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成功学-惜时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培根说过:“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我们在赞叹成功者的成就时,实际上是使用了时间这个尺度。在伟人们有限的一生中,作出了超越常人的贡献,这就是他们的伟大之所在。

    时间是成功者前进的阶梯。任何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必须踩着时间的阶梯一级一级攀登。

    时间是成功者胜利的筹码。在工作和生活中,利用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时间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就会白白浪费掉,时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也就会一无所成。

    经验表明,成功与失败的界限就在于怎样正确地分配时间,怎样安排时间。人们往往认为,几分钟、几小时没什么用,但实际上它们的作用是很大的,时间的这种差别非常微妙,也许这几分钟和几小时的差异要过几十年才看得出来。但有时这种差别又非常明显,发明电话机的贝尔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贝尔研制电话机的同时,有一个叫格雷的人也在进行这项试验,两个人几乎同时获得了突破,但是贝尔到达专利局的时间比格雷早了两个小时,而就是这两个小时的差异,使贝尔名扬世界。

    一般来说,凡是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同样的时间里比别人做更多的事情,从而取得更多的成绩。

    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对一些经理人作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凡是业绩优秀的经理人都能非常合理地利用时间,把时间消耗降到最低的限度。

    一位成功人士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时间是挤出来的,它给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如果你不善于挤,就会和许多平庸的职业人士一样,忙忙碌碌却又只是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巧妙地利用时间,在工作中漠视时间,他在事业上也就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更谈不上成功了。

    狄克是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员,他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拜访客户,寻找广告业务。有一天,他找到一家有合作意向的公司,并且和公司的经理约好了第二天上午九点面谈。

    第二天,当狄克赶到那家公司时,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刻钟,那位经理已经离开了。于是他开始埋怨经理不守信用,故意捉弄他。狄克给那位经理打电话询问此事,说:“经理先生,我九点钟来的时候您已经走了。”经理在电话那边笑了笑,说:“是吗?可我的秘书告诉我你是九点一刻才到那里的,而我们约定的时间是九点整。”

    狄克有些脸红,问道:“那您就不能等我15分钟吗?”

    “你要知道,准时赴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不能准时赴约意味着你已经放弃了与我们公司的业务。15分钟的时间我可以安排其他更重要的谈判项目,没必要和一位不守时的人进行合作。”经理严肃地说道。

    人们不能掌握自已的命运,却可以规划自已的时间,管理好自己每一天的行为,而所有这一切累积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人的命运。这样看来,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之戏的编剧、导演和主角,我们有权利把自己的人生之戏编排得波澜壮阔、华彩四溢,也有责任把自己的人生之戏导演得扣人心弦、五彩缤纷,更有义务把自己的人生之戏演绎得与人不同、超然出众。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财富,就是珍惜自己的事业。只有能够掌握好自己的时间的人,才能掌握好自己的人生,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成功的秘密在于和时间打交道

    关于时间,有人这样形容:时间,你认为它有多宽厚,它就有多宽厚,无论你怎样糟蹋它,它都不会吭声,不会生气。时间,你认为它有多忠诚,它就有多忠诚,它成全了你的雄心、你的壮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

    很多人感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而工作效率却慢下来了,这说明生命的机器已经衰老,经常打空转。还有的人感到度日如年,受到时间的煎熬,这说明生活出了问题,正在浪费生命。只有当感到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时间的运转成正比、紧张而有充实感时,才说明生命正处于黄金时期。

    时间是无偿赠送给生命的。获得了生命也就获得了时间,而且时间并不代表生命的价值。所以世间大多数生命并不采取和时间“竞争”、“赛跑”的态度,而是根据生存的需要,有张有弛,有紧有松。

    现代人的生存方式有大同小异的规律性。关于对时间的利用问题,有这样一则调查材料:

    假如一个人活了72岁,他这一生的时间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这是平均数。

    正是通过这个平均数,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问题,也能想到许多问题。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有些基本需求是不能不满足的。普通生命要想有一个不普通的人生,或者是有意义的人生,该在哪儿节省,该在哪儿下工夫,看了这个调查材料便会一目了然。

    不要指望时间是公正的。时间对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是不公正的,时间对自由人和犯人也无公正可言。时间的含金量,取决于生命的质量。可以说,人对时间的感觉取决于生命的长度,生命的长度是分母,时间是分子。年纪越大,时间的值越小;年纪越轻,时间的值就越大。

    一位担任美国一家著名跨国企业亚洲区顾问的老人退休了,两个年轻人去拜访他。老人尽管已经年过六旬,但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广博的知识和超前的思维让年轻人自叹不如。老人还善于预测经济形势,曾经很多次把企业从可能爆发的危机中解救出来。

    一个年轻人笑着请老人给他预测一下人生。老人问他想预测哪一方面的,年轻人伸出手掌给老人看,说:“很多人都说我的生命线很长,可以长寿,您看呢?”

