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西夏:边域称雄-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辽太祖

    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一代天骄耶律阿保机在契丹迭剌部降生了。从耶律阿保机的七世祖开始,耶律家族就掌握了契丹八部联盟的军权,连任夷离堇,地位仅次于八部联盟首领。

    耶律阿保机一降生就面临着血腥的权力争夺,耶律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不幸被杀了。

    耶律阿保机的祖父遇难后,家人四散逃亡,襁褓中的耶律阿保机由祖母照管。祖母怕耶律阿保机被追杀者认出来,就把他的脸涂得脏脏的,整天东躲西藏。有一天,大队骑兵追踪而至,祖母急中生智,把耶律阿保机藏到另一个帐篷里才躲过一劫。

    后来,耶律阿保机的伯父重掌八部军事大权,把年幼的耶律阿保机接到身边抚养。

    耶律阿保机自幼聪明过人,长大后身体魁梧健壮,武功高强,胸怀大志。他身长九尺,目光射人,能开三百斤硬弓。

    耶律阿保机率领侍卫亲军多次立下战功,受到伯父的赏识。伯父有意培养他,让他参与军政。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20岁的耶律阿保机迎娶14岁的表妹述律平为妻。述律平十分聪明,有胆有识。耶律阿保机有了贤内助,更是如虎添翼了。

    伯父死后,耶律阿保机被推选为夷离堇,继承了伯父的职位,成为八部联盟的军事统帅,地位仅次于可汗,掌握了联盟的军事大权。

    这时,耶律阿保机只有30岁,手中掌握的联盟军事大权为他建立军功、树立权威创造了有利条件。他率军四处征伐,接连攻破室韦和奚人等部落,同时南下进攻汉人聚居的地区,掠回大批的汉人和大量的牲畜,实力越来越强了。

    唐朝末年,幽州(今北京一带)节度使刘仁恭多次出兵进攻契丹,契丹人深受其苦。八部大人归咎于可汗无能,要求改选可汗。耶律阿保机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和崇高的威望,于唐哀宗天祐三年(906),也就是唐朝灭亡的前一年登上了可汗的宝座。

    按照传统制度,可汗要三年改选一次。汉人谋士经常对耶律阿保机说:“中原汉人的皇帝是世袭的,从来不改选。”于是,耶律阿保机在任满三年后拒不交出大权,要像中原皇帝一样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

    为了争当可汗,耶律阿保机的兄弟首先起来反对他,由此发生了契丹历史上的“诸弟之乱”。

    从911年到913年,兄弟叛乱一共发生了三次。耶律阿保机不愿意手足相残,想将几个兄弟教育后释放。这时,述律平说:“可汗还想看到第四次叛乱吗?”于是,耶律阿保机狠了狠心,将参加叛乱的兄弟及他们的亲属上百人全部处死。

    “诸弟之乱”平息后,另外七部贵族为了夺权,仍在暗中做着推翻耶律阿保机的准备。

    后梁末帝乾化五年(915),耶律阿保机征讨室韦,胜利而归,七部贵族假装欢迎他,乘他不备时将他抓住,将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逼他让位。面对死亡,耶律阿保机只好辞去可汗之职,带着自己的部落迁到滦河一带。

    为了东山再起,耶律阿保机重用汉族知识分子。

    耶律阿保机采用汉族谋士的建议,在滦河之滨建了一座城,并改变契丹的游牧习俗,大力发展农业和盐铁业。不久,耶律阿保机所部的军事实力和人口总数开始雄居契丹八部之首。

    由于其他七部都要由耶律阿保机提供盐铁,耶律阿保机控制了其他七部的经济命脉。

    耶律阿保机见时机成熟,便开始了扫平称帝障碍的计划。他亲赴其他七部,对七部大人说:“感谢各位大人厚待我,让我苟活至今。我特备薄酒,略表谢意,请大人光临寒舍。再者,我又新建了几个盐场,请大人们聚在一起议议新盐的分配。”

    七部大人被耶律阿保机的表面诚恳所迷惑,信以为真,都准时赴宴了。宴会上,耶律阿保机谈笑风生,频频举杯劝酒。就在七部大人喝得酩酊大醉时,耶律阿保机一声令下,早已安排好的伏兵一拥而出,挥刀砍死了七部大人。耶律阿保机随即率大军杀出滦河,统一了契丹八部。

    后梁末帝贞明二年(916),耶律阿保机用青牛白马祭旗,敬告先祖,登基称帝,建立了契丹国,定年号为神册,建都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称上京。耶律阿保机自称天皇帝,史称辽太祖。

