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则成遭遇过众多危机,每一次总能化险为夷。
因为与吕宗方的关系,他被行动队队长马奎怀疑。余则成首先是顾左右而言其他,回避正面问题,而被马奎逼得无路可退时,他则亮出了王牌:手中握有马奎的把柄。如此形成一种对峙的局面,马奎也就再不敢轻举妄动。
之后因为翠平的失误,轻信了敌人安排的戏码,透露了自己和余则成的身份,他们的潜伏计划几乎陷于崩溃。此时的余则成并没有如惊弓之鸟,沉着的他利用新技术巧妙的嫁接了录音,这就让李涯手里的录音证据成为虚设。他还假装痛心李涯的“不学无术”,倡导他多学一些新技术。李涯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是余则成的安排,但他的计划被余则成抓住了漏洞,他也只能自认倒霉。
余则成知道站长一直以来对他半信半疑,因为站长始终“有求于他”。所以余则成清楚只要不露出明显的破绽,只要能找到自圆其说的谎言,站长是不会彻查他的。正是利用了站长这个心理,余则成总是能一次又一次脱险。
而李涯则没有余则成这样沉得住气。他一来天津站就遭到了陆桥山的排挤,这个时候的他不想着如何化解过节,反而想尽办法跟陆对着干。甚至要求余则成协助他,让余则成洞察到他和陆桥山的积怨之深,煽风点火之下更加重了二人的隔阂。办公室里有人排挤你,这是现代职场也会经常遇到的情况,如果都像李涯一样,遇到排挤就拼命反攻,结果恐怕不好。
我们懂得职场规则的目的就是为了规避“办公室危机”,但职场人也知道,办公室人多口杂,有些时候往往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落入困境之中。遇到了危机如何排解?先学学余则成处变不惊的态度。
谣言缠身,过多解释只会黑上加黑
余则成在军统重庆任职时,吕宗方是他的上司,也是吕宗方带着他执行刺杀特务李海丰的任务。二人到了上海,吕宗方却离奇被杀。而后余则成才知道吕宗方竟然是共产党派在国民党内部的潜伏者,而他正是因为身份泄露而被军统派人秘密杀害的。如此一来,虽然此时的余则成还并未投诚,但作为吕宗方的亲信,自然也被人怀疑。而巧合的是,刺杀吕宗方的军统刺客正是天津站行动队队长马奎,难怪余则成一到天津就被他盯上了。
上司是叛徒,下属自然被人认为脱不了干系,余则成就被这样的谣言给缠住了。不过他却并没有解释,关于吕宗方的事情更是只字未提,而马奎却死咬着这一点不放。马奎帮余则成安排居所,假装漫不经心的问及:“你跟吕宗方什么关系。”余则成假装没注意对方的话,顾左右而言其他,连说:“这个房子好,这个房子好啊。”然后又说:“我看看卫生间。”他一进去就反锁了门,让马奎碰了一鼻子灰。余则成又拉开马桶的水阀,让水流声大大的,掩盖了马奎的声音。马奎无奈,只得告辞。
虽然余则成此时已经是潜伏者,但却并不是吕宗方策反的。所以用与吕宗方的关系来界定余则成的身份,这显然只是谣言。所以余则成并未多留意,他知道处理谣言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过多解释。
不仅是天津站,几乎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谣言的传播者,或谣言中伤的对象。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就必定有谣言存在的土壤。办公室里的谣言大多与上司、老板有关。如“某某最近和老板关系好像不正常”、“老板最近红光满面,好像有什么喜事”、“主管对某某特别好”等。除此之外,你的工作有了一些成绩、家庭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多接几个电话都会有流言产生。流言蜚语是软刀子杀人,使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
