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1]寒暑不溃[2]。出之烨然[3],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4]十倍,人争鬻[5]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6]。予怪而问之曰:“若[7]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8]、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9]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10]者,洸洸[11]乎干城之具[12]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13]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14]而不知理,坐糜廪粟[15]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16]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说文】
《卖柑者言》的作者是刘基,文章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无情地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了愤世嫉俗之情。
【解字】
[1]涉:经历。
[2]溃:腐烂。
[3]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4]贾:同“价”,价格。
[5]鬻:购买。
[6]败絮:破旧的棉絮。
[7]若:代词,你。
[8]实:填塞,装满。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两种器具。
[9]瞽:瞎子。
[10]皋比:虎皮,指将军的坐席。
[11]洸洸:威武的样子。
[12]干城之具:捍卫国家的将才。
[13]绅:古代士大夫系在衣服外面的腰带。
[14]斁:败坏。
[15]糜:浪费。廪粟:粮食。
[16]饫:饱食。
项脊轩记(节选)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1]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2],雨泽下注[3];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4],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5],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6]。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7],亦遂增胜[8]。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9],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10]可爱。
【说文】
本文的作者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他在散文创作方面造诣极深,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本篇文章记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流露出对家庭盛衰的感慨和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怀念。
【解字】
[1]阁子:指小屋。
[2]渗漉:即渗漏,水从孔隙漏下。
[3]雨泽下注:雨水如注而下。下:向下。
[4]修葺:修补。
[5]垣墙周庭:在庭院的四周筑起围墙。
[6]洞然:明亮的样子。
[7]栏楯:栏杆。楯:栏杆的横木。
[8]增胜:增加美观。
[9]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坐着。冥然:静默的样子。
[10]珊珊:亦作姗姗,女子缓缓行走的样子。
《小窗幽记》六则
明·陈继儒
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一失脚为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怡神寡欲,肾水自足。
流年不复记,但见花开为春,花落为秋;终岁无所营,惟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人在病中,百念灰冷,虽有富贵,欲享不可,反羡贫贱而健者。是故人能于无事时常作病想,一切名利之心,自然扫去。
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
【说文】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是一本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内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为明代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菜根谭(节选)
明·洪应明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待衰朽之人,恩礼当愈隆。
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
幽梦影(节选)
清·张潮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
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之襟怀。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则不可不痴。
【说文】
《幽梦影》是一本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清代张潮所撰。张潮,字山来,号心斋、仲子,安徽歙县人,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官至翰林院孔目,康熙十年(1671年)侨寓扬州,长与戏剧家孔尚任和文学家陈维崧交好。
黄生借书说
清·袁枚
黄生[1]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2],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3]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4]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5]摩玩[6]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7]为吾所有,必高束[8]焉,庋藏[9]焉,曰:“姑俟[10]异日[11]观”云尔。
【说文】
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和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诗论家,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解字】
[1]生:年轻人。
[2]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是天子的书。
[3]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那汗牛塞屋的是富贵人家的藏书。这里说富贵人家藏书很多,搬运起来就累得牛马流汗,放置在家里就能塞满屋子。
[4]无论:不用说、不必说。
[5]惴惴焉:忧惧、不安的样子
[6]摩玩:观摩玩赏、摩挲
[7]业:已、已经。
[8]高束:捆扎起来放在高处。
[9]庋:放置、保存。
