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成功学-自信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信念是一粒种子

    信念是成功的保证,一个人的内心中如果蕴藏着一个信念,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那么,他一定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在英国伦敦,有一片古老的建筑,为了开辟新的街道,英国政府拆除了这些陈旧的楼房。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久久不能开工,人们发现,在这片废墟上竟长出了野花。令人惊奇的是,其中一些野花在英国从来没有见过。后来,经自然科学家考证,这些野花的种子多半是由古罗马人带到这里的,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丧失了生长发芽的机会。

    人,就像那些被掩埋的花的种子,也有怀才不遇的时候,也有受压制、被埋没的时候,但如果因一时的埋没而放弃心中的信念,那生命就会成为一具空壳,永远开不出希望的花朵。而有志成功的人无论人生的前景多么黯淡,哪怕看不到一丝亮光,也要把信念的种子细心珍藏。

    有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队员们口渴至极,而水却早已喝光。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可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里,真正救了他们的不仅仅是这一壶沙子。他们执著的信念,已经如同一粒种子,在他们的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领着他们走出了“绝境”。

    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了多少艰辛,经历了多少苦难,只要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

    人生就是这样,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们从小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对他提问: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数百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当他走进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罗尔斯的奋进。从此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标准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的人,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信念就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永远坚持信念,成功就会在前面等你。

    把信心当做成功的入场券

    生活在现代社会,要获得成功,就不得不在商场和办公室内步步为营。没有自信便不可能有成功,只有首先对自己充满十足的信心才可身披战衣,驰骋战场。自信,就是人生成功的入场券。

    有人说,自信不过是一种感觉,如果你用肯定的态度去对待,久而久之它就会变成一种实在的行动,而其他人的意见或者自己的怀疑则经常会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都要尽可能地去尝试。尝试越多,便对自己的局限了解得越清楚,自己的选择就会更加贴近实际。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便逐见分晓,自信心自然会增加。

    可现实中,有许多人总觉得自己其貌不扬,或者在公司里地位低下,人微言轻,又或者觉得自己口才不好、人缘较差,或因身体某一部位的先天残障,进而怀疑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其实,这都是由于人的自信心不足在作祟,这种自信心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原本有可能获得的成功。

    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以说,人生最大的缺失莫过于失去自信。在很多人的性格中,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自己根本不是做某事的材料。这种消极的想法一直盘踞在他们的内心,使得他们没有自信,长此以往,连做事都畏首畏尾,更谈不上获得成功了。其实,大胆地相信自己,不仅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更能表现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美国,有一个叫露丝的女子,本来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她的故事却让很多人津津乐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常人很难想象,她是在30岁的时候开始学习芭蕾舞的。

    露丝是一个从小就有着很多美丽梦想的女子,她总是梦见自己变成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会跳很多好看的舞蹈,而实际上,她因为过于高大,容貌也不美丽,根本就与舞蹈无缘。在别人的眼里,她就不是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由于害怕别人的轻视和嘲笑,她就只能把自己的舞蹈梦藏在心里。

    露丝是一所技工学校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她曾大胆地把《蓝色多瑙河》编成了舞蹈,并教给班上的孩子们跳。后来,芭蕾舞团的一个演员看了孩子们的演出,被露丝的想象力打动了。他们建议露丝去团里的业余班学习芭蕾,而此时的露丝已经是30岁的妇人了。

    在学习之后的日子里,露丝说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很多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在她看来,自己的最大变化是,她开始尊重别人对自己的感觉,更尊重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她不会再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的行动。

    这样做的结果是,露丝发现自己真的变漂亮了。她再也没有之前的自卑感了,而是大胆地尝试自己想做的一切。通过芭蕾舞的学习,露丝不仅实现了梦想,更学会了一种生活态度,塑造了全新的自我,而这一切的根基就是知道自己能行。

    在这个世界上,信心是谁都可以具有的,大凡成功的人,最初都是从树立信心开始的,可以说,信心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一个人只要拥有了自信,那么不管遇到怎样的失败,遭遇怎样的挫折,成功都将属于他。

    有一个孩子叫迪洛克,他从小就体弱多病,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快速地奔跑,也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干活儿。因此,他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时间长了,便养成了胆怯、孤僻的性格。大人们都说:“这孩子长大了不会有什么出息。”他的父母对他也不抱什么希望了,他们总是迁就他的软弱,说只要能活着就可以了。

