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不是无代价的-士勇无奈乏良刃——抗战中步兵轻武器对日军战车的战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有朋友提到抗战中中国军队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或者重机枪可以用钨合金弹击穿日军轻型坦克的装甲。

    确实有记载中国军队在南京曾经用重机枪加钢芯弹抵抗日军战车。实际上在淞沪战场日军也多有这种记录,这种打法的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抗击日军94式战车,甚至能够给89式中型战车造成威胁。但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弹丸虽能勉强击穿敌装甲,穿甲后动能基本下降为零,对坦克内部人员已经没有杀伤力。所以经常出现日军战车中弹上百发,却依然能够继续作战的情形。这种武器,包括真正的威力在于击损日军战车上的脆弱部件,如观通系统、武器系统等,而迫使日军战车退出战斗。

    请看下面日军修理记录中这辆94式战车的中弹情况。该车在南市一线试图突破中国军队第八十八师阵地时遭到猛烈抵抗,破损后送。

    每一个×符号代表被击中一弹,可以看到日军战车中弹如同马蜂窝——可惜啊,要咱有反坦克枪那这玩意儿拆了可以直接当笊篱也——并且确实有多处损伤和贯通。但这辆日军战车最终还是开了回去。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军队在作战中不乏勇气,而且射击准确。看日军战车观察窗周围密集的弹孔就可以感受当时的战斗,日军车长就在观察窗中被一弹毙命——八十八师是德械精锐,训练有素,确实不是好惹的。但是也反映了中国军队轻武器反战车能力的不足。

    实际上,日军战车在设计上还是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即便是被100毫米以下迫击炮命中,日军战车也通常只是感到巨大的震动,有时能给人员以损伤,却无法将其摧毁。7.7毫米机枪如果没有穿甲弹,就更无法给它造成威胁。

    但是对于日军的战车,通过战斗积累经验,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也发明了不少有效的攻击方法。前面提到用轻武器集中攻击战车的观通系统是一种打法,用集束手榴弹爆破日军坦克的履带也是一种打法。另外,一部分日军89式战车依然采用汽油发动机。中国士兵常常用手榴弹攻击其发动机部位,引发起火燃烧,曾经有相当多日军战车葬身火海。

    当然,这样用血肉之躯强袭铁甲战车,中国军队的损失无疑是惨重的。奇怪的是,当时中国的确贫困,但弄些反坦克手雷和莫洛托夫燃烧瓶应该还不困难吧,却没有见到类似武器的记录。

    真正给日军战车带来威胁的,是德国造37毫米反战车炮。日军留下的记录中,称其为让日军战车兵“泣下”的可怕武器,甚至有在大场七八辆坦克面对一门反战车炮不敢冲击的例子。只是数量太少,而且国民党军将其编成团级单位,使用相当不灵活。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战车观察窗狭小,视野不良,因此车长经常需要推开窗口盖进行观察,往往成为中国军队的活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军研制了战车用特种头盔,稍稍可以抵挡步枪(如果角度不太正)与手榴弹弹片的打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