如果公司里流传着关于你的谣言,你将如何处理呢?其实,如果当事人觉得没有此事,非要向别人解释清楚,澄清事实真相,还自己一个清白,这不但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越描越黑,使人认为这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所以,面对流言,你不要急于辩解自己的无辜,使他们认为猜测是对的,真有其事,反而为他们传播谣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要防止谣言的滋生,你也要管好自己的嘴。很多时候,我们都忍不住对办公室里的“朋友”讲自己的秘密,但袒露属于自己的秘密就等于出卖自己。因为你的秘密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知道,就有可能成为他攻击你的武器。他也许不在公司传播,但会在关键时刻,拿出你的秘密攻击你,使你在竞争中落马。如同美国总统竞选,揭人隐私,花边新闻都关系到选票和最终的得失。个人秘密之所以成为秘密,往往很多是不体面、不光彩的。若这个把柄被利用,就会大大地削弱你的竞争力。所以,同事之间,哪怕感情不错,也不要随便把你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诉对方。
谣言产生之前严防死守,谣言产生之后清者自清,这就是消灭办公室谣言的招数。
从源头寻找解除排挤的法门
李涯到天津站时遭到了陆桥山的排挤,余则成虽然一副局外人的样子,但也和陆桥山私底下“交心”,认为李涯有些过于“年轻气盛”了。就算余则成保持中立,李涯还是面临了天津站“元老级”人物陆桥山的敌对,这个时候的李涯不想着如何与陆桥山和解,反而琢磨着上任如何“放三把火”,所以才与陆桥山冲突升级,最终两败俱伤。
职场人士都有这样的体会,因为某种原因,你发现同事们开始排挤你。这个时候,你要是还学李涯一意孤行,恐怕后果堪忧。这个时候,想想为什么会遭受排挤,从源头上找破解法门才是明智之举。
被同事排挤的原因可能有这样一些:同事们可能嫉妒你的工作业绩、工作地位。比如你刚刚到本单位上班,有着令人羡慕的优越条件,包括高学历、有背景、相貌出众等等;或者你近来连连升职,也可能招来同事的妒忌。这些情况的原因都是一个:你的优秀让众人不安。他们潜意识里把自己摆在弱者的地位,于是用排挤你这种非常手段寻求平衡。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应该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但平日里要对人和蔼亲切,并且经常把功劳让给同事。比如在领导表扬你的时候,谦逊的说“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或者直接说“这个项目小李和小王都有很大的贡献”。久而久之,同事们便会乐于和你交往。
如果你发现同事对你工作作风和为人处事的不欣赏。比如你衣着奇特、言谈过分、爱出风头,令同事却步;过分讨好上级而疏于和同事交往。你要先反省一下,因为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如果想令同事改变看法,惟有自己作出改善。平时不要乱发表一些情人的言论,要学会当听众,衣着也应切合身份,既要整洁又要不招摇,过分突出的服装不会为你带来方便,反而会令同事们把你当成敌对的目标。
另外,如果你客观上妨碍了同事获取利益,包括晋升、加薪等,你也会遭受到排挤。《潜伏》里的李涯就是属于这样的情况。本来马奎一死,陆桥山稳坐副站长之职。但偏偏来了个李涯,还受到站长的青睐。陆桥山的升职梦也遥遥无期,他当然会排挤李涯。
假如你的到来让同事丧失一份潜在机会,他们就会靠排挤你来释放自己内心的紧张和压力。这样的情况下受排挤是正常的。如果你释放愤怒可能会惹更多麻烦,你应该学会忍耐伤害。并且尽量不要“新官上任三把火”,把势头都抖出来,这样无疑是在别人的怒火上浇油。你不妨以后来者的姿态,恭敬地向“前辈们”请教,并且暗示自己无意于和他们争功。会不会相信是他们的事情,但你这样做至少可以向对方传递一个友好的暗示。如果在这样的表示下,对方还是一如既往的排挤你,这个时候你是占理的,不妨直接捅到上司那里,让他来主持公道。先礼后兵是为此法。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就要特殊对待了,比如这个新来的部门主管谢长信就遇到了很棘手的情况。
