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是一条五彩路
张丽钧
一个小学校长在他的校园里巡视。当他走到教学楼后面一条正在铺筑水泥的小路前时,他发现还没有完全凝固的水泥面上有两只玻璃球。他绕过去,尽量靠近那两只玻璃球。他想,一定是孩子们在课间玩耍时一不留神儿把玻璃球弹到了这里,如果现在不赶紧把它们抠出来,等水泥完全凝固了,那玻璃球就成了永远的镶嵌物。他弯下腰,准备伸手去抠玻璃球。突然,有两个男孩吃吃地笑着,手拉手从他身边飞快跑过,跑出几十米后,又警觉地回过头来,似乎是担心会遭到校长的批评。校长愣了一下,猛地意识到了什么,他摆摆手,示意那两个男孩过来。
男孩们吐着舌头不情愿地走过来,手紧紧捂往口袋。校长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能不能借给我一样东西?两人齐声问:什么东西?校长说:
你们口袋里的东西——玻璃球。两个男孩惊讶万分,低着头,不敢迎视校长的目光。口袋里一阵脆响之后,10多只玻璃球交到了校长手里。
校长俯下身子,像个淘气的孩子,把玻璃球一只一只按到了水泥路面上。两个男孩连忙向校长认错,承认先前那两只玻璃球是他俩按进去的,并表决心说“再也不敢了”,校长听了爽声大笑起来。他说:“为什么要认错呢?我表扬你们两个还来不及呢!你们看,水泥路面原本多么灰暗、多么单调,但是,镶上了几个玻璃球就显得精神、漂亮、有趣多了。告诉你们的同学,让大家把玩过的玻璃球、小贝壳、彩石子全都拿来,砌出你们自己喜欢的图案——心形、圆形、三角形,什么图形都可以,咱们要把这条路铺成一条五彩路!”……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孩子又有了孩子。当他们满怀信任将孩子再度送进自己的母校时,总忘不了牵着孩子的手,带他们来走一走这条五彩路。少年花样的梦想融入那美丽自由的图案,被一条缎带般的甬路阐释得具体、透辟。不再年少的心澎湃着、激荡着,在分享不尽的一份包容与睿智面前,再一次领受了生活的美好,再一次汲取了奋进的力量。
每个人都不完美的,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别人不经意犯的小错误,或是刻意为之的玩笑,如果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责备,而是用包容的心去平静对待,在已成定局的事情上去多加思考,也许原本看起来有瑕疵的事情和被破坏的心境也会随之而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郝铁川
1874年11月30日的夜晚,伦敦的布伦海姆宫灯火辉煌,一群贵族男女在这里翩翩起舞。突然,一位活泼、美丽的贵族夫人连声叫喊肚子痛,人们赶紧把她扶到就近的一个临时女更衣室。温斯顿·丘吉尔——一个早产儿,就这样非同寻常地来到人间。
丘吉尔是英国显赫的贵族公爵马尔巴罗家族的后代。英国除了王室以外,公爵家庭总共不超过20个,马尔巴罗家族按封爵次序名列第十位。丘吉尔的母亲詹妮是美国百万富翁杰罗姆的女儿,1873年与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结婚。1895年1月24日伦道夫因病医治无效,溘然去世,终年46岁。这时的詹妮虽已40多岁,但依然美艳惊人,风姿绰约。不久,她便萌生了嫁给一个25岁男人的想法。然而消息一经传出,立刻遭到众多亲友的反对。就在詹妮几乎要放弃了的时候,詹妮25岁的儿子、与母亲要嫁之人同岁的丘吉尔,坚决地握住她的双手:“亲爱的母亲,就算全世界都反对您,我也会勇敢地站在您这边,所以,请您也一定要勇敢。”儿子坚毅、鼓励的目光,让詹妮义无反顾地披上了洁白的婚纱。但这桩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10多年过去了,詹妮的儿子丘吉尔已经凭借卓越的才能跻身政坛;60岁的詹妮也要再次迎来婚礼。这次的决定同样遭到众人强烈的反对,尤其是儿子的那些反对派们。詹妮犹豫了。这次与上次不同,丘吉尔打小就怀有雄心壮志,并且具备实现远大理想的能力。她不想因为自己贻误儿子的前程。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儿子再一次握住了她的手:如果让我在我的仕途与您的幸福之间作选择,我情愿选择后者。
请您不要再有任何顾虑。母亲幸福,我才幸福。詹妮又一次无比快乐地迈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礼上,儿子依然像上次一样,坚强地站在她的身边,而另一边则是比儿子还要年轻的36岁的新郎。能够两次接受母亲的婚姻,也许很多人都做得到。而面对巨大的压力,丘吉尔两次接受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人做自己的继父,这需要多么豁达的胸怀。
1908年8月15日,伦敦报纸登载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33岁的内阁贸易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先生与23岁的克莱门蒂娜·霍齐娅小姐订婚。举行婚礼的这一天热闹非凡,宾朋满堂,欢歌笑语。证婚人是财政大臣劳合·乔治,而他选择的男傧相却是他在下院的一个坚决反对者——休塞西尔勋爵。当时丘吉尔推行一系列争取工人拥护的社会改革,包括休塞西尔勋爵在内的贵族集团坚决反对这些改革。
