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动人心的68个处世技巧-说话要圆滑一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话常常被人们看成是贬义的,甚至有些人把它当成是一句骂人的话,用来批评那些在处世过程中世故圆滑的“老油条”。

    要懂得处世的学问,需要你放弃以往的成见,重新理解这句话。“见人说人话”就是要求你懂得跟人进行沟通。“见鬼说鬼话”就是要会跟“鬼”进行沟通,也就是说你在和对方进行交谈时,要尽量选用对方所熟悉的语言,所关心的话题,否则,你自己讲得再好再生动,也无异于“对牛弹琴”。

    比方说,跟台湾人进行交谈,最好用闽南语;跟广东人谈话,最好用粤语;跟客家人谈话,最好要用客家话;跟你的同乡谈话,最好用你自己家乡的语言:跟有孩子的女性进行谈话,你最好说一说有关孩子教育以及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家庭话题;跟贸易公司人员说话,可以谈一谈生意上的问题;跟教师谈话,你要说一些关于教育之类的话题等等。总之,谈话时最好投其所好。只有这样你才会在社交中有的放矢,做到游刃有余,成为一名社交高手。

    因此,“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是说在说话时要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适时适地的决定谈话的内容。因为人们说话总不是说给自己听的,至于说得好不好,是否有好的口才,不仅要看话语是否适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要看别人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并且乐于接受。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进行交谈时,经常会在语言的理解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国内一个可以让人笑得前仰后合的笑话,在国外却很可能发现听众对这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你用一口流利的家乡话跟对方交谈,你妙语连珠,也许对方会呆若木鸡,这些就是文化不同造成的理解上的差异。与人交流时,首先应该考虑到文化上的差异,从而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否则听者将无法理解说者的说话意图。

    一个中国青年到国外旅游,在途中的一个城市逗留,由于闲来无事就到附近游泳池去游泳,可是一会儿的工夫他就回来了。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不约而同地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解释说:“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看了让人感到恶心,那简直就像芝麻酱煮饺子一样。”他的这个比喻运用得恰到好处。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朋友笑了,而那个外国人却显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因为他既没有吃过“芝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丝毫没有感觉到这个比喻有什么幽默之处,这就是因为不同的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同结果。

    还有,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拥挤不堪,常说: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这种比喻有些中国人可以理解,但很多人还是不懂得欣赏其中的奥妙的。因为见过打开的沙丁鱼罐头的人很少,能够看到一个又小又扁的罐头盒里、紧紧塞满整整齐齐的几排手指头长的沙丁鱼的人更是为数不多。

    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美国前总统卡特也曾因使用话语不当而陷入窘境。有一次,他准备出访盐湖城,他当时被摩门教信徒授予“本年度家庭男人”的光荣称号。他的参谋为他写了一份讲稿,而且还特别注明“加幽默”,于是他把助手给他讲的三四个笑话全部都用上了。卡特和他的助手们当然没有意识到,摩门教徒一贯教育他们的孩子看待事物不要轻率,也就是对事物要保持严肃谨慎的态度。他的助手说:“当时我们站在一座圣堂里,大概有两千人在场。卡特讲笑话时,他们只是瞪着他,呆若木鸡。”

    所以,说话应注意对象,要针对不同的性别、身份、地位、文化素养和性格选择不同的语言。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具有思想和语言。我们在为人处世中绝大多数语言错误就是由于缺乏思考或者无知造成的。在跟别人讲话时一定要多替对方着想,体谅他人是世人所公认的美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为这一点已经成为衡量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说话还是要看好对象为好,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因为它关系到你为人处世的成败与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