谢长信是某私营企业新聘的部门主管,他出来乍到,不知道为什么员工们见了他除了礼节性地打个招呼外,都别无话说,好像心里很排斥他一样。他仔细思考自己的处境,他是应聘来到公司的,以前是不可能和大家发生矛盾的;也不是挤掉了另一个受爱戴的主管;仔细查了一下,下属们也都还不够格胜任主管,所以也不是堵了谁的升官路,那为什么大家还是冷眼相对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他发现这个企业的上司对员工的态度很不好,经常随意骂人,对员工极不尊重。上司如此对待员工,员工自然不喜欢上司,而自己身为部门主管,因工作关系和上司接触比较多,大家于是生出个心眼儿:担心自己是上司派来的耳目。
谢长信决心找个机会和员工中有威信的同事谈一谈,把问题解释清楚。他私底下把他们召在一起推心置腹:“各位同事,我知道大家有些不大敢和我接触,其中的原因我也明白。我今天要告诉各位的是,我其实跟大家的看法一样,我也对老板颇有些不满。其实我此前并不认识他,更谈不上有什么特殊关系。大家尽可以放心,而我来这里,只是喜欢这份工作而已。能和各位一起把工作搞好,才是我的最终目的。咱们不妨拿出点业绩给老板看看,有了成绩在手上,咱们才能在他面前有底气。”几个下属都点头称是。这个小聚会以后,谢长信发现大家对他的态度大为改观,甚至和他结成了小同盟。
我们得学学这个部门主管,受到排挤的时候要镇定,首先找到受排挤的原因。找到了源头才能对症下药。无论如何,主动向排挤你的人做积极友好的表示。不过也要注意做事的分寸,在必要的时候保护和捍卫自己的利益。
反侦查的基础课:保守秘密
作为间谍潜伏在国民党内部,余则成必须保守自己的秘密。对于他来说,保守秘密就是保全生命。作为一个“资深”间谍,余则成从生活的各个细节里实施“反侦查战术”。
他在门口放上一个撒上薄薄香灰的擦脚垫子,每天晚上回来时则蹲下身仔细检查有没有痕迹留下。这是他查看有没有人偷偷潜入的方法。而有一次,翠平忘记撒香灰,就遭到了他的严厉训斥。
马奎派了一个手下,假装成邻居驻扎在余则成身边。这个人事无巨细地记录下余则成的生活。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余则成当然明白这个人的真实身份。翠平来天津以后,为了防止外人看出假夫妻的内幕,他坚持每晚“摇床”。因为“隔墙有耳”,这样声音就制造出亲热的假象。粗枝大叶的翠平也明白了他的用意,戏谑他:“隔壁那个会计可是个光棍儿,你这么摇,他受得了吗!”
余则成当然不理会翠平的不屑,因为他知道,他的这些看似“可笑”的行为都是极其重要的。他必须完美一切细节,在每一个生活的片段里都投下烟雾弹,以此来遮蔽敌人的眼睛,从而保守自己的秘密。
而现代职场中,虽然不需要你靠“撒香灰”和“摇床”这种特殊手段,但知道保存自己的秘密确实必不可少的。但职场里偏偏有一些人,不仅不懂得保守秘密,反而将自己的秘密公之于众,最终把自己置于了“死地”。
王先是一个公司的职员,他与他的好朋友张廉无话不谈。一次,借着酒兴,他向张廉说出他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王先年轻时,与人打架,不慎砍伤了别人,结果被判了两年刑。从监狱出来后,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就进了现在的这家公司工作。
时值年底,公司效益不佳,并准备裁员。王先和张廉从事同一工作,这个位置精简后只能留下一人,但论实力,王先比张廉略胜一筹。可是不久后,公司就传开了王先的秘密,大家都知道他是坐过牢的“劳改犯”,对他的印象大大削弱了。谁愿意跟一个劳改犯一起共事呢?结果王先被裁掉,张廉幸运地留了下来。
职场上,不管是多亲密的朋友,也不要把自己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特别是那些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秘密,要做到有所保留。向他人过度公开自己秘密的人,往往会因此而吃大亏。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今日为朋友,明日成敌人的事例在职场上更是屡见不鲜。你把自己过去的秘密完全告诉别人,一旦反目成仇或者他根本不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你的秘密他还会替你保守吗?
