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板面前的红人不难,难的是当了红人还能在同事之间左右逢源,偏偏余则成就能做到这一点。
余则成是吴敬中点名调到天津站的,因为吴曾经是他的老师。为什么要特意把余则成调过来,吴敬中对余则成说过:“你是我的人。”天津站新成立,各个职位上的人都不是吴敬中的心腹,而他明白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后台。所以他必须得为自己找一个贴心的帮手,以此巩固自己的实力。而之所以找到余则成,则是因为彼时余则成刚好立下一功,受到了戴笠的嘉奖。让他做心腹之人实在是太合适了。
余则成是站长眼里的红人,这一点陆桥山和马奎都心知肚明。万幸的是,马奎和陆桥山各自有后台,谁也不服谁,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身上,就忽略了一边的余则成。因为余则成则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见人先带三分傻笑。这样一个人又会对自己有什么威胁呢?余则成体察到了这一点,于是暗中煽风点火,激发这二人之间的矛盾,他们的矛盾越深,自己也就越安全。
虽然马奎的特务素质让他一开始就盯上了余则成,甚至派了一个手下乔装会计成为余则成的邻居,但保密工作做得极好的余则成没有让他抓到把柄。与此同时,余则成经常有意无意地袒露戴笠对自己的青睐,马奎不由得对他另眼相待。所谓打狗还要看主人。余则成背后的人是军统头子,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他一个小小的行动队长又能怎样呢?马奎明白了这一点,不再死咬余则成。
余则成对马奎使用了一招“狐假虎威”术,而对陆桥山则采用了另一套手段。余则成对马奎说,我是少校,你们都是中校,我明白自己的身份。而对陆桥山,余则成则坦陈:“我心里有个小九九。”面对四肢比头脑发达的马奎,余则成知道直接用假话就可以安抚他的心。而面对职场“老油条”陆桥山,余则成打感情牌。先袒露自己的“野心”,这是在表达开诚布公的诚意。然后说明戴笠一死,这点野心也就灰飞烟灭,这就理由充分地表明了自己对陆桥山构不成威胁。其实跟对马奎一样,余则成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对自己放松警惕,但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路数,这个目的才能达到。果然,陆桥山也对余则成推心置腹,甚至在临死那一刻还带着对朋友的一脸诚意。
找准不同人不同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将这些人都牢牢掌控。现代职场也不能少了这本余则成的“红人宝典”。
余则成坐壁上观,轻松远离派系斗争
派系斗争恐怕是职场的通病,时间向前推进六十年,天津站里也是如此。抗战胜利后,天津站刚刚建立,行动队队长马奎与情报处处长陆桥山就成了“死敌”。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后台,又处在相同的级别上,竞争在所难免。再加上天津站刚刚建立,他们和吴站长还不熟络,因此二人也总是抢着在新上司面前有所表现。
吴敬中把他的三个副手叫到一起开会,让大家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不再是抗日而成了“反共”。凡事爱出风头的马奎立刻接茬:“我们行动队已经开始部署了。”一旁的陆桥山连忙压下他的话头,说:“现在毛泽东还在重庆谈判,不能太快动手。”马奎极为不满的反驳了一句:“这我还不知道吗!”余则成敏感地窥探到二人的间隙,但他没有接他们其中任何一人的话,而是巧妙的把话题转开了。
余则成再马奎与陆桥山的斗争中摆出了一副模棱两可的态度,之后李涯和陆桥山的争斗中也是一样。余则成并未武断地支持其中一方,他淡定从容地做起了中立人。于是,陆处长没事儿就到他办公室大吐苦水,诡计多端的李涯也竟然主动跑到余则成家里,声称为了干掉陆桥山愿意辅佐余则成当副站长。余则成也没有明确表示,还是依旧打着太极拳。
余则成的这一套“太极拳”我们得好好研究一下。在办公室中,有派系活动是常事,没有才奇怪。如果你闭上眼睛漠视“办公室政治”的存在,那将是十分不明智的。因为你迟早会被卷入其中,有所准备,才有存活机会。面对派系斗争,还是虚与委蛇来上这么几招,才能避免掉入派系斗争的沼泽,不小心的后果可不堪设想。
赵芳芳在某跨国传媒公司下属的一个办事处工作,和其他四名员工一起,在频道主编的带领下,努力地工作,他们负责的频道眼看着日长夜大。谁也没想到,一场因为值班而引发的争斗正悄悄降临……
一个周末,轮到赵芳芳这一组值班,一位同事头天加班,早晨晚到了一会儿。赵芳芳因为生病,也是下午才过去。不料这些都被“顺带路过”的总编看在眼里。第二天,公司里开始盛传“某某频道的员工不肯值班”,好在频道主编挺身而出,替他们作了澄清……事情很快平息,但总编和他们的关系从此急转直下。
当别的频道还在建设中时,赵芳芳这一组已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可在例会上,总编却要求他们加班,说是“权当做给上面看,样子卖力点,也好加工资”,却遭到了频道主编的反驳。看得出来,总编脸上有点挂不住。