这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人们可以在下院和政治集会上相互咒骂,如同仇敌,但在个人生活中却能成为亲朋好友,相敬无间。在政治生活中虽然是公敌,却不妨碍他们在私人生活中称兄道弟。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也这样说过:“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西方近代的这种文化现象是多么的耐人寻味。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这宽容来源于对每个人权利的尊重:我虽然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扞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我虽然不支持你的行动,但我坚决维护你合法行动的自由!
宽恕等在桥的另一边
田大海
海明威在他的短篇故事《世界之都》里,描写了一对住在西班牙的父子。这对父子本来关系很好,可是经过一连串的事情后,他们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男孩选择离家出走,父亲心急如焚地寻找他。
找了很久也找不到,于是父亲在马德里的报纸上刊登了寻人启事。
儿子叫帕科,在西班牙是个很普通的名字。寻人启事上写着:“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会在马德里日报社门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
海明威接着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惊人的景象。隔天中午,报社门口来了800多个等待宽恕的“帕科”们。
宽恕是一座让我们远离痛苦、心碎、绝望、愤怒和伤害的桥。在桥的那一端,平静、喜悦、祥和正等着迎接我们。
做一个大度的人
郭冬仙
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对定比定律的争论长达9年之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的结果,以普鲁斯特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他真诚地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地质难,我是很难深入地研究下去这个定比定律的。”
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这就是大度。允许别人的反对,不计较别人的态度,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大度让人感动。
曾经阅读冯骥才的散文《大度读人》,他说“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是的,读人应该大度,为人也应该大度。
春秋战国时的蔺相如,当了赵国的宰相,大将廉颇不服,每每要想法羞辱他。而蔺相如为了顾全赵国的大局,总是忍受和回避,结果感动了廉颇,亲自负荆到蔺相如家中请罪,从此将相和好,共辅赵国,以御强秦。
正是蔺相如的宽宏大度,才赢得了廉颇的信任与尊敬。
法国文豪卢梭,11岁时爱上了刚好比他大11岁的德·菲尔松小姐,深深地被她身上特有的那种成熟女孩的清纯和靓丽所吸引,而德·菲尔松似乎也喜欢卢梭。于是,两人轰轰烈烈地相恋了。
但不久卢梭就发现,德·菲尔松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激起她所暗恋的另一个男人的醋意,用她自己的话说,“只不过是为了遮掩一些其他的勾当”。卢梭那颗早熟而敏感的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他发誓再也不见这个玩弄别人感情的女人。
20年后,已经大名鼎鼎的卢梭荣归故里,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他看到了坐在另一条船上的德·菲尔松。她衣着简单,面容憔悴,神情黯淡,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风采。如果换成一个鼠肚鸡肠的人,他一定会凑过去和她重提旧事,让她后悔,让她无地自容,这是多好的复仇机会啊;即使仅仅过去打个招呼,对极要面子的德·菲尔松也是一种很好的示威。但卢梭悄悄把船划开了,他觉得和一个40多岁的女人算陈年旧账毫无意义。
卢梭是一个快乐的人,他因为宽容而轻松,因为轻松而快乐。宽容大度是一只灵巧的手,它能够解开伤害这个死结。
俗话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为人只有胸襟宽阔,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也只有度量恢宏的人,才能解人之难,谅人之短,补己之过,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乐于亲近。而胸襟狭窄者则嫉人之才,妒人之能,讥人之短,从而在他的周围产生一种无形的排斥力,使人对他敬而远之。
一个大度的人,才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一个大度的人,面对别人的优点会赞美而不会忌妒;一个大度的人,才能把别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
