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阿骨打生于辽道宗咸雍四年(1068),从小酷爱骑射,膂力过人,为人豁达大度,颇具组织和领导才能。辽天祚帝天庆三年(1113),完颜阿骨打接替兄长乌雅束担任部落联盟长,开始积谷练兵,扩充军队,逐步统一了邻近部落,势力渐强。
辽国奴隶主对女真的统治极其残酷,女真上下对辽国统治者都有着刻骨的仇恨。
辽天庆四年(1114),阿骨打集中女真各部骑兵二千五百人,亲自率领他们袭击辽国。出发前,阿骨打率领兵士祭告天地,誓师说:“你们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可以做平民,平民可以做官。原先有官职的,可以按功劳大小进升。倘若违反誓言,身死梃下,家属也不能赦免。”
次日,到达辽界,与渤海军相遇。阿骨打射死辽将耶律谢十,辽兵溃败,死者十之七八。十月,女真兵乘胜攻克宁江州城(今吉林省扶余县)。阿骨打又派人招降辽朝统治下的铁骊部渤海人和熟女真,俘获大量马匹和财物胜利班师。
十一月,辽朝都统萧嗣先、副都统萧兀纳率领诸路大军进攻女真,集中于鸭子河北。阿骨打领兵三千七百人抵敌。辽兵正准备渡河,女真军迎头痛击,乘势渡河登岸。两军在出河店相遇,大风忽起,尘埃蔽天,女真军乘势进击,大败辽兵,掳获大批车马及兵甲、武器。
辽天祚帝得知消息,立刻派大军镇压女真人。在混同江畔,辽兵遭到阿骨打骑兵痛击,落荒而走。女真人乘胜追击,兵力发展到一万人。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阿骨打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正式称帝,国号大金,史称金太祖。
原始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氏族中没有阶级对立。贫富的分化和奴隶制出现后,越来越多的外族奴隶和外族成员涌入,使原来的氏族制度无法进行管理,急需一个新的、能够进行统治的机构来代替,这便是国家。金国就是这样出现的。
金太祖即位后,率军攻打辽国东北重镇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辽天祚帝派二十多万步兵、骑兵到东北去守城,被金兵打得大败而逃,连武器都丢光了。
天祚帝闻讯后一筹莫展,想跟金国讲和,但金太祖不同意,要他投降。
天祚帝老羞成怒,率领七十万大军到黄龙府去会战。
金太祖命令将士筑好营垒,挖掘壕沟,准备迎战。
正在这时,辽国发生内乱,辽天祚帝下令撤兵。金太祖趁机下令追击,几十万辽军如水溃堤,一下子全垮了。辽天祚帝一天一夜逃了几百里,才算保住了一条命。
这时,辽国兵力大都已经丧失,北方人民不满辽国贵族的统治,纷纷起义。
有人向宋徽宗提议说:“辽国快要灭亡了,收复北方燕云十六州,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宋徽宗觉得此话有理,便派人从山东渡海前往金国去见金太祖,表示愿意夹攻辽国。双方约定灭掉辽国之后,北宋收回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北宋把每年送给辽国的银、绢如数转送给金国。历史上称这次协约为“海上之盟”。
金天辅四年(1120),金兵攻克辽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天辅六年(1122),又攻克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附近)。最后,还剩一座燕京城,按照宋金双方协定,应该由宋军攻打。
宋朝大宦官——监军童贯刚刚镇压了方腊起义军,率领十五万大军赶到北方攻打燕京。他满以为辽兵的主力已经被金军消灭,攻克燕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不料辽兵虽然软弱,但比宋军的战斗力要强得多。童贯一连打了两次败仗,不但燕京没有收复,而且损兵折将,把多年来积蓄的粮草和武器全丢光了。
童贯为了逃避失败的责任,暗地派人请金兵攻打燕京。天辅六年(1122)年底,金军一举攻克燕京,但不肯还给北宋。童贯只好答应把燕京每年一百万贯的租税献给金国,才把燕京赎了回来。
金天辅七年(1123)八月,阿骨打在北返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的途中病逝了。
