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学课-繁花似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1],佩玉鸣鸾[2]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3]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4]外长江空自流。

    【说文】

    王勃(650~676),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并称为“初唐四杰”。其在文学上主张崇尚实用,一反当时盛行以上官体为代表的诗风。著有《王子安集》。

    【解字】

    [1]渚:水中的小沙洲。

    [2]鸣鸾: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

    [3]浦:水边,多用于水边的地名。

    [4]槛:栏杆。

    代悲白头翁

    唐·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1],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2],更闻桑田变成海[3]。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4],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5],将军[6]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7]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说文】

    刘希夷(约651~约679),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善于演奏琵琶。其诗尤其以歌行见长,内容以闺情居多。后被人所害,死时年纪未到三十。大多数诗歌均已失传。

    【解字】

    [1]洛阳城东桃李花:代用乐府诗《董娇娆》:“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2]松柏摧为薪:松柏都被砍伐下来作为柴薪。

    [3]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4]红颜子:这里指少年。

    [5]光禄:也就是光禄勋。文锦绣:用锦绣来装饰池台中的物品。

    [6]将军:指东汉时期的外戚梁冀,他曾经任大将军一职。

    [7]宛转蛾眉:代指青春年华。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1]。空里流霜不觉飞,汀[2]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3]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4]?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5]光不度,鱼龙潜跃[6]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7]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说文】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朝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其诗作基本全部佚失,仅存两首流传至今,其中之一便是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解字】

    [1]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霰(xiàn):原指雪粒,这里指月光下的花朵。

    [2]汀:河边的沙地。

    [3]青枫浦:地名,在今湖南省浏阳县。这里代指遥远的河岸。

    [4]扁舟子:指那种浪迹江湖的游子。

    [5]鸿雁长飞:暗含“雁足传书”的典故。《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比喻身在两地的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6]鱼龙潜跃:暗含“鱼传尺素”的典故。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也是比喻身处两地的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7]碣石潇湘:泛指北方与南方。碣石,山名,在北方,出自曹操《短歌行》。潇湘,分别指潇水与湘水,都在南方。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1]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2]入汉家。

    【说文】

    李颀(690~751),唐朝诗人,曾任新乡县尉,晚年隐居。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最为出名。其诗格调高昂、风格豪放、慷慨悲凉。有《李颀集》。

    【解字】

    [1]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来煮饭,晚上敲击用来打更。

    [2]蒲桃:即葡萄。

    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1],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2]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预[3],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4]。龙钟还忝二千石[5],愧尔东西南北人!

    【说文】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年间,当时高适任蜀州刺史一职。人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七。”杜二,即杜甫。拾遗,杜甫曾经官拜拾遗,所以这里仍然以旧官职相称。高适(701~765),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景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

    【解字】

    [1]草堂:指杜甫在成都浣花溪所居住的草堂。

    [2]弄色:显现美色的意思。宋代苏轼《宿望湖楼再和》:“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3]南蕃:也可作“南藩”,即南疆、蜀地。预:干预,参与。

    [4]东山:这里代指隐居之地。书剑:这里是指文武的才能。风尘:这里指久居他乡、在外做官,形容宦途纷扰。

    [5]龙钟:形容潦倒不得志、年老体衰的样子。忝(tiǎn):这是高适的自谦之词。二千石:汉朝时期的郡长官(也就是太守)通常官俸都是二千石,因此人们常用“二千石”来称呼太守。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1],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2]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说文】

    王维(701~761),字摩诘,人称“诗佛”,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他在诗、画、音乐方面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著名,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有《王右丞集》。

    【解字】

    [1]中岁:中年。南朝齐谢朓《赋贫民田》:“中岁历三台,旬月典邦政。”好道:信奉佛教。

    [2]胜事:愉快的事、快意的事。

    少年行(其一)

    唐·王维

    新丰[1]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2]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解字】

    [1]新丰:古县名,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古时产美酒。

    [2]意气:感情投合。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1]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2],忽复乘舟梦日边[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4]沧海。

    【说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诗侠”,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有《李太白集》。

    【解字】

    [1]直:价值,同“值”。

    [2]垂钓碧溪上:传说姜太公在遇到文王之前就曾在磻溪(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面)垂钓。