    老人看了一眼年轻人的手掌,反问道:“你知道构成人体组织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吗?”年轻人疑惑地说:“是细胞吧?”老人说:“不对。细胞并不是最小的单位,它是可以再分的。生物学家已经发现,构成人体组织最小的单位是DNA,目前已经破解的DNA组合已达两亿,按照DNA的组合推算,人的寿命应该是1200岁。”

    年轻人大吃一惊,不解地问:“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活到100岁呢?”

    “因为生命有折损,我们每一天的日常行为都是对DNA的折损。我们说话、工作、吃饭、思维,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身体中的DNA,这使得我们的生命达不到生命应有的长度。”

    “那就是说,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一点儿也不消耗DNA,我们就可以活到1200岁了?”

    “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不消耗,活着就要消耗,吃饭、睡觉这些维持生命最基本的行为就是消耗。即使我们不工作,我们也不可能不消耗。”

    年轻人被这番话惊呆了。原来,维持现有的生命是以牺牲未来的生命为代价的,活到100岁的人是以牺牲掉未来的1100岁的生命为代价的。这是多么昂贵的代价!

    老人仍旧侃侃而谈:“所以,按照消耗掉的DNA计算,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取得成就是正常的,不是因为他们特别伟大,其实我们也完全可以做到。我们没有做到,按说应该比他们消耗的DNA少许多,所以,我们应该活到200岁以上。”

    “可是为什么我们并没有活那么久,甚至比他们活得更短?”年轻人更加疑惑。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和他们消耗了同样多的DNA,甚至我们消耗的更多,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我们消耗的DNA投入到有益的事业中去,而是用在了无谓的事情上,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被缩短了。”

    敢于追赶时间的是勤劳刻苦的人。更多的人是享用过时间,也浪费过时间,最终被时间所征服。无数优秀的生命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使时间有了价值,这就是人类的历史。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生命,就有什么样的时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时间观念,就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拖延意味着死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总喜欢把应该完成的事情往后拖,总觉得今后还有好多的时间,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拖延的习惯。也许有人觉得这没有什么,但是如果从成功学的角度来说,却是成功的大忌。

    哈佛大学教授哈里克曾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恶习而最终一事无成,这都是因为拖延能够杀伤人的积极性。”

    我们都知道成功人士的优秀品质有很多,而做事绝不拖延肯定是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因为拖延从表面上看,仅是耽误了做一些事情的时间,但是长此以往,这却是一个能严重影响人进步的坏习惯。

    很多人可能觉得拖延一会儿没有什么,但就是这一会儿可能就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要知道,绝大多数不成功的人正是因为拖延才错过了种种机遇,让自己始终停滞不前。如果不去拖延,及时采取行动,就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

    几年前,莎妮是大学里艺术团的歌剧演员。那时她就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美丽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先去欧洲旅游一年,然后要在百老汇成为一位优秀的演员。

    第二天,莎妮的心理学老师找到她,尖锐地问了一句:“你旅游后去百老汇跟毕业后去有什么差别?”莎妮仔细一想:“是呀,赴欧旅游并不能帮我争取到百老汇的工作机会。”于是,莎妮决定一个月以后就去百老汇闯荡。这时,老师又问她:“你现在去跟一个月以后去有什么不同?”于是,莎妮想准备一下下星期就出发。老师却步步紧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汇都能买到,为什么非要等到下星期动身呢?”

    莎妮最后说:“好,我明天就去。”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马上帮你订明天的机票。”第二天,莎妮就飞赴纽约百老汇。当时,百老汇的制片人正在酝酿一部经典剧目,有来自各国的几百名演员前来应征主角。

    莎妮费尽周折地从一个化妆师手里拿到了将排的剧本。在这以后的两天中,莎妮闭门苦读,悄悄演练。初试那天,莎妮以精心的准备出奇制胜,顺利地进入了百老汇,穿上了她演艺人生中的第一双红舞鞋。

    凡是成功的人都能理解这句格言:拖延等于死亡。阿莫斯·劳伦斯也说过:“整个事情成功的秘诀在于养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这样我们才会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而另一些人的习惯是一直拖延,直到时代超越了他们,结果就被甩到后面去了。”

    很多人习惯于等待,习惯于拖延,习惯于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做事,但是,时间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你的等待就多陪伴你一会儿,无论你怎样挽留,它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所以,想要早日登上成功殿堂的人,一定要根除拖延的坏习惯,一定不要将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再做。真正做到告别拖延,你会发现成功并不那么难。