    这一年是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比宋太祖建立宋朝要早三十四年。

    称帝之后,耶律阿保机继续扩张领土。这时,漠北的游牧部落和契丹比起来势力都很小,东边的渤海国和高丽国已经衰落,南边的后梁也在走下坡路。这种形势对耶律阿保机开疆拓土十分有利,他想建立一个南到黄河,北至漠北的北方大国。

    契丹天赞五年(926),耶律阿保机灭了渤海国,将渤海国改为东丹国,意即东契丹国,让皇太子耶律倍担任东丹王,管理东丹事务。

    回师途中,耶律阿保机病逝于扶余城(今吉林农安),终年55岁。

    耶律阿保机统一了中国北方,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为我国北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

    耶律阿保机在与中原和西部各国的交往中,能够融汇众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契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

    (二)辽太宗

    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

    平摄政,杀了政敌数百人。契丹天显元年(927)十一月,在述律平的支持下,次子耶律德光即位,史称辽太宗。

    耶律阿保机死后,契丹皇族内部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太子耶律倍是汉族封建文明的向往者,述律太后和辽太宗则极力发展奴隶制。耶律倍温文尔雅,能作辽、汉文章,通音律,善绘画,在东丹国建立制度时全用汉法。契丹天显六年(932),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统一了契丹。

    辽太宗继承辽太祖的事业,在他统治契丹的二十年间一再率军南侵。

    契丹天显十年(936),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派使者持信拜见辽太宗,以称儿、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辽太宗出兵援救,共击后唐大军。

    辽太宗见信后,非常高兴,回信说:“等秋高马肥时,当出动全国军队南下。”

    九月,天高云淡,辽太宗亲自率领五万骑兵,号称三十万,自扬武谷南下,旌旗蔽日,绵延五十余里。

    辽太宗抵达晋阳后,石敬瑭派出军队前去夹击后唐军,后唐军大败。

    这天晚上,石敬瑭出晋阳北门拜见辽太宗。辽太宗握着石敬瑭的手说:“真是相见恨晚。我看你相貌气度,真是中原之主啊!我想立你为天子。”石敬瑭再三推辞,但将吏都劝他答应下来,他只得同意了。于是,辽太宗写好册立文书,封石敬瑭为皇帝,建立晋国,史称后晋。辽太宗脱下自己的衣冠给石敬瑭,让他在柳林筑坛登基。石敬瑭称辽太宗为父亲,做了儿皇帝。其实,辽太宗比石敬瑭还小十一岁。

    接着,双方乘胜南下,后唐灭亡,石敬瑭统一了黄河流域。

    后晋天福七年(942)六月,石敬瑭病逝,其子石重贵即位。

    接着,朝廷上讨论如何向契丹告哀,掌握禁军的景延广说:“不必用奏章,只写封信就行了。而且只称‘孙’,不要称‘臣’。”大臣李崧反对说:“这恐怕不妥!为了国家委屈自己并不羞耻。陛下如果不肯委屈,势必同契丹开战,那时就后悔莫及了。”但景延广坚持己见,石重贵接受了景延广的意见。

    果然,辽太宗见信大怒,派使节质问说:“为什么不先来报准就私自即位?”

    景延广执笔回信,措辞十分强硬。

    景延广是武夫出身,功夫过人,瞧不起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石重贵对他的信任超过其他宰相,让他掌握禁军,无人敢跟他争辩。

    辽太宗见了回信,心中大怒,立即亲率契丹大军南下,石重贵这才有些害怕了。他派使者求和,想恢复友好关系,辽太宗说:“创伤已深,无法愈合了。”

    不久,契丹攻入开封。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正月初一,后晋大臣穿着素衣,戴着纱帽,到开封城北迎接辽太宗。他们一个个跪在地上,以额触地,不敢仰视。辽太宗头戴貂皮帽,身穿貂皮袍,内服轻甲,在高冈上勒缰停马,命降臣起身改穿常服,然后慰问一番。

    石重贵率皇族到封丘门外去迎接辽太宗,辽太宗推辞不见,从封丘门进开封城。百姓见了辽兵,都惊叫逃走,辽太宗登上城楼对百姓说:“我也同样是人,你们不要怕!不久我就会叫你们过上太平日子。我根本无心南来,是你们汉人引我到这里来的。”

