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知识全知道-长得漂亮更要穿得漂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提升形象的基本原则

    服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着装可从一个侧面真实地传递出一个人的修养、性格、气质、爱好与追求。要使着装后的个人形象富有神韵和魅力,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正确的着装能使形体、容貌等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服饰的整体美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的形体和内在气质,服装饰物的款式、色彩、质地、加工技巧乃至着装的环境等。正如培根所说“美不在部分而在整体”,孤立地看一个事物的各个部分可能不美,但就整体看却可能显得很美。

    着装的整体美是由内在美与外在美构成的。外在美指人的形体及服饰的外在表现;内在美指人的内在精神、气质、修养及服装本身所具有的“气韵”。

    2. 个性化原则

    着装的个性原则不单指通常意义上的个人的性格,还包括一个人的年龄、身材、气质、爱好、职业等因素在外表上的反映所构成的个人的特点。有的人穿上崭新的服装,觉得浑身不自在,变得傻愣呆板,就因为这衣服不是他的个性表达,只是外加的“壳”。

    各式服装有自己的风格和内涵,理解服装应如同理解自身一样,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穿的衣服。只有个性化的着装,才能与自己的个性和谐一致,才能烘托个性、展示个性,保持自我以区别于他人。只有当服饰与个性协调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应,塑造出自己的最佳形象。

    3. 符合“社会角色”原则

    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场合,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社会活动中,人们的仪表、言行必须符合他的身份、地位、社会角色才能被人理解,被人接受。人们对商务人员的期望形象是:热情有礼,衣装整洁,洒脱端庄,精明练达,富有责任心。如果一个颇有实力的实业大亨蓬头垢面、破衣烂衫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就很难让人相信他的经济实力。因此,利用得体的着装,可以满足他人对自己社会角色的期待,促成社交的成功。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衣装是人的门面,许多人经常因为他们不得体的穿着而备受指责。初看起来,仅凭衣着去判定一个人似乎肤浅轻率了些,但是衣着有时的确是衡量穿衣人的品位和价值的一个标准。渴望成功的有志者总是像选择伴侣一样谨慎地选择衣装。俗话说:“我根据你的伴侣就能判断你是什么样的人。”一个文学家也说过一句相当精妙的话:“让我看看一个妇女一生所穿的所有衣服,我就能写出一部关于她的传记。”

    着装典雅的人给人的印象深刻,他等于在做自我推销: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聪明、成功、可靠。大家可以尊敬、仰慕、信赖我。我自重,你们也应尊重我。反之,穿着邋遢的人给人的印象就差,等于告诉大家:我是个没什么作为的人,我粗心、没有效率、不重要,我只是一个 普通人,不值得尊敬,我习惯不被重视。

    与人交往时,穿着打扮有三大讲究。

    1. 要适合自己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他特定的社会角色,这种角色又有特定的言行、服饰。例如,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应该外表端庄、衣着整洁,如果不顾形象就会影响交际效果。“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这话在日常生活里没错,但当参加社交活动,与人交往时你就不能简单考虑个人所好了,而应考虑自己这个角色的需要,尽量做到衣着与角色相协调。否则,当别人对你产生误会,带来不必要的烦恼时,只有眼睁睁地吃亏了。

    2. 要适应特定环境

    有时,特定环境对衣着有特定的要求,这时,在衣着服饰上就应随着交际环境而变,不惜牺牲个性风格进行独具匠心的选择。比如演员穿着就是如此,一旦要演戏中的角色,就无一例外地严格服从角色的需要。

    3. 要体现个性交际风采

    在符合角色的要求下,可以适当提倡穿着的个性化。除了警察等统一着装的职业外,其他人在衣着上有广泛的选择余地。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气质修养、审美情趣进行选择,以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风采。

    人不是由衣装造就的,但衣装给我们的社交生活带来的影响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别扭、寒酸、不合身的衣服不仅会使人失去自尊,还会使人失去舒适和力量感,而得体的衣装则使人风度翩翩、谈吐自如。穿着得体的衣服使人充满自信,而低劣的衣服只会使人在交际中感到心情紧张。

    服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可见,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多么重要。现代社会中,服装更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内在修养及气质的集中体现。

