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潜伏】
有斗争的地方就会危机四伏,天津站就是明争暗斗,危机重重之地。懂得察言观色,才能在这样的险境里抓住先机,求得生存。如何察言观色?其实人的外部身体语言就可以反应他的内心世界,比如眼神、手势等。这我们可以从《潜伏》中窥见一斑。
天津站组建之初,站长吴敬中号召下属把家眷们都接过来,共同享受一下“胜利果实”。马、陆二人率先行动,太太们不久就到了天建站。站长设宴为他们接风。席间,站长给太太们敬酒,他端起酒杯起身时,站长太太突然提及打麻将,女人们的注意力就都拐了弯,一起讨论麻将的打法去了。此时的吴敬中空举着酒杯站在一边,笑容就凝固在了脸上。机敏的余则成立刻看出了站长的不高兴,连忙解围:“太太们,站长还等着敬酒呢。”一句话又把话题给站长转了回来。仅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里,我们就可以得知为什么站长虽然屡次怀疑余则成,可还是舍不得彻查他。因为这样一个“贴心”的下属实在难得。
国共和谈期间,共党代表左蓝和邓铭来到天津交涉,军统天津站的特务们特地举办了招待酒会。余则成意外见到心爱的恋人左蓝,心潮不由起伏跌宕。众人都在谈笑风生,只有他隔着人群看着左蓝娴静的面容,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他多么想走上去和左蓝说话,但此时,余则成还是注意到了站长布满阴霾的眼神。从这个阴沉而决绝的眼神里,余则成读到了这样的信息:关于他和左蓝的关系,站长肯定知道了些什么。但是知道多少呢?余则成不能确定。所以,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他极力克制了自己的情绪,没有找左蓝叙旧。
而说起察言观色,情报商人谢若林也是好手。天津站里的众人虽然怀疑过余则成的身份,却很少对翠平的身份起疑心。翠平的村妇做派和粗俗举止,蒙蔽了众人的眼睛,谁都想不到她曾是个威风凛凛的游击队队长。连狡猾的站长吴敬中,也只把翠平当成一个“蠢得可以挂在墙上”的女人。而谢若林却从翠平的言谈举止里发现了不一般的信息。晚秋受伤后,翠平熟练地为她包扎伤口,这哪里像是一个只会喂猪种地的村妇呢,显然是受过专业急救训练的。谢若林敏感地嗅到,这个女人背后有巨大的情报商机。后来也是谢若林利用翠平,给余则成制造了巨大的危机。
察言观色,不只是情报科的特务们需要掌握的看家本领,也是每一个职场人必不可少的技巧。懂得察言观色,可以让你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更好的生存。所以,不管你是一个领导,还是一个普通的员工,都要练就察言观色的本领。
余则成靠察言观色稳占先机
余则成是个察言观色的好手,在与陆桥山、马奎初次见面时,吴站长说现在要对付共党,听了吴站长的话,好大喜功的马奎立刻说行动队已经开始行动了,而陆桥山与马奎外和内不和,所以陆桥山来了句“毛还在重庆不能动手”,见陆桥山反驳,马奎也不示弱,立马说:“这我还不知道吗”。几句简单的对话,善于观察的余则成便得知马陆二人之间存在间隙。
在给翠平的接风宴上,站长给太太们敬酒,站长太太突然提及打麻将,大家的注意力都拐了弯,余则成看出了站长的不高兴,连忙解围:“太太们,站长还等着敬酒呢”,一句话又把话题给站长转了回来……
察言观色是一种本领,是与人交往必不可少的技巧。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才能更好的与同事相处,才能得到领导的青睐,才能赢得下属的遵从。例如,有些职员不满主管的言行,只是敢怒不敢言,只好故意装出一副无表情的样子,显得毫不在乎。但是,其实他内心的不满很强烈,如果你是一个懂得察言观色的领导,再发现他脸色不对劲后,说一句:“如果你有什么不满,不妨说出来听听!”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安抚部属正在竭力压抑着的感情,从而迎来他对你的尊重。相反,如果你不懂得察言观色,直接指责他,或者当场让他难看。那结果可想而知。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一个不懂得察言观色的人,他的后果是怎样的呢?
