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力练习题-语言暗示练习:快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赞美的话语使人愉悦,幽默的言辞使人开怀,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暗含深意。揭开语言的奥妙,拉近彼此之间情感的距离,这就是自我暗示的强大力量。

    每个人都喜欢适度地被赞美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美妙的赞语可以使我多活两个月。”细细品味,这句话丝毫不曾夸大赞美的积极作用。给予他人以赞美,就是给予他人一种积极的暗示,从而会影响他人美好品德的形成,也会使自己获益匪浅。

    赞美是每个人都共同需要的一种精神食粮,生活中,没有人会不喜欢来自别人的赞美。只要赞美适时适度,不仅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增进友谊,而且能给予对方以鼓舞。事实上,让别人获得快乐的同时,你也收获着快乐。

    可以说,喜欢听赞美的话是人类的天性,它是一种正面积极的心理刺激,对于心理正能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够适时地赞美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他人就会对你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回报你友善愉悦。这样就能实现人际关系的大幅度提升,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也不可忽视赞美的积极作用。不难发现,许多教师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但对于孩子的优点却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从未给予鼓励,正是这种忽视造成了孩子性格发展的不够完善。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对孩子的这些闪光点进行赞美和鼓励,那么,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作家达尔科夫在幼年时期极为胆怯害羞,他不仅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朋友,且缺少足够的自信心。记得有一次,他的老师布劳奇先生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作文,就是这次作业改变了达尔科夫的性格缺陷。达尔科夫曾说过,他对那篇课文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不记得自己到底写了什么,也不记得作文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甚至老师给了多少评分都忘记了。但他却记得在作文本上有四个字—“写得不错”。

    布劳奇老师的这句话一直在达尔科夫的心中闪现,即使过了很多年,达尔科夫依然记忆犹新。也正是这句话,给达尔科夫的人生之路指引出了方向。达尔科夫曾这样说过:“在读到这句话之前,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将来能做些什么,但读了他的批注后,我就回家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这是我一直梦寐以求,但从来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

    就这样,布劳奇老师的一句赞美之言使胆小的达尔科夫重拾了自信心,在他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他接连不断地创作短篇小说,每当写完一篇,他就请布劳奇老师讲评。布劳奇给予了达尔科夫从未有过的指导和鼓励,不久之后,达尔科夫还担任了中学报纸的编辑,自那时起,自信心再也没有离开过达尔科夫的心灵世界,最终他成为了一名作家。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指出:“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个体,适当地给予赞美对于其身心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毫无疑问,每个学生身上都会存在不良习惯和缺点,教师如果只采用批评的方法来力图改正学生的这些缺点,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不仅难以起到好的效果,有时甚至会让情况越来越糟。如果教师能采取赞美的方法,暗示学生“你是好学生”“做得很好”等,那么孩子就会把自身的优点慢慢地发挥出来,从而慢慢地改掉不良行为习惯。

    一位哲学家也曾这样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也就是说,虽然鼓励教师对学生进行赞美,但这种赞美绝对不能是盲目的,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当你发现学生在某一面具有过人的天赋,比其他人做得好时,你就要给予赞美。赞美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一方面,这样才能发挥出学生的潜力。正如布劳奇老师发现达尔科夫的写作才能出众时,就给予了适当的赞扬和鼓励,由此挖掘出了达尔科夫成为作家的潜能。

    在抓住学生的特长去赞美学生时,也可以适当委婉地暗示其存在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审视自己,接受缺点予以改正,了解自身优点得以发扬。此外,不能当学生做了大事时再去称赞,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称赞,即使这种进步是微小的。例如学生这次的作业比上次做得工整,错误率也有所降低,那么教师就应该立即予以表扬肯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注意,学生也才会为了表现得更好,得到更多的称赞而更加努力去学习。

    在学生的教育上,赞美意义重大,同样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上,赞美也不可或缺。商界的传奇人物玫琳凯·艾施曾说:“赞美是管理人员鼓励下属的最佳方式。”在公司的具体管理上,如果能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上,恰如其分地运用赞美的艺术,那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可以说,赞美激励是一门领导艺术,赞美和激励的话语能调动下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充满热情地从事工作。

    可以试想,当领导者看到下属时笑着打招呼,并能够随口说一句“最近工作表现不错”,此话就会在下属心里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要知道,作为领导者说一句赞扬的话并不困难,倘若不能找到员工的优点,那么也可以简单地夸赞一句“辛苦了”,话无论大小,对于下属而言,都是有效的激励和鼓舞。

