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意味着拥有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充沛的精力,飞扬的青春,锦绣的前程,以及无数个蕴藏着“可能”的明天。然而,我们常常是拥有时并不懂得珍惜,失去时方才学会悔恨。
在年轻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是把口号挂在嘴巴上,更应该好好地去珍惜生命。把握青春的脉搏,仔细品味生活的滋味,做好自己想做该做应做的每一件事情。只有这样,当我们衰老的时候,躺在摇椅中追溯往事,那一段段从前的记忆,才会像轻缓曼妙的乐章,闪耀出润泽的光芒。
即使想要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有时候,可能我们的内心孕育着无数个梦想,然而,当我们夸夸其谈的时候,却总是忘记如何迈出第一步,或者你只是感到畏惧,或许你忽略了那些小细节,你只看到前方胜利的召唤,却不愿意为你的梦想付出实际行动。
当你抬头看天的时候,不如专注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
飞卫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慕名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飞卫对纪昌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如果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你要先学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听从老师的指教,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眼一眨不眨地直盯着他妻子织布时不停地踩动着的踏脚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心里想着飞卫老师对他的要求和自己向飞卫表示过的决心:要想学到真功夫,成为一名箭无虚发的神箭手,就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
这样坚持练了两年,从不间断,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边,他的双眼也一眨不眨。
纪昌于是整理行装,离别妻子到飞卫那里去了。飞卫听完纪昌的汇报后却对纪昌说:“还没有学到家。要学好射箭,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要练到看小的东西像看到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明显的东西一样。练到了那个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又一次回到家里,选一根最细的牦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系上一个小虱子,另一端悬挂在自家的窗口上,两眼注视着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10天不到,那虱子似乎渐渐地变大了。纪昌仍然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他继续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三年过去了,眼中看着那个系在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又渐渐地变大了,大得像车轮一样了。纪昌再看其他的东西,简直全都变大了,大得竟像是巨大的山丘了。
于是,纪昌马上找来用北方生长的牛角所装饰的强弓,用出产在北方的蓬竹所造的利箭,左手拿起弓,右手搭上箭,目不转睛地瞄准那像车轮一样大小的虱子,将箭射过去,箭头恰好从虱子的中心穿过,而悬挂虱子的牦牛毛却没有被射断。这时,纪昌才深深体会到要学到真实本领非下苦功夫不可。他便把这一成绩告诉飞卫。
飞卫听了很为纪昌高兴,走过去向纪昌表示祝贺说:“你成功了。对射箭的奥妙,你已经掌握了啊!”
想实现理想其实很简单,每天进步一点点,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去做就好了。每当实现了一个目标,成功之后一切归零,人生路上,要时时刻刻带着空桶上路,木桶越空,你学习收获的东西就会越多,你维持生命力的时间就会越长久。
一天,一个学生请教哲学家苏格拉底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苏格拉底没说一句话,而是带着他来到一条河边,然后向河里走去。学生不解,但也只好跟着自己的老师。
当河水没到他膝部的时候,老师没有说话;当河水没到腿部的时候,老师还是没有说话;当河水渐渐没到胸部的时候,苏格拉底转过身来,把他的双手放在学生的头上,然后一用力把学生的头按到水里。
学生在水里待了一段时间,苏格拉底还是不松手,最后这个学生在水里实在坚持不住了,他用尽全身所有的力量猛地顶出水面,大声问苏格拉底:“老师,你到底要干什么?”苏格拉底一本正经地对他说:“如果你追求成功的欲望就像你刚才在水里需要呼吸,追求生存那么迫切和全力以赴的话,那么你将无所不能。”
强烈的成功欲望是行动的前奏,很多人都想成功,他们只是在“想”而已。只有真正下定决心“一定要”的时候,才会全力以赴,用尽全部的生命力量去完成,然后无所不能,一鼓作气直至成功。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怎能不忍住放纵之心呢?贪恋美酒,迷恋美色,赌博驰马。与坏人做朋友,与好人结怨,侮辱老年人,不读圣贤书,听不进别人的教导。一旦黑发变白发,红颜随着时间而衰老,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回头,而自己又不学无术,此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为人应不骄不躁,谦恭而不张扬;处事当不惊不慌,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面对居心叵测的小人或是飞扬跋扈的挑衅,都能不卑不亢。于是是非非之中,依然保持一颗恬静的心。可以坦然接受朋友的帮助,也诚心帮助面临困难的人。
