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引言
心理学上将心理暗示可分为“良性暗示”和“负面暗示”。每个人都需要良性暗示,因此我们应该随时随地给孩子以高声喝彩,做一个啦啦队员。你注意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你欣赏你的孩子,你将也会培养出一个令你欣赏的孩子。人在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不要急,帮助孩子慢慢来!
670.每个人都需要良性暗示
一位小学教师做过一次心理实验。
她将学生分成“蓝眼睛组”和“棕眼睛组”。她对学生们说:“最近的科学报告已证实,在学习上,蓝色眼睛的孩子比棕色眼睛的孩子更聪明,学习成效更好。”
大约一周以后,“棕眼睛组”的能力水平明显下降,而“蓝眼睛组”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然后,小学老师又对全班宣布是自己弄错了,蓝眼睛和浅色眼睛的孩子才是“弱者”,而棕色或深色眼睛的孩子才是“强者”。很快“棕色眼睛”的学生能力提高了,而“蓝色眼睛”的学生能力下降了。
心理学上说,心理暗示可分为“良性暗示”和“负面暗示”。每个人都需要良性暗示,因此我们应该随时随地给孩子以高声喝彩,做一个啦啦队员。
671.约翰,千万别生气
一个男人在街上推着婴儿车,小家伙在车里大哭大闹、吵闹不止。男人低声说道:“约翰,千万别着急,千万别生气,会好的,就会好的。”
一个女人看到了很是感动,上前说道:“先生,你真伟大,这么温柔地跟孩子说话,男人很少有您这么又体贴又有爱心的。”然后她俯下身,对孩子说:“约翰宝宝,别哭了,你爸爸多爱你呀!”
男人说:“对不起,我想您误会了,其实我才是约翰。”
当你在教育孩子遇到需要自己冷静和放松的时候,不妨学学这位父亲的做法,也许事情会有新的转机。
672.两个爱画画孩子的故事
曾经看到过一则关于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妈妈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拿来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
3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思完整,人人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手里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30年以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一墙一墙地展览的画已不感兴趣,第二个孩子的画却横空出世而震惊了画坛。人们把第一个孩子贴在墙上的画揭下来,扔进纸篓,又将第二个孩子扔在纸篓里的画拿出来,贴在墙上。
我们家长就是要做鼓励孩子成长为30年后办画展的人。那些一举成名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673.用庄稼代替杂草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来到一片草地上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学生们答:“草地上。”
哲学家说:“旷野里长满了杂草,现在我想知道,如何才能除掉这些杂草。”
学生们众说纷纭,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用铲挖,有的说……
哲学家站起来说:“等你们回去,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大家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后来哲学家去世了,学生们在整理哲学家的遗物时,发现在哲学家的文章里最后写到:
要想铲除旷野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忧,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哲学家的意思一定是这样的。改掉坏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好习惯,并设法坚持下来。现在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习惯养成教育,因为习惯决定命运。
674.教孩子具备一颗勇敢的心
森林中母狮子正在给小狮子喂奶,它没有发现拿着长矛的猎人已悄悄靠近。它终于闻到了危险的气息,可是猎人已在旁边举起了长矛。
母狮子转身想逃,可它又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为了救孩子,母狮子豁出去了,它放弃了逃跑,怒吼着向猎人冲去。
发狂的狮子气势极其凶猛,猎人们没料到平日里见了长矛就跑的狮子会突然冲来,一下子吓傻了,再也顾不得打猎,掉头就跑。
就这样,母狮子凭着自己的勇气,救了小狮子。
成功路上的很多较量都是勇气的较量,常常是勇者得胜。只有教孩子具备一颗勇敢的心,他们才能发挥出平时双倍的力量,义无反顾地冲向前方,一直到达终点。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危急时刻才能爆发出巨大潜力的原因。
675.忍受雕琢的痛苦
有位雕刻大师在森林中漫步,找到了一块上等的木头。
大师将木头拿回家之后,决定将木头雕刻成一尊神像。他花了许多时间,用尽心血,终于雕出自己心目中满意的一尊神像。
大师完工之后,看了看一旁剩下的木料,捡起一块较大的,顺手将它做成了一个木鱼。
安置在庙里的神像,日日受到信徒的顶礼膜拜,享受着香火和供奉,身份地位尊荣备至。而那个木鱼则被放在神桌前,随着和尚早课晚课的诵经声,不断地被敲打着……
一天夜里,木鱼问神像道:“我们来自同一块木头,你可以享受供奉,而我却每天要被人打,难过死了。为什么我们的命运会相差这么大呢?”