    后来,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有一次,老师告诉迪洛克可以不参加期中考试时,他竟然脱口而出一句“我能行”。当话一出口的时候,他又后悔了,因为自从生病后,他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上课了,功课已经落下了一大截。但是,话已经说出去了,又不好再对老师说补考,于是,他只有咬牙硬拼一场。没想到,这次期中考试他竟然名列第一。

    后来,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迪洛克一家从荒僻的西部山村来到了繁华的城市。在新的学校,迪洛克又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在一次联欢会上,同学们表演了很多节目,每一个都是那么精彩,这让迪洛克又感到自愧不如。这时,不知道谁嚷着非要让他露一手,于是,迪洛克暗地告诉自己“我能行”。上台后他给大家讲了一个以前看过的笑话,没想到同学们竟然笑得前仰后合,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过了不久,学校号召大家参加一次大型的征文比赛。迪洛克开始时感到很害怕,觉得以自已的水平,参赛好像没什么希望。但同时他又在想,不参加怎么知道行不行呢?怀着忐忑而又不服输的心,迪洛克参加了这次比赛。半个月后,学校公布了获奖名单。在优秀奖那一栏,迪洛克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此后,“我能行”成了迪洛克的座右铭,他时时记着这句口号,给自己带来了勇气和信心,更激发了自己的潜能。从那以后,迪洛克再也不是那个胆小怕事的孩子了,而是自信满满。他不仅不再懦弱,而且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心中有信心,成功就有动力。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从未被他人所打败的人,打败他的恰恰是他自己。我们想要成就大事,就必须充分地相信自己。

    只要有坚定的自信,就能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力量。坚定的自信,便是成功的源泉,不论才干大小,天资高低,成功都取决于坚定的自信。相信能做成的事,一定能够成功。反之,不相信能做成的事,那就决不会成功。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成功并非唾手可得,它靠的是坚强的意志、矢志不渝的坚贞和持之以恒的耐久。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就应具有成功的心理品质,那就是坚韧不拔的意志。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的话。”这是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留下的一句很激励人心的话。

    自信的人生是永远不会被击败的,除非他自己最后精疲力竭,无力拼搏,因为最富有成就的人就是依靠他们的自信、智慧和能力取得成功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当他还是参议员时,英俊潇洒,才华横溢,深受人们的爱戴。有一天,罗斯福在加勒比海度假,游泳时突然感到腿部麻痹,动弹不得,幸亏旁边的人发现和挽救及时,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经过医生的诊断,罗斯福被证实患上了脊髓灰质炎。医生对他说:“你可能会丧失行走的能力。”罗斯福并没有被医生的话吓倒,反而笑呵呵地对医生说:“我还要走路,而且我还要走进白宫。”

    第一次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对助选员说:“你们布置一个大讲台,我要让所有的选民看到我这个患麻痹症的人,可以‘走到前面’演讲,而不需要任何拐杖。”

    当天,他穿着笔挺的西装,面容充满自信,从后台走上演讲台。他的每次迈步声都让每个美国人深深感受到他的意志和十足的信心。后来,罗斯福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任四届的伟大总统。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法则无法分析的玄妙神迹的发源地!”罗斯福即使在身体残疾时,也总是对自己充满自信,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深信所做的事必能成功,因此在他做事时,就能付出全部精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其实,对于你的梦想能否实现,真正有影响的观点是你自己的看法,很多事情的成功,最主要的是靠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与绝对的自信。

    自信是一种动力,它可以推动你去做别人认为不可能成功的事情。自信并不在于你是如何优秀的人,也不在于你自我感觉如何,而在于你是否具有采取明确的行动来使生活中的问题得到解决的才智。总是以自己本身某部分的缺陷而限定自己能力的人,是不聪明的,那只是找借口来掩饰自己害怕失败的心理。生命本身是一种挑战,即使自己有缺陷,但是只要不认输,肯努力去证明自己某方面的本领,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将自卑踩在脚下

    我们都听到过这样的话: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外在的任何困难其实都不可怕,但如果自己被自己打倒,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要想永远保持乐观的态度和拥有成功的人生,那就请拔去自卑的重锚,扬起自信的风帆。

    每个人都知道,自信是所有成功人士必备的一项素质,而自卑则会使人对生活、对事业缺乏信心,始终在痛苦的泥淖中挣扎。

    自卑的人总感觉处处不如别人,自己看不起自己,“我不行”、“我没希望”、“我会失败”等话总是挂在嘴边。自卑的人往往自尊心极强,自卑与自尊经常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会使人产生极其浮躁的心理。