我们的人生需要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当我们付出劳动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也许你的所得并不能承载生活的重量,这也并不意味着就只能怨天尤人。当生活把它灰暗的一面展示给你,不要悲伤、气馁,不要自暴自弃,要勇敢地继续努力走下去。
要知道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悲伤而改变,生活也不会因为你的无奈而美好,我们要怀着乐观的态度,相信吧,美好的一天也在等待着你。
2.为人生寻找另一个起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总是太多,然而我们时间却是有限。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无论多么辉煌灿烂、盛极一时的事物,终有那么一天,它会归于平淡,甚至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时间是个神奇的魔法师,无论是令你多么耿耿于怀的事物,它都会在时间的面前显得十分苍白,最终成为生命长河中一个模糊的影子。
不要总是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别为了自己取得的那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要知道,学习是无止境的,你能够掌握的东西永远都是有限的,保持一个谦虚的姿态,才能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不是停在原地,还以为自己已经走出了很远。
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和期待的神情,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了。
同学们看起来都十分兴奋,他们带着对生活的无限美好幻想,即将跨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一定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所有人都对这场即将到来的考试不以为然,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书或笔记。但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考试的时候交头接耳。
当最后一次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感慨万千地迈进教室的门,下课以后,他们的人生就要打开新的一页了。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看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都感到十分的轻松,这次考试也许不过是个形式而已。
然而,当教授开始收试卷准备下课的时候。所有的学生看起来都是愁容满面、一筹莫展,甚至包括成绩最好的学生。
教授手里拿着试卷,站在他站了很多年的讲台上,环顾四周,这个时候没有一个人说话,所有的人看起来都很沮丧。教授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悠然地问道:“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
“三道题?两道题?”
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一道题呢?当然一定会有人完成一道题的。”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微笑地说,“我只想要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仅仅也是刚刚开始。”
当你对自己的成绩洋洋自得的时候,已经显示出你的愚昧和无知,你怎么可能掌握住生命的真谛呢?浩瀚的知识并不是你短暂的生命能够承载的,随时随地,你都可能会接收到新的东西,只是,你是谦虚地接受这一切,还是盲目自大地认为自己已经学贯中西?
当你从学校里最有资格的师兄师姐,变成了社会上的新鲜人,你已经再次站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其实,我们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都应该不断地为自己寻找一个起跑线,而不是觉得自己已经站在了生命的终点上。
你会把别人咀嚼过的苹果放入口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谁又愿意放着甘甜的苹果不吃,而接受已经被别人吸收完营养的东西呢。苹果新鲜而甜美的滋味是需要自己来品尝与体会的,人生也是这样的一个品尝过程,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
只有自己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反省、思考,才会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总是容易用眼睛紧盯着不好的事情,而忘记了用欣赏的眼光观赏美好的事物。不要抱怨生活中烦恼太多,痛苦太多,当我们用一颗平常心来倾听自然、亲近生活的时候,你才会拥有人生美好的境界。
村长发动所有年轻力壮的村民,来到海边支援救援队的行动。小渔村的村民都是善良的,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希望巨轮上的人能够平安无事。不能参加救援队的人们,都忧心忡忡地提着灯站在海边,希望能照亮救援队回家的路。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救援队的船终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于是,欢声雷动,人们一边为亲人的平安归来激动万分,一边为他们的英雄举动而骄傲自豪。
