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力练习题-人际交往暗示练习:潜意识营造的社交关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为何而恐惧,又为何而自卑逃避,当这一切都让人充满疑虑的时候,暗示将为你揭开所有的谜底。解读交往心理,探究恐惧根源,营造最佳的人际关系。

    你有社交恐惧症吗?

    社交恐惧症又被称作社交焦虑症,它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主要发病于青少年之中,主要表现为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社交恐惧症最早被发现于1985年,但当年并未被重视,直到十几年后,人们才渐渐意识到它的巨大危害。

    在现今的社会中,社交恐惧症已经成为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有越来越多的人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或者在公共场合露面。患者只要面对陌生人或在人群密集的表演场合,就会产生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有时这种症状又被当做是害羞的表现,但很显然这种病症已经超出了害羞的范畴。

    社交恐惧症会对一个人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往往严重的患者已经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生活,甚至会对患者的内心产生非常巨大的伤害。恐惧症患者会有着严重的自卑心态,他们不敢与别人去交往,即使交往,也会不断地胡乱猜测对方是不是讨厌自己。长此以往,社交恐惧症患者会望而生畏,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进而使社交恐惧的症状进一步恶化。

    那么,如何去分辨自己是否患有社交恐惧症呢?其实,社交恐惧症患者通常会有以下细微表现。

    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可分为两种,即一般社交恐惧症和特殊社交恐惧症。其中一般恐惧症患者的症状主要是不敢接触太多人,但还没有达到完全不敢涉足的状态。患者在人群下进行活动时,比如走路、逛街等,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患者会认为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他,注视着他的每个小动作,所以心情非常紧张和担心,总是想尽快逃离。他们往往不敢与陌生人接触,更害怕在公共场所吃饭或聊天。

    特殊社交恐惧症患者主要是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感到恐惧,而并不是对所有的公共场合都感到恐惧。例如某些人上台表演或当众演讲时,会感到特别的恐惧,说话会结巴,严重者会张口结舌,直冒虚汗。这种恐惧症的患者多是经常要进行演讲的演讲家或主持人等。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异常,具体来看,通常包含以下几种表现。

    其一,面恐惧,脸色羞红。

    一般社交恐惧症患者在人前时,会由于害羞而脸红,也许正常人对这种脸红只是会感觉不好意思,但不会想太多。但恐惧患者却会表现出过度的焦虑,会在心中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羞耻感。由此患者就总想去掩饰自己的窘境,不想被人发现他的脸红,由此内心就处于一种十分煎熬的状态,十分苦恼又不安。

    长此以往,患者会不想出现在众人面前,甚至因为惧怕公车上人们的目光,而不敢去乘公车。有很多患有恐惧症的患者,他们总是在别人上车之后,再匆忙地跑上车。但如果公车上有人看向自己,他们又会紧张不安起来,他们甚至不敢坐下,只站在车门口或角落,以防与别人对视或接触。

    通常社交恐惧症患者为了掩饰自己的脸红,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例如有的患者就会在出门前先喝上一杯酒,以使别人认为他脸红是喝酒所致。而有的患者甚至假装跑着上车,以使别人误认为他脸红是由于奔跑导致。

    其二,视线恐惧,不敢直视别人。

    社交恐惧症患者通常会闪躲别人的目光,他们在与别人见面和聊天时不敢正视对方,一旦视线一不小心与对方的视线交汇,就会感到非常难堪,从而更加局促不安。虽然患者有心想要自己稳定下来,但无论采取怎样强制的外力,事实证明,他们很难办到。

    有时患者过度强迫自己镇定,但结果更加事与愿违,从目光的不能直视会最终发展为与对方交谈都发生困难,表现为谈话前言不搭后语,让人不知所云。另外,患者往往害怕别人的视线,他会感觉旁边人的视线总是在注意自己,或者以为别人以为他在看对方,而感到不快。所以,患者的身心在人群中总是处于痛苦的状态。

