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还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话说得太多总会说出蠢话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这些至理名言。这就是说我们在说话时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说话最忌讳的就是不假思索,口无遮拦的坏习惯。讲究说话的艺术对于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以及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贪图一时痛快而无所顾忌地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只会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甚至会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
在我们日常的为人处世当中,如果有些即使不说也不会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的话,那你最好就不要去说,更不要唇枪舌剑或信口开河。因为说得好了不一定就能获得赞赏,而说话不好还会招来是非,如果你不想给自己惹祸上身,那么就请你一定要记住:“是非皆因多开口。”
一天,某化工厂的几位年轻的领导干部去村里慰问一位退休的老工人,见面以后双方都很激动,其中一位干部高兴地问道:“您老身子骨真够硬朗的,今年高寿啊?”
老工人笑着回答:“80啦。”
“80啦?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您是厂里最长寿的了吧?”
“哪里,哪里,我们厂老赵活到了90呢!
“那您也算得上是长寿将军了啊。
“不过,老赵去年归天了。”
“那这回该轮到您老人家了吧。”
谈话兴致正浓的老工人听到这句话,面部立刻晴转阴,转身离开。此次谈话的问题就出在“那这回该轮到您老人家了吧”这句话上。请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这位老工人,你此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前面老人家刚刚说完“归天”的事,他们接下去就说了个“轮到您”,这怎么会不让老人产生误会呢?如果这几位同志能控制自己的话语或是改变一下后面这句问话的方式,那么这次谈话将会“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在一些国家领导人物进行政治谈判时,更要讲究说话的艺术,不能自己把话都说绝了,一定要给别人留有说话的余地。
1956年的一天,苏美最高领导人要举行一次正式谈判。苏联领袖赫鲁晓夫自认为比艾森豪威尔更胜一筹,结果却使他始料未及,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在谈判过程中,无论赫鲁晓夫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艾森豪威尔都表现得极为迟钝,显得很愚昧,每次回答问题时总是先看看他的国务卿杜勒斯,等杜勒斯给他递过条子后他才慢条斯理地回答。因此,赫鲁晓夫认为艾森豪威尔智力比较低下,而认为自己作为苏联领袖,当然任何都难不倒他,无须借助别人的帮助。于是赫鲁晓夫感到异常的兴奋,当众就讽刺艾森豪威尔说:“美国最高领袖换人了吗?现在是艾森豪威尔还是杜勒斯?”
从表面上看,赫鲁晓夫显得非常机敏、博学,常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艾森豪威尔却显得迟钝、犹豫。缺乏领导气概。但事实上却正好相反,艾森豪威尔的表现为自己赢得了战胜对手的时机。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艾森豪威尔在谈判中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既能及时获得助手的忠告,同时又为自己赢得了充分的思考时间,避免急中出错。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同样也要像艾森豪威尔一样,沉着、冷静,把问题考虑全面之后再开口说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