做一个大度的人吧,凡事“得宽怀处且宽怀”。
曼德拉的顿悟
鲁先圣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因为领导反对当时白人统治者的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罗本岛位于离开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湾。岛上布满岩石,到处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的一个“锌皮房”
里,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下到一个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镐和铁锹挖掘石灰石;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看押他的看守就有三人。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举动震惊了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在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后,他说令他最高兴的是当初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能介绍给大家。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
曼德拉后来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带来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源自痛苦与磨难,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曼德拉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看看我们的周边,人们之所以总是觉得烦恼缠身、充满痛苦,总是怨天尤人,多半是因为我们缺少像曼德拉那样的宽容和感恩吧。
为笨拙喝彩
董保纲
我的电脑坏了,程序陷于瘫痪。一位精通电脑的朋友告诉我,只能将硬盘全部格式化,然后重装系统。由于我的电脑里保存着几份重要的文件,我不敢轻易格式化,就又找来几位电脑高手,经过“专家会诊”,都说我的电脑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了。
一日,去一家家电维修门市买电池,无意中和店主聊起电脑的话题。店主是位年近40岁的汉子,穿着朴实,言语憨厚。或许因为存在“有病乱投医”的心理,我向店主诉说了电脑的毛病,店主想了想说:
“如果你不介意,我帮你看看吧。”我想,干脆让他试一下,“死马当活马医”吧。
店主跟我到家,他打开电脑,输入一串英文字母,回车,再输入一串字母,再回车,如此三番,只听得电脑的硬盘“哧哧”作响。不到5分钟的时间,汉子说了声“好了”。我一试,果然顺利进入系统,所有的文件依然如故。困扰数位“电脑高手”的毛病,如此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我不禁问,电脑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店主却说:“我不知道。”我想店主是想“留一手”,可以理解,于是提出要付给他修理费,店主却执意不收。
也许是看透了我的心思,店主坐了下来,他说:“你别介意,我真的不知道电脑是什么毛病,因为我不懂英文,我只上过小学,没读过初中。”我更纳闷儿了,明明看见他刚才输入了一串字母,怎么说不懂呢?
后来我才得知了店主的经历:20年前,店主还是一个农民,为了摆脱贫困,他毅然走出农村来到城市。在经历了几次失败之后,他意识到,没有一技之长很难立足,于是他开始自学家电维修技术。他知道自己文化程度不高,面对密如蛛网的电路图,他采用的是十分笨拙的办法——死记硬背。别人一天能够掌握的东西,他宁肯花上一个星期甚至更多的时间,把它们背下来,然后再去实践。
几年中,他硬是背下了上百张的线路图,做了10多本笔记,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些年,他又学起了电脑,用的是同一个方法——死记硬背。他不懂得英文的意思,也不大懂程序的来龙去脉,但他懂得输入哪些字母,就能解决哪些问题。如今,店主不仅经营家电维修部,同时还代理几家品牌电脑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工作,生意十分红火。
店主的故事,让我为之一震,更让我感动的则是店主那看似笨拙的学习方法。我们姑且不说这种方法效率的高低,以及是否可取,单是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喝彩。他明白自己基础十分薄弱,但他选择的不是放弃,而是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靠着笨拙的死记硬背,靠着坚强的毅力和韧性,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站在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嘲笑别人的笨拙呢?