    其实,谁都曾有过自卑的念头,但千万不要让这种危险的念头主宰了你,你要相信,你会战胜自卑的。

    1951年,英国人弗兰克林从自己拍摄的极为清晰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就此还举行了一场报告会。可是弗兰克林生性自卑多疑,总是怀疑自己论点的可靠性,后来竟然放弃了自己先前的假说。

    然而,就在两年之后,沃森和克里克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分子结构,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假说。这一假说的提出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开端,从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假如弗兰克林是个积极自信的人,坚信自己的假说,并继续进行深入研究,那么这一伟大的发现将永远记载在他的英名之下。

    自卑会导致失败,这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一个自卑的人往往过低地评价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质,总是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强处比,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人前总是自惭形秽,从而丧失自信,不思进取甚至沉沦。但是,自卑对成功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真正想获得成功的人,不管自身有着怎样的缺陷,都会将自卑踩在脚下,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黄美廉就是这样一个克服自卑,获得成功的人士。

    她在出生时,由于意外使脑部神经受到严重的伤害,以致颜面四肢肌肉都失去了正常作用。当时她的爸爸妈妈抱着身体软软的她,四处寻访名医,结果得到的都是无情的答案。她不能说话,嘴还向一边扭曲。六岁时,她还无法走路,家人都对她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但就是这样一位在他人看来没有任何希望的人,却在经过多年努力后不但成为了艺术博士,还开过多次画展,并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

    在谈到自卑的时候,黄美廉说,自卑是很正常的情绪之一,但如果过分自卑,那就形成一种病态了。作为她本人来说,好像比一般人更容易自卑,但她已经学会接受自己。她早已习惯了别人对她的目光,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有人说不自卑是成功的起点,事实的确如此。人纵有一万条理由自卑,也有一万条理由自信。战胜自卑,打败心中的敌人,将自卑变为发奋的动力,就能大踏步地走向成功。

    周围人对我们的判断,常常取决于我们的自我评价。对于那些非常自信的人来说,周围的人也会非常信任他;另一些人非常胆怯,从来不相信自己,无法独立作出判断,总是依赖别人的意见,对这种人,周围的人自然也不敢信任他。如果一个人在做事时充满了自主性,能够雷厉风行,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那么他就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因为他是自信的。

    夏洛蒂的自信不仅帮助自己圆了作家梦,而且促成了两个妹妹的成功。

    她14岁时上学。那时,她的爱尔兰口音很重,衣着寒酸,长得也不漂亮,还是严重近视,这些都是同学们嘲笑的对象。但是在课堂上、在集体活动中,她不失时机地表现自己的优势。同学们很快就发现,这个瘦骨伶仃的穷丫头,她的学识、想象力和聪明才智是所有人都望尘莫及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连续三个学期获得校方颁发的银奖,并获得一次法语学习奖。渐渐地,她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还交了几个好朋友。

    而她的妹妹艾米莉则无法适应学校的生活,她入学时17岁,比别的同学大得多,个子也比别的同学高,除此以外,她遇到的问题和夏洛蒂当初遇到的一样。她被孤立、被嘲笑。日日夜夜与这些人生活在一起,成了她的噩梦,并使她感到耻辱。她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些奚落自己的人,知道他们是一些平庸的人,不如自己聪明,但她不会像夏洛蒂那样主动证明自己。她根本不和同学们来往,也就根本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她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在学校熬了三个月,她就回家了。

    夏洛蒂的弟弟布兰威尔的情况更糟,他被送到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在这里,他连起码的自信都丧失了,因为比他画得好的同学多的是。在家里,他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才华的,而现在,他怀疑自己根本没有绘画的天赋。在花光了所有的生活费后,就灰溜溜地回家了。情绪好转以后,他又拾起了画笔,但是每当他看到别人的作品比自己的好时,就又把自己全盘否定了,在沮丧心情的笼罩下开始重新考虑前途。就这样,他一会儿画画,一会儿写小说,但是一件事也没干成。

    而此时的夏洛蒂正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韧地跋涉。毕业以后,她成了母校的老师,但时间长了,她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个职业,也懒得应付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于是,她笃定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志向——要靠写作挣钱、挣脱命运的桎梏。当她向父亲透露这一想法时,父亲却说:“写作这条路太难走了,你还是安心教书吧。”

