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的世界建筑-日本建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日本除北部外气候温湿,木材丰盛,其传统建筑形式是木架草顶。钦明天皇时期(539~571)日本建筑受到中国建筑的影响,出现了佛寺、宫室和庭园。日本建筑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受中国南北朝和隋唐文化的影响,如唐招提寺;第二时期是受中国宋、元,明三代文化的影响,但是日本在吸收了中国建筑文化以后,都逐步日本本土化了,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建筑风格。

    唐招提寺建于天平宝字3年(759),坐落在平城京(今奈良),它由中国高僧鉴真和尚东渡后率弟子建造。分金堂(大殿)、讲堂、大塔等。其中金堂是初建的原物,面阔七间,中间五间开门;进深四间,一进开敞,西城廊柱,柱子粗壮。单檐庑殿顶,原建坡度平缓,明显具有中国唐代的风格。

    平等院凤凰堂建于平安时代(1504),坐落在日本宇治市。永承6年(1501)日本太政大臣藤原赖舍别业为佛寺,即为平等院,凤凰堂是随后建造,“因为其平面类似一只鸟”,故称为凤凰堂。正面模仿唐代宫殿,以金、银、假漆和珍珠母等装饰,显示出奢华的建筑风格。

    在日本建筑中,神社很典型地表现了日本的特点。早在6世纪以前,奴隶制时代,日本流行自然神教,称为神道教,崇奉各种神灵的建筑物称为神社。在整个封建时代,尽管佛教流行,神道教仍然不衰,神社之设从未中断,遍布全国,至今约有11万所以上。神社是日本祀奉神道教、氏族祖先和英烈人物的建筑物。神社历来每隔一定时期重建一次,名为“造替”制度。

    伊势神宫(皇大神宫)位于日本三崇县海滨的密林里,是一个圣地。传说起于远古时代。公元1世纪始建。神宫分内外两宫,都有四层木板或木柱围成的栅栏,地段呈长方形正殿在最里层。按照规定,内外宫的全部建筑物每二十年彻底重建一次,因此经常保持很完好的状态。但是不免有新因素渗透进去,例如,正殿平台的栏杆基本上是中国式的,大体上仍不失古来的面貌,明治天皇以后的历代天皇即位都要去参拜。美国学者C.亚历山大赞美道,日本伊势宫“是世界上最美的小建筑之一”。

    《日本书纪》载:显宗天皇元年(485年)“三月上巳幸后苑曲水宴”。这条记载很有意义,一是说名远在第5世纪,日本就有了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曲水流觞”游赏内容;二是如果和《兰亭集序》中的“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相对照,就可以发现直接的影响。《兰亭集序》写于中国东晋永和九年(530年),这就足以证明中国园林内容对外传播之早,影响之深。到日本钦明天皇十三年(552),佛教东传,同时中国园林也随之东传,日本宫苑中开始造须弥山,架设吴桥。朝臣们纷纷竞造宅园。据《日本书纪》载:推古天皇三十四年(625),大臣苏我马子“家于飞鸟河之旁,乃庭中开小池,仍兴小岛于池中,故时人曰岛大臣”。《万叶集》诗歌中也有描写贵族的庭园的作品。奈良时代的庭院已出现水池岩岛,环池疏布屋宇等。在平安时代,出现了以池岛为主体的“水石庭”和“寝殿造”形式。而在镰仓时代,则开始了建造一种蓬莱海岛式庭园,如鹿苑寺庭园。

    在室町时代,在禅宗的影响下,日本出现了枯山水式的庭园。陈志华说,枯山水的大师多数是禅僧,他们不仅把淡泊弃世的情调带进了园林,而且据说他们用枯山水来表现摆脱了一切生老病死的永恒。没有树木花草,就没有了四季的荣谢和连年的生长,没有真实的流水就没有盈涸和运动。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水面和池,只点缀简素的灌木等。最著名的有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和龙安寺庭院。日本的枯山水具有一种日本特有的禅意。

    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日本形成了以品茶,斗茶为题而制定了一套礼仪规则。为这个目的而专门兴起了一种建筑物,就是茶室。

    茶室的会意文字为“数寄屋”。它用一般的土、砂、木、竹和麦秸等构成,外表非常不起眼,显得有点质朴甚至贫寒,采用人字形屋顶,雨水可以顺着两边流下来。以四张半榻榻米为界,分大茶室和小茶室。内部置空,往往有壁龛,壁龛正面挂一些中国名僧的画,下置插花一盆,使用简陋的茶具,炭炉,茶铫,炉刷等,而且,这一切布置得随意而极不规则,所以又有“空室”和“不等居”之称。采用自然光,窗户极其讲究,使得室内的每一样东西无不显得素静清雅;来宾们也穿着绝不刺激的衣装。于是“暗示出一种高尚的贫穷和精美的粗陋”,在小小茶室里,“从精神上追求并享受着贵族般奢侈的生活”。日本茶道由禅僧倡导起来,武士豪绅附庸风雅,竞相仿效,一时大盛。武士们曾经依照书院造府邸的上段的式样,建造独立的小小的茶室,但没有流行。广泛流行是草庵风的茶室。日本的茶道亦称“草庵茶”,这是因为日本的茶室的外形与日本的农家的草庵相同,以后渐渐形成传统,成为日本最有特色的建筑类型之一。日本的茶道与茶室是相辅相成的,茶室对于日本后来的建筑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