    其三,表情恐惧,自感貌不如人。

    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很可能令他人反感。尤其是眼神,患者往往认为自己眼神会令人感到害怕,或认为自己的眼神毫无光彩等。例如有的患者就一直坚持认为自己的眼睛过大,黑眼球突出,这样的样貌也绝对会被人瞧不起,所以他总在难过和怀疑当中痛苦挣扎。即使别人告诉他,他的眼神很有魅力,他也很难相信。

    有的患者更不自信,他们坚定地认为自己长得很丑,所以总是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有一位患有恐惧症的公务员,他认为自己说话时嘴唇歪斜,由此他又臆想般地以为这样会令他人不高兴,而最终竟然因此而打算辞职。由此来看,这种心理的自我暗示会产生多么可怕的结果。

    总之,很多恐惧症患者都不约而同地对自我的面貌感到不满,甚至是过分悲观。有的人感到自己即使再笑,也会被别人误以为是哭,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生得一副哭丧相。有的人则认为自己眉毛、鼻子长得过于病态,别人看着就会心生厌恶。其实,这种种表现都无疑是自我在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因此通过心理暗示进行治疗是有痊愈的可能的。

    除此之外,恐惧症患者有时也会伴随异性恐惧和口吃恐惧。患者在面对异性时,会口干、舌燥、冒冷汗,不能直视异性的眼睛,严重时会话也说不出来。而口吃恐惧不是指先天那些口吃患者。恐惧症患者的口吃只发生在特定情境下,如与别人进行交谈时,往往就不能顺利交谈。但如果让患者自己独处,他就能正常地朗读和说话,没有任何异常。

    治疗社交恐惧症可以采用催眠疗法,也就是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来清除患者的心理疾病。当通过言语暗示使患者被成功催眠后,患者处于无主观意识情况下,大脑中的潜意识会吐露真相。医生在暗示性语言的诱导下,会得知隐藏在病人记忆深处的事情,以及造成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本事件。可以说,这种方法能够找到发病的根源,最终会通过暗示等方法实现患者病症的治愈。

    社交恐惧症并不难治愈,只要寻到发病的因由,就能通过一定的治疗方法来治愈病症。所以,一旦发现有社交恐惧症发病的征兆,应及时配合治疗。

    1.社交恐惧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异常有哪些表现?

    2.怎样治愈社交恐惧?

    用自我暗示消除交际心理障碍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想要得到真正治愈,最有效的方法无外乎追溯此病的发病根源,之后才能对症下药,彻底让患者摆脱社交恐惧症的困扰。

    经过研究分析,一般认为社交恐惧症的病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遗传因素。虽然恐惧症遗传的概率并不是很高,但也有着明显的遗传倾向,尤其是女性亲属之间遗传的可能性最高。并且多表现为广场恐惧,患者的主要症状常常表现为心动过缓,容易发生晕厥。

    其二,家庭原因。如果孩子从小时候开始就长期受到压抑,与外界接触过少或根本没有接触,那么就非常容易产生心理扭曲。

    其三,心理社会因素。在与人交往中,可能长期受到拒绝,由此心里积压的自卑越来越严重,认为自己貌不如人或哪方面存在缺陷,从而造成不敢再与人交往,甚至开始回避社会活动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想要让患者克服社交恐惧症,主要还要从患者的心理着手。事实证明,心理训练是克服社交恐惧症一种比较有效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增强患者自信心的心理暗示基础上,要让患者产生“我很不错”的观念,并要患者坚定不移地相信。

    通过对许多恐惧症案例的分析研究,普遍认为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病因是缺乏自信。事实上,不仅是社交恐惧症患者,我们每个人在与陌生人或比较在意的人交往时,都会不自觉地产生紧张感或激动感,伴随这种激动兴奋的情绪,也会出现心跳加快,脸红等特征。所以说,社交恐惧症患者之所以对自己脸红而感觉不安,而不是如正常人一般马上恢复平静,其实根源就是自己内心自卑情绪在作祟。