    得到表扬的下属毫无例外都会产生这样一种心理,即认为我能得到领导的赞赏,说明我工作做得不错,领导注意到我的努力了。当一个人得到领导的肯定后,会更加努力去工作,因为他想要再次去获得肯定。所以说,想要你的下属变得优秀,就要适当地表扬下属,他会朝着你期望的样子努力去做,这并不需要怀疑。

    在一份对员工的调查中,得出89%的人希望得到领导的夸赞。事实上,这种想要被夸赞的心理是再正常不过的,在物质需求被满足之后,人们还希望得到尊重、平等、名誉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赞美就是其中之一,它并不能完全被当做一种虚荣心,而是一个人荣誉感、成就感、价值感的满足。当人的这些精神需求被满足后,其在精神上就备受鼓舞,行动也会随之积极。

    善于赞赏别人,是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教师恰当地赞美学生,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重要基础;领导适时地赞美下属,是鼓舞下属工作热情的重要因素。赞美的力量如此神奇,就在于他人的暗示会转化为一种自我暗示,从而使人变得主动积极。

    1.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赞美的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领导者要善于赞美下属?

    突破别人的心理防线

    在现实生活中,想要去突破他人的心理防线,可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人们常常运用的方法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事实证明,这个方法也卓有成效。

    具体来看,你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突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1.不要贸然否定对方的想法

    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互相体谅与尊重是基本条件。当对方提出一个想法和建议时,你切不可贸然地加以否定。要知道,对方能够对你开口提到一个想法,并征求你的意见,这个想法一定在他心中经过了深思熟虑。如果此时你没有多加考虑就断然地否定了他的看法,那么,只会伤了他的自尊心和感情。自此之后,对方也就不可能再对你袒露任何真实想法了,因为怕遭受到你的否决。

    与他人交往中,适度地揣测对方的心理是很有必要的,由此你才能突破那道心理防线,进入别人的心扉。实际上,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不要去打击别人的自信心,对于意见和建议,可以委婉地提出;如果对方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要用事实理论去感化他,也就是晓之以理的过程,同时要注意避免其心灵受损。如果对方的某些想法只是与你的想法不同,而并不是特别错误的言论,此时就要学会尊重对方,而不要过于争执而损伤感情。

    2.关心对方的心理欲求

    想要拉近彼此的关系,离不开情感的渗入,也就是“动之以情”的过程。给予对方真正的关心,就是要主动地去了解对方的烦恼与欲求。在心理学上,这种方法称为“共感”或“感情移入”。简单来说,只有让对方充分感受到了你的关心和爱护,才会反过来对你表示关心。

    3.用你的心去看对方

    在与对方交往中,不仅要用眼睛去看对方,更要学会用心去看。在与一个人深入交往之前,也许你已经听到了一些关于此人的评价,此时,你就要忘记这些评价。当你带着这些评价去看对方时,很可能你就会看到评价中对方的样子,但实际上这种评价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如果你牢牢记住了关于此人的一些评论,这些看法就会对你的潜意识形成一种暗示作用,也就是先入为主的印象,此后你再去观察对方,潜意识就会不自觉地给予你答案。所以,真正了解一个人,包括他的性格和所思所想,就要用心去看。

    4.寻找共同话题

    想要别人从内心中接纳你,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谈论共同的体验和兴趣爱好。相同的想法会在彼此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从而开启谈话的氛围。交谈时,应避免你问我答的质问型对话,没有人喜欢被质问的感觉,也没有人会不想适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当你谈到一个话题引起对方的共鸣后,你应该留给对方一定的时间,让他说一说自己的经验之谈。必要时,彼此可以讨论交流,由此谈话的氛围就会非常融洽,彼此的关系也会更进一步。

    5.称呼对方的姓名

    当今社会,许多人的头上都被冠上了头衔,其实在实际的交往中,这种头衔只会拉远彼此的心理距离。在人的潜意识中,家人称呼的小名、恋人称呼的爱称,都会让人感到温暖而亲切。所以,想要与他人变得亲密,要避免称呼头衔,最好直呼其名。