神像说:“当初你不肯接受刀斧加身,而我所受到的雕琢之苦,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因此,今天你我所受的待遇,当然会有天壤之别了。”
“玉不琢,不成器”,今天所有加诸在我们孩子身上的磨炼,都是为了提升将来孩子的成就而特别计划的。愿意塑造神像或者塑造木鱼,决定权完全在于教育者自己。
676.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他母亲报告赛车的结果时的情景对他的成功影响很大:
“妈!”他冲进家口叫道,“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特别是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
“理查!”她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接下来20年中,理查·派迪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被打破。他从未忘记他母亲的话——“理查,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是的,“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一旦你的孩子从内心决定要得第一,那么他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677.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
儿子都已经十六七岁了,却一点男子汉的气概都没有。父亲去拜访一位拳师,请求这位武术大师帮助他训练自己的儿子,重塑男子汉的气概。拳师答应父亲半年后一定把孩子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半年后,男孩的父亲来接回男孩,拳师安排了一场拳击比赛来向这位父亲展示这半年来的训练成果,被安排与男孩对打的是一名拳击教练。
教练一出手,这男孩便应声倒地。但是,男孩才刚刚倒地便立即站起来接受挑战。倒下去又站了起来……如此来来回回总共20多次。
拳师问这个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汉气概?”
“我简直无地自容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训练半年多,我所看到的结果还是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父亲伤心地回答。
拳师意味深长地说:“我很遗憾,因为你只看到了表面的胜负,但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倒下去又立刻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呢?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
树根越是深入大地,越能挺拔向上;苔藓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仍有青春奋斗的足迹。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一次,那就是成功。
678.拔掉所有的钉子
从前,有个小男孩脾气很坏。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由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小男孩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多了。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又建议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个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
这位父亲的启发教育做得非常好。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身体没什么两样。
679.只有海鸥才能飞越大海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21名?
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母亲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儿子和母亲坐在沙滩上。母亲指着前面对儿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后来,儿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后来,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名牌高校。
是啊!母亲给出的答案多么经典: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只有笨拙的海鸥才能真正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父母给孩子的是鼓励和欣赏,而不是迁就和姑息。
680.先检查一下自己
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乌云密布,北风大作。不一会儿工夫,鹅毛大雪就纷纷扬扬从天上落了下来。她急急忙忙往家里赶。她在雪地里疾走了半个小时才回到家里。未进家门,她就听见孩子在屋子里哭。她急忙进屋,走到炕前,孩子向她怀里扑了过来。但是她并没有把孩子抱在怀里,而是拿起了扫炕的扫帚。
故事结束了:她拿起扫帚并不是要打孩子,而是要扫掉自己身上厚厚的雪花。她怕孩子从她身上感觉到哪怕一点点的寒冷。
在爱孩子之前,先检查一下自己身上,是不是带着雪花?一个女人只有成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才会来得这样深刻和细腻——一个人只是用心地同他人相处,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温暖。
681.别让自己跟着倒霉
8岁的儿子放学以后气冲冲地回到家里,进门以后使劲地跺脚。他的父亲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儿子生气的样子,就把他叫了过来,想和他聊聊。
儿子不情愿地走到父亲身边,气呼呼地说:“爸爸,我现在非常生气。同桌以后甭想再得意了。”
父亲一面干活,一面静静地听儿子诉说。儿子说:“同桌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我现在特别希望他遇上几件倒霉的事情。”
他父亲走到墙角,找到一袋木炭,对儿子说:“儿子,你把前面挂在绳子上的那件白衬衫当做同桌,把这个塑料袋里的木炭当做你想象中的倒霉事情。你用木炭去砸白衬衫,每砸中一块,就象征着同桌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我们看看你把木炭砸完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儿子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他拿起木炭就往衬衫上砸去。可是衬衫挂在比较远的绳子上,他把木炭扔完了,也没有几块扔到衬衫上。