    契丹兵押解景延广北上,正月初四路过陈桥。当晚,景延广趁卫兵不注意时用双手扼住咽喉,气绝而死。

    辽太宗封石重贵为负义侯,要送他到黄龙府去安置。辽太宗派使者对石重贵的母亲李太后说:“石重贵不听你的话才有今天,你可随意去留,不必和他同行。”李太后说:“他侍奉我十分孝顺,错就错在违背父亲遗志,断绝了两国的友好关系。而今幸蒙天恩饶他不死,我做母亲的不依靠儿子还能依靠谁?”于是,她也随石重贵北上了。

    正月初九,辽太宗穿戴汉人衣帽,文武百官开始照常办公。

    正月二十九日这天,辽太宗对原后晋的文武百官说:“我们契丹疆域广大,有好几万里,仅大酋长就有二十七人。中原风俗与我们完全不同,我想选一个人做你们的君主,你们可有什么意见?”百官齐声说:“天无二日,民无二君,我们都拥护陛下当皇帝。”

    二月一日,辽太宗头戴通天冠,身穿赤纱袍,登上金銮殿,做了汉人皇帝。为了怀柔汉人,辽太宗特地把民族色彩浓厚的“契丹国”改称“辽国”。

    述律太后派使者携带美酒、肉干、水果、蔬菜到开封送给二儿子,祝贺他平灭后晋的丰功伟绩。辽太宗在永福宫大宴群臣,每次举杯时,他都站起来喝,并说:“太后所赐,不敢坐着喝。”

    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又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

    辽太宗虽然在开封做了皇帝,却没有站住脚。由于辽兵在中原四处抢掠,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各地百姓纷纷起来反抗,狠狠地打击了辽军。辽太宗对大臣们说:“我不知道中原人这样难以统治!”

    三月八日,辽太宗借口说:“天气渐渐热起来,这里难以住下去了,我打算暂时回北方去探望太后。我会留一个最亲信的人在这里当节度使的。”大臣们说:“何不把太后接到这里来?”辽太宗说:“太后的家族庞大,像千年老树一样,盘根错节,不能移动。”

    三月十七日,辽太宗动身北上,带走了后晋官员多人,禁卫军几千人,宫女和太监几百人。国库和宫中的金银珠宝全都装车拉走了。

    路上,辽太宗说:“我在北国时常常骑射打猎,真是一件乐事;到中原后整天闷得很。现在我回去了,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但他还未走到家乡就病逝在杀胡林(今河北栾县)了。原来,他发起高烧来,将冰放在胸口、腹部和四肢,仍是受不了。接着,他又将冰含在嘴里,仍是热得不行。最后,他终于活活烧死了。

    (三)辽世宗

    耶律阿保机的太子耶律倍出逃后唐后,其子兀欲在契丹受封为永康王,随辽太宗南侵。辽太宗病逝后,他在宗室大臣拥戴下即位,改年号为天禄,史称辽世宗。

    这时,述律太后在上京闻讯,心中大怒。原来,她想立她的爱子李胡即位。李胡曾加号天下兵马大元帅,与辽太祖在位时耶律德光的地位相当。辽世宗在镇阳(今河北栾城北)即位后,述律太后命李胡领兵讨伐,要夺取帝位。

    辽世宗派遣老将迎战,李胡大败而归。辽世宗领兵北上,述律太后与李胡在潢河整兵备战,两军在潢河渡口隔岸对阵。

    契丹贵族见国内大乱,都说:“如果打起来,我们父子兄弟就要互相残杀了!”述律太后向贵族耶律屋质问计,耶律屋质说:“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子孙,原是一样的。耶律倍和永康王又是长子和长孙,即位有何不可?太后应从长考虑,与永康王议和。”于是,述律太后命耶律屋质去见辽世宗,辽世宗派耶律海思前来约和,往返数日,终于决定罢战。

    述律太后问耶律屋质说:“和议已定,帝位究竟归谁?”耶律屋质回答说:“太后授永康王帝位,还有什么可疑?”李胡在旁厉声说:“有我在,兀欲怎能称帝!”耶律屋质回答说:“按照制度,长子如果有后,是不能传弟的。当年,太宗之立,人们尚以为非,何况是你了?现在众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了。”述律太后一闻此言,只好答应立永康王为帝了。

    辽世宗回到上京,将述律太后和李胡迁到祖州(今昭乌达盟林东镇西南)软禁后,将其同党骨干全部处死。

    辽天禄三年(949),萧翰和公主阿不里联络明王耶律安端谋叛,耶律屋质报告了辽世宗。辽世宗将萧翰诛杀,阿不里则在入狱后死去。耶律安端的儿子察割很狡猾,他痛哭流涕,假装揭发父亲的罪行,骗得了辽世宗的信任。结果,辽世宗只将他的父亲安端贬到外地统领部族军队,没有处死,还把察割留在朝中,委以重任,十分宠信。