然而,船靠岸后,疲惫不堪的救援队长却告诉岸边的村民们,还有一个人,只有一个人没有被救援,他现在处境危险,因为救援船实在是装不下了,他主动要求留下来,现在,需要另一拨救援队伍去营救他。
这时候,一个17岁的少年毫不犹豫地走了出来,主动要求去救援那个生死未卜的人。然而,他的母亲却像疯了一样冲出人群,死死地拽住了少年的手,哀求地说:“孩子,不要去。你哥哥三个月前出海,至今未归。你现在还要离开我,万一你们都回不来了,剩下我一个孤老婆子可怎么活啊。”
母亲说到伤心处,不禁号啕大哭起来。少年抱着悲恸不已的母亲,在她耳边坚定地对她说:“妈妈,每个人都有拒绝帮助别人的理由,如果因此我们都不去,那不是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等待援救的人陷入绝境!哥哥在的话,也会支持我的。”
少年吻了吻母亲的额头,义无反顾地走向了狰狞的大海。母亲含着泪,心如刀绞地等待儿子能够平安归来。
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难熬,当挺拔的少年站在救援船上对所有人挥手的时候,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勇敢的少年冲到母亲的面前,大声而兴奋地说:“妈妈,我们救的那个人,原来是我哥哥!”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只要我们坚持的是真善美的真理,我们就能为人生寻找到另外一个起点,得到一份意外的收获。
3.换一种看待世界的眼光
世上只有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改变的,但时间却可以改变很多事,甚至可以改变一切。对于这个世界上每一天所发生的一切,总会有人因为同样的事情感受到不同的意味,有的人在苦难中体会到了幸福,有的人在幸福中感受到恐慌。其实,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并不是被你所处的环境所左右,而是跟你的心态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实,一切都很简单,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只要你肯换一种看待世界的眼光。
住在隔壁的兔子一家搬走了,不久又搬来了一户新的人家。小松鼠很开心,希望早点认识自己的新邻居。可是,小松鼠等了半个月,也没见到新邻居的人影。于是它跑到隔壁,去拜访它的新邻居。
原来隔壁住着一只刺猬。
“你为什么整天都趴在窝里不出来呢?”快乐的小松鼠站在刺猬的洞口,对它矜持的邻居打招呼。
“因为我害怕看到别人!”里面传来小刺猬细微的声音。
“那有什么害怕的,它们都很友好,而且都希望和你成为朋友!”松鼠劝慰说。
“我知道,但是我长得很难看……而且长满了刺……你们会不喜欢我的!”刺猬不好意思地说。
“那不正好吗?你的刺可以保护我们,再说朋友之间还是需要有点距离的,这是你的优点啊!”小松鼠兴奋地叫道。
“可我没有你那么能说会道,我和别人能聊点什么呢?”刺猬探出头,羞得满面通红。
“你的口才也很好啊,看你为自己找起借口来多能说!”松鼠开玩笑地说。“随便说什么都行,我们俱乐部的朋友都是随便聊的,在那里你还可以享受蜂蜜,说不定大家还会推选你去保卫部任职呢!”
刺猬终于迈出了家门。
我们常常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恐惧,我们因某种缺陷而感到自卑,我们活在别人的光环下看到了自己的失败,我们不愿意面对陌生的环境,常常缩回了触角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这样并没有让我们感到安全,我们仍然会在某个瞬间,感到莫名的恐慌,感到十分的无助。
其实,你没有必要让自己生活的如此心惊胆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难以战胜的不过是他的心魔而已。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而不是让自己掩面而泣。坦然面对生活赋予你的一切,你会发现,其实这一切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你或许曾苦口婆心地对别人讲道理,但是对方并不领情;你或许曾对别人的意见或是行为感到恼火,觉得别人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每当这样的情况产生,你应该多问一问自己,你是否尝试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个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可能受到别人的认同,正如同有时候一百句的安慰不及一个理解的眼神。
换一种方式思考,不要让自己钻进死胡同里,只有这样,你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来面对生活中将要发生的一切。
森林里生活着两只无忧无虑的猴子,他们活泼好动,整日在树枝间荡来荡去。嬉戏玩乐的日子固然很愉快,但每天都要为寻找食物而劳累奔波,这常常让它们感到十分沮丧。
寻找食物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风调雨顺的时候还好过些,如果遇上不好的天气,无论他们怎么辛苦地觅食,也常常只能果腹而已,甚至还有一些时候,需要忍受饥饿的侵袭。
一次,已经两天没吃到东西的猴子兄弟俩,想到山脚下的动物园去碰碰运气。在动物园里,他们找到了一些食物,他们为此兴奋了半天。两只猴子吃饱喝足后,看到不远处有一只笼子,里面关了一只红毛猩猩。
在红毛猩猩的面前,摆了许多的水果和食物,两只猴子望着那堆丰盛的食物,感到垂涎欲滴。一只猴子对另一只猴子说:“我真羡慕猩猩的待遇,它每天不用做任何事,就有美味可口的东西吃,可不像我们经常饿着肚子。”
另一只猴子听了,大声地表示赞同:“就是,就是,我们真是太命苦了,我好羡慕他啊!”
笼子里的猩猩被两只猴子的谈话吵醒,他无精打采地抬起头,看见笼子外面两只活泼的猴子,流露出无限羡慕的眼神说:“哎,我真是羡慕你们啊!可以每天在树林里自由自在的游玩,多么逍遥啊!”