    居里夫人是一位把奖章当玩具给孩子玩的女科学家,同时她也是一位日常不修边幅的女性,她认为搞他们这一行的形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研究成果。

    有一次,居里夫人应邀参加一场关于她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新闻发布会。她全身心地投入在实验里,把参加发布会的事给忘了,后来还是发布会组委会的电话使她想起了这件事。

    她赶紧去参加发布会,根本没有顾及自身形象。可在她赶到新闻发布会会场门口时,被保安拦住了。对方把她当成是流浪者,不管她怎么说都不让她进去。居里夫人焦急万分,她不顾一切地大喊起来才把里面的组织者叫出来。居里夫人连忙作自我介绍,说她是来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博士。

    居里夫人冲了进去,这时新闻发布会已经开始了。她不顾一切地拿起麦克风大声介绍起她那个课题的研究情况。听众见到一个头发蓬乱、穿着邋遢的女人竟然如此放肆,顿时一片混乱。大会主席看到主角来了,连忙作了介绍后,台下才慢慢地安静下来。

    居里夫人也不多说,继续讲他们的工作进展情况。说着说着,不知谁在下面咕哝了一句,顿时引起一阵哄笑。居里夫人还以为自己哪里说错了,停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不知谁又说了一句什么,台下笑得更欢了。居里夫人环顾四周,发现大家都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着她,有点像在动物园里欣赏大猩猩似的。

    居里夫人这才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她低头看了看自己,一下子羞得脸通红,不好意思地把头转了过去。她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头发没有整理,乱得像个鸟窝,白衣服又脏又破。

    发布会一结束居里夫人就急急忙忙赶回实验室,甚至连晚宴都没有参加。

    虽然居里夫人发誓要把个人的形象塑造好,可是她留给观众的印象是很难改变的。

    无独有偶,北京一家大报社的一名女记者下乡采访,为了不给当地政府添麻烦,她独自一人先坐公交车然后步行到目的地。谁料雨后道路泥泞,等走到目的地时已是狼狈不堪。乡村干部目睹这位女记者的“惨相”,任凭她拿出记者证怎样证明自己的身份也不相信,弄得这位记者哭笑不得,最后记者当着他们的面给报社打了个电话,证实了自己的身份,才扭转了尴尬的局面。

    不要以为穿什么、怎么穿无所谓,其实服装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交际语言,它能告诉人们你的品位如何,身份如何及性格怎样等。所以在打造完美第一印象的规划中,要把服装高度重视起来。

    着装影响着外界对你的态度

    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最美的服装应该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的服务。不恰当的衣着,会引起人们的反感,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比如,教师如果以“西部牛仔”或“伴舞女郎”的打扮走上讲台,肯定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即使课讲得再好,水平再高,也难以改变这一状况。另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观得体的衣着,往往给人以悦目的感受,让人产生与他继续交往的愿望。“先敬罗衣后敬人”这一古语虽说从道德上讲有所欠缺,但它毕竟是一个我们无法改变的现实的社会观念。其实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对方要了解你的内在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而体现一个人的个性衣着却让人一目了然,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

    恰当的着装,并不是说一定要穿华贵的衣服。正好相反,一味追求华贵,反而给人以庸俗的印象,关键是要整洁大方,能体现人的内在素质。美国有许多大公司对雇员的着装都有规定,而它并不是要求穿得怎么好看或衣料质地有多好,关键是要符合审美的要求。

    服饰要做到两和谐:一个是服饰与人的身体、相貌、年龄、性格等因素和谐,另一个是服饰与时间、气候、场合、职业等和谐。

    1. 服饰要适合年龄和身份

    人的衣着服饰需同一个人的地位、身份和修养联系在一起。为获得良好的初次印象,穿着上一定要注意与身份、年龄相符。不同的年龄应有不同的穿着打扮。老者穿一件深色中山装,透着沉着、稳重、端庄、成熟;而年轻人要也是这身打扮,就会显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年轻女性在社交场合穿粉红色、浅绿色洋装,让人感到朝气蓬勃、甜美可爱,但穿在老年女士身上就不大适宜。不同的身份也应该有不同的着装。一个电影明星打扮得艳丽一点,人们会觉得比较正常,但一个中学生涂脂抹粉、穿着艳丽就是不合身份的打扮了。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穿着得体、整洁,尽量为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加分。

