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发迹史-从总统到皇帝的玩火之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袁世凯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关于他迷信的传说很多。有人说,袁世凯称帝就是因为迷信可以冲喜,让自己活过60岁。也有人说袁世凯对称帝一事预谋已久。不管怎么说,袁世凯就是因为称帝,急剧走上下坡路,只做了83天皇帝,便匆匆下台。不久,便忧愤而死。很多人说袁世凯称帝失败是因为开历史的倒车,全国人民都反对。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迷信的袁世凯

    袁世凯虽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听进孔圣人不提“怪力乱神”的忠告,相反,他对怪力乱神非常迷信。

    有一则小故事最能说明问题。

    袁世凯有一个非常宝贵的翡翠壶,是慈禧送的。有一次,一个丫鬟在打扫的时候,将这个壶不小心打碎了,当时袁世凯还在睡觉。这丫鬟吓哭了,碰上了袁世凯的一个姨太,这个姨太是个好心人,她就教丫鬟一招。

    丫鬟听了,心里没底,但想还是试试吧!

    袁世凯醒来后,看到地上的碎片,大怒,问怎么回事。丫鬟腿脚发抖,说:“我不敢说。”

    袁世凯大吼:“有什么说什么,快说!”

    丫鬟说:“我进来时吓了一跳,看到床上躺着的不是大总统,惊慌之下,不小心把壶打碎了。”

    袁世凯听了更加气愤:“什么?床上睡的不是我,难道还是别人了?”

    丫鬟满脸惊恐地说:“我看到床上躺着一条金龙,龙鳞上散发着道道金光。”

    袁世凯一听,脸上阴晴不定,过了一会儿,才说道:“胡说,这事儿可不能传出去。”说完,袁世凯不仅没有责怪丫鬟,还给了她一些银子。

    袁世凯就是这么个迷信的人。以前曾有看相先生说他“贵不可言”,自从当上了大总统,他越来越相信这类宿命的东西。

    1915年5月份,在四川省境内的一个溶洞里发现了嵌在岩壁上的恐龙化石,一些钻营之徒就趁机对袁世凯打报告,说这是真龙出洞的信号。袁世凯居然深信不疑,还拨款几十万保护和修缮这个溶洞。其实,大家知道,恐龙和中国传说中的龙完全是两码事。

    后来呢,袁世凯家里的祖坟上长出了两根紫藤,也被人附会成双龙附祖、天子诞生的祥瑞之兆,袁世凯对这些全部笑纳。这些迷信让他深信自己是天命所归。

    据说,在称帝之前,袁世凯几乎就把自己当成了真命天子。以前他叫女儿们读书时,经常说:“再不好好读书,不给你们饭吃了。”后来,居然改口:“要好好读书,都快当公主了。”

    由此可见,袁世凯确实是一个思想非常陈旧的人,当皇帝带给他一种发自心灵的喜悦,其实,当时他就是无冕之王,皇帝对于他只不过是一种称谓而已。但是一想到当皇帝,他还是全身激动。

    当然,迷信的远远不是袁世凯,旧中国很多人都迷信。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说袁世凯不是金龙投胎,而是蛤蟆精投胎。老北京中流传北京西山有十个“怪物”,这是个怪物都是修炼千年的动物,通了人性之后,投胎人间,为祸苍生。

    这十个怪物分别是:熊怪多尔衮,獾精洪承畴,呺鸟吴三桂,狼精和珅,驴怪海兰察,猪精年羹尧,蟒蛇曾国藩,猴精张之洞,狐狸精慈禧太后,蛤蟆精袁世凯。

    相传,袁世凯登基的那一年,北京陶然亭附近蛤蟆叫声震天,据说是袁世凯的元神到了陶然亭,所以蛤蟆才呱呱乱叫。所谓的蛤蟆精自然是迷信说法,是老百姓通过取笑袁世凯长相来表达对政治人物所作所为的不满。