    辽世宗倾慕中原风俗和政治制度,任用很多汉人担任要职,引起了旧贵族的不满。

    察割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偷偷谋篡帝位。耶律屋质向辽世宗汇报,请他提防察割,辽世宗不相信察割会反。屋质再次劝他采取措施时,他摇头说:“察割舍父,大义灭亲,不会有什么事的。”

    辽天禄五年(951)年初,后汉枢密使郭威推翻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建立了后周。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太原重建汉国,史称北汉。

    这年六月,刘崇遣使到辽国求援,愿意接受辽帝的册封,辽世宗派遣使者册封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

    郭威闻讯,向北汉进兵。九月,辽世宗应北汉主刘崇之请,召集各部酋长商议出兵攻打后周。由于连年征战,民力耗尽,酋长们都不愿意南侵。但辽世宗却强令他们按期率军南下,他自己也统率本部人马于九月动身,到达祥古山,驻于火神淀。各部酋长不敢违令,只好带领人马赶到这里。晚上,辽世宗祭祀辽太宗亡灵之后,设宴招待群臣和各部酋长饮酒。辽世宗喝得酩酊大醉,被左右扶入内帐。

    深夜,燕王耶律察割率领一群酋长冲入内帐,举刀砍死了沉睡中的辽世宗。

    辽世宗虽然在位只有四年,但他对辽国是有贡献的,他将辽国的政治制度发展并完善了。辽世宗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辽太祖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辽国的官制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

    (四)辽穆宗

    辽世宗死后,耶律屋质逃出,遣人召集诸王和侍卫合力讨伐察割。

    随军出征的辽太宗之子寿安王耶律璟正在营帐,屋质对他说:“大王是太宗之子,叛贼一定不会容你,万一落到贼人手里就后悔莫及了。”于是,耶律璟和屋质整军出战,诸将相继来会,围攻察割。

    察割被杀后,耶律璟即位,史称辽穆宗,改年号应历。

    辽穆宗在位十九年间,皇族内部一再发生企图夺取皇权的谋反事件,还爆发了奴隶起义。为了稳定辽朝内部的统治,辽毅宗不再发动南侵战争,但也不能不管依附辽国的北汉。只要北汉与后周发生战争,辽国总是出兵援汉抗周,收复北汉被后周夺去的州县,以稳定辽国南境的局势。

    后周显德元年(954),郭威病逝。柴荣即位,史称周世宗。

    北汉主刘崇趁后周国丧,请契丹发兵协助,想一举消灭后周。

    不料,刘崇轻敌,只让辽军观战。结果,北汉军大败,刘崇只得披上蓑衣,戴上斗笠,仅带一百余人狼狈逃回太原。

    和过去大规模南侵战争不同,辽穆宗几次出兵南下,都只是为了维持现状,以攻为守。

    后周世宗三征南唐,取得了江北十四州、六十县的土地。接着,他决定收复幽州。后周显德六年(959)三月,后周世宗亲自统兵北伐,战争进展得非常顺利。四月,契丹宁州刺史王洪献城投降。接着,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延辉开关投降。赵匡胤率军进入瓦桥关,契丹守将姚内斌也献城投降了。仅四十二天,后周大军就收复了三关十七县土地,辽穆宗大惊。三关即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境内)、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和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

    后周世宗乘胜前进,准备直取幽州,先头部队已经攻入易州、固安。

    辽穆宗见南京(今北京)受到威胁,居民震惊,便亲自出兵到南京督战。辽穆宗说:“此本汉地,今以还汉,又何惜耶?”

    这时,后周世宗突然患病,只得在瓦桥、益津两关设雄、霸二州,留兵驻守,然后匆匆回师南下了。

    回到开封后到第十八天,年方39岁的后周世宗就病逝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全部失地的雄心壮志未能实现。

    辽穆宗见后周退军,他也回上京了。事后,他部署辽兵收复部分失地,加强防御。

    辽穆宗在稳定政权之后,觉得已无后顾之忧,便开始放纵了。他晚上饮酒作乐,直至次日清晨,白天睡觉,政事全抛在脑后,因此人称“睡王”。

    辽穆宗喜欢游猎,不分季节,不管春夏秋冬,只要高兴便外出游猎。在游猎时,辽穆宗也不忘饮酒,每次游猎饮酒都要饮七昼夜才肯罢休。

    辽穆宗饮酒之后,杀人成性,视人命如草芥,动不动就找碴杀人。左右侍从稍有过错,就被他亲手杀死,弄得侍从整天提心吊胆。大臣们见他如此,一个个都敢怒而不敢言。据《辽史》记载,辽穆宗杀人是听信了女巫的话,为了取人胆制延年益寿的仙药,以求长生不老。因此,他每年都有杀人的记录。