    每天多给自己一点时间

    成功与成就往往来自科学地安排时间,因此,每个立志于成功的人都要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要认识到今天是我们唯一能利用的时间,过去已经是一去不回,而未来只是一种观念。

    成功是在时间中进行的,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结合后的结果。时间与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才能要想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尽快踏上成功之路,如果没有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那只能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能否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成就,关键就在于对时间的利用程度。有的人每天看似忙忙碌碌,结果却还是一事无成;有的人看似优哉游哉,但做事的效率和取得的成绩就是让人刮目相看,原因就在于人们对时间的把握。

    尽管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如果利用得当,那就等于多给了自己很多时间,能取得不同于他人的优秀成绩。

    乔治是一位成功的职场人士。当他的老同学还在为饭碗而苦苦挣扎时,他已经顺利地完成了由低级白领到高级白领再到金领的过渡。事业、金钱、美女,一样不缺,而最让人羡慕的是,他似乎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以牺牲健康和情趣为代价,而是从容淡定,自然而然就将这些成就尽收囊中了。

    有人想要探得其中的奥妙,乔治说,其实挺简单,换来这份从容的,也就是半小时。

    乔治说他刚参加工作时,和许多人一样,总觉得手头的事情做不完,业余爱好也丢了,人疲乏得要命,到头来还没什么成绩。后来有一天,做了一辈子管理工作的父亲对他说:“你能不能试一试,每天早出门半个小时?”他看了父亲一眼,对父亲的话并未十分理解,但他决定试一试。

    从第二天起,他开始比正常时间早半个小时出门。当他走到公共汽车站时,发现等车的人不多,来到车上,又发现有许多空位,比平时惬意多了。而且,由于还没到上班高峰期,路上的交通也没出现堵塞,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坐在车上时,他就把一天的工作理了个头绪。进到办公室后,同事们还没来,他在办公室里伸展了一下手脚,而后开始听一段音乐。

    当同事们匆匆忙忙地打卡、手忙脚乱地开抽屉时,他的面前已放好了需要整理的材料,并泡好了一杯热茶。接下来的工作是有条不紊的。往往不到中午的休息时间,他上午的工作就提前完成了。

    悠闲的午休结束后,下午的工作又开始了。由于早上在车上已有打算,条理清楚,下午的工作也很顺手。在下班铃声响之前,他把一天的工作小结了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或不周到的地方。如里有就赶快弥补,决不拖到下班后,占用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这样,到下班时,当有些人还在手忙脚乱地忙活,另一些人在疲惫不堪地打着哈欠时,他还是那样的神清气爽。

    看看,这些好处的获得只因早出门半个小时。乔治说他很感谢父亲,是父亲教会了他掌握时间和命运的主动权,用半个小时换来了从容。

    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加快的年代里,人们似乎每天都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做完想做的事,所以许多念头就此打消了。但世界上仍有许多人坚持每天挤出不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

    曾担任过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总裁的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小时研究蜂鸟(一种世界上最小的鸟),用专门的设备给蜂鸟拍照。权威人士把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为“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出作品”。

    休格·布莱克进入美国议会前,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他每天从百忙中挤出一小时到国会图书馆去博览群书,包括政治、历史、哲学、诗歌等方面的书,数年如一日,就是在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过。后来他成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这时他已是最高法院中知识极为渊博的人之一。

    其实,要挤出这一小时并不容易,需要有决心和恒心。更重要的是如何设法得到这一个小时,并且有效地利用它。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人的头脑都有能力去创造和想象,关键是要为自己寻找到机会。

    一位名叫尼古拉的希腊籍电梯维修工对现代科学很感兴趣,他每天下班后到晚饭前,总要花一小时阅读核物理学方面的书籍。

    随着知识的积累,一个念头跃入他的脑海中。1948年他提出了生产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计划,这种加速器比当时其他类型的加速器造价便宜而且更强有力。他把计划递交给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作试验,又经改进,终于投入使用,这台加速器为美国节省了7000万美元。尼古拉得到了奖励,还被聘请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放射实验室工作。

    上述几个事例都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道理: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成功的诀窍:化废为宝,变“闲暇”为“不闲”。成功者都懂得把那些常人不注意的、闲散的时间收集利用起来,并因此取得骄人的业绩,让那些不懂得这一诀窍的人目瞪口呆。

    因此说,每天有效地利用时间,就是给自己增加时间,增加成功的资本。

    把生命的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

    关于时间,有位名人这样说:“认识你的时间,是每个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事实上,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并利用时间,那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对于每个人来说,每天都拥有同样的时间,而如何利用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对时间的利用程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会完全不一样,取得的成绩也是千差万别。