    [3]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被商汤发掘之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边。

    [4]济:渡,渡过。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1]。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3]游,相期邈云汉[4]。

    【解字】

    [1]不解饮:不懂得喝酒。徒:徒然,白白地。

    [2]将:和。须及春:应该趁着春暖花开之时。

    [3]无情:忘情,指超乎一般的情谊。

    [4]期:约会。邈云汉:遥远的银河。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2],中间小谢又清发[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4]。

    【解字】

    [1]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谢朓楼:又名谢公楼,是谢朓任宣城太守时建造的。校书:即校书郎,主要负责整理朝廷的图书。叔云:即李白的叔叔李云,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校书郎,天宝十一年(752年)任监察御史,他为官刚正不阿。

    [2]蓬莱:这里指东汉的藏书阁。建安骨:指建安年间(196~220)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和“建安七子”遒劲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

    [3]小谢:指谢朓,他和谢灵运分别被称为大谢、小谢。这里是诗人自比。清发:指清新俊逸的诗风。

    [4]散发弄扁舟:乘小舟归隐江湖。

    菩萨蛮

    唐·李白

    平林漠漠[1]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2]。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3]。

    【解字】

    [1]漠漠:广阔、平远的样子。

    [2]伤心碧:晚山之青,有如碧玉。

    [3]亭:大道上行人休息停留之处。《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赠卫八处士

    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1]。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2]。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3]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4],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5]。主称会面难,一举累[6]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7]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说文】

    “处士”指不入仕途的隐居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其诗被誉为“诗史”。因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解字】

    [1]参与商:都是二十八星宿名。参,即参宿,位于天空西面;商,即心宿,位于天空东面。两星此起彼伏。

    [2]热中肠:形容内心激动而悲怆。

    [3]君子:这里指卫八处士。

    [4]父执:父亲的好友。此语出自《礼记·曲礼上》:“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孔颖达注曰:“见父之执,谓执友与父同志者也。”

    [5]间:混杂,掺和。一作“闻”,意为闻到黄粱的气味。黄粱:一种粟米的名字,也就是黄小米。

    [6]累:连续、接连。

    [7]故意:老朋友相互交往且思念的情意。

    新安吏[1]

    唐·杜甫

    客[2]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3]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4]。”“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5]?”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6]。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7],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8]。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9]。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10]。送行勿泣血,仆射[11]如父兄。”

    【解字】

    [1]新安吏:诗人曾在题下注:“收京后作。虽收两京,贼犹充斥。”新安,今河南省新安县,位于洛阳市的西面。

    [2]客:这是杜甫的自称。

    [3]更:再。

    [4]帖:军帖,古代征兵的文书。次:按顺序,依次。中男:唐高祖在武德七年(624年)在征兵方面曾定制:“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至天宝三年(744年)又降优制:以十八为中男,二十二为丁。”(《旧唐书·食货志上》)

    [5]王城:指东都洛阳。洛阳是周代的王城。

    [6]伶俜(líng pīng):形容孤独的样子。

    [7]取相州:根据《通鉴·唐纪三十七》记载,在乾元二年的二月,史思明将兵从魏州引至邺(也就是相州),然后用尽各种方法劫掠唐军营地,断绝了他们辎重与粮食的供给。三月份的时候双方开始决战。

    [8]星散营:形容官兵溃败之后军营变得散乱零落。

    [9]故垒:过去的营地,旧营地。《晋书·李矩传》:“刘聪遣从弟畅步骑三万讨矩,屯于韩王故垒。”旧京:指东都洛阳。

    [10]顺:这里是出师有名的意思。甚分明:指王师对士兵的亲切抚爱是毋庸置疑的。

    [11]仆射(yè):官名,这里指郭子仪,至德二年(757年)五月他被封为左仆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1]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2]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3]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4]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5]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6]!安得[7]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9]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字】

    [1]秋高:秋深。

    [2]挂罥(juàn):悬挂。

    [3]俄顷:不久、顷刻之间。

    [4]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

    [5]恶卧:睡相不好。

    [6]彻: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7]安得:如何能得到。

    [8]庇:遮蔽、保护。寒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此处泛指贫寒的人们。

    [9]突兀:高耸的样子。

    梦李白(其二)