如果你不幸遇到了像张廉那样的小人,把你秘密作为他上位的资本,对你进行攻击、要挟,弄得你声名狼藉、焦头烂额。那时的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马奎的把柄,余则成的挡箭牌
马奎一直怀疑余则成的身份,他甚至派下属特意到重庆调查,可惜搜集回来的都是鸡毛蒜皮的情报。马奎不死心,千方百计接近余则成,想从他身上找到蛛丝马迹。刚好碰到余则成要去接刚来天津的太太,马奎忙献殷勤,主动要求开车同往。
行进途中,心怀不轨的马奎果然继续追问余则成与“共党奸细”吕宗方的关系。以往碰到马奎的针锋相对时,余则成总是“打太极拳”,敷衍了事。但是现在二人同处狭小的汽车车厢里,再假装没注意对方的话语就显得太假。这个时候的余则成只好亮出了手中的底牌——他握有马奎的把柄。
原来马奎刺杀吕宗方时,刚好从余则成身边经过。后来马奎被日伪政府抓住,而余则成也在酷刑审问的现场。此时,余则成立马把话题扭转到刺杀吕宗方的刺客身上,他颇有深意地暗示马奎:“这个人怎么逃出伪政府呢?除非——他叛变。”马奎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有把柄在余则成手上。虽然余则成还撒下烟雾弹,说自己没有看清刺客的长相,但马奎也明白这个事情最好不要再深究下去,否则最后吃亏的是自己。马奎赔了夫人又折兵,反倒被余则成抓住了小辫子,再不敢轻举妄动。他的把柄也就成了余则成的最佳挡箭牌。
在职场里,如果你抓住了对方的把柄,他就得老老实实地听你的。因为你已经断了他的后路,对方在进攻无望、后退无路的情况下只好任你摆布了。
王达昆被派到公司的一个分部任职,这个分部刚好空缺一个副总经理的位置,而最有竞争力的就是他和分部里的一个老员工方平。二人资历相当,能力也相差无几,方平的优势之处就在于他是分部的老员工,跟众人的关系比较熟络。本来方平一直以为副经理之职非我莫属,结果总部突然派了一个“空降兵”,他心有不平,所以私下里更加笼络同事,希望有底下舆论的撑腰。
同事们也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他们倒也愿意助方平一臂之力,但不敢明着挤兑达昆,怕万一将来鹿死“王”手,没了后路。于是,众人也顶多在达昆面前略微提一下方平的优点、强大背景之类的。一个同事对达昆说:“咱方主任跟您一样也是留洋回来的,好像跟您还是同届的校友吧。据说他还是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会的会长……”这真是弄巧成拙,本来同事是想说说方平的好话,哪里知道达昆所在的这所外国大学并非名校,中国留学生不多,所以互相之间都认识,哪里有方平这样一个人呢!看来是方平自己伪造了简历,虽然他能力突出,但公司老总最反对员工不诚信的行为。这下达昆心里有底了。
他以校友叙旧的名义请方平吃饭,席间故意说:“咱学校的中国人没几个,我跟每个人都还有联系,唯独对你都完全没有印象了,真是该打。”方平早已心知肚明,敷衍了几句之后就开始喝闷酒,达昆也不多问。之后,方平以身体抱恙为由请了长假,等王达昆晋升为副经理后才回岗。王达昆也没有把他伪造简历的事情说出来,两个人反而成了工作上的好搭档。
这个现代职场的实例也说明,了解对手的弱点,巧妙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就能让他乖乖就范。方法十分有效。所谓“打蛇打七寸”,正是此理。不过,职场各位如果采用这个方法,也要学学余则成与王达昆,点到为止,不要过分强人所难。因为你的目的只是要警醒对方,所以切忌做的过火。
翠平大意,成了敌人的“枪手”
在跟余则成共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以后,原本粗枝大叶的翠平已经变得很谨慎了。可惜魔高一丈,李涯与女叛徒徐宝凤合力演了一出戏,就让翠平把原委都说了出来,成了敌人的“枪手”,差点置余则成于死地。
徐宝凤乔装成潜逃的国民党俘虏,“偶遇”翠平,还在她面前演出了一场大义凛然的英雄戏码。善良的翠平信以为真,把她当成八路军的姐妹,找到小旅馆把她藏了起来。在狡猾的徐宝凤层层圈套下,翠平道出了她和余则成的真实身份。所幸余则成补救得当,才化险为夷。
职场上,像徐宝凤这样的“做戏派”还有很多,他们想达到什么目的时,就在你面前演一出戏码,就让你毫无知觉中就成了他们的“枪手”。所以千万不能大意,要有“心计”,言谈举止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和火候,不要让小人利用了你在言谈举止上的失误,拿你当枪使,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
当你遇到同事跟你谈起一些敏感事件,比如工作成绩和报酬,上司的关注,升迁机会等,一定要格外小心,别被小人当枪使。
年轻女孩阿萍刚步入职场不几年,总是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有一天,她受到上司张经理的热情邀请,一同前往公司附近的咖啡厅里喝咖啡。不知不觉,话题开始扯到了阿萍的同事王小姐。阿萍心思单纯,随口说道:“啊,王小姐吗?她好漂亮啊!经常穿着时髦的衣服,真叫人羡慕。”
“那是当然,因为王小姐领的是高薪!”张经理假装漫不经心。
这家公司采取的是年薪制,每个职工的年薪是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表现以及与公司签订的合同而有所区别的。这点阿萍自然也清楚,但她一直认为同事间的差别不应该太大,现在突然从张经理口里听说王小姐的工资很高,自然心里不太舒服。“会差那么多吗?”