    2. 服饰要适合形体

    人的身高有高矮之分,体形有胖瘦之别,肤色有黑白之差,因此,穿着打扮,就得因人而异,并注意扬长避短。“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人往两边裂,显得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鲁迅先生这段精辟之论,仍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3. 服饰要适合时间气候

    到什么季节换什么衣服,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更需注意这点。也许你新买的是三重保暖衬衣,在寒冬季节穿上它,一点寒意也感觉不到。即使这样,你在严肃的场合,也得穿上西服,否则,别人会觉得不合适。反之,在初冬,你再感觉冷,也别穿着羽绒服、棉大衣去与人见面,你宁可在西服里多穿一件毛衣。遵守不同时段着装的规则,对女士尤其重要。男士出席各类活动有一套质地上乘的深色西装或中山装足够了,而女士的着装则要随一天时间的变化而变换。出席白天活动时,女士一般可着职业正装,而出席晚5点到7点的鸡尾酒会就须多加一些修饰,如换一双高跟鞋,戴上有光泽的佩饰,围一条漂亮的丝巾等。出席晚7点以后的正式晚宴时,则应穿中国的传统旗袍或西方的晚礼服。

    着装“TPO”原则

    如何按照礼仪要求恰当地选择好自己应穿的衣物应戴的饰品呢?就商务工作者而言,总的要求就是要严格遵行国际通行的TPO(Time时间、Place地点、Occasion场合,这三点称为TPO)原则。TPO原则,即着装与时间、地点、场合相配的原则。

    1. 时间原则

    时间原则一般包含三个含义:一是指一天中时间的变化;二是指一年四季的不同;三是指时代的差异。

    日间是工作时间,着装要根据自己工作性质的特点,总体上以庄重大方为原则。如果安排有社交活动或公关活动,则应以典雅端庄为基本着装格调。晚间可能出席宴请、听音乐会、看演出、赴舞会等社交活动,由于空间的相对缩小和人们的心理作用,人们往往对晚间活动的服饰比白天活动时的服饰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因此,晚间着装要讲究一些,礼仪要求也会严格一些。晚间着装以晚礼服为宜,以形成典雅大方的礼仪形象。西方许多国家都有一条明文规定:人们去歌剧院观看歌剧类的演出时,男士一律着深色晚礼服,女士着装也要端庄雅致,以裙装为宜,否则不准入场。这一规定旨在强调社交场合的文明与礼仪,同时也体现着尊重他人、营造优美环境氛围的西方社会文化。

    另外,一年四季的变化对着装也会产生影响,着装时应做到冬暖夏凉、春秋适宜。夏天的服饰应以简洁、凉爽、轻柔为原则,切忌繁锁累赘。冬天的服饰则应以保暖、轻便为原则。穿着单薄会使人看起来唇乌面青、缩肩佝背;而着装过厚,又会显得臃肿不堪、形体欠佳。春秋两季着装的自由度相对来讲要大一些,但仍应注意总体上宜以轻便、薄厚适宜为原则。此外,服饰还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和节奏,过分落伍或过分新奇都会令人侧目。

    2. 地点原则

    地点原则是指不同的环境需要与之相协调的服饰,以获得视觉与心理上的和谐感。在豪华的铺着地毯的谈判大厅与陈旧简陋的会客室里,穿着同一套服装得到的心理效应会是截然不同的。与环境不相协调的服装,甚至会给人以身份与穿着不符的感觉,或华而不实、呆板怪异的感觉等,这些都有损商务人员的形象。避免它的最好办法是“入乡随俗”,穿着与环境地点相适合的服装。比如职业女性在衣着穿戴上不能太华丽,肉色蕾丝上衣、丝绒高开衩长裙,会使别人怀疑其工作能力,同时也难免会遭到同性的嫉妒和异性的骚扰。同样,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青年业务员来说,太清纯、太学生味的装扮也只会让自己显得幼稚、脆弱,让人怀疑其肩上能否挑得起重担;而太前卫的办公室着装只会让人觉得散漫、怪诞、缺乏合作精神。

    3. 场合原则

    场合原则是指服装要与出席的场合的气氛相协调,更要和欲达到的目的相一致。如参加签字仪式或重要典礼等重大活动时,要想让自己显得庄重、大方,表现出诚意或教养,着一套便装或打扮得过于花枝招展都不适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只有穿着合体的,质地、款式都庄重大方的套装才合适。

