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要学点催眠术-容易误解的催眠知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催眠和人们正常的睡眠是一回事吗?人被催眠后会不会睡不醒呢?催眠会不会让我们做坏事呢?人们在探索催眠的同时,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像一个黑色的面纱,把催眠笼罩在神秘之中。其实,催眠虽然十分的神奇,却也并不是不可窥测,只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终究会解开罩在催眠外的神秘面纱,让人们一睹其风采。

    催眠和睡眠一样吗

    催眠是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它是一种进行很缓慢的睡眠,也就是说,它起初是被限制在很狭小的范围内,而以后愈益扩大起来,最后竟达到睡眠的程度,所以,催眠只能被看作是部分的睡眠。

    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催眠状态是一种进行很缓慢的睡眠,它起初是被限制在很狭小的范围内,而以后愈益扩大起来,最后竟达到睡眠的程度,即从大脑半球到皮质下部,只剩下呼吸中枢和心搏中枢等安然无恙。

    虽然催眠和睡眠都是双目闭合,全身肌肉松弛,有时还有鼾声。但与正常的睡眠不同,催眠状态形成的原因不是自然入睡而是由催眠师用暗示的方法引出来的。催眠师用暗示引起的这种催眠性睡眠可以达到很深的程度,无论周围的声音如何嘈杂都不能使他清醒,甚至针刺也感觉不到疼痛。然而,在这种催眠性睡眠状态下,受术者与催眠师之间却保持着很强的感应关系。催眠师的低声细语便足以在受术者的身上产生强烈的效果,甚至影响其神经系统,导致受术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很多的相关反应。

    巴甫洛夫指出,由于各种条件的不同,催眠性睡眠的这种抑制时而范围大,时而范围小,也可以时而笼罩大脑半球的这一区,时而笼罩那一区。另外,催眠性抑制的深度和强度也可以有很大的不同,而催眠性抑制的深度和强度由抑制过程的广度和强度的变化决定。

    另外,催眠性睡眠与正常睡眠的脑电图也迥然不同。催眠性睡眠的脑电图既不同于没有做梦的睡眠,也不同于有梦的睡眠,它比较接近于醒觉状态时的脑电图。虽然催眠性睡眠与正常睡眠在实质上有一些区别,但它们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由催眠性睡眠可以转入正常睡眠,也可以由正常睡眠转移到催眠性睡眠。

    由于睡眠对催眠有一定的妨碍作用,所以如果受术者在催眠状态进入到睡眠状态,就不能再感受到来自受术者的任何暗示,催眠也就会宣告失败。所以我们在受术者进行催眠时,一定要注意随时辨别受术者处在怎样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我们有两种比较常见的辨别催眠状态和正常睡眠的方法:

    (1)辨别催眠混入睡眠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受术者在进入催眠状态的初期,因为仍然存在一些自发的小动作,所以很容易看出受术者仍然处在催眠状态。而一旦受术者进入到了深度催眠状态,他的自发观念就会消失,而且和正常睡眠的人一样,表现出双眼紧闭,双耳听不到外界的一切,脉搏缓慢的状态。这时候我们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方法就很难区分受术者是已经进入了正常睡眠状态,还是处在深度的催眠状态。

    在催眠混入睡眠的过程中,催眠和睡眠所占的比例是不断转化的,而受术者对催眠师发出的暗示的反映会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受术者处在怎样的状态:当受术者的睡眠成分少于催眠成分时,受术者对催眠师的暗示依然会保持一定的感应能力,只是感应的时间延长,感应得动作也不十分灵活;如果受术者的睡眠成分多于催眠成分时,受术者就可能感应不到来自受术者的任何暗示,更不会对暗示做出任何感应的行动。

    例如,当你不能辨别受术者处在何种状态时,你可以拉起他的右手,对他做出,右手已经举起不再下垂的暗示。在你的暗示下,如果当你的手离开受术者的胳膊时,受术者立即会把手下垂,则说明催眠中混入了80%~90%的睡眠;如果受术者的手缓慢的下垂,则说明催眠中混入40%~50%分的睡眠;如果受术者在接到来自催眠师的暗示后,手臂依旧能举起来持续一会才开始徐徐下降就说明催眠中只混入了20%~30%的睡眠;而如果受术者在接到暗示后,能够持久地举手不下垂,则说明受术者处在纯粹的催眠状态。

