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人物-卓越不凡的科学怪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相对论鼻祖爱因斯坦

    每个人都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实他最了不起的却是他的“快乐论”。因为他很淡泊名利,只是喜欢单纯地享受工作和生活。

    几年前,我和一位朋友旅行到德国南部的乌尔姆城。当我们经过一家杂货店的时候,我的朋友忽然停住脚步,指着楼上一间小房子说:“你知道吗?这间简陋的房间,就是大数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诞生的地方。”

    那天下午,我去访问了爱因斯坦的叔父,但结果很令我失望,他并没有告诉我爱因斯坦有任何不同于常人的才能。相反地,他极兴奋地对我讲述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愚蠢:他小时候举止迟钝又怕羞,连说话也支支吾吾,他的父母担心他的智力不及平常人,连学校里的老师也对他摇头表示没办法。所以大家都叫他“笨蛋”,认为没办法教育他。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么一个奇笨无比的孩子,竟被全世界公认为当代杰出的聪明伟人、古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呢?

    遍寻人类历史,像爱因斯坦这样“平地一声雷”般闻名于世界的,确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最令人惊异的是,他以一个“数学教授”的名头,竟能如此“走红”,成为全球报纸杂志瞩目的人;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竟能像拳王阿里一样闻名遐迩。说出来谁会相信呢?但事实是胜于雄辩的!更稀奇的事还有呢:当爱因斯坦的名字早已“红得发紫”之时,爱因斯坦竟然“还不知道”,直到后来别人与他说后他才突然“发觉”。在答记者问时,他还说“成名”得连他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

    当我们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时,至少可以领悟到这位大数学家“古怪”思想的一部分。可是对爱因斯坦来说,没有一件事物可使他过分“喜爱”,或者说是过分“不喜爱”。大多数人急切追求的名声、富贵或奢华,他都看得非常淡薄。据说有一次,某艘轮船的船长为了优待爱因斯坦,特地让出全船最精美的房间等候他,谁想到这个决定竟被他严词拒绝了。他不愿意接受这种特别优待,就算睡在下等舱里也心甘情愿。

    德国政府为了表示对爱因斯坦的崇敬和钦佩,特地在他五十诞辰时,为他在普斯丹城建造了一座半身铜像,还赠送他一所精致的住宅和一艘小游艇。

    不过,爱因斯坦的遭遇真是不幸,他之后一直亡命在国外。有一段时间住在比利时,他的财产全被充公,他的家门还上了锁。而且还有一个警察每夜睡在他的床边,只因为他是犹太人。

    当他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聘请前往讲学时,为了避免新闻记者访问的麻烦,他预先嘱咐朋友在船尚未到岸之时,悄悄地用驳船驶到半路上去接他,然后再开汽车到达学校。虽然解释爱因斯坦“相对论”学说的书籍至少出版了900册以上,但据爱因斯坦自己说,能够真正了解他的“相对论”的,却只有12个人。

    有一次爱因斯坦用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相对论”:一个美丽的姑娘伴你对坐一小时,可是你会觉得好像只有一分钟般短暂;要是你在火炉上坐上一分钟呢?你会觉得像有一小时那么久了。初听起来,好像很对,那就是相对性。其实,让我们试验一次就明白了,谁都愿意和美人对坐,而不愿意坐在火炉上。

    爱因斯坦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任太太替他生了两个很聪明的孩子。

    最有趣的是,爱因斯坦夫人却不懂他的“相对论”;不过,她懂得应该怎样做太太,应该如何对待她丈夫。

    比如,当她邀请朋友在家聚会时,她想要求她丈夫也参与盛会,但爱因斯坦往往会粗声厉言地回答:“不!不!我坚决不去,因为我不能忍受这样的骚扰,使我不能安心工作。我要立刻离开此地。”

