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感悟工作:工作是我们的生存之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11次敲门,敲开了幸运之门

    瑞德公司的面试通知,像一缕阳光照亮了克里弗德焦急期待的心。

    面试那天,克里弗德精心地梳洗打扮了一番,又换了一条新领带,以祝福自己好运。上午10点钟,他走进了瑞德公司人力资源部。

    等秘书小姐向经理通报后,克里弗德静了静心,提着手提包来到经理办公室门前,轻轻地敲了两下门。

    “是克里弗德先生吗?”屋里传出问询声。

    “经理先生,你好!我是克里弗德。”克里弗德慢慢地推开门。

    “抱歉,克里弗德先生。你能再敲一次门吗?”端坐在沙发转椅上的经理悠闲地注视着克里弗德,表情有些冷淡。

    经理先生的话虽令克里弗德有些疑惑,但他并未多想,关上门,重新敲了两下,然后推门走进去。

    “不,克里弗德先生,这次没有第一次好,你能再来一次吗?”经理示意他出去重来。

    克里弗德重新敲门,又一次踏进房间。

    “先生,这样可以吗?”

    “这样说话不好……”

    克里弗德又一次走进去:“我是克里弗德,见到你很高兴,经理先生。”

    “请别这样。”经理依然淡淡地说道,“还得再来一次。”

    克里弗德又做了一次尝试:“抱歉,打扰你工作了。”

    “这回差不多了,如果你能再来一次会更好,你能再试一次吗?”

    当克里弗德第10次退出来时,他内心的喜悦和憧憬已消失殆尽,开始有些恼火。心想,进门打招呼哪有这么多讲究?这哪是招聘面试呀,分明是在刁难戏弄人。

    克里弗德生气地转身离开,可刚走几步又停了下来。“不行,我不能就这样逃开,即使瑞德公司不打算录用我,也得听到他们当面对我说。”

    于是,克里弗德稍稍地舒了一口气,第11次敲响了门。这次,他得到的不是拒绝,而是热烈欢迎的掌声。克里弗德没有想到,第11次敲门,叩开的竟是一扇成功之门。

    原来,瑞德公司此次是打算招聘一名市场调查员。而一名优秀的市场调查员,不仅要具备学识素质,更要具备耐心和毅力等心理素质。这11次敲门和问候就是考查一个人心理素质的考题。

    人生箴言:

    困难,是动摇者和懦夫掉队回头的便桥,但也是勇敢者前进的脚踏石。面对困难掉头就走的人是懦夫,迎头痛击的是勇士。

    没有一种叫随便的工作,任何工作都需要一颗认真的心

    有人问罗斯福总统夫人:“尊敬的夫人,你能给那些渴求成功的人,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刚刚走出校门的人一些建议吗?”

    总统夫人谦虚地摇摇头说:“不过,先生,你的提问倒令我想起我年轻时的一件事。那时,我在本宁顿学院念书,想边学习边找一份工作做,最好能在电信业找份工作,这样我还可以修几个学分。我父亲便帮我联系,约好了去见他的一位朋友——当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等我单独见到了萨尔洛夫将军时,他便直截了当地问我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具体是哪一个工种。我想:他手下的公司的每一个工种我都喜欢,无所谓选不选了,便对他说随便哪份工作都行。

    “只见将军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目光注视着我,严肃地说:‘年轻人,世上没有一类工作叫随便,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成的!’