    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1]。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2]。江湖多风波,舟楫[3]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4]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5]!孰云网恢恢[6]?将老身反累[7]!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解字】

    [1]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化用了《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游子,这里指李白。至,归来的意思。

    [2]告归:告别辞归。局促:匆促不安,也指因匆促而不能久留。苦道:再三表示、再三地说。

    [3]楫(jí):船桨。

    [4]若负:好像辜负的意思。

    [5]冠盖:泛指官员的冠冕与车盖,这里代指京城的达官显贵们。斯人:指李白。

    [6]网恢恢:天网无限广大,网孔虽然稀疏,但绝不会有所漏失。《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将老: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五十九岁了。反累:反而无辜受到牵连拖累。这首诗是杜甫听到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的消息后,积思成梦而作。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说文】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天宝十二年(753年)进士。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又被任命为员外郎,后入内成为检校员外郎,没过多久又提升为检校郎中,最后任职盐铁判官,掌管洪州财赋,一年后病逝于任上。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1]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2],一片降幡[3]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4]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说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祖籍洛阳,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解字】

    [1]金陵王气:金陵是当时吴国的都城。古人非常相信望气之术,认为帝王所居住之地有“王气”,即与帝王命运相关的祥瑞之气。一旦国亡,王气也会随之衰竭。

    [2]寻:古代的长度单位。铁锁沉江底:当时的吴国人用铁索来横绝江面,以此阻拦晋国的船队,而晋国人则用火来对抗,用火将铁索熔化。

    [3]降幡,投降时用的旗帜。

    [4]四海为家:即天下统一,四海归为一家。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1]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2]。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3]恐惧流言日,王莽[4]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说文】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河南新郑人,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解字】

    [1]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2]钻龟:古人钻龟壳后看其裂纹来占卜吉凶。祝蓍(shī):古人也拿蓍草的茎来占卜吉凶。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以入药,茎、叶可用来制香料。

    [3]周公: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周公要害成王的流言,于是周公就躲了起来。后来成王发觉这个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并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

    [4]王莽:汉元帝皇后的侄子。王莽在篡夺东汉政权之前,为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的姿态示人,后来却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对酒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蜗牛角上[1]争何事,石火光中[2]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解字】

    [1]蜗牛角上:比喻人类在世界上占据的空间就像蜗牛角那么小。《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2]石火光中:比喻人生就像击石时发出的火光那样一闪即逝。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1]花丛懒回顾,半缘[2]修道半缘君。

    【说文】

    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曾与白居易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世人常把他与白居易并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

    【解字】

    [1]取次:循序渐进。

    [2]半缘:一半是因为。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1]压城城欲摧,甲光[2]向日金鳞开。

    角[3]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4]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5],霜重鼓寒[6]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7]为君死。

    【说文】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相和歌·瑟调曲》。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诗鬼”。

    【解字】

    [1]黑云:厚重的乌云。这里形容攻城敌军的气势以及因出兵而引起的漫天尘土。

    [2]甲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士兵的铠甲反射出来的光芒。

    [3]角:古代军队中常用的一种用来发号施令的吹奏乐器。

    [4]燕脂:也就是胭脂,深红色。这里代指暮色霞光。

    [5]易水:此处借用这个水名只是为了营造一种悲壮的气氛。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霜重鼓寒:因夜里寒冷霜重使得鼓声沉闷。

    [7]玉龙:宝剑的代称。传说晋朝初年雷焕在丰城县得到一个玉匣,里面藏了两把剑,将剑放入水中便变成了龙。

    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1],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2]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说文】

    秦韬玉,唐代诗人,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依附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

    【解字】

    [1]蓬门:茅屋的门,代指贫苦人家。绮罗:富贵人家的女性的衣饰。

    [2]风流:动作、举止很潇洒。

    二十四诗品(节选)

    唐·司空图

    其六·典雅

    玉壶买春[1],赏雨茆[2]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其十一·含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3]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4]。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其十八·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5]希音。