    蛊惑人心的复辟前奏

    称帝是袁世凯一生中最大的赌博,他在挑战一个时代,尽管他之前进行了一系列的思想准备,但还是无法抵御时代的力量。

    几千年帝制都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袁世凯想称帝,自然免不了尊孔这出戏。

    他在居仁堂接见了孔子的七十六代传人,衍圣公孔令贻。

    孔令贻先说了一番客套话:“大总统当选,是民国的幸运,也是孔家的幸运。先圣的地位所以尊崇到今天,离不开大总统的支持和尊崇,作为孔子的七十六代传人,我感激不尽。”

    袁世凯庄重地说:“孔圣人是万世师表,儒家学说放之四海而皆准,好比日月江河,万古不变,当然应该祭祀孔庙,让后人瞻仰。”

    两人又交流了彼此对于儒家精神的心得,袁世凯痛斥纲纪败坏,乱党兴起,并说要解决这种道德败坏的局面非儒家思想不可。

    没过多久,袁克定从德国养病回来,腿仍然有点瘸。袁世凯很关心地问:“腿好点了吗?”

    袁克定摇摇头,气馁地说:“德国医生说过了治疗时间。”不过,袁克定马上兴奋地说:“病虽然没治好,不过孩儿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父亲。”

    说完,袁克定拿出德皇威廉写给袁世凯的信。德皇在信中说,中国只有实行帝制才能强大。

    德皇威廉还给中国帝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中国跟日本是邻国,日本实行皇权,结果很强大;中国西接英国和俄国,这两个国家都是搞君主立宪,也都很强大。至于美国,跟中国相隔万里,不能给中国什么援助,所以不该学美国。况且呢,民国的军政要人都是一些旧式人物,搞帝制更加如鱼得水。威廉还假想英国和日本都很欢迎中国加入帝制大家庭,威廉更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中国搞帝制,他第一个支持,运送武器和货款。

    袁克定兴奋地说:“孩儿在德国那么长时间,仔细观察后发现,德国所以那么强大,就是因为尊重皇室,皇权就是最高的权威。”

    袁世凯表示同意。

    袁克定又说:“德皇威廉是何等英明的人,他的意见父亲一定要采纳。在中国,只有帝制,才能图强,父亲就做一个新王朝的创始人吧!”

    袁世凯笑笑说:“你说的很对,中国人的性情很适合帝制,但是这种事情急不来,必须得慢慢来,就像下棋一样,每一步都要谨慎。”

    袁世凯的意思,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温水煮青蛙。如果袁世凯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也不至于落得那么狼狈的下场,他还是急了点。

    1914年,很多人在讨论复辟的事,清朝的遗老们突然之间变得兴奋躁动。当然,他们以为是宣统复辟,袁世凯听到这个消息很不爽,赶紧下了一道命令,说共和是相当好的一种制度,谁再敢说复辟者抓起来。

    袁世凯召集心腹们讨论复辟问题时说:“宣统是满族人,已经退位,如果真要复辟,也要立汉族的。清朝本来就是从明朝的手里夺得江山,我们要找皇帝,最好是找朱元璋的后代,如果找不到,找个姓朱的也凑合。我们这里不有一个现成的吗?朱总长(朱启钤)就可以当皇帝。”

    众人听了, 有人以为袁世凯在开玩笑,有人觉得袁世凯准备公开帝制了。

    没错,袁世凯确实准备动手了。他准备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大典,同时告令天下。

    冬至前三天,袁世凯就开始斋戒了。这是当皇帝的信号。

    在中国古代,皇帝自命为天子,每年要举行两次祭天大典,一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的,另外也是祈求上天保护。第一次是在正月十五,祭天的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第二次在冬至,感谢皇天这一年来对国家的庇佑。

    祭天的地方被称为天坛。

    冬至那天,袁世凯实行了宵禁,让城管们赶走街上的小商小贩,警察们挨家挨户通知,这天所有人必须呆在家里,不准留亲朋好友。老百姓看这架势,就知道上面来真的了,复辟不是谣言。

    整个祭天仪式非常庄重,甚至比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时还庄重。袁世凯也显得相当虔诚,仪式结束后,他有一种类似于吸鸦片的感觉,感觉自己真变成了龙,飞上了天。

