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只为蝶恋香:古诗词中的花间之意-花零落,雨绵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好花零落雨绵绵,辜负韶光二月天。

    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柳如烟。

    《春日·好花零落雨绵绵》苏曼殊

    作为世界文化瑰宝的中国古典诗歌,它的高峰期定是在鼎盛的大唐。然而,现存诗歌数量最多的朝代却是清代。到了清朝晚期或是二十世纪初期,仍旧有许多人在创作旧体诗,其中不乏许多名家名作。苏曼殊的诗作,多创作于伤怀之时,这首诗也是如此。

    诗的第一句“好花零落雨绵绵”,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春日里,那美好的花瓣在绵绵细雨中凋落”,也可以理解为“花瓣飘落,仿佛绵绵春雨”,由此伤春之情,油然而生。也因此,有了作者的“辜负韶光二月天”的感叹。韶光,韶,美,美好;光,时光,即美好时光。

    二月的春天,正是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目之所及,却是花瓣飘落,一片萧索景致。情由景生。作者承接上文又把内在的情愫温婉地倾倒而出。“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柳如烟。”玉楼本来可以理解为华丽的楼,在这里主要是指妓楼,也有天帝或仙人之所的意思。梦中醒来,那深刻的愁绪,也随之而至。“柳如烟”,我们既可理解为窗外的实景(景为情化),也可认为是用来形容作者愁绪的意象。其实,“柳如烟”一开始来自于唐末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的一首《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一作日)天。”

    苏曼殊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自小经历坎坷,曾几度入寺为僧,又几番逃离,曾一度隐遁、寄居青楼,却又洁身自好,在疏离与梦幻之中,消解现世的苦闷。作者现世的苦闷,来自于对20世纪初风云变幻的社会遭际与变革的失望,以及坎坷、流离身世的切身体会。因此,苏曼殊的诗中,虚无、空泛的消极情绪比较严重。

    这首诗意象的使用,与情感的基调相吻合,“玉楼”、“春梦”的意义,也可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也许,苏曼殊的诗,从表面来看略显浮艳、空洞,甚或矫饰,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诗作在当时,及至今日的影响力。他的诗名被拿来与同时代的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并列,有“行云流水一孤僧”之美誉。苏曼殊乃性情中人,才华横溢,与当时知识界、文化界名流陈独秀等交往甚笃,这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彼时诗名的传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