两只猴子听了,望了望狭小的笼子,赶快离开了。
土地上盛开五颜六色的花,那是为了告诉人们什么叫做美丽。大地上隆起了高山大河,那是为了唤起人类征服困难的雄心。于是哲人们总结说,造物主创造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为了告诉人类某方面的道理。不要忽视你身边的一草一木,也许正是它们启发了你对生命的重新认识。
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我说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慢。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看似可笑的故事却值得我们深思,你是不是也只顾着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花朵的机会呢?
别让你的心被痛苦囚禁,而要让自己用一颗纯净的心灵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幸福就在当下。当你用沉重的欲望枷锁困住自己,不妨静下心来,放下心灵负担,仔细品味你已拥有的一切。幸福的标准没有可比性,拥有,就要学会珍惜。学会欣赏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拥有,你就不难发现,自己竟会有那么多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幸福之神已在向你频频招手。
4.用你想得到的方式对待别人
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人际关系中要得到他人的尊重,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他人。古人说“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只有学会了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加倍的尊重自己。如果你想自己处处有好的人缘,就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尊重他人。
成功不是偶然的,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就获得成功。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人往往拥有好人缘。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败中取胜,汉高祖刘邦的楚汉相争,扭转乾坤,这些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一个人只有在尊重别人的同时,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身边人的帮助。
世间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生也绝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人缘。尊重别人,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保持良好的仪表,才能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尊重他人,才能把周围的人吸引到你身边,愿意对你伸出友谊之手。尊重他人,才能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得到别人无私的帮助。如何让他人产生被尊重的感受?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与人交谈的时候,你的尊重往往表现在倾听对方的感受,而不是一直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要直视对方的眼睛,而不是目光躲闪漂移。
为人处世要经常换位思考,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是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个性和彼此间的差异。尊重他人并不是冠冕堂皇的表面文章,而需要你发自肺腑的身体力行,学会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才会去尊重他人,赢得大家的信任和依赖,获得好的人缘。
要做到尊重他人,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如果你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别人会觉得受到尊重,进而对你产生好感。如果你用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他人,对方会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拒绝与你进行交往。要赢得好的人缘就必须注意尊重他人。
“痛苦与人分担,痛苦便会减半;欢乐与人分享,欢乐便会倍增。”不要为自己的欢乐加密,分享是一种快乐,乐于与人分享快乐的人,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能够带给他人快乐的人,常受到大家的欢迎。拒绝与人分享欢乐的人,只能徒劳的浪费时间和金钱。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是越分越少的,能够越分越多的只有爱。学会把你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人分享,可以使你走出封闭的自我,及时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抹善意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会分享可以使得你学会关心自己,关爱他人,从而培养与周围人默契地合作。
分享不仅包括有型的东西,还包括思想、心情、创意等,在一个团体内,如果每个人都乐于把自己好的东西拿出来与人分享,那么必然产生整体效应大于单一效应的良性循环。与身边的人分享你的新发现,可以在众人的帮助下完善你的观点,在不断取长补短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成功。同时还培养了大家的协作精神,收到共同进步的成效。乐于分享的人,必然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当你把自己的收获与人分享,你的收获就会扩大很多倍,反馈回来的快乐不是快乐的重复,而是一种扩展,是快乐的升华。
想一想,当有人理解你,欣赏你的时候往往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心情。而如果不能够把自己的东西与人分享,你的成绩,你兴奋的心情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只能意味着一种孤独。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都是一种惩罚。这样他就永远不会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享的实质是一种博爱与平等的思想。智慧和情感的分享,能够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同周围人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分享的人,才能享受到别人快乐的分享,享受到好人缘。
5.降低对人要求,提高对己标准