两个月后,频道主编怀孕开始休假。第二天,总编立马就给他们频道“穿小鞋”——每天召开三刻钟会议,一开就是一星期,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反复强调剩下的四个人要对他直接负责,某某频道的内容需要全面调整。之后,总编的小动作不断:试用期过了,赵芳芳的工资却明增暗减,公司里更在盛传,他们频道已经被判了“死刑”。
谣言很快变成了现实,一个月后,总编直截了当地对赵芳芳说:“公司里要调整职位,你的文笔不错,应该可以找到新的工作。”很快,另外三个人也遭厄运:一个同样被,一个调到市场部,最后一个“独木难成林”,请了长病假。
现代职场中,关系到分工合作、职位升迁,抑或利益分配,总会因为某些人的“主观因素”而变得扑朔迷离、纠缠不清。随着这些“主观因素”的渐渐蔓延,原本简单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一个十几个人的办公室,可以有几个不同的派系,更可以有由这些派系滋生出来的上百个纠缠不清的话题。习惯于这种不动声色、波澜不惊的职场老手,将办公室比喻成战场,在这里,每天都进行着一场场没有硝烟战火的较量,不管你累不累,愿不愿意,只要你置身“江湖”,就“身不由己”。
其实,余则成所在的天津站还算是人事比较单纯的,至少陆桥山与马奎的派系一目了然。现代职场上虽然少见这样“剑拔弩张”的争斗,但暗中的小动作确是更为激烈。身处其中,就要小心应付。
既要学会投身其中,又要懂得抽身离去。完全游离在派系以外是不可行的,余则成虽然没有明确响应马和陆任何一方,但他会给他们双方都提供一些不痛不痒的帮忙。这就是为了和这两个派系都建立联系。如果你已经身为帮派的一员,并感受到自己的工作表现因此而受到了影响,那么与之保持距离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余,限制自己的社交活动,例如与其他同事共进午餐,为帮派之外的人提供帮助。切忌在办公室里高谈阔论你的周末是如何与他们共度的。
加入与离去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判断力,适时地加入,又能清醒地抽身不仅是明哲保身之道,更是对社会的一种领悟与洞察。
“戴局长请我吃饭”:适当展露鲜亮的背景
余则成虽然是吴敬中点名要来的“人才”,但他不过是个小小的少校,跟有中校军衔的马奎和路桥山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个档次。虽然级别上的差异一时可以成为他的“保护伞”,但余则成也知道,低调不能过头,他必须有点带“威慑力”的背景,马奎等一干人才会心甘情愿地围绕在他身边,而余则成也才更方便的利用他们获取情报。
于是,马奎带余则成到站里给他安排的新居时,余则成假装漫不经心的提到:“戴局长请我吃饭。”表面上风淡云清,实则另有深意。马奎果然上钩了,立马问他:“戴局长真的请你吃饭?”余则成趁好就收,立马说:“就是一顿便饭。”虽然只是“一顿便饭”,但余则成知道,他已经成功地留给了马奎这样的印象:他是戴笠的座上宾。这样做的好处是,心有怀疑的马奎不敢再肆意彻查余则成的底细,知道他有这样的鲜亮背景,马奎之流自然是敬他三分。
现代职场上也可以用用余则成的办法,用自己的“鲜亮背景”来震慑别人。这些背景包括:高学历、丰富的经验,或者你与某个“重级别”人物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广告总爱招徕名人代言一样,你如果能跟某些“名人”扯上关系,也能具有“品牌效益”。
某大学新聘来的讲师柯兰,外表普普通通,毫无吸引人之处。她作为系里的新成员,经常受到冷落。系里有什么好的福利待遇,她总是最后一个轮上,外派学习的机会更是想都别想。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默认了这个规则。同一个办公室里的老师竟然把她当作助理,把诸如修改教学ppt,填写一些行政表格的杂活儿都交给她做。可是突然之间,大家都对她换了一副模样,再没有人随便指使她做这做那了。因为大家发现,这个一点都不起眼的小人物居然是教育部某官员的亲戚,于是大家都收敛了以前的做法。
其实,这个信息就是柯兰自己偷偷散播的,她原本害怕这层关系会引人闲话,所以刻意回避了。当她发现同事们都对她毫不重视时,不由得用这层关系为自己加上了砝码。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是可行的。
这样的办法能在短时间内为自己“增色”,让忽略你的同仁们注意到你。不过要提醒你的是,这样的办法要适时而用,千万不要过火。要是你经常对着同事们提起你的“背景”,就不免有炫耀之意了。没有人喜欢爱炫耀的人,这一点是常理。所以适当的展露才是明智之举。
把隐私当成“无声手雷”
“无声手雷”的笑话被潜伏的粉丝们津津乐道,现实里虽然没有这种翠平梦想中的武器,职场里却有些类似“无声手雷”的情况,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破坏力惊人。比如不小心踩到到他人的隐私的“雷”。