一个举人经过三科,又参加候选,得了一个山东某县县令的职位。第一次去拜见上司,想不出该说什么话。沉默了~会,忽然问道:“大人尊姓?”这位上司很吃惊,勉强说了姓某。县令低头想了很久,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所没有。”上司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县令又站起来,说:“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说:“正红旗。”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上司勃然大怒,问:“贵县是哪一省的人?”县令说:“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县令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赶快走了出去。第二天,上司令他回去,任学校教职。究其原因,便是不会察言观色。
懂得察言观色,可以让你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更好的生存,所以,不管你是一个领导,还是一个普通的员工,都要练就察言观色的本领。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
1.由话题知心理
人们常常将情绪从一个话题里不自觉地呈现出来。话题的种类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明白对方的性格、气质、想法,最容易着手的步骤,就是要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相关状况,从这里能获得很多的信息。
与中年妇女交谈时,她们的话题多是她们自己,因为她们觉得自己才是她们最大的关心对象。有时也谈论文夫或孩子,那是她们把丈夫或孩子看成了自己的化身,谈论他们也等于在谈论自己。对于这样的中年妇女,你要作为一个倾听者的形象出现,承认她们是贤惠的妻子、伟大的母亲。
在年轻小伙子的世界里,他们最爱谈论的话题是车子。关于车子的杂志也跟音乐、足球杂志一样畅销。小伙子的话题几乎都涉及与车子的品牌、行程距离、速度等有关的话题,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暂时买不起车。其实,他们那么热衷于车的话题,无非在表示自己将来有能力购车,或者是自己对这些懂得很多,这也是一种时髦的话题罢了,无非是显示自己。因此,你要聚精会神地听他们侃车,最好不要摆出讨厌或不耐烦的脸孔,你的耐心就可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2.措词的习惯流露出的“秘密”
语言表明出身,语言除了社会的、阶层的或地理上的差别外,还有因个人的水平而出现差别的心理性的措辞。人的种种曲折的深层心理就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在自我表现的手段――措辞上。即使同自己想表现的自我形象无关,通过分析措辞常常就可以大体上看出这个人的真实形象,在这种意义上,正是本人没意识到的措辞的特征比词语的内容远为雄辩地告诉我们其人自身。
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的人,独立心和自主性强,常用复数的人多见于缺乏个性,埋没于集体中,随声附和型的人。
人们总是认为是在用自己的话说话,写文章。实际上无意中在借用别人的话,有自我扩大欲,反过来探寻这一点,就能窥见其人的内心深处。例如,对说话者是使用难懂的词和外语的人多会感到困惑,其实,这种人多是将词语作为掩饰自己内心弱点的盾牌。择业时,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是必要的,但若过分矫饰,反而画蛇添足,让别人如坠云雾的效果是最不利的。这种情形常常不过是反证了对自己的智能的自卑意识,将词语作为盾牌,掩饰自己的自卑感。《围城》中的张先生在方鸿渐面前大肆卖弄自己的洋文,以显示自己博学,实际上只反映出其知识的贫乏。
3.说话语速、语调反映真实想法
如果对于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时,许多人的说话速度都变得迟缓,而且稍有木油的感觉。如果有愧于心或者说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就会决起来。
假如说有一个男人每天下班都按时回家,而这一天他下班后却留在办公室与同事打扑克,回到家时,他就马上跟老婆说他加班了,而且还要诅咒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活儿干不完等等之类的话。他的说话语调也一定会比平常快,这样,他可以解除内心潜在的不安。
遇到男人这样时,做老婆的一定要慎重,什么事一旦有了开头,就会有下次,不可掉以轻心。
另外,语调也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比如上面那位“加班”的男人,当他回到家时,他说话的语调不仅快,而且慷慨激昂,好象今天的“加班”的确让他很反感――他是很不愿意“加班”的。