阿骨打一生驰骋疆场,为女真的统一与金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金国建立后,他对女真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部落联盟组织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同姓通婚等落后习俗。他重视发展生产,创制了女真文字,使女真人结束了刻木记事的落后状态,对女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金太宗
金太祖对外作战时,金国内部政事全由他的弟弟吴乞买管理。金太祖说:“你是我的亲兄弟,因此用你来作副手管理国政。”吴乞买成为仅次于金太祖的最高统治者。
金太祖病逝后,吴乞买即位,史称金太宗,改元天会。
金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灭辽战争。辽保大四年(1124),天祚帝退到漠北,他的儿子和家属大多数被杀或被俘了。
辽保大五年(1125)二月,天祚帝在应州被俘,八月被解送到金国上京,金太宗降封他海滨王,辽国灭亡了。
消灭辽国后,金太宗立即开始进攻宋朝。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太宗借鉴打猎的阵法,兵分两路大规模南侵。一路由完颜宗翰率领进攻太原,一路由完颜宗望率领进攻燕京,两路金兵计划在汴京会合。宗翰向太原进军,宋军统帅童贯慌忙从太原逃回东京,金兵直抵太原城下。宗望大军到了燕京,守将郭药师投降。金兵以郭药师为向导长驱南下,势如破竹向汴京进军。
宗望这支金军距东京只有十天路程,情势十分紧迫。宋徽宗想弃国南逃,给事中吴敏反对逃跑,主张任用有威望的官员固守京城。吴敏举荐太常少卿李纲,说他有能力破敌。李纲上《御戎五策》,又说“非传位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要宋徽宗退位,以凝聚人心。宋徽宗正在犹豫时,听说金兵逼近京城了,吓得昏了过去,跌倒在地,群臣赶忙灌药急救。宋徽宗苏醒后,提笔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这年十二月,太子赵桓即位,史称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宋徽宗退位后,号教主道君皇帝,称太上皇。宋钦宗即位后,贬谪蔡京、童贯等人,重用李纲抗金。
李纲智勇双全,于靖康元年(1126)组织军民英勇杀敌,打退了金兵,保住了汴京。
宋钦宗为人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他竟听从奸臣谗言,罢免李纲,向金人求和。于是,金兵趁此机会于靖康二年(1127)南下,渡过黄河攻破汴京,北宋灭亡了。
这年三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宫女、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被掠一空。
这年五月,宋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称帝,史称宋高宗。
宋徽宗在北上途中受尽了凌辱,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
到金国上京后,金太宗令宋徽宗和宋钦宗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这是金太宗的献俘礼。
金太宗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宋钦宗为重昏侯,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金天会六年(1128)七月,金太宗下诏追击逃往扬州的宋高宗。金军兵分二路,一路由完颜娄室统领攻打陕西,一路由左副元帅宗翰与右副元帅宗辅合兵进攻扬州。
天会七年至八年,金军继续追击宋高宗,渡过长江,攻入江、浙、湘、赣等地。
金军统帅完颜宗弼率领的先头部队直取临安(今浙江杭州)、越州(今绍兴)、明州(今宁波),一直追到昌国(今定海)。由于江南军民的顽强抵抗,再加上女真族将士不适应江南的水土和气候,没有追上宋高宗。