严于律己作为人生交往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行为原则,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中国近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做人原则在现代更好地应用,包括了诚心诚意待人和善解人意。
一个有德性的人,应该是先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去要求他人。先宽容别人的错误,才能去宽容自己的错误。
世界上成功的范例各有不同,但是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严于律己的品格。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多来自于严于律己。在工作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放过自己的丝毫错误。对待犯过的错误要及时改正,承认错误并不会受到大家的厌恶。相反掩饰错误的人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在人际交往方面,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清楚地了解身边的人与事,谨慎地对待自己身边的一切。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严格的执行,有“容他人之长,谅他人之短”的肚量,才能真正做到聚人、聚才、聚心、聚智,做到在名利之前宠辱不惊,坦然对之。自律性强的人更容易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严于律己,宽容待人,这是处世之道,也是养成良好品质的具体要求。
放任自己,苛求别人,往往会招致别人怨恨,被社会孤立,成为形单影只的孤家寡人。要常常闭门思过,总结自己的得失,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断进步。严格对待自己,才能磨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别人乐于亲近的人。
在要求别人之前,自己把事情先做好。如果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怎样对待别人。不要以为别人看不到你的错误,有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要知道,不管怎样,环境或是别人都不会改变,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宽容地对待别人,也一并宽容地对待别人的错误。别人的错误,要细心的指出,耐心的教导。禁忌用别人的错误取笑于人。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拥有强大的能量吸引更多的人成为他的朋友。
严于律己是一种力量。有这种力量的人,能更好地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利惑,不受财诱”。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才可能用性格魅力吸引大部分的人与其交往。
慷慨大方是一种风度。对人对己慷慨大方,这虽然不能说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境界,但表现出来的不拘小节,大刀阔斧的气度却能够赢得别人的好感。慷慨大方的人往往处世直观,眼界宽广。想要成就事业,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养成慷慨大方的性格。
要想在人际交往中赢得别人的赞誉,我们需要具备很多美德,慷慨大方是必不可少的要求之一。慷慨大方表现在:为人轻财仗义,宽厚仁慈;处事开朗乐观,不拘小节。一个慷慨大方的人要拥有广阔的胸襟,开阔的视野,不会吝啬自己的所得,乐于与人分享。慷慨大方的人也不会因为一些矛盾和误会对人耿耿于怀,伺机对他人进行报复。
对人慷慨大方,也是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美好的心情。一个内心充满仇恨的人是不会体会到幸福滋味的,也无法感受到别人的关爱。他用仇恨的外壳,阻挡了生命中所有将要光顾的机遇。这样的人注定生活在痛苦中。
我们都知道,俊俏的外表让人赏心悦目;良好的个人修养让人如沐春风;热心慷慨使人温暖;学识渊博令人钦佩。一个人拥有的美好品质越多,他受欢迎的程度也就越高。
对于一个拥有很多的人来说,慷慨大方与人分享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只需要拿出所拥有的小小的部分分享,就可以带给别人满足的快乐。而一个所得很少的人很难放弃自己可怜的一点点收获。
如果,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同样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去关心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慷慨大方的人。这样的人,同样会得到对方无私的帮助。在种种困难面前峰回路转,渡过难关。
如果你在人际交往中选择交往对象时,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交往过程中注重自己的各种利益是否得以实现。一旦对方无利益可交换的时候,就立刻停止交往。这种人的可悲在于他们颠倒了人生的价值标准——人的一生的幸福在于追求真善美的过程。
如果生活像倾倒的金字塔一样,把金字塔的尖端放在下面,自然不可能长久安顿下来。这样的人即使得到一定的名利和地位,他们也始终得不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赏。
萧伯纳曾说过,“人非孤岛”。融洽的人际社会关系有助于身心健康。慷慨大方的人以其人格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成为互帮互助的朋友。我们应养成慷慨大方的行为作风,博得大家的喜爱,获得好的人缘。
6.看准拒绝背后隐藏的机会
大部分人往往对已经失去的机遇捶胸顿足,却对眼前的机会熟视无睹。机会是为那些有梦想和有计划的人而准备的,它只存在于那些能够认清机会的人心中。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推销员的角色。随时有可能被拒之门外,随时有可能被冷眼相对。只是,很多人在面对眼前紧闭的大门时,踌躇不前,害怕难堪,失去了战胜拒绝的勇气,于是“没有机会”成为了这些失败者的推诿之辞。
的确,拒绝会让人心灰意冷,但是,我们要明白,拒绝很可能正是指向成功的路标,看似“没有机会”,反而可能是最大的机会。
拉梅奈说:“不懂得苦难的裨益的人,并未过着聪明而真实的生活。”我们总是很容易看到苦难,却很难在其中有所领悟。同样被拒绝,有的人看不到拒绝背后隐藏的机会,狼狈地败退下来。有的人却毫不气馁,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这个业务员费尽周折才得以进入这家极具影响力的公司,他看准董事长进电梯的机会,快步走上前去推销自己的产品,一脸疲倦的董事长对他摆了摆手,示意对业务员的产品没有任何兴趣。
业务员没有离开,他找到董事长的办公室,请求秘书把自己的名片交给董事长。尽管秘书很为难,但禁不住业务员的一再恳求,同意帮忙递名片。
不出意外,董事长不耐烦地把名片丢了出去。
门外的业务员只好礼貌地说:“没关系,我可以下次再来,请董事长留下我的名片。”秘书又硬着头皮把名片递进去,董事长感到非常不耐烦,他顺手把名片撕成了两半,丢到垃圾桶里,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五元钱,轻蔑地说:“5块钱买他1张名片,叫他走!”