天津站洪秘书看起来是个不足挂齿的小人物,职位虽低胆儿却不小。马奎下台以后,洪秘书居然勾搭上了马太太。这个时候,站长夫人却误解风骚的马太太在勾引吴站长,于是带着翠平来“示威”。翠平误打误撞拉开了衣柜的门,发现了猥琐的洪秘书瑟缩在里面,顿时明白了一切。而后,她什么也没说,巧妙地将一块麻将“红中”塞到余则成手中。余则成虽然对事情一无所知,但他明白了翠平的暗示。之后他找到洪秘书旁敲侧击,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按照一般的思维模式,此时的余则成掌握了洪秘书的把柄,可以要挟他帮忙做一些事情。但余则成却没有,反而把这件事情压了下去。对洪秘书的秘密也收紧了口风,没有透露出去一丝一毫。他深知了解别人的隐私是一件危险的事,更别说去传播了。尤其在职场上,爱论人是非的人嘴上爽了,形象却毁了,毁掉了众人对自己的信任。
小于是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喜欢说,也爱笑,刚来办公室的时候,老同事都喜欢跟她打交道,她有什么困难大家都愿意帮她。因为她喜欢与人共享快乐,对一些办公室里的新鲜事,如公司即将争取到一位重要的客户、老板暗地里给谁发了奖金,知道后她就喜欢拿出来向别人炫耀。但不久,同事们开始疏远她,对她也不像以前那么热心了。小于很聪明,她知道是自己嘴不紧,有什么事情都说出来。有些时候就牵扯到其他同事的隐私了,结果就造成同事们对自己不信任。更严重的情况是涉及到了公司机密,连老板都对她多了一个心眼。
如此看来,小于的职场路将走得很艰难。因为所有人都把她列入“黑名单”,有什么重要信息是不会与她分享的,小于最终会被排除在各个圈子以外。职场上像小于这样的“愣头青”还有不少,他们都对“隐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又难守口风。殊不知,这些隐私可能关系对方的“要害”,如果对方知道传播者是谁,必然必然平添怨恨,说不定以后就会给你使绊儿。这样的事情越多,你在办公室内的情况就会越尴尬和难堪。
所以,我们在职场处事,谈话时千万不要追根问底、探听别人的隐秘。不过职场中难免会碰到爱搬弄是非之人。这个时候你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
1.冷淡回应
有些人搬弄是非的恶习已成为其性格特点,当他们跟你传播一些“花边新闻”时,你可以嗯嗯啊啊,不置可否。千万不要认为那些把是非告诉你的人是信任你的表现,他们很可能是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谈话材料,从你的反应中再编造故事。所以,聪明的人不会与这种人推心置腹。而令他远离你的办法,是对任何有关传闻反应冷淡、置之不理,不做回答。
2.压下真实情绪
有时候,尽管你听到关于自己的是非后感到愤慨,表面上你必须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头脑冷静、清醒。你可以这样回答:“啊,是吗?人家有表示不满、发表意见的权利嘛。”或者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请放心,我不会在意的。”如此,对方会感到无空子可钻,他也不会再来纠缠不休了。
总之,在职场上要少说隐私,不管是你的还是别人的。不妨把它们都当成“无声手雷”,小心谨慎,千万别引爆。
职场助人经,陆桥山是最大反例
《潜伏》里的经典职场案例数不胜数,其中关于同事之间关系的场景更是发人深省。有左右逢源的余则成,也就有处处受敌的陆桥山。陆桥山开始和马奎作对,后来又与李涯为敌,人气之差可见一斑。为什么陆桥山这么容易树敌?他自私自利的本性恐怕是最大的原因。
陆桥山“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本性众人皆知,他虽然表面圆滑,却忘了收敛这个本性,以至于招人讨厌。他是情报处处长,马奎是行动队队长,二人在工作上理应多多配合,可是陆桥山却偏偏不愿意帮马奎一点小忙。国共和谈的军调期间,天津站秘密往共产党代表驻地派潜特务。这样的紧要关头里,身为情报处处长的陆桥山不仅没想着给马奎的行动队提供情报,反而到站长面前打小报告:“马队长占用的很多设备都是情报处的,希望您给要回来。”
这幅一点合作精神没有的小气嘴脸显然是令人讨厌的,吴敬中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暗暗记下了一笔。到跟李涯争斗时,陆桥山变本加厉。提供给李涯的都是滞后的情报,让行动队屡次失败。这个时候吴敬中才真正发作了,因为陆桥山的自私已经给天津站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陆桥山若能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也适当地帮帮马奎或者李涯,很有可能完成几个大任务,也极有机会揪出余则成这个潜伏者。只可惜他太过狭隘,最后遭人唾弃,冤死在翠平的枪口下。
现代职场中的“陆桥山”们也是不讨好的,其实现代职场并非都是尔虞我诈,办公室这个小如泥丸的战场,同事之间也是需要互相帮助和扶携的。如果方法得当,你就既能帮助别人又能帮助自己。所以,要摒弃陆桥山的做法,从实例里学学职场助人经。
1.利人不损己
同事突然找你帮忙,你该怎么做呢?
