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陆东源已经开始从翰林院以及内廷选了几个人进入军机处,开始了慢慢的培养,让他们帮着自己做些简单的事情还是可以的。但多的,就不行了!
这天,当陆东源在批阅奏折的时候,突然就停了下来,问边上的曹化淳道:“曹公,这几份奏折是怎么回事?”
摆在陆东源面前的是三份奏折,看署名,分别是御史台主事陆澄原、钱元悫,员外郎史躬盛。这个,是曹化淳分门别类整理出来的,票拟意见是陛下亲阅!
“这个,是御史台的弹劾奏折,因涉及甚广,司礼监不敢给出处理意见,由陛下定之!”曹化淳连忙回答道。
陆东源打开,看着看着,眉头忍不住邹了起来,放下又拿起另一份,陆东源看了看,又放下。
“曹公,你如何看?”陆东源轻声问道。
“此事,老奴不敢置喙!”曹化淳轻轻摇头。
陆东源默然,看着桌子上面的三份奏折发呆,这三份奏折其实都是说了一件事,那就是反对给魏忠贤风光大葬。
他们的理由是,魏忠贤乃一界阉人,不应享受那么隆重的葬礼,当初三宝太监郑和扬我大明国威,收服藩属国无数,也没有那么隆重,现在的规格高了!
虽然魏忠贤与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又是因意外而死,但规矩就是规矩,我大明本来就是以礼仪治天下,现在这样搞,那大明的礼仪岂不是乱套?
现在的规格莫说魏忠贤受不起,就连一般的将相都受之不起,魏忠贤乃一阉奴,说明白点不过是皇帝的奴仆,何德何能受这么重的礼遇?
这样乱搞,不是让天下士子寒心?咱们这些多忠心耿耿的士子难道在你皇帝眼中还不如一个奴仆?你让我们情何以堪?
总之就是一句,魏忠贤不配!
“你们也不配啊!”陆东源轻声说道。看着这些奏折,手指有节奏的在桌子上敲打着。
陆东源在思考,这些人上这个奏折,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是试探,还是想投机?
反正陆东源一贯以来是不惮于用最坏的思维来看待这些文官们,因为这些文官的道德水平从来都不会太高,用无节操来形容这些文官都还是说客气了。
反正节操这东西对于这些脸厚心黑的文官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别看这些家伙整天把仁义道德放在嘴边,就连海瑞那样的大清官都有黑点,更何况其他人。
现在的形势别看表面是一片祥和,但其中还是暗流急涌,如果一不小心就会满盘皆输。
因为自己干掉了魏忠贤,现在阉党是惊慌失措,不知自己的前途如何,所以才会试探自己。
而东林党人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魏忠贤的死,孙承宗、曹化淳的上台,估计也是让他们看到了卷土重来的机会了吧。谁能说得准这是不是他们的试探呢?
所以陆东源才会问曹化淳的意见,他想知道这事,曹化淳有没有参与?
如果说曹化淳完全不参与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他参与的程度问题。搞臭魏忠贤,把他的势力连根拔起,这可是曹化淳的目标。毕竟政治人物,讲究的是斩草除根。
就像魏忠贤当初对付曹化淳一样,就因为曹化淳是王安的义子,所以曹化淳才会被发配到南京养老。这政治斗争就是那样的无情。
现在曹化淳得到机会了,风水轮流转,自然是要报复回来的,这是人之常情,陆东源不会天真到以为曹化淳就真的忠厚到老实无害,这泥人都还有三分土性呢!
所以曹化淳要报复魏忠贤,打击阉党,这个陆东源没有意见。但他在意的是,曹化淳到底怎么处理。
如果只是在背地里推动一下,用点小花招,这是没有问题的,哪怕曹化淳赤膊上阵,亲自下场,陆东源也没有多少意见。
但陆东源怕的,就是曹化淳和东林党人混在一起,那就超出了陆东源的忍受范围了。
所谓君子和而不群,群而不党,这只不过是文人们自我标榜的方式了,还是毛太祖说得最直接,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毕竟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有利益之争就难免了。最后,就变成了拉帮结派。
这一拉帮结派,性质就变了。党派之争,往往就是一个王朝堕落的开始。
北宋亡于党派之争,明朝,其实也是亡于党派之争!所以,陆东源对于党争是很介意的。
自己才刚搞定了魏忠贤,可不想再来一次,所以从一开始,陆东源就要把规矩给立起来,不许党争!什么楚党、浙党、齐党、东林党,发现一个,收拾一个!