金军在江南大肆掳掠之后,满载而归,向北撤军,江南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完颜娄室在陕西攻陷了不少城邑,但仍无法制伏当地的汉族军民。
金天会八年(1130),金太宗令右副元帅宗辅专征陕西,刚从江南北撤的完颜宗弼军也随征陕西。
金天会十一年(1133),陕西大部分被金军攻克,金国占据黄河流域,南北两朝的势力范围大体形成了。
北宋灭亡后,金太宗进行了经济改革,下诏在女真旧地实行赋税制,不得私役百姓;规定权势之家不得买贫民为奴;多次下诏鼓励农耕,还派遣使臣到各地劝农。他本人能以身作则,非常节俭。
金太宗统治期间,完善了金朝的各种典章制度。实行科举制度,录用汉人为官,奠定了金王朝的立国规模。
金太祖时期,因战争频繁,未修建宫殿。金太宗即位后,于天会二年(1124)命汉人卢彦伦主持修建都城,即上京。都城由两个长方形组成,城墙周长11公里。南面城墙模仿唐城样式,有三门洞过梁式城门,左右侧门分别叫桃源洞和紫极洞。城门后营建一处壮丽的皇宫,由乾元、明德等宫殿组成,其中的乾元殿规模最大。
天会十三年(1135),金太宗病逝,在位十二年。
(三)金熙宗
金熙宗完颜合剌,汉名完颜亶,是金太祖的嫡孙。
金熙宗自幼随辽国进士韩昉学习汉文经史,又常到皇家图书馆稽古殿研读中原典籍。因此,他的汉文化程度很高,能同韩昉等人赋诗唱和。
宋高宗时,完颜宗弼南渡长江,搜山检海,要活捉宋高宗。在南宋名将韩世忠的顽强抵抗下,完颜宗弼在黄天荡几乎全军覆没。在这种情况下,主和派乘金熙宗刚即位,羽翼尚未丰满之时专揽朝政,答应将河南、陕西归还宋朝,理由是金兵南渡作战容易吃亏,把宋军引向北方战场更易于消灭。完颜宗弼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发誓将来要出兵重新收复河南、陕西。
天眷三年(1140)五月,金熙宗下令出兵,分两路南侵。由于宋朝奸臣当道,不到两个月金军便夺占了河南、陕西,与南宋划淮而治。
金熙宗皇统元年(1141),完颜宗弼最后一次统兵南下,声言要渡江伐宋,以恐吓手段迫使南宋主动提出议和。于是,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和议内容如下:宋向金称臣;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为界,宋割唐(今河南省唐河县)、邓(今河南省邓州市)二州及商(今陕西省商县)、秦(今甘肃省天水市)二州之大半给金国;南宋每年向金进贡白银二十五万两、丝绢各二十五万匹。
金熙宗在位十五年,政治稳定,军事强大,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上京有大量的财富,有众多的工匠。人力、物力、财力一样不缺,这就为上京的扩建创造了条件。金熙宗一声令下,宫殿建筑工程开始了。
金熙宗扩建后,皇城金碧辉煌,水路、驿路四通八达。
金朝建立以前,女真人没有文字。金天辅三年(1119),完颜希尹和叶鲁创制了女真字,称作女真大字。金熙宗即位的第三年,即天眷元年(1138),金熙宗又创造了女真字,称作女真小字。这两种女真字都是仿汉字和契丹字创制的,成为金朝官方文字,与契丹字和汉字在金国境内通用。金国用女真字撰写国书、谕令和文告,并设学校教女真字。
金国建立初年,朝廷上下保持着一种较为淳朴的风尚,君臣之间不太注重礼仪,尊卑界限不太严格,这对皇帝实行君主专制是不利的。金天眷二年(1139)三月,金熙宗命百官详定仪制,在宗庙、社稷、朝参、车服、祭祀、尊号、谥法、仪卫及官禁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建设,表现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
金熙宗即位后,开始尊孔,在上京建立孔庙,还亲自去拜祭,又封孔子的后裔孔璠为衍圣公。
金熙宗把大批的女真人迁入中原,女真屯田户星罗棋布地杂在汉人封建庄田之间,受到汉族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的影响,渐渐改变了女真旧俗。
金熙宗在位期间,开始时有宗干、宗弼辅政,他高枕无忧,过着雍荣华贵的帝王生活,依赖性极强。皇统元年(1141)宗干病逝,皇统八年(1148),兀术病逝。这两人死后,金熙宗不知所措,惶惶不可终日,朝政日见荒疏。在无人管束的情况下,金熙宗骄奢淫逸,沉湎酒色,喜怒无常,嗜杀成性,以致众叛亲离。