    对于有志于成功的人来说,对时间的最好态度就是把生命的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这样,你就有了紧迫感,就有了压力,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也就能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美国公路自行车赛职业车手兰斯·阿姆斯特朗在他的自传《生命的呐喊》中这样写道:“你活的每一天,都应把它当做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度过。这句俗语确实是个不错的忠告,但它并不奏效。就拿我来说吧,我曾经尝试过,而我的体会是:如果我只是追求快乐,仅为眼前而活着,那我将是一个差劲的丈夫和父亲,一个永远幼稚无能的庸俗之辈。是癌症使我认识到这一点,我懂得了,如同无法实现的愿望和意外的惊喜一样,遭受痛苦对于美好的人生同样是必要的。

    “在患癌症之前,无论我设想幸福是什么,都会很快厌倦,或认为它是想当然的,或干脆丢到一边。一个公文包,一辆高级小轿车,一个咖啡机,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很重要。可是后来我失去了它们,包括我的头发。”

    一个癌症患者,在即将失去生命的时候,没有悲观抱怨,而是积极振作,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不懈奋斗,最后又成了一名冠军,他的故事不只是传奇的经历,更带给人们一种思考,思考该如何面对生活,面对时光的流逝。

    如果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我们就会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事情,同时也会发现生活中充满了值得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更深层的意义,并激励自己为之努力。

    总之,要想取得成就,就要抓紧每一天,每一分钟,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该做的事情抓紧去做,不要给生命留下太多遗憾。只有这样,才能表现更优秀的自我,才能更快地获得成功。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虽说时间是上帝赋予我们的资本,给每个人的都是一样多,但成功的使者却是挑剔的,他只让那些能合理有效利用时间的人拥有它,而对于浪费时间的人,哪怕他再有才干,也不会得到成功的青睐。

    谁都知道时间就是财富,就是生命。谁都知道要合理安排时间,但落实到行动上,那就很难如人所愿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类似下面的说法:

    “天啊,时间过得真快”、“我可能一天需要48小时,才能把工作做完”、“我的时间总是不够”、“时间对我来说过得特别快”、“这件事不急,我可以留到明天做”、“真是抱歉,我延迟了一点”、“我忘记时间了嘛,这总可以了吧”……

    不要忘了,别人拥有的时间既不比你多也不比你少,成功人士一天拥有的小时数,跟我们都一样,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一年平均365天,所以你在24小时里拥有1440分钟。当你明白这个道理时,问题就不是你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做事情,而是你该如何运用时间。将时间比做金钱,一旦你把1440分钟花完了,那它会就此逝去,再不回来。所以,昨天就像是一张作废的支票,而明天则是一张待兑现的期票,也就是即将到来的时间。所以,成功与否就看你如何安排正在拥有的这1440分钟。

    可以说,安排好了时间,就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走得更顺。而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这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利用好时间。那么,该如何有效地安排时间,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做到抓住重点。在一位企业老总的办公室门上,挂着这样的标语:不要把问题带给我,要把答案带给我。在很多成功者看来,做事最主要的是远离琐碎,抓住重点。也就是说,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一个时期只有一个重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在纷繁复杂的事情上理清头绪,从容地做好每件事。

    其次是要遵循二八原则。对于这个原则大家也许都不是很陌生了。它强调的是要把精力集中在最出成绩的地方,要用投入的20%的精力获得80%的回报,这才是合算的做法。

    有这样一位销售人员,他在做销售的第一个月里只挣到了150美元。而他自己认为付出的辛苦并不算少,为什么只收到这么少的回报,他实在是想不明白。

    后来,在同事的建议下,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销售图表,发现他的80%的收益来自20%的客户,但他却对所有的客户都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于是,他要求把自己负责的36个客户重新分派给了其他的销售员,而他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过了一个月,他发现自己的销售业绩提高了五倍。

    第三就是要做到做事条理化。有条理的工作方式可以减少重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无序,没有条理,必然会浪费时间。工作有条理,既是最容易的事情,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它要求我们把自己的工作任务清楚地写出来,还要全面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

    另外,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三点外,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学会控制住你的“中间”时间。假如你的一天是个箱子,那么每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个的保龄球。要把它们装进箱子,就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当装满之后,你虽然没有办法将另外的球放到这个箱子里,但是却可以把许多小球塞到这些大球之间的空隙里。

    拿工作来说,你可能无法承担一项额外的主要任务,但是你却可以通过利用大任务之间的零碎时间来完成那些小的、琐碎的但又比较重要的事情。这些零碎的时间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如果加在一起,就会显示出庞大的力量。

    总之,合理安排好时间,你就会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充裕,做事效率很高,反之拥有再多的时间也不够用。要想早日获得成功,学会利用时间其实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