    (2)辨别睡眠混入催眠的方法

    人们不仅在清醒的状态下可以被催眠,在睡梦当中依旧可以被催眠。在自然睡眠中,如果对受术者施以暗示,有一些受术者就会生出感应,例如,人在梦中自语、游行、哭泣、欢笑等,都是睡眠中混入催眠状态。

    人之所以在睡眠状态下能被催眠,大多都是因为心有所想,在睡梦中会形成很多的幻觉,而如果有催眠师在受术者身旁,施加一些暗示,受术者就会进入到催眠状态。所以,催眠家有时有必要在睡眠中进行催眠治疗,而要使催眠更加成功,就需要把受术者睡眠的成分完全转化为催眠的成分,以确保催眠的纯粹作用。

    在睡眠状态下除去受术者的睡眠成分,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在受术者已经熟睡了2~3个小时后,快要自然醒来时,马上对受术者进行催眠;一个是催眠师将两手放在受术者左右肩头,徐徐加以压实,缓缓向前胸下抚,并暗示受术者你正在对他催眠,他不能进入到正常的睡眠状态,然后两手下抚至心口为止。再将手放在受术者的两肩,轻摇三次,继续暗示受术者你正在对他催眠,他不能进入到正常的睡眠状态。反复几次,受术者就会除去睡眠进入到纯粹的催眠状态。

    催眠会不会睡不醒

    问题是层出不穷的,没有谁会不担心做一件事的后果会如何,或者马到成功,或者半途而废,或者无功而返,又或者落了个不易收场的残局。任何的结局,都会给人的心灵以震撼,或者痛苦难当、无以复加,又或者洋洋得意、趾高气扬。所以,当一个人接受了催眠的可行性,可是,就又会有新的问题担心起来,面对这催眠状态下,人还会不会醒来呢?或者说睡不醒了,该怎么解决呢?

    这是一个有必要疑惑的问题,也是经常被提问到的问题。可是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明了,经实践证明,当一个人进入催眠状态后,是可以恢复原来的清醒状态,恢复自己的意识形态,会重新把自己的潜意识隐藏在了意识的背后,不会影响一个人的正常思维,也不会扰乱一个人的正常行为,相反,催眠被唤醒回来后,整个人会感到神清气爽,祛除了催眠之前的压抑、愤怒、难过等不良情绪。

    因为唤醒就是让受术者脱离催眠状态,而且唤醒受术者的过程和催眠过程截然相反,都需要应用暗示的方法,总的原理是异曲同工。并且,让一个人醒来的时候,注意对受术者的措辞,美好的词汇会让这个人醒来后异常的满足,如果措辞不当,醒来后的整个人会感到压抑愤怒。

    首先,有时候一个人在经过催眠师的催眠之后,感到前所未有的美好,身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放松,脑海中一片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勃勃生机的景象,人生的愉快和幸福在此时此刻充满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无比激动,无比快乐,人生的坎坷风雨,生活的平淡无奇,世界的尔虞我诈,一时间都被抛出在了脑后。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在接收到施术者的结束指令后,仍然没有清醒起来,也没有睁开眼睛,而且故意地继续假装在催眠的状态之后,不愿意回到现实世界,还愿意继续沉浸在催眠状态之下的宁静祥和。所以,有时候,会造成催眠师误认为睡不醒的假象,实则不然。

    其次,有一种情况是面对过度失眠的人进行的催眠,这种备受失眠折磨的人在经过一番催眠之后,陷进了催眠状态,全身得到久违的轻松,郁闷的心情也得到了酣畅淋漓的释放。当催眠结束的时候,身轻如燕,飘飘欲仙的感觉让这个人彻彻底底地睡过去了,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唤醒,只是从催眠状态进入到了睡眠状态,当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个人就会自然而然的醒来,没有任何副作用。