    “将军的话让我面红耳赤,这句发人深省的话,伴随我的一生,让我以后一直非常努力地对待每一份工作。”

    罗斯福总统夫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工作,不可有随便的态度,否则工作和人生都将一事无成。

    如果一个人想要改变眼前充满不幸或者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只要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希望情况变成什么样?”然后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动,朝理想目标前进即可。

    人生箴言:

    如果有工作要做,就应该立刻做好。如果工作时你发现自己毫无准备,就不该怪命运女神,而应该埋怨自己。

    与其整日思量跳槽,不如踏实干出成绩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由此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得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终于,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槽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提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

    人生箴言:

    现在的工作业绩就是明日你的简历上浓重的一笔,也是未来的资本。因此,在积累的阶段一定记得把地基打牢。踏实工作才是智者的选择。

    天堂里没有工作,想安逸只能下地狱

    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他留下来居住。

    这个人说:“我在人世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只想吃和睡,我讨厌工作。”

    宫殿主人答道:“若真是这样,那么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里更适合你居住的了。我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会有人来阻止你;我这里有舒服的床铺,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会有人来打扰你。而且,我保证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做。”

    于是,这个人就住了下来。

    开始的一段日子,这个人吃了睡,睡了吃,他感到非常快乐。渐渐地,他觉得有些寂寞和空虚了,便去见宫殿主人。他抱怨道:“这种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过久了也没有意思。我对这种生活已经提不起一点兴趣了。你能否为我找一个工作?”

    宫殿的主人答道:“对不起,我们这里从来就不曾有过工作。”

    又过了几个月,这个人实在忍不住了,又去见宫殿的主人:“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了。如果你不给我工作,我宁愿去下地狱,也不要再待在这里了。”

    宫殿的主人轻蔑地笑了:“你认为这里是天堂吗?这儿本来就是地狱啊!”

    人生箴言:

    浮躁的社会风气,带来一股好逸恶劳之风。懒惰究竟是一个人的本性,还是一种惰性的习惯?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活着就该努力工作。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绝非安逸所能替代。

    学会工作,把精力用在最有效的事情上

    温德尔·威尔基作为美国总统候选人,才能出众,机智敏锐,被认为是“两党历来提名的总统候选人中属于最富于感召力的人”。1940年,他与已连任两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摆开了竞选的擂台。威尔基对付罗斯福的一个最有力的论点就是美国总统没有连任三届的传统。本来威尔基是很有希望成为美国总统的,但是,他在时间安排上的致命弱点却使他丧失了这一有利的时机。当过多的事情分占他的时间的时候,他显得有些不分轻重缓急,不知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干出更有成效的事情,反而毫不拒绝地干那些事倍功半的事情。

    这天,他乘坐火车沿途在一个个小站发表动人的演说,每次都有几百人被他的讲话所折服。一天下来,他显得精疲力竭,声音沙哑。而当竞选即将结束之时,在电台上向千百万人阐述自己观点的节骨眼上,他却只能从他受损的嗓子里吐出一些发音难听的字句来,此时的他完全丧失了一个演讲者侃侃而谈的潇洒风度。他似乎没弄清楚是几千人重要还是千百万人更重要。

    罗斯福由于公务缠身且有残疾而少于公开露面。虽然参加竞选的时间少了,但时间却有了更高的利用价值。他十分注重对千百万人的电台讲话,以至于出现了他一讲话,人们就兴奋异常的效应。

    最终的结果是:美国总统的任期传统被打破了。

    人生箴言:

    根据帕累托的80/20法则我们得知,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把宝贵的精力用在最有效的事情上。否则,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

    明确自己要做的事,效率自然提高

    玛丽·凯·阿什曾在创办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初期,听到一则有关查尔斯·施瓦布(美国一家数一数二的钢铁公司总裁)的故事,这个故事对她影响很大。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一名企业管理顾问艾·维·李对施瓦布说:“我可以教你如何提高公司的效率。”

    施瓦布问:“费用是多少?”