父亲问儿子:“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他说:“累死我了,但我很开心,因为我扔中了好几块木炭,白衬衫上有几个黑印子了。”
父亲看到儿子没有明白他的用意,于是便让他去照照镜子。儿子在一面大镜子里看到自己满身都是黑炭,从脸上只能看到牙齿是白的。
儿子的白衬衫并没有变得特别脏,而他自己却成了一个“黑人”。
告诉孩子:你想在别人身上发生很多倒霉事情,结果最倒霉的事却落到自己身上了。有时候,我们的坏念头虽然在别人身上兑现了一部分,别人倒霉了,但是它们也同样在我们身上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污迹。
682.先去照照镜子
有一个女孩子由小到大一直和父亲无穷尽地争执。
有一天,父女又吵得面红耳赤,怒目相对。
女孩气得像火山,都要炸了。可是这时候,风大,把窗子吹开来,正好反射出她的脸。外面的夜黑,那脸照得像镜子一样清楚。
女孩子突然吓了一跳,那玻璃窗上的脸,不就是老爸的脸吗?脸色涨得红红的,眼睛瞪得鼓鼓的,那鼻子,那脸庞,都跟自己对面的老人一个样子。
女孩突然不再气了,她发现她正在欺负一个老人,父亲也正在欺负自己。自己的脾气,就像父亲的脾气;父母生了自己,就好像用他的左手打了他的右手,父亲真可怜。
女孩子开始同情父亲,脸上的表情缓和了。奇妙的是,对面那个表情也缓和了,他们好像一面镜子,一起动作。
从此,女孩和爸爸一不高兴,就去照镜子,改为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发脾气,然后她就不气了。当她不再生气,出去看爸爸,他也就不气了。
告诉孩子:这世界看你,确实如同你看这个世界啊。
每个人的脸都是一面镜子,反映一切,也改变一切。
当你心情好的时候,看谁,都觉得面善;心情不好的时候,看谁,都觉得可憎。当你觉得人人面目可憎的时候,先去照照镜子,是不是自己更不开朗。
683.深水无声
一天上午,父亲邀儿子一同到林间漫步,儿子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儿子:“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儿子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回答父亲:“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儿子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儿子长大成人,每当他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他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自己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深水无声。以此来品人和品味人生,都别有一番滋味。为人父母,我们就是要教孩子成为没有声音的“马车”。
684.培养一个令你欣赏的孩子
有一位心理学教授用最得意的两位学生做实验。
他把两人找来,给每人六只白老鼠,然后说,他想要看他们能在一个月之内教会老鼠做什么事。教授对其中一名学生说:“你很幸运,因为你的老鼠是由杰出的基因所培养出来的。一个月之后,我希望你能教会它们任何狗都学得会的东西——翻身、坐下、装死等。”教授对另一名学生说,他分到的只是普通的老鼠,要想教会它们什么,只是白费心机而已。
一个月之后,两名学生带着他们的白老鼠回来。第一位学生对他的成果感到很兴奋,教出的老鼠简直就像训练有素的马戏团员,坐下、翻身、装死等把戏都很拿手,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而第二名学生则对教授说:“你说的对,我的老鼠真是笨老鼠,成天缩在角落一边,给它们食物也不敢过来吃,我教不会它们做任何事。”
这名教授笑着对两位学生说道:“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实验而已。12只老鼠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差别只在于你们,一个注意力在于怎样才能教会它们,而另一个注意力则在于怎样不能教它们。”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这种注意力法则也是很受用的。人的注意力很有意思。你注意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你欣赏你的孩子,你将会培养出一个令你欣赏的孩子。
685.是什么东西限制了小虎鲨
小虎鲨长在大海里,当然很习惯大海中的生存之道。
肚子饿了,小虎鲨就努力找大海中的其他鱼类吃。虽然有时候要费些力气,却也不觉得困难。有时候,小虎鲨必须追逐很久才能猎到食物。这种困难度,随着小虎鲨经验的长进,越来越不是问题,猎食的挫折并不给小虎鲨带来困惑。
很不幸,小虎鲨在一次追逐猎物时,被人类捕捉到。
离开大海的小虎鲨还算幸运,一个研究机构把它买了去。放养在人工鱼池中的小虎鲨,虽然不自由,却不愁猎食。研究人员会定时把食物送到池中,都是些大大小小的鱼食。
有一天,研究人员将一片又大又厚的玻璃放入池中,把水池分隔成两半,小虎鲨却看不出来。研究人员又把活鱼放到玻璃的另一边,小虎鲨等研究人员放下鱼之后,就冲了过去,结果撞到玻璃,疼得眼冒金花,什么也没吃到。
小虎鲨不气馁,过了一会儿,看准了一条鱼,又冲过去,这一次撞得更痛,差点没昏倒,当然也没吃到。休息十分钟之后,小虎鲨饿坏了,这次看得更准,盯住一条更大的鱼,又冲过去。这次情况仍未改变,小虎鲨撞得嘴角流血,它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虎鲨瘫在池底思索着。
最后,小虎鲨拼着最后一口气,再次冲了过去!但是仍然被玻璃挡住,这回撞了个全身翻转,鱼还是吃不到。
小虎鲨终于放弃了。
研究人员又来了,把玻璃拿走。然后,又放进小鱼,让他们在池子里游来游去。小虎鲨看着到口的鱼食,却再也不敢去吃了。
是什么东西限制了小虎鲨,让那到口的鱼食都不敢去吃呢?是限制性信念、限制性指令、生活中的常规、过去负面经验总结、习惯的思维定式等限制了他们。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被过去的经验所限制,有时候我们的孩子会不会也像小虎鲨呢?
686.帮助孩子慢慢来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在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不要急,帮助孩子慢慢来!
687.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的妻子要到城里去,小儿子哭着要跟妈妈一起去。她哄小儿子说:“你别去,等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城里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
妻子说:“我不过是骗骗孩子罢了,何必如此认真呢?”
曾子说:“小孩是处处都跟着父母学的。做父母的怎么可以骗孩子呢?今天你骗了孩子,就是教育孩子学你的样子去骗别人哪!做母亲的骗孩子,孩子以后就不相信母亲的话了。这样教育孩子是不对的。”
于是,曾子杀了猪,煮肉给小儿子吃。
一诺千金,原则问题要么不说,说了就一定去兑现承诺。父母的行为和思考模式及做事的原则一定会影响自己的孩子。作好你的表率,谨慎你的言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