    这时,爱因斯坦太太就会耐心地等待他发怒完毕,再说几句好话使他服服帖帖地跟她下楼参与聚会。他呢,也因此得到了一些最舒适的休息。

    据爱因斯坦太太说,她丈夫在思想上是极其保守且遵守纪律的,但在日常生活上,他倒愿意“随便”而决不愿受拘束。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他给自己立下了两条规定:一条是,无论什么规则都不要;另一条是,不为任何人的意见所支配。

    爱因斯坦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他平常总是穿着一套不整齐的旧衣服,不常戴帽子,在浴室里常吹着口哨或哼着歌。他虽然打算解决复杂透顶的“宇宙之谜”,但他认为不能将享用人生搞得过分复杂。所以,他在洗澡后刮胡子时,不用刮面香皂而用洗澡肥皂。他认为同时用香皂和肥皂真是浪费。

    爱因斯坦确实是一个极会享受快乐的人。他的快乐主张,便是一种很好的哲学,也许还胜过他那有名的“相对论”呢。因为他的快乐,不需要从任何人身上获得好处,他看轻了金钱和名声。不过他知道,在工作中是可以得到快乐的,当然在小提琴上或划船上也可以寻求到快乐——爱因斯坦的小提琴,确实占据了他生命史上重要的一环,什么事能比小提琴更使他感兴趣呢?

    爱因斯坦的逸事还多着呢:有一天,他在柏林市公共汽车上和卖票的人争执起来,因为他以为零钱找错了。等到卖票的人把钱重数了一遍后,知道错的是爱因斯坦,于是又把零钱交还他,并说了一句嘲讽他的幽默话:“这一次的错误是因为先生您不会算钱。”

    2.发明之王爱迪生

    世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爱迪生,也以健忘闻名天下。好像他的记忆只容得下他的发明,所以他才能成为科学史上的伟人。

    有一次,我在纽约温德比尔特饭店进餐时,发现了一位记忆力超好的女服务员,她是管理衣帽的。当我把衣帽交给她之后,她竟没有给我对号牌,我奇怪地问她,她笑着说:“不必多此一举,因为我能记得。”接着,她兴奋地告诉我,在这座大饭店里,常有200位左右的陌生客人的衣帽挂在一起,但当他们一个个出去时,她从来不曾把衣帽递错过。当然,我还是不能完全相信她的话。不过,等到我和饭店经理谈及这件事情时,经理竟然也得意地说:“她吗?是真的!十五年来她还没有弄错过一次呢!”

    这使我想起了记忆力很差的发明家爱迪生。这位伟人在幼年时期,就以健忘闻名。在学校里他会把所学习的知识完全忘掉,在全年级的学生中他的成绩是最差的,连老师们也无可奈何,没有一个人不抱怨他又蠢又笨。医生检查他的脑子后,也发现有特殊问题,最后还武断地预言,他必定会死于脑病。

    据熟悉爱迪生的人说,他一生只在学校里待过三个月,此后,他一直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要说他的母亲可真是太厉害了,竟能把她那个人们认为无法造就的儿子教育成一代伟大的发明家!

    不错,我们相信爱迪生幼年时的记忆力很差,但我们也无法否认他对于今日科学界有划时代的贡献。

    究竟爱迪生健忘到怎样的地步呢?这里有件小事:有一次他到税务局交税,当时他正在思索科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但因为纳税的人很多,所以等待的时间比较长。等轮到他的时候,他竟说不出自己的名字,虽竭力思索了一阵子,无奈已忘得一干二净。结果还是他的邻居告诉他,他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托马斯·爱迪生。这一笑话立刻就被传扬出去,直到今天还没被人们忘记。

    爱迪生工作努力的程度也是惊人的,他常常整天整夜地埋头在实验室里作研究。有一天早晨,仆人送早餐时他正睡着,因此仆人不敢去惊动他,径直把早餐放在他面前就走了。他的助手们早已吃完早餐,趁着片刻的休息时间,偷偷地把空碟子放在爱迪生面前。等到爱迪生醒来,看见这些空碟子以及喝干了的咖啡杯子和满桌的面包屑,竟怀疑地擦了擦眼睛。想了一下,以为自己确实已用过了早餐。于是,照例在吸完一支香烟后开始工作。直到他的助手们哈哈大笑以后,他才知道自己是被他们愚弄了。

    由爱迪生的健忘,使我又想起了不少伟人有关“记忆力”的传说:

    美国最著名的植物学家阿萨·格雷,能够记住两万五千种植物的名字;而罗马的恺撒也可以记住他那数万士兵的姓名;棒球明星贝比鲁斯却根本记不住别人的面貌和姓名!