    6.暗示自己喜欢对方

    可以想象,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所以,想要进驻别人的心田,让对方喜欢你,首先你要喜欢他。也许在最初交往时,关于对方你还没有全面的了解,此时要让自己对对方产生好感,就要运用自我暗示的力量。

    一位很有名的魔术师哈瓦德·萨史顿曾说过:“我由衷喜爱我的观众们!”在哈瓦德·萨史顿看来,只有自己喜欢观众,并让观众感受他的喜欢,由此观众才会真心爱戴他。萨史顿就曾在潜意识中不断告诉自己说:“喜爱观众!”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哈瓦德·萨史顿举手投足间都流露着对观众的敬意和喜爱,因此,他也得到了观众长久的喜爱。

    7.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

    和想要取得别人喜欢的道理一样,如果想要赢得对方的信任,让对方在你面前展示他的弱点和心理隐秘。首先你要让对方感觉到你完全信任他,此时你就可以谈一谈自己的缺点,坦白地告诉对方你心灵脆弱的一面。

    所谓朋友间的亲密无间,往往就是能够彼此分享痛苦与快乐。不要求毫无保留,但也不可以故意隐瞒欺骗。一定意义上来说,暴露自己的缺点可解除对方的戒心,即对方的潜意识中不会再排斥你,会开始慢慢形成对你的好感。

    8.与对方分享悲伤与欢乐

    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想要找人倾诉的心理,尤其是在巨大的悲痛或是喜悦时,此时你就可以成为其最佳的倾诉者。在对方悲伤时,任凭他们去宣泄泪水,此时不用说太多的话,只要听他们说或者哭泣就可以。在对方因某件事而喜悦时,主动询问他们喜悦的原因,其实在对方的内心中,是非常渴望别人知道他获得的成就的,这会让他们感觉到一点点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所以,当他们可能出于害羞或其他原因而没有主动找你诉说时,并不代表他们不想让人知道或是得到称赞。

    9.困难之时伸出援手

    在人遭遇困境时,是心灵最脆弱和最无助的时候,此时对于能够出手进行帮助的人,他们会对这个人的恩情铭记于心。同时,对方的防范心理在温暖的帮助中也会被感化,从而卸下畏惧之心,真正与你建立起友善亲密的关系。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如何去打开这些封闭的心扉,进驻对方的心房?总结来看,就是要从对方的心理出发,一层一层去拨开对方心灵的防线,真诚关心、了解所爱、满足欲求、分享喜悲,让其心门真正为你而打开。

    1.贸然否定对方的意见会给其心理造成怎样的影响?

    2.怎样理解用心去看对方?

    诙谐幽默的语言是化解尴尬的灵丹妙药

    在人的性格中,幽默感一直被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宝藏,有的人生来就有,但有的可能需要后天培养才能具备。何为幽默感?其实是指一个人时刻表现出的、用言语带来愉快氛围的行为特征。

    在心理学定义上,幽默是指能够使人的心理快速由紧张变为放松的波动。造成幽默感的事物往往是荒谬的、出人意料的,以及令人回味无穷的。在具体实践中,诙谐幽默的语言具有神奇的作用,它能放松身心,化解尴尬。

    美国总统林肯曾遭遇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去出席一个活动,但皮鞋忘记擦了,他只好自己动手擦。此时路过的一个外交官看见了林肯的举动,故作惊讶地说:“林肯先生,您怎么擦自己的皮鞋啊?”林肯当即反问道:“哦?难道我该擦别人的皮鞋吗?”

    无独有偶,美国总统里根也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为在白宫举办的钢琴演奏会而上台演讲,突然总统夫人不小心从座椅上摔落,就在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总统夫人的时候,总统里根风趣地说道:“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在我没有赢得掌声的时候,你就应该这样去表演。”总统的机智和幽默使全场立即欢笑一片,之后,人们给总统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从上述两个故事中不难看出,美国的两位总统都巧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成功地化解了尴尬。其实,幽默的语言不仅仅能让人摆脱窘境,它对于我们的心灵健康也是很有益处的。弗洛伊德在理论中指出,幽默表达着人们被压抑的思想,通过幽默,人们可以释放恐惧和压抑的内心。事实上,大多数笑话都建立在人们潜意识中感到焦虑和害怕的事物上,如很多的笑话中都包含死亡、性和毁灭。当人们开怀大笑之后,这种内心的压抑就会被释放。

