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感悟事业:事业是成功人生的支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没有认真的精神,就没有出色的成绩

    著名作家肖复兴曾感慨地说:“现在,有些编辑部、出版社,编一些文摘或选集,挑选了你的文章,就像从无人管理的果园里摘果子,随便伸手摘下来便装进他的篮里,视为己有。事前,不跟你打招呼;事后,不寄样书和稿酬。似乎一切都那么天经地义。如此巧取豪夺,颇有‘公然抱茅入竹去’的感觉,在我已不止一次。虽有《著作权法》高高在上,想想为区区一篇文章而费周折,总觉得麻烦,便屡屡作罢。”

    但肖先生也不是不关注自己的劳动成果。

    几年前,热心的读者告肖先生,他写的一篇《可怜的马斯卡尼》被《读者》(曾用名为《读者文摘》)转载了,问他知道不知道?肖先生一无所知,并且感到奇怪。以前,《读者》曾转载过他的文章,每次事前事后均有信函相告。怎么这一次没有了呢?于是,他给《读者文摘》编辑部写了一封短信相问。当时,并不抱什么希望。

    不料,没过多久,他收到《读者》编辑李一郎先生的回函:

    “您好!来信收悉。我刊今年第8期转载了您的《可怜的马斯卡尼》一文。发稿前曾给《随笔》去函询问您的地址,以便出刊后给您奉寄样刊和稿酬,但至出刊也未能收到该刊的复函。为此,我们只好将您此文的转载费寄至中国版权研究会。故请您去信与该会联系,他们会负责给您将稿酬汇寄的,请放心……”

    同时,李一郎先生还寄来了转载他这篇文章的《读者》。

    肖先生心里忽然很感动,他感动的是李一郎的认真。对方完全可以寄一份杂志,三言两语说说,李先生却极详细地告诉了自己事情的始末以及稿酬的原委。在他的信后不仅署上他的姓名,还盖上了朱红的公章大印。

    肖先生认为:“眼下,这样认真的人不多了,尤其是对外界与自己不搭界的人认真的人不多了。人们更看重的是自己,自然认真便成了奢侈和累赘……优秀的编辑永远不是仅仅拿着剪刀和糨糊就可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除了学识之外,还要有这种认真,对作者与读者的认真。”

    肖复兴先生没有如李先生信中告诉他的那样,给中国版权研究会写信,因为现在稿酬对他已经不重要了。他收到了李一郎先生的信,便也同时收到了自己所期待的、比稿酬更重要的:认真。

    人生箴言:

    对待自己的事业,尤应如此。没有认真就会导致万事马虎、糊弄,结果看起来是你糊弄了工作,但其实是工作糊弄了你。

    你对它投入一份专注,它回报你一份成就

    在荷兰,有一位刚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在一个小镇找到了为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从此他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他太年轻,工作也太清闲,总得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算作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早已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磨出的都要高。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块玻璃片磨好,可以说用尽了毕生的心血。借助打磨的镜片,他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名声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不可攀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也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

    人生箴言:

    铁杵之所以能磨成针,就在于老妇人的专注与恒心,做任何事倘若失去了这一种精神,就不能指望收获成功的喜悦。

    用一颗诚挚的心做事,才有一份辉煌的事业存在

    在巴黎市中心的两条大街的交叉口,有一座名为《巴尔扎克纪念碑》的塑像。这座塑像上的巴尔扎克,昂着头,披散着发,用嘲笑和蔑视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然而巴尔扎克像却没有双手,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座塑像是近代欧洲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为了创作出这件作品,理解和体会这位《人间喜剧》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巴尔扎克的内在神韵,罗丹仔细阅读了巴尔扎克的全部重要作品,认真钻研了有关巴尔扎克的评论文章和传记作品。

    不仅如此,罗丹对塑像的创作态度极端认真。当时塑像的委托者限定18个月完成,并给了罗丹一万法郎定金。罗丹为了避免因时间仓促而粗制滥造,退回了一万法郎,并要求多给他一些时间。

    在塑像的创作过程中,罗丹还经常征求别人的意见。

    一天深夜,罗丹在他的工作室里刚刚完成巴尔扎克的雕像,独自在那里欣赏。他面前的巴尔扎克身穿一件长袍,双手在胸前叠合,表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兴奋的罗丹迫不及待地叫醒一名学生,让他来评价自己的作品。