部门主管突然来向小张求救,他有一个计划希望与某公司合作,而小张与该公司老板十分熟稔,主管想让小张做中间人,向对方老板游说一番。
小张仔细思考了一下,如果他去游说那个老板。事情不成可能既得罪了主管又得罪了朋友。所以他先详细了解了这个计划的来龙去脉,两家公司合作,究竟谁得谁失?他鼓动如簧之舌,有什么好处呢?小张想来想去决定答应主管同意做中间人,但只限于介绍他与该公司某人认识,并不充当说客。
小张在介绍时事先将事情的概况向他的熟人讲一遍,让他有心理准备,并说明合作与否,不必考虑小张这方面,因为根本与小张无关。安排两人第一次见面,小张选在大家午饭不常去而又安静的饭馆,让两个人先行认识,话题最好放远些,切忌一见面就谈生意,那只会令小张尴尬,第二次相见,小张可帮忙联络,但他并不参与,任由两人自由发展好了。这样小张既帮主管完成了一件事又没有伤害朋友,一举两得。
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假如一位与你十分投缘的同事,要做一个新建议书,请你提意见,你经过客观地给他分析完成了新建议书,满以为帮了他一个忙,可是,不久之后,建议书被老板驳回,同时他还被老板训斥一番。这时你一定要吸取教训,因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随便说话,容易弄巧成拙。
这时你要相约那位同事吃饭,表示歉意。但言辞上不必过分内疚,只需告诉他你的感受:“我本希望帮你一把,料不到却愈帮愈忙……看来,我是适宜做内部和执行的工作的,不宜胡乱做计划。”“下一次你做计划,最好多问其他人意见,集思广益,效果更佳。”你此时最大的目的是,取得谅解和让对方知道,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他本身,你只是提意见而已。
3.金钱瓜葛要理清
遇上有同事向你借钱时,该如何是好呢?那先观察情况,此人是否常有经济拮据情形?又是否不会如期还钱?还有,他在同事间的信誉是否不好?
要是答案全是否定的,那就说明这位同事确是有燃眉之急,作为朋友,雪中送炭是应该的,而且你不必仔细询问,只要伸出援手,并且安慰他:“不必忧心,我可以帮助你,你全力办你的事吧!”如果答案刚好相反,此人则是不知自爱,起码也是理财无方,值不值得你帮忙,就要看你与他的交情了。
如果他是你同部门的同事,而且与你关系又十分密切,那么,你惟有“酌量”帮忙,而治本之法是多规劝老友要小心理财,希望对方不要总陷于拮据状态。如果对方是别的部门的同事,因为接触较少,不必尴尬,只需婉转地回绝:“对不起,我这个月也已经亮起红灯了,恐怕帮不上忙。”
虽然帮助别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美德,但通过以上的几种方式我们仍旧可以看出帮助也是需要技巧和限度的。否则,帮人不成反害己,得不偿失,悔之晚矣。
小恩小惠何足挂齿,大恩大德也别张扬
陆桥山为了斗倒李涯,不惜把天津站的情报泄漏给外人。这样的事情败露以后,引起了上级的震怒,路桥山很有可能小命不保。还好余则成私底下从中斡旋,保了陆桥山一命。陆桥山不由得千恩万谢。不过余则成没有张扬此事,也并未以恩人自居,反倒在陆桥山离开天津时与他“惺惺惜别”一番。这是余则成的做人法则:给人恩惠也不张扬。而陆桥山则暗暗把余则成视为知己,所以当他反攻倒戈时,对余则成始终手下留情。
有些人刚好跟余则成相反,如果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其实这样的态度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如果你这样做了,你的人情没有送出去,反倒招来了对方的怨恨。在职场为人其实和在生活中做人一样,有很多相通的道理。生活里为人处世的老经验也是值得一学的。
古代有位大侠郭解。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的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解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时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解还有高人一招的棋,有更技巧的处理方法。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说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做他们完成此一美举吧,拜托了。”
由此可见,帮忙时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那么一旦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不要表现。
总之,人际往来,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现实生活里,帮忙是互相的,且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