皇统九年(1149),金熙宗被金太祖庶长子宗干的二儿子完颜亮所杀。
(四)海陵王
完颜亮发动政变,杀了金熙宗,紧接着又假传圣旨,将金熙宗的亲信大臣完颜宗敏等人骗进皇宫杀死。完颜亮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天德,史称海陵王。
完颜亮即位后,为了防止别人争夺皇位,杀死了太宗子孙完颜宗懿等七十余人和大批贵族。
金熙宗在位时,保守派完颜宗贤主张州郡地方官员一律用女真人。海陵王则主张在女真贵族的控制下联合各族统治者共同维护金朝的统治,争取汉族地主士大夫的支持,对金朝的政治制度作了全面的改革。
海陵王巩固帝位后,曾颁布“求言诏”,声明上自公卿大夫,下至一般平民,都可以上书献策。好多人上书说上京远在一隅,多有不便,建议迁都燕京。海陵王采纳了这一建议,于金天德五年(1153)迁都燕京(今北京)。这年三月,海陵王在盛大的仪仗队簇拥下,浩浩荡荡地进入燕京,大大提高了皇帝的威严,俨然汉家天子。这表明他在进一步接受汉文明。
金初皇帝承袭辽朝的“纳钵”制度,定期外出游猎,并建行宫,以保持女真讲武的传统。海陵王迁都后,在良乡和近郊射猎习武,在西南大房山建了行宫。
海陵王还在大房山营建山陵,把太祖、太宗的棺木从上京迁到这里安葬祭祀。
海陵王把被诛杀的女真贵族的女眷全部纳入后宫,以防止她们的反抗活动。
海陵王统一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后,又策划南侵宋朝,进而统一江南。海陵王问尚书令温都思忠:“何时可以灭宋?”思忠回答:“当以十年为期。”海陵王说:“怎么这么久?我想以月计算。”思忠说:“太祖伐辽还要数年,现在百姓厌战,师出无名,江淮溽热,不能久居,不能以月为期。”海陵王说:“自古帝王统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海陵王又召汉臣咨询,对李通说:“朕要迁都汴京,加兵江左,使海内统一,卿意如何?”李通支持说:“陛下英明,天时人事不可失。”翟永固则反对说:“燕都刚修成几年,岂可再营建汴京!江南厚币尽礼,岂可无名出师!臣以为二事俱不可。”
海陵王执意灭宋,整军南下,进入汴京。这时,北起上京,南到黄河,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如火如荼,金国的统治开始动摇了。
金太祖之孙完颜雍是宗辅之子,时任东京(辽宁省辽阳市)留守,在女真贵族中很有声望。
金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从辽东征调大批女真兵南下侵宋。女真兵大多不愿南下,行至山东时,有一万多人中途叛变,逃回辽阳。领兵的完颜福寿与完颜谋衍等在辽阳发动政变,拥立完颜雍为帝,史称金世宗。金世宗下诏废黜海陵王,改元大定。
海陵王闻讯后,仍率军继续进兵,到和州指挥作战。宋兵来战,兵部尚书耶律元宜击退宋兵,斩首数万。海陵王驻军江北,指挥渡江时,宋中书舍人虞允文率军驻于采石镇,出兵迎战,金军败退。海陵王还军和州,进驻扬州。
这时,金世宗在东京的政权逐渐巩固,中都留守阿琐等表示响应,金世宗遂迁到中都。
这时,进攻四川的一路金兵和由海路进军的一路金兵相继被宋军打败,海陵王孤军作战,金军士气低落。
耶律元宜率领将士袭击海陵王营帐,海陵王被乱箭射死。海陵王统一江南的计划彻底破产了。
(五)金世宗
金世宗即位后,继续任用海陵王时的文武官员,并极力争取女真贵族的支持。
金世宗不计前嫌,唯贤是用,很得人心。金大定年间(1161—1189),朝廷形成了一个精干的统治核心。核心成员中有在海陵王时身居高位的人,有反对过金世宗的人,有资历浅的人,有出身低的人。金世宗依靠这个核心中的女真贵族和汉族知识分子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
为了保证政治上的清明,金世宗极其重视对官吏的考核。他评定官吏的标准是看政绩的好坏,好的升迁,坏的除名,赏罚分明。他通过三条途径考察官吏:一是亲自巡行,二是派使臣专程视察,三是鼓励各地官吏和百姓上书言事。
金世宗不但任用原有的知识分子做官,而且还注意培养女真族的知识分子。大定初年,张浩因年老多病,多次请求辞官,金世宗极力挽留,让他不必每日上朝,即使上朝也为他设了专座。一天,有人提议罢除科举,金世宗问张浩:“自古帝王中有不用文学之士的吗?”张浩回答说:“有。”金世宗问道:“谁啊?”张浩回答说:“秦始皇。”金世宗环顾左右说:“难道要把我当做秦始皇吗?”此后,科举取士的办法不但没有废除,反而得到充实了。