    于是,她给当时的桂冠诗人罗伯特写信,两个多月后,她日日夜夜期待的回信这样说:“文学领域有很大的风险,你那习惯性的遐想,可能会让你思绪混乱,这个职业对你来说并不合适。”但是夏洛蒂对自己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太自信了,不管有多少人在文坛上挣扎,她都坚信自己会脱颖而出。

    她忙里偷闲地从事创作,现在她不像小时候那样纯粹为自娱而写作,她要让作品出版。这期间,两个妹妹仍然在自己笔下的幻想王国中自得其乐,既没想到出版也没想到发表。那个弟弟曾经梦想当画家,却有一颗善于自我打击的脆弱而敏感的心,在一次次自寻烦恼之后失去了自信,并堕落为一个酒鬼、烟鬼。

    在夏洛蒂的鼓动下,姐妹三人自费合出了一本诗集。据说这诗集只卖了两本。但夏洛蒂没有气馁,她先后写出了长篇小说《教师》、《简·爱》,与此同时,艾米莉写出了《呼啸山庄》,安妮写出了《阿格尼斯·格雷》。

    这些书的价值,现在已经有目共睹了。如果没有夏洛蒂的自信心和不懈的努力,她们或许直到今天都不为人所知。

    坚强的自信,乃是成功的无尽源泉。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不可能超出他的自信所达到的高度。一个平凡的人,如果他有非常顽强的自信心,那他一定可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业绩。

    罗斯福夫人艾莉洛出身名门,照理说应该是个非常自信的女孩子,其实情况不然。正因为家中美女如云,她的母亲、婶婶个个都是社交界名媛,相形之下,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笨拙的丑小鸭,长相平凡,谈吐羞涩,又不会跳舞、不会溜冰,简直是一无是处。她终日就生活在这种充满自卑感以及他人的阴影之下。

    直到有一天,在一次圣诞节的舞会里,有一位年轻人走上前来对她说:“我能请你跳支舞吗?”就从这一次邀请之后,忽然便有许多年轻人来邀她共舞。而那第一位邀她共舞的年轻人,就是美国政坛知名的人物富兰克林·D.罗斯福。

    艾莉洛的自卑与自信,只在一线之间。在那一刻,相信她的长相没变、装扮没变,变的是她因为自信而导致脸上不同的光彩,因为自信是最好的美容圣品。一句话、一个邀请,便改变了艾莉洛的一生。

    其实,只要了解自卑与自信仅有一线之隔,我们也一样可以改变自己的一生。

    用信念提升自我价值

    成功离不开信念。信念是信心的延续,是信心的归宿。只有坚定信念,才能真正把握住自己,把握住历史,把握住趋势,把握住未来。才能拨乌云见晴日,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成功总是与困难为伍,当信念在困难面前退缩时,哪怕目标近在咫尺,成功也会遥遥无期;当信念把困难征服时,成功就会降临到你的面前。

    一个人的一生需要面对许多机遇和挑战。要想挑战,就要鼓起勇气,坚定信念,并沿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坚定地走下去,才可以得到好的成绩。

    随着《哈利·波特》风靡全球,它的作者和编剧J.K.罗琳成了英国最富有的女人,她所拥有的财富甚至比英国女王的还要多。然而,她也曾有过一段穷困落魄的历史,而她的成功恰恰在于她坚持自己的信念。

    罗琳从小就热爱英国文学,热爱写作和讲故事,而且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大学时,她主修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并结婚。

    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去得也快。婚后,丈夫的本来面目暴露无遗,他殴打她,并不顾她的哀求将她赶出家门。

    不久,罗琳便带着三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

    丈夫离她而去,工作没有了,居无定所,身无分文,再加上嗷嗷待哺的女儿,罗琳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她不得不靠救济金生活,经常是女儿吃饱了,她还饿着肚子。

    但是,家庭和事业的失败并没有打消罗琳写作的积极性,用她自己的话说:“或许是为了完成多年的梦想,或许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快,也或许是为了每晚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她每天不停地写呀写,有时为了省钱省电,她甚至待在咖啡馆里写上一天。

    就这样,在女儿的哭叫声中,她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诞生了,并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她的作品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11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罗琳从来没有远离过自己的信念,并用她的智慧与执著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即使她的生活艰难,她也坚信有一天她必定会到达事业的顶峰。