    患者由于缺乏自信,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包括外貌、行为举止,甚至在别人面前的每一句话,都会让他感到不安。他害怕自己脸红,认为只要他脸红,别人就会议论纷纷。由此他虽然极力想要消去脸红,但往往适得其反,变得更加脸红。久而久之,这种见人脸红的现象便成为了习惯。此后无论与任何人交往,只要接触到人并进入交谈的环境,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出现脸红。

    用心理暗示来治疗患者这种缺乏自信的现象,就是要努力让患者通过自我暗示来摆脱自卑,前提一定要患者学会勇敢去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找到优点和长处。此外,有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之所以害怕与人交往,可能与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有关,此种情况的治疗,就需要从帮助患者正视心理创伤着手。

    汤姆是纽约电视台的编辑,他患有社交恐惧症,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害怕见到老板、害怕面对陌生人、不敢正视女同事。之后,他到美国皇后区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治疗师最终决定采用催眠治疗来帮助汤姆。通过催眠术来寻找隐藏在汤姆潜意识中的创伤,然后用直接暗示来帮助患者消除创伤。

    治疗师让汤姆双手握拳,然后眼睛与治疗师对视,不能分神,要一直望着治疗师的眼睛。汤姆这样做了之后,治疗师把双手放在汤姆双手上,然后暗示汤姆握紧双手。随着汤姆的手握得越来越紧,突然他的双手颤动起来,眼睛也紧紧地闭上。治疗师意识到汤姆已经记起痛苦的经历,他暗示汤姆说出来。

    原来,造成汤姆社交恐惧症的根源是他小学时的不愉快经历。当时他一直受到学校小霸王的欺负,很多人都嘲笑他是个孬种,他被警告不许对父母讲,害怕的心理就这样形成。得知发病的根源后,治疗师接下来打算帮助汤姆消除这种恐惧心理。

    治疗师的第一步就是要催眠汤姆,他暗示汤姆把他的愤怒集中在双手上,让他想象他已经不能把双手分开,当汤姆真正感觉到无法分开双手时,此时代表他进入了催眠状态。之后,治疗师暗示汤姆睁开眼睛,在他的眼前,是那个小霸王(其实是治疗师),治疗师鼓励汤姆勇敢面对他。治疗师不断暗示汤姆说:“你很强大,你能战胜他。现在,就大胆说出挑战小霸王的话。”汤姆接受了暗示,他慢慢开始勇敢地对小霸王说狠话。就这样,治疗结束后,深藏在汤姆潜意识中对小霸王的恐惧消除了。治疗师表示,消除了发病根源之后,汤姆的社交恐惧症也将很快得到完全治愈。

    由此可见,用自我暗示来消除交际的心理障碍,最为关键的突破口就是找到发病的根源。当内心潜藏的某种创伤或是悲痛心事被消除后,人的恐惧心理也会慢慢消失,从而就将摆脱自卑等症状,然后充满自信地去进行人际交往。

    1.造成社交恐惧症的普遍心理病因是什么?

    2.治疗社交恐惧症的突破口是什么?

    不要越过人际关系界限

    在人际交往中,最应该注意的就是不要越界。人的心理世界有着需要隐藏的东西,正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这种秘密被隐藏在内心深处,如果你不顾虑对方的感受随意去探究,只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

    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应具体注意哪些事情呢?这几个方面是必须加以注意的。

    1.拯救思想

    拯救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切不可把自己当做拯救者或救世主。尤其在与他人初次交往中,不要越过沟通了解的界线,不要热情地去打听对方的一切,因为这样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有很多人在交往中表现得过于热心,他们不自觉地想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参与其中,根本不注意别人是否真正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其实,适当地给予帮助并没有错,但一旦关心过度,就会让别人内心产生不舒服感,觉得你干预过多,从而慢慢抵触与你的交往。所以,在交往中,给予彼此自由的空间是必要的。

    2.控制欲望

    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男女交往中,控制欲会特别的强烈。很多人甚至产生对方是自己的、归自己所有的错觉。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潜意识中都有保护自我的意识。所以,当别人试图控制你,你的自我意识就会觉醒,排斥对方的掌控。

