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匪事-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本来用不着再说什么了,可是,仔细一琢磨,还是觉得有话要说,应该让读者对这本书更加了解。

    少年时,在我住的那个屯子里,有一个姓郝的单身老人,我叫他郝大爷。他矮个子,圆脑袋,红红的面孔,手里攥着个小烟袋,烟袋杆上挂着一个不知是用什么皮子做的烟口袋,里面装着地里种的旱烟,他住在离大队很近的一撮矮趴趴的土房子里。我常常去他的小屋子,因为他能在吸溜溜抽着旱烟的时候,讲许许多多老辈子的故事。他的记忆力特好,能把那些老辈子的故事给你掰饽饽说馅儿地极细致地讲出来,让你听不够,他给我讲过许许多多村庄里的事,谁家开铁匠炉给土匪修理过枪支;谁家刚盖起房子就遇上涝雨,大水硬是把新房泡倒了;谁家扛活的长工把东家的姑娘领跑了……其实,最让我难忘的是老人讲了许多当地的土匪的事、土匪的黑话、土匪的规矩,让我觉得听土匪打打杀杀的故事比听武侠故事还过瘾。读农业中学时的一年暑假里,在许家屯和穷棒岗两个屯子中间的一片树荫下,我还听到了穷棒岗外号叫刘四爷的老人(刘立文)讲土匪“东山”是怎样因为抽大烟,而走上掠夺他人财物满足自己的胡作非为的绝路,说这个土匪是如何不讲究行规,又是如何扣押土改工作队黄群等人的一些事,使我更进一步知道了那些烧杀掠抢的土匪、强盗是怎样本性难改,彻底与人民为敌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认识在逐渐加深与改变。过去只是简单地认为土匪就是为害于民的恶魔,忽视了他们中的那些复杂的成分。在我近几年深入村屯采访时和那些老辈子人交流中,知道了当年土匪里的那些复杂的成分,不乏本本分分的庄稼人,生于乱世的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就是打算与爹娘、妻子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是命运多舛,遭到胡匪的骚扰和戕害,他们忍无可忍,也走上了为匪的绝路,这就是书里的陆青山、华云龙、冯三春这些人。

    他们本来是善良的庄稼人,没有过多的奢望,只想劳作在垄亩之间,过上温饱的日子。可是那些失去人性,疯狂而又肆虐的悍匪的烧杀掠抢,让他们在鲜血的蒸腾里勃发了一股不可遏制的怒气,也走上了土匪之路,他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条路还能走回家吗?那是一条不归路,然而他们已经全都不在乎了。他们也知道自己走上了绝路,不过他们是这条路上的君子和豪侠。

    为了这本书,我走访了故乡一些村屯里仍然健在的老人,从他们中间搜寻那些早已被遗忘在荒野里的老故事、老人物,寻找那些匪徒的足迹和劣迹。在鹤鸣湖镇的一个自然屯里,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听了我的寻求,便兴致勃勃地对我说起了闹土匪的事,他说:那时候土匪们在城里都有眼线,就是官府里也在外面放出自己的眼线。他说:我的一个亲戚就在城里给土匪瞭风,城里有什么特殊事,县署里有什么行动眼线就打发人出城送信。他很神秘地说:我爹曾经说过,以前的县署里也派出人在四乡里游走探听土匪的消息,那些货郎子、锯锅匠、耍猴的人都是消息灵通的人,县署里就安置他们做官家的密探。其实那年月,县署和警署要不掌握土匪的行踪,他们敢走出城池吗?要是交了倒霉的运气,一下子走进了土匪窝,你不就送命了吗,不就吃了大亏吗?咱们县民国时就有个县长被胡子打死在去省城的路上。

    老人家说的事,让我一下子想起了我参与编写的《百年林甸》上册时,就在档案里查阅出1926年林甸县知事柳尊五去省城领枪的路上中了土匪的埋伏。顺着这个线索,我还在县志上查出了直到1929年日本鬼子有组织地到林甸来过四次。他们来干什么呢?县志上很简单地做了记载,说他们是考察或旅游。根据这一线索,我回到哈尔滨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日本人在东北活动的历史资料,并坚持每天到六顺街早市逛旧书摊,终于我淘到了两本旧书,一本是日本人草柳大藏所著《满铁调查部内幕》,另一本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日本史组编译的《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我对《满铁调查部内幕》一书翻阅后,弄明白了那些来林甸的日本人是日本满铁调查部(特务机关)派出的情报人员。满铁就是日俄战争之后日本设在当时所谓的满洲的铁路总部,表面是对铁路进行管理,实则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特务机构,他们的总部在大连,“九一八”之前若干年,他们就从长春一批批地派出情报人员,以商人身份或旅游者身份,沿着铁路向北一直到满洲里以及从哈尔滨到牡丹江和佳木斯这三股铁路的两侧横向各延伸一百里内进行勘察,从地形地物、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交通形式、军事布置等进行全面的摸底,所以书中就出现了有关地图的事件。当时林甸已经有极少数的共产党人在这片原野上活动(这些人都是去南方读书的学生),例如,学生里的刘靖、张清林、张翼飞等人。九一八事变以后,马占山与日本鬼子在江桥交锋,所指挥的是东北军,国民党领导的大部队还没到过这里。1933年3月27日,日本侵略者没费一枪一弹就顺利占领了林甸县城,这是很悲哀的事。把这些史实弄清之后,写荒原上的土匪,条理就比较清晰了,情节构思时也比较顺畅,有些事件也趋于合情合理。本书里的人物和事件多是来源于史实,土匪黑话没在书里普遍使用,觉得过多就显得过滥,适可而止吧。

    本书所写的是1915年到1934年之间的荒原上的土匪。1934年之后,土匪大部分都销声匿迹了。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后,土匪突然间犹如从地里冒出来一样,再次滋生于这片土地上,一直到1947东北联军和共产党地方武装互相配合,将土匪彻底剿灭。那是一段更加复杂、更加精彩的时期,我正在挖掘和整理。

    这本书的第一读者是我的长子张立新,第一稿时他读后提出了几点意见,我都一一地消化在书内。

    时光荏苒,四季更替,年复一年,白驹过隙,老骥伏枥,追忆往昔。几十年转瞬即过,现在真正觉得一寸光阴一寸金了,时不我待,我将继续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