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抽象与超现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艺术摄影除写实与画意两大主流外,还产生了众多现代摄影艺术流派。

    这些形形色色的流派,有的通过创造虚幻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念,有的刻意表现人类的下意识、偶然的灵感和梦幻,有的力图使用所谓“绝对抽象的语言”,使被摄体成为某种无法辨认的线条、斑点和形态的结合体。其共同的特征是,打破传统的桎梏,注重艺术的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强调个性,创造另类。

    在摄影艺术表现手法上,现代摄影艺术流派更是不拘一格,物影照片、剪辑拼贴、中途曝光、变形夸张……应有尽有,不一而足。总之,只要有利于艺术的表现,一切手段都可拿来为我所用。

    现代摄影艺术流派的出现,使艺术摄影呈现出百舸争流的繁荣局面。

    一、大胆创新的摄影家

    在摄影史上,摄影家曼瑞(ManRan,1890~1976)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而著称。他认为,摄影过分写实,会形成一种束缚,从而限制摄影家个性的发展。

    曼瑞首创了“实物直接曝光法”(瑞约光画)和“中途曝光法”。这两种摄影技法的出现,大大扩展了摄影艺术的领域。

    “实物直接曝光法”,就是把某些透明、半透明的小件实物,直接放置在感光纸上,利用放大机或其他光源,对它进行曝光,再经过显影、定影获得照片。采用这种方法,不需要任何底片,就能由具体实物得到具有抽象图形的照片。对此,曼瑞颇为得意,在给这种技法取名时,将自己的名字融入其中,称为“瑞约光画”。瑞约光画突破了客观的写实,给摄影创作开拓了一片抽象的、可供自由幻想的天地。

    “实物直接曝光法”的发现,源于一次暗房中的失误。1922年的某一天,曼瑞不小心把一张没有曝光的放大纸掉进了显影盘中。他把放大纸捞出来,随手放在旁边的桌子上,接着他又在上面放了一些零碎物品。当打开白灯之后,曼瑞突然发现,这张放大纸上渐渐出现了一些图形,第一张瑞约光画就这样诞生了。

    “中途曝光法”也是在一次失误中发现的。一天,曼瑞在暗房红灯下冲洗底片,他的女助手由于看见一只老鼠而惊叫,曼瑞连忙拉开白灯。在白光的照射下,刚泡进显影液不久的一张底片,由于局部反转,在厚薄交界处出现了一条透明的轮廓线。洗印成照片后,这条轮廓线变成了起伏的黑线条,具有类似于速写画的效果。于是,曼瑞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试验,终于把这个偶然的失误,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暗房技法。

    二、结构主义摄影大师

    拉斯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1895~1946),在摄影史上被称为结构主义大师。他常常采用与众不同的拍摄角度,如仰拍、俯拍、压缩地平线、倾斜构图等,将摄影画面的结构形式发挥到了极致。

    莫霍利·纳吉出生于匈牙利,早年学习法律,后对绘画产生兴趣。1922年,莫霍利·纳吉开始用抽象手法进行摄影实验,他将各种物体置于光与相纸之间,通过曝光得到照片,这种照片被称为“物影照片”,它是不经过照相机而获得的。

    1923年,莫霍利·纳吉被聘为德国包豪斯艺术学院的教授,并担任金属工作室主任。包豪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学校,它的教师中有许多当时著名的艺术家,除了莫霍利·纳吉,还有保罗·克利、瓦西里·康定斯基、列昂尼尔·法宁格等。当其他学校还在画古典石膏像的时候,包豪斯的师生们,已经开始研究工业生产方面的问题了。

    在包豪斯期间,莫霍利·纳吉开始用照相机进行一系列的摄影实验。实验内容包括从特殊角度(俯视、仰视、对角线视角)拍摄,以及打破一般透视规律。此外,他还使用各种剪辑方法和制作技术,改变和强化照片的结构。

    在教学上,莫霍利·纳吉教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把握线条、影调、空间等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仔细研究周围的物体,从中找出不被人所注意的形式和设计。他还鼓励学生利用投影的造型,使其成为安排画面的一个因素。

    三、“形式主义”摄影家

    亚历山大·罗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1891~1956),出生于俄国彼得堡,之后,移居伏尔加河畔的喀山。在喀山,少年罗德琴科开始接触到摄影,他先在一家影室当小工,后来,有幸成为喀山艺术学校的一名旁听生。

    1924年,罗德琴科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作为俄罗斯摄影结构主义的先锋人物,他总是力求“突破传统”,无论构图还是用光,都要表现得“跟人家不一样”。他强调从不同寻常的角度进行拍摄,并采用特殊的光线来表现熟悉的东西。那类传统的、让人看上去显得一本正经的照片,他根本不屑一顾。他希望开创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尽管这种风格,在当时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罗德琴科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的构成法则,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1930年的《楼梯》和1934年的《拿徕卡的女孩》,是这一风格中最优秀的作品。

    为了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罗德琴科常常采用独特的视角,捕捉主体在空间上的位置和运动,如高角度的俯拍和低角度的仰拍。对于这样的拍摄方式,罗德琴科解释道:

    对于一个物体,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位置,拍摄几张不同的照片,正如我们要从四周来观察它,而不是通过一个小孔反复观看一样。

    后来,罗德琴科的作品变得越来越抽象。他拍摄的无线电塔的格架,看起来像可折叠的面包篮子,被不少人指责为“失真”,甚至被冠以“形式主义”摄影家的称号。

    罗德琴科曾在他的《当代摄影的方式》一文中说过:

    要想培养一个人有新的渴望,就必须将日常熟悉的景物以完全出乎意外的透视和奇特的状况展现出来。

    罗德琴科在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许多作品,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四、摄影蒙太奇

    德国摄影家约翰·哈特菲尔德(John Heartfield,1891~1968),是一位擅长摄影蒙太奇的大师。

    哈特菲尔德幼年丧父,曾过着悲苦的流浪生活。后来,他通过刻苦学习,于16岁时考进慕尼黑艺术学校,并且在沙尔罗腾堡继续接受艺术教育。哈特菲尔德从事过广告画家、美术教员、封面设计和舞台美术设计等职业,并在绘画、雕刻、和美术设计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但使他真正成名的,则是摄影蒙太奇。

    摄影蒙太奇即照片剪辑。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摄影手法,它流行于20世纪20—30年代,被广泛地用于艺术表现、出版设计和广告制作。

    哈特菲尔德本名赫尔泽菲尔德·赫尔穆特(Horzfeld Holmut),为了表示对德意志帝国的蔑视,才改成约翰·哈特菲尔德这样的英语式名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的哈特菲尔德,为了逃避战时邮政检查,与朋友用拼贴的手法制作明信片相互通信,这就是摄影蒙太奇的前身。

    哈特菲尔德把摄影蒙太奇看作最得心应手的战斗武器。他善于将摄影艺术转化为社会和政治武器,在超现实主义照片中注入明显的政治动机。他的作品主题鲜明,富有战斗力,主要宗旨是反对侵略战争和死亡,反对纳粹法西斯主义。

    20世纪30年代,是哈特菲尔德创作的重要时期。1930~1938年,他一共为德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劳动者图片报》制作了237幅摄影蒙太奇作品。他将照片和报纸加以剪辑,创作用于反纳粹的宣传标语牌和杂志插图,其中,对阿道夫·希特勒的讽刺竭尽手段。比如,他最有影响的一幅作品《超人阿道夫吞金吐粪》中,所谓的“超人”希特勒吞食了大量的金币,把整个胸腔都塞满了。照片旁边还有一段说明:

    他吞下的是金子,吐出的是垃圾。

    这幅照片以巧妙的剪辑手法,充分揭露了希特勒的虚伪和贪婪,据说令希特勒本人十分恼火。

    此外,在《希特勒式敬礼的意味》中,哈特菲尔德通过摄影蒙太奇,将一个“没有被说出的”事实生动地揭露了出来:希特勒是德国大资产阶级用金钱操纵的傀儡。而《哇,黄油没有了》则是讽刺戈林的名言“铁总是使国家强大,而牛油和猪油只能使人发胖”。在这幅作品中,不光是餐桌上的成人们在大嚼钢铁充饥,就连婴儿车中的婴儿、地上的狗也都在津津有味地啃着钢铁。

    这些作品看似荒诞不经,但却形象地刻画了纳粹法西斯的本质。因此,哈特菲尔德受到纳粹分子疯狂的迫害,作品被烧毁,国籍被取消,直至被迫流亡捷克。以照片作为政治武器,并发挥了如此巨大的力量,这在摄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五、影像的魔术师

    美国摄影家杰里·尤斯曼(Jerry Uelsman,1934~)出生于底特律,1957年毕业于罗彻斯特技术学院,1960年获得印第安纳大学硕士学位。此后,在佛罗里达大学任教,1974年成为这所大学的研究生指导教授。

    尤斯曼擅长暗房特技制作,被称为“影像的魔术师”。他的摄影作品,以令人惊奇的异常、神秘和谜一般的形象为特征,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从1960年起,尤斯曼开始专注合成影像的实践。他将自己的创作方法,称为“幻觉效应的发现”。他在创作时,总是事先拍摄大量的岩石、海洋、天空、树木、人像等寻常影像,然后在暗房中,通过多架放大机,将几张不同底片上的影像,巧妙地叠合在同一画面中。

    尤斯曼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它改变了正常的空间和比例关系,产生象征、变形、夸张、抽象的荒诞效果,折射出现代生活内在的本质。比如,他1961年创作的作品《象征性突变》,将一个男人的拳头和一个愁容满面的女性面孔叠合在一起,揭示了许多家庭悲剧的根源。

    尤斯曼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

    尽管暗房可以切断我和外面世界的联系,但是我在暗房中的活动,又和外面的宇宙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在暗房里,我可以静下心来,进行内心的对话,把我在外面拍到的影像和我内心的思绪结合起来。对我来说,暗房里的工作决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而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1967年,尤斯曼以《摄影中的多次曝光放大技术》这篇论文,获得“古根海姆奖”,成为美国摄影史上第一个以学术研究获此奖项的摄影家。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举办过100多次个人展览,并被许多博物馆永久收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