    其二十三·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6]酒,日往烟萝[7]。

    花覆茆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8]行歌。孰不有古[9]?南山峨峨。

    【说文】

    《二十四诗品》是晚唐诗人司空图探讨诗歌美学风格的理论著作。

    【解字】

    [1]玉壶买春:提着玉壶去买酒。

    [2]茆(máo):同“茅”。

    [3]渌(lù):同“漉”,渗滤。

    [4]沤(ōu):水泡。

    [5]泠(líng)然:寒冷,清凉。

    [6]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容器。

    [7]烟萝:烟雾苍茫、萝藤遍野的幽静之地。

    [8]藜:野生植物,质地坚韧,可以做拐杖。

    [9]古:死亡。

    菩萨蛮

    五代·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炉[1]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说文】

    韦庄(836~910),字端己,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唐末五代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

    【解字】

    [1]炉:一作“垆”,酒店里用土砌台安放的大酒缸。

    天道

    五代·冯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说文】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人,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

    望江南二首

    五代·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1],满城飞絮辊[2]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解字】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

    【解字】

    [1]渌(lù):水清澈的样子。

    [2]辊(gǔn):翻滚、转动。

    雨霖铃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1]无绪,留恋处、兰舟[2]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4]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说文】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因官至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北宋著名词家,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解字】

    [1]都门帐饮:在京城郊外设帐喝酒饯行。

    [2]兰舟:船的美称,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因此得名。

    [3]凝噎:因为悲痛而说不出话来。

    [4]楚天:古代楚国位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楚天代指南方。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说文】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蝶恋花

    北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1],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2]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3],山长水阔知何处?

    【说文】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诗属“西昆体”,词风闲雅,承袭五代冯延巳,语言婉丽,音韵谐和,有《珠玉词》。

    【解字】

    [1]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此处兰菊并提,指花草凋零。

    [2]谙(ān):了解、熟悉。

    [3]彩笺、尺素都是书简,只有近代和古代之别。此处却一分为二。

    浪淘沙近

    北宋·宋祁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1]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2],望水远、天远、人远。

    【说文】

    宋祁(998~1062),字子京,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官至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谥景文。

    【解字】

    [1]因循:疏懒、怠惰。

    [2]兰桡(ráo):小舟。

    临江仙

    北宋·苏轼

    夜饮东坡[1]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2]?夜阑风静縠纹[3]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说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奇才。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贬谪黄州。哲宗时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绍圣初年,复行新法,贬惠州,又贬琼州。徽宗立,遇赦召还,卒于常州。

    【解字】

    [1]东坡:地名,黄州东门外,在临皋附近,地方不大,苏轼曾在此“得躬耕其中”数十亩土地,并以“东坡”作为自己的别号。

    [2]营营:纷纷扰扰的样子,这里指为世俗名利奔忙。

    [3]縠纹:古代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绉的平纹丝织物,这里指微波。

    定风波

    北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1]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2]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3]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解字】

    [1]徐:慢慢。

    [2]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3]萧瑟:凄凉景色。

    玉楼春

    北宋·周邦彦

    桃溪[1]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栏桥[2],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3]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

    【说文】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解字】

    [1]桃溪:这里指刘晨、阮肇天台山故事中的地名,天台山上有桃树,山下有一条大溪。

    [2]赤栏桥:这里喻指春天时的景色。顾况《题叶道士山房》:“水边垂柳赤栏桥。”

    [3]列岫:排列耸立的山峦。

    临江仙

    南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说文】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政和三年上舍,绍兴时,官至参知政事,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也工于词。有《无住词》。

    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1],凭栏处、潇潇[2]雨歇。抬望眼[3],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4],八千里路云和月[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6]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7]、踏破贺兰山缺[8]。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9]。

    【解字】

    [1]怒发冲冠:愤怒得头发都顶起了帽子。

    [2]潇潇:下大雨的声响。

    [3]抬望眼:纵目远望。

    [4]尘与土:指报国壮志未能实现,功名犹如尘土。

    [5]云和月:指日夜兼程,披星戴月。

    [6]靖康:宋钦宗赵桓年号。

    [7]长车:战车。

    [8]缺:指险隘的关口。

    [9]阙:指宫门。朝天阙,就是指回京献捷。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1]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2]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说文】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