    相反,一个没有信念,或者不坚持信念的人,只能平庸地度过一生,而一个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永远也不会被困难击倒。因为信念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形成令人难以置信的圆满结局。

    有一位伟人说过:“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丧失信心,只要事情还在继续,成功就不是幻影。”

    坚定的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克服重重困难,跨过种种阻碍,促使我们付出积极努力的行动。如果一个人对成功的信念不够坚定,那么他就会在充满困难和阻碍的现实面前缩手缩脚,很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为梦想成功的人,我们应该拥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走向成功,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为了目标的实现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只要坚定信念并不断付出,成功就一定会属于你。

    昂起头,你是最棒的

    成功学家卡耐基认为,如果你坚持只要最好的,往往都能如愿,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只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并配合相关的活动,那你终究会成功。

    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要的是二流或三流的,你就不会去寻找获得一流事物的方法,你也就永远与一流事物无缘。如果你坚持要最好的,你会留心观察一流事物,模仿一流的表现,探寻一流的解决方法。

    一位赛车手在比赛中得了第二名,他非常兴奋地跑回家,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他冲进家门叫道:“妈妈,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得了第二名!”

    “这值得高兴吗?要我说 ——你输了!”母亲回答道。

    “妈妈,你不认为第一次就跑第二名是很了不起的事吗?而且有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他抗议道。

    “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如果别人能跑第一,你也能!”母亲严厉地说。

    这句话深深地刻进了儿子的脑海。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他称霸赛车界,成为运动史上赢得奖牌最多的赛车选手。他就是理查·派迪。

    理查·派迪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人能打破。几十年来,他一直没有忘记母亲的责备——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母亲的这句话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要不断地鼓励自我:“我是最棒的!”

    我是最棒的!这句话表现的是一个人的心态,这种心态非常重要。因为态度决定成败,只有勇于尝试,行动才会有力量。

    在生活和学习中, 人们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失败后的态度会决定所能取得的成就。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认为成功是不可能的,是没有办法实现的。这样,就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不得不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美国加州一所学校作过一个著名的试验。新学年开始时,罗森塔尔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校长又叮嘱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特意挑选出来的。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面。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而他们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教师罢了。

    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预料的:这三位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学生也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卖力,结果也非同一般。

    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可见,事情发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主观判断,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往往会变为可能。每种事情都有发生的可能,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成功与失败之遥在于信念

    一个人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无论学历高低,都在于他的信念,如果一个人想成功而没有信念,那么无论他在哪个行业,都不会是成功的。

    一个人若是成功了,那么在谈到成功经验时,他可能会说出很多,但要是失败了,那原因可就不多了。世界上有20%的人是富人,而有80%的人是穷人,原因在于,成功与失败之间有一步之遥,那就是信念。

    信念是坚定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信念是一种需要,它是激励人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原则去行动,去实现目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比如“我一定会创业成功”。这个解释可能还会让你把信念和“想法”、“愿望”、“念头”等近义词混为一谈,其实,信念与它们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坚定性和不可动摇性。

    打个比方,“我想创业”或者“我要创业”这仅仅是个念头或者愿望,是信念的最初形式。只要当它们有了强大的力量支撑,转化为“我一定会创业成功”的时候,信念才算真正产生。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信念会有如此大的作用。

    对于每个独立的个体来说,树立并坚持信念,是生命中可贵的精神财富。不管目前的生活状况多么糟糕,不管你的薪水低得多么难于启齿,不管创业之路遭到多少冷遇,也不要怀疑你的信念。有了它的指引,你就能在矛盾中摆正心态,在失落中重新定位,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有一位汽车销售员,由于不敢主动向顾客推销,只要顾客一拒绝就马上退缩,因此他的销售业绩始终是最差的,他的收入也就无法和其他的销售人员相比。由于收入始终不见好转,慢慢地,他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他的收入再不改善,可能就会陷入经济困境。

    生活的压力很大,他不得不去学习有关的销售技巧,希望情况有所改观,但他的销售业绩依然未见起色。

    一天早上,当他正吃早点时,望着手中拿着的面包,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我如果再不能提升我的业绩,增加我的收入,我连面包都没得吃了,那些来买汽车的顾客其实就等于我手中的面包啊!我能多争取到一位顾客就等于多一块面包。每天都有面包自己送上门,不需要去外面找,我为什么还退缩,不好好把握呢?”