    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对方,给对方以独立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才能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控制往往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好的暗示,当你把别人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或工具,不关心对方的感受时,对方的内心就会感到压抑,感觉自我的人格遭到了侵犯,从而会产生愤怒的不良情绪。

    当一个人的控制心理越发严重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变态的人格,他会跟踪、调查对方,甚至限制人身自由。这种人的内心因为受到不良暗示,所以潜意识中总会产生胡思乱想,如遭到了背叛,怀疑对方有事情隐瞒自己等。所以,良好关系的建立一定要注意防止控制心理的产生。

    3.依赖心理

    毋庸置疑,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依赖,在人际交往中,你过于依赖对方,会让对方的内心产生压力,从而避免与你交往。而长期存在依赖心理,会让一个人的内心越来越脆弱,甚至丧失自我生活的能力。

    依赖心理的形成与家庭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一般父母过于宠爱孩子,或者家庭生活中女性居多,就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依赖的人习惯于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去做,这种人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往往会引人反感。

    4.讨好行为

    心理学上认为,讨好属于一种自体客体移情,主要表现为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而去细心揣摩别人所思所想,讨别人开心。这种强迫自己迎合别人心理的做法,其实是对自身潜意识的背叛,长此以往,人会变得虚伪。

    想要与他人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切忌用讨好来达到目的,因为用迎合别人建立的关系往往是不牢固的。如果你不能长期给别人带来实际的好处,你们的友谊也不可能得到长久的维持。事实上,想用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也是不可能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一个平等互助的关系,当你主动讨好对方的时候,这种人际关系就失去了平衡,别人是很难尊重你的。

    5.猜疑情绪

    每个人内心中都暗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不要认为自己能够猜透别人的心思,这本身就是人际交往的大忌。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这样两种人,一种喜欢猜疑别人,一种害怕被别人猜疑。

    喜欢猜测别人的人,其实他并不是真正了解别人,完全猜对了别人的想法。这种人往往在自我欺骗、自我暗示说,别人正如你猜测的那般,即把自己的猜测强加到对方身上。当你期望别人是一种样子,别人却是另一种样子时,此时你的潜意识就会接受不了,自觉开始去排斥对方。

    而总是担心自己被别人猜测的人,他们的潜意识是自卑的,对于自我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怀疑自己。所以他们回避与人接触,不善于人际交往,当担心别人猜疑的心理越来越严重时,他们的内心也会出现臆想,时刻感觉自己被跟踪、被监控,以致最终精神崩溃。所以说,人际交往中,不要过分去猜疑别人,也不要以为别人在猜疑自己,这样人际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6.窥探隐私

    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些基本个人信息是可以互相说明的,如姓名、工作和年龄等。但涉及一些私密话题,就应该避免谈及,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想过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秘密。

    如果你有意去窥探别人的隐私,别人就可能认为你动机不纯,从而与你断绝来往。我们说,家人或亲密的朋友之间,是可以分享秘密、交谈感受的,但有时人们也会注意一定的度,不完全暴露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没有到达朋友阶段的人际交往中,窥探别人的隐私绝对是大错特错。

    7.道听途说

    与人交往,要用自己的眼看、自己的心听。也就是说,真正想要去了解交往的人,就不能听他人怎样评价对方。往往别人的话会对你产生暗示,让你不假思索地盲目接受,但你很难保证这种评价不是主观的、有失偏颇的,甚至扭曲实情的。

    真正善于保持人际界线清楚的人,不会理会流言蜚语,他们相信眼前的事实、自己的分析,能够维持理性,与他人保持良好且持久的人际关系。

    1.控制欲在交往中会产生哪些危害?

    2.担心被别人猜疑的人,呈现怎样的心理状态?