    李说:“如果无效的话,免费;但如果有效,希望你能把公司因此省下的费用的1%给我。”施瓦布同意说:“很公平。”接着施瓦布问李要怎么做。

    “我需要与每一位高级主管面对面谈10分钟。”

    施瓦布答应了。

    李开始与所有高级主管会面,他告诉每一位主管:“在下班离开办公室前,请写下6件你今天尚未完成,但明天一定得做的事。”

    主管们都同意这个主意,并在开始实行这个计划后,他们发现自己比以前更专心了,因为有了这张表,他们会努力完成表上的事情。不久之后,公司的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几个月后,因为效果惊人,施瓦布开了张35 000美元的支票给李。

    玛丽·凯说:“当我听到这个故事后心想,如果这个方法对施瓦布而言值35 000美元,对我也会有同样的价值。”

    因此,她开始在每天下班前写下6件明天要做的重要事情,而且也鼓励业务员这么做。后来的玛丽·凯化妆品公司拥有二十多万业务员,印制了上百万份的粉红色小便条本,每一张便条纸上写的都是:“我明天必须做的6件重要事项。”

    人生箴言:

    要事第一,这是许多人做事工作效率高的重要原因。别让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把你的精力耗尽。

    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态度

    阿尔莱特是一家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普通职员,他在任何场合中签名时,都不忘附加上一句公司的宣传词——一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后来,客户、朋友们干脆就给他取了个绰号,叫“一桶4美元”。这样时间一长,大家都不习惯叫他的本名了。

    公司领导洛克菲勒听说这件事后,便叫来了阿尔莱特,并问道:“大家都用‘一桶4美元’的绰号叫你,你怎么不生气呢?”

    阿尔莱特笑了笑后回答道:“我们公司的宣传词不正是‘一桶4美元’吗?大家叫我一次,就是为公司免费宣传了一次,我又为何要生他们的气呢?其实应该感谢他们才对呀!”

    洛克菲勒听后深有感触地说道:“像你这样能时时记得为公司做宣传的人还真不多,我们公司就是需要像你这样的职员。”

    几年后,当洛克菲勒退下董事长一职后,阿尔莱特接替了洛克菲勒的职位,他得到升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终处处为公司着想,哪怕仅是一件极小的事情。洛克菲勒曾说:“我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由于我注意到了别人常常容易忽略的小事情。因此,不要总为自己没能完成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感到沮丧,其实只要努力地做好你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你的成功都会因它而起。”

    人生箴言:

    机遇在人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就如同玩具中柔软的胶泥一般,可以任由你做主将它捏成任何形状。因此,在平常的社会生活中,只要认真做好每件事情,哪怕只是一件小事情,那么机遇肯定会把成功主动送到你面前。

    工作中最要紧的是做好本分,千万莫让自己陷入派系斗争

    乔尼斯在某跨国传媒公司下属的一个办事处工作,和其他4名员工一起,在频道主编的带领下,努力地工作,他们负责的频道眼看着越办越好。谁也没想到,一场因为值班而引发的派系争斗悄悄降临……

    一个周末,轮到乔尼斯这一组值班。一位同事头天加班,早晨晚到了一会儿。乔尼斯因为生病,也是下午才过去。不料这些都被“顺带路过”的总编看在眼里。第二天,公司里开始盛传“XX频道的员工不肯值班”,好在频道主编挺身而出,替他们澄清……事情很快平息,但总编和他们的关系从此急转直下。

    当别的频道还在建设中时,乔尼斯这一组已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可在例会上,总编却要求他们加班,说是“权当做给上面看,样子卖力点,也好加工资”,却遭到了频道主编的反驳:效率出工作,没必要做“秀”嘛。看得出来,总编脸上有点挂不住。

    两个月后,总编总算钻到了“空子”:频道主编怀孕,开始休假。第二天,总编立马就给××频道“穿小鞋”——每天召开三刻钟会议,一开就是一星期,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反复强调剩下的4个人要归他直接负责,××频道的内容需要全面调整。

    以后,总编的小动作不断:试用期过了,乔尼斯的工资却明增暗减,公司里更在盛传XX频道已经被判了“死刑”。

    谣言很快变成了现实。一个月后,总编直截了当地对乔尼斯说:“公司里要调整职位,你的文笔不错,应该可以找到新的工作。”很快,另外3个人也遭厄运:一个同样被辞退,总编找人传个话,就把他打发了;一个调到市场部;最后一个“独木难成林”,请了病假。人事经理事后悄悄告诉乔尼斯:“你们的上司不在,谁也保不住你们。”