    辽应历十五年(965)三月,近侍东儿因为送吃饭用的刀子和筷子慢了,被辽穆宗杀死。十二月,辽穆宗借口近侍喜哥私自回家,杀掉了他的妻子。

    应历十九年(969)二月,辽穆宗杀了前导,锉尸弃之。

    不久,不甘心坐以待毙的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掉辽穆宗。他们手里没有武器,便联合御厨,趁辽穆宗喝醉时,用御厨的菜刀将其杀死。

    (五)辽景宗

    辽穆宗死后,辽世宗第二子耶律贤即位,史称辽景宗。

    辽景宗即位后,宋太祖领兵攻打北汉,辽景宗出兵援汉,宋兵退走。

    辽保宁六年(974),辽宋议和罢兵。

    两年后,宋太祖统一了江南,又分道向北汉都城太原进军。辽景宗发兵出援,宋兵败退。

    这年十一月,宋太祖病逝,其弟赵匡义即位,史称宋太宗。

    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太宗亲率大军攻打太原。辽景宗派大将耶律沙、敌烈率军援救北汉,与宋军战于白马岭,敌烈战死,辽军大败。北汉皇帝刘继元降宋,北汉灭亡了。

    宋太宗乘胜向幽州进军,驻守南京的北院大王奚底与南京留守韩德让合力防守。奚底出战,南京城被宋兵围困,韩德让登城坚守,辽景宗命耶律休哥代奚底领兵。七月,耶律沙自太原来援,与宋军战于高梁河。耶律休哥与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从宋军背后进击,宋兵大败。宋太宗乘驴车仓皇逃走,臀部中了两箭。韩德让乘胜出击,宋兵损伤惨重,辽兵转败为胜。

    在以后的岁月里,宋太宗备受箭伤折磨。最后,终因箭伤发作而死。

    辽景宗粉碎了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企图,巩固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辽景宗在位十三年,即位后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度,这是契丹封建化的标志。

    辽景宗学习汉族文化,总结汉族治国经验,用来治理辽国。辽景宗不但支持汉族人在汉族地区发展农业,在草原上如有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也让汉人开荒种地。为保护庄稼,发展农业生产,辽景宗下令禁止践踏庄稼,部队行军时也必须绕开农田。

    农业的发展增强了辽国的国力,百姓都吃上了饭。

    辽景宗重用人才,尤其是汉族人。辽景宗即位后,先将拥立他即位的汉族官员高勋封为南枢密院使,又加封为秦王。汉官韩知古的儿子韩匡嗣被任命为上京留守,后来改任南京留守,加封燕王。从此,汉官进入辽国政权中枢。由于重用汉官,极大地促进了政权中枢的进步和工作效率,也促进了契丹的封建化。

    取得燕云十六州后,辽景宗选拔一批精明强干的汉族知识分子做官,治理各州的事务。

    辽景宗让下属举荐德才兼备的人,还出诏招贤,考核成绩突出的,立即出任高官。

    辽景宗吸收汉族礼仪,废除了婚姻制度中姊死妹续的契丹旧俗。

    辽景宗还命令担任汉官的契丹人随汉族礼俗,可以和汉族人自由通婚,从而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从根本上密切了契丹与汉族的关系。

    韩匡嗣之子韩德让代父守卫南京,大败宋兵,因功升任辽兴军节度使,进为南院枢密使。这样,韩氏成了辽国汉人官员中最有权势的一个家族。

    辽景宗在位时,辽国进入中兴时期。其子辽圣宗即位后,在韩德让和萧太后的辅佐下,辽国开始向全盛时期迈进。

    辽乾亨四年(982)九月,辽景宗在云州(今山西大同)出猎时,病逝于焦山。

    (六)辽圣宗

    辽景宗病逝后,韩德让与耶律斜轸遵辽景宗遗命立皇子隆绪即位,史称辽圣宗。

    辽圣宗改国号为契丹,以第二年为统和元年。

    这年,辽圣宗才12岁,军国大事全由辽景宗皇后,即萧太后裁治。

    韩德让与耶律斜轸分任南北院枢密使。韩德让深受萧太后宠幸,用汉人负责宿卫,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