    开发自信的潜能

    潜意识的巨大能量不仅能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还能提升自我,重塑自我。之所以人们没有充分发挥出潜意识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缺少自信,而束缚住了潜意识的发挥。

    倘若一个人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那么,他的潜意识就会信以为真,认为他真的不具备某种能力,至此也就真的缺少了这项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往往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是能够独立思考、自信心很强的人,他们因为很好地运用了潜意识,所以激发出了潜在能量。

    建立自信心,不仅能够使一个人变得乐观积极,更能提升一个人的思想和创造力。换言之,往往潜意识中具有自信因子的人,大都拥有着坐怀不乱、处事不惊的良好心态。那么,一个人究竟如何去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呢?其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正视自己的缺点,延伸自己的优点。

    缺点每个人都有,但自信乐观的人天生就能正视缺点,他们不会因缺点而自卑或过分难过。所以想要建立自信,就要从正视缺点开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缺点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又何以去谈自信呢?所以,你要试着面对自己的缺点,并不断地自我暗示说“有缺点不可怕,你会克服它”。

    在认清缺点后,你要开始寻找自己的优点,正如每个人都有缺点一样,其实谈及优点,无论任何人都有自己核心的、独具的优点。你要在自己身上仔细寻找,哪怕是细微的小优点都不能错过。你找到的优点越多越好,这对于你自信的建立至关重要,你可以尝试一直暗示自己说:“我的优点比我想象的要多。”

    除了自己找寻优点外,你也可以试着让父母、朋友来说一说你的优点,不论是哪方面都可以,如做事细心、心思缜密等。当你完全知道自己具备哪些优点后,再去从事某种活动或做某件事情时,如果信心不足,感到焦虑,就可以在心里默念你的这些优点,暗示自己说:“你有能力做到的。”当你无数次这样告诉自己后,你的潜意识就会慢慢接受你的这种自信,从而让你变得越来越自信。

    其二,近朱者赤,多和自信之人交往。

    除了自我暗示之外,他人的暗示对于一个人自信的建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和充满自信的人多交流,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积极开朗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一定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也受到启发。随着身边自信朋友的增加,你也会慢慢融进他们的谈话氛围和思考模式中,开始学会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同时,朋友对你的鼓励和肯定,会给你的潜意识以暗示,你是优秀的,这点是不容怀疑的。

    其三,相信自己,不要怀疑自己。

    自我暗示如果要起到效果,就一定要建构积极正面的暗示。如果你总是怀疑自己,不断地对自己说“我恐怕做不好”,那么,你的潜意识就会慢慢接受这种思想,也就会真如你所说的,你无法去完成某件事。

    相信自己,多给予自己以肯定,对于心理的强化有着明显的作用。任何事情在没达成之前,结果都是未知的,此时树立积极的心态总要好过消极的心态。要记住,所有人都不是天生就会从事某件事,每个人都是从不知道到知道,从不会做到会做。永远相信自己,重复对自己暗示说:“只要想做,就能做到。”事实上,困难永远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没有战胜它的信念。

    其四,建立目标,挑战难事。

    自信心的建立,根本上还要用成功来维护,也就是说,你要把自我暗示的心理付诸行动,在相信自我的基础上达成所愿,由此你的自信心才能倍增。你可以尝试为自己建立一个奋斗目标,写下每天的计划,当初级目标达成后,你要试着对自己说“你可以做到更好”。然后再制定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也许对于你来说还十分困难,甚至都不敢去期望成功,但不敢挑战,就永远不可能成功。所以,你要自我暗示说:“我敢于接受挑战。”

    树立自信心,不仅可以使潜意识的能量得到最大的发挥,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外貌。不要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事,虽说一个人的相貌是天生的,但是你内心怎样去认定它,它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倘若你的外貌并不尽如人意,那么你相信吗,只要你从潜意识中相信它是好看的,它就会变得独具魅力。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托尼·里特尔教授指出,心理暗示完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容颜,举一个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很多人暗示你说:“你笑起来很好看”,那么你就会经常充满自信地去笑,而事实上你笑起来也确实变得好看了。