    就因为想法这么一变,这位汽车销售员的态度、做法便和以往有了根本的改变。每当有顾客上门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地为顾客介绍各种车辆的性能,并告诉顾客有关车辆的常识,让顾客有全然不同的感受。

    即使顾客没有购买汽车,他也是很客气地请他们留下资料,并亲切地送顾客离去。顾客们感受到他这种亲切的态度,也都很乐意留下他们的资料,并允诺只要他们买车,一定会来找他。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打电话给那些向他买车的顾客,访问车辆使用的情况,并且免费提供如何保养车子的常识。如果有什么问题没办法解决的,他就会介绍顾客到信誉好,价格公道的汽车修理厂去。他的这种做法让那些跟他买车的人感到很满意,因此,当他询问他们是否有朋友或亲戚要买车子时,这些曾向他买车的人,都十分愿意介绍亲戚朋友向他买车。而对于那些介绍亲戚朋友向他买车的人,他都会送他们礼物以表达谢意。

    就这样,他的许多朋友基于相互回报的心态,又会介绍许多新的客户向他买车。如此一来,他的客户便如滚雪球般不断增加,不仅销售业绩节节高升,收入也显著增加,经济压力完全解除,最后还成了有名的汽车销售大王。

    可以说,世上所有的成功秘密都贯穿着一根“金线”,这根线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信念,正是这一元素在所有那些对成功加以接受并坚持实践的人身上产生奇效,让人们通过精神治疗的方法得以痊愈,让他们攀上成功的阶梯。

    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最欣赏的格言是:“走你的路,世界上什么也代替不了坚韧不拔的信念。才干代替不了,那些虽有才干但却一事无成者,我们见得多了;天资代替不了,天生聪颖而一无所获者几乎成了笑谈;教育也代替不了,受过教育的流浪汉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唯有坚韧不拔、坚定信念,才能无往而不胜。”

    持之以恒,是很多成功者的秘诀。偶尔做一件事并不难,但持久地为一个理想,一种信念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却是大多数人所欠缺的“本领”。“坚持”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被太多现实的烦恼所牵绊——个人的懒惰,意志的动摇,外部的诱因,客观条件的不允许等等。因此,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上断了这根“金线”,成功就都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情。当然,如果你勤奋,有能力,有胆识,从不畏惧通往成功路上的一切困难,那么强大的信念在此时就能给你最大的动力。

    通常,人们在勾画梦想的时候往往会依据自己的“能力”,而对能力的判断则来源于以往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尤其是失败的经验,会牢牢限制住一个人对自我能力的认定。有人会想,我以前做过某些事情,却没有成功,所以以后也不要再尝试这种类似的事情了。殊不知在这种念头的指导下,梦想往往容易“缩水”。很多人总是驾轻就熟地做“能力范围以内的工作”,不敢去寻求突破点,甚至不敢去企及高远的“志向”,终日庸庸碌碌地生活在小天井里,毫无作为。

    成功者告诉我们,让信念照进现实,为自己制定明确可行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得到社会认同感,同样也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信念是人们手心中的一块水晶,流光溢彩,闪耀着圣洁的光芒,现实的种种很容易让它破碎。只有精心呵护,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放射出持久的魅力光彩。

    你并不是一无是处

    成功几乎是每个人都孜孜以求的,而发现自我是寻找成功的第一步。谁都不是一无是处,只是还没有发现自身的潜能而已。只要相信自己,努力提升自己,那么,成功也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了。

    英雄不问出处,是金子总会发光。不管你来自社会的哪个阶层,也不管你现在所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你牢记心中的理想,微笑着面对生活,不在妄自菲薄中自暴自弃,也不在怨天尤人中委靡消沉,时时留意身边的机会,努力奋斗并充实提高自己,就一定会脱颖而出,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美国有一个叫罗伯特的人,用几年时间收集了七万多件“失败产品”,然后创办了一个“失败产品陈列室”,并一一配上了言简意赅的说明。由于这一展览给人以真实深切的警示,开展后观者如潮,给罗伯特带来了滚滚财源。

    展览“无用”的废品竟创造了成功,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一句西方的幽默: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好东西。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既然放错了地方,就不妨给它换个位置,谁找准了这个“地方”,谁就能让那些“垃圾”大放光彩。