    关于幽默,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只能嘲笑一些令人烦恼的事情”。所以反过来看,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人潜意识中压抑着何种心理,就可以通过了解这个人喜欢什么样的笑话而进行推测。

    不得不说,幽默的语言在化解尴尬、烦恼、愤怒等多方面都是作用很大的。它可以减轻人们内心的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甚至在挫折面前也能让人暂时摆脱烦躁而放松下来。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处境比比皆是,如何化险为夷,维持自尊,最佳的办法就是展现幽默感,让一切在笑声中烟消云散。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幽默的话语,对于彼此关系的增进大有帮助。幽默的人,不仅自己能够保持宽阔的心胸和开朗的性情,也能使别人感到愉快,同时,这种愉悦的氛围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和睦,朋友之间更加亲密。

    春天没有美丽鲜花装扮的话就会显得毫无生趣,同样,生活如果没有幽默语言的调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如同一盘没有调料的菜。事实上,具有幽默感的人,其人格特性也会散发出与众不同的气息。正如恩格斯所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优越感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具有幽默感的男人,其豁达的胸襟往往独具魅力,而具有幽默感的女人,往往透露着机灵深邃、轻巧机智的独特气质。

    由此来看,幽默感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它如同一个良方,巧妙运用的诙谐之语可以让药不再苦口,可以在笑声中打开窘迫局面。美国作家艾伦·弗罗这样说过:“如果你希望有所成就,希望引人注目,希望社交成功,那么你就应该学会和别人来点幽默,让大家一起笑。”

    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曾说过:“幽默是人际沟通的洗涤剂,幽默能使激化的矛盾变得缓和,从而避免出现令人难堪的尴尬局面,化解双方的对立情绪,使问题更好地得到解决。”可以说,幽默本身就具有一种力量,一种打破僵局、出奇制胜、化险为夷的神奇魔力。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尴尬局面,培养自己的幽默感显得很有必要。往往一个具备幽默感的人不仅能为自己化解尴尬,也能为别人轻而易举地化解尴尬。

    在柏林曾举办过一场欢迎乌代尔将军的酒会,当时一名年轻的士兵不小心把酒洒在了乌代尔将军的秃顶上。面对这种状况,年轻士兵吓坏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根本不敢抬头看将军的脸,连道歉的话都吓得不敢说。当时在场的所有人也都怔住了,不知该怎么办,当所有人都以为将军要大发雷霆的时候,乌代尔将军却笑着说:“兄弟,你认为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我的秃头治好吗?”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笑了,士兵也摆脱了窘境,酒会又重新欢声笑语起来。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乌代尔将军的大度和宽容之心无疑让人敬佩,其机智的幽默语言使处于尴尬之中的士兵和整个酒会重新活跃了起来,这种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那么,一个人究竟该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呢?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拥有阔达开朗的心态,同时也要拥有广泛的知识,也就是见多识广的智慧。幽默并不是单纯的讲笑话,它需要你能够拥有在细微之中发现深意的思维头脑,如果头脑空无一物的话,你也不可能说出引人发笑和深思的话。此外,幽默感的培养,也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很难想象呆板固执的人能说出幽默的话,相反,他们只会置幽默于死地。

    世间的事,千变万化,意想不到的事情总在不经意间就发生,不想困死于被动局面,就培养一颗灵巧的幽默心,让机智妙言来消除尴尬、化解矛盾。正如爱默生所言:“如果你想统治这个世界,就必须使这个世界有趣。”

    1.幽默的心理学定义是怎样的?

    2.怎样理解弗洛伊德的幽默理论?

    3.幽默感如何培养?

    掌握旁敲侧击这把利剑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比起直接批评,人们更愿意接受间接批评。据调查,人们对直接批评的接受率是20%,而对间接批评的接受率是80%。由此可见,掌握好间接批评,即旁敲侧击的谈话艺术是很有益处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采用旁敲侧击的谈话艺术来处理问题,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在教学中,暗示学生在某方面做得不对,比当面不留情面地指出更易被学生所接受。事实上,教师对学生说话太轻,往往解决不了问题,学生也不会真正听进去;如果说得过重,又容易引起学生的难堪和反感。所以,利用暗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旁敲侧击,既不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给学生自我反省的时间,有时能收到良好的谈话效果。