    人生箴言:

    派系斗争的结果最容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防止自己遇到“树倒猢狲散”的结局,还是让自己耳根清净为妙。

    工作中只需做好本分,千万别搞什么政治小团体,否则会“死”得很难看。

    如果你没有成功者一样的付出,就不要哀叹命运待自己不公 。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刚放亮,他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男人名叫斯蒂芬·金,是国际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

    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起,电话公司因此而掐断了他的电话线。后来,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稿约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之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订金就支付给了他。

    如今,他算是世界级的大富翁了。可是,他的每一天,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之中度过的。

    斯蒂芬·金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

    一年之中,他只有3天的时间是例外的——不写作。也就是说,他只有3天的休息时间,这3天是:生日,圣诞节,美国独立日(国庆节)。

    人生箴言: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勤奋、刻苦是所有成功人士身上共同的闪烁点。

    值得信赖是幸福,信赖他人是高尚

    心理学教授恩科带着一群学生做实验。他先让同学们面朝他站成两排横队,然后命令后一排的同学做好救助准备,待他喊了“开始”之后,前一排同学就往后一排相对位置的同学身上倒。他说:“前面的同学别有顾虑,要尽力往后倒。好,开始!”

    前排的同学们嘻嘻哈哈地笑着,按照恩科教授的指令,身子一点点向后倾斜,但是,大家明显地暗自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肯把好端端的自我撂倒到后面那个人的身上;后排的同学本来已经拉开了架势,预备扮演一回救人于危难的英雄角色,但是,由于前面送过来的重量太轻,他们也只好扫兴地用手轻触了一下别人的衣服就算完事。

    可是,这里面有个例外——一位男生在听到恩科教授的指令之后,紧紧地闭上了双眼,十分真实地向后面倒去。他的搭档是一位小巧玲珑的女生。当她感到他毫不掺假地倒过来时,先是微微一怔,接着就倾尽全力去抱住他。看得出,她有些力不自胜,但却倔强地抿紧了双唇,誓死也要撑起他……

    她成功了。

    恩科教授笑着去握他和她的手,告诉大家说:“他俩是这次实验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人。这位男生为大家表演了‘信赖’——信赖是什么呢?信赖就是真诚地抽干心里的每一丝猜疑和顾忌,连眼睛都让它暂时歇息,百分之百地交出自己。这名女生为大家表演的则是‘值得信赖’——值得信赖。其实是信赖催开的一朵花,如果信赖的春风吝于吹送,那么,这朵花就有可能遗憾地夭折在花苞之中,永远都休想获取绽放的权利;当然,如果信赖的春风吹得温暖、吹得和畅,那么,被信赖的人就被注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就像你们看到的那样,一个弱不禁风的女生可以扶起一个虎背熊腰的男生,一只充满了爱意的手可以托举起一个美丽多彩的世界。同学们,值得信赖是幸福的,而信赖他人是高尚的。让我们先试着做高尚的人,然后再去做幸福的人吧。”

    人生箴言:

    值得信赖是幸福的,而信赖他人是高尚的。信赖他人显示的是你对他的敬重;他人信任你,则从侧面印证了你的能力与品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相传在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分别负责一个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笑脸迎客,香客非常多,但他管不好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黑口黑脸,最后竟香火断绝。

    佛祖于是进行机构改革,把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由韦陀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俩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管仲在向齐桓公推荐人才的时候说:“对各种进退有序的朝班礼仪,我不如隰朋,请让他来做大行吧;开荒种地,充分发挥地利,发展农业,我不如宁戚,请让他来做司田吧;吸引人才,能使三军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让他来做大司马吧;处理案件,秉公执法,不滥杀无辜,不冤枉好人,我不如宾肯元,请让他来做大理吧;敢于犯颜直谏,不畏权贵,尽职尽忠,以死抗争,我不如东郭牙,请让他来做大谏吧。你若想富国强兵,那么,有这五个人就够了;若想成就霸业,那就得靠我管仲了。”