    想当太子的袁克定

    虽然袁世凯一直比较看好袁克定,但袁克定一直被人嘲笑“野心大,能力小”。

    一天,袁克定的弟弟袁乃宽跑来对他道喜。袁克定问喜从何来。

    袁乃宽说:“张宗长会占星术,他推算了你的星命,说你将来要当二十年的皇帝。”

    袁克定在迷恋权力方面跟袁世凯有得一拼,听到这话哪能不动心。这个张宗昌是袁世凯老师张謇的儿子,在官场上没有混出名堂,平时想方设法讨好袁克定。但袁克定很傲慢,看不起他。为了取得袁克定的信任,谋个好差事,便编造了这么个谎言。

    袁克定听到这个好消息,一改往日的态度,把张宗长叫来,恭敬地请他坐下,问:“听说你推算了我的星命?”

    张宗长见袁克定相信了,郑重其事地说:“我认真推算过,从明年开始,公子就开始有天子的气运,可以当上二十年的太平皇帝。但是,如果大总统当终身总统的话,只怕会误了公子的大事。”

    袁克定听了,面色焦急,问:“有没有两全的方法?”

    张宗长笑道:“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吹帝制,先让大总统当皇帝,然后劝说大总统颐养天年,传位于你。”

    袁克定又问:“如果有人反对怎么办?”

    张宗长笑答:“现在公子手下有这么多打手,不服的话就镇压。”

    袁克定点点头,嘱咐他:“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张宗长会意:“这个你放心,我何尝不希望公子当上皇帝。”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一度想以清明的领导人自居,对“任人唯亲”非常忌讳,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他的儿子们没有一个在外做官。这对于喜好权力的袁克定自然是件痛苦事。

    袁克定憋得很久,终于迎来了机会。民国建立后几年,袁世凯发现北洋军派系林立,山头倾向非常严重。袁世凯便着手打造了一支模范团,本来袁世凯想让蔡锷担任模范团团长,袁世凯挑选革命党人蔡锷,明显是想制衡北洋的那些老部下。自然,他这个提议遭到北洋将领们的反对。

    正好袁克定从德国回来,讲述了德国的一些经验,说德国皇族不当官,只在军事部门任职。所以,袁克定毛遂自荐当模范团团长,袁世凯听他说得头头是道,勉强同意了。

    当上模范团团长后,袁克定的作风完完全全是个太子党,颐指气使,目中无人。但由于是未来的太子,很多人趋奉他,政治投资就是这样的,押的不是人品,而是前途。很快,在袁克定的麾下,聚集了一大批鸡鸣狗盗之辈。

    在很多人眼里,袁世凯犹如曹孟德,而袁克定好比就是曹丕,更巧的是袁克定的二弟袁克文还真是个文才,喜欢饮酒赋诗,被人戏称为曹植。

    随着袁克定势力的膨胀,为了尽快当上太子,他使了一招瞒天过海。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伪造《顺天时报》。

    《顺天时报》是袁世凯必读的一份报纸,听名字我们还以为是袁世凯政府办的呢,其实是日本人办的汉文报纸,袁世凯经常从这里面读出日本人的动向。袁克定在伪造的报纸中大肆鼓吹日本人支持帝制,拥护袁世凯当皇帝的言论。

    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曾经撰文回忆说:“假版的《顺天时报》是大哥(袁克定)纠合一班人搞出来的,不但给父亲看的是假版,就是给家里其他人看的也是假的。大哥使我们一家人和真实的消息隔绝了开来。不料有一天,我的一个丫头要回家探望她的父亲,我当时是最爱吃黑皮的五香酥蚕豆的,于是让她顺便买一些带回来吃。第二天,这个丫头买来一大包,是用整张的《顺天时报》包着带回来的。我在吃蚕豆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这张前几天的报纸,竟然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顺天时报》的论调不同,就赶忙寻着同一天的报纸来查对,结果发现日期相同,而内容很多都不一样。我当时觉得非常奇怪,便去找二哥(袁克文)问是怎么回事。二哥说,他在外边早已看见和府里不同的《顺天时报》了,只是不敢对我父亲说明。他接着问我:‘你敢不敢说?’我说:‘我敢’。等到当天晚上,我便把真的《顺天时报》拿给了父亲,我父亲看了之后,便问从哪里弄来的,我便照实说了。我父亲当时眉头紧皱,没有任何表示,只说了句:‘去玩去吧’。第二天清晨,他把大哥找了来,及至问明是他捣的鬼,父亲气愤已极,就在大哥跪着求饶的声音中,用皮鞭子把大哥痛打了一顿,一边打,一边还骂他‘欺父误国’。从这以后,我父亲见着他就有气,无论他说些什么,我父亲总是面孔一板,从鼻子里发出‘哼’的一声,不再和他多说什么话,以表示对他的不信任。”

