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人物-辛克莱·刘易斯[13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写了六天六夜——最后一个笑话卖了两美元

    他遭四家报纸解雇,有人告诉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还以为是在恶作剧

    我第一次碰到辛克莱·刘易斯是在数年前了。当时,我们和六七个家伙在长岛的自由港租了一艘摩托艇,突突突地开了几英里去钓马鲛鱼。当时,我很是佩服辛克莱·刘易斯,他从来不晕船。海浪只要一翻腾,我就得躺在船舱里,而刘易斯总是笔直地坐在那里,神情自若地钓鱼。

    如今,我也敬佩辛克莱·刘易斯,不再是因为他钓鱼的技巧(我现在也能待在甲板上了),而是他不断写出精彩的小说。你觉得写小说不是男人的工作?那你自己试试看呢!

    1920年,辛克莱·刘易斯的小说第一次引起了轰动。这之前,他写过六本书,都是石沉大海,文学界毫无反响。他的第七本书就是《大街》,这本书像龙卷风一样席卷全国。女子俱乐部谴责这本书,牧师批判这本书,报纸说这本书是对美国生活的侮辱。这本书卷起了一场真正的文学战争;远在三千英里的欧洲都能听到炮火的轰鸣声。

    这本书让他成为了重量级的文学明星。

    有些评论家说:“嗯,不错;但是,那个聪明的傻瓜再也写不出这样的东西了。”

    嗯?写不出了?

    这个来自明尼苏达州索克森特城的红头发家伙又开始奋笔疾书。之后,他一蹴而就,又写出六七本畅销书。但是辛克莱·刘易斯的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精心写作,不断修改。

    《阿罗史密斯》这本书,还没有开始写,他就拟了六万字的大纲。大纲就抵得上普通小说一半的字数了。一次,他写一本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小说,辛苦了十二个月,最后他把手稿扔进了废纸筐。

    《大街》这本书,他三次开写。从开始到完成,他整整用了十七年的时间。

    《大街》之后他又出版了一系列的小说,所有的书,只要一面世,都立刻跻身畅销书行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孽海痴魂》、《孔雀夫人》、《安·维克斯》、《不会发生在这里》……

    一次,我问辛克莱·刘易斯,他觉得自己的惊人之处是什么?他想了想,然后说,如果他不从事文字工作的话,他想在牛津大学教希腊文或是哲学,或是到密林深处同伐木工人住在一起。

    一年中有六个月,他都喜欢住在时髦的公园大道;但另外六个月,他则住在佛蒙特州、伯灵顿东南方向八十英里一处偏僻的地方。在那儿,他有一处一百四十英亩的农场,农场上种满了糖槭树,他自己做枫糖,自己种蔬菜,只有剪发的时候,才到“城里”去一趟。

    我问他,“辛克莱,你这么出名,感觉怎样?”,他回答说,“哦,烦死了。”他告诉我,如果要一一回复来信,他就一本书都甭想写了,而且还要搭上睡觉的时间。所以,大部分的来信,他都一捆捆地仍在壁炉里,看着它们化成灰烬。

    他不喜欢有人找他签名,他很少在公共场合赴宴,从来不参加文学圈子的茶会。

    我提起他早年的奋斗史,他说,“哦,这些作家总是谈论自己早年经历的痛苦,真是烦呀。问题是,大多数美国作家就没有经历过什么大不了的痛苦。他们起步的经历,同年轻的牙医、医生和律师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口才好呀,就把自己的经历当成苦难说个不停。”

    我提醒他说,毕竟当年,每天起床两小时后,他才到厨房里煮一杯咖啡喝,喝了之后就在餐桌上写作,一写就是好多年。我还提醒他说,一次,他一个子儿都没有了,借了一百五十美元,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没日没夜地干了六个月,结果只卖出了一个笑话,得了两美元。他说这些事情没什么艰苦的,只不过是在学习怎么写作,那些日子再快活不过了。

    我问他,书一共卖出了多少本?他回答说不知道。我说,“嗯,好吧,你给我一个大概的数字吧,行不行?”他说,“给不出来,真是一点概念都没有。”

    我问他,《大街》这本书赚了多少钱?他回答说,他不知道,也真是不在意。他说,他有一个律师,还有一个会计,他们帮他打理事务,他从来不关注自己赚了多少钱。

    他什么都经历过。他的父亲是明尼苏达州草原上的乡村医生,有时,父亲做手术,辛克莱·刘易斯就帮忙给病人上氯仿麻醉剂。有一次,他坐上牲口船,一路穿过了大西洋;还有一次,他乘坐下等客舱,来到了巴拿马,找了份工作。他写过儿童诗歌,他还卖过故事大纲给杰克·伦敦,当过聋哑人杂志的助理编辑。

    他从来不运动锻炼。他同意乔治·珍·南森的看法,城市人需要的所有运动就是打开出租车的门,然后钻进去。

    他对任何运动都没有兴趣。说到棒球运动员,他只知道贝比·鲁斯,说到橄榄球运动员,他只听说过红头发格兰奇。

    “你最初工作过的三家报纸都解雇了你,是不是?”我问道。

    “不是三家,是四家报纸。”他回答道。

    我想问问他有什么建议给年轻的作家,我刚开口,“什么建议……”他就回答说,“没有建议。”他认为不应该给人建议。

    有一天,他接了个电话,电话里的人说话带瑞典口音,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明尼苏达州州,辛克莱·刘易斯认识很多瑞典人,他觉得这个人的口音有点假,他觉得是某个朋友在和他开玩笑,于是他就开始取笑这个家伙。

    几分钟之后,他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他真的获得了文学界的最高奖项,他目瞪口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