    查理·卓别林有一位七年不离其左右的私人书记,但奇怪的是,据这位书记说:卓别林并不知道他姓什么。

    埃及的穆罕默德大学有一个惯例,每年新生入学考试,必须背诵整部《古兰经》。说起这部《古兰经》,即伊斯兰教的“圣经”,几乎与基督教《圣经》的《新约》一样长。背诵一次,至少要费三天的时间。但是,每年都有两万多人能够毫无遗漏地背诵完毕,这种记忆力是多么惊人啊!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自夸他能背诵他所写的全部诗句。但沃尔特·司各特的记忆力可真坏透了,他竟会忘记他自己所写的所有诗篇,甚至有一次,他把自己的作品错认为是拜伦写的,并热烈地赞美。英国的散文家、哲学家培根可以默写他自己的一部最著名的作品,而且一字不错。但美国的舞台明星约瑟夫·杰弗逊虽然连续演了十三年某部著名作品,可是还时常忘记台词。用拜伦和司各特相比,培根和杰弗逊相比,记性的好坏真是有天壤之别。

    林肯提出过一个“记忆秘诀”,那就是:当你要牢记什么的时候,不妨高声朗读,使视觉和听觉同时发生效力。

    英国历史学家麦克伦南的记忆力,真有点像中国俗语所说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任何一本书,他只要读过一遍就可背诵。他写过许多历史巨著,但从来没有用过什么“参考书”之类的书。

    美国老罗斯福总统的记忆力也是极其超群的:他在接见宾客时,最喜欢注意他们的小节、面貌或举止。这样的话,他只要见过你一次就永远不会忘记你了。当他第二次再见到你时,他马上就能叫出你的名字,往往使你高兴得说不出话来。无疑,这对于他的政治活动有极大的帮助,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力”。有一次,他和一位阔别已15年的日本银行家见面,最使这位日本银行家惊奇的是,他们一见面,他便大谈15年前初次会见时曾谈过的一件事情。

    距今90多年前,英国有位富翁名叫乔治·彼德,当他10岁时,有人请他计算这样一个难题:

    “现在有4440镑的存款,每年年息4.5个便士,问4440天后,应得多少利息?”他不慌不忙地只费了两分零一秒的时间,便把答案算出来了。

    很多年前,“铁路贾克”的死讯传出,全世界的报章刊物,都竞相刊登这个消息,并且痛惜哀悼:因为他是一位美国少有的人才,是一个极聪明又极有趣的人物。他的记忆力异常惊人,曾有将近20年之久,他经常到设有大学的各乡村去旅行。他往往十分得意地跑进学生们的餐厅喊道:“认得我‘铁路贾克’吗?请你们随便问我一些历史上的琐碎事吧,我会很乐意告诉你们事情的经过。”自然,学生们是不肯放过他的,更有想乘机表示自己“见多识广”的,于是,无不争先恐后地向他发问。而他们所提出的难题,免不了有许多是荒谬可笑的。比如:

    “苏格拉底的太太是在几岁结婚的?”他毫不迟疑地立刻回答:“40岁以前的苏格拉底,还没结婚,40岁后,他才娶了一个黄花闺女,才19岁而已!”