    袁静雪虽然戳破了袁克定的阴谋,但是袁克定不到黄河心不死,何况他明白父亲确实想称帝,只是前怕虎后怕狼。

    袁克定是饥不择食,拿出老袁家最有力的武器。大家都知道,袁家的男人出外做官没有活过60的,这意味着袁世凯大限将至。如何突破这个大魔咒呢?

    “聪明”的袁克定不断在袁世凯耳边扇风,说当了皇帝好冲喜,只要称帝就可以突破60岁这道鬼门关。应该说袁克定的这些话确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袁世凯是个非常迷信的人。

    在称帝这事上,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表现的确实像曹植,他曾写过一首诗规劝老爹不要当皇帝:

    乍着微棉强自胜,阴晴向晚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西落骄阳黯九城。

    驹隙存身争一瞬,蛩声警夜欲三更;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千古历史同一理。可惜这些话袁世凯已经听不进。

    梁启超和徐世昌

    打仗武力最管用,搞帝制光靠武力可不行,还得摸清楚各方面的态度,拉拢更多的人支持自己。袁世凯首先想到的社会名流,梁启超是名流中的翘楚,得到他的支持很重要。

    袁世凯宴请梁启超,由袁克定出面,并邀请杨度作陪。杨度是中国近代史的俊杰,所谓俊杰就是识时务的人,纵观杨度的一生,不能不叹服他确实是个非凡的俊杰。他出生于农村,后来考取光绪年间的举人,戊戌变法时是维新一派。在日本留学归来后,是个热情的立宪派,有宪政专家的美称,辛亥革命后,他成为袁世凯的幕僚,袁世凯失败后,他投靠孙中山,后来又投靠共产党。

    不说杨度了,说说梁启超对称帝有什么看法。大家知道梁启超是个贤人,他对帝制是不是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呢?

    袁府上下所有人都对梁启超非常客气,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梁启超的笔杆子太厉害了,梁公不高兴,一支笔比大炮威力还大。袁世凯连章太炎都不敢得罪,更何况报界领袖、文坛巨子梁启超。

    一番招待和寒暄之后,袁克定攻心为上,痛骂了一顿共和制。梁启超是精明人,一听就知道背后的意思,所以选择了沉默。

    袁克定见梁启超沉默,以为他认同自己的看法,继续说:“事实已经证明,共和制是不可行的,梁公你也看到了,这些年我们搞共和制可以说搞得一团糟。”

    杨度适合补充道:“有时候宣传也误人啊!辛亥革命的时候,大家都被民主共和的宣传搞昏了头,其实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共和呢!中国人的事情还得按中国的方式来办。”

    袁克定殷切地看着梁启超,梁启超喝了几口茶,淡定地说:“平心而论,不管是哪种政体,只要能够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都是好的。所以以前,我不敢倡导共和,辛亥革命后,对共和也一直存怀疑态度。”

    袁克定一听,有戏了,恭敬地说:“先生所言很有道理,入木三分。”

    梁启超很悠然地说:“但是呢,君主制度已经被推翻了,君权神授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荡然无存,如果要恢复的话,恐怕特别困难,何况……”

    听到这里,袁克定勉强笑问:“何况什么?”