    商务人员在不同场合的着装,关键是要让服饰与时间、地点及活动内容相符。如能按照TPO原则适当讲究,便可给人庄重、大方、高雅、整洁的好印象,同时也是对宾客或主人的礼貌与尊重。

    选择合适的服装表现自己的风度

    服装是男人必不可少的修饰,合适的服装能展现男人的风度。那么怎样在着装上来展现自己呢?下面几个方面值得你参考。

    1. 与体型协调

    服饰的选择要与穿戴者的体型相协调,做到扬长避短、隐丑显美。人有高有矮,即使高矮相同,体型也有差别,有的胖,有的瘦;有的腰细,有的臀宽;有的手长,有的腿短。因此,如果能根据体型,配以不同的着装,就可以弥补缺陷,扬长避短,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

    高个子一般属较理想的体型,需要选择线条流畅的服装。做到“两不宜”和“两避免”,即不宜穿垂直线条的衣服,不宜做高卷的发型和戴高帽子;避免穿窄小、紧身的衣服,避免穿黑色、暗色的衣服。要从腰间将颜色组合打破,用明色或对比色的腰带切开。

    个子矮小是一种不太匀称的身材,因此,要避免穿水平线条的衣服,可用长线条或长衣服来造成拉长身高的感觉。如果用宽大、粗笨的衣服,则会使人显得更加矮小。身材矮小的人适宜穿着造型简单、色彩明快、小花形图案的服装。

    体瘦的人要避免穿过长、紧身、窄小的款式。不宜用垂直线,应在颈部、腰部增加水平线,弥补瘦型的缺陷。很瘦的人穿黑衣服不太合适,在颜色的搭配上,用浅色可以使身形看起来宽一些。

    身体正正方方,也是一种不太理想的体型。使用流线形的款式可以弥补这种身材的缺陷,而且服装不宜贴身和宽大,颜色要求浅淡,切忌艳装。

    2. 与自身的身份、年龄协调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穿着就应该根据自身的身份作一定的规范。如果在家中你的身份是一个家长或一个主妇,然而,你在单位里,面对的却是你的同事和上司或者是你的下级,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就不能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地着装了。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穿着也应不同。小孩宜穿花色服装,年轻人喜欢时髦服饰,老人则爱穿单色衣服。

    3. 与环境和季节协调

    服饰的选择尤其要注意不同的活动场合,服装的穿着与所处的环境相和谐才具有风度。出席重要的典礼,应该穿礼服。假如你要出席婚礼,服装的颜色就可鲜亮;若参加丧礼,则以凝重为宜。如果你身处家中,可以穿简单的便服,不过来了客人,也还是应该穿着得体地去接待。去旅游,则不宜西装革履。

    衣服应该与不同的季节相适应。如春秋季宜穿驼色、浅灰、中浅色的服装;夏装色调以淡雅为宜;冬天色调以咖啡、藏青、深褐等偏深色为宜。

    4. 与个人的肤色协调

    社交活动中人们都希望自身的服饰漂亮,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所以千方百计地追求服饰美。为了达到美化的目的,服饰的穿戴要注意扬长避短。我们在选择服饰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服饰的颜色、质地、款式,还要充分考虑个人的肤色。

    中国人多为黄种人,一般说来,不宜选择与肤色相近或颜色较深暗的衣服,如土黄、棕黄、深黄、蓝紫色等,因为它们使得“黄”人更“黄”。通常适宜穿暖色调的衣服,如红、粉红、米色及深棕色等。但黄种人中皮肤白净者,则无论深色或浅色的服装都合适;皮肤黝黑者,适合穿暗色衣服,如铁灰、藏青等,最忌穿纯白色衣服。中国人对人体美的审美观不同于黑色人种,中国人喜爱洁白、红润、有光泽的肤色,追求的基调是“白”;黑种人喜爱肤色的黝黑油润,追求的基调是“黑”。所以,非洲人大都喜爱白色服饰,就是为了突出他们的皮肤的“黑色美”,而中国人如果以白突出黑就无美可言了。