当两个人意见相左时,一个人提高说话的音调,即表示他想压倒对方。
对于那种心怀企图的人,他说话时就一定会有意地抑扬顿挫,制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有一种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欲望,自我显示欲隐隐约约地透露出来了。
4.由听话方式看破对方心理。
构成谈话的前提包括了两种不同立场的存在者,即说话者与听话者。我们可以根据对方对自己说话后的各种反应,来突破对方的深层心理。
如果一个人很认真地听话,他大致会正襟危坐,视线也一直瞪着对方。反之,他的视线必然会散乱,身体也可能在倾斜或乱动,这是他心情厌烦的表现。
有些人仔细倾听对方的每一句话,等到讲述者快说完时,他也会透露自己的心声,由此看来,这位倾听者完全依靠坚强的耐心J再配合一股好奇心,才能最终突破讲话者的秘密。
如果你想套知某人某方面的消息,你就会和他从一个平常的话题切入,然后认真倾听、提问、倾听……一步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方在高兴之余,也忘了提防,相反还会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善解人意呢。
情报员特技——听出弦外之音
刚来城里不久的翠平,整天口无遮拦,为了让她意识到潜伏工作的危险性,余则成讲了一个因为一句话——“把茶叶交给克公同志”,害死好几条命的故事。后来有一次,翠平就是凭借这句话,破解了余则成话语背后的弦外之音。
余则成从洪秘书那里得知李涯要抓捕左蓝,就把这个消息写在了一张纸上,塞到茶叶筒里,让翠平去拿。当翠平去办公室找余则成时,余则成说自己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一个没鼻子没眼睛的人对我说‘不能说梦话啊,说一句梦话得丢好几条人命啊’。”并反复强调说“这梦太可怕了,我可得把它记住了”。翠平了明白了余则成的意思,顺利的把装有信息的茶叶桶拿到了手。
其实这样的弦外之音不仅在危机四伏的战场有,在职场也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职场暗语”。比如同事看似在鼓励你,其实却否定了你的行为;看似答应马上帮你做的事,其实却是在推辞;有些人好像什么都没说,但明白人却一切都清楚了……
小张是个销售员,不久前找了份工作,小张工作勤恳,兢兢业业,第一次开会时就受到同事们表扬,但他却高兴不起来,原来——
“开会的时候每个同事都在‘表扬’我,说我独立工作能力强、眼光长远、具有极佳的口才,可部门经理在会后却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脸色很难看,问我是不是经常擅作主张,和同事合作不好。我觉得很委屈,他怎么能这样说我呢?刚才开会的时候同事们对我的评价还很好,到经理这儿,怎么一下就全变了。后来才知道同事们的表扬其实都是些职场暗语,为此,我一下从热闹兴奋的状态跌入冰窖。”
职场暗语和职场潜规则一样,都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不会被诉诸文字,也不会被公开告知。这是一套在特定企业制度、企业文化、领导者意志影响下,无意识中形成的一套似是而非的语言系统,如何识别这些暗语、如何读懂同事所表达的弦外之音,对任何一个职场人士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
当然,职场暗语作为一种非正规的表达方式,不是所有人都习惯通过它去传达信息,所以,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就有很大表达差异:有些人对喜怒哀乐从不掩饰,有些人则习惯以不动声色来掩藏自己的情绪,有些人则喜欢反过来表达情感———所以,要识别别人所说的话是正话还是反话,是暗语还是明语,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说话者一贯以来的表述方式与表述习惯,从中去捕捉其语言表达中是否存在暗语。
此外,在日常沟通中,哪一些语言表述属于暗语或者存在双重意义,识别者一定要考虑到言说者叙说时所处的语境,以及言说者当下所处的立场,这些都是正确鉴别信息的关键因素。
职场暗语,有消极也有积极方面,虽然可能使得新人莫名其妙,但对于避免同事间的尴尬和伤害感情还是很有用的,因此,职场新人还是应该赶快熟悉起来。
下面列举几条有趣的职场暗语:
观察能力强———经常打小报告;
复杂工作上逻辑清晰———善于把工作推给别人;
思维敏捷———能迅速找到借口;
我会试着把这件事情插进工作进度中———你该早一点交代;
或许你可以去询问一下别人———这根本行不通
手势:解读心灵的无声语言
吴太太和翠平前去看望马奎的老婆马太太,不料却发现吴站长,吴太太怀疑马太太勾引了站长,于是与翠平二人对马太太大打出手,期间,翠平无意间发现躲在柜子里的洪秘书,并从马太太口中得知,李涯和站长要抓捕左蓝。得知这一消息的翠平借用麻将牌——红中,来提醒被暂时限制的余则成。
余则成识破其中的含义后,打电话叫洪秘书来下棋。余则成一边下棋,一边用手拿着棋子敲打桌子,心虚的洪秘书终于承受不住,无奈的说了句:“余主任,你就别折磨我了。”,然后把事情一五一十的都说了出来。