    梁启超这才说道:“在内政和外交方面恐怕会引起一些骚乱。”

    袁克定脸色再也掩饰不住苍白。梁启超见状,连忙说道:“多年来我已经不问政治,只是做学问,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也不是很了解,只是猜测,猜测。抱歉,抱歉。”

    梁启超对共和确实是怀疑的,但这不代表他赞成帝制,他主张渐进式改良,改良既可以是对帝制进行改良,也可以是对共和制进行改良。从梁启超的语气中可以感到,他对突然实行帝制是持怀疑态度的,动作太大,不符合改良的思想。但如果不同意的话,他担心自己的安危。

    袁世凯对形势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大多数老百姓心目中都盼望有个皇帝,想造反的不过是少数几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退一步说即使发生起义,也能轻而易举地扑灭。革命党人基本被赶到国外,也翻不起多大的浪。现在最重要的是探明地方大员的意思,大部分省份的将军都是自己的这一派的,没问题。关键是西南那块的,尤其是四川,必须派一个心腹去坐镇,防止出乱子。

    袁世凯打算让陈宦去。陈宦虽然不属于袁世凯的北洋集团,但对袁世凯极力迎合,赞成帝制,所以也深受袁世凯的信任。

    陈宦临行前,跪地磕了九个响头,感激地说:“共和制早已被世人唾骂,现在大总统身负拯救天下苍生的使命,卑职恳请大总统明年元旦登基,以正纲常。如果不答应,我就不去了。”

    袁世凯听了很高兴,忙扶起他,说道:“我答应,一定不负国家和人民。”

    袁世凯以为陈宦是个忠实的走狗,其实真正的走狗都是不忠诚的,袁世凯失势后,陈宦很快宣布四川独立。

    舆论方面,杨度首先发表了洋洋洒洒的长文《君宪救国论》,极力鼓吹共和亡国,只有君主立宪才能强国。

    看到杨度这篇文章,袁世凯心里很高兴,杨度的文章真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文采飞扬又有理有据。恰巧徐世昌来访,袁世凯便问徐世昌对帝制是什么个看法。

    徐世昌是个聪明人,虽然他认为清朝已经推翻,如果恢复帝制势必引起天下大乱,但这话不便公然说出来。只好装作沉默了。

    袁世凯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徐世昌对称帝这事是不乐意的。在共和制的情况下,我袁世凯当完总统,他徐世昌也有机会当总统。一旦称帝,世世代代都是袁家天下,这老徐居然也来跟我争了。

    不是败在民意这头

    大家印象很深刻的是,袁世凯临死前在床边大叫:“我被他们骗了。”

    不可否认,确实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欺骗袁世凯,哄抬所谓的民意,比如长子袁克定就是这么个人。但如果袁世凯没有称帝的欲望,谁骗得了他。

    袁世凯临死前最后的一句话反应了中国帝王们的传统思维,一旦出错,把责任都推到臣子们的头上,皇帝总是好的,坏在坏在奸臣太多、忠臣太少。

    称帝一事,用袁世凯自己的话说:“这事儿想了好几年。”

    称帝是袁世凯一生中最大的赌注,他不能不认真权衡,想好几年是应该的。职业赌徒都很清楚,在赌博这块首先要考虑的是输,而不是赢。如果输了,赔得起吗?赔不起就别赌,赔得起就赌。

    袁世凯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称帝的风险和成本,他考虑到民意,并且认为老百姓是支持帝制的。这一点袁世凯还真算对了。但是他没想到这种事情老百姓的意见还是次要的,因为老百姓是什么潮流来了就欢迎什么,说变就变。先说说民意吧!

    民意是老百姓的意见这点应该没人反对!袁世凯曾经和英国公使朱尔典说到这事儿。

    朱尔典说:“大总统实行君主立宪的日子应该不远了吧!”

    袁世凯回答:“近年来,文武百官都对共和制度很失望,都说只有君主立宪才能救国。到今天,全国上下一致认可,我也只能顺从民意了。”

    对于民意,袁世凯还说:“大多数老百姓心目中只有汉唐明清这些专制的皇帝,这是中国老百姓头脑里根深蒂固的东西。”

    这一点,连孙中山也赞同,孙中山曾在演讲中说,我们这些革命党人曾经上山下乡实地考察,发现许多老百姓都说:“如果现在不出真命天子,中国就太平不了。要是中国统计学发达,将真正的民意综合起来分析一下,赞成帝制的人估计占到3亿9000万人。”