    选择合适的职业装

    日本管理学家齐藤竹之助认为,人与人初次交往,90%的印象来自服装。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认为服装是最好的名片。在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着装,力求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因得体的服装而获得某种交际优势。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不合时宜的着装,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这个人层次、品位肯定不高。如果是这样,那你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服装在事业上的作用相当重要,不可忽略。在选择或者提拔职员时,如果面临着竞争,我们可能更倾向于那个穿着出色者,那个着装让人信任者。

    职业装的特点是简洁大方,能反映你的品位、文化和修养,表现你的身份。职业装的色彩应该比较文静、沉着,不能夸张。职业装的面料也应该富有质感,例如羊毛、涤纶、精梳棉等。

    现在对职业装的要求已经不那么严格了,但是有些规定还是要特别注意的。你不应该戴闪光的珠宝,也不要穿暴露、性感紧身的衣服,这样不但容易引人侧目,而且容易引起误会,同时,也不能穿太休闲的或太艳丽的衣服。

    职业着装一般可分为办公服和特殊职业服。

    办公服一般适合于机关、公司、学校的工作人员,诸如科员、记者、律师、教师等工作时穿着,男士的普通西装也属于此类。办公服有一定的严肃性和庄重感,因此色彩不能过分华丽、耀眼,不能过分强调装饰、点缀。

    特殊职业服是因某种职业的需要而特制的服装。这种服装一般成为某个职业的标志,如警察、法官、检察官、税务官、海关关员、工商管理人员、城市管理人员、军人、铁路员工的制服等,穿着这些服装有严格规定,一般是在履行职务时才穿,不得随意穿着和外借。

    职业装还有体育运动服、空中小姐服、劳动工作服等,此外,许多酒家、大饭店、大企业也有自己规定的职业服,校服也应算是该类服装的特例。职业服主要是突出其职业特点,体现团体风貌,易于识别。一些单位在规定自己的职业服装时,一定要注意其社会影响,要体现自身的职业特征,切忌款式模仿他人,以致不伦不类。

    服饰佩戴会泄漏你的秘密

    英国形象设计大师乔恩·毛利曾经说过:通过鉴别他的配饰物,我们就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把一个有品位、有艺术修养、追求完美的成功者和一个暴发的成功者区别开的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

    在第一印象的形象设计原则中,成功男人和女人的修饰物应该越少越好,遵从“设计简单,质量精致”的原则。美国设计大师罗伯特·福特认为:“佩戴少就是多!”越少越让人细心品味,不要画蛇添足,那使人觉得俗不可耐。比如现在已很少有人戴领带夹,而在电视上却有很多公司的老总们依然戴着领带夹,这种多余饰物除了让人感到“过时”、“土气”之外,别无其他功能,很多人误以为这样能引人注目,从西服群脱颖而出,但是这种外显并不会给人以积极印象。

    手表、腰带、手套、打火机、钢笔、钱包、公文包、戒指、眼镜等物品在英文中被称为“附件”或“修饰物”,意味着它们并不是缺之不可,但也正是这些不起眼的被你忽略的“附件”,让人们能辨别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和一个貌似成功的人,辨别一个真正有品位的人和一个庸俗、哗众取宠的人。

    一个有品位的现代男士,除了注重服装的整体包装外,也不会放弃对一些小饰品的仔细挑选。饰物能反映主人的审美眼光和文化素养,是男士风度、气质的外延。

    眼镜对提升一个人的品位也很重要。如果你是一位教师,就应选择色泽雅致、款式大方的眼镜,给人以博学、稳重的印象。如果你是白领,就不妨选择一副质地上乘的眼镜,以显出儒雅气度。太阳镜亦应是冷峻清高的都市男人的必选。在选配男士的随身饰品时,除注重其装饰作用外,还要强调实用性。在佩戴时,更要考虑整体的和谐。

    适当的饰物可以突出你的个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自古还流传着一句“好女不戴金”一说,意思是女人戴金饰显得俗套、老气,还是不戴为妙。倒是一些银饰、水晶饰品更能突出女性的纯真与诚恳,易为人们所接受。佩戴得过于烦琐,点缀修饰太多太乱,会给人一种很不恰当的累赘感,如果是在面试时,就要把珠宝、项链、晃晃荡荡的耳环、咔喀咔喀的手镯等一些叮当作响的道具摘下来,只戴尽可能简单的饰物。否则,会给面试官一个不能踏实做事的印象。