    诸葛亮说:“老子善于养性,但不善于解救危难;商鞅善于法治,但不善于施行道德教化;苏秦、张仪善于游说,但不能靠他们缔结盟约;白起善于攻城略地,但不善于团结民众;伍子胥善于图谋敌国,但不善于保全自己的性命;尾生能守信,但不能应变;前秦方士王嘉善于知遇明主,但不能让他来事奉昏君;许子将善于评论别人的优劣好坏,但不能靠他来笼络人才。”

    人生箴言:

    工作中我们也会发现各有各的长处,如果能让不同的人才都能各尽其能,那真是一件功德圆满的事。

    与此同时,正因为每个人都有长处、短处,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就要做到宽容而不是吹毛求疵。

    称职的另一种解释,就是做好在职每一天

    公司要裁员,名单公布了,有内勤部办公室的小灿和小燕。公司规定被裁人员一个月之后离岗。那天,大伙儿看她俩都小心翼翼,更不敢和她们多说一句话,因为她俩的眼圈都红红的。这事摊到谁身上都难以接受。

    第二天继续上班,这是小灿和小燕在单位的最后一个月。小灿的情绪仍很激动,谁跟她说话,她都像灌了一肚子的火药,逮着谁就向谁开火。裁员名单是老总定的,跟其他人没关系,甚至跟内勤部都没关系。小灿也知道,可心里憋气得很,又不敢找老总去发泄,只好找杯子、文件夹、抽屉撒气。“砰砰”、“咚咚”,大伙儿的心被她提上来又摔下去,空气都快凝固了。人之将走,其行也哀,谁忍心去责备她呢?

    小灿仍旧不能出气,又去找主任诉冤,找同事哭诉。“凭什么把我裁掉?我干得好好的……”眼珠一转,滚下泪来。旁边的人心里酸酸的,恨不得一时冲动让自己替下小灿。自然,办公室订盒饭、传送文件、收发信件,原来属小灿做的,现在都无人过问了。

    不久听说,小灿找了一些人到老总那儿说情,好像都是重量级的人物,小灿着实高兴了好几天。不久又听说,这次是“一刀切”,谁也通融不了。小灿再次受到打击,整天气鼓鼓的,异样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刮来刮去,仿佛有谁在背后捣她的鬼,她要把那人用眼钩子勾出来。许多人开始怕她,都躲着她。

    小灿原本很讨人喜欢,但后来,她人未走,大家却有点讨厌她了。

    小燕也很讨人喜欢。同事们早已习惯了这样对她:“小燕,把这个打一下,快点儿!”“小燕,快把这个传过去!”小燕总是连声“唉,唉,唉”,手指像她的舌头一样灵巧。

    裁员名单公布后,小燕哭了一晚上,第二天上班也无精打采,可打开电脑,拉开键盘,她就和以往一样地干开了。小燕见大伙儿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么,便特地跟大家打招呼,主动揽活。她说:“是福跑不了,是祸躲不掉,反正这样了,不如干好最后一个月,以后想干恐怕都没机会了。”小燕心里渐渐平静了,仍然勤劳地打字复印,随叫随到,坚守在她的岗位上。

    一个月满,小灿如期离岗,而小燕却留了下来。

    主任当众传达了老总的话:“小燕的岗位,谁也不可替代!小燕这样的员工,公司永远不会嫌多!”

    人生箴言:

    在其位,谋其职。哪怕最后只有一个月、一天、一小时,我们也有责任去做好它!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我们不能左顾右盼,让生命在徘徊中逝去,干好每件工作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投入。

    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同,就要拿出自己的高度

    有一天,大仲马得知自己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就告诉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断然拒绝了父亲的建议,他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那些冷酷而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便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截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家。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

    “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

    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

    《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一时声名鹊起。

    人生箴言:

    一个人的价值只有通过自己辛勤努力取得的成绩才能够证明。我们要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真实的高度,就应当凭借自己辛苦的努力获得一定的业绩,并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来判断自己的高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