    孙中山虽然号称孙大炮,但很多人认为他这话说得非常实在,作为一个百折不挠的革命者,孙中山的确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当然,孙中山说这话并不是为袁世凯辩护,他是痛心:我们辛辛苦苦把清政府推翻,但人民从心灵深处还是主人奴才的专制社会,不但不感激我们这些革命者,反而希望专制复辟。

    如果说举行全民大选举的话,共和估计是PK不过专制的。袁世凯说自己得民心也是有道理的,民众在当时只能造势,并没有真的势力。

    所以,袁世凯最后众叛亲离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内部原因,没有得到那些手握兵权、掌握实权的人物们支持,而这些人物大都是袁世凯以前的老部下。

    客观地说,称帝得民心,但不得将士和名流的心。

    北洋的那些老军阀们常年坐镇一方,俨然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这些人大都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这些人跟袁世凯这么久,把袁世凯身上的那些“智谋”全学会了,袁世凯谋国,他们谋私,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维护自己的利益。

    袁世凯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曾经抱怨说:“你们看看,现在我们的北洋集团变成了什么样子。芝泉(段祺瑞)不到办公室里办公,华甫(冯国璋)身为地方大员,每天睡到中午十二点才起床。这成何体统!”

    袁世凯的基业是靠枪杆打下来的,他的那些功臣们段祺瑞、冯国璋、张勋等个个自成一体。你袁世凯要当皇帝,对他们的利益有损害啊!以后世世代代是你老袁家的天下,这些人连个军阀也做不了。他们不乐意,别说当皇帝,就是当个大总统,袁世凯也不得不照顾这些人的想法。

    袁世凯想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解决,在中国生根了几千年,皇帝和功臣的那点事儿,不好解决,何况共和还是专制本身就已经非常折磨人了。

    袁世凯一当皇帝,袁克定就是最佳的潜力股,是中国的第一红人。袁克定走红,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这些人就变成冷门了,所以他们不满袁世凯称帝也是有原因的。

    段祺瑞三顾袁府

    徐世昌是袁世凯几十年的大哥,交情不可谓不浅,虽然徐世昌态度暧昧,但肯定是必须收买的对象。

    论道理,袁世凯对你这个大哥丝毫没亏待,你就迁就一下他又咋地。可是,那时候的人不是这么想的,说共和深入人心只是个借口。也不能简单地理解徐世昌就是自己想当总统,袁世凯快六十了,他比袁世凯还大五岁,当上总统的话,也不知能干几年。

    这里面也许还是人们经常说的那个“时势”,时势就像潜规则一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虽然不能用肉眼看见,但比看得见的东西更有力量。

    袁克定很讨厌徐世昌,丝毫不尊重这个大伯,但为了当太子,还必须去求他啊!最后,袁克定让载振去做说客,载振见了徐世昌,结果讨了个没趣。袁克定只好亲自上门,亲切地叫大伯,说:“家父已经下定了决心,希望大伯千万不要阻止。”

    徐世昌不冷不热地说:“我不阻止,也不赞成,你们自己好自为之吧!”

    袁克定虽然不爽,但心想只要你这个徐相国不闹就行了,其他事我们自己可以搞定。

    最难说服的一个人可能就是段祺瑞了。段祺瑞这人不仅脾气倔强,人也有几分傲气,连袁世凯有时也让他三分。当然,段祺瑞这个人脾气火爆,也有火爆的资本,除了不会做人,他哪样都不输于袁世凯,很有左宗棠的范儿。

    袁世凯与段祺瑞的矛盾也不小,袁世凯组建模范团就引起了段祺瑞的不满,后来还任命袁克定为团长,更是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袁克定跟段祺瑞的关系更僵,两人简直就是政治上的死对头。后来,袁世凯模仿清王朝,给段祺瑞一个关怀:“你气色不好,最近生病了,是该休息了……”

    段祺瑞回到山西后,经常愤愤不平。

    所以,想要段祺瑞支持袁世凯当皇帝太难了,如果没有袁克定这么个儿子,可能还有一点点余地,不过既然有了袁克定,概率基本是零。

    阮中枢受命说服段祺瑞,他得意地对段祺瑞一帮人说:“中国如果没有皇帝,就全乱了。你看这几年,动荡不安,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皇帝。俗话说的好,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我说呢,宁为帝国犬,不为民国人啊!”