宋孝宗即位后,立志光复中原,恢复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命令老将张浚率军北伐。不料,张浚出师不利,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而归。金军乘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金世宗作出了让步,改宋向金称臣为称叔,而且将岁贡改称岁币,并减少了银绢的数量,隆兴和议使金宋保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这时,北方的蒙古族勃然崛起,金世宗认为这是金国的心腹之患,他经常派兵去“减丁”,就是消灭一部分精壮的男子,并且还修筑了壕堡,保护中原文明不受侵害。
海陵王为了攻宋,增加了许多杂税,有菜园税、房税、养马钱等。金世宗时南北议和之后,宰相宗尹奏请罢去杂税,金世宗立即准奏。
为了进一步与民休息,金世宗实行了“通检推排”的经济措施,即国家派遣官吏到全国各地清查土地,核实财产,清查各户的人口、土地、车马、资财,核定其财产总额,克服了以往征派赋税不均的情况,促进了政府对户口的控制,平均了赋税,有效地抑制了富户逃避赋税的现象,增加了财政收入。
金世宗在位时,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因而被史家称为“小尧舜”。
金世宗在位时,商业、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使金朝商业日益繁盛。建国初年,各地的商业发展极不平衡。女真族原住地无市井,买卖不用钱,唯以实物互相贸易。金世宗时,商品交换逐步发展,铜钱、交钞增加了发行量,银铤的使用也日见增多。官府将白银铸成银铤,每铤重五十两,值铜钱一百贯,民间往往将银铤截成小块流通使用。
金世宗设立译经所,用女真字翻译汉文经史。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译经所进呈《易经》、《尚书》、《论语》、《孟子》、《老子》、《扬子》、《文中子》、《刘子》及《新唐书》的女真译本。金世宗说:“朕之所以下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之所在。”
随着汉语的通用,女真贵族大多已能认识汉字,汉字书籍在女真族中广泛流行了。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金世宗病逝。
(六)金章宗
金世宗病逝后,其孙完颜璟即位,史称金章宗。金章宗在位二十年,对金朝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金章宗生长于金世宗执政的金朝盛世,祖父的文韬武略他自幼耳濡目染,对儒家文化能融会贯通。金章宗即位前曾熟读《尚书》、《孟子》,认为这两部书是“圣贤纯全之道”。即位后,他下旨在上京修孔庙,廊庑全用碧瓦,石柱雕刻龙纹,建厅堂、庙学等四百多间。金章宗又下诏让各州县建孔庙,避孔丘名讳,使孔子在金国被抬高到和宋朝相同的地位。
金章宗是金国历史上汉文化程度最高的皇帝,诗词创作很多,又爱好书法和绘画。他在朝中设立书画院,搜集散佚的书籍和书画珍品。
金章宗继续推行祖父的仁政,解决了奴隶“二税户”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奴隶过去既要向国家纳税,又要向寺院交租,地位最为低下。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奴隶制的存在已成为发展生产的严重障碍。经过金章宗的努力,绝大多数奴隶变成了平民。
金章宗加强官制改革,为适应形势和需要,又设立了许多新的机构。
金章宗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对于巩固政权,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金章宗继承金世宗大定盛世,最后完成了女真社会的封建化,进入金朝最为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金章宗一朝经济发达,府库充实,天下富庶,人口增长,被史家评为“宇内小康”。
金章宗末年,外患不断,蒙古兵不断侵金。
