,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懂得忍耐。就在家人为小张举行庆功宴的时候,小张道出了实情:其实他也想参与竞争,但是他懂得竞争并不一定要挤进“潮流”之中,那样自己的才华容易淹没在同事们之中,相反,如果忍耐一下,让自己的形象和同事们的形象完全区分开来,那么就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领导很快就可以看到自己了。

    忍耐,让小张不仅赢得了主任的职位,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更赢得了领导的器重。忍耐不是一种软弱,更不是一种无能,而是一种韬晦之计。要想在职场上大显身手,就必须要懂得这个生存技巧。

    风光得意之时更要保持清醒

    当你被上司提升或嘉奖的时候,常常会自鸣得意吗?如果是,那你就要好好学学余则成,修炼一番涵养功夫,把那因升迁而引起的过度兴奋压平才好。

    余则成在事业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从单枪匹马刺杀民族败类李海峰,到找出潜伏在延安的特务“佛龛”,再到暗杀特务袁佩林,除掉凶恶之极的陆桥山……每一次都很漂亮的完成了任务,但在胜利面前,余则成没有欣喜若狂,没有被冲昏头而失去理智,甚至在高兴到极点时,也只是和翠平两人躲在家里偷偷喝上几杯白酒而已。

    而再看身为行动队队长的马奎,好大喜功,仗着自己和毛人凤的关系,毫无顾忌的怀疑余则成、与陆桥山作对、查站长……以至最后得罪了周围所有人,被五花大绑送到外地受审。

    在工作中,我们也可能和余则成一样,有着骄人的成绩,深受领导的喜爱,但风光得意之时一定要保持理智,不要像马奎那样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目中无人,忘乎所以,否则只会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

    小马是一家业务公司的业务员,因为她能说会道,加上性格又比较开朗,无论是什么样的客户她都能玩到一起去,所以她的业务一直做得有声有色,即便是刚进入这个行业那会儿,业绩也是超出老业务员很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没有把她当回事,只是在说起业务的时候经常恭维她几句,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就平平淡淡地过着。

    可是不久之后有,她和一个大客户签订了一个数目不小的大单子,使得她的业务量直线上升,并且还得到了很高的业务提成,为了奖励小马对公司的贡献,老板还特意给她包了一个红包,在公司的例会上老板还当众表扬了她的工作成绩。小马暗暗下定决心要再接再厉。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事情并没有朝着小马想像中那样去发展。因为她在得到了红包之后,并没有现场感谢上司和属下们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同事们“腐败”一下,反而在同事面前不停地唠叨自己是怎么样怎么样才和那个大客户签订的合同,又吹嘘自己是怎么有能耐和有本事等等,惹得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大家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却感到不舒服,于是就慢慢地和她产生了隔阂,因此,同事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时不时地和她对着干就在所难免了。而小马也因为上司的白眼,同事间关系的冷漠,最后她终因呆不下去而辞职了。

    小马本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只因为在对待荣誉的时候不知道低调,而是一味的吹嘘自己的能力和业绩,太过得意忘形,所以毁了自己的前程。

    得意时不忘形,风光时勿失去理智,这是生存职场,并取得更大发展的关键,想和同事关系相处融洽,得到领导的赏识,步步高升,你就必须将此牢记于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