“是呀,比你的年薪多上万元呢!”
第二天,大大咧咧的阿萍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同事们,大家听了都有怨气,就一起嘲笑起“高工资”的王小姐来,后来发展到大家一起孤立她。王小姐不得已只好辞去了工作。
其实,王小姐的年薪与阿萍相差不大,只是因为她曾经越过经理向董事会提过意见,以致经理怀恨在心,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一个诡计,借阿萍和众人的嘴孤立王小姐,最后将她逼走。等到阿萍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已为时太晚,因为自己已被人家利用,当枪使了。不仅如此,阿萍还得了一个喜欢散布流言飞语的“坏女人”名声。
职场小人的招数就是这样防不胜防,所以我们有必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要学会在脑子里思考一下,小心祸从口出。所以有心计的人,总是尽可能做到三缄其口,以防被小人当枪使。
职场潜伏者,怎能没有“备用方案”
军调期间,余则成为我方搜集到不少有用情报。按照以往的程序,他就应该与负责接头的秋掌柜联系。结果这个时候天津闹麻风病,偶感不适的秋掌柜到医院看病,竟然被当成了疑似病人隔离起来。余则成手中的新情报无法及时送出。这不禁让观众们捏了一把汗。不过潜伏工作容不得一点纰漏,我方早就准备好了应急预案:万一接头的地方出现问题,余则成就从收音机里直接接受新的指令。备用方案实行的很成功,余则成根据指示顺利地把情报送出,使我方拔得头筹。
现代职场虽然没有碟战剧这样险象环生,但准备一套“备用方案”却是必须之举。“备用方案”能让我们面对突发事情时,不会惊慌失措,会更加自信地处理各种事务。人在职场会遇到很多种情况,拥有“备用方案”会让你游刃有余。下面是美国职员克多尔讲的关于自己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您好,”我对老总说:“昨天我交给您的文件签了吗?”老总转动眼睛想了想,然后装模作样翻箱倒柜地在办公室里折腾了一番,最后他耸了耸肩,摊开两手无奈地说:“对不起,我找过了,我从未见过你的文件。”
如果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我会义正词严地说:“我看着您的秘书将文件摆在桌子上,怎么会找不到呢?您可能将它卷进废纸篓了!”可我现在才不会这样说呢。既然老总能睁眼说瞎话,我又何必与他计较呢?我要的是他的签字。于是我平静地说:“那好吧,我回去找找那份文件。”于是,我下楼回到自己办公室。我昨天就考虑到这一情况,把文件做了另外备份。此时只需要电脑中的文件重新调出再次打印即可。当我再把文件放到杰克先生面前时,他连看都没看就签了字,其实他比我更清楚文件原稿的去向。但我却一点都不生气。
用自己的“备用方案”,在关键时刻解决问题让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这就是克多尔在与上司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式。谁是谁非并不重要,即便上司错了,也要开动脑筋为上司寻找一个下台的台阶,无论如何解决冲突的前提是合作。适时运用“备用方案”,主动言和是运用智慧寻找冲突的最佳解决方案,使问题最终得以处理。
所以,我们做人做事必须要有“备用方案”,这就像是行车必须系上安全带一样,关键时刻就能起到保命的作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