    有一位旅行者,走到了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大片兰草。经仔细辨认后,他确定那是兰花中的珍品:佛兰。旅行者惊喜至极,决定把这些花带回城里出售。旅行者找到一户农户,想借一把锄头。当憨厚的男主人明白了旅行者的来意后,很爽快地把锄头递给他,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跟着他去看一看是怎样的一种花儿,竟让旅行者如此着迷。

    看过之后,农民很是失望。“原来是这种自生自灭的小草,我们这里的人谁都不要,这草是没用的,我们曾割回去喂牛,可是它闻都不闻一下呢。”说完,农民遗憾地走了。几天以后,旅行者回到了城里,带回去的几十株佛兰,很快使他成了富翁。

    其实,世上本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或失败的事物,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罢了。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或者在不同的际遇里,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

    人生也是如此,这世上本没有天生无用、天生失败或者天生成功的人,关键是你处在什么位置,或者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所以不要说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所能,只不过你就像那株佛兰一样,还没有被发现而已。

    托尼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银行职员。从专科学校毕业后,他就一直待在这家银行。八年过去了,他的身份和刚到这家银行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他没有犯过什么大的错误,但也没有任何功绩。在银行里,他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人。已经30多岁了,可他还是住在单身公寓里。

    托尼是个孤儿,他是在孤儿院长大的。相比自己那些流浪街头的儿时伙伴来说,他觉得自己的境遇已经足够好了,即便公司里所有的人都喊着加薪,他也不会参与其中。这不单单是因为他没有这个胆量,更多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得到了应该得到的。现在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他从未想过自己还能过更好的生活。

    本来,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去,可詹姆士的一个玩笑却改变了托尼的一生。

    一天上午,詹姆士看到报纸上有一则关于拿破仑后裔的文章。文中提到,这些后裔很可能就分布在今天的伦敦市郊。他们中有的大部分都是孤儿。这则不大不小的消息让詹姆士有了鬼主意。他知道托尼是孤儿,而且托尼所在的孤儿院正好在伦敦市郊,就编了个故事。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他还和几位同样无聊的同事商量了一番。大家打算捉弄一下这老实得有些呆头呆脑的托尼。

    当托尼吃过午饭回到办公室的时候,詹姆士便开始大呼小叫地向托尼喊:“托尼,你的身世终于弄清了!”其他几位同事也随声附和着。托尼大吃一惊,在此之前,他从没想过自己的身世还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当大家告诉托尼,他很有可能是拿破仑的曾孙时,托尼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拿破仑是谁?”

    这个片断在后来被演绎成整栋银行大楼里最搞笑的故事,詹姆士做梦也没想到托尼会问这样的问题。也难怪,托尼除了对数字很感兴趣,很少有其他的兴趣和爱好,他对历史一向没有兴趣。但这一回,为了弄清自己的身世,托尼决定破一次例。

    他从图书馆中找来了所有和拿破仑有关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托尼慢慢知道了,拿破仑是让整个欧洲为之颤抖的大英雄,他曾率领着法国的骑兵踏遍欧洲的土地,即便被囚禁至死,他也仍然是个让敌人望而生畏的家伙。

    意识到自己是这样一位大英雄的后代,托尼开始热血沸腾了。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现状。一位法国皇族的后裔,一位英雄的后代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呢?托尼开始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同时他开始大量学习与银行业相关的一切,只为了不辱没自己的祖先。

    十年后,托尼已成为另一家银行的总经理。同时,他还拥有了数家属于自己的企业。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离自己的祖先所创下的成就更近一些。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碰到了詹姆士。闲聊中,二人谈到了托尼的身世。仍然在做小职员的詹姆士不好意思地向托尼坦白,那只不过是大家和托尼开的玩笑,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托尼是拿破仑的后裔。

    但托尼毫不在乎地摇摇头:“那没有什么,现在我是不是拿破仑的后裔已经不重要了,我已得到了梦想中的一切。我还要谢谢你们当年和我开的玩笑,否则我可能仍然在做我的小职员。”

    所有的成功之路,究其本质都是以适当的方式表现了自己的个性。我们的价值不在于外面的评价,而在于我们给自己的定价。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都不是绝对的。坚持自己崇高的价值,接纳自己,磨砺自己,给自己成长的空间,每个人都能成为“无价之宝”。哪怕现在没有做出成绩,但只要坚信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勇于奋斗并坚持不懈,就终能等到成功的出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