余则成一个敲桌子的动作就让洪秘书说出了一切,这足已看出手势的力量,无声胜有声。
手势在交往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语言起着说明和补充的作用,甚至可以发挥独立有效的作用。所以要想在职场中很好生存,了解一些手势是很有必要的。
通常,一个人的手指若不停地动弹,多表示他目前正处在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中,感到无所适从,借这种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缓解心理的紧张。
用指尖轻敲桌面,并发出清脆的声响,暗示这个人可能正陷入某种思维困境,或是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还处在犹豫之中,不知道某个决定是该下还是不该下,也有可能是这个人不耐烦,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内心的压力。
一个人如果经常有无聊的手势和动作,说明这个人在许多的时候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比较注意表面化的一些东西,虚荣心和表现欲望比较强烈。
一个人如果经常做出让人感觉到十分有力量的手势,说明这是一个十分有魄力和勇气、凡事敢作敢当、能承担一定责任的人。这样的人做事大多干脆利落,不拖拖拉拉,一旦想做,就会付诸行动,而且有一定的韧性和毅力,不会轻易放弃。
习惯于把手指放到嘴边咬指甲或是吮吸手指的人,这种形象很难有让人舒服和自在的感觉,甚至觉得恶心,这样的人无论外表多么高大威猛,但他们在精神和心态上还是非常幼稚的,因为心理成熟的人绝对不会有这样的行为。
在交际场合中,突然用两手紧紧地抱住胳膊,身体稍微有些向后仰或是双手叉腰,身子向前倾,这都表示对对方的话持不赞成的态度。前一种姿势动作含有不以为然的意思,而后一种则表示欲与对方辩论,争出个是非对错来。
在与别人谈话的过程中,把双手插进口袋里,这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行为表现,也会让对方产生一种不让人信任的感觉。
在说错某一句话时,赶紧用手捂住嘴,做遮掩之势,这样的人性格绝对不会外向。他们大多非常腼腆,说错话以后会十分后悔,并且感觉不好意思,而耿耿于怀。
把手放在腹部,并且无意识地抚摸腹部的人,多有些神经质,比较多疑。
深藏不露的吴站长,眼神是唯一的泄密者
吴敬中是一个老谋深算的领导,单从他看李涯,探余则成,察翠平的眼神就足见一斑。
陆桥山被杀,吴敬中内心认定是李涯所为,但这也是他所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当李涯否认暗杀是自己所为时,吴敬中眼睛里闪出一丝怀疑,同时也露出几分“仁慈”,他感谢这个帮了大忙的李涯,不会责怪于他。
余则成,吴敬中曾经的学生,现在的下属,帮他敛财的心腹,对他,吴敬中怀疑与信任并存,所以在翠平到他家看望从广东归来的吴太太时,吴敬中眼神里露出了那一瞥。
眼神可以反应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身在职场,我们要学会从眼神观察同事,尤其是领导者的内心世界,以此来判断事态的发展。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眼神与相应的内心世界,你不妨了解一下。
1.眼神沉静
他对于你所认为着急的问题早已成竹在胸,应付之后,定操胜算。只要向他请示办法,表现焦虑,如果他不肯明说,这是因为事关机密,不必多问,只要等待他的通知便是。
2.眼神散乱
对于你所认为着急的问题,他也是毫无办法,因心焦虑之余,反而弄得六神无主,你徒然着急是无用的,向他请示,也是无用的。你得心平气和,另想应付办法,不必再多问。3。眼神横射,仿佛有刺
他对于你是异常冷淡的,如有请求,暂且不必向他陈说,陈说反而让你表现出你不知趣、不识相,应该从速借机退出来,即使多逗留一会儿也是不适的,退而研究他对你冷漠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
4.眼神阴沉
这是不好的信号,你与他交涉,需要小心一点。他那一只凶狠的手正放在他的背后伺机而出。如果你不是早有准备想和他见个高低,那么最好从速鸣金收兵。
5.眼神流动异于平时
他是诡计多端,想给你苦头尝尝。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近,前后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里。他是个诡而不正的人,不要相信他的甜言蜜语,这是钩上的饵,是糖衣炮弹,要格外小心。
6.眼神呆滞,唇皮泛白
便可明白他对于当前的问题惊恐万分,尽管口中说没关系。有办法,其实他虽未绝望,也的确还在想办法,但却一点也想不出办法来。你不必再多问,应该退去考虑应付办法,作为互相切磋的资料,如果你已有办法,应该向他提出,并表示有几分成功的把握。
7.眼神似在发火
他此刻是怒火冲天,怒气极盛,如果不打算与他决裂,应该表示可以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再逼紧一步。势必会引起搏斗、正面的剧烈冲突。
8.眼神恬静,面有笑意