    或者会有人问他:“刺刀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明的?”他会很快地答复说:“1689年7月27日苏格兰发生战争时,第一次利用刺刀作为杀人的工具。”

    而他的报酬不是由学生们请他一同聚餐,就是由他们凑钱来赠他一身新衣服或者补助他的旅费。甚至连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很钦佩他的博学,送给他一辆汽车,以便于他继续在各地旅行。不过,铁路贾克有个怪脾气,他不愿开这么名贵的新车出游。也有人猜想,或许他认为不该平白地受人赏赐,所以,他还是坐他那辆旧式的车。这辆车子旁边写着显著的字:“历史学界的高才——铁路贾克。”

    他死在一所古老的房子里,享年79岁。遗嘱上写着,愿意把遗体捐赠给密歇根大学检验,以便分析他的脑部结构,为什么能够有那么强的记忆力。

    我曾写信问该大学心理系主任皮尔斯教授,请教他有关铁路贾克记忆力强的原因。皮尔斯教授说,他相信现代人类基本都有这种令人惊奇的能力,虽然有少数人的记忆力非常差。铁路贾克的成就,无非是把所有精力都消磨在记忆一切史实而已,他是一部分一部分地积累记忆的,所以说破以后,也就没有什么惊异和神秘的了。

    最后,我要说,假使你自以为你的记忆力非常差,那也不应该悲观。像李纳·杜拉芬这位世界著名人物一样,如果他不把重要事件都记录在便条上的话,也常是一会儿工夫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候,虽然已记在便条上了,他又会把这张便条遗失,并且“又一次忘记”在什么地方丢失了。所以我认为,记忆力差并不影响事业,也不减损伟大,爱迪生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发明无线电的马可尼

    他不顾家人的反对,也并不认为实验是一种浪费。27岁时,他终于发明了无线电,让无限的空间,浓缩为几秒的时间。

    我很荣幸,这次竟能和一位对我们日常生活有极大贡献的伟人相见。除此之外,还谈了一个小时的话。他使我们只用1/7秒的时间,就可以和各地交换消息,也可以使我们坐在家里,从收音机中听美国总统在白宫的演说,或是著名乐队演奏动人的音乐……这位伟人就是发明无线电的马可尼。

    谁都知道马可尼是意大利人,原因就是马可尼的父亲是意大利人。不过,马可尼却有淡色的头发和蓝色的眼睛,并能说很流利的英语,虽然略带一点伦敦土语。总之,他看起来就是个英国人。马可尼的母亲是生长在伦敦的爱尔兰人,所以马可尼也略有爱尔兰人的样貌。他的右眼因撞车而失明,他只在左眼上戴一片英国式的单眼镜。

    我和这位伟人一见面,就觉得他温柔可亲、说话诚恳、态度谦逊,几乎使我怀疑自己不是坐在一位世界伟人的面前。记得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读过一段意大利发明无线电报的消息。直到有一天,我和罗威尔·汤姆斯在伦敦一家饭店中,才初次看见了这种新奇的机器——无线电收音机。现在谁知创造这个奇迹的伟人,就坐在我面前,真是恍然如梦。

    我们的谈话是这样开始的:我先问他为何会对无线电的研究产生兴趣,他绕了个大圈子回答我。先说他年轻时,曾想找一种可以使他有机会环游世界的工作。接着他告诉我,他时常陪母亲一起探亲旅行,从意大利到伦敦去探亲访友。每一次途经法国境内,看到披上厚冰的高山,或者波涛汹涌的大河,富有诗意的田园,就更增加了他对于旅行的兴趣。最后,他告诉我,为了继续努力研究无线电,他或许有机会到更远的地方去旅行。他不愿意被关在房间内工作,他的工作差不多都是在旅途中完成的。他说他已经横渡大西洋87次了。

    马可尼年轻时,已在家中成功地完成了无线电传递实验;之后渐渐将距离扩展到两英里以外,这当然更引起了他继续研究的兴趣。虽然他的父亲批评过他,认为这种无谓的实验只是浪费时间。但他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研究成功,并将专利品以2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英国政府。这当然使他的父亲感到特别惊诧,就连他自己也觉得这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好奇地问他将那笔款项做了什么用途。他回答说最先买了一辆自行车,买完后就急急忙忙地骑着它回来,继续做研究工作。很少有人在事业成功后能够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他能做到真是难能可贵。