    契丹统和十七年(999),耶律斜轸病逝,韩德让以南院枢密使兼北院枢密使,总管契丹、汉人两院事,进封大丞相。韩德让总揽军政大权,赐姓耶律,先后赐名德昌、隆运,封晋王,权位仅次于帝后。韩德让是辽朝汉人地主势力的一个代表,汉人地主势力大为增长了。

    辽圣宗、萧太后在韩德让等汉官的辅佐下,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国百姓富裕,国势强盛。

    在此基础上,辽圣宗、萧太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原来捕鹰和冶铁的奴隶变为平民,还将历年来从周邻诸族,如女真、乌古、敌烈、室韦、达鲁虢、党项俘获的大批奴隶变为平民,从而解放了大批生产力。

    辽穆宗时刑法严酷,萧太后、辽圣宗放宽法令,奴隶主不能再任意屠杀奴隶。

    辽圣宗仰慕汉族的封建文明,喜读《贞观政要》,又善于吟诗作曲。辽圣宗让契丹贵族在接受汉文明的同时,仍不废射猎,保持骁勇善战的武风。

    辽圣宗时,封建制已经逐步确立起来,奴隶的解放和封建制的确立使辽国进入全盛时代。

    于是,辽国频繁向周邻各族出兵,进一步向外扩张。

    契丹统和四年(986)三月,宋太宗分三路进兵,要再一次夺回燕云十六州。萧太后与辽圣宗到南京(今北京)督战,调集各地重兵反攻。六月,耶律斜轸生擒宋将杨业,云州等地宋军弃城而逃,辽军大获全胜。

    契丹统和二十二年(1004)秋,萧太后和辽圣宗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给北宋的都城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警报一夜五次传到汴京,宋真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接着御驾亲征,打败了辽兵。萧太后不敢再战,提出议和。宋真宗认为国家府库充实,拿出一些资财换取和平,免得生灵涂炭。这年十二月,双方正式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盟约内容如下: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称为“岁币”;双方各守现有疆界,不得侵犯,并互不接纳和藏匿越界入境之人;辽军撤退时,宋军不得沿途袭击。

    从此,北宋和辽国相安无事,长达一百多年未发生过战争。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百姓开始边境贸易,互通有无,确如兄弟一般。

    五年后,萧太后病逝。辽圣宗亲政后,大力选拔人才,知人善任,使统治集团内部相对稳定。他尤其注意重用有才干的汉族官员,吸收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进入政权核心。在他们的帮助下,辽国越来越强盛了。

    辽圣宗继续统治二十二年,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国风貌,这二十二年是辽国的极盛时期。

    契丹太平十一年(1031),辽圣宗病逝。

    (七)辽兴宗

    辽圣宗死后,长子宗真即位,史称辽兴宗。

    这时,辽国贵族内部又展开了互相倾轧的斗争。辽国自辽太祖死后,契丹贵族中不断出现皇位之争,这些斗争往往结合着奴隶制和封建制、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的斗争,带有倾向改革还是倾向保守的特点。辽圣宗时,封建制已经确立。这时,贵族之间的斗争表现为契丹封建主互相倾轧、争夺封建特权的权利之争,反映出统治集团的日益腐朽和衰落。这种斗争使辽国的统治日益黑暗了。

    辽圣宗皇后齐天后菩萨哥虽曾生过两个儿子,但都夭折了。

    契丹开泰五年(1016),宫人耨斤生下辽兴宗,由齐天后收养,耨斤被封为元妃。

    辽兴宗即位后,元妃谋夺政权,自立为皇太后,史称钦哀后。她指使护卫冯家奴、喜孙等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等谋反,并且牵连到齐天后。辽兴宗说:“齐天后侍奉先帝四十年,还抚育我成长,本当为太后。现在不做太后,反而还要加罪,怎么可以呢?”钦哀后说:“此人若在,恐为后患。”辽兴宗说:“齐天后无子,又已经老了,不会有事的。”钦哀后不听,把齐天后从中京迁到上京囚禁起来,然后处死萧浞卜、萧匹敌,又杀了七个有关官员。从此,钦哀后夺权听政,辽兴宗不能处理政务。

    次年,辽兴宗出猎。钦哀后乘机派人去逼齐天后自杀。又过了两年,钦哀后密谋废掉辽兴宗,要另立小儿子重元为帝。重元将其密谋告诉辽兴宗,辽兴宗立即废掉钦哀后,迁她到庆州去守陵,一举夺回了政权,封重元为皇太弟。