他对于某件事情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高兴,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也是个绝好良机,相信一定比平时更容易满足你的希望。
9.眼神四射,神不守舍
他对于你的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必无效果,你不如赶紧告一段落,或乘机告退,或者寻找新话题,谈谈他所想听的事。
10.眼神凝定
他对于你的说话认为有听听的必要,应该按照你预定的计划委婉述说,只要你的见解不差,你的办法可行,他必然是乐于接受的。
总之,眼神有动有静,有流有凝,有散有聚,有下垂,有阴沉,有呆滞,有上扬,仔细参悟之后,必可发现心情暴露无遗。
言多必失,“说梦话也要守纪律”
从军统外勤一路飙升到天津站副站长,可以说余则成是幸运的,是成功的。余则成为人谨慎,做事小心,除此之外,注意言辞,少说话,也是余则成取得职场成功的一个关键。余则成曾告诫翠平说:“哪怕做梦都要遵守纪律,绝对不能说梦话”。
言多必失,这在职场绝对是条金科玉律!同事之间交往,如果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得多了,话里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而且,你的话多了,其中自然会涉及他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同一句话由于地点不同、语气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别人在会话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加入他个人的主观理解,等到你谈的内容被谈话对象听到时,可能已经大相径庭,势必造成误解、隔阂,进而形成仇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说话太多可能是一个人职场生涯的最大灾祸。
史密斯和亚当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日常因为工作需要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彼此逐步增进感情交流,日常生活琐事也难免彼此倾诉。有一天,在谈到晋级调薪时,史密斯对亚当说:
“市场部主任要调走,不知我有没有可能得到提拔?”
亚当听到后,开玩笑地说:“嘻!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不知道吗?你能行?”
亚当只是随口而出,他是个心直口快,口没遮拦的人,却不想这句话大大地挫伤了史密斯的自尊心。认为亚当一直都瞧不起自己。从此以后,他便很少和亚当来往、交流。后来,由于史密斯工作勤奋,又业余自学市场营销。第二年,他就升任市场部主任,而亚当因此受到排挤,很不得意。
由此可见,话多绝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身处职场,更是要注意,不可口无遮拦、喋喋不休,一定要懂得的适度的说话。碰到非不得已,不得不说时,就要多思考。
“逞一时之快”这句话,运用在职场上,多半是负面的评价多过正面的肯定,尤其对于看重沟通的人际关系,“话到嘴边,真的是半句多”。在职场里让人沉不住气而快人快语的最主要原因,大半是我们知道了旁人可能不知道的事或者讯息。也许为了表示我们是消息灵通人士,也许我们要表示我们很受重视……一时间,就将我们无意间获得的讯息、或者未经证实的事,传布出去,结果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更糟糕的是自己还变成一个多嘴的肇事者,可以说是损人不利己。
什么样的事最容易让人情绪亢奋?例如:公司有新的人事案,攸关一个人的升迁最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此外,与大家的福利有关的案子,说早了结果又不是如此,不只大家空欢喜一场,最糟糕的是公司的威信受影响。还有,在职场里似乎有一个不成文规定,如果先曝光的事,通常成功的机会不大。
如果你是一个性情中人,凡事容易义愤填膺、意气用事,那么时时要将“话到嘴边,真的是半句多”这句话放在脑海里,尤其有机会与高级主管共事者,更应该留意这样的作法与提醒。
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所不同,没有几个人在现场环境的刺激下,能够立即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随行在主管的身旁,第一时间,对于主管的所见所闻提出自己的看法,恐怕会让人无意间中伤。因此,不论自己见解如何,是不是该对主管做任何建议?很重要的是,事情不要脱口而出,尤其,对于事涉人事的说法,更应谨言慎行,脱口而出常会流于不负责任的结果。
“说话”是一件很高深的艺术。在职场里,更是一项很不容易的“生存技术”,可以善加运用利人利己。但是,如果在不易掌握、不知如何适当处理情况之下,谨言慎行,“话到嘴边半句多”,绝对是上班的锦囊佳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