有时候,笨拙是一份清醒,也是一种力量,它厚积薄发,它无坚不摧。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笨拙恰恰是他们取胜的法宝,“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他们成功的信条。
活着就像在舞蹈
绘丹
女孩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抛弃了她和母亲。坚强刚毅的母亲立志要将女儿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才,于是将女儿送进了一所舞蹈学校。高昂的学费并未吓倒母亲,她四处打工挣钱,7岁的女孩看见母亲整日忙碌和疲惫的身影,就会忍不住流泪。
一天,女孩对舞蹈老师说:“我想退学。”老师问:“为什么?”女孩回答:“我实在不想让母亲这样为我操劳。”老师问:“如果你退学,你觉得母亲会开心吗?”女孩回答:“至少我可以让母亲过得轻松点儿。”老师又问:“你知道母亲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女孩回答:“当然知道,母亲希望我成为舞蹈家。”老师说:“记住,只有实现了愿望的人才能变得轻松和开心;因此,你必须好好学习,了却母亲的心愿。”
女孩小小年纪就上了人生第一课,她从母亲的行动和老师的言语中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她训练比别的孩子勤奋,吃的苦比别的孩子多;但她流的泪和抱怨的话却比别的孩子都少。几年后,她成了最出色的学员,并开始登台表演。老师为她高兴,母亲为她自豪。
可命运总是在捉弄人,当女孩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满怀信心准备迎接美好未来之时,身体却出了毛病:骨形不正,腰椎突出。这对舞蹈演员来说是致命一击。是退缩还是坚持?女孩选择了后者。她忍受疼痛和折磨,在身上装了一个“校正仪”,继续着她的舞蹈。她的努力和刚强没有白白付出,国家舞蹈团招了她,而且她很快成了领舞。
此后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她优美的舞姿倾倒了无数观众。
她就是西班牙国家舞蹈团的常青树,享誉世界的弗拉门戈舞皇后阿伊达·戈麦斯。前不久来中国巡演时,记者问她:“面对贫穷和不幸,面对病痛与磨难,你是如何理解人生的?”已在舞台上舞蹈了40余年的阿伊达笑容依旧美丽迷人,她说了这样一番话:“在我眼里,除了战争和死亡,别的都不能叫不幸;活着就像在舞蹈,一个有梦并愿为此付出一生的人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住她;我会永远地跳下去,直到跳不动那天为止。”
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任何艰难困苦都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活着就像在舞蹈——在人生的舞台上,需要的就是这股子执着和韧劲儿!