外患不断,内忧又起。自大定二十九年(1189)至明昌五年(1194),黄河三次决口,泛滥成灾,大批农民死于水患。
金国对外作战的军费与日俱增,赋税收入却急剧减少,财政入不敷出,只得大量发行交钞纸币,造成社会经济紊乱。
金章宗时期虽然是金国发展的极盛阶段,同时也是金国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泰和八年(1208)十一月,金章宗病逝,其叔父完颜永济即位,史称卫绍王。
(七)卫绍王
卫绍王是金世宗第七子,即位后金国政治日益腐败,而蒙古迅速强盛起来,多次打败金军。
蒙古乞颜部酋长铁木真于金明昌七年(1196)帮助金国击败鞑靼,接受金朝“扎兀惕忽里”的封号,向金国进贡。此后十年间,铁木真先后征服了蔑儿乞、鞑靼、克烈和乃蛮等部。金泰和六年(1206),铁木真建号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之源建立蒙古汗国。
卫绍王即位后,于金大定二年(1210)传诏蒙古,成吉思汗拒不奉诏。
次年二月,成吉思汗聚众誓师,自克鲁伦河南下,向金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这年九月,蒙军攻陷德兴府。十月,打到缙山县,离中都(今北京)只有一百八十里了。居庸关守将闻风而逃,蒙古统帅哲别率军入关,前锋直指中都。
金大定三年(1211),蒙古西路军攻陷云中等州,从西和西南威胁金朝的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西京留守胡沙虎在强敌压境的关头竟弃城而逃,率领七千精兵东走。
居庸关失陷后,中都城内外居民惊慌奔走,卫绍王下令戒严,不准男子出城。
这年十二月,蒙古军攻打南顺门,完颜天骥设计巷战,引诱蒙古骑兵入城,在街上满布拴马桩。蒙古骑兵入城后,难以驰骋。金兵埋伏在街道两侧,天黑时纵火,街狭屋倒,蒙古军死伤无数,被迫退军。
完颜天骥战死后,完颜律明继续领兵守卫。蒙古兵攻打内城,金军自城上射击,蒙古军败退,中都暂时保住了。
金崇庆元年(1212)秋天,成吉思汗整顿军马,再次大举南侵,亲自领兵攻掠昌、桓、抚等州。这三州较为富有,蒙古军掳掠了大批财物人畜,随后又乘胜攻打西京。金国元帅左都监奥屯襄领兵救援,全军覆没。抹撚尽忠在西京坚守,成吉思汗在攻城时身中流矢。蒙古军攻城不克,只好撤回阴山。卫绍王因抹撚尽忠保卫西京有功,特地给他连升三级,赐金百两、银千两,进拜尚书右丞。
金崇庆二年(1213),秋高马肥时,成吉思汗在阴山脚下会合东西两路兵马,再次出兵侵掠金国。
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奴隶主在几年来的对金作战中,一直以掳掠奴隶、财物和牲畜作为战争目标。攻下城邑后,便大肆屠杀掳掠,并不派兵占领。因此,蒙古兵退去后,这些城邑又被金国收复。
这次,成吉思汗仍循旧路进军,先后攻下宣德州、德兴府,进兵怀来。金相完颜纲领兵至怀来,与成吉思汗大军展开激战,金兵大败。经此一战,金军精锐几乎全部覆灭,损失惨重。
蒙古军乘胜追至北口,进攻居庸关。金兵在居庸关设险坚守,成吉思汗留哲别等在居庸关前驻扎,亲率大军向中都以南地区掳掠。
在半年中,蒙古铁骑踏遍了华北大平原,只有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德、邳、海州等十一城未被攻下。蒙古军仍不驻兵占领这片广大地区,也不从南方去包围中都,而只是把各地的金帛、人口、牲畜席卷而去。蒙古兵掳掠了大批民众和财货后,又来到中都城北。驻守居庸关北口的金将讹鲁不儿投降蒙古,蒙军入关进围中都。
放弃西京逃跑的胡沙虎逃回中都后,卫绍王不予问罪,将其罢归田里。
金崇庆二年(1213),卫绍王又要起用胡沙虎抗蒙。丞相、参知政事、左谏议大夫等纷纷反对,卫绍王不听,命胡沙虎担任右副元帅,率领武卫军五千人驻守中都城北。蒙古军逼近后,胡沙虎只知游猎,不部署军队抵抗。卫绍王派使臣到军中问责,胡沙虎竟决计谋反。胡沙虎等在八月二十五日黎明前领兵回中都,冲进宫中,劫持卫绍王出宫后,让太监将其杀死。
胡沙虎自称监国都元帅,到彰德迎金世宗的孙子完颜珣入中都即位,史称金宣宗。
卫绍王在位五年,为人优柔寡断,没有安邦治国之才,不会用人,忠奸不分,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八)金宣宗