    这位学生怀着惊喜的心情欣赏着老师的杰作,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那双手上。“妙极了,老师!”这位学生叫道,“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听到这样的赞美,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匆匆跑出工作室,又叫来另一个学生。“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这样一双手,它们简直和活的一样。”学生用虔诚的口吻说道。罗丹的表情更加不自然了,他又叫来第三个学生。这个学生面对雕像,用同样尊敬的口气说:“老师,单凭您塑造的这双手,就可以使您名垂千古了。”此时的罗丹已经变得异常激动,他不安地在屋内走来走去,反复端详这尊雕像。突然,他抡起锤子,果断地砍掉了那双“举世无双的完美的手”。学生们对老师的举动惊呆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罗丹用平静的口气对他们说:“孩子们,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了。”沉思了一下,他又继续说道:“记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罗丹就是这样一位为艺术不断追求的人。

    人生箴言:

    不论是艺术还是其他工作,我们都需要一种以生命的全部热忱来对待它的精神。你把它当作你的事业,它也就给你所追求的一切。

    不论你做什么,都要保持一颗高贵的心

    他是个上了年纪的补鞋匠,铺子开在巴黎古老的玛黑区。布克夫人拿鞋子去请他修补,他先是对她说:“我没空。拿去给大街上的那个家伙吧,他会立刻替你修好。”

    可是,布克夫人早就看中他的铺子了。只是看他工作台上放满了的皮块和工具,她就知道他是个巧手的工艺匠。“不成,”她回答说,“那个家伙一定会把我的鞋子弄坏。”

    “那个家伙”其实是那种替人即时钉鞋跟和配钥匙的人,他们根本不大懂得修补鞋子或配钥匙。他们工作马虎,替你缝一回便鞋的带子后,你倒不如把鞋子干脆丢掉。

    那鞋匠见布克夫人坚持不让,于是笑了起来。他把双手放在蓝布围裙上擦了一擦,看了看她的鞋子,然后叫她用粉笔在一只鞋底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就说:“一个星期后来取。”

    布克夫人将要转身离去时,他从架子上拿下一只极好的软皮靴子,很得意地说:“看到我的本领吗?连我在内,整个巴黎只有三个人能有这种手艺。”

    布克夫人出了店门,走上大街,觉得好像走进了一个簇新的世界。那个老工艺匠仿佛是中古传说中的人物——他说话不拘礼节,戴着一顶形状古怪、满是灰尘的毡帽,奇特的口音不知来自何处,而最特别的,是他对自己的技艺深感自豪。

    布克夫人想: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只讲求实利,只要“有利可图”,随便怎样做都可以。人们视工作为应付不断增加的消费的手段,而非发挥本身能力之道。在这样的时代里,看到一个补鞋匠对自己一件做得很好的工作感到自豪,并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实在是难得遇到的快事。

    人生箴言:

    一个认真而又诚实的人,不论做什么,只要他尽心尽力,忠于职守,除了保持自尊之外别无他求,那么,他就是值得世人尊敬的。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让杰西永远也忘不了的,是她上三年级时的一次午餐时间。学校排戏时,她被选来扮演剧中的公主。接连几周,母亲都煞费苦心地跟她一道练习台词。可是,无论她在家里表达得多么自如,一站到舞台上,她头脑里的词句便全都无影无踪了。

    最后,老师只好叫杰西靠边站。她解释说,她为这出戏补写了一个道白者的角色,请她调换一下角色。虽然她的话亲切婉转,但还是深深地刺痛了杰西——尤其是看到自己的角色让给另一个女孩的时候。

    那天回家吃午饭时,杰西没把发生的事情告诉母亲。然而,母亲却觉察到了她的不安,没有再提议她们练台词,而是问她是否想到院子里走走。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日,棚架上的蔷薇藤正泛出亮丽的新绿。杰西无意中瞥见母亲在一棵蒲公英前弯下腰。“我想我得把这些杂草统统拔掉。”她说着,用力将它连根拔起。“从现在起,咱们这庭园里就只有蔷薇了。”

    “可我喜欢蒲公英,”杰西抗议道,“所有的花儿都是美丽的,哪怕是蒲公英!”

    母亲表情严肃地打量着她。“对呀,每一朵花儿都以自己的风姿给人愉悦,不是吗?”她若有所思地说。

    杰西点点头,很高兴自己战胜了母亲。

    “对人来说也是如此。”母亲又补充道,“不可能人人都当公主,但那并不值得羞愧。”

    杰西想母亲猜到了自己的痛苦,她一边告诉母亲发生了什么事,一边失声哭泣起来。

    母亲听后释然一笑。

    “但是,你将成为一个出色的道白者。”母亲说,并提醒杰西是如何爱朗读故事给自己听的。“道白者的角色跟公主的角色一样重要。”

    人生箴言:

    每个行业都能出人才,关键是你要做得足够好。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能做最好的自己,那么你也就会得到你应得的掌声与鲜花。

    事业从点滴努力开始,成功源自一份坚持

    10年后,大学同班同学聚会。

    当年一个个在课堂里听讲的学子,如今却有了很大的差别:有的当了处长、局长,有的成了博士、教授、作家,或公司老总;也有的下岗分流,给私人小老板打工;还有的赔本欠债。

    有些人不服气,感叹这世道太不公平。于是,有几个人就去请教当年的班主任。

    老师只是一笑,然后出了一道题:10减9等于几?