压力的馈赠
流沙
一位出生在普通人家的年轻人十分喜欢文学,但在他30岁之前从来没写过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他的亲人希望他能经商,这样生活可以因此更富足些,但是他却希望能够写作。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人能为他提供一年的生活费用,让他能够安稳地写作。
但残酷的生活让他不得不走上经商的道路,他先后办了不少厂子,但没有一家能够成功;他也曾和出版商合作,经营书籍,但也失败了;他又办了铸字厂和印刷厂,但厄运连连,这两家厂先后倒闭,而且欠下的巨额债务足以让他还30年。
没有钱的他不得不走上靠卖字来求生和还债的道路。一年之内,他发疯似的写下了3部小说,但那些书反响平平,销售也不理想,而且因为版权得不到保护,即使小说写成,也不足以解决生计问题。后来他改做记者,为多家日报撰稿,他每天写大量的文字,赚取一些微薄的稿酬。
债主天天上门逼债,他绝望过,也想过放弃。但他十分崇拜白手起家、意志坚强的拿破仑,他把拿破仑的画像放到书桌前,鼓励自己必须坚持下去。
他开始创作小说。他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喝大量咖啡,每天晚上8点上床,午夜起来写作,直到早晨8时。为了让自己的文字尽快变成金钱偿还债务,每天早餐之后,他就把手稿送到印刷厂。因为创作时间仓促,文章上经常有错字和文理不通的部分,他只好对校样改了又改,而且他不是只改动几个标点,而是大段大段地重写。一本名叫《老处女》的小说,他一连改了9次,最后让排字工人十分厌烦,他们甚至抗议以后不再排他的文字。
他在30岁之后的生活几乎全是为债务而发疯似的写作。在后来的20年内,他创作了100多部小说,其中的《高老头》等数十篇小说成为传世之作。在他逝世的前两年,他还在修改20多年前的手稿。
他就是法国着名的作家巴尔扎克。巴尔扎克能从一个平庸作家成为着名作家,动力竟来源于那些巨额债务。为挣钱还债,他写作写作再写作。
很难想象一个伟大的作家有这样的创作动机,但巴尔扎克的故事却让我们明白,压力是成功的催化剂,它可以催生许多奇迹。
疼痛是个好消息
罗西
扮演“超人”的克克斯多弗·里夫,在1995年的一次坠马中,伤势严重,导致颈部以下全部瘫痪。三年来,他凭着坚强的意志,与死神做着不懈的抗争。
经过一年的知觉训练,他脊椎末端的神经又恢复了知觉。他说,现在碰它一下,就有疼痛的感觉,但这疼痛感觉很舒服,“请相信我说的全是真的。”
很多时候,疼痛是一种痛苦,但“超人”这次的痛,是生命的一道光亮。人有一种可贵的智慧,便是给每一种现象赋予意义。西班牙和美国心理学家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田径比赛场上,用摄像机拍摄了20名银牌获得者和15名铜牌获得者的情绪反应。心理学家们发现,在冲刺之后和在颁奖台上,“第三名”看上去比“第二名”更高兴。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因为铜牌获得者通常不是期望值很高的人,获得铜牌已经很高兴了;而银牌得主往往是:中着金牌而来的,因此就会为没有夺得金牌而感到难过。确实,在领奖后采访获奖运动员时,许多亚军都伤心地说:差一点就成了冠军。而季军获得者也许会说:差一点就名落孙山。
人们总喜欢习惯性地思考问题,例如成功就必定是好事情,而失败便成了噩耗。殊不知,世界上有那么多伟大的成功者,他们是经历多少次失败才换来一次举世瞩目的成功。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换一种思维方式,挫折将不再是挫折,而是前进的动力。
人生与阻力
张小失
我在溜冰场上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溜冰教练小时候生活在大兴安岭边的乡村里。冬天来了,湖面上结了冰,孩子们在上面玩得不亦乐乎。
有一天,一个大孩子提议,去湖对面的小山上玩打雪仗游戏,大家都赞同。为了抄近路,他们需要穿过湖面。教练穿的是解放鞋,橡胶底,踩在冰上,很滑;其他孩子穿的是布棉鞋,走得稍稍快一些。
整个湖面大约1公里宽。那个下午,教练走得相当艰难,不知摔了多少跤,到达岸边时,全身冒汗,累得直喘气;看看电子表,竟然走了半个小时。
大家在山脚下休息了一会儿,约定一起向山头“冲锋”,谁先占领谁就赢了。教练看看山,高度不过600米,但沿着斜面爬上去,大约也有1公里,和湖面的宽度差不多。当时他想,山坡乱石成堆,比湖面更难走,估计得40分钟才能到顶。
冲锋开始,孩子们大呼小叫地爬山了。教练也鼓足劲儿向上跑,虽然不时摔一跤,但比起其他孩子,他也没落后多少。爬山不比走路,大家很快就体力不支,只能放慢脚步。
教练走走爬爬,渐渐丢下许多伙伴,心中很得意。看着看着,山顶近了,教练再次鼓足劲儿,一口气向上走去,终于第一个到达山顶,夺得“冠军”;那时,他下意识地看看电子表——只用了21分钟!