    服饰色彩与寓意

    不同的色彩会给大脑不同的刺激,而且也微妙地影响人的心理情绪,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的色彩悦目,使人愉快;有的色彩刺眼,让人烦躁;有的色彩热烈,使人兴奋;有的色彩柔和,让人安静。不同色彩的服装适合不同的场合,要了解色彩会使人们产生哪些联想和感觉及它的象征寓意,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衣着,穿出自己的风格。在选择适合自己的色彩之前先了解一下它们代表的意义。

    (1)红色:多用于喜庆场面。可让人联想到太阳、火、鲜花、晚霞等,给人以热情、兴奋、快乐的感觉,适合宴会、舞会等欢快场合,同时也有警告的意味。红色服装具有较强的刺激和兴奋神经的功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能展示个性纯情的魅力和性感的魅力;也能增强人体的潜能,带来喜庆气氛,给大家以欢欣。

    (2)黄色:光明和希望的象征。使人感到明朗、高贵、健康,尤其是淡米黄色有素净的感觉,淡黄色的花与气球能给人轻松柔和的美感。但基督教不喜爱黄色,认为黄色是卑劣的色彩,表示嫉妒和奸诈,所以在出席有众多外国朋友的场合,要注意避免使用。

    (3)蓝色:有庄重、坚实、理智、宁静、朴素、寒冷的感觉。因此夏天的冷饮室常使用淡蓝色,可让人产生凉快的感觉。蓝色、浅蓝色服装给人以清洁、素雅的美感,可以使人安静,稳定人的情绪。

    (4)橙色:有光辉、温暖、明快、热烈的感觉。可以兴奋交感神经,使人容易激动。而多看则有厌倦、烦恼之感,所以常作为搭配的颜色。

    (5)绿色:有青春、自然、和平、清爽、温和的感觉。绿色的服装,使人产生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对心理有缓和作用,可以使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让社交对象无压迫感。

    (6)紫色:红紫色有高贵、神秘的感觉;蓝紫色有优雅、沉着的感觉。但浓艳、刺眼的紫色又使人感到庸俗,所以,在选择时要注意颜色的差别。

    (7)白色:有清净、素雅、圣洁、高贵、善良等美感。适合气质单纯,外表简单的妆饰,但又常用来表示悲痛情感。

    (8)黑色:有庄重、严肃、神秘等感觉,黑色又可象征恐怖、死亡。但是黑色的服饰,配在洁白光滑的肌肤上,使人显得高贵典雅,能对人产生镇静作用。在特定的社交场合着黑色服装,能渲染气氛,产生庄重、肃穆感。

    受制于个人所处的环境、文化素养以及年龄等因素,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服装颜色。年轻人多选择红、粉红、黄、绿、橙等颜色,因为他们有活力与朝气。老年人多喜欢黑、灰、海军蓝等颜色,因为他们的心情平稳温和。当情绪低落时,选用活泼亮丽的服装,能帮助改善心情,产生激励的效果。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色彩能让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多姿多彩。

    西装的穿着规范

    有了一套合身的西服,还要注意穿着的规范。遵循这些规范才能让你表现出最好的自己。一般来说,西装的穿着规范有以下几方面。

    1. 配好衬衫,少穿内衣

    衬衫是与西装配伍的重点,选择衬衫要注意其衣领、腰身、长度合身。与西装为伍的衬衫领形多为方领,色彩为单色,衬衫衣袖要露出西装袖口1厘米左右,以显出层次。衬衫衣领要高出西装衣领,以保护西装衣领,增加美感。不论在哪种场合,衬衫的下摆务必塞进裤内,袖扣必须扣上。衬衫最好每天清洗,保持整洁而无褶皱,特别是领子和袖口要干净。一般衬衫里面不要再穿较厚的棉毛衫,如果天冷,一般只能在衬衫外面再套一件西装背心或一件羊毛衫,以不显臃肿为度,且不要把领圈和袖口露出来。