金宣宗即位后,遣使向蒙古求和。成吉思汗不想消灭金国,只想掳掠奴隶和财物。金宣宗接受了他的要求:献童男童女各五百,绣衣三千件,御马三千匹和大批金银珠玉。议和后,金宣宗把卫绍王的女儿岐国公主献给成吉思汗,以表示对蒙古的屈服。和议告成,垂危的金朝度过了一次危机。
蒙古退兵后,金宣宗慑于蒙古铁骑的威力,想要迁都。左都监说:“今虽议和,万一蒙古铁骑再来,我们还要被困。不如迁都汴京,那里南有淮水,北有黄河,西面可以依靠潼关防守。”左丞相持反对意见,他说:“车驾一动,北路就都要失守。现已讲和,应聚兵积粟,固守京师,此乃上策。”宗室霍王也反对迁都,他说:“祖宗宗庙都在燕京,岂能弃之而逃?”金宣宗说:“燕京缺粮,不能供应朝廷。百官和诸军可暂住南京,等一两年后粮储丰足了再回来也不迟。”元帅府经历官说:“河南地狭土薄,如果宋、夏交侵,河北之地将会失去。陛下应当选诸王分镇辽东、河南,不能离开中都。”太学生赵昉等四百人上书极陈迁都之害,金宣宗一概不听。
金贞祐二年(1214)五月十七日,金宣宗用骆驼三千匹满载宫中历代珠宝,用车三万辆载运文书档案,向汴京进发。十八日,金宣宗离开中都,踏上了迁都之路。金宣宗放弃中都,踏上的是灭亡之路。
金宣宗迁都之举极大地动摇了人心,朝中将领和契丹、汉族军吏纷纷叛金降蒙。成吉思汗从降蒙的金国将士那里得知金宣宗南逃的消息,看清了金国的腐败无能。
金贞祐三年(1215)初,蒙军再次兵临中都城下。五月,蒙军开进了中都。
面对蒙古军的严重威胁,金宣宗轻信总揽朝政的尚书右丞相术虎高琪等人的建议,下诏进攻南宋。在攻宋战争中,金军到处遇到顽抗。宋军咬住金军不放,使金军两面受敌,损失惨重。
金宣宗在位十二年,虽有励精图治之志,但无拨乱反正之才。朝廷入不敷出,他竟大量发行钞票,造成金国经济濒于崩溃。
金元光二年(1223)十二月,金宣宗病逝。
(九)金哀宗
金宣宗病逝后,第三子完颜守绪即位,史称金哀宗。
面对蒙古铁骑入侵,金哀宗力图振作,即位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破格录用人才,起用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等女真卓越将领,起用胥鼎等文武双全的致仕官员,组织军队与蒙军厮杀。
金哀宗改变金宣宗时对西夏、南宋的政策,与西夏、南宋停战和解,专力对付蒙古。
在金哀宗及大臣、将士的努力下,金朝抗蒙战争形势一度有所好转。金正大五年(1228),在大昌原之战中,完颜陈和尚以金军四百骑大破蒙军八千之众,取得大捷。
但是,金国的国势早已积重难返,金哀宗虽苦苦尽力,但终是独木难支,无力回天了。
金正大九年(1232)正月,金蒙双方大战于钧州三峰山,金军主力丧失殆尽,良将全部阵亡,再也无力与蒙军抗衡了。
蒙军乘胜前进,迅速包围汴京。金军坚守将近一年,城内瘟疫流行,粮食用光,从各城门运出的死者竟有九十余万人。
这年十二月,金哀宗突围而出,北渡黄河后走投无路,最后又南渡黄河奔往归德(今河南省商丘市)。
金天兴二年(1233)六月,归德形势危急,金哀宗又逃往蔡州(今河南汝南)。
蒙古大将史天泽一路紧追不舍,在蒲城歼灭了完颜白撒的八万精兵后,随即进兵围困蔡州。
这年八月,蒙古召请宋军攻破唐州(今河南唐河)。金哀宗想和宋军联和抗蒙,派使者向宋理宗说:“蒙古灭国四十而及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及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请准宋金共破蒙军。”宋理宗没有答应,他要助蒙灭金,以雪靖康之耻。
这年十一月,宋将孟珙、江海率军二万与蒙军合围蔡州。
天兴三年(1234)正月,蔡州已被围三个月,城中粮尽。初九这天深夜,金哀宗已知亡国之日将至,不愿当亡国之君,便下诏禅位于宗室完颜承麟。完颜承麟执意推辞,金哀宗苦苦哀求说:“朕身体肥胖,不能策马出征,万一城陷必难突围。你身体矫健,又有雄才大略,望你有幸逃脱,延续国祚。”完颜承麟见金哀宗这样说,觉得实在不能再推辞了,只好答应即位。
天明,完颜承麟受诏即位,正在举行即位大礼时,宋军攻破南门,蒙军攻破西门,金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杀声震天。金军将士顽强抵抗,几乎全部战死,余者也都自杀殉国。金哀宗见状,自缢于幽兰轩,享年37岁。
完颜承麟闻知金哀宗死讯,率群臣哭奠,葬礼未毕,蒙军已至,只得退保子城。不久,完颜承麟死于乱军之中,史称金昭宗,金国至此灭亡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