    三年后,辽兴宗把钦哀后从庆陵迎了回来,但每次与她相见时,总是保持一段距离。

    辽兴宗挫败钦哀后之后,进一步巩固了统治,接着开始了对外战争。

    契丹重熙七年(1038),西夏建国,夏景宗连年侵宋。宋军回击,接连大败。为加强国防,宋军在边界地带修起壕堑。辽兴宗遣南院宣徽使萧特末、翰林学士刘六符出使宋朝,质问宋朝为何出兵伐夏和增修边防,要宋朝把后周时占领的瓦桥关以南十县土地退还给辽国。同时,南院枢密使萧惠等陈兵境上。宋仁宗为了国内安定,不愿与辽军开战,派使臣富弼等赴辽,增加岁币议和。此后,宋朝每年将给辽的岁币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辽国不出一兵一卒,轻易取得了宋朝的银绢。

    西夏建国后,日益强盛。辽朝统治下的党项部落不断叛辽附夏。此后,辽、夏边界不时发生一些冲突,但基本上仍保持着既定的局面。夏景宗死后,谅祚即位,仍向辽国称藩。

    辽兴宗工诗词,善丹青,曾画鹅、鹰送给宋仁宗。宋仁宗看了之后,认为他是水平很高的山水、花鸟画家,俨然有中原帝王之风,于是赠书画给他。此事在历史上一直传为美谈。

    重熙二十四年(1055),辽兴宗病逝,长子耶律洪基即位,史称辽道宗,改元清宁。

    (八)辽道宗

    辽道宗即位后,奉叔父耶律重元为皇太叔,加号天下兵马大元帅。

    契丹清宁九年(1063),耶律重元佯称有病,想诱使辽道宗于出猎时顺路去探望他,然后与儿子涅鲁古乘机刺杀辽道宗。宫人耶律良发觉了这一阴谋,经皇太后转告辽道宗,平定了叛乱。

    辽咸雍二年(1066),辽道宗下令将国号恢复为“辽国”。

    辽国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擅政,为了篡权,竟于辽道宗太康元年(1075)诬告懿德皇后萧观音和伶人赵惟一私通。辽道宗逮捕赵惟一,施以种种酷刑,赵惟一受刑不过,只得诬服,于是辽道宗逼令皇后自缢。

    辽太康三年(1077),耶律乙辛又诬告太子耶律浚谋图夺位,辽道宗不顾太子百般申辩,竟将其囚禁。不久,耶律乙辛派人暗杀了太子,谎报太子是病逝的。辽道宗要召见太子妃,耶律乙辛又杀死太子妃以灭口。

    后来,有人进谏,辽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儿女接进宫。

    辽太康五年(1079)七月,耶律乙辛想乘辽道宗游猎时谋害皇孙,辽道宗听从大臣的劝谏,让皇孙和他一同出猎,耶律乙辛的阴谋未能得逞。

    直至辽太康七年(1081),辽道宗才知道自己上了当,便废黜了耶律乙辛及其党羽。

    辽太康九年(1083),辽道宗追封故太子为昭怀太子,以天子之礼改葬。

    这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图携带私藏武器投宋避难,事泄被诛。

    辽道宗是个才子,通音律,善书画,爱好诗赋。他与大臣有“诗友”之交,常作诗赐给大臣,互称诗友。陆游《老学庵笔记》里记载说:“辽相李俨作《黄菊赋》献其主耶律洪基,洪基作诗歌其后以赐之。”耶律洪基即辽道宗,他题在李俨《黄菊赋》后面的诗如下:“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诗中将人比作菊花,余香不散,有“赠人佳卉,袖有余香”之意。这首诗是辽诗中的名诗,对后世影响较大。元人张肯化改写此诗成《蝶恋花》词上半阕:“昨日得卿《黄菊赋》,细剪金英,题作多情句。冷落西风吹不去,袖中犹有余香度。”

    辽道宗在位四十五年,笃信佛教,广印佛经,大建寺塔,劳民伤财,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辽国开始由盛转衰。这时,辽统治下的女真族开始兴起,最终成为辽国的掘墓人。

    辽寿昌七年(1101),辽道宗病逝,太子耶律浚之子耶律延禧即位,史称天祚帝。

    (九)天祚帝

    天祚帝耶律延禧是辽国最后一位皇帝,是辽道宗的孙子,父亲是辽道宗时被害的太子耶律浚。

    天祚帝即位后,西夏崇宗受北宋攻击,一再向辽国求援,并求天祚帝许婚。

    天祚帝于辽乾统五年(1105)将一名族女封为公主,嫁给了夏崇宗,并派使者赴宋,劝宋对西夏罢兵。

    这时,东北地区的女真族逐渐强大起来。女真族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女真”译成汉语是“海东青”。海东青是一种雄鹰,极其凶猛,个头比天鹅小得多,但能直上苍穹啄杀天鹅。