    2. 系好领带,必穿皮鞋

    领带是男士衣着品位和绅士风度的象征,凡在比较正式的场合,穿西装都须系领带。领带的系法有普通结(小结)、温莎结(大结)和小温莎结(中结)三种。领带的长度以到皮带扣处为佳,色彩一般以冷暖相间为好,而且要与自身的年龄、肤色、爱好相协调。领带夹一般在第四和第五个衣扣之间,如果衬衫外穿西装背心或羊毛衫,则须将领带置于其间。正式隆重场合要系黑领结或白领结,非正式场合可以不打领带,但应把衬衣领扣解开,以示休闲洒脱。

    按照“西装革履”的要求,穿西装应配黑色系带皮鞋,并保持鞋面光亮。参加重大社交活动特别是涉外活动前一定要擦皮鞋,这是对宾客的尊重。旅游鞋或长筒靴等不宜在正式场合穿用。与皮鞋配套的袜子应为深色的毛制品,忌穿白色袜。

    3. 巧系纽扣,少装东西

    在正式场合站立时,一般应将西装上衣的纽扣系上,就座时将扣解开。如系双排扣西装,应将纽扣一一扣上,亦可只扣上面一粒,表示轻松、时髦,但不可不扣;单排二粒扣西装,扣子全部不扣表示随意、轻松,扣上面一粒表示郑重,全扣表示无知;单排三粒扣西装,扣子全部不扣表示随意、轻松,只扣中间一粒或上边两粒,表示郑重,全扣表示无知。西裤作为西装整体的另一主要部分,要与上装互相协调,以构成和谐的整体。西裤长度以接触脚背为宜,裤腰大小以合扣后插入一手掌为标准。西裤穿着时,裤扣要扣,拉链要全部拉严。

    西装有两件套和三件套之分。三件套共有14个口袋,但无论哪种西装,其口袋都应不装或少装东西。外侧左胸袋可放置装饰性手帕;外侧下方的两口袋也不宜放任何东西;内侧左右的胸袋可放钢笔、钱包或名片夹,但不宜放过厚的东西,以保持胸部的平挺。三件套的背心的四个口袋用来放名贵的小东西;西裤的左右插袋,用作插手保暖,两个后袋可放实用性手帕,但不宜放成串的钥匙,以保持裤形的美观。

    4. 熨烫平整

    穿在身上的西装要平整挺括。高档的西装大都采用天然纤维,穿过后因局部受张力而变形,必须让它适当“休息”。一件衣服最好不要连续穿两天以上,且应定期干洗,经常熨烫,正确悬挂。还要切记在穿前拆除袖口处的商标,以免见笑于人。西装的袖口和裤脚不应卷挽,以免给人粗俗之感。

    女性体型与着装

    人的体型差异很大,十全十美的人很少。理想的体型,要求躯干挺直,身体各部分的骨骼都要匀称。胖、瘦或腿短、臀宽等不完美的体型,在礼仪活动中都可能成为自身的不利因素。但若能了解自己的体型缺陷,扬长避短,便可顺利应付任何社交活动。

    体型较好的人,对服装款式的选择范围较大,着装时应该更多考虑的是服装与肤色、气质、身份、场合等的协调。体型较胖的人最好着上下一色的深色套装,裤子的长度应略长一些,裤腿略瘦。

    肩窄臀宽的人,应该注意使用垫肩,使肩部看上去宽些,可以在肩部打褶以增加宽度,也可以选择束腰的服装以衬托肩部的宽大。忌穿插肩上衣、宽大的外套和夹克衫,忌穿无袖上装、长的紧袖上装。腰粗的人应选肩部较宽的衣服,以产生肩宽腰细的效果,女士不宜穿腰间打褶的裙,不要把衬衫扎进裙子或裤腰中。腿较短的人,可以选择上衣较短、裤腿稍长的服装。腿较粗的人,宜穿上下同宽的深色直筒裤,过膝的直筒裙,不宜穿太紧的裤子、太短的裙子。服装的面料及质地不同、花型不同,会造成大小形象上的不同感觉。像粗呢、厚毛料、宽条绒等,这些面料如使用不当,使胖人看上去更胖,增加笨重感觉。发亮的料子,比如绸缎和一些化纤面料,使人看上去丰满,胖人穿上也会显得更胖。大花型的面料有扩张的效果,它使瘦人看上去丰满一些。小花型的面料能使丰满的人看上去苗条些。花色面料还可以适当修饰体型有缺陷的部分,比如女士胸部不够丰满,可穿花色上衣弥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