    还有,唤醒受术者的过程可能需要或长或短的时间,因人而异,不能急功近利,否则有可能导致受术者醒后状态不佳,或者催眠师实验结果的不完美。

    当一个人进入深度催眠状态之后,潜意识完全覆盖了意识,这种状态之下,受术者只会听从于催眠者的指令,倘若想把受术者从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唤醒过来,那就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更多的耐心,唯有如此,不同意识状态才可以干脆地彼此调换过来,否则落差较大的话,被唤醒的人的状态将呈现出恍惚迷离,不够清醒。尽管醒过来了,但是却让受术者感到不舒服。

    不过,当深度催眠的时候,如果没有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去唤醒受术者,也不用担心受术者无法从催眠状态中恢复过来,因为一旦催眠者不把自己的指令传达给受术者,受术者的潜意识里就得不到刺激。经过一段时间的停顿,受术者就会自动的从催眠状态变化到睡眠状态,之后,就会像自然醒一样,醒过来,而不会一直的睡下去。

    人被催眠之后会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吗

    人一旦被催眠之后,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会完全按照催眠师的暗示,做出反应。而人们一旦被深度催眠,往往连自己在催眠过程中做过什么都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催眠师向受术者发出一些违背受术者意愿的指令,受术者会不会按照催眠师的指令去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呢?

    在舞台催眠秀中,我们经常看到观众随着催眠师的指令做出各种观众平常做不出来或做不到的滑稽的表演,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万一,催眠师要求受术者做出违反道德、良知的事情,他就会照着他的指令去做呢?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著名的催眠大师米尔顿·艾力克森曾经这样说过:即使在催眠状态下,催眠师也不可能让人做出违背道德良知的事情。他坦承,他没有办法催眠人去做出伤害自己或别人的事情,例如脱衣服、说谎、电击别人等违背受术者意愿的一些事情。例如,当一个女孩在一群男医学院学生面前示范各种深度催眠的现象时,她可以被诱导出被谋杀、被抢劫的各种幻觉,但是当她被暗示要脱衣服时,她就会突然惊醒。因为,虽然受术者处在催眠状态,但大多数时候,受术者是处于意识清醒的状态的,他们有能力保护自己,遇到不合理的指令,他们是有能力拒绝,随时睁开眼睛的。

    但如果受术者进入到了深度催眠状态,而催眠师又蓄意运用催眠术来作恶,有一部分的受术者就可能被诱导着去做很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我们举几个简单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

    1939年,著名的催眠大师罗伦做了一个著名的响尾蛇实验,他在受术者被催眠后,下指令要对方去摸响尾蛇。响尾蛇与受术者之间隔着安全玻璃,不过,受术者看不见那道安全玻璃,所以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不会摸到响尾蛇的。在罗伦的暗示下,受术者认为那条响尾蛇只是一个橡皮水管,结果,4个受术者有3个去摸了那条被玻璃罩住的响尾蛇。但如果是直接被告知笼子里是响尾蛇的对照组,43个人当中,有41个人是根本就不敢靠近蛇笼的。

    1939年,著名催眠大师罗伦用响尾蛇做了一个实验,他在受术者被催眠后,便下令让受术者去摸响尾蛇。响尾蛇和受术者之间是隔着安全玻璃个,不过,受术者看不见那道安全玻璃,所以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不会摸到响尾蛇的。在罗伦的暗示下,受术者认为那条响尾蛇只是一个橡皮水管,结果,4个受术者有3个去摸了那条被玻璃罩住的响尾蛇。但罗伦直接告知笼子里是响尾蛇的对照组,43个人当中,有41个人是根本就不敢靠近蛇笼。

    一般来说,被催眠者会明确抗拒显然不道德的指令,例如,叫受术者把杯子里的硫酸泼向别人,受术者绝对不会照做,但如果催眠师在催眠状态下,告诉你,杯子里不是真的硫酸,只是普通的水,受术者就有可能会泼出去。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人制造出低沸点汽油,负责的官员相信他的研发团队不会泄露机密。有个催眠师为了获得研发队的秘密就催眠了其中一员,他暗示对方自己是他的上司,要他简单扼要说明低沸点汽油的一些秘密,这个人果然照实说了,结果导致实验很快就停止了,因为再不停止,低沸点汽油的秘密就会全部被这个催眠师掌握。