“曹公公,你对东林党怎么看?”陆东源沉吟许久,悠悠的问。
“一群君子!”曹化淳很恭敬的回答。
陆东源不置可否,接着问:“还有呢?”
“杨涟、左光斗等人皆铁骨铮铮之君子,朝廷之忠良!”现在魏忠贤一去,曹化淳也就不避讳自己的看法,而且在他的想法里,还准备替这些人翻案。
“忠在何处?良在何处?”陆东源冷不丁的反问道。
这突然的问题把曹化淳给问蒙了,过了好久,曹化淳才斟酌着回答道:“杨涟力挽狂澜,保江山社稷。左光斗刚直不阿,不畏奸邪!”
这就是东林党能够做大的原因了,在大义上,他们永远都能站在制高点。
“此二人为谦谦君子。”陆东源也不得不承认,但他话题一转,开口道:“但关于贤良,朕看还有待商榷。二公在时,朝廷纷扰不断,从不平静!
圣人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二公比之张居正公,还是欠点火候!居正公在位时,朝野宴宁,虽同样有冯保在侧,但北方平静,百姓乐业。
何者?居正公不拉帮结党,身为上位者,拉帮结党,落入下乘尔!杨涟在位时,三大案纷纷扰扰,众人争斗不休,乱了朝政,扰了人心!
故而,朕准备颁布一令,严禁结党!这第一条,就是不允许民间组织办学、议政,所有私人书院纳入朝廷监管范围,由国子监进行管理。
第二条,不许办同窗会、同乡会、座师会等有拉帮结派嫌疑的活动,发现有敢于违例者,开革功名,永不叙用!”
本来陆东源还准备再多说几条的,但后面他想了想,还是得慢慢来,这一下子规定得太多,反而执行不力。光这两条能够落实下去,就够东林党人喝一壶的。
东林能够势大,也就是靠这两条为纽带,把一群人团结在了一起。只要能执行到位,东林党尾大不掉的问题能够解决大半。
三同三大铁,就是官场的一个潜规则,许许多多的官员就是靠着这个而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如果这个政策一执行,东林党就没有那么多的后备资源。
明朝其实就是没有在思想控制上下功夫,宣传被东林党掌握在手中,陆东源准备以后扩大礼部的职权,让礼部来搞起宣传的事。还有书院也纳入礼部的监管范围。
陆东源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但边上的曹化淳却听了起冷汗,今天的这些话,可是句句诛心啊。看来以后要与东林党保持一点距离,皇帝不希望自己和这些人走得太近。
失魂落魄的曹化淳回到了府邸,他现在还没有搬出宫去住的想法,进了书房,就一个人坐着发呆!
“义父为何闷闷不乐?”一个声音传来。
“小桑子,义父高兴不起来啊!”曹化淳看见来人,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
“有事不要藏在心里,再说朝廷之事本就繁重,义父经常伤神,这时间一长,义父如何能受得了?”小桑子一边说,一边走了过来,开始替曹化淳捶背。
“我也不想啊!”曹化淳闭着眼睛,无奈的说了一声,享受着小桑子的按摩。对于这个不足十六岁的少年,曹化淳难得的放下了防备,有什么话都说出来。
“义父,您不是经常说咱们是皇帝的奴仆,只要做到听皇上的就可以了。所以这些伤神的事不要考虑太多,陛下让怎么办就怎么办好了。”
小桑子在边上轻声的劝慰道,他的手指很有力,指节粗大,一看就是练武之人,每一下都按得曹化淳很舒服。
“还是你这小猴孙说得对!”曹化淳哈哈的笑了起来,也对,自己何必操心那么多,皇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罢了。
“对嘛,义父,笑一笑,十年少,别想那么多不开心的!”小桑子在边上轻声说道。
曹化淳没有说话,过了一会,他突然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小桑子,我准备让你去皇帝身边侍候,你怎么看?”
“不去,我就陪在你身边孝敬你!”小桑子想都不想的回答道。
“你陪在我身边的时间太长了!听话,去皇帝身边,以后干爹说不定还要靠你呢!”曹化淳闭着眼睛说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