[10]姑俟:姑且等待。
[11]异日:日后、将来。
登泰山记(节选)
清·姚鼐
泰山之阳[1],汶水[2]西流;其阴,济水[3]东流。阳谷[4]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5]也。最高日观峰[6],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7]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8],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9],至于泰安。是月丁未[10],与知府朱孝纯[11]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12]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13]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14]如画,而半山居[15]雾若带然。
【说文】
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而《登泰山记》则是姚鼐的代表名作。
【解字】
[1]泰山:又称东岳,在山东泰安北,为五岳之首。
[2]汶水:即大汶河。
[3]济水:又称沇水。
[4]阳谷:即南面山谷之水。
[5]古长城:齐国时修筑的长城,大约在肥城县西北部。
[6]日观峰:即泰山顶峰的观日出处。
[7]乾隆三十九年:即公元1774年。
[8]齐河、长清:都是山东县名。
[9]限:阻断。
[10]丁未:农历二十八日。
[11]朱孝纯:字子颍,号思堂,一号海愚。
[12]崖限:门限似的山崖。
[13]烛:照射。
[14]徂徕:一座山的名字。
[15]居:留下。
《围炉夜话》三则
清·王永彬
门户之衰,总由于子孙之骄惰;风俗之坏,多起于富贵之淫奢。
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人去禽兽不远矣;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之中矣。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说文】
《围炉夜话》是一本文学品评著作,乃清代王永彬所撰。作者在文中虚拟了一个与至交好友在冬日里围着火炉畅谈文艺的情境,语言亲切、自然、易读。
病梅馆记
清·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1],皆产梅。或[2]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3]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4]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5];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6]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7]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8],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9],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说文】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本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解字】
[1]江宁:地名,旧江宁府所在地,今在江苏南京。龙蟠:地名,龙蟠里,今在南京清凉山下。邓尉:山名,今在江苏苏州西南。西溪:地名。
[2]或:有人。
[3]欹:倾斜。
[4]固:本来。
[5]明:公开。诏:告诉,一般指上级告知下级。绳:约束。
[6]斫:砍削。
[7]夭梅病梅:摧折梅,把它弄成病态。夭,使……摧折(使……弯曲)。
[8]孤癖:特殊的嗜好。隐:隐衷,隐藏心中特别的嗜好。鬻:卖。
[9]重价:大价钱。
湖心泛月记
清·林纾
杭人佞佛,以六月十九日为佛诞。先一日,阖城士女皆夜出,进香于三竺诸寺。有司不能禁,留涌金门待之。
余食既,同陈氏二生,霞轩、诒孙亦出城荡舟,为湖游。霞轩能洞箫,遂以箫从。
月上吴山,雾霭溟,截然划湖之半。幽火明灭相间,约丈许者六七处,画船也。洞箫于中流发声,声微细,受风若咽,而凄悄哀怨,湖山触之,仿佛若中秋气。雾消,月中湖水纯碧,舟沿白堤止焉。余登锦带桥,霞轩乃吹箫背月而行。入柳阴中,堤柳蓊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霞轩著白裣衫,立月中。凉蝉触箫,警而群噪。夜景澄澈,画船经堤下者,咸止而听,有歌而和者。诒孙顾余此赤壁之续也。
余读东坡夜泛西湖五绝句,景物凄黯,忆南宋以前,湖面尚萧寥,恨赤壁之箫,弗集于此。然则今夜之游,余固未袭东坡耳。夫以湖山遭幽人踪迹,往往而类。安知百余年后,不有袭我者,宁能责之袭东坡也。
天明入城,二生趣余急为之记。
【说文】
林纾(1852~1924),福建闽侯人,作家、翻译家。著有小说集《京华碧血》,诗集《畏庐诗存》,笔记《畏庐琐记》,译作《恺撒遗事》《茶花女遗事》等。
曾国藩家书(节选)
清·曾国藩
方今天下大乱,人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焉者。吾辈当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
阅陶诗[1]全部,取其太闲适者记出,将钞一册,合之杜、韦、白、苏、陆[2]五家之闲适诗纂成一集,以备朝夕讽诵,洗涤名利争胜之心。
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说文】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解字】
[1]陶诗:陶渊明的诗作。
[2]杜、韦、白、苏、陆:分别指的是杜甫、韦庄、白居易、苏轼、陆游。
少年中国说(节选)
清·梁启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说文】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酣畅淋漓,多用比喻、对比,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人间词话》四则
清·王国维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2],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4],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5],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6],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当做‘蓦然回首’),那人正(当做‘却’)在,灯火阑珊处”[7],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说文】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之局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称得上是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解字】
[1]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3]陶潜《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4]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5]出自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6]出自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