秘书把5元钱交给业务员,很婉转地转达了董事长的话,业务员反倒是没有任何受挫的表情,他又拿出一张名片,诚恳地对秘书说:“我的名片2.5元1张,5块钱可以买两张,所以我还欠董事长一张名片。麻烦交给他。”
没多久,办公室传出一阵笑声。接着,董事长满面笑容地走了出来,热情地把业务员请了进去。
机会往往躲在拒绝的背后或者站在困难的中间,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这也就是机会往往被少数人占有的重要原因。要知道,不去尝试,机会等于零;努力了,尚有一半机会。
别人不做的事情就是机会所在。机遇就像个小偷,到来时无声无息,走时却让你损失惨重。机遇就像那奔腾的黑马,往往只给你一瞬间的最佳驾驭实际。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选择,就要马上行动。不能果断做出决定的人,固然不会做错事,但也将与成功无缘。
有很多人常常抱怨没有机会,其实,没有机会本身就是一个机会,一个锻炼自己耐力和充分继续自己力量的机会,恐惧陷阱往往错失机会。
在取得了一次战役胜利后,有人问亚历山大是否等待下一次机会,再去进攻另一座城市,亚历山大听后诧异地回答:“机会?机会是靠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不断地创造机会,正是亚历山大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最伟大帝王的原因,也唯有不断创造机会的人,才能建立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做任何事情总是等待机会是极其危险的。一切努力和热望都可能因等待机会而付诸东流,而机会最终也不可得。
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有个人在沉船之前幸运地抱住一根木头,随波逐流来到一个小岛上。他没有丧失信心,走遍全岛,几乎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找来了,这些食物足够他维持一个月的时间,到那时候就可以等到过往的船只了。于是他用木头搭了一个小棚子用以储存他的食物。
在等待中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他连船的影子也没有看到。这一天,他又去看是否有船,忽然雷声大作,他用来存放食物的木房被雷电击中,燃起了火,顷刻间一切都化为灰烬。此刻,他彻底绝望了,他认为这是上帝的旨意,命运的安排。于是他在一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在他停止呼吸不久,一艘船开了过来,船长看见地上的灰烬和吊在树上的尸体遗憾的说道:“他没有想到失火后的浓烟把我们引到这里,哪怕再坚持一会儿,他就得救了。”
人在面对绝境的时候,往往会灰心丧气,认为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但是,机会可能恰恰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我们不仅要有创造机会的能力,还要有等待机会的勇气。
一个喝醉酒的人,走出酒店时,天色已经很晚了,他踉踉跄跄地寻找着回家的路。
他看见一条弯弯曲曲的路,就醉醺醺地朝前走。忽然“咚”的一声,头撞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上面,他被撞得两眼直冒金星。
他朝后退了两步,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块路标,上面写着“此路不通”。
醉汉眨了眨眼,定了定神,又糊里糊涂走了一会儿,他又来到这块路标前,不小心“咚”地又把头撞得很疼。
他朝后退了两步,抬头一看,原来又是一块路标,上面仍写着“此路不通”。醉汉定了定神又糊里糊涂地走了起来,走着走着,头又被“咚”的一声撞痛了。原来,他又来到了这块标牌前,然而醉汉并不知道。
他摸摸头上撞出的疙瘩,稳了稳神,又继续走路。
走着走着,头又被“咚”的一声碰痛了。
他朝后退了几步,抬头一看,又是一块路标。上面还是写着“此路不通”。
“天哪,我被围住啦!”醉汉绝望地喊道。
不要只知道自己已经多次碰壁,不要老是断言自己已经无路可走,问问自己,是不是在同一条路上来回绕圈子,忘记了还有其他的出路和方法。
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样绝望的环境,背后都藏匿着机会,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视角去对待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