    1901年,马可尼认为实现他的计划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匆匆忙忙渡过大西洋,很有自信地期待一个更大的成功到来。他希望能在美国接收到从英国拍发的电报。

    他在纽芬兰岛登岸后,就先放起一只用竹子做成飞机型的风筝,却被大风撕裂了。之后又放了一只气球,也被大风刮落到海里去了,最后他放起一只坚固的风筝,才得以飘浮在空中。于是他屏息静气地听了数个钟头,急切盼望能得到由英国拍来的讯号;但渐渐地,他失望了,居然连一点声息也没有。他开始灰心丧气,认为实验已经失败了,计划显然已无实现的希望了。

    谁知道,最大的欢欣就在已极度失望时到来。突然间,他听到了一些极细弱的滴答声。滴答,滴答……

    他自言自语说:“对了,就是这个,这不就是电报员所用的三个S的信号吗?”他觉得自己的努力很有意义,他相信这项成功的实验可以和历史永垂不朽,他虽满心欢喜和兴奋,却又不敢立刻跑出来跳上屋顶向众人大声宣布这个奇迹,因为他恐怕人们不相信他的话。在48小时内,他没有使第二个人知道他的秘密。终于,他放大胆子去拍发电报,将这个秘密泄露到伦敦当局,这个消息也就震惊了全世界,各地的报纸纷纷以大字标题刊出,科学界更是兴奋得发狂。马可尼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为我们发明了无线电,让我们的消息可以随时传递到全世界去。这时候,马可尼才只有27岁而已!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后,受到许多严厉的反对和攻击。很多幻想家写信给马可尼,责备他,甚至警告他不应该发明无线电,因为他们以为电波要经过他们的身体,会毁坏他们的神经,使他们不能够安睡。有一个法国人写信给马可尼,声称为了保障人类的安全,他决意要刺死他,并说他已由法国起程来英国。他连忙将这封信交给苏格兰警察局。幸亏英国政府防护得早,拒绝此怪客上岸,马可尼才总算幸免于难。

    4.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

    谁能想到两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兄弟,竟让人类飞上了高空;而这由下向上的过程,又必须忍受多少挫折?

    俄亥俄州曾发生一件极平凡的事情,至少,在当时被认为非常平凡。谁都没想到,这件事对于我们的一生,甚至我们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都有极大的关系呢。

    这件事应该从何说起才好呢?嗯,不错,有那么一天,虽然已记不清楚到底是哪年哪月哪日,但确实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天,飞机的发明人奥维尔·莱特去了代顿的一个地方图书馆,他随意翻阅了一本书。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名叫李利安·米尔的法国人,乘坐一双巨大风筝飞上天空的故事。

    虽然李利安·米尔并没有制造出什么发动机之类的机器,但他已经飞了起来这确实是事实。那天晚上,奥维尔·莱特独自思考着这个有趣而且神奇的故事,一直到半夜还睡不着觉。第二天,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哥哥威尔伯,没想到立即得到了哥哥的赞同。所以他俩就开始秘密研制飞机,并且最终完成了这个最大胆的设计,这也使他俩的名字能够让人们永远记得。虽然他们两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但他们可以倚仗两种比“大学文凭”还难得的东西而制胜,那就是“智力”和“热诚”。

    他俩在孩提时代,曾跑到乡间拾取死马死牛的骨头,卖给肥料制造厂;也曾捡过废铜烂铁,卖给收买旧金属的人。长大后,合作办过印刷厂,发行周报,开过一家修理自行车的车行。总之,不论做什么,他们一直梦想着实现制造飞机的计划,每逢星期日休闲的日子,他们便仰卧在太阳照耀的山脚下,留心天空飞翔着的鸟儿的姿势。这样经过了好多年的工夫,不断用大型风筝作试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改良,他们终于把自己制造的发动机装上了,试验其能否飞行。