    老师见学生一个个直眉瞪眼的,便问,你们会打保龄球吗?保龄球的规矩是,每一局10个球,每一个球得分是从0到10。这10分和9分的差别可不是1分。因为打满分的要加下一个球的得分,如果下一个球也是10分,加上就成了20分。20与9的差别是多少?如果每一个球都打满分,一局就是300分。当然,300太难,但高手打270、280却是常有的。假如你每一个球都差一点,都是9分,一局最多才90分。这270、280与90的差距是多少?

    老师继续说:你们当初毕业的时候,差距也就是10分与9分,不大。但是,这以后,有的人继续十分的努力,毫不松懈,10年下来,他得取得多大的成绩!如果你还是九分、八分地干,甚至四分、五分地混,10年下来,你得拉下多大距离?

    几个学生恍然大悟,羞愧难当。

    人生箴言:

    只有付出十分的努力,并且能够一直坚持到底的人,才能比别人优秀,才能先于别人取得成功;而那些马马虎虎、混混沌沌,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注定要被时代淘汰。

    不断挑战新的难度,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

    伍德是音乐系的学生,这一天,他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伍德翻动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尽。

    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

    伍德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手指奋战、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

    乐谱难度颇高,伍德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这样叮嘱学生。

    伍德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测试。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

    伍德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

    同样的情形持续着,伍德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轻车熟路的感觉。伍德越来越感到沮丧和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

    伍德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几个月来自己承受的巨大压力。

    教授没有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伍德。“弹弹看!”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伍德。

    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连伍德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伍德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伍德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伍德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人生箴言:

    当我们把过多的精力与才华放在一个低水平的事情上,我们的能力就无法提高。想突破事业的瓶颈,必须勇于挑战高难度的工作。

    因为我知道如何使用1 000美元,所以我成功

    刚满19岁,大学还没有上完的戴尔,靠出售电脑配件赚到了1 000美元。拿到这笔钱的当天,他在日记中写下了使用这1 000美元的三种计划:举办一次由所有好朋友参加的盛大酒会;买一辆二手福特轿车;成立一家电脑销售公司。

    经过反复思考,戴尔终于否定了前两种方案,尽管它们是那样的诱人。第二天,戴尔用这1 000美元注册了公司,开始代销IBM电脑。

    两年后,他赚到了足够的钱,开始自己组装电脑,并推出了自有品牌。由于可以采用世界上各家电脑公司的配件,各个档次的用户都能满足,戴尔电脑很快成为热销品牌。

    如今,戴尔电脑的销售额位居全球第二,利润额全球第一。戴尔的个人财富已达2149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四,在全球最年轻的6位富翁中,名列第一。

    无独有偶,美国铁路大亨詹姆斯·希尔开始创业时,也只有1 000美元,而且这1 000美元还是从别人手里借来的。有了这1 000美元,他首先与人合伙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然后开始涉足铁路建筑行业,一步步成为世界超级富豪。

    詹姆斯·希尔一直活到89岁。在他晚年的时候,不断有人询问他关于成功的秘密。对于这个问题,他的答案从来只有一句话:我知道怎样使用1 000美元。

    人生箴言:

    会赚钱的人一定会支配钱,他们在进行一笔消费或投资时,总会再三考虑,然后果断拿出能让利益最大化的方案。我们要学会创造财富,更要学会让财富再创造财富。

    没有全力以赴的职业精神,就不可能有硕果累累的佳绩

    张艺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电影艺术的诚挚热爱和忘我投入。正如传记作家王斌所说的那样:“超常的智慧和敏捷固然是张艺谋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惊人的勤奋和刻苦也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

    拍《红高粱》的时候,为了表现剧情的氛围,他亲自带人去种出一块100多亩的高粱地;为了“颠轿”一场戏中轿夫们颠着轿子踏得山道尘土飞扬的镜头,张艺谋硬是让大卡车拉来十几车黄土,用筛子筛细了,撒在路上;在拍《菊豆》中杨金山溺死在大染池一场戏时,为了给摄影机找一个最好的角度,更

    是为了照顾演员的身体,张艺谋自告奋勇地跳进染池充当“替身”,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摄影师满意为止。