    【解字】

    [1]鉴:镜子。

    [2]渠:这里指方塘里的水。

    水龙吟

    南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1],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3]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4]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5]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6]。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7]英雄泪。

    【说文】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多次提出强兵复国的建议,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反遭排斥和贬谪,因其光复故国的雄才壮志得不到施展,于是他将一腔忠愤发而为词,词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

    【解字】

    [1]遥岑远目: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愈),远目增双明(郊)。”

    [2]玉簪螺髻: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篸即簪,“玉簪”即碧玉簪。

    [3]吴钩:钩是一种兵器,弯形的刀剑。

    [4]季鹰:《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5]刘郎:这里指刘备。《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刘备对许汜的话:“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这段话是说,当时的朝士都贪恋爵禄,只知道“求田问舍”。

    [6]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庾信在《枯树赋》中写成“树犹如此”,与本句合。

    [7]揾(wèn):揩拭。

    贺新郎

    南宋·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1],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2],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3]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4],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5]者,岂识浊醪妙理[6]。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7]。

    【解字】

    [1]甚矣吾衰矣:来自《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三千丈:来自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公:这里是作者自称。

    [4]“东窗”一句:来自陶渊明《停云》:“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5]江左沉酣求名:来自苏轼《和陶饮酒诗》:“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6]浊醪妙理:来自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浊醪有妙理。”

    [7]知我者,二三子:合用《论语·宪问》“知我者其天乎”、《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两句。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1],干戈寥落四周星[2]。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3]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说文】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南宋爱国诗人、抗元名将。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获后,宁死不屈,从容赴义。其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有《文山先生全集》等。

    【解字】

    [1]遭逢:指自己遇到朝廷的选拔。起一经:是指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1256年,文天祥以进士第一名的身份入朝为官。

    [2]周星:岁星,即木星。木星每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所有古人用周星借指十二年。

    [3]惶恐滩:赣江十八滩之一,以水流湍急而著称,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

    [4]汗青:古时候都是在竹简上写字,为了防止虫蛀,先要用火炙烤竹片,此时竹片中的水分蒸发出来,样子很像人的汗珠,所以把书简称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论诗三十首(其四)

    金·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1],未害[2]渊明是晋人。

    【说文】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解字】

    [1]羲皇上: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氏。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2]未害:这里形容陶渊明虽心向古代,但并未逃避晋代的现实社会,他仍用自然平淡的文笔描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沉醉东风

    元·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说文】

    关汉卿(约1220~约1300),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代表作为《窦娥冤》。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说文】

    白朴(122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词人。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1]全无一点尘。

    【说文】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有《于忠肃集》。

    【解字】

    [1]胸次:胸怀。《庄子·田子方》:“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

    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1]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说文】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解字】

    [1]五陵豪杰:五陵泛指汉唐时贵族及有钱人居住的地方,武陵豪杰代指那些建功立业、享尽荣华的人们。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说文】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

    临江仙

    清·纳兰性德

    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1]偏护星星。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2]。

    独卧文园[3]方病渴,强拈红豆[4]酬卿。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说文】

    纳兰性德(1655~1685),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清初著名词人。

    【解字】

    [1]守官:即守宫槐,俗称马缨花。其叶白日聚合,夜间舒展。

    [2]玉壶冰:酒名。

    [3]文园:汉司马相如曾任孝文园令,“常有消渴疾”,因此称病闲居,后以“文园病”代指消渴病。

    [4]红豆:代指樱桃。这首词本为感谢友人送赠樱桃而作。

    竹石

    清·郑燮

    咬定[1]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2]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说文】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

    【解字】

    [1]咬定:这里比喻竹子的根扎得结实。

    [2]磨:折磨。

    己亥杂诗(其一)

    清·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心箫气[1]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2]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说文】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解字】

    [1]剑心箫气:这里指心中的抱负。

    [2]棹(zhào):船。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宿思张俭[1],忍死须臾待杜根[2]。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说文】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

    【解字】

    [1]张俭:东汉末年,张俭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很多人家因其极高的声望品行,都冒险收留他。

    [2]杜根: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把政权还给安帝。太后大怒,命人将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行者同情他,手下留情,他逃过一劫,隐身酒肆。太后死后,他复官为侍御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