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去荷花池淘货,你一定要将礼貌藏匿起来,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表现得太直接,你得随随便便大喊一声:喂,这个咋卖?
在这方面,我的妹妹慧子总是做得比我好,因为她会彻底融入那个巨大的生意场,像那些小商小贩一样吵架,两三句不对就扬长而去,其实她心里知道:这是战术。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拽”。小商小贩也总是会把慧子叫住:算求了,便宜卖给你。
我的朋友哩噜表现得就很差,她会很谦恭地问:老板,请问这个怎么卖呀?(同时难以掩饰发现好东西的喜悦)。而如果是我的另一个朋友丸子就更离谱:我很喜欢这个吔,老板,怎么卖?
对方瞟她们一眼:拒绝零售!
某天去健身,我的健身顾问正在和两位凶悍的女顾客周旋,那两位对健身房的环境不满意,骂骂咧咧要退款,健身顾问态度好得不得了。两个女人走后,顾问走到我跟前,嘴上还小声在说:妈哟,碰到两个难缠的。你可以想象,这位健身顾问转过头对着我的时候,态度是怎么转变的,因为我“不难缠”。
小时候,我外公,见面习惯跟人作揖,我们老远见到他,大叫一声:外公!他会气定神闲地招招手:孙女,过来,到我身边来。那一声“孙女”叫得稳稳当当。外公一生过得清贫却不失尊严,衣服穿得再旧也总是干干净净,“礼貌”是化在他骨子里的气质。
外婆却强悍,也是全家人的主心骨,老骂人,三天两头就跟人吵架,喂猪的时候还骂猪,骂得那几个可怜的大家伙哼哼唧唧。但外婆其实心软,我亲眼见到外婆骂我妈,骂着骂着自己就哭了。我妈说,大饥荒年代,亏得外婆四处奔走,外婆家隔壁就是村里的粮仓,外婆指挥外公在墙上钻出一个手电筒大小的洞,做一把长柄木勺,每天挖一点点粮食过来,全家人才不至于饿死。
外婆不容易,三次婚姻,第一次出嫁是给人做童养媳,逃跑之后嫁给第二个男人,抓壮丁的年代,第二个男人躲在草垛里,国军发现草垛有些异常,将带尖刀的步枪刺了进去,草垛里一只手紧紧捏住尖刀,拿枪的人就扣动板机——外婆的第二段婚姻结束了。外婆带着和第二个男人生的三个孩子嫁给我外公,外公是个乐天派,还一副菩萨心肠,文革时挨批斗,受了罪也一声不吭。
外婆其实是以进攻的姿态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是不得不“虚张声势”,久而久之,成为习惯。每每想到这一点,不免伤感。
尼采也说“粗俗是最富人情味的反抗形式”。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尼采的这句话关键在于“反抗”,粗俗是不得以的手段(尽管它有时充满人情味)。
而反抗,不应该是常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