    1986年,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被吴天明点将出任《老井》一片的男主角。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张艺谋接到任务,二话没说就搬到农村去了。

    他剃光了头,穿上大腰裤,露出了光脊背。在太行山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里,他与当地乡亲同吃同住

    ,每天一起上山干活,一起下沟担水。为了使皮肤粗糙、黝黑,他每天中午光着膀子在烈日下曝晒;为

    了使双手变得粗糙,每次摄制组开会,他不坐板凳,而是学着农民的样子蹲在地上,用沙土搓揉手背;为了电影中的两个短镜头,他打猪食槽子连打了两个月;为了影片中那不足一分钟的背石镜头,张艺谋实实在在地背了两个月的石板,一天3块,每块150斤。

    在拍摄过程中,张艺谋为了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真跌真打,主动受罪。在拍“舍身护井”时,他真跳

    ,摔得浑身酸疼;在拍“村落械斗”时,他真打,打得鼻青脸肿。更有甚者,在拍旺泉和巧英在井下那场戏时,为了找到垂死前那种奄奄一息的感觉,他硬是三天半滴水未沾,粒米未进,连滚带爬拍完了全部镜头。

    张艺谋因此而荣获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中国第11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第8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导演吴天明这样评价说:“如果我们的专业演员都能下艺谋这样的苦功,我国银幕上虚假的表演不是可以大大减少吗?如果我们的电影创作者都能像艺谋那样全身心地扑到事业上,中国电影还愁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吗?”吴天明的这段话,对于我们每个人,事实上都是很好的诘问。

    人生箴言:

    我们如果还在抱怨自己的命运,还在羡慕他人的成功,就需要好好反省自身了。很多时候,你可能就输在对事业的态度上。

    一旦认准目标就要果断出击,以免错失良机

    著名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是一个认准了目标能果断选择的人。1910年10月,松下幸之助进入一家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一名安装室内电线的练习工。7年后辞职,自己开设工厂,制造电灯灯头,由此一发而不可收,终于发展成日本乃至全世界第一流的家庭电器用品制造厂家。对于出身贫寒的松下幸之助来说,是怎样“白手起家”的呢?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欧美各国新的交通工具与先进技术逐渐输入日本。电车是其中令人注目的交通工具。松下喜好预测、推想和分析,他认为各线电车一旦完成通车,自行车的需要就会减少,将来这种行业不容乐观。相反,与电车相关的电气事业因为能满足人们的迫切需要,日后一定能兴盛起来。

    由于具有敏锐性,具有对事物的先见之明,就能不被过去的事物所羁绊,就能随时随地表现出决断能力来。这是松下幸之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松下毅然辞去了在人人羡慕的五代自行车店的工作,来到大阪电灯公司当了一名内线见习工。尽管对电的知识一窍不通,但由于喜欢,所以学起来得心应手。松下很快便掌握了安装和处理技术,并成为熟练的独立技工。由于工作出色,1911年,松下晋升为工程负责人。

    在工作中,松下改良了一种新式产品,而上司却对此付之一笑。松下为自己的发明遭到冷遇感到惋惜和不服,精神上也受到了打击,产生了挫折感。他感到,即使在自己向往的电灯公司工作,也不能使自己的志向和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唯一的办法是另立门户,自己创业。于是他在大阪市的一个地方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开办了一家小作坊,职工共有5人,包括松下夫妇及内弟植岁男,产品便是松下发明的新式电灯插口。这就是闻名全球的松下电器公司的最初模样。

    小工厂成立后,等待松下的不是开市大吉而是失败。1917年10月,电灯插口制作成功。但10天内仅卖出100个,营业额不足10日元,不仅没有盈利,连老本也赔光了。他的妻子只得靠把衣物送进当铺度日。

    松下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同年底,机会来了,电风扇公司让松下替其试制100个电风扇绝缘底盘。这对困境中的松下来说,恰如旱苗得雨。松下反复试验,解决了技术难题,与妻子、内弟一起日夜奋战,在年关迫近时如期交了货,且质量博得好评。结果,松下在年底获得了800日元的盈利。

    1918年3月,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北区西野田成立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从而开始了他成功的创业生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经营,松下终于使自己的企业成为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的国际性的庞大的企业集团。公司规模在日本仅次于丰田与日立两个公司,拥有职工119万人,资产达497亿美元,在世界500家大企业中,排名第17位。松下幸之助也从白手起家到几十年蝉联“日本最高额纳税人”。

    人生箴言:

    当你认准了一件事,就赶快付诸行动,努力求索,成功的希望至少有50%。但如果你的好主意和奇妙构想只停留在嘴上,成功的机会连1%也没有。只有那些认准方向、积极行动的人,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