    倘若你对自己的容貌一开始就缺少自信,那么你的容貌就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倘若你从小就对自己的样貌充满自信,那么你的样貌就会越来越完美。关于这个论点,里特尔教授特意对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和罗纳德·里根之间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很多人看来,林肯的样貌不能说是好看,不仅别人这样认为,就连林肯本人也这样认为。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能听见林肯总统在调侃自己的长相。林肯总统对自己样貌的不自信,根源于小时候大家的评价暗示,自此,林肯总统潜意识中对自己的样貌就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与林肯总统不同的是,里根总统的样貌被公认为英俊迷人。其实,在他很小的时候,人们就暗示他是一个“小帅哥”,可以说,里根总统是在这种赞扬声中长大的。他对自己的外貌可是非常自信,对于众人的追捧,也是心安理得。

    里特尔教授之后对两位总统相似年龄段的照片等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林肯总统变得越来越丑,而里根总统则变得越来越英俊。”我们知道,人的样貌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适当改变,一个男性尤其会变得越来越成熟,而不再显得那么难看。但从林肯总统的样貌变化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外貌不仅没有变得更好,而且变得更加糟糕了,甚至连‘成熟之美’都没有形成。

    究其原因,林肯总统潜意识中一直对自己样貌很不自信。在长期“我长得其貌不扬,很难看”这种暗示下,林肯总统的样貌事实上很难向好的方面发生改变,而只会向更加难看的方向转变。这就像相信一件事能够做成时,它就可能真的做成功;反之,倘若抱着怀疑的态度从事某件事情,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里根先生因为一直对自己的样貌充满自信,所以他变得越来越帅了。在美国人心中,里根不仅是一位曾经的好莱坞影星,有着出众的外表,更是人们推崇的总统,他的自信,他面貌所散发出的成熟睿智,无不给人以信赖感和安全感。

    里特尔教授认为,林肯总统的潜意识中一直将自己看作是一个“面恶心善”的人,而正是这种对潜意识的不断暗示,使林肯的样貌朝着这种想法而改变。

    反观,里根总统的潜意识里是用“全民偶像”的视角暗示自己的,由此里根总统的外貌变得越来越出众。最终里特尔教授得出结论,造成两位总统微妙差别的真实动因是对自我的暗示不尽相同。暗示改变了一个人的容貌,这点足以证明。

    随后,里特尔教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调查,通过对多数人的调查得知,往往相貌出众的人,也是自信心比较强大的人,他们在社交中,表现出阳光大方、积极主动、乐观达观的优良性格,深受人们喜爱。

    相反,一些样貌并不出众的人,心理上也倾向于自卑,他们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在人际交往中,沉默寡言,无法与他人很好地交流。事实证明,对外貌不自信的人,对待其他事情往往也缺乏自信。倘若能改变对自身外貌的认知,整个人的气质都会得到改善,那时不出众的外貌也会变得看着顺眼、舒服、阳光。

    人对外貌认知改善后,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心理的转变,有一个自信的容貌往往能令人消除心理的消极心态,变得乐观积极。关于这一方面,英国人就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纽约市的一所监狱里,人们对一部分囚犯进行了面部矫正手术,由此许多“面目凶恶”的人变得“阳光俊朗”。当这些容貌得到改善的囚犯离开监狱后,人们发现他们已经改正了恶习,而那些面目没有得到改善的犯人,有很多还是干着违法的勾当,制造着新的犯罪。

    由此来看,一旦一个人对自己相貌充满自信,那么就等于他受到了良好的暗示,他会对自己更加的肯定,无论是思想和行动,都充满积极和正面的能量。现代医学理论就曾指出,人在接收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之后,荷尔蒙分泌就会相应加大,从而加快新陈代谢的运行。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将变得充满活力、激情四射,无论是心理机制还是生理机制,都将得到改善。

    实际上,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远没有我们想象的可怕,在没做之前我们总是担惊受怕,但当结果出来之后我们才发现它并没有那样难以企及。正如同第一批勇于攀登珠峰的人一样,他们在刚开始挑战时,也许很多人都认为那根本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实现,但有人还是做到了。那些登上珠峰顶端的无畏者,他们就有着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缺少其中哪一样都不可能坚持到最后。

    1.如何去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2.如何理解“相信自己,就是要多肯定自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