    德国警署的梅尔医生报告过一个精彩的案例:1934年时,一位已婚妇女被一个男子催眠后,不但与他性交,还被命令去当妓女,她自己还提出银行里3000马克的存款给他。最后,这名女子还在这名男子的暗示下去谋杀自己的丈夫,直到第六次失败后,这名女子的丈夫起疑而向警方报案,才发现瓦特这名男子利用催眠术来控制这名女子。

    虽然这名神秘的男子曾经下指令,要这名女子不管在任何状况下都不可泄露他的身份,但是梅尔医生还是顺利的破解了他复杂的指令系统,让这名女子完全说出了真相。该男子被判10年徒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综合上述的例子,虽然不是很常见,但是我们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人的确可能被催眠师控制而做出不该做的事。所以,作为一个有职业道德的催眠师,一定要记得催眠的目的是帮助别人解脱痛苦,而不是谋取私利。

    此外,当我们需要催眠治疗时,也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德术兼备的催眠师,防止那些不怀好意的催眠师对自己做出伤害的行为。

    我知道自己被催眠了吗

    我们知道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可能被催眠,那么当我们进入催眠状态时,我们自己是什么感觉呢?是完全清醒?还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又怎样判断自己已经进入催眠状态了呢?

    许多被催眠过或听过催眠CD的人,都有诸如此类共同的疑问,比如我真的被催眠了吗?为什么我没有感觉?其实一些人之所以在被催眠师催眠后不确定自己被催眠了或是没有感觉,是因为人们总是在催眠之前,抱有太大的期望,以为被催眠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验,是一种充满戏剧化的状态,在催眠状态下,可以体验到强烈的感官感受。

    而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在舞台催眠秀,以及电影、小说中总是会看到那些被催眠的人不是陷入了无意识状态,人事不省,受催眠师的摆布,就是在催眠师的指示下去做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很多人以为,自己一旦进入了催眠状态也会和舞台催眠秀、电影、小说中一样,进入无意识状态,受催眠师摆布。但事实上,除非到达深度催眠状态,否则,在轻度与中度的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的意识是清醒的,有时甚至感觉上比平常更清醒。

    而那些怀疑怀疑自己没有被催眠的人,还隐藏着这样的一个疑惑,就是,如果我并没有觉得离开现实状态,这样催眠会有效果吗?其实,在众多的催眠案例中,几乎所有的催眠治疗都可以在“感觉上很清醒”的催眠状态下完成。

    著名的催眠大师廖阅鹏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让受术者感受到“我真的被催眠了”的一些技巧,这里总结为以下三点:

    (1)在自我意志完全不参与的条件下,可以体验到潜意识接管的状态。

    例如,让被催眠者在不压抑、不控制的条件下,手臂自动举起来,身体摇晃,而食指会自行弹动来回答问题等。

    (2)调动自我的意志,却没办法克服催眠者的禁制指令。

    例如,下指令暗示对方,从1数到10的时候,要跳过7。这对很多人来说,会是一次震撼性的经验,尤其是那些数到6之后,拼命想数出7却数不出来的人,那一刻他们将终生难忘。

    (3)被催眠者在指令暗示下会出现平常没有的能力。

    例如,挑选几位敏感度比较高的人,大方地下指令说:“等一会儿当我在你的后脑勺轻拍3下时,你会睁开眼睛,而且会发现你能看见人体的气场,并清楚地看到包围在人体周围的灵光。然后,我要请你仔细地看清楚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了避免产生后遗症,可以再加一道指令说:“你这种看到灵光的能力只能维持5分钟,5分钟后,你就会恢复原状,一切如常。”这时候,受术者真有可能会发挥出自己平常没有的能力。

    舞台催眠秀是真还是假

    在催眠秀的舞台,伴随着不同情境的音乐、五颜六色的灯光效果和宏大的幕布之下,一个经验丰富的催眠师在指挥着一群被催眠的观众正在快乐、激情地互动着,颇有悬念的过程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全场座无虚席,并没有一个人的离开。并且到了结束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一场成功的舞台催眠秀就这样做到了。

    可是,事后,有心的观众的就会开始发问,这无限神秘、充满刺激的舞台催眠秀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会不会被催眠师当猴一样耍了,而自己却还一无所知,甘当催眠师的信徒?舞台催眠秀到底哪里是真,而那里又是假的呢?