相似的距离,过光滑的湖面用了30分钟,而爬上山顶只要27分钟,为什么呢?教练说:是粗糙路面的摩擦产生的阻力“成就”了我。
其实人生也可以比作一公里的旅程——没有阻力的人生可能就是一个光滑的冰面,而有阻力的人生就像爬山,想一想,哪一个更有益于我们呢?
驱散内心阴影
一哲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15岁那年,随父母搬到马赛居住。
新到一个陌生地方,性格内向的希拉克很孤独,上学放学都是一个人。不是没人愿意和他一块儿,而是他不愿意。小伙伴们放学后,一起做游戏,邀他参加,他不肯;邀他踢足球,他说不会。回到家,他站在阳台上,看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又十分羡慕。希拉克的母亲很快发现他和别的孩子不合群,她问希拉克:“为什么不去和小伙伴踢足球,你喜欢踢足球,怎么说不会呢?”希拉克说:“我和他们不熟悉,他们不会接受我;和他们在一起,我担心被捉弄。”
“你没和他们在一起玩过,怎么知道他们不接受你,会捉弄你呢?
孩子,别把他们想得那么不友好,他们都很可爱,加入他们,你就知道了。”
“不,我不去。”希拉克坚定地说。
“那好,孩子,我们做个实验,看看我说得对不对。”母亲把希拉克拉进屋。她拿出眉笔,在希拉克脸上画了两下,对他说:“我在你脸上画了一幅很难看的图,你到外面去,看看别人的反应。”
希拉克硬着头皮走出家门。他低下头,生怕别人看见自己的脸。他脸上火辣辣的,看见有人对他指指点点,还有人对他笑。希拉克想:那一定是在嘲笑我,把脸弄得这么难看。
不到5分钟,希拉克匆匆跑回家,对母亲喊:“脸都丢尽了,所有人都在嘲笑我。”“是吗,他们嘲笑你什么?”母亲问。
“当然是嘲笑我的脸。你画的一定很丑。”
“你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母亲把希拉克拉到镜子前,希拉克发现,自己的脸与往常一样,并没有什么难看的图。
“孩子,我刚才眉笔都没打开,也没在你脸上画什么。你说外面的人都在嘲笑你,其实全是你心理在作怪。”母亲说。
希拉克不完全理解母亲的用意,但觉得母亲说的似乎有道理。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渐渐和左邻右舍的孩子成为好朋友。
这件事对希拉克影响巨大。与人谈到母亲,他就会讲起这件事。他说:“母亲给予我最多的,就是教会我怎样对待别人。”在他首次参加法国总统选举时,一个名叫勒芒的议员提出,加入他的竞选班子,帮他竞选。勒芒是希拉克竞争对手巴拉迪尔的好朋友。勒芒说:“我和巴拉迪尔是生活中的朋友,但在政治见解上,我站在希拉克这边。”许多人劝希拉克不要答应勒芒,担心勒芒是“卧底”。希拉克说:“该怎么做,我母亲在我15岁那年,就告诉我了。”他不仅让勒芒加入竞选班子,还让他负责为竞选筹款。勒芒最终为希拉克当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希拉克此后的政治生涯里,勒芒一直是他的得力助手。
人的心灵就像一面镜子,扭曲的心灵照出来的是歪曲的世界。把别人想象得不友好,就如同在自己和他人之间砌了一道厚厚的墙。墙隔离的不是别人对你的伤害,而是珍贵的热情和友谊。只有先驱散内心的阴影,外面明媚的阳光才能照进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