    阮中枢一说,许多人窃笑,心想还有宁愿做狗的。

    段祺瑞没笑。阮中枢又说:“现在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大家都希望拥戴大总统当……”

    话还没说完,段祺瑞就厉声喝道:“住口!什么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你当全国人民都是瞎子啊!总统屡次对我们说,忠于共和,取消帝制。这件事情一定是克定在背后胡闹,他这么做是害总统。”

    阮中枢碰了一鼻子灰。段祺瑞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以民国人自居,既是民国人,就得做共和事。作为旁观者,段祺瑞对形势看得更清楚,他知道帝制不可能得到各界人士支持的,老百姓支不支持是不管用的。

    段祺瑞对心腹徐树铮说:“当年赞同共和的电报是我发出去的,如果现在我又拥护项城当皇帝,国人会把我骂成什么?这种劣迹恐怕在《二十四史》中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段祺瑞本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早年参加入职考试的时候,他屡次不行,袁世凯还提前把考题泄露给他。对称帝一事,段祺瑞的思想经历过很长时间的挣扎,最后才采取消极抵抗的姿态。

    用段祺瑞自己的话说,当他知道了袁世凯称帝的传闻后,立刻找到袁世凯核实,袁世凯矢口否认。后来风声越来越紧,段祺瑞又找袁世凯谈论这事,袁世凯还是否认,不过从神态上明显可以看出他撒谎。第三次,段祺瑞再次和袁世凯见面,详细地陈述其中的厉害,并说这事弄不好不仅会危及国家的安全,还会危及大总统的身家性命。

    袁世凯听了先是神色慌张,然后恼羞成怒,怒叱段祺瑞:这事儿是克定和杨度讨论的,你没必要大惊小怪,到底该怎么做我自己心里有底。

    段祺瑞站起来大声说:我受总统这么多年的恩遇,所以才要直言进谏,悬崖勒马还来得及,再晚了,恐怕要后悔。

    袁世凯没有搭理他,段祺瑞便告辞了。之后,段祺瑞还找过袁世凯几次,袁世凯都拒绝见他。段祺瑞想来想去,心想没有袁世凯,也许就没有我今天,如果出兵讨袁的话,很不道德,但是为了国家,我也不能支持他,只好采取沉默姿态了。

    最恨冯国璋

    冯国璋更精明,更狡猾,他见到袁世凯后,语气试探地问:“坊间纷纷流传大总统准备实行帝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袁世凯矢口否认,接着笑着说:“我绝对没有做皇帝的想法,你也知道,袁家男人没有活过60岁的,我今年58,能当几年皇帝呢?不要相信这些无稽之谈!”

    冯国璋见袁世凯说得这么认真,便问道:“那怎么外面传得这么厉害?”

    袁世凯吸了口雪茄,温和地说:“你跟我这么多年,难道还不了解我?你我都是一家人,不妨跟你掏心说,以我现在的权力,跟皇帝有什么分别?外界传言我想当皇帝,无非是说我想传位给儿子。你也知道,大儿子克定是个瘸子,二儿子克文对政治漠不关心,整天就是饮酒赋诗,三儿子克良能力不行,其他的年龄都很小。他们中没有一个是可以治理一个国家的,再说了,自古那些皇帝相传不过几世,等到亡国的时候子孙反而要遭难,我何苦要贻害子孙呢!”

    冯国璋听他说得头头是道,心里还是怀疑,进一步试探:“南方一带听说要改制,并不是不赞同,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大总统功劳盖世,百姓思治,等到各方面条件成熟了……”

    袁世凯打断他:“不要再说了,我说不做皇帝就不做,你们赶我当皇帝也不成。”

    冯国璋将信将疑,后来拜访段祺瑞的时候,得知袁世凯确实有称帝的想法,便又问袁世凯,袁世凯还是否定。面对一个明显的事实,这么坚决地否定,袁世凯也是少有的执着者。

    这冯国璋虽然比段祺瑞会说话,但事实上对袁世凯根本不信任。袁世凯称帝后,他气愤地对幕僚说:“我跟老头子这么多年,牺牲自己的主张,扶保他做元首,对我仍然不说一句真话,到最后,还是一意孤行搞什么帝制,传子不传贤,像克定这样的曹丕,以后怎么伺候得了。”