    女真人长期受辽国贵族的统治,对统治者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

    辽天庆二年(1112)二月,天祚帝到东北春州(在今吉林省)巡游,兴致勃勃地在混同江(今松花江)捕鱼,并且命令当地的女真各部酋长都到春州朝见。

    按照当地风俗,每年春季最早捕到的鱼要先给死去的祖先上供,并且摆酒宴庆祝,称为“头鱼宴”。这年,天祚帝在春州举行头鱼宴,请酋长们喝酒。天祚帝几杯酒下肚,有了几分醉意,叫酋长们给他跳舞助兴。那些酋长虽不愿意跳,但不敢抗命,就挨个儿离开座位,跳起民族舞蹈来。

    当轮到一个青年时,他一动也不动。这个青年是女真族完颜部酋长,名叫完颜阿骨打。

    阿骨打排行老二,自幼力大无穷,举止庄重,父亲特别喜爱他。有一次,父亲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将阿骨打放在膝上说:“这孩子长大后,我还愁什么?”

    阿骨打善于射箭,百发百中,而且射得极远,无人能赶上他。有一天,一群人向远处的一座高阜射箭,别人射出的箭距高阜还差一百步,而他的箭竟射过高阜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特地在那里立了一座射碑。

    再说天祚帝见阿骨打居然敢当着大家的面顶撞他,很不高兴,一再催他跳;一些酋长怕他得罪天祚帝,也从旁劝他跳。可阿骨打拿定主意就是不跳,叫天祚帝下不了台。

    这场头鱼宴闹得不欢而散。天祚帝当场虽未发作,但散席之后对大臣萧奉先说:“阿骨打这样跋扈,实在让人无法容忍。不如趁早杀了他,免生后患。”萧奉先说:“阿骨打并无大过,杀了他恐怕会引起其他酋长的不满。再说,他是个粗人,不懂礼节,跟他计较不值得。即使他有什么野心,小小一个部落也成不了气候。”天祚帝觉得萧奉先说得有理,也就把这事搁在一边了。

    这年九月开始,完颜阿骨打不再奉诏,并开始对不服从他的女真部落用兵。

    辽天庆四年(1114)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开始时,天祚帝不将阿骨打当回事。不久,他派去镇压阿骨打的军队全部被打败了。五月,女真占领了宁江州(今吉林扶余)。

    辽天庆五年(1115),完颜阿骨打自称皇帝,建立了金国,年号收国,史称金太祖。天祚帝率七十万大军御驾亲征,正渡混同江时,副都统耶律张奴造反,率众返回上京,要拥立耶律淳为帝。天祚帝急忙西还,擒斩耶律张奴。金军趁辽军西还时进击,辽军大溃,尸横百里。

    辽天庆十年(1120),金国攻克辽国上京,留守投降。

    辽天庆十一年(1121),辽国已经失去了一半领土。这时,辽国内部又发生了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爆发的内乱,天祚帝杀了文妃,文妃妹夫大惧,率军降金,从此辽对金的一切了如指掌了。

    辽保大二年(1122),金军大举攻辽,辽中京陷落。

    中京是辽最大的陪都,其地理位置与中原相近,自古为辽河上游、燕山以北少数民族杂居地带,为辽国的咽喉,在辽代后期军事、战略、经济上有极重要的作用。

    中京陷落后,天祚帝逃往夹山(今内蒙五原阴山)。夹山有如迷宫,兵不能入。

    辽保大四年(1124),天祚帝中了金军诱敌之计,率军从夹山出击,连克数郡,如入无人之境,结果被金兵断了后路。

    辽保大五年(1125)二月,天祚帝走投无路,只好西奔,在应州被俘,于当年八月被解送到金国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被降为海滨王,辽国灭亡了。

    天祚帝在位二十五年,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绍兴二十六年(1156)六月,金国皇帝完颜亮举行马球比赛,命令57岁的宋钦宗和81岁的天祚帝去负责把打到球场外面的马球捡回来。天祚帝夺了一匹好马,策马狂奔,被金兵乱箭射死。一说,天祚帝在被俘的第二年就死了。

    辽国建国早于北宋三十四年,而亡国则早于北宋两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