    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03年12月17日,他俩用50美分打赌,看谁能先飞上天。结果奥维尔·莱特得到胜利,“飞机”就在那天飞起来了。这一天,天气寒冷,天色阴沉,温度差不多降到零度以下。五个观看他们飞行的人,几乎都在跳跃着取暖。可是他俩在机上却连外衣也没有穿,原因是怕增加重量,使飞机无法起飞。

    奥维尔·莱特跨上“飞机”,启动发动机起飞的时候,正好是10点35分。这个奇异的东西,真的飞上了天空,还能从排气管里吐出白烟。它摇摇摆摆地在天空停留了12秒钟之久,降落的地点在起飞点的100英尺以外。这真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因为人类许久以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可是人类第一次像鸟类一样翱翔在天空!可是,当时的人有谁注意到这些事呢?莱特兄弟希望自己制造的发动机能够帮助这个鸟形的怪东西飞行。虽然它已经能够飞行了,但是也不过“仅此而已”。因此大家都以为这种类似游戏的平凡事,是不值得重视的。

    莱特兄弟的成功,当然使当时“短视”的人惊异得“瞠目结舌”,更使我们奇怪的是,奥维尔·莱特虽是第一个驾驶飞机的人,却没有领到飞行执照。他从1914年起就不再驾驶飞机或乘坐飞机了。原来,他于1908年在弗吉尼亚州试飞时,不幸飞机失事坠地,撞死了一个观看的人,并且还使他自己受了重伤,虽然走路时还能和常人一样,可是却受不了任何轻微的震动,所以他再也不能驾驶飞机或乘坐飞机了。

    奥维尔很怕羞,也很讨厌夸大其词,所以他没有写过自传,也不愿意接见新闻记者,甚至不喜欢照相。他的哥哥威尔伯最了解他,说过这样的话:“鹦鹉虽是鸟类中最能谈话的,但它却不能飞得很高很远!”最可惜的是,威尔伯在1912年就逝世了,这对奥维尔来说,真是缺少了一个得力的助手。

    威尔伯是一个不爱慕虚荣的人。有一次他从口袋里拿手巾时,掏出了一条红色的丝带,直到他姐姐问他,他才毫不在意地说:“哦!我忘了告诉你,这是法国政府今天下午发给我的荣誉奖章。”

    他俩的宗教信仰极为虔诚,无论如何,星期日是不愿驾驶飞机的。有一次西班牙国王曾邀请他们在星期日开飞机前往西班牙,他们毫不迟疑地严词拒绝了。

    他们的父亲曾这样忠告他们:因为家庭经济拮据,结婚和从事飞行研究,是不能同时并进的;结果他俩选择了专心研究飞行,始终没有结婚。

    5.名医格林菲尔

    他毕业于牛津大学,是伦敦的名医,却放弃了一切,到寒地为病人服务。你为他感到惋惜吗?大可不必,因为他得到了“快乐”与“知足”。

    格林菲尔是拉布拉多的名医。他整天在寒风里奔波、在冰雪中挣扎,这使他的双手变得非常粗糙。他曾遭遇过四次冰山撞船的危险,也曾整夜卧在浮冰上睡觉,有一次几乎被冻死在拉布拉多的荒野。还有一次,他真的饿极了,就把皮鞋上的海豹皮拿来吃。他终生没有一点积蓄,可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之一。

    你是不是正在为格林菲尔医生担心?其实大可不必,也许你还应该嫉妒他,因为他比你我更幸福,他已获得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快乐”与“知足”。

    格林菲尔毕业于牛津大学,后来在伦敦贵族居住区设立诊所,之后渐渐有了名声,成为伦敦的名医之一。但他并不自满骄矜,他觉得自己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于是决定到拉布拉多去消磨夏天。

    拉布拉多位于加拿大东岸,是位于纽芬兰和哈得孙湾之间的一块地方。它是一个严寒荒凉的区域,一年有九个月以上为冰雪所覆盖,直到七月还不一定能解冻。因为是不毛之地,居民只能以鱼类喂饲他们的牛群。这儿最多的就是鳕鱼。