    一场成功的舞台催眠秀当中,有两方人物的参与,一方是催眠师和催眠参与者。一方是场下的观众。

    首先,催眠师需要有一定的催眠能力,不能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水平,这样的话,很容易失败,试想,一个最基础的催眠功力都尚且不够,既是再多的幽默智慧,也早晚会露出马脚,一败涂地。

    还有,催眠师在拥有基础功力的前提下,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机警的头脑、善于掌握现场欢乐气氛的能力,一站在台上有十二分的亲和力,热情似火,激情四射,优秀的舞台形象会使得舞台催眠秀非常成功,即使偶然催眠参与者配合度不高,舞台效果不好,观众没有得到应有的乐趣,催眠师也能顺利圆场。

    所以,催眠师有时候也会成为舞台催眠秀的操控者。不管催眠者是否真的进入了催眠状态,只要观众获得了该有的兴奋,整个流程下来没有任何的冷场,这也是一场真正的舞台催眠秀。毕竟舞台催眠秀是一场秀,娱乐成分也十足,只要大家都高兴,都称得上一场完美的真的催眠秀。

    催眠师除了有登峰造极的催眠之术外,还要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条件来共同完成漂亮的舞台催眠秀。其中,参与者的参加动机尤为关键。

    当催眠师邀请台下的人来参与催眠秀的时候,有很多动机的人都会蜂拥而来,到底适合不适合在舞台上被催眠,这考验一个催眠师的眼力和经验。当然,经过筛选后,仍然有一部分动机不纯的观众参与到其中。

    一部分人初衷就是为了被催眠,经催眠寻找内心的平静。因为生活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总是有一些风雨坎坷,有一些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正好借此机会,通过上台表演,本着我是来被催眠并且愿意配合催眠师的指令的意愿,接受催眠,体验催眠带给自己的治疗,获得心中的平静与安宁,不再感到犹豫彷徨,进而恢复生命的本来面目。这一部分人是比较好的舞台表演者,也容易进入深度催眠,听从催眠师的指令,获得神奇的舞台效果。

    另一部分人是为了好玩,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事物,通过探索新领域来增加切身的阅历,以增加自己的人生资本。舞台催眠秀既然是一场秀,那就拥有娱乐的气息,不可能像个人做催眠那样一本正经。尤其有时候,催眠师在每场开始表演前,都会向观众强调,这是一场开心有趣的表演,每个人都将会在此中得到轻松愉快。所以,这种群体的人得到催眠师的暗示,为了开心一把,为了亲身体验催眠术带来的各种与人类心理世界相关的奥秘,轰轰烈烈的参与到了受术者的行列。

    还有一些表演欲旺盛的人,因为每个人心中都希望自己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希望平凡的自己能够成为万人喜爱的明星,趁此机会,怎能放过?所以他们义无反顾地参与到受术者的行列。他们的配合度极高,只要催眠师不让他们去做违反法律道德,丢脸出丑的事情,他们都会极其兴奋地去配合。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搞糟了,不仅吸引不了观众,反而破坏了自己的形象,还会招惹广大观众的厌恶。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参与者,也是催眠师求之不得的舞台合适人选。

    当然,催眠敏感度高的人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们很容易进入深度催眠的状态,只不过,舞台催眠秀的参与者鱼目混杂,很难甄别是龙是虫。所以,观众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谁也无法看到参与者的内心世界是如何模样。但是,上述类型的人都是比较配合的人,他们会配合催眠师在舞台上生动有趣地做各种动作,博得观众哄堂大笑,无论参与者在深度催眠状态中,是真是假,总之,这是一场皆大欢喜,双方共赢的局面,这样一来,在一场以催眠为主题的场景下,就成功举办了催眠秀的目的。

    总而言之,舞台催眠秀不是纯粹的催眠项目,不是仅仅向观众展示催眠的效果,如过真是这样,那么,就没有多少人愿意涌进舞台下面,更没有人心甘情愿的掏钱看平淡乏味的催眠过程。它的性质重点在于是一场表演,是一种让观众获得乐趣和轻松的秀,既让观众对催眠感到好奇和喜欢,也让观众在一场表演秀中体会快乐。秀绝对是真,而催眠亦真亦假,也就无所谓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