    冯国璋自从做上了江苏都督,俨然一个江南袁世凯。冯国璋跟袁世凯一样会做人,他游走在各种势力中间,仿佛成为了各种势力的中间人。袁世凯看出冯国璋的山头倾向,便安插王子铭为监军。这么一来,冯国璋和袁氏父子的关系更加疏离,对袁世凯也是阳奉阴违,不肯卖力。

    袁世凯任冯国璋为参谋总长的时候,冯国璋也称病不去京城,这个精明人知道,参谋总长虽然官职更高,但哪里比得上独霸一方快活。

    袁世凯逼宫清廷的时候,冯国璋很受启发,把这一切全学到家。

    后来他对蔡锷和梁启超说:“我是袁世凯的亲信,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我给他发电报劝他退位,他很受打击。我跟他,有知遇的情感这是毫无疑问的。论私交我是应该拥护他的,论为国为民,却万万不能这么做。做了也未必对他有好处,一旦国人群起而攻之,他受祸更重。所以,为他打算,他才劝他退位。”

    听冯国璋的口气,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袁世凯第二。

    所以,袁世凯称帝不久,蔡锷举兵讨袁,袁世凯最痛恨的人不是蔡锷,而是冯国璋,他大骂:“云南贵州造反,远在旮旯,有什么大不了的。浙江广东发生变故我也能控制。冯国璋是我最有实力的一个亲信,他竟然公开说一些叛逆的话,结果各省都跟风,事情越来越棘手……”

    蔡锷拿不到万人的小米加步枪,怎么可能端掉袁世凯,袁世凯败就败在北洋集团的这些老军阀手中。蔡锷只是那个捅破窗纸的人。

    83天皇帝

    1915年12月11日,参议院通过投票的方式恢复帝制,各级官僚山呼万岁。由此开始了83天的洪宪帝国,沦为历史的笑柄。12月15日,袁世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不仅拒绝接受,还义愤难当地对众人说:“亲王二字害得我名誉扫地。”

    接着是一连串灾难性的事件:

    袁世凯的胞妹和六弟联名在报纸上发表声明,宣布和袁世凯脱离关系。

    蔡锷和李烈钧等人发出通电,如果不取消帝制的话,云南宣布独立,并成立护国军讨袁。

    各国公使收到洪宪皇帝的请柬,全部退了回来。有人说列强是害怕恢复帝制后中国变得强大,所以拒绝承认,有道理。

    袁世凯命北洋老将平乱,蔡锷宣布云南独立。

    几天后,贵州宣布独立。

    大年初五的时候,袁世凯收到不好的消息,护国军节节胜利,得知那些老部下全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气愤至极。

    张作霖暗中抵制,冯国璋口惠实不至,张勋认死理不出兵,段祺瑞电告他“恢复国会,退位自全”。

    袁世凯还没来得及悲叹,就收到朱家宝、冯国璋、李纯、张勋等人的联名通电,要求尽快取消帝制,惩办祸首,以安人心。所谓的祸首自然是指袁克定。

    听到这个消息,袁世凯面无人色,知道帝制已败,没有挽回的可能。

    段祺瑞、冯国璋等人负责南北调停,就如同四年前袁世凯调停清廷和革命党人的矛盾一样。历史就像一个轮子,只是换了主人而已。

    退位后的袁世凯非常孤独凄凉,就像以前被清廷缺职一样,许多以前拥护帝制的人也纷纷与他划清界限,整日陪伴他的只有阮中枢、夏寿田和袁克定三个人。

    1916年6月6日,一代枭雄袁世凯归西。关于袁世凯之死有两种说法,一说他是气死的,一说他是病死的。其实,这两种因素都有,可能气死要占主要因素。

    袁世凯是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死后,有人写了一首很有意思的诗纪念他,这里摘录如下:

    宝塔诗

    咳!

    袁世凯,

    盖世雄才,

    而今安在哉?

    早知如此下台,

    称帝称皇大不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