    让格林菲尔医生感到惊异和不安的是,在这个荒凉的海岸边艰难地生活着三万渔民,如果不幸生病,就只能“听天由命”,因为这里没有一个医生。

    他竭尽全力,为渔民们服务了整个夏季。然后,按照原来的计划,在秋天时返回伦敦。但他已厌恶给富人们开药方的生活,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敷衍下去,他甚至轻视所谓名医的声誉。他知道,北方正需要他。于是,他又返回拉布拉多。从此他不畏辛劳地在那里服务了45年,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一位为病人着想的名医,就连英王乔治也对他刮目相看,因此封他为爵士,以奖励他的忘我与杰出的事迹。

    我和格林菲尔医生见过面,在交谈中他告诉我许多不平凡的事情:有一次,他诊治一位不幸被冰块弄断腿的老妇人。因为病菌已经侵入,所以非割去她的大腿不可。但这位老妇人虔诚地遵守《圣经·旧约》的戒律,认为上帝要她遭遇一点痛苦,那么她就应该忍受,才不愧为基督的门徒。因此,她意志非常坚决,要求格林菲尔医生在动手术时,绝不可用麻醉药。这真有点使这位医生为难了,他邀请她那五个已长大的儿子到来,在他硬起心肠施行手术时,吩咐他们要紧紧抱住她,等到手术完毕,格林菲尔医生的心几乎要碎了。但这位勇敢的老妇人,竟然连一点呻吟也没有。

    格林菲尔医生实在是对病人们太好了,所以没有一个人不喜欢他。而且常常有人送礼物给他,不论是书或是外衣。甚至有一次,他收到了一双渔人捕鱼时专用的大短脚绊,还有人送过他一件红色的猎衣和一顶丝质的帽子。此外,他还收到过一件极珍贵的礼物,那是一本100年前出版的有关礼仪的书,他将这本书拆开来,像壁报似的贴在墙上,让渔民们可以自由阅读。

    拉布拉多的渔民很吃苦耐劳,也很迷信。有一次,某个村子里的居民好几个礼拜仅靠面和糖水混合的稀糊来充饥,差不多就要饿死了。可是,在这个村子里,有的是养得肥肥的猪,他们却不敢去宰来吃。据说,因为那群猪曾冲进教堂,吞吃了一本圣经。所以他们认为这些猪已变得神圣而充满圣灵,绝对不能屠杀。

    在格林菲尔医生的事迹中,有一幕最为悲壮伟大。那是1908年的复活节那一天,为了尽快拯救在60英里外一个即将死亡的病人,他急急忙忙地备好雪撬车,用四只拉布拉多犬来拖车。为了节省时间,他想抄近路越浮冰而过,没想到突然风势转变,浮冰随着海浪漂去,四只拉布拉多犬尽管努力地向前冲,也无济于事,结果都掉落到寒冷的海中。这时的形势尽管非常危急,格林菲尔医生却很镇静。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利刃,先剪断勒着拉布拉多犬的绳子,使它们脱离雪撬车,以便游到一块浮冰上。可是在雪撬车沉落到海里的时候,却把他的毛衣裳也带了下去,他身上的衣服已被冰水所浸,再也不能御寒了。这时候,寒风刺骨,黑夜来临,他被冻得几乎失去了知觉,他知道这下子他要被冻死了。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最后挣扎求生的方法。他抽出利刃,忍痛把那四只忠实的拉布拉多犬宰了三只。他用它们的尸体堆放在周围防风御寒,再剥下它们的毛皮披在身上御寒,然后整夜睡卧在浮冰上,一直到天明。第二天,他把死狗的骨骼当做桨。想将浮冰划近海岸;虽然他觉得希望很渺茫,但他只知作最后的奋斗。忽然,他在晨光下瞥见了一个船桨的影子,起初他以为是自己眼花了,但立刻就证实那确实是一条船在海面上驶过,他高兴地狂喊求救,于是,他得救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