    旁敲侧击是一种谈话技巧,从心理学上来看,这也是一种间接对学生进行暗示的过程,暗示学生接受某种思想。具体来说,即采用迂回委婉的说话方式,用特定的暗示之语从侧面点拨学生,点明事情要害,使对方潜意识中逐渐接受你传达的思想。

    教师采用旁敲侧击的说话技巧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学生是能够明白教师的意图的,但教师的不明言,即不当面给予批评,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维护,由此他们也会主动自觉地去改正。

    例如课堂上学生常常喜欢做一些小动作,或者喧闹,如果教师立即作出处理,让违纪的学生站起来进行批判的话,那么这名学生内心就会极不舒服。要知道,这种时候学生往往在意的是同学的目光和议论,而不是你真正在说些什么,所以,他不可能真正认识到错误,只会觉得丢脸,对教师和班纪更加抵触。

    教师要知道,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一开始并不是成心犯错,违反纪律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教师此时处理事情就应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不用采取当面批评,可以尝试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如用力盯他一眼,或者朝他略微点点头,或静静走到他面前,敲一下他的书桌,或在他身旁多站一会儿,或叫他回答问题等。总之,教师可以采取的方式很多,要点是要使他知道你已经注意到他的调皮行为,他应立即停止,专注于学习。

    “旁敲侧击”在教学中既可以用来说服学生认真学习,也可以用来批评、劝导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如果能把这种艺术恰当运用,就能启迪学生的心智,令学生自觉警醒。倘若一个教师不懂得暗示的作用,经常性地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在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又会容易诱发学生的自卑感,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消失,一定程度上心理也会受到创伤,留下阴影。

    “旁敲侧击”的谈话艺术,不仅适用于教师的教育,也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形式多种多样,运用也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便于随时随地使用。同时,这种方式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具体的,因为尊重了对方的心理和感受,所以,又能化解他人尴尬,使对方心怀感激。

    有一次,丘吉尔和夫人克莱门蒂娜一起出席一个晚宴。席间,一位外交官对餐桌上的小银盘非常感兴趣,虽然心里想要去向主人索要,但碍于身份,他并不好意思开口。犹豫再三,外交官做了最错误的决定,他偷偷把小银盘藏在了怀中。很不巧的是他的举动正好被女主人看见了,虽然女主人也有意送给他,但偏偏他偷拿的那个是女主人最珍贵的收藏品,家里人都视其为珍宝。她不能擅自决定送给他,但是应该怎么向他说明呢?如果此时走过去当面戳穿他,无疑会使外交官颜面扫地,事实上,女主人并不想让他为难,而且她也不想晚宴的气氛遭到破坏。

    女主人思虑再三,都想不到解决的良策,情急之下,她找到了丘吉尔夫人。克莱门蒂娜想了一下,最后嘱咐丘吉尔去悄悄点一下外交官。丘吉尔随即用餐巾做掩饰,也偷拿了桌上的一个小银盘。然后,他默默走到外交官身边,轻声对他说道:“这种小银盘很漂亮可爱,我也经不住诱惑偷藏了一个。可是你不觉得它会把我们的衣服弄脏吗,所以,我们还是把它放回原位吧。”就这样,外交官羞愧地将小银盘放回去了。

    在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女主人还是丘吉尔夫妇,他们都不想伤害外交官的自尊心,所以自觉地采用了旁敲侧击的方式,化解了尴尬的局面。其中,丘吉尔之所以要模仿外交官的举动,是想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让对方内心减少一些愧疚感,认为偷银盘的不止他一个人,这样对方在心理上就不会过于自责,也不会给以后彼此的交往造成障碍。

    总之,旁敲侧击是一把利剑,它既能起到警醒暗示的作用,又能充分地顾及一个人的自尊心。在生活学习中,如能把握住旁敲侧击这把利剑,那么,相信你的人生将无往而不胜。

    1.从心理学层面怎样看待旁敲侧击这种语言艺术?

    2.教师在教育学生中具体该如何运用旁敲侧击?

