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他面前的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机会之一;然而,他却失败了,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同人打交道
真实的伍德罗·威尔逊是怎样的一个人?
有人说他是个超级天才;也有人说他是虽败犹荣。
他希望看到世界和平,他力主建立国际联盟[89],为了这一神圣的愿景,他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最后,他死了,去世的时候,他的理想彻底破碎了。
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坐船出访欧洲,那时人们称他为时代的拯救者。满目疮痍的欧洲像迎接天神一样,欢迎他的来到。挨饿的农民在他的画像前点着蜡烛,为他祈祷,仿佛他是一位圣徒。
整个世界都为他折服。然而,三个月之后,等他回到美国的时候,他身心交瘁,很多朋友同他分道扬镳,他树敌百万。
历史书上的伍德罗·威尔逊是一位理想主义的学校教师形象,他冷漠、尊贵,缺少人情味。然而,真相却恰恰相反。威尔逊很有人情味,他非常渴望同人交往,但他生性害羞,因此显得高不可攀,这让他抱憾终生。
“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改变自己,”他说过,“但是,我无法重塑自我。”
有时,他也能彻底放松。在卫斯理大学[90]做教授的时候,一次橄榄球比赛,他从看台跳了出来,带领大家加油喝彩。在百慕大群岛时,他坐帆船出海,只是为了同黑人船夫快乐的闲聊。
伍德罗·威尔逊很有可能是最有学者气质的美国总统,然而在十一岁之前,他既不能阅读,也不会写字。他最喜爱的消遣读物是侦探小说。
他对艺术没什么兴趣。他经常说,他宁愿在十美分店买一张彩色石印画,也不愿意要一张惠斯勒[91]的蚀刻版画。
这位生活在学术象牙塔里的博学教授坦率地说过,他宁愿看一部音乐喜剧,也不愿意看莎翁的戏剧。他说,自己到剧院去不是为了受启迪,而是去娱乐。他当总统的时候,几乎每周都要去看歌舞杂耍表演。
他一生大多数时候都不富有。作为老师,他的薪水有限,他妻子还要作画来卖,以补贴家用。
年轻时当教授,伍德罗·威尔逊买不起好衣服;到了后半生,他跟林肯一样,对自己的外形一点儿也不在意。当总统的时候,他的贴身男仆竭力建议他把旧礼服送到裁缝那里,换一个绸缎翻领,但是伍德罗·威尔逊说,“不必了,不必麻烦,将就还能用上一年。”
同林肯一样,威尔逊也不挑剔食物。桌上摆着什么,他就吃什么,究竟吃了些什么,他好像从来都不知道一样。
这一生,他就抽过一支雪茄,确切地说,他一支雪茄都没抽完,还没抽完,他就觉得恶心想吐了。
他唯一奢侈的地方就是买书,买装帧漂亮的书。
在冰冷的外表下面,伍德罗·威尔逊是个感情冲动且炙热的人。那些了解他的人说,他的脾气比西奥多·罗斯福还要火爆。他对第一位妻子的感情深厚,让人动容。成为总统后,他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给妻子买了一件貂皮大衣。第二年,妻子去世了,整整七十二个小时,他都不允许别人把妻子的遗体从白宫挪走。他将妻子的遗体放在一张沙发上,整整三天三夜,他没有离开半步。
他是高智商的人,对语言却很不在行,很多世界名著他都不知道。他对科学漠不关心,对哲学,他也几乎没有兴趣。
最开始的时候,他做过律师,可是他干得一败涂地。他从来没有独立处理过案子,他只为一位当事人处理过房产,这位当事人是他母亲。
也许,威尔逊性格中最大的缺点就是他处事缺少圆滑。从孩提时起,他人生的抱负就是成为一名政治家。他在自己房间里练习演讲,一练就是数小时。为了让自己日臻完美,他还做了些无用功,比如说,他在墙上贴了一张图,学习如何正确运用手势。但是,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他从来没有学会如何同人打交道。很不幸,到了晚年,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同他分道扬镳。他先是同参议院的领袖争吵,之后又同最亲密的朋友分道扬镳,其中就有豪斯上校。最后,他呼吁全国人们只选民族党人出任政府职务,很多美国人都因此与他离心离德。
参议院拒绝承认国际联盟,这时他就直接向人民请愿。他的健康情况一直不好,医生警告他,不能过度劳累,可他并没有把医生的意见当回事。
这位学术界的天才,他的话语曾经震撼了整个世界,可是在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如果没有人扶着他的手,他甚至无法签上自己的名字。
他退休之后,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华盛顿S街参观他的府邸——仿佛这栋房子是神殿一般。在他弥留之际,远道而来的人跪在他房子的路边,为逝去的灵魂而祈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