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人物-比利·森戴[76]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时他单脚站在讲道坛上

    这位棒球手带着百万人踏上忏悔之路走向救赎

    有史以来,基督布道坛上最受欢迎的牧师打过酒架,打过棒球——他就是比利·森戴。

    八百万人——占到美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他们成群结队地去听他布道,他话糙理不糙,听他讲述罪恶和救赎,犹如醍醐灌顶。

    三十五年来,他呵斥魔鬼,他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在他的带领下,百万人走上了忏悔之路,走向了光明。推动美国禁酒令出台,他很有可能是出力最多的个人力量。

    我见过比利·森戴很多次。他是一个情绪激动、精力充沛、不知疲惫的家伙。我看见过他布道时说到激动之处,捶胸顿足,撕开外套,扯掉领结领带,跳上椅子,单脚站立在讲道坛上,然而一下就扑倒在地板上,就像是棒球手回到本垒一样。比利·森戴布道的时候,从来没人打瞌睡,听他布道,就像是看马戏,都是一样的精彩。他布道需要十足的体力,因此他有一位按摩师,每天他都要按摩师给他按一按,捶一捶。

    他在匹兹堡布道八个星期,每天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大张旗鼓地报道他的集会。整座城市都沸腾了。大型百货公司打发全体店员去听他布道。工厂女工成群结队地去参加中午的集会。一天,十位警察站到了一万五千人面前,宣布自己同耶和华站在一起。

    同大多数的牧师不一样,比利·森戴的布道很吸引人。他曾经说过:“我是土包子中的土包子。我的身上还带着谷仓里的味道。我用鹅油抹头发,用煤烟擦皮鞋。我用粗麻布毛巾擦鼻子,用茶杯喝咖啡,我还用刀子吃东西。我说话时,动词的时态经常出错,而且我也改不了了。”

    他出生在爱荷华州的一个木棚子里,在孤儿院长大。十五岁的时候,他找到一份工作,在学校做清洁工。干这份工作,他每月有二十五美元的报酬,还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每天他凌晨两点起床,他要照看十四个火炉,运煤、加煤,保证这十四个炉子白天都烧旺旺的,再有就是打扫、擦亮地板,然后就是学习,就这些。

    他第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是给爱荷华州马绍尔镇的一个殡葬承办人当助手。就是在做这份工作的时候,他打棒球出了名。

    他跑回本垒的时候,速度特别快,芝加哥白袜队的队长波普·安森点名要了他。还不到二十一岁,他就成了职业棒球联盟里的明星球员。“绕场一周,回到本垒,我只需要十四秒,”他说过,“还没有谁能够打破这个记录呢。”

    他离开殡仪馆五年之后,他受到感召,从一个酗酒的棒球运动员变成了继约翰·卫斯理[77]之后最具感召力的牧师。

    发生了什么?以下是比利·森戴的原话:

    “1887年的一天,我同几个有名的棒球手走在芝加哥的一条街上。我们走进一家沙龙。那是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喝得大醉,然后就走出来,坐在了拐角的地方。街对面有一群人在演奏乐器——喇叭、笛子,还有长号——另外的人在唱福音圣歌,以前在爱荷华州木头房子里住着的时候,我听母亲唱过的。我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了,我哭呀,哭呀。然后一个年轻的男子就走了出来,说:‘我们要去参加太平洋花园布道团[78]。跟我们一起去吧?我肯定你会喜欢的。你会听到醉鬼们讲述他们如何得到了救赎,还有女孩们讲述她们如何从红灯区得到了拯救。’”

    “我站了起来,对其他几个人说,‘我不干了,我要去耶稣身边。我们就此各走各的路。’我转身就走了。他们几个人,有人哈哈大笑,有人嘲弄我。但是有一个人给了我鼓励。”

    他就是这样描述自己改信基督的过程的。

    有人怀疑他,有人嘲弄他,这些人说比利·森戴投身宗教只是为了钱。然而,事实却是他放弃了月薪五百美元的球员工作,为基督教青年会工作,月薪只有八十三美元。有时候,他六个月才能领到一次薪水。

    我记得1917年比利·森戴到纽约的场景。纽约被称为哈德逊河上的巴比伦,在比利·森戴来到之前,或是他走了之后,这座城市再也没有过了这样的宗教狂热。数月之前,人们就知道了他要来。为了他的到来,至少举行了两万场祈祷会。在168号大街和百老汇大街,四百位工人挥汗如雨,忙着搭建一座能够坐下两万人的帐篷,人们拉来了四车皮的木屑洒在地板上,铺就著名的忏悔之路。讲坛上为唱诗班安放了两千张椅子。另外还有两千名引座员,他们轮班工作,每班七百人,全是自愿者,能给信徒引座是一种荣誉。

    在纽约,比利·森戴给一百五十万人布道,将近十万人走上前去,忏悔了自己的恶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