    说服的力量,让对方融入你的心理世界

    在心理学上,说服是指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来改变别人的某种想法,而让其接受你所说的观点和意见。说服的过程,其实是对别人潜意识进行暗示的一种过程,也就是常说的他人暗示。

    让他人接受你的暗示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其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受暗示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一般观念认为,年龄越大的人越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暗示,因为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想要让其剔除传统观念而接受新的观念,恐怕有些困难,这也正是老年人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或接受较慢的原因。

    想要说服相对保守的老年人,需要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做特殊规划,也就是说需要全面考虑他们的时代背景、做事风格习惯、思维模式等。经常听到年轻人抱怨父辈等不理解自己,其实根源也就在于年轻人并没有试图说服父辈,让其进入自己的心理世界。所谓的代沟也就是思维观念等差异造成的结果,想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年轻人学会对他人进行暗示的方法,也就是寻找到说服父辈接受自己所思所想的方法,让对方充分融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了解你,认同你。

    因为人的性格、地位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对其说服能够取得何种效果也略有差异。相对来说,有这样几种人更容易被说服。

    其一,社会地位较低者,这类人群往往容易被社会地位较高的人说服。因为从文化素养、知识层面及金钱权力方面来看,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往往更具优势,从而也一定程度上主导了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如高层人物的某种思想就很容易被大众接受。

    其二,从众者。这是一类缺乏自我主见的人,他们喜欢随波逐流、按照他人的想法而行事,所以,他们更容易被说服。其三,社交恐惧症患者。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往往不善于人际交往,因为他们内心总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观点,期望得到别人的好感,但又有着惧怕心理。所以,适当给他们一些鼓励,宽容理解他们,与之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他们就会容易被你说服。

    不得不说,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说服,例如政客的演讲、传教士的传教、直销员的推销等,这些想要通过说服来让对方接受观点、思想和商品的做法,也从侧面见证了说服的强大力量。在美国,竞选活动一直是社会的焦点话题,当无数个候选者站在演讲台的那一刻,也就决定了他能否去说服更多的人。

    说服可以通过言语,也可以通过行动,甚至可以凭借个人魅力。在竞选演讲中,除了思想的深度性和创新实用性,往往一个人的魅力也会相应增加人们的好感,如风度翩翩、谈吐风趣、外表迷人的人往往更具有说服力。事实上,有时候说服必须找到良好的方法,如果方法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有这样一个例子,在英国的一家幼儿园里,很多家长接孩子都不及时。院方为了说服家长准时来接孩子,想到了这样一种方法,就是要求迟到的家长要交额外的钱,理由是必须给予不能及时下班的教师以补偿。

    这种方法究竟起没起到说服的效果呢?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并没有改变现状,而且家长们的迟到更变本加厉了,因为在家长看来,“迟到”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买到的商品,只要付钱就可以任意迟到,由此他们更加心安理得地迟到,而丝毫感觉不到愧疚。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院方的方法之所以没有起到说服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没有抓住家长们的潜在心理,所以也没有起到说服的作用。那么,家长不能及时接走孩子的心理是什么呢?

    倘若是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及时来接走孩子,此时院方就要针对他们对工作和家庭两个方面的态度来寻找突破口来进行说服。家长的心理可能是工作至上的原则,通过暗示他们子女的教育对于其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从而来使他们自觉地履行接走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倘若家长是因为一些其他无关紧要的原因,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得到照顾而没有及时接走孩子的话,院方暗示的方向就是要强调孩子与父母感情的建立,要让他们认识到任何人对孩子的照顾都不可能与父母的照顾相提并论,因为父母的爱让孩子感到更加幸福和温馨。

    总之,说服想要取得最佳效果,就不可忽视不同的心理特征。同时,说服也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注意熟悉性。无论你是想通过话语还是举例来说服他人,关键的一点是要抓住被说服者所熟悉的范围,只有如此,才更容易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和想法,从而达到说服的良好效果。

    其次,遵守相似性原则。相似性是指倘若你与被说服者的处境相似,那么你所说的话就会让对方感同身受,最终实现说服的目的。再次,变主动说服为被动说服。主动说服之所以难以达到说服的目的,就是人们潜意识中会自动排斥强加的意念。当一个人是带有目的性接近你时,你的心理就会马上产生厌烦之感,由此他无论说得如何唯美动听,你也不容易接受。而被动说服,是一种间接形成暗示的做法,例如经常出现在电视里的广告,在你无意识经常反复地观看后,潜意识就会记住这种商品,由此不用他人推荐,你就会考虑使用它。

    不要轻视说服的力量,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说服”与“被说服”之中,不经意间你可能正在接受着别人的暗示,或者你正在试图让别人接受你的某个观点。所以,学会说服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进彼此之